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开窍了!

    虽然胡闹起来依然气得人抓狂,但是,每日课业却勤勉了许多,偶尔早晨起来散步,还能看见这帮孩子打熬完了身体,居然会端着本书在林间颂读。

    授课之时,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像杜师父这种老好人,经常是经还没讲到一半,下面已经扑倒一片,睡得香甜了。

    但是现在,杜师父讲上一个时辰的枯燥经义,也不见几人睡过去。杜师父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水平越来越高,连这几个浪荡子都听得有趣了?

    其实,是在中秋之夜,被唐奕这个贱人把心底的那一丝血性给钩出来了罢了。现在,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谁他妈也不比谁差劲。

    再说了,连曹觉那个混蛋都特么知道要强,咱们差啥啊!

    。。。

    十月。

    曹、潘两家的宅子终于修缮完工,两大家子人也陆续搬出了观澜书院。

    但是,潘越却没走。

    别误会,他可不是跟着范仲淹学文,而是拜了黑子为师学武。

    潘少爷让曹少爷坑得不轻,曹觉留书出走,给潘越的信里特意提到,让他帮着揍唐奕一顿出气。

    潘少爷多义气、多实诚的一个人啊,好兄弟临走所托当然要上心去办了。

    只是,他要想揍唐奕,就必须得先打得过黑子和君欣卓。可他打不过黑子和那女煞神啊?于是,潘少爷决定拜黑子为师。

    潘少爷的神逻辑就是——把你们的本事都学到我身上,那不就打得过了吗?

    。。。。

    而唐奕这段时间,除了学业,也没闲着。

    一是,观澜终于消停了,他的民学也开始张罗了。

    二是,回山下面的工程,唐少爷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他不缺钱,想干就干。对此,曹佾和潘丰一点也不反对。

    唐大郎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呀?

    。。。

    (未完待续。)

第175章 开民学

    其实,在回山洼地上开河湾这个事儿,要是在别的时间段,确实还有点难度。因为工程太大,粗略一算,若是用一千民夫正常的工量,最少也得挖一年。再说,一下子上哪儿找一千民夫去?

    但,现在这个时期,这反倒不是问题了。

    曹佾直接给赵祯上了一道折子,说要分流河北灾区两千流民。赵祯自然高兴,现在朝廷被河北、京东的灾区拖累得寸步难行,能有人为朝廷分担,自然是好事。

    赵祯立马下召政事堂,让文彦博拣选精壮之士两千,优先给回山送去。

    文相公一看,这太好了。。。

    于是,文相公买一送一,给回山发过来四千。

    可把唐奕气坏了,这分明是让师侄坑了啊?

    四千?那特么就是四千张嘴啊!老子的钱不是钱吗?

    而且,赵祯是说给两千精壮劳动力。可文彦博发来这四千里,除了壮劳力,还有一半的老幼妇孺。这特么明摆着是送过来让我帮朝廷养着啊!

    想给文彦博送回去,可是文相公还特别有理。

    “你要劳力,那劳力总得有家小吧。?你把能干活都挑走了,把不能干活儿的都留给朝廷养着,哪有这好事?”

    文相公知道,唐子浩不差这几千张嘴,这小子有得是钱!

    文彦博是怎么知道唐奕有钱的呢?

    呵呵。。。。。

    大宋要说最鸡贼的就是文彦博,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他不知道唐奕严河坊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华联仓储能有多少进项,但他知道,单单粮运一事上,唐子浩就赚大发了。

    也不是文彦博知道观澜商合其中的机密,而是文相公太聪明了。

    唐奕拿下官粮运转之事的时候,他就开始生疑了,哪有猫儿是不偷腥的,灾年运粮路耗四成这是底线,这是多少年来省不下的花费。

    可唐子浩只要三成,他傻?

