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霸三国-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围观的民众对这种处罚结果,报以雷鸣般掌声的回应。恶人遭受惩罚,这可是绝对的正能量,令人眼前一亮啊!

韩当听完对自己的惩罚,当即感恩涕零的对太史慈和张昭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他犯的罪行,可够诛灭九族的啊;而小犬腰雕对太史慈便是一番感谢后,便要求太史慈赐给他一把短柄倭刀,在众目睽睽之下,小犬腰雕神情坚毅的剖腹自杀了……当然,他的尸体才被抬到官衙后院,就被邪灵教的百里川长老收纳了!他的尸体对于邪灵教来说,就是宝贝啊!

孙翊等人听完对自己的惩处结果后,孙翊当时就脸色煞白,恐惧的浑身颤抖起来。其他的从犯有的当时就大小便失禁,再也没有往日的飞扬拨扈了!

就在燕云侍卫抬着孙翊往外走的时候,忽然围观的人群后面一阵骚动。等人群散开后,一群鲜衣亮甲的将士簇拥一名文官,步调一致、神情泰若的走进厅堂里。

太史慈抬眼望去,他一眼便认出风尘仆仆的文官是谁,原来是贾诩贾文和:贾诩怎么来到富春郡呢?太史慈狐疑暗想道。当然,在这个场合,他只能故作不认识贾诩。

而贾诩也是故作不认识太史慈,他神情威严的巡视一遍在场的众人后,才沉声说道:“本人乃是当朝太史贾诩,今日奉献帝旨意,前来传达圣旨……。”

太史慈、张昭等人听到对方乃是来传达圣旨的,他们便纷纷离席,按照官阶排列三队,而后跪地接旨。

贾诩等众人准备好接旨后,这才从侍卫手里捧着的锦盒里拿出一道黄色的卷轴。贾诩神情无比的恭敬,缓慢的打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喜闻江东区域日趋稳定,民众安居乐业……此乃孙氏宗主孙蒿秉承朕之意图,创造辉煌之局面!鉴于孙蒿之突出表现,故而朕加封为孙蒿为吴王……钦此!”

贾诩念完圣旨,就把黄色卷轴合并在一起。而后,他静等孙蒿本人接旨,可是他只感受到令人压抑的安静,并没有人起身接旨。

第五百五十一章 太史慈顺势上位

此时,太史慈等人明白了:这献帝或者说曹操也够阴险的,这哪里来是封官加爵,分明是来捣乱的啊……这么长时间,再说献帝不知道孙蒿以身死的事实吧!江东地界发生真么大的变故,此时估计京城的乞丐都知道了,献帝能不知道?他知道孙蒿已经身死,为啥还要下圣旨加封孙蒿为吴王呢?

“哦,为何无人接旨呢?孙蒿在哪里?……”贾诩不满的对众人问道。贾诩也是怀揣明白装糊涂啊。

此时,张昭抬头回答道:“回禀贾太史,孙蒿已经身死,孙权被孙蒿谋害……。”

张昭言简意赅的就把孙蒿和孙权的死因告诉了贾诩。贾诩闻言,故作震骇状,同时喃喃自语:“这该如何是好啊……。”

此时,躺在担架上的孙翊不顾浑身的疼痛,向贾诩叫喊道:“贾太史,按照朝廷的惯例,本将的叔父孙蒿已经身死,他的爵位就应该由他的嫡系亲属继任……而本将就是吴王孙蒿的亲侄子……。”

贾诩一番沉思后,就对躺在担架上、浑身血迹斑斑的孙翊说道:“孙将军所言在理,那么就请孙将军接旨吧……。”

众人看到贾诩让孙翊接旨,一个个都脸露不满之色:如果有献帝撑腰,有了特赦令的庇护,孙翊一旦成为吴王,即便他罪该万死,他最后也会安然无恙……

张昭眼看贾诩就要向孙翊抬步走去,他急忙起身劝阻说道:“贾太史,请留步!此举万万不可啊……贾太史,你有所不知,孙翊如今乃是戴罪之身,马山就要受凌迟极刑,如此,他哪里有资格继任吴王的资格呢?……。”

张昭急切的又把孙翊勾结外敌、残害同胞的事实告诉贾诩。贾诩听完张昭的述说,便连连点头。他鄙夷地看了孙翊一眼后,便对张昭说道:“张长史,那总该由孙氏族人出来一人接旨啊……。”

就在贾诩和张昭对话之际,甘宁突然起身,一闪来到贾诩的身旁。他不顾贾诩的一脸惊骇,伸手抢过黄色卷轴,他打开卷轴一看,便肆无忌惮的狂笑起来……

贾诩身后的侍卫迅速将甘宁围困起来,而其他人都不理解甘宁看完圣旨后,为何狂笑不已!

