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霸三国-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它总以各种形式在人道和棋道灵光一现,惊鸿一瞥……诸位请看,三个和棋的棋局的图形象什么?它们是不是象一条卧龙,一只凤雏,一条麒麟?……诸位再看那二盘有输赢结果的棋局,黑白棋子纵横交错的图案象什么?不就是一只蹲着的老虎和一只蜷伏的玄龟?……。”

众人根据许邵的提醒,聚集在他的身后,向五个棋盘望去:交错纵横的黑白棋子和棋盘线条果然呈现出许邵所说的五大神兽的轮廓。

许邵等众人心悦诚服接受自己的言论,最后,他望着东升的朝阳,无限感慨地说道:“未来的天下,就在这五大神兽预示的五位超级谋士掌握之中……。”

许邵此言一出,众人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得意忘形了:原来许邵以棋道窥测天道,终于解决他自己内心的困惑,或者说以棋局的图形明确了他以前的推断!这种感受的确值得他欢喜异常,这就如同一位文士创作出绝世的诗词歌赋,这就如同一位将军统帅三军打赢了一场艰难的战斗……

当然有些话,许邵并没有当众说出来:比如玄龟图形那盘棋,是徐庶赢了,这说明玄龟就是徐庶的本命守护神兽;那盘显示蹲着的老虎的棋局,是马姓青年赢了,如此说明“白虎”是马姓青年的本命守护神兽……这二个年轻人都是大有来头之人啊。这二个人能在建邺城出现,也侧面证明江东孙权是未来争霸天下的明主之一!

当然对于建邺城的地理位置,许邵也从风水的角度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建邺城西边乃是清凉山,整体的山势就如一只老虎半蹲着;而西边绵延的山岭就如一条卧龙盘绕,这种风水格局乃是大富大贵之宝地的象征,学名叫“虎踞龙盘”端的是富贵无比。也只有如此的风水宝地,才能引来玄龟徐庶、稚虎马姓青年的到来……

开始对时候,二位国手对许邵的言论并不在意,他们以为许邵是在故弄玄虚。不过等双方相互通报姓名时,他们得知面前的信口开河的中年人乃是当世鉴评名家许邵时,他们才信以为真。而此时,许邵等人也知道马姓青年,原来姓马名义,由于出身贫寒,而无字,籍贯陇西。

徐庶和马义都是为了躲避当地的战祸,一路辗转来到扬州建邺城了。徐庶比马义早到建邺城几天,性情桀骜的徐庶并没有直接到官府招募人才的场所报道,参与一系列的考核,他就是想通过惊世骇俗的表现,引起官方的注意,从而让官方专门招募人才的官员亲自拜见自己……徐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心想事成。

不过有一点是出乎徐庶的意料之外:就是他万没有想到,在建邺城他会遇到一个棋艺和棋品差不多的国手。

一番寒暄后,身为主人的太史慈和鲁肃便和徐庶、马义等人熟络了。不过当太史慈和鲁肃主动邀请他们到官衙做客,许邵委婉拒绝,带领手下十余名侍从离开建邺城,直奔会稽郡的绍兴县城而去了。

绍兴城,据说在三皇五帝时就存在了,前往绍兴实地探查,乃是许邵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许邵以此为藉口,拒绝太史慈和鲁肃的挽留,依依不舍告别而去。

当然即便许邵当面没有挑明徐庶和马义乃是未来横空出世的五大超级谋士中的二位,太史慈和鲁肃也隐约猜测到。他们目送许邵一行人离开后,便众星捧月般簇拥徐庶和马义来到官衙。

在官衙,太史慈和鲁肃为徐庶和马义设宴,接风洗尘。而后又为二人添置薄绸制作的衣服。二人沐浴后,换上新衣服,顿显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尤其是马义,浑身散发令人迷醉的儒雅之气,细长的眼睛不时流露智慧的光芒。

等孙权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专门接见徐庶和马义,派人专门告知后,太史慈和鲁肃便领着二人前往侯府,拜见吴侯孙权去了。

