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黄埔军校-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演习之一
  蒋介石来珠村,通常都带一包糖果,分给围观军校学生操课的每个小孩两颗糖。有一次,军校总教练何应钦来珠村训练学生,跌死一匹马,何应钦便送给珠村人吃,岂知这匹马太老,即使煮熟了也咬不动,只好用来作肥料。因此,多年后,珠村的老年人仍笑谈马肉不好吃,还是蒋公的糖甜。珠村村民传述更多的是,黄埔军校学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还曾为村民做过不少“好人好事”。村民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几代珠村人至今口耳相传。为争取当地农民的配合,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领导们很注意向村民表示友好。因此,即使学生们的操练有时会踏踩田地,宽宏善良的村民们都能表示理解。
  在实弹野营学习之前,黄埔军校在全村各处贴出《告农民书》,预告村民,免出意外。据《黄埔军校史料》记载,这种告示不仅有普通话版,还有“粤语”(白话)版,以便村民阅读。
  为野营演习告各乡农民书(白话方言版节选)亲爱的父老兄弟呀!我地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军现在到各地方来操练野战的方法,预备将来同个的害民卖国的军队打仗,剿灭四乡的土匪,保护你地的利益啦!我地的军队实在即系你地自己人一样,大家都有密切的关系,请你地千万咪怕,仍旧安心作业,但系演习的时候,必定要放枪放炮,个阵时恐怕你地唔知道,以为有乜野事干发生,大家都惊骇起来,所以先讲明你地知,唔好误会!
  告野外演习区域内的民众书(普通话版节选)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是黄埔的学生军。我们这次到此地来,是因为我们的修业期快满了,快要加入前线去与军阀作战了。我们趁着这还未离校的时光,来演习战场的种种动作。只因我们黄埔岛上的地方狭小,不能充分地演习,所以只好暂借你们这个地方来实习几天……你们的一草一物,我们不但不来乱动你们的,而且还要尽我们的力量来替你们保护爱惜啊……不过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你们若听见有大吼“杀!杀!杀!”的呼声,或电光炮的响声,请你们告知一般小孩和不识字的朋友们,千万不用惊怕,这是我们在进行演习。
  今天21世纪初的珠村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北帝庙仍然香火鼎盛,而在当年黄埔军校那段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中,这里却曾经是一个威严的军事演习考试指挥部。在第1期学生毕业前夕,军校把毕业考试也放在这里进行,于是各学生队分别进入鱼珠墟和珠村,演习各种战术的实施。教练部主任何应钦亲自担任指挥。在东征战役打响之时,珠村村民更是黄埔校军的得力助手。1924年8月入校的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毕业实习时正碰上了东征之役,因此他们是边上课边作战。此时,珠村北帝庙临时充当了东征军的军火库储备转运站,珠村的农民自卫军每天把守,并星夜将军火运送到吉山火车站再运往石龙、惠州。作为黄埔军校考试指挥部的北帝庙,见证了黄埔军校的军事训练和东征之役。
  在实战中锻炼成长
  注重实用,不尚空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黄埔军校的教育方针,也是其军事教育的突出特点。“术科差不多除了操场基本教练之外,大半都是在野外演习。”“每遇一次战事,他们所学的能够马上用到实际上去”。军校把战争视为学习的大课堂,在战争中边学边用。每次战役,上自校长、军事总顾问,下至各科教官和顾问,都随队出征,利用战斗间隙教学,活学活用。术科的许多项目,如距离测量、地形识别、侦探勤务、行军警戒、行军宿营等,都是在实战中完成的。
  战斗演习之二1924年秋,英帝国主义买办陈廉伯,秘密向德国购买武器,租用挪威商船“哈佛”号,装运步枪近万支,子弹300万发,企图扩大商团武装,勾结内外敌人,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这批武器破获后,由黄埔军校保管。陈廉伯等蛊惑商人罢市,开枪射击庆祝双十节的游行群众,要挟发还被扣武器,并勾结军阀军队阴谋用武力夺取这批枪支弹药和摧毁黄埔军校。当时,广东革命政府尚未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黄埔军校第1期的学生正在学习训练中。在这种紧急险恶的形势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以黄埔学生为主力消灭商团军。军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决定举行夜间演习,为掩护自己的意图,公开宣布进入广州市内进行巷战演练。黄埔学生进入广州,直到深夜开始巷战演习时,才口头宣布正式命令:围剿商团叛变。黄埔军校学生虽是初出茅庐,但斗志旺盛,英勇出击,机智勇敢地配合友军采用火攻,在其他部队的协同下,仅一天内就一举消灭了商团军两个团的兵力,解除了广东革命政府的肘腋之患,首次树立了军威。黄埔学生经过此次实际战斗的锻炼,提高了觉悟,取得了战斗经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黄埔军校原处于“环境之恶劣,学生勤务之纷繁,教育殆将中断;但自商团军剿平后反促成本校之发展。”商团被缴械以后,黄埔军战斗演习之三校利用这批枪械,成立了一个教导团。从此,黄埔军校的声威大震,学生们学习练兵的热忱更加高涨。
  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战技能,1924年冬,在第1期学生毕业之际,军校举行了大规模的野外演习。地点选在黄埔军校的对岸,以鱼珠炮台作为演习起点和露营地,向西经过石牌车站至瘦狗岭一带约10余公里的区域。演习情节设定为:以广州市为根据地的“西军”,已占领广州东郊外的瘦狗岭和石牌车站一带,构筑了坚固工事,与校军组成的东军决一死战。东军则假想西军行至石龙后,作战斗搜索前进。黄埔第1期学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演习,对这一带的地形,进行了目测、步测或器测,每个人都进行了多次,对这一带的地形和距离,“人人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对打法滚瓜烂熟。事有凑巧,时隔半年后,杨希闵、刘震寰滇桂军乘革命军第一次远征东江之际,在广州举兵叛乱,广州国民政府危急万分。黄埔校军奉命回师广州,平定杨、刘叛乱。恰在此地,黄埔校军和滇、桂军遭遇。