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方。以往皇帝从来没有接见过新科进士,今年中宗却偏偏有了例外。

“众位爱卿,根据陶儿的建议,今日孤家专门与你们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

中宗的话音刚落,众位大臣恍然大悟,齐齐把目光看向了已经很久没有上朝的李陶:怪不得中宗今年有兴趣接见新科进士。原来是李陶的主意。

“不知新科状元何在呀?”中宗看着整齐列队的进士们。

宗楚客出列一脸悲戚向中宗禀报道:“陛下,今年的新科状元本是微臣的长孙宗暄,可他却在数日前暴病而亡了。”

“哦,宗爱卿节哀呀!”中宗没想到状元郎竟然暴毙了,自然要安慰一下宗楚客了。

“既然状元空缺,那就由榜眼递补状元吧!”中宗重新钦定了状元:“不知榜眼是哪一位呀?”

进士中无人应答,中宗觉得奇怪。正要询问,却听一人说道:“陛下,这榜眼本是张若语,但此人却不能做状元。”

“这是为何?”中宗不解。

李陶将擒获假张若语的前前后后详细讲于了中宗,中宗与群臣听了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这其中竟有这么许多波折。

“这假张若语现在何处?”中宗想到竟然会有人暗中打自己的主意,不由怒问道。

“我已将他交于了刑部,现关押在刑部大牢内。”

“陶儿,此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严加审讯,查出这幕后主使之人!”中宗怒容未消。

“是,陛下!”李陶领命后,又道:“挖出这假张若语,蓝田县令宋璟功不可没,望陛下嘉奖宋璟!”

“是,应该嘉奖!”中宗点头。

李陶不失时机建议道:“宋璟颇有断案能力,正好大理寺少卿曹彰明已经致士,陛下可任命宋璟为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九寺唯一不下设监的寺,设大理卿一人为从三品,大理少卿两人为从四品下。宋璟作为上县县令仅为正六品下,从正六品下到从四品下,这也太……

中宗也拿不准主意,于是点了吏部尚书乔为仁的名字:“吏部乔爱卿,陶儿所言你以为如何?”

乔为仁看了一眼李陶,赶忙答道:“回禀陛下,蓝田王所言极是,宋璟做这大理寺少卿应该可以称职!”

众位大臣听罢不由面面相觑:这乔为仁什么时候与李陶合穿一条裤子了。

尤其是宗楚客,看向乔为仁的眼光都不同了。乔为仁却有苦说不出,谁让自己昨晚与李陶达成了协议呢?

第三百零二章状元之争

中宗听了乔为仁的话点点头道:“那好,就让宋璟做这大理寺少卿吧!”

李陶见乔为仁如此上路,他朝着乔为仁微微一笑,又向中宗建议道:“陛下,去年的探花郎蒯正鹏至今没有放任,可以让他任谏议副使。”

中宗又看向乔为仁,李陶这是在帮乔为仁的忙,乔为仁处会不明白。于是,在乔为仁同意之下,蒯正鹏又成了谏议副使。

李陶说什么乔为仁就做什么,这让宗楚客大为光火,可如今木已成舟,他把刀子一样的目光射向了乔为仁,乔为仁只有打落牙齿咽进肚了。

状元与榜眼都没见着,中宗又问道:“新科第三名探花可在?”

站在进士当中的刘辰赶忙出列道:“陛下,在,在,刘辰在此!”

中宗见这刘辰英俊魁梧,举止彬彬有礼,不由龙心大悦:“着刘辰递补为今年的新科状元!”

刘辰听罢心中大喜,刚要谢恩,却听一旁有人喊道:“陛下,万万不可!”

众位大臣循声望去,又是李陶,敢情今日麟德殿成了李陶一人表演的地方了。

“陶儿,有何不可?”中宗似乎对李陶出奇的宽容。

“陛下,这刘辰身上有疑点,必须待查清之后才行!”

“有疑点?陶儿,你这话是何意?”

