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冯梦龙《笑府》
字长大了
有一位父亲教小孩识字,头天用手指写了个“一”字,小孩记住了。第二天,父亲抹桌子的时候,见小孩站在旁边,就想考一考昨天教的字,他就用湿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一”字,问小孩念什么,小孩竟摇头说不认得。父亲就告诉他说:“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一’字呀。”小孩惊讶得瞪大眼睛说:“怎么只隔了一夜,它就长这么大了?”
——明·冯梦龙《笑府》
半死五百两
有个人生性贪财,有个富人故意戏弄他说:“我白送你一千两银子,干脆让我把你打死算了。”那个沉思了很久,才说:
“只打我半死,给我五百两,怎么样?”
——明·冯梦龙《笑府》
假内行
两个医生在一起行路,迎面看见一个人提着鳗(mán)鱼和团鱼叫卖。其中一位上前指着鳗鱼对卖鱼人说:“把这条乌梢蛇卖给我吧。”另一位立刻嘲笑说:“瞧你,竟连鳗鱼也不认得!”他卖弄似地指着团鱼说:“你还不如买了这只穿山甲呢!”卖鱼人被两位假内行的话逗乐了。
——明·冯梦龙《笑府》
舍命吃河豚
人往往是好奇心害了自己,可是谁又没有好奇心呢?
有一对夫妇听说河豚是丰盛的美味,就非常好奇地买来准备做着吃。可是,他们又听说河豚有毒性,所以一旦把菜做好了,又怀疑起来,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一口试试。僵持了好长时间,妻子才迫不得已地先拿起筷子,含着泪对丈夫说,“吃是我先吃了,只求你今后好好照料咱们的两个儿女;
等他们长大了,你一定要教他们千万不要买河豚吃。“
为满足一点点好奇心,竟要拿出赴死的代价,这又何苦?
——明·冯梦龙《笑府》
无叶柳
浙江余姚籍的塾师有很多人在吴下开馆,每年初春来到吴下,直到腊月底才回到余姚。
这样一来,对家乡的风景反倒不认识了。一开春,见到柳丝嫩绿可爱,余姚塾师就向主人要来一枝,准备寄回家中栽种。主人不解地问:“这是普通的树种,随处都是,难道惟独贵地没有吗?”余姚塾师说:
“我们家乡也有,但却是无叶的。”
——明·冯梦龙《笑府》
姑苏女婿
姑苏有户人家有两个女婿,大女婿是个秀才,很有文采;二女婿是个衙门书记员,说话总带衙门气。二人每次到岳父家去,岳父都要夸赞大女婿文采非凡,却总是批评二女婿说话缺少文才。二女婿对此非常忌恨,也很不甘心认输。
这天,翁婿三人又聚在一起。二女婿主动请求当面一试,岳父就指着门庭前的一株山茶,让他以此为题作一首诗。二女婿吟道:
据看庭前一树茶,如何违限不开花?
信牌即仰东风去,火速明朝便发芽。
岳父评论说:“你作的诗并非不通,只是带着十足的衙门气。”他还不甘心,让岳父继续命题。岳父让他咏月,他就摇头晃脑地吟道:
领甚公文离海角?奉何信票到天涯?
私渡关津犹可恕,不合深夜入人家。
岳父听了发笑说:“他大姨夫也作过咏月诗,你何不学一学?”二女婿就请岳父念出来,刚听了第一句:“清光一片照姑苏”,二女婿就大声嚷叫起来:“不好!不好!月亮怎会只照姑苏呢?应当说照着姑苏等地才好。”
——明·冯梦龙《笑府》
呆女婿爬梯
有个痴呆女婿,不通世事,每次在岳父家吃饭时,总要被另外几个女婿压坐在下位上。
妻子为此感到惭愧,就嘱咐他千万要往上座坐,然而他始终弄不明白该怎样坐。
这天,痴呆女婿与妻子及其他几位姐妹女婿相聚在岳父家,把酒让座之时,妻子倚在门口往高处斜挑着眼睛给他递眼色,意思是要他坐在上座。痴呆女婿不解其意,以为要地坐在高处,见庭院中有把梯子竖在房檐边,就马上爬到梯子中间坐了。妻子着急了,再次瞪着眼睛暗示他。痴呆女婿仍然不明白要他怎样坐,情急之下大声叫嚷道:
“总不能叫我到天上去坐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刚烈父子
有父子二人,都是刚烈性情,不肯丝毫让人。一天,父亲在家里留客宴饮,让儿子去城里市场买些肉回来。
儿子提着买来的肉,将要出城门时,正好对面来了一人,由于通道狭窄,二人各不相让,都不愿失面子,就冒着眼珠挺立在那里对峙着。
父亲见儿子去了很长时间还没回来,就出去寻找,正见儿子与那人僵持对立着。父亲顿时来了气,对儿子说:“你先把肉提回家陪客人吃饭,我就留在这里与他对立下去。”
——明·冯梦龙《广笑府》
六只脚快
有个绰号“飞毛腿”的差役被派遣去传达一个紧急公文,官员唯恐他跑慢了,就专门拨了一匹快马给他。这人却不愿骑马,而是紧跟着快马步行,累得气喘吁吁。有人问他:“这么要紧的大事,为什么不骑上快马呢?”他回答说:“六只脚跑,难道不比四只脚更快些吗?”
