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太不真实了。。。。

    “大郎,咱们这般作派真的没事?”

    唐奕大喇喇地往墩凳上一歪,鄙视道:“就你这胆儿,还认认路,将来打回来呢?宰几个髡头蛮子,你怕个囊球!?”

    “幽州可是耶律重元的老巢,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灭了咱们这千来号人啊!”

    唐奕道:“心放肚子里吧,要是等到耶律重元来灭咱们,那耶律德容和耶律德绪那老哥俩也就不用混了。”

    唐奕又不傻,没人给他擦屁股,他敢在辽人的地方这么疯吗?算准了耶律德容不敢让使团出事。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尽管耶律德容对唐奕当街杀人,暴扇耶律涅鲁古的行径心有不平,毕竟唐奕是一个外族人,扇的还是自己的同宗同族。

    但是,职责所在,他是万不能让唐奕出事儿的。一回到驿馆,耶律德容就遣人大张旗鼓地快马出城,急报辽帝。

    揍报中也没写别的,就是使团在入南京之前遭盗匪袭击,虽无伤亡,但宋使受到了惊吓,特奏明皇帝。

    这一手可以说玩得漂亮,既保存了耶律重元父子的颜面,没把事情闹大,又以此来警告耶律重元父子——不要轻举妄动,在你的地头出一次事已经够意思了,要是再出第二次,那就说不过去了。

    。。。

    而耶律涅鲁古此时正在跟老爹耶律重元哭诉,长这么大,他也没让人这般侮辱过啊,而且还是在街面上。

    耶律重元是气得指着耶律涅鲁古的鼻子大骂,“你个糊涂东西!若是杀个宋使就能挑起宋辽嫌隙,还用等到你来动手!?”

    耶律涅鲁古委屈道:“孩儿也是想为父王分忧啊!”

    “分什么忧?”耶律重元眼睛一立,“你这是添乱!”

    “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绝不能让唐子浩到大定啊,若是他向皇帝觐谗言。。。。。”

    耶律重元一叹,就在刚刚,驿馆那边的奏报已经发出去了,现在他不但不能杀宋使,还得祈祷天神,让那个唐子浩全须全羽的到大定。不然,就算不是他干的,也成了他干的了。

    唐子浩,老子跟你没完!

    。。。

    耶律重元父子被让唐奕算计了个半死,众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解恨啊!

    使团仍依原计划在幽州歇停了一天后,再次上路。

    从幽州到顺州,再由顺州眼看就要进檀州地界,也不见有任何不测发生。

    潘越就奇了怪了,这耶律重元也太不争气了,桩桩件件都按着唐子浩算好的来走?能不能有点惊喜?

    想着,翻身下马,掀开车帘子就钻了进去。

    只不过,车里的景象有点暧昧。。。。(未完待续。)

第211章 杨无敌祠

    马车之中。

    就见唐奕这货正枕着君欣卓的大腿,四仰八叉地躺着,君欣卓把唐奕头捧在怀里,一双玉手在他额头上轻赶压。

    唐奕眯着眼睛,还舒服地把脑袋在君欣卓怀里蹭了蹭。

    君欣卓羞红着脸嗔怪道:“别乱动。。。。。”这小子自从出了回山,越发不像话起来。

    “你就不怕那两父子追杀而来?”

    唐奕眼皮都不抬一下地道:“切。。耶律重元要是有那个魄力,他也就不是耶律重元了!”

    按照正常的历史,耶律重元从‘皇太弟’变成了‘皇太叔’,被耶律宗真父子当猴耍了一辈子。憋曲了几十年,最后造反的时候,竟只召集了百人冲宫。可想而知,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当得有多窝囊。

    还追杀而来?就算没有耶律德容那一封急报,这货估计都得犹豫几天。

    “不提那晦气的契丹人,咱说点正事儿呗。。。。。。”

    “什么?”君欣卓翻着白眼,唐奕口中的‘正事’,就一定不是什么正经事儿。

    “黑子大哥到底看上谁了?我怎么就摸不准他的脉呢?”

    君欣卓一怔,没想到,他说的是黑子的事。

    这两年,他老往桃花庵跑,大伙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且,张晋文也帮他说了几家姑娘,但这货都说没相中。

    “我也不知道师哥相中了哪个姑娘,问过他也不说。”

    “靠,还玩暗恋啊?”