甘宁笑罢,根本不顾周围虎视眈眈的大内侍卫,他把圣旨展开给贾诩看,同时说道:“贾太史,你这个圣旨是假的吧?本将虽然出身低微,没有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跑吧?这献帝颁布的圣旨怎么没有印章呢?……贾太史,假传圣旨,其罪名不小啊,可是视同谋反罪,诛灭九族啊……。”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甘宁又把黄色卷轴扔给江东长史张昭观看,张昭看完,又把圣旨交给其他将领阅览……

面对甘宁的指责,贾诩没有出声反驳,他面色平静的看着甘宁,同时暗想道:甘宁此举要干什么呢?甘宁可是孙氏家族的女婿啊,据传闻,代表黄帝的玉玺此时就私藏孙氏家族,甘宁能不知道这个隐秘吗?既然知道,他为何还要如此言行呢?……

贾诩摆手示意大内侍卫退下,而后他看着一脸坏笑的甘宁,温和地说道:“你是益州甘宁甘兴霸吧?……甘将军,有些事情属于高度机密,本官无法向你解释清楚,但是有一点,本官绝对没有假传圣旨……。”

贾诩通过甘宁腰间悬挂的金铃和头上斜插的彩雉,表判断出甘宁的身份。

“嘿嘿,贾太史,本将可不管什么高度机密啥的,本将就是认为没有印章的圣旨就是假的……贾太史,你身为朝廷高官,竟敢假传圣旨,你的胆子不小啊……贾太史,你再看看锦盒,你有没有拿错圣旨啊……。”

甘宁一边肆无忌惮的恐吓贾诩,一边手指着贾诩身后一名大内侍卫手捧的锦盒。贾诩开始是不想听甘宁的建议的,但是他看到甘宁居然对他眨了一下眼睛,他便故作惊慌,连忙转身再次打开锦盒。

在锦盒的底层,贾诩居然又发现一张黄色卷轴。此时,贾诩真正的吃惊的看着保护锦盒的大内侍卫,而这名大内侍卫惶恐的对他一个劲地摇头。锦盒里只有一道圣旨啊,这道圣旨从何而来?贾诩糊涂啊。

这个时候,甘宁侧脸看了一眼列席中跪坐的波才。甘宁知道锦盒底层的圣旨,可是昨夜,波才带领巫门魅影七叶一枝花使用“偷梁换柱”之法,将他们准备好的圣旨塞进锦盒底层的,神不知鬼不觉啊。

贾诩信手从锦盒中取出黄色卷抽,他迅速将它打开,他仔细看完黄色卷轴的内容后,虽然神情保持淡然,但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

正当贾诩想再次颁布圣旨时,甘宁凑过来,他迅速瞄了一眼圣旨的内容后,便高声道:“嗯,这个圣旨是真的……贾太史,你别着急宣读圣旨啊,本将还没有准备好迎旨啊!”

等甘宁回到接旨的行列中,众人重新开始跪拜迎旨!贾诩等众人准备好迎旨后,便朗声宣布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晓江东孙氏发生惨祸,鉴于孙氏家族之功劳,朕对孙氏之行为,既往不咎……朕思虑江东不可一日无主,故而加封青州太史慈为吴王……钦此!”

贾诩宣读完圣旨,便故作不认识太史慈,他目光在跪拜的行列中寻找太史慈,同时急切地说道:“请太史将军接旨……。”

太史慈明知贾诩宣读的圣旨,不靠谱。但是众人都是热烈的看着他,他又不能当众拒绝接旨,在形势逼迫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起身去接旨。

众人起身后,长史张昭就神情喜悦的邀请贾诩入座,结果遭到贾诩的拒绝。颁布完圣旨,贾诩便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就在众人簇拥太史慈身后,欲送贾诩一行人离开之际,躺在担架上的孙翊突然歇斯底里的叫喊道:“贾太史,第二道圣旨是假的,肯定有人在暗中动了手脚,第一道圣旨才是真的……。”

贾诩开始装作没有听到孙翊凄厉的叫喊声:毕竟他是向着太史慈,只要太史慈能当吴王,圣旨是假的,又何妨?