——明·冯梦龙《广笑府》
推算年龄
有一家刚生了一个女孩,有个两岁男孩的另一家请人来作媒定亲。女孩的父亲很生气地说:“我家女孩才一岁,他家男孩已两岁,如果我女儿十岁的时候,他家男孩已二十岁了,怎能许配给这样老的女婿?”他妻子却不同意,说:
“你弄错了!咱家女儿今年一岁,到明年不就和那男孩同岁了吗?怎么不能许配!”
——明·冯梦龙《广笑府》
发怒狂
有个人脾气暴躁,非常容易发怒。有一次,偶然看见一个人在暑热六月天里头上还戴着毡帽,就马上过去骂人家不知季节时令,还要殴打人家。众人好说歹说,总算把他劝回家去了。他却因为这件事气病了,很长时间才有些好转。
不知不觉已到了腊月迎春时节,他弟弟陪他出去走走以求解闷,远远地看见有个戴帽子的人从前面走过来。弟弟赶紧走上前去,悄悄地对那人说:“我哥哥大病刚好,求您行个方便回避一下,千万不要让他看见。”
——明·冯梦龙《笑府》
周朴作诗
福建人周朴,特别喜欢吟诗,每次在外面遇见使他动情的景物,他都会苦思冥想良久,然后搜肠刮肚地琢磨诗句,直到天晚了也想不起来回家。他一旦想出了好的诗句,就忘乎所以,高兴得了不得。
有一次,他去野外,正好遇见一位背柴的樵夫。他忽然拦住人家,发疯似地叫喊起来:“我想出好诗了!我想出好诗了!”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晃脑地吟道:“子孙何处为闲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樵夫被他的举动吓坏了,慌忙丢下柴捆跑开了,正好在前面遇见了一个巡逻的士兵,士兵怀疑樵夫是个小偷,便把他捉住带回衙门审问。周朴知道自己惹了麻烦,就走到衙门对那个士兵说:“刚才我见他背柴行走,忽然就想出了好的诗句,我一吟诗,竟把他吓跑了。”巡逻士兵就把樵夫释放了。
有个文人听说了周朴好吟诗的习性,就打算戏弄他一番。一天,这个文人骑着毛驴在路上走,正好看见周朴过来,他就故意歪戴着帽子遮住了脸,口里念叨着周朴原来写的一句诗:“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周朴一听,觉得不对劲,就紧跟在文人的毛驴后边。文人故意头也不回地使劲赶着毛驴快走,周朴在后面也跟着加快了脚步。就这样一直走了好几里,周朴才气喘吁吁地追上了文人,对他说:“我的诗是‘河声流向西’,不是向东!”文人听后只是轻蔑地点了点头,仍旧骑着毛驴向前走了。
这个故事一时在福州一带传为笑谈。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子,他就预先用条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却把绳子忘在了座位上,然后上集市买鞋去了。
他来到集市,在一家鞋摊上相中了一双鞋,便想量一下。往衣袋里一摸,才发现忘了带那条绳子来。他急忙把鞋放回鞋摊,对卖鞋者说:“我忘了带鞋的尺码了,等我回家拿来再买吧。”
等他急冲冲地赶回来的时候,集市早已散了,结果也没能买到鞋子,直气得他两眼发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有人看到他这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却说:“我宁肯相信我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呆子周用斋
昆山周用斋先生特别呆傻。他年龄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同学诱骗到城墙上,结果转来转去下不来。
后来,周用斋在外地学馆里做塾师,见主人在黄梅时节在太阳下曝晒衣物,就问为什么这样做。主人告诉他说:“衣物这个时候如果不见见太阳,就会生潮气。”周用斋觉得很受启发,他就把他的书袋连同馆童们送的拜师礼物都拿出来,摆在太阳下曝晒。有个调皮的馆童趁他不注意偷走了几件。周用斋来察看时见少了几件,就叫嚷起来。馆童就哄骗他说:
“一定是被太阳晒得消耗掉了。”他也就信了。
周用斋坐船外出时,偶然感觉到对面来船的时候,船好像行得特别快,他就很惊讶地向别人询问原因。人家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两只船相对而行,所以感到这么快。他就嘲笑道:“造船的人真是太笨了!假若都造成对面开的船,难道不快些了吗?”