吴侯府邸,太史慈亲自将徐庶和马义引荐给孙权,孙权以礼相待,表现出渴慕贤才的心愿。只是当徐庶看到相貌奇异的孙权,以及其年仅十六的年纪,徐庶顿时心生失望之感:他感觉跟着孙权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因为以他的心智,他能看穿表象,看到江东集团内部的派系争斗……在这种复杂的派系争斗中,他并不看好初出茅庐的孙权。熟谙历史的他知道,在复杂的矛盾较深的环境里,一旦站错队,选择错立场,那下场就是不堪设想的,轻则被驱逐,重则株连九族啊……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徐庶离开马义留

所以在接下来和孙权交谈时,徐庶一副爱理不理的傲慢模样;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马义却表现对孙权极为尊重的态度,对于孙权的提问,总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之对比,徐庶对于孙权的提问,要不故作茫然不解,要不就是直接纸上谈兵,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根本没有新意,老生常谈,没有营养……最起码对于同样饱读诗书的孙权来说,没有一点的营养。

比如,孙权向二人问道:“依你们看当今天下的局势如何?未来又有什么变化?”面对这个问题,徐庶就是大眼瞪小眼,故作痴呆,根本不理会孙权。

而马义不是,他神情恭敬的看着孙权,侃侃而谈说道:“吴侯,对于当今天下的局势,天下仁人志士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帝国江山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不可否认,天下各路英豪都有称王称霸代替刘氏皇族统治天下的野心,小生认为尤其以淮南袁术为甚!目前袁术不是公然另立朝廷,登基称帝了吗?袁术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天下其他英豪的内心的想法,不同的是,袁术实际做出来了,而其他各路英豪隐藏了这个私心而已……吴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小生认为:吴侯的势力和占据的地盘暂时不如盘踞长安的西凉军团,也不如霸占翼州袁绍和淮南的袁术二兄弟,甚至吴侯此时的根基还比不上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但是小生敢以人头担保,若干年后,吴侯绝对可以实现自己的宏图伟志,成为安定天下、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栋梁……。”

孙权听着马义的分析,顿时热血沸腾啊,在马义磅礴言论的感染下,太史慈和鲁肃等人也不由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啊。

作为上位者,孙权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与实际年纪不相称的沉稳,他故作镇定的继续向马义说道:“马先生过誉了,多谢你的赞美!正如马先生所言,江东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江东地界,地贫瘠、人稀少,物资匮乏,但是本将有匡扶天下、还百姓民众安定的心愿,本将愿意为这个心愿舍弃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马先生,那你认为一个合格的统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一个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

马义听到孙权的这个问题,陷入沉思,在沉思中组织语言的表述。而此时,徐庶又开始掉书袋了,他翻白眼看了孙权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吴侯,你的问题太浅显了……你的问题,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兵书都有论述:作为一个统帅,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其次还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准则,第三,要秉持‘赏罚分明’的原则……至于谋士具备最关键的素质吗?那就是对君主的忠诚,对事情谋划的滴水不漏,如履薄冰做好辅助的指责,帮助主将做到:‘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徐庶最后摇头晃脑、口若悬河,直接背诵兵法书籍中的段落……孙权此时对徐庶,仅存的一点好感都荡然无存了,他看着徐庶一脸的麻点,感觉不舒服。