可是贾诩不在乎,江东其他一些将领心里难免有点疑虑: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孙翊不会如此叫喊啊……当然,这些将领也知道:只要孙翊能证明第一道圣旨是真的,只要孙翊能继承孙氏家族的爵位,那么在皇权的庇护下,孙翊再大的罪行,都能一笔勾销,从而逆转,保全性命的同时,一步登天……

于是,当一些将领停步,转身看着躺在担架上的孙翊,贾诩也只能随着众人的节奏,他也转身来到孙翊的面前。担架上的孙翊,不顾浑身的疼痛,在担架上挣扎着对贾诩说道:“贾太史,本将知道内情的:没有印章的圣旨才是真的,有印章的圣旨是假啊……因为传国玉玺一直在孙氏家族保存着……。”

“什么?孙氏家族居然敢私藏传国玉玺?……”贾诩闻言,紧蹙眉宇喝问道。孙翊看着贾诩难看的表情:一心想抓住活命机会的他突然醒悟到:无论是谁,居然敢私藏传国玉玺,那就是谋反之罪啊……本来是想活命的孙翊,自己的一句话又把自己推进深渊中去了。

孙翊一边懊恼,一边想到:反正自己也活不了,就让整个家族给自己陪葬吧……他心一横,便坚决的对贾诩说道:“贾太史,本将自知难逃死罪,临死之人能说假话吗?传国玉玺,是家父带领军队进京清剿宦官势力,无意在皇宫后花园的古井中发现的……后来,家父为了能从淮南袁术那里获取到军用物资,就把传国玉玺进贡给袁术……等袁术登基称帝后,便被天下群雄征讨……为了不让传国玉玺从袁术手里丢失,当时的江东集团首脑孙权便派人从袁术那里盗取回玉玺……贾太史,本将没有一句假话啊……。”

贾诩耐心听完孙翊的诉求,而后寒声说道:“孙将军,你可知道私藏玉玺是何罪吗?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

这个时候,孙氏族人孙淳连忙对贾诩说到:“贾太史,你莫要听孙翊胡言乱语!孙氏家族从来就没有私藏过什么传国玉玺……如果孙氏家族私藏玉玺,请问贾太史宣读的第二道圣旨怎么会有印章呢?”

贾诩听到孙淳的辩解之词,缓缓点头。孙淳体感到贾诩听进自己的言语,他便面对担架上的孙翊痛骂道:“孙翊,你自己犯下的罪行,足够死一百次了。死到临头,你还不知悔悟,难道你想让整个孙氏家族给你殉葬吗?……。”

孙翊瞪着血红眼睛,咬着牙说道:“孙淳,你这个吃力扒外的东西。你敢对天起誓:说孙氏家族没有私藏传国玉玺这回事吗?……。”

就在孙淳脸憋的通红之时,太史慈便对看押孙翊的侍卫命令道:“你们快把孙翊带下去,执行凌迟刑罚吧……。”

孙翊瞪着太史慈,还要破空大骂,燕云侍卫伸手就点中他的穴道,令他无法言语了。等众侍卫吧孙翊抬走后,贾诩便再次拒绝太史慈等人的盛情挽留,大步流星离开官衙厅堂。

城外驿站,等大内侍卫把贾诩的宝马迁过来时,贾诩一眼便看到宝马的马鞍旁多了一个包裹。贾诩信手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居然是失踪数年的传国玉玺。

江东一行,虽然风波不断,但是能获得传国玉玺,绝对是奇功一件啊。有了传国玉玺,贾诩便能向献帝和曹操合理解释为啥中途更换圣旨,要把吴王的爵位封给太史慈。当时的情形,如果贾诩不按照众人的心里所向言行,他铁定是无法返回京城了。

等贾诩回到洛阳城,他就把当时的情形报告给献帝,转告给曹操;得到传国玉玺的献帝自然不会埋怨贾诩,他赏赐大量珍宝给贾诩;而曹操也没有责备贾诩,曹操在回信中夸赞贾诩做得对。曹操认为:无论是谁成为吴王,没有三五年,江东集团是无法恢复元气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郭奉孝规划蓝图(上)

钦差贾诩率先离开富春郡后,魔音宗柳岩带领活命的四名忍者和十余名流浪武士,也离开富春郡,当然柳岩不是返回倭国,而是迂回折返回到会稽郡的云雾宫;邪灵教百里川长老和巫门魅影七叶一枝花,也没有在富春郡停留,他们各自返回门派的总坛。在一营将士的押送下,韩当也率领族人向桂林郡迁徙。

经过一天的凌迟,一千多刀后,以往飞扬跋扈的孙翊如今仅剩骨架,终于烟气了;其他同犯,都是腰斩刑罚。腰斩刑罚和凌迟刑罚,场面都是血粼粼的,残忍的:孙翊身受凌迟刑罚,执行者首先把他的衣服扒光,而后用渔网罩住他的身体;二名助手勒紧渔网,令孙翊的皮肉从渔网眼中凸出,执行者手拿锋利的短柄小刀,便把凸出的皮肉割下……如果执行者想让受刑者死得快一点,那就要一是下手快,二是直接朝受刑者的身体要害处下手;如果执行者想让受刑者死的慢一些,痛苦一点,就是出刀慢,同时从受刑者的胳膊大腿下手……