    “。。。。。。”

    “算了,不说他了”唐奕顺势翻身,把脸埋在君欣卓怀里,又猛的一把捉住君欣卓的小手攥在手里。

    “睡一会儿,别乱动哦!”

    君欣卓一阵气结,果然还是没什么正经的。

    正要推开他时,车帘暮的被人掀开了。

    “哎呦喂,辣眼睛!”

    潘越装模作样地捂住面门,却一点都不客气地爬上了车。

    好吧,‘辣眼睛’这个词儿是跟唐奕学的。

    唐奕眯眼一瞅,原来是潘越,就一点要起来的意思都没有了。

    “不看滚,谁让你看了啊?”

    “算了,小爷就忍了吧!”

    潘越装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给自己倒上一杯醉仙,一饮而尽。

    君欣卓现在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像被人点了穴道一般僵在那里。

    “姐姐脸红什么?”潘老四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多大个事儿啊,可着开封谁不知道,唐疯子这坨牛粪上面插着支静谧如兰的俏娘子?早晚是他的人,现在要习惯!”

    这样的玩笑,在观澜书院时,宋楷他们就常开。但君欣卓听了还是有些面热,揶揄道:“你们不是见面就打吗?怎么也学大郎,耍起贫嘴来了?”

    “就是。”唐奕一点不觉害臊。“本少爷那么多优点不学,偏学坏的。”

    潘越的回答更是无耻。。。。。

    “嘿嘿,揍他一顿是答应曹老二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跟他学坏啊!”

    “。。。。”

    “滚滚滚!”这货来臭贫也不挑个时候。

    “说正事儿。”潘越也开始说‘正事’。

    “你咋就猜得那么准,料定耶律重元肯定不会劫杀我等?”

    唐奕不想跟他细说,敷衍道:“猜的!”

    “骗鬼呢!”

    “切,我不但猜到他不敢动手,还猜到咱们前脚到大定,他后脚就得跟过来,你信不信?”

    “不信!”

    “十贯,扑一局!”

    “扑就扑,到时候别赖账。”

    “说完了?”

    “完了。。。。。”

    “那赶紧滚蛋!”

    “。。。。。。”

    “奶奶的!”潘越不情不愿地下了车。

    看来,小爷也得找这么个知冷知热的女人了。

    潘少爷现在有点嫉妒唐子浩了。

    。。。。

    过了檀州向北再行百多里,就是燕云著名的险关——北古口。

    耶律德容知道,每每宋人的使团到此,都有一个必去的地方。所以,日天行路之时特意急赶了一段,下午天色尚早就到了北古口路驿住下。

    而那个去处,便是‘杨无敌祠’。

    一到了这里,唐奕就收起了玩乐之心,让君欣卓备上诸多酒食、香烛、供果,出了驿馆。

    门外,杨怀玉已经等在那里。

    见唐奕大小食盒、香烛齐备,杨怀玉扬了扬手里的一份供品。

    “多了。。。”

    唐奕无所谓道:“香烛用你的,酒食用我的。都尽一份心吧!”

    杨怀玉一想也对,多了总比少了强,于是,四人结伴,寻着祠堂而去。

    唐奕欲言又止。其实,他是想说,把潘越也带上吧!但终还是没开口。

    杨无敌祠位于北古口的北山之上,不用找,只要沿着山路一路走下去就到了。

    四人走到山角,就感觉身后有人跑了过来,回身一看,却是潘越。

    “我。。。”潘越今天也失了平常直来直去的性子。

    “我能去吗?”

    唐奕没说话,看向杨怀玉。

    杨怀玉怔了一下,心乱如麻。最后还是叹道:“跟着来吧。。。”说完,率先转身上山。

    唐奕抿然一笑,揽过潘越的肩膀,大步向前。

    杨怀玉虽然面色不好,但他能对潘家的人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五人一路登高,于北山之上终见一青砖叠砌的院落。

    让唐奕等人颇为意外的是,这青砖祠堂虽已经建了几十年的光景,却全无破败之象,青砖对缝,朱门新亮。

    门额之上有金匾题字——杨无敌祠。

    七十年前,杨业于雁门关外,以几千步将大破辽朝十万大军,不但袭杀辽军元帅萧咄李,更是生擒了马步都指挥使李重海,创造了一个至今无法超越的神话。

    辽人因而称这位无敌将军为——杨无敌!