孙权微蹙眉宇听完徐庶的言论,敷衍了事的对其微微颔首,而后,他神情期待的看着正在认真思考的马义。

马义思考完毕,直迎孙权的目光,落落大方,毫无扭捏作态,他微笑回答说道:“呵呵,对于这样的常规问题,小生知道吴侯心里必有一个答案,而在座的太史都督和鲁都督也定有不凡的见解!在你们面前,小生谈论这些,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君子之交贵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生也谈谈对这方面的浅薄的认识:秦末汉初,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刘邦曾经问手下统帅韩信:为什么我能游刃有余的指挥十万大军,而指挥百万大军却有老牛拉破车般那么吃力呢?韩信回答道:汉王,我指挥军队人数越多越好,只是我无法统领如我一样的将领,而汉王你就具备这个‘统将’的能力,而我只具备‘御兵’的能力,所以汉王能成为王,我只能成为将……吴侯,对于刘邦和韩信,我们都相当的了解:刘邦不过是不学无术的地痞流氓出身,韩信则是怀才不遇的文武双全的寒士,为什么百年一遇的人才韩信能对汉王忠心耿耿呢?就是因为汉王具备一位统帅的良好素质:讲义气,重信用,识大体,顾全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尽管他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所以他最后还能吸引聚集天下英豪为他服务,最终在垓下用十面埋伏阵法击败了不可一世、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项羽……至于谋士的关键素质,小生认为:一位才智和谋划能力出众的谋士,并不是看他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作为谋划战争的重要策划者,小生认为:打仗就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时事前部署好的,都是因时而动,因运而生……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对于谋划战争的优秀谋士来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那只是入门,‘水无常态,兵无常形’,谋士的优劣在于临阵应变……小生认为:这才是一名出色谋士必备的关键素质!……。”

马义一气呵成说完自己的言论,而后神态谦逊的看着孙权。

“好!好!马先生的言语字字珠玑、精彩绝伦啊!令本将听闻,茅塞顿开,如闻芳香,如饮美酒啊!”孙权眼睛发光,容光焕发的看着马义,同时连连击掌赞道。

摇头晃脑的兴奋过头的孙权差点把丝绸帽也晃掉。马义清晰明澈、点面结合的分析,让一直郁闷的孙权看到光明的未来。孙权看着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的马义,不免深想到:使自己成就霸业的人,就是眼前马义这等青年才俊啊……当然还有武技超绝的太史慈这样的智勇双全的猛将。一个成功的君王,身边不能没有优秀的谋士和勇猛的战将,二者缺一不可!

而徐庶本人也为马义出类拔萃的才华感到震惊,不过他不嫉妒,因为他不想在江东发展,不想为孙氏集团服务。果不其然,等宾主意犹未尽的分开后,翌日,徐庶就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建邺城,而马义则是受到孙权的重用,直接被破格提拔为别驾从事。

别驾从事乃是辅助州牧一级官员出巡的心腹官员,虽然没有多大的实权,但是能直接影响到州牧的决策。由于这种官员和一方霸主的特殊的亲密关系,即便是比他官阶高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得罪他……

孙权正式招纳马义后,只要孙权有空,二人便以问答的形式,彻夜秉烛交谈:上到天文,下至地理,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不论孙权有什么问题,马义都能几乎完美的给出答案,这个答案没有僵化的教条,也没有食古不化的迂腐,只有灵动和亮点的思维的结晶。

总之,马义以出众的才华得到孙权的赏识,信任和喜爱,难能可贵的是,马义在练兵和处理实际事务也有独到之处,绝对是个真才实学的超级人才啊……

再说徐庶。徐庶带领随从离开建邺城,便想去翼州游玩,随便实地考察翼州牧袁绍可是值得投靠的人物。当他经过徐州时,在徐州城东的战场上,他无意之间见识到了刘备麾下将士严明的军容和军纪:虽然刘备麾下将士的装备和武器一般,由于粮草不足,一个个饥瘦如柴,但是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时时刻刻充满昂扬的斗志……

第三百一十四章 徐庶投奔刘皇叔

此时,刘备率军跟随曹操正在围困徐州,他负责徐州城东门的包围,而曹操本人则是负责徐州城西门的包围;曹操麾下超级猛将徐晃和蔡阳则是分别负责徐州城南门和北门围困的军务。

由于曹操一方严密封锁消息,外界此时还不知道曹操一方在与徐州吕布交战中,一下重伤六员超级猛将的事实,如果这个消息被外界知道,淮南的袁术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内指挥军队进攻曹军的。

而自从曹军分散兵力四面包围徐州城二个月以来,吕布本人也没有出城迎敌,只是龟缩城中,依托城池和民众抗曹之心,进行被动的防御。这个现实说明:吕布真是被关羽打成重伤了,否则以吕布的暴躁的性情,他能忍受敌军四面包围他吗?