    肯定不是啊!于是,文相公密令江淮各地属官严密注意观澜商合的粮船动向,细查之下,还真让文彦博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唐奕的船队是专船、专工、专运。船是特意改造过专门为了运粮设计的,一船顶寻常船只运两船,工人也是单独佣资,从不用粮结算,而路上各种的防雨防灾措施也是极为严密。

    算下来,他的路耗,最多也就五分粮。

    这可把文相公眼馋坏了,朝廷给他三成,他净赚两成半啊!这还了得?要不是唐奕把大部份所得都捐了,文相公都想强逼着他把吃下那两成多吐出来了。

    所以区区四千灾民根本不算事儿,要不是知道回山装不下那么多人,文相公都想再给他发四千。

    有了劳力,就能开工。现在回山又变成了大工地,而唐奕把这些事务交给曹佾之后就不管了,他现在一心要办的事,就是观澜民学。

    民学校舍早就建好了,之前一直被回山村的村民当成临时住所。现在村民都搬到了山侧新盖起的民房,终于把民学空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生源的问题。

    这个没办法,唐奕只有一个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学业,所以,前期他没打算收太多的学生,只有当初跟着黑子和君欣卓一起投奔而来的那批人中的几个孩子,不过六七个小童。

    唐奕想得很明白,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急不来。

    先把这几个孩子教出来,成人之后,把民学交到他们手中,再让他们把知识传给更多的孩子。

    只不过,他想得挺好,先教六七个,轻松又不太废精力,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能遂人愿。

    。。。。

    这天,唐奕正在整理民学所用的教材,那六七个孩子都是全无基础的蒙童,所以,前期唐奕只能以识字为主,辅以简单的数学教学。

    等过了一两年,他们打好基础之后,再逐步的传授一些复杂知识,比如数学方程式、几何、自然、地理之类的人文知识。

    再过几年,这批孩子完全被自己后世的思维方式所改造之后,再把力学、基础化学这些完全颠覆这个时代认知的东西传授给他们。

    正在忙碌,就见门前一暗,似是来了人,抬头一看,却是王里正。

    “王叔,有事进来说就是,站在门外做甚?”

    王里正一阵局促,在门口徘徊不定。

    唐奕不禁暗笑,看来,这老头儿真有事儿。

    “老汉。。。老汉有点事儿要问少爷。”

    “咱们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王叔有啥事还不能直说吗?”

    唐奕这么一说,王里正也不好再扭捏了,进到屋来道:”听憨牛说,少爷的民学要开讲了?“

    “对呀,三日之后开讲。”

    王里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布袋。

    唐奕这才发现,王里正手里是拿着东西的。。

    王里正低着头沉吟了半天,才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把手里的布袋往唐奕面前一放。

    咣当一声,吓了唐奕一跳。

    “少爷,看看这些银钱够不够!”

    “什么就够不够!?”唐奕狐疑地撑开袋口一看,里面是一串串的铜钱。

    唐奕有点懵逼。

    王里正自顾自地道:“今年遭了灾,没啥进项,家里就剩下四贯七百文,老汉又管乡邻借了四贯,一共八贯七百文,都在这里了。”

    显然,这老倌紧张到了极点,都没说是什么事儿,就开始说钱的问题。

    “不是,王叔你先等会。”唐奕伸手止住老头的话。

    “您先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的?”

    “少爷不是要开民学吗?俺想把小孙子送到民学里学学本事。“

    唐奕瞬间明白了,哭笑不得地道:“那您老拿钱来是做甚?”

    “俺听城里的人家说,那读书可是个费钱的事儿,老汉就这点钱了,不知道够不够让俺家狗蛋念书。”

    “听城里人说。。。”唐奕被老汉弄得哭笑不得,“您老在回山住着,你听咱观澜书院哪个儒生说,他在书院花钱了?”