敌人把前线指挥部设在石牌车站,也在瘦狗岭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封锁和消灭教导团。半年前黄埔生演习时的假想情况,完全变成了现实,演习场地成了真枪实弹的战场。黄埔校军由于事前已有演习,凭借对地形熟悉的优势,打得非常顺利,仅用3天时间便打垮了滇、桂军,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叶挺1925年2月,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病重,悍然发兵进犯广州。军校教导团在东征中参加右路军作战,他们的人数虽不足3000名,但对整个战局起了重大作用。在揭西棉湖一战中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精锐部队,使东征军士气大振,仅两个月就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10月,被打败的陈炯明卷土重来,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这时,黄埔校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第1军。攻打惠州城时,黄埔学生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扒着云梯登城,虽然伤亡很大,但学生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一举攻克了号称“南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捣毁了陈炯明的老巢。接着,东征军分3路直捣东江,于11月初收复东江,平定了广东最凶顽的军阀陈炯明。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军校师生官兵成为北伐军的重要骨干力量,不少人在北伐军中担任了各级将领或指挥员。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和黄埔学生为战斗核心。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参谋董仲明、营长曹渊、许继慎、连长卢德铭、袁也烈等都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或工作人员。叶挺独立团是北伐先锋,一路在前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汀泗桥、贺胜桥的关键性战役中,创立奇功,被誉为“铁军”。北伐军长驱直进,出师不到1年,连克长沙、武汉、南昌、福州、杭州、南京、上海,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数十万军队,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战争中,黄埔校军立下了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声威也达到了高峰。
  黄埔军校第1至第4期的学生,每期都参加了较大规模的激烈战斗的锻炼:第1期学生参加平定商团之战;第2期学生参加第一次东征;第3期学生参加镇压杨、刘的叛乱;第4期学生参加第二次东征,后来并参加了南征和北伐,真是“无役不与”。“每一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同学的血,每一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同学的骨。”黄埔学生通过实际战斗的锻炼,使得一些主要科目,如射击、侦察、距离测量、地形识别以及行军警戒及宿营等,都是在野外演习和战斗中完成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实际战斗的锻炼,才使他武汉粤侨联欢社赠给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牌们迅速提高了觉悟,加强了军事素养,加快了健康成长的步伐。
  以往保定军校的学生,经过3年训练学习,毕业之后,多只能当见习排长。而黄埔军校学生,虽然只有半年训练,但毕业之后,就能充任连长等中下级指挥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黄埔学生经过了实战的锻炼。通过这些实际的战斗锻炼,军校师生不仅为国为民立下了战功,而且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才干。他们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所以,他们走出校门就能带兵指挥作战,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时,已经是一个历经沙场、能征善战的军事指挥员,成为革命武装建设的军政骨干。
  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黄埔军校的学制也随之加长,训练内容扩大,这是适时的,必要的。黄埔军校的发展史表明,一个优秀军人的成长与成功,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受教育时间的长短,以半年为期的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比之后来学习3年的各期学生,在军事才能上是毫不逊色的。国共两党受黄埔教育而后成大器者,多出自黄埔军校前几期的学生。
  军校学生除参加实战外,校方还遵循孙中山“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不断派出学生深入工农、宣传工农和武装工农,使军校成为工农运动的后盾,使工农群众成为军队力量的源泉。
  1924年7月,黄埔军校开学不久,就接受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全体学生到黄埔军校,进行为期3周的军事训练,后又派出学生到历届农讲所帮助军事训练,如第1期的学生伍文生、赵自选等。还接收工团军到校进行训练,黄埔“学生自告奋勇,牺牲了学业去训练工团军”,大力支持工团军对商团军的斗争。军校不断派出学生深入周围各县,“进行党务和宣传工作,并协助农会,训练自卫军”。军校第2期学生李劳工,到海陆丰担任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第3期学生朱云卿到梅县创办北江农军学校,担任主任,培养两期农军学生259名,这些学生成为北江农民运动的骨干。“广宁县农民被民团地主围困惨杀,廖党代表与蒋校长派学生12名,各给驳壳枪1支,星夜驰往救援。”凡四乡农会遭到反动势力迫害的,黄埔军校都坚决站在农会一边。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黄埔军校立即给予支援。由廖仲恺担任顾问,周恩来前来作政治报告,教官徐成章担任工人纠察队总教练,第4期学生季步高任教育长。还有第2期学生共15人分别担任工人纠察队的教练官、大队长、大队副、支队长、指导员等职务,他们积极为罢工工人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有效地加强了省港大罢工的实力,壮大了省港罢工的声势。军校还先后发表《拥护省港罢工宣言》,举行援助省港罢工周,出版《省港罢工专号》和捐款救济难友。