“陛下,我给您讲一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你说,你说!”中宗的兴致颇高。

群臣也不知李陶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齐齐盯着李陶。

“今年科考;有两个举子在快到长安的岔路口碰到一块儿了……”

……

这两人举子,一个是从北来的;一个是从东来的。相互通了姓名;就搭伴儿走。走到半下晌;来到一个集镇;这儿离京城还有一百里地。

东来的举子累了;想在这儿住下。

北来的举子望望天空说:“太阳还很高呢;再撵出二三十里地;明天就能进京。”

东来的举子非在这儿住下不可。

北来的举子只好说:“仁兄要住就住下;小弟还要再走一程。”俩人就分手了。

东来的举子走进马家客店;出来迎的是个不到三十岁;头上盘着发髻的女人;长得挺俊气。这个举子已经结了亲;家里有媳妇。这回进京;走了半个多月;一到晚上就觉得没味儿;今儿个见了这个俊女人;色心动了起来。

他问:“店掌柜呢?”

那女人说:“实不相瞒;我丈夫姓马;前年去世了;我接着开这个店;我就是老板;人们都叫我马寡妇。”

举子说:“大嫂;就请给我准备一个干净房间吧!”

说着;向马寡妇飞了个眼神儿;马寡妇笑了笑。

这一笑举子便迷了魂儿;他想:寡妇开店;准是野妓;等到天黑;就好那个了。天黑下来;举子吃了晚饭;就在他住的房间门口盯着马寡妇。直到一更天;马寡妇才从账房出来;往她住的西厢房走;举子蹑手蹑脚地跟了过来。

马寡妇进屋回头要关门;看见了这个举子;笑着问:“客人;用茶还是用水?只管吩咐。”

举子也笑着说:“老板不必装模作样;今晚陪我一宿;明天送钱十贯。”

说着就要往屋里进;马寡妇也没阻拦;两个人进到屋里。

马寡妇问:“客人姓甚名谁?到哪儿?干什么?”

举子打个嗝儿才说:“我姓张;叫张九龄;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马寡妇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脱衣上床吧!”

张九龄乐得嘴都咧成瓢儿了;连忙脱了外衣;又脱内衣。

在他刚露出胸脯的时候;马寡妇猛地伸出一只手;在举子的胸脯上狠狠地抓了一下说:“瞎了你的狗眼!老娘虽是个寡妇;可不是那号**。我那一笑;笑你见了女人就挪不动腿儿。有多少个想占我便宜的人;我都给他留下了记号。知趣的;赶快回房睡你的觉;明天好赶路。要不;我就喊人啦!”

张九龄低头看自己的胸脯;留下五道指甲划的血印儿。他怕马寡妇真把人喊来;自己就要丢人现眼。只得慌慌张张地穿上衣裳;回到自己房间;忍着伤痛;睡了一宿窝囊觉。第二天吃完早饭上路;到第三天才进了京城。

新科进士放榜后,这张九龄中了第四名进士,这码事儿很快传了出去,店房是传话最快的地场,马寡妇一听这张九龄中了进士,心想,要叫这个色鬼当了状元。往后做了大官儿,还有黎民百姓的好处?就亲自骑上毛驴,连夜赶到京城;找到刑部衙门;把一封信交给守门的;千嘱咐万嘱咐要将信交于刑部尚书。

……

说到这里,李陶拿出一封信道:“如今,这信就在我手上,请陛下御览!”

内侍将信递于中宗,信上只有四句话;二十八个字:赶考举子张九龄;初八夜里戏寡妇;胸上留下五指印;万望大人别糊涂。落款是马家店的马寡妇。

看罢之后。中宗奇怪道:“这张九龄调戏寡妇,与刘辰何干?”

李陶郑重道:“陛下。你马上就会明白的!”

说罢,李陶冲着进士们喊道:“张九龄何在?”

张九龄出列道:“学生在此!”

李陶劈头就问:“六月初八那天晚上;你住在哪家客店?”张九龄想了想说:“学生为了赶路;六月初八那天错过了宿店;晚上借宿在宋家庄宋员外家里。”

李陶把眼一瞪:“你是不是张九龄?”

张九龄回答道:“学生正是张九龄。”

李陶“哼”了一声道:“把上衣脱下来!”

张九龄愣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别人面前脱掉上衣也不体面;就没马上脱。

李陶提高了嗓门儿说:“快脱;再不脱;我就叫人给你剥了。”

张九龄只得照办。

上衣脱下后,张九龄的胸部没有任何伤痕。

中宗一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李陶笑道:“陛下,我手中还有一封信,是一个老者送到刑部的!”