    “呃。。。”王老汉不说话了,好像真没要钱这一说。

    “王叔啊。!”唐奕先让老头儿坐下,方语重心尝的道。

    “第一,民学的学生都是不要钱的。”

    “第二,民学并不是您老想像中的那样,将来又是考进士,又是怎样。我也说不好会把孩子们教成啥样儿,不过,肯定不是走科举这条路的。”

    。。。。

    ,(未完待续。)

第176章 开讲

    唐奕之所以选择跟着黑子他们来的那几个孩子做为民学的第一批学生,而没有在回山佃农子弟之中选孩子入学,一来是太多教不过来;二来则是从掌控上来考虑的。

    跟黑子来的那几个孩子,不说别的,对唐奕肯定是死心踏地的,将来不用考虑控制不控制得住的问题。

    回山佃户子弟却不一样,毕竟不像黑子他们那样,和唐奕完全绑在了一块儿,将来若是生了异心,那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也就白废了。

    唐奕和王里正说得很明白,民学和书院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是为了科举。

    不想,王里正皱着老脸道:“少爷想远了,咱可不敢想让娃娃考什么进士,只愿他能识字,将来别跟俺似的,连个账都算不明白就行。”

    说着,王里正躬身长揖,“少爷您是好人,就行行好,收了俺家的娃子吧。”

    “。。。。。”

    得!唐奕没法在搪塞了。

    “那王叔把孩子带来吧,我看看。。”

    。。。。

    王里正开了个“好头儿”,回山村的佃家一听里正把他家‘王狗蛋儿’送到民学去识字了。。。。。

    那还了得?

    一下午,唐奕就没得消停,被这帮着人给围住了,个个拿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银钱,来求唐奕收下自家的孩子。

    唐奕不怕你跟他玩横的,就怕这种苦情戏,最后,干脆让人把回山村的孩子统计了一遍,把八岁到十岁的小孩索性都收了。

    民学的学生一下子从七八个,变成了二十七个!

    至于村民送来的学费,唐奕缺的是时间和精力,真不是差他们那点钱。

    再说,当他见到那二十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唐奕连怕费精力,怕累的心思都没了。

    这个时代,‘知识’算是奢侈品。不说满腹经纶,就算是比寻常人多识几个字儿,对于百姓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能改变这么多孩子一生的命运,那种成就感。。。。

    是无法言语的。

    。。。

    民学开讲不似观澜书院当初那般隆重,甚至根本就没什么仪式。

    唐奕给每个蒙童发了笔墨之类的用具,再把自己鼓捣出来的‘课本’发下去,就算完事儿了。

    但是,上课的时候却不一样儿了。除了二十七个学生,观澜书院几十个儒生里里外外把民学课舍围了个水泄不通,就连贱纯礼、宋楷这帮坑货都来看他的笑话。

    不为别的,他们只想看看,唐子浩自己都没学明白,是怎么教别人的。

    。。。

    而范仲淹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师父,现在就坐在课舍的后排,也专门来听唐奕讲学。

    这是当初唐奕非要办民学之时和老师说好的,范仲淹必须听他上几次课,才能决定是不是要让他把民学办下去。这不光涉及到耽误唐奕正常学业的事情,而且,范仲淹怕他误人子弟!

    此时,唐奕站在课舍最前方,额头上全是细汗。

    两辈子也没给别人上过课啊,说不紧张那是骗人。再说,老师和几位师父可都在底下坐着呢,给一群大儒讲课,唐奕压力有点大。。。。

    “教几个孩子识字这种事儿,应该不难吧?”唐奕如是安慰着自己。

    深吸了一口气,“大家打开《蒙学》第一页。”

    好吧,其实就是《语文课本》,唐奕给换了个适合大宋的名字。

    见底下的一众幼童脸上带着稚嫩和兴奋地翻开面前的课本,唐奕也不多说一句,拿起一块‘白土子’转身走到墨板前书写起来。

    墨板是唐奕让人特制的,开始还没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现在看唐奕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个‘教具’。

    不过,还别说,对于习惯了先生在堂前用嘴说,学生在堂下用耳朵听的授业方式的宋人来说,这种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还挺新鲜。

    而‘粉笔’则是天然的石灰石削成的,在墨板上黑纸白字,十分的显眼。

    范仲淹没有孩子们手里的课本,也不知道唐奕鼓捣的是什么《蒙学》。不过,用猜的也能知道,无非是《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东西。

    于是抬头看唐奕在墨板上写字,想看看他到底要怎么教。

    只不过。。。

    只不过,这小子鬼画符似的在干什么?