  “六·二三”沙基游行时,军校派学生参加与工农群众战斗在一起,流血在一起。“前4期学生毕业后很高兴地跑到前方加入战斗,或跑到罢北伐中的工人运输队工委员会训练罢工纠察队,或跑到农民协会里训练农民自卫军”,受到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拥护。广东铁路工人第2次代表大会,向黄埔军校赠送“东方的红军”大旗,省港罢工委员会向军校赠送“革命前驱”匾额。“这种在行动上拥护工农政策与人民合作的精神,占黄埔学校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章。”
  黄埔军校支持工农运动,帮助训练工农武装,成为工农运动的坚强后盾;工农武装也为支援东征与北伐,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推进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省港罢工工人,积极支援东征与南讨的革命战争,他们组织运输队,运输辎重弹药接济前线;组织宣传队,随军出发,向农民宣传;组织卫生队,到前线救护伤员。同时,罢工纠察队在广州维持治安,巩固后方。东征军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革命军在前方进攻敌人,东江农军则在后方与敌人展开斗争,积极配合革命军的进攻。在棉湖战斗中,“镇民相率送茶送饭,否则(士兵)将枵腹终日”,“该镇还选派精壮村民,携械在我左右前方协同戒备,虽终日无人换班,亦无劳顿之感觉。前线送回之受伤官兵,民众竞相照顾抬运”。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自卫军,积极协助东征军作战,“鲤湖附近居民,预先以当地地形来报,教导第2团得以顺利全部出发。”农民自卫军在最关键时刻支持了教导第1团,使敌腹背受击,取得了棉湖战役的胜利。北伐战争时,省港罢工工人组织3000多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远征;韶关曲江地区农民亦有万人随军北上。湖南各县人民纷纷组织宣传队、慰劳队、破坏队、长矛大刀队、敢死队,为北伐军担任侦察、向导、送信、救护,直到拿起武器直接参战和组织武装起义,为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绝成绩。
  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成立的军校教导团,在东征和北伐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以黄埔军校毕业学生为骨干,成立的建国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在参加镇压地主武装和平定杨刘叛乱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战功卓著。1925年11月,铁甲车队全部拨给以共产党人和黄埔毕业学生为骨干成立的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先锋,攻城略地,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建立了巨大的功绩,被誉为“铁军”,成为真正的“国民之武力”。
  独特的“军人魂”佩剑精神教育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予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颁发佩剑时,军校常举行专门的隆重仪式,并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颁剑仪式上,先由校领导讲话,对毕业生提出勉励;继由毕业学生代表领剑,进行慷慨激昂的宣誓。整个会场庄严肃穆,未毕业的在校学生目睹这一场景,也深受感染和影响,期待着本人毕业领剑那一天的到来。
  按国际惯例,佩剑以校长身份颁发。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字“中正”,因此剑体上刻写的是“蒋中正赐”字样,故这种剑得名“中正剑”,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又因这种剑多为黄埔军校毕业生拥有,所以又通常称为“黄埔剑”。第1至第18期的毕业学生,都持有一把这样的佩剑。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有意不再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他也想到了这种已经成为精神化身的黄埔生佩剑不应刻上别人的名字,于是自1945年10月第19期学生毕业时及以后各期停止发放此剑。这种毕业纪念佩剑,后成为早期黄埔军校的标志之一。
  “中正剑”除颁发给黄埔学生外,蒋介石还赠给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所以,这种随身短剑多为黄埔系的军事将领及政要、少数军人因功获得。在20年代至40年代,持有“中正剑”进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荣耀象征。后因北伐、反共,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战役中,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并产生其附加的精神教育功能。
  中正剑黄埔军校发放毕业佩剑,其军事教育和精神鼓舞作用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对于黄埔军校学生、教官及官佐来说,获赐此剑是人生经历中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对有条件地、奖励性的发给少数官佐和广大军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剑体上书有“蒋中正赐”几个大字,可以说发此剑也包含了蒋介石为个人树立权威的目的。
  从“中正剑”剑体上都有“黄埔军校第×期”字样看,说明此种剑的发放对象仅限于黄埔军校内。军校学生每期都不同,而教官和管理官佐不可能每期都换,所以剑应该主要是发给毕业学生的。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