    不得不说,契丹人的豁达、直爽值得赞誉。他们敬畏强者,崇拜英雄。甚至不管那个强者或英雄是战友,还是敌人。

    杨业虽战死异国,但却得到了比故国更多的尊重。不但得号无敌,而且作古几十年,威名依然被辽人所铭记。

    进到院内,只见方院正中,一口半人多高香鼎犹在飘着渺渺青烟。显然是平时就香火不断,院中虽然没有人,但却没有一丝杂乱。

    走到正殿之前,就见漆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杨老令公做事忠实不二”,下联是:“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

    唐奕左右看过,不禁调笑道:“就辽圣宗这水平,还不如观澜民学里的蒙童。”

    而杨怀玉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大宋的将军,却要敌国的皇帝来书写挽联。。。

    何其哀哉!

    。。。。

    (未完待续。)

第212章 杨无敌之死

    睁眼就看到泡泡的万赏,心情立马十分美丽:)

    谢谢了。。。苍山老感动了。

    ps:推荐一本三国类的好书《我在三国打直播》,

    恩,简介都在书名里了。好书,喜欢三国题材的不要错过。

    ————————

    门额上这副对联真的不敢恭维,这也就是在辽朝这种地方才好意思挂出来吧。。。。

    几人进到殿中,就见杨老将军的丈许坐像端坐殿上,金甲蟒袍纤尘不染,一手托顺,一手紧握腰间宝剑,面容刚毅,目及远方,甚是威仪。

    而坐像所望的方向,正是南方。

    那个方向。。。

    翻过崇山峻岭、大河平原,就是故国。

    在老将军坐像两旁,分别立着随之一同战死辽地的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

    唐奕等人把各色供品、酒食一一摆上,又点上香烛,叩拜觐香。

    。。。

    “不孝子孙杨怀玉,来给曾祖、大爷爷、王爷爷请安了!”杨怀主擎着一碗千军酿,心下凄然地念道着。

    。。。

    “老将军,小子唐奕来看您了。。。。”

    。。。

    “这是咱家乡的酒,老将军多喝两口!”此情此景,连黑子这样的粗人,都觉热血灌顶,心湖难平,说出去的话亦是铿锵有声。

    。。。。

    到了潘越,只见他一脸肃然,扑通一声竟双膝拜地,把酒碗高高举过头顶!

    “爷爷在世时曾说,曾祖一生征战,灭国无数,但最感荣耀的却是雍熙一败。”

    “战虽败,却从辽人手中救回燕云汉儿无数。。。。曾祖说,他一生以杀人立身,却从没想到过救人性命。”

    。。

    杨怀玉眉头一锁,潘越此时说这些话并不合时宜,雍熙一役,曾祖之死多多少少与潘美不援脱不了干系。所以,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杨家对潘家依然心有嫌隙。

    却不想,潘越继续道:“但曾祖也说,最后悔的同样是雍熙一败。救了人,却折了最好的兄弟!”

    “老将军在上!潘家子孙代曾祖给您赔不是了!!”

    。。。。

    说着,潘越把碗中烈酒洒于像前,然后重重地叩首三次!

    唐奕一叹。。。。

    杨家与潘家的恩怨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就算杨业与潘美在世,大概也分不清谁对谁错,更说不出个谁怨谁吧?

    要非说怨,只能怨赵二得位不正而养出来的疑心病,助长了文人监军的气焰。

    梦回百年。

    周世宗柴荣与他的继任者赵匡胤都是当世名主,而经过唐末乱世的洗礼,那时的汉人开始意气风发,蓬勃向上。

    那时的军人攻城略地,天下无敌,用一次次的胜利把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正当中原一统,汉儿准备收复中华板图上最后一块失地的时候,赵大不明不白的死了!接过王朝权柄的赵二,远没有他大哥那样的雄才大略。

    身不正,则心存疑。

    赵二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像大哥那样,被人从皇位上送入深渊,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信任自己的将领。再加上自诩武神一样的膨胀心理,使文人监军彻底轮为了他监视和瞎指挥的工具,三军主将倒成了摆设。

    雍熙北伐,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曹彬令东路军攻涿州,震慑幽州;田重进帅中路军由定州北上;潘美、杨业领西路军出雁门关入云州。

    大宋的军人们给皇帝定下的大战略就是,东路军牵制幽州辽军主力,中、西两路攻城略地,最后会师东路,合围幽州。

    赵二什么都不用干,坐等燕云重归大宋!