中宗打开信;第一行写着“要知详情;请问张九龄”。

第三百零三章品德高尚

再往下看;也是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伦理道德莫忘记;九龄良心不可辱。

第一行和前两句十四个字是一个人写的,后两句十四个字是另一个人写的,中宗把这封信翻过来复过去看了几遍;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李陶向张九龄询问道:“你可知道‘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后面两句是什么?”

张九龄点点头:“自然知道!”

“那好,你把它写下来。”

李陶又转向刘辰:“你可知道‘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后面两句是什么?”

刘辰吭哧了半天;憋得满头是汗;也回答不上来。

李陶喝道:“你把上衣脱下来!”

刘辰说什么也不肯。

李陶看向中宗,中宗明白他的意思,吩咐道:“来人,将刘辰的上衣剥下来!”

立时过来四五个殿值的羽林军;七手八脚地把刘辰的上衣剥下来;露出胸脯上刚刚结痴的五道指甲印儿。

此时,张九龄将后面的两句也写好了,中宗拿起张九龄所写的,不仅那两句与信上的一模一样,而且字体也是一样,他大概有些明白了。

中宗将马寡妇那封信扔给刘辰:“大胆刘辰;你想对马寡妇无礼;还谎说姓名;要把屎盆子扣在张九龄头上;真是下流无耻!”

又把刘辰的卷子扔在地上说:“可惜你的诗文了。滚!终生不得再参加科考!”

中宗又和颜悦色地问张九龄那四句话二十八个字的来由。

张九龄犹豫道:“陛下,我怕说了坏了人家的名声。”

李陶笑道:“人家把这封信都交出来了;你怕什么!”

张九龄这才讲了他和刘辰分手以后碰到的事情。

……

张九龄为了早一天赶到京城;以便做好应考的准备;那天贪走了路;错过了宿店;摸着黑走到一更;才来到一家大庄院门前;只好在这儿借住一宿了;就上前敲门。

好半天;才有人开了门问:“干什么的?”

张九龄回答道:“是赶考的举子;错过了店房;想在贵舍借住一宿。”

开门的人说:“我家员外定的规矩;从来不准留生人住宿。”

那个人刚要关门;院子里有人问:“是谁?干什么?”那个人说:“有个赶考的举子借宿。”

问话的人道:“让我看看!”

家人立时点亮了火把;照见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

老头儿亲自拿过火把把张九龄从头到脚照了三遍;才笑着说:“留宿。”

又吩咐家人:“备饭;收拾好客房。”

张九龄连忙道谢。

老头歉意道:“刚才家人多有冲撞;请不要见怪。”

张九龄连忙摆手:“夜深敲门打户;搅了人家的好梦;是我失礼。”

老头儿把张九龄领进一间屋子坐下。

家人端上茶后;老头儿边让张九龄喝茶边说:“不是小老儿不好客;只是年过半百;心里烦躁;不愿有人打扰。”

闲谈间;张九龄知道这儿是宋家庄;老头儿姓宋;是这儿有名的财主;人称宋员外。

老头儿问了张九龄的姓名、住处以后;又问:“婚娶了没有?”

张九龄道:“学生一心读书;从来没想过婚娶的事。”

老头儿长叹了一口气:“小老儿年过五十;虽有五房妻妾;也没给我生下一男半女。常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对不起列祖先宗啊!”

张九龄只得说上几句:“吉人自有天相;老员外不久定生贵子。”

宋员外连连摇头;没说什么。家人端上饭来;张九龄吃完饭;也有二更了。老头儿把张九龄领到另一间屋子:“就请在这屋里暂住一宿吧!”

说完;宋员外便转身走了。

张九龄走进门;借着蜡烛的亮光看这屋子;布置得虽不华丽;倒也干净。墙上挂着字画;靠窗放了张桌子;桌子上有文房四宝;靠桌子是一张二人大床;床上放着崭新的被褥。

张九龄心想:这位宋员外这样待我;等我金榜题名之后;一定重重报答。想着;从书袋里拿出书;坐下来读。

刚读了一页;门“嘎吱”一声开了;张九龄定睛一看;进来的是个女子;年纪不过二十;长得花容月貌。这女子见了张九龄;就低下了头。

张九龄惊奇地问道:“你是何人?”

那女子道:“奴家是宋员外的第五房小妾。”

张九龄又问:“深更半夜来干什么?”