后来,周用斋考取了进士,来到吏部厅堂,人家问他的家乡籍贯,他误听成问他有哪些大乡官,就回说:“敝乡有状元申瑶老。”吏部的人知道他呆傻,就让他下去了。他从厅堂走出来后,对人说:“我们家乡还有个王荆老我没说出来,怪不得我见堂上大人刚才的脸色不好看。”
还有一次,周用斋到娄东去吊唁刚刚去世的王司马,却误进了王学士家门。王学士见周进士来访,就穿着锦衣出门相迎。周用斋也没注意对方是谁,只是嘴里不断地说:“尊公可怜,尊公可怜。”王学士以为周用斋问他父亲的情况,就应酬说:“我父亲身体还好。”周用斋却惊讶地说:“难道您还不知道吗?您父亲已被朝廷正法了。”王学士这才听出点门道来,他笑着说:“您大概是吊王凤洲王司马吧?”周用斋总算知道自己走错了地方,慌忙脱下穿来吊唁的素服与王学士道别。王学士让他带走吊唁的物品,周用斋却说:“不必了,麻烦您代我向您父亲致意就是了。”周用斋头脑昏昏竟到了这种地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难侍候的穆宁
唐朝的穆宁曾官至刺史,他的儿子们有的也做到了尚书给事的官职。穆宁却仍要儿子们分头供奉饭食,待他稍不如意,就要遭到他的鞭打。
这天,轮到做尚书给事的这个儿子供奉饭食了,他特意把熊和白鹿的肉干合在一起烹制了奇异美味孝敬父亲。穆宁津津有味地吃了个大饱。这时,他的另外的一些儿子们都在一旁羡慕尚书给事的这一举动,以为父亲一定对他要有重赏。谁料,穆宁吃饱以后,很快把脸沉了下来,把做尚书给事的这个儿子杖打了一顿,口中还忿忿地骂道:“这么好的美味,为什么不早献上来!”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周兴的“告示”
周兴是唐朝武则天当朝时的一个掌管刑狱的官吏,他生性贪暴残酷,常常随意在法律规定之外另立刑法,因些老百姓给他起了个“牛头阿婆”的外号,把他比作地狱中的牛头鬼怪,可见对他的怨恨之情多么强烈。而周兴却在衙门口写了这样的“告示”:
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新决之后,咸息无言。他的用意是说:凡是被告发的人,在他们被审问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是冤枉的;等到把他们的头砍下来以后,他们一个个都不再喊冤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有过挨打,无过也挨打
燕荣曾在隋朝时做过幽州总管。有一次,他见一种荆条可以用作鞭打人的刑具,就专门拉来一个人作试验。那人苦苦哀求说自己并不曾犯罪不应受到鞭打,燕荣却说:“现在打了你,以后若有罪就免了。”结果把那人狠狠地鞭打了一通。
后来,那个白白挨打的人偶然犯了一点小错,燕荣把他抓来要狠狠地打一顿。那人说:“大人,您以前说过有罪就免啊!”燕荣却另有一番道理:“无过时尚且打你,何况你今天有过呢?”还是把那人狠狠打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到底谁凶
有位老翁乐善好施。一个大雪天,他见一个人冻得哆哆嗦嗦在门口避雪,心中怜悯,就把这人让进屋里,温上酒让他喝了御寒,还热情地留住了一宿。第二天,雪下得很大,不能上路,又把那人留下吃住了一日。接连三天都是如此。