对于曹军和吕布之间的交战,徐庶根据眼前的情形,便猜测出如此的结果。根据对刘备的观察,他觉得刘备是位值得追随的人物:之前他也道听途说刘备也是皇室宗亲的高贵血统,其麾下的关羽张飞更是万人莫敌的熊虎之将,尤其是关羽,居然还能重伤无人能敌的吕布,虽然是在伏击战中击伤吕布的,这也能看出关羽强悍的实力啊……

为了彻底探查刘备到底可值得自己追随,徐庶便主进入军营,拜见刘备。刘备自然是礼贤下士,热情接待徐庶。一来二去,徐庶和刘备便相互倾慕对方,在刘备的盛情挽留下,徐庶暂时留在刘备身边,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应对各种明显的和潜在的危机。

刘备有了徐庶的辅助,就如走夜路有了火把一般,有了指路明灯一般;而徐庶越和刘备深交,他越觉得刘备应该是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别看刘备此时势力寒酸,实力弱小……也有人会问:为什么徐庶不选择投奔实际已经拥护献帝的曹操呢?这就是和徐庶本人的喜好有关了:徐庶不喜欢一向声名不是太好的曹操,在袁绍和曹操之间,他宁愿选择袁绍,都不会选择曹操,因为袁绍出身和声名都比曹操要好。

刘备对人真诚厚道,性情豪迈,与权贵相处不卑不吭,与弱者相处一视同仁;由此,刘备的能力和素质注定他未来吸引和聚集的人才,也都是徐庶这等人物,这种人物虽然做事有时候迂腐呆板,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但是忠心可嘉,忠诚度有保障!

而务实的曹操则是能吸引聚集有才能和各种本事的人才,而假仁假义的袁绍,其身边只能聚集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真小人之类的货色,一般正直的人杰,在袁绍的身边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刘备此时在各路诸侯霸主割据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不显山不露水,所以,以相人闻名遐迩的许邵也暂时看不出刘备的潜力,当然,许邵还是隐约直感到:未来争霸天下的三方势力,其中之一必定有皇室宗亲的背景。他看中的曹操属于官宦世家的背景,而江东的孙权则是地方豪杰的出身背景。如果不是乱世,这二种背景出身的人注定不能叱咤风云,引领一个时代的……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点,但是许邵与那些人的认识有着本质的不同,独具慧眼的他已经确定未来争霸天下的二股势力了:一是衮州的曹操,二是江东的孙权。其他的地方诸侯霸主不过是跳梁小丑,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

这一年的神州大地,各个地方诸侯霸主共同的敌人:当初天下第一军团——西凉军团的没落,天下也没有恢复太平。这些地方诸侯霸主为抢夺地盘、打击竞争对手的战斗频繁的发生,带给民众水深火热一般的灾难。

这一年发生很多事件,这些事件影响历史未来的走向:一是衮州曹操迎奉献帝至许昌,二是淮南的袁术异想天开,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另立朝廷登基称帝,顿时引起天下英豪的群起攻击。

在献帝颁布的旨意下,江东孙氏集团和荆州刘表联手进攻淮南的袁术,衮州的曹操则是率领军队进攻袁术的盟军——盘踞徐州的吕布。

实际上,江东军和荆州军联手进攻袁术,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曹操率领大军则是和吕布真刀实枪的战斗。当然其间,江东军暗地里回收势力进攻荆州江夏郡,由于双方交战的时间短,由于双方刻意的隐秘,这场战斗并不为天下所知,就如炎热夏季的太阳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地面还没潮湿,太阳雨便过去了。

曹操率军进攻吕布,开始的阵地战是先败后胜,最后借助伏击战重伤了吕布。而在接下来的攻城战,曹操一方即便拥有连发式抛石机,即便曹操一方折损一万多将士,他们依然没有如愿攻下徐州城,即便之前,曹操曾经率军攻下过徐州城,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

抱着彻底消灭吕布势力的决心,曹操一方联合刘备以及地方宗族势力,以十余万的兵力将徐州城从四面八方围个水泄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率军已经把徐州城包围四个月了。

四个月的围城,曹操一方的将士,身体和精神还能承受,但是十余万军队致命的弱点,也随之水落石出,暴露出来了:那就是粮草的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