腰斩刑罚没有凌迟刑罚时间长,但是更野蛮血腥:受刑人被绑在石台上,而后从上面落下利刃;受刑者的身体被拦腰斩断后,执行者便会动作迅速他二半截的身体从石台上拉下来:大部分情况下,分开的二半截身体,都还在蠕动——脚试图站起来逃跑,手试图去摸下半身……没有个一刻钟的时间,受刑者是无法咽气的,只能承受强烈的痛楚!

不是罪恶极大的作科犯奸者,是没有资格受到如此残忍刑罚的惩治的。如果不是孙蒿被炸死,勾结外敌、残害同族的他也够凌迟刑罚惩治的。而漕帮的现任帮主鲁靖也是身受腰斩的刑罚。鲁靖死了,隐姓埋名数年的鲁肃便再次现世了……

孙翊死后,太史慈等人便前往建康城。在建康城,太史慈一方一是积极筹备吊唁孙权的葬礼,二是向江东地界的郡城、县城通报:太史慈已经被献帝加封为吴王,成为江东地界的新主人!

当然,出于各种考虑,有关庆贺太史慈被封为吴王的庆典被取消了。太史慈一方的核心人员深知:即便有当今天子的圣旨,即便孙氏家族声名狼藉,没有三五年的磨合,江东地界的民众还是无法完全接受太史慈成为吴王的现实的……

这就是“势”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能转移的力量,聪明的人只能顺势而为。也许太史慈不够聪明,但是他的左膀右臂可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超级谋士啊。

建康城太史慈官邸。为了节省开支,不劳民伤财,在太史慈强烈的要求下,他的官邸只是改了名字,并没有大兴土木建设。于是一夜之间,都督官邸变成了王府。

身为王爷,太史慈也有资格穿黄色的龙袍了。此时,太史慈跪坐在主位,甘宁、高顺、郭嘉等人跪坐列席。身穿黄色龙袍的太史慈在厅堂里特别显眼。

“哈哈,强敌扳倒了,元凶伏法了……太史慈当了吴王,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甘宁继续一如既往的口无遮拦。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唯独太史慈面露忧虑之色。等众人愉悦的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太史慈才缓声说道:“波才兄,奉孝兄。兴霸兄,本将……本王希望你们以后谋划事宜不要瞒着本王。否则,本王也会撂挑子,不与你们配合!”

众人闻言,脸露尴尬之色。而郭嘉则是不以为然地说道:“太史……不,吴王,如果我们事前把谋划告诉你,你能顺势而为吗?你只能顾念当初小霸王孙策对你的恩情,而不作为!吴王,无论是你是什么态度,都无法阻挡孙氏家族内讧的发生。如果你一时怀着妇人之仁的心态,也许孙氏家族能保住集团首脑的位置,但是却会伤害江东集团的时运,最后导致灭顶之灾……吴王,属下劝你心里不要有任何一点愧疚之情,因为未来还有更大的凶险等着你去面对,还有更大的难关等你去跨越……。”

由于太史慈新任吴王,他自己和其他人一时都改不了口。

太史慈自己无论怎么说,都说不过郭嘉的,他看着带着金色面具的郭嘉,抿着嘴点点头。此时,太史慈也想到:如果是换做其他人当吴王,谁不会忌惮他呢?此时的太史慈麾下,光是超级猛将就有三位——甘宁、高顺、苏尔曼,如果加上能调动的为他所用的超级猛将,那可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啊。如果此时他手底下有这样的硬角色存在,还不是他的心腹,他也肯定有所顾虑的……

除掉资历和出身之外,江东地界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吴王了。资历和出身决定一个人的起点高度,而品质和实力决定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的路程……乱世烽火,军阀割据,太史慈到底能走多远呢?他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

波才体感到太史慈心中的郁结终于消失了,他便含笑说道:“吴王,正如奉孝所言,你目前身居高位,面临的问题也不轻啊。吴王,一切向前看,如果吴王过于沉浸过去,那么势必会影响江东未来的发展……吴王,根据献帝颁布的诏令:荆州地界已经划拨给你管辖……但是荆州地界实际上却被刘备一方占据……当前,我方应该考虑:如何把荆州从刘备手里要回来……。”

太史慈闻言,默默颔首。而郭嘉看着波才,轻笑说道:“波才兄,荆州问题,此时我方只能想象一下而已……我方想从刘备手里要回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