第四天,天晴好了,那人将告辞离开,却特意向老翁借把刀一用。他接过老翁递来的刀,在手中把玩着,对老翁说:“咱们素不相识,这几天承蒙您的盛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只好以杀身相报了。”说着,就要用刀自杀。老翁见了,非常惊恐,连忙上去劝阻他,并说:“你如果这样,就把我害苦了!”那人问:‘这怎么说?“老翁说:”家里无端死了一个人,要吃官司自不必说;即便是无事,他要白白拿出烧埋钱十二两。所以,万万使不得!“那人也就不再装模作样地自杀,转而说:”既然如此,也就承蒙您老的关照,拿十二两烧埋钱给我,让我走吧。“
老翁好心未得好报,一时大怒,与那人争执起来,一下子惊动了四邻乡亲。乡亲们围上来解劝,好说歹说,总算让老翁减了一半数目,给了那人六两银子作罢。
三天三夜包吃包住不说,还白白赔上了六两银子,老翁越想越觉得冤枉,无奈地叹息道:“哪料到竟遇上这种凶残之人?”那人听了,也责怪说:“不说你凶,反倒说我凶,真是岂有此理!”老翁追问道:“怎么是我凶?”那人说:“既然你不凶,为什么留我住了三夜,就按二两一夜扣我的银钱?”
——清·陈皋谟《笑倒》
赖帐
有个人在新年这天,刚一出门就被空中飞鸟将粪撒落在帽子上,他觉得晦气,想向神灵祈求消解,就向一屠户家赊了一只猪头作了祭品。事过多日,屠户屡次三番地前去催讨猪头银子,这人都赖着不还。
这天,屠户迎面遇上了这人,就再次催讨。这人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帐迟是迟了,只是我有一个譬喻想说给你听:”譬如这个猪不曾生头,你也要向我要银子吗?“屠户打断他的话题说:”乱说一气!哪见过猪不生头的?“那人又说:”就算刚才的譬喻说不通吧,我还有一比:譬如去年我还了你银子,你现在已用过,也就没有了。“屠户说:”又是胡说,如果去年我把银子讨来用,就会省下我的别的银子了。“这个欠债的人低着头沉吟道:”我刚才的譬喻又没说通,现在我干脆对你说了吧:
“譬如这堆鸟粪撒在你头上,恐怕你自己也会拿猪头去消解,那么你哪里还有银子留到今天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刑前之虑
一名死囚犯在被绑赴刑场时,先解开衣襟,用手在胸脯前连拍了几下。人们问他这是为何,他说:“恐怕伤了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解差绑着他走到半路上,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这死囚连忙把牙咬了三遍,又把“元亨利贞”四个字记念了七遍,才稍稍心安。有人问他这是为何,他解释说:“听见乌鸦叫将会有口舌之争,念几遍吉利话就会消解了。”
在刑场临开斩时,他又对刽子手说:“求你用粗纸把刀口擦干净了,我听说剃头的刀若不干净,剃了头就要生疮。如今这刀若不干净,假若生起疮来,什么时候能好?”
——清·石成金《笑得好》
生气有因
甲、乙二人在路上遇见了,彼此见对方都有恼怒之色,就攀谈起来。
乙问甲:“请问尊兄脸上为何有怒色?”甲告诉他说:“我虽说居住在本地,耳朵却能听到万里之外的声音。刚才我在院子里静坐,因为听见西天有个老和尚在那里念经,我嫌聒噪得慌,就喝令他不要念了,哪知和尚根本不理我,还是不肯停住,我一时发怒,就把一座须弥山拿在手里,当作一个石块扔了过去打他。怎料他在那山坠下来的时候,只是把眼一闭,用手抹了抹了,说:‘哪里飘来的砂灰,差点儿迷了我的眼睛。’说完仍旧去念经。我终究没有打着他丝毫。就这么一个老和尚,我却无法治他,怎不让我气恼?”说完,他又反问乙:“你又是为什么恼怒呢?”
乙煞有介事地回答道:“昨天我家里来了个客人,因家中没有什么好菜招待他,我就捉了一只蚊子,破开它的肚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