    唐奕写了半天,范大神竟一个字都不认识。倒是杜衍见识非常,小声对范仲淹道:“像是一种大食国的文字。”

    “大食文?”范仲淹更迷糊了。

    这些蒙童连汉字都还不认识,唐奕写什么大食文?

    还真不是大食文。

    所谓大食文,就是与大宋同一时代的阿拉伯帝国所用的是阿拉伯文。

    唐奕可不会什么阿拉伯文,但,杜衍说的也没错,他现在所写的,确实是大食人传入中原的——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最早是由罗马人从埃及字母中演变而来的,逐渐传遍欧洲。唐代由阿拉伯人传中原,所以,杜衍以为是大食文。

    现在在开封也能找到会这种文字的大食商人,只不过拉丁字母只在少数大食商人之中有所流传,并没有被宋人所熟知。

    那唐奕为什么把他弄出来呢?

    图省事儿!

    拉西字母是后世应用最广的文字,包括在汉语中也有应用,就是汉语拼音。

    开办民学,首要的问题当然是教孩子们识字。而识字,当然就离不开注音的问题。

    后世习惯了拼音注音法的唐奕,对大宋所用的‘反切注音法’简直是深恶痛绝,实在是太特么麻烦、太特么难了!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声,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结合,读出新字的读音。

    例如说:‘之乎’为‘诸’。

    就是取‘之’字的声母‘zh’,和‘乎’字的韵母‘u’相结合得出‘诸’字的读音。

    不但繁琐,而且很容易出错。

    于是,唐奕豪不犹豫地选择教孩子们‘拼音注音法’这个相对简单得多的方法。

    ——————

    ps:按照古汉语的发音和当时所用方言的发音来看,现代拼音其实不一定适合大宋。。。

    但是。。。你们懂的,别纠结。

    我胆儿小,禁不起细节党的蹂躏。(未完待续。)

第177章 教大神

    其实,拼音法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但那时候的人是用梵文代替声、韵母来拼写汉字,所以此法未能得到普及。

    为什么呢?

    一来,没有形成系统的拼音规则;

    二来,就是梵文拼音还不如‘反切法注音’来得简单呢。

    看过梵文的都知道,那东西不但繁琐,而且长得都差不多,没个几年工夫,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不用梵文注音,也可以用‘威氏拼音’,其实就是用汉字符号来代替声、韵母,类似于片假字的模样。

    可是,唐奕没学过啊,让他造一堆汉字符号,还不如‘拿来主义’省事呢!

    所以,唐奕图省事儿,直接照搬后世的拉丁字母拼音。

    。。。

    把二十三个声母和二十四个韵母都写在墨板之上,唐奕才回过身来,指着墨板上的‘鬼画符’道:“大家跟我读。。。。。b、p、m、f”

    “b、p、m、f”

    “d、t、n、l”

    。。。。。

    范仲淹在后面听得脸都绿了,最后气得直发抖,就差没当场掀桌子了。但是人太多,他老人家还算够意思,给唐奕留了个面子,强忍着没发作。

    还好,唐奕只讲了不到半个时辰,教了十几个‘鬼画符’就一声令下——

    下课!

    不论是二十七个孩子,还是观澜上院的儒生,无不一哄而散。

    儒生们走时还止不住地摇头,这唐子浩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半个时辰都不知道他教了什么,除了记住十来个‘鬼画符’的读音,什么都没有。

    “唐大郎!!”

    等人群散去,课舍之中只剩下唐奕和一众老师父之后。。。

    范仲淹一声暴喝,终于发飙了。

    他其实要求不高,哪怕唐奕只是教教这些蒙童识字,那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他万万没想到,唐奕半个时辰就教了十来个鬼画符,范大神怎能不怒?

    “你教的什。。。。”

    “师父且慢!”范仲淹还没开始爆发,唐奕就一声高叫,止住了范大神。

    刚刚在前面,他已经注意到后面老师脸色不对,已经猜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