女子羞答答地说:“员外叫我来陪着先生睡觉。”

张九龄一听;站起来说:“这是什么话。快走!”

女子急道:“我走了;员外要怪罪我的。”

张九龄愤然道:“你再不走;我要喊人了。”

女子这才走了。

张九龄心想;这个第五房小妾;准是嫌宋员外年老;背着他来偷汉子的;世上竟有这样的下流女人!他把门闩上;回来坐下又看了几页书;有人敲门。张九龄问:“谁?”

是那个女子的声音:“员外硬逼着我来跟你睡觉。”

张九龄火气地说:“你回去告诉你家员外;要是不愿意留学生在贵舍住宿;学生立时就走。”

门外的女人说:“不是这个意思。这儿有员外给你的信;你看了;就明白了。”

张九龄听说有信;才开了门。

门一开;那妇人闪身进来;带着小跑来到床边;上床躺下了。

张九龄说了声:“无耻!”

那女子说:“是员外叫我这么做的。”

说着;把一张纸扔给张九龄。

张九龄一看;上面写着两句话;十四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

见此情景;张九龄觉得此处不能久留。立时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那张纸上续了两句;也是十四个字:伦理道德莫忘记;九龄良心不可辱!扔了笔;收拾了书袋;开了门;连夜走了。

……

张九龄把这段事情讲完;中宗全明白了,他大笑道:“好一个‘九龄良心不可辱’!”

说到这里,中宗拿起朱笔;写了“品德高尚”四个红字;着内侍递于张九龄:“孤家将这四个字赐于你!”

中宗又对礼部尚书道:“今日孤家钦点张九龄为状元,重新在礼部南墙张榜。”

第三百零四章当场检验

就在众位大臣以为李陶的表演至此结束的时候,李陶又出声了:“陛下,这次科考的举人,虽然有许多人没有考中进士,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才,今日我想为陛下推荐几位!”

听了李陶这话,群臣有些无语了,李陶这一会就任命了一个大理寺少卿,一个谏议大夫,将新科前三甲全部否决了,让中宗重新钦定了新的状元,现在又要推举未考中的举人,今日并非上朝之日,可李陶却比在朝堂之上效率更高。

宗楚客再也忍不住了,李陶这种做法,简直是对他这个当朝宰相的挑衅,他急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李陶笑眯眯地问道:“宗阁老,不知有何不可?”

宗楚客义正辞严道:“这科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考上就是考上了,没考上就是没考上,若都如蓝田王这般肆意妄为,岂不乱了章法,如何向天下学子交待?”

听了宗楚客的这一番话,许多大臣都点头称是。

李陶不急也不恼,他突然问道:“宗阁老,我想请教一下,大唐设立科举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为了从民间提拔人才,选取社会精英,以整顿吏制,维护我大唐长治久安。”

“那宗阁老的意思是,这未考中进士的举人都不是人才了?”

天下读书人能考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宗楚客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没考中进士的都不是人才,这岂不是将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

他连忙解释道:“我并未如此说。”

“那就是说这些举人中还是有人才的,我为陛下推荐人才又有何错?”

“但你这样会乱了纲常!”

李陶不再理会宗楚客,而是转向中宗:“陛下,太宗皇帝当年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由此可见,太宗皇帝的本意是让天下的人才都归大唐所用,而科举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再说了,我推荐的是不是人才。众位大臣都在场,可以当场一试,若是徒有虚名不用也就罢了,若真是人才,陛下为何要放弃他们呢?”

李陶这话说的不仅让中宗与众位大臣频频点头,就是宗楚客也无法反驳。

中宗应允道:“那好,陶儿。我和众爱卿就当场见证一下你推荐的这几名举人!”

“多谢陛下,他们早已在殿外等候了!”

不一会。杨乘亿、常敬忠、文俊三人鱼贯而入。他们三人是今早才知道李陶的真实身份的,李陶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后,三人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三人拜见过中宗后,李陶首先指着文俊对中宗道:“此人叫文俊,一手诗词功夫无人能比,可偏偏因相貌丑陋,数次与进士无缘。今日,我这所以要推荐他。是想向天下读书人证明,我大唐的科举是为了选用人才,而不选美男子!”

李陶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他先将文俊的劣势摆了出来,堵住中宗与宗楚客的嘴。

果然,本来见文俊相貌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