    可是,在前期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做为主力的东路军,却在未得御令的情况下,冒然挣功下进军涿州,最后粮道不济大败而回。

    曹彬脑子一热,使得北伐满盘皆输,是为雍熙罪首!

    呵呵。。。。。。

    历史是如是写的。但是,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东军主帅乃大宋第一军人曹彬,一辈子大小阵仗无数,会在既定战略定下之后冒然突进?精的跟猴似的曹彬会犯下断粮这种低级错误?

    再看导致雍熙大败的罪首曹彬受到了什么处罚。。。

    官降一级,职权不变!!!而且,一年后,在没有任何军功的情况下就官复了原职,后来还当上了同平章事、枢密使,女儿、孙女都成了一国之母!

    这说明什么?说明曹彬是帮人背了锅,而能让他领了罪之后,还能比无罪之前更风光的,除了赵二,还能有谁?

    。。。

    回头再说杨业,东军大败,赵二见大势已去,急令中军和西军撤退。田重进二话不话直接就撤,安然回到国内。

    而西路军却没有那么幸运。。。。。。

    监军王侁脑袋被驴踢了,要从北川大路进军,还要一路鼓行(大张旗鼓)至马邑正面迎敌。

    你说,你不是脑袋有包?败退之时,还裹胁着四州的几万汉儿百姓,长点脑子都知道,这时候要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但是,没办法,他是监军,赵二的眼线,一众将士连主帅潘美都沉默了。

    唯有杨业出声道:“这样就败定了!”

    王侁闻言反讥道:“你不是无敌将军吗?领军数万却只想着逃跑,不会是想造反吧?”

    正是这句话,葬送了杨家父子和几万军士的性命!

    杨业一个武人,还是降将,哪受得了这等诛心之言?

    明知是死,亦只得答应出战。

    其实。。。

    即使出战,杨业也可以不死,问题的关键就在潘美。

    杨业临行前,对在西北搭档七年的老伙计潘美道:“这次败定了,我本是降将,早就该死。只是,你能在陈家谷部下伏兵吗?我败下来的时候,若是无人接应,那就一个也回不去了!”

    潘美自然答应。

    只不过,他说了不算。

    宋军在陈家谷口等到天明,王侁见辽军退去,不知是疑兵之计,争功心切的他带兵退下了陈家谷。

    潘美苦劝不住,只得带着几万百姓,一路沿着交河南撤,行出二十里,才听闻杨业大败的消息。

    这个时候,如果潘美回援,杨业也还有一丝生机。但是,身边的几万百姓怎么办?

    在百姓与兄弟之间,潘美最后选择了前者。

    只不过,他肯定不会想到,这个选择,让他遗臭千年!!

    。。。

    (未完待续。)

第213章 这里定会变成家乡

    纵观杨老将军之死,错在谁?

    潘美吗?他有责任,却不是主要。

    曹彬吗?他要是不冒进,就不会有满盘皆输的局面,杨业也不用表忠而死。但是,没有赵二的命令,他敢吗?

    那是王侁?可能是,但如果不是赵二疑心武将,助长了监军气焰,他一个连兵书都认不全的腐儒就能指挥得动大宋最强的两位军神?

    是赵二?

    是赵二。。。

    大宋重文轻武不假,但在太祖当朝之时,还远没到这个地步。赵大也往军队里派政委,可是还没到瞎指挥的地步。

    正是赵二助长了文人的气焰,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他把大宋军的脊梁彻底的掰弯了!

    赵二得朝,文人们从赵二这里,也彻底地惯出了臭毛病。

    因监军而死的军人,杨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宋初名将郭进,也是这么被监军逼死的!

    。。。

    潘越代祖上给杨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