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羽林军将士远远地就在肃章门前的空地上看到了那个女人。如此空旷的长夜。美丽的安乐公主就站在月光下,身上只披着一件蝉翼一般的透明的丝衣。她就那么执著地站在空旷的广场的中央,并不躲闪。她当然也看到了那些正逼近她把她包围的那些兵士们。

他们终于靠近了安乐公主,并向她逼来。

安乐公主在夜色中抬起头环视着那些马上的勇士们,淡然道:“延秀呢?你们把他怎样了?”

安乐公主毕竟是中宗的血脉。她的镇定让这些军士们停了下来。

骑兵中不知是谁突然义正辞严道:“武延秀是逆臣,他已伏诛,你身为大唐公主,竟密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如此弑君弑父之罪,还罪不当诛吗?”

当安乐公主终于得到了武延秀的死讯,她便顿时安静了下来。然后安乐公主就走到了一个看上去异常勇猛的兵士前。因为她看见他的战刀上的血还一滴一滴地流下来。

安乐公主走过去。用手去抚摸那战刀上的血,惨然道:“我知道了,这就是他的血。这血还是热的,是他的。他就这样用他的血和我在这肃章门下汇合了。来吧,就用这把有他的鲜血的刀,带我走吧。拿去我的头吧,我不管你们把它献给谁。”

安乐公主就那样伸着她的头,等着那些兵士们来杀她。她知道,自己在这世间确实已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既然她最爱的男人已死,她便也只求一死了。

就在此时,陈玄礼飞马而来,他将一把刀扔在安乐公主面前道:“奉蓝田王之命,安乐公主乃先帝最喜爱的公主,不能被乱兵杀戮,特许自尽!”

安乐公主的脑海中闪现出李显慈爱的面庞,闪现出那个让自己畏惧的侄子李陶的身影。想想与自己恩爱的武延秀,安乐公主毫不犹豫拾起了地上的刀……

安乐公主的头颅自然很快就被献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隆基是安乐公主的堂兄,他仅仅比他这个美丽的堂妹大一岁。李隆基调转头,大概也不敢看安乐可能依旧美丽的头颅。他只是摆摆手,意思是放在那里吧,就带着他的士兵去杀别的人了。

眼看着宫里的厮杀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带领一队人马,出宫清理韦皇后的宗族和党羽。崔日用本来是韦皇后这边的人,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人喝酒吃饭,可是政治上的敌人和朋友转化得就这么迅速,昔日崔家的座上客,转眼之间都成了崔日用的刀下鬼。

第三百七十六章论功行赏

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很顺利地被杀死,可偏偏那位很重要的宗楚客与他的弟弟宗晋卿却不见了踪影。既是如此,太平公主、李隆基也只得下令对全城进行大搜查。但不管士兵们怎么搜,就是照样不见宗楚客兄弟的影了。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守卫在长安东面通化门的士兵忽然看见一个身穿丧服,骑着青驴的人显得神色可疑。于是就有士兵赶上前盘查,结果一看,此人正是宗楚客。

只见那士兵得意地说:“宗宰相,久违了。”

说完手起刀落,宗楚客的头立马与身体分了家。

过后不久,宗晋卿也被揪了出来斩首。

……

韦乱既平,但皇权问题并未解决。殇帝重茂是一个不中用的傀儡,任何价值没有,太平公主想以兄长相王来替换他。她问殇帝:“重茂侄儿,这皇帝滋味怎样?”

“姑妈,别说了,我当皇帝这十来天,杀过去杀过来,成天提心吊胆,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

“这皇帝嘛,本不是孩子当的,你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再当。先把皇位让给相王叔叔。”

殇帝觉得这破皇帝当着实在没多大意思,便道:“好,一切听姑妈的。”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中似乎没有任何政变的迹象。大多数不知情者依照相互寒暄,谈笑风生。崔湜抬起头在朝臣们中间一扫,他便即刻意识到,政变成功了,因为大殿中已经没有了任何韦姓的朝官,他的心情顿时黯然:政变成功了,可惜婉儿看不见了。

果然如崔湜的猜测。当早朝的时辰一到,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就相携一道走上大殿。他们兄妹的骤然出现,让满朝文武着实地震惊了一回。他们看着满面春风的这一对兄妹目瞪口呆,但随之爆发的就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因为他们终于看到,随着中宗李显的谢世而大权旁落的大唐王朝终于又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李家。

太极殿上朝议事。太平公主宣布说:“殇帝说了,他尚年幼,把皇位让给相王叔叔。大家以为如何?”

刘幽球马上出班跪奏道:“国家多事之秋,应立德高望重、年纪大的为皇嗣,相王慈爱宽厚,最为恰当。”

众大臣也随声附和,一致说相王应该为帝。

相王却一再推辞。说自己不合适。

大家又一再相劝,他才勉为其难地答应。

只有殇帝坐在御座上不开腔。昨天他本答应退位的,但后来一想,退了位就再没有人向自己磕头朝拜了,不免有些失落。他见相王叔叔推来推去,心想他不当,那还是我的,便稳坐不动。及至后来相王答应了,他还愣在御椅上不动。太平公主见了,上前一把拉下来。又把相王推了上去。

顿时,下面群臣山呼万岁,拜相王登基,这是他第二次登基了,原睿宗称号照旧。

睿宗李旦没想到二十六年前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母后武则天废了,他早就死了这门心思。而今。又被推了上来,不想当还不行。看来也是定数。他只有端坐在朝堂上任群臣跪拜了。

接着,睿宗李旦大封功臣。

蓝田王李陶头一份,被封为秦王。要知道秦王可是当年太宗皇帝的的封号,由此可见睿宗对李陶的器重。可是,睿宗下旨后。李陶却没有谢恩。原来,李陶压根就没有来。

刘玄此时出列奏道:“蓝田王前昨日突患重病,故而让微臣前来告罪,不能上朝,请陛下恕罪!”

李陶昨晚陪了睿宗一夜,睿宗怎会不知李陶说的是胡话,但他也不揭穿。只是笑道:“那就让陶儿歇着吧,这些日子他也累了。”

“微臣替蓝田王谢过陛下之封赏!”刘玄谢恩道。

太平公主是第二份功劳,但她的封号已到顶,便实封万户。

其他钟绍京为中书令,刘幽球为中书舍人,另外薛崇简、陈玄礼、葛福顺、宋璟等等,各有封赏。

除此之外,睿宗的五个儿子也分别被封了王。老大李成器封为宁王,老二李成义封为申王,老三李隆基被封为平王,老四李隆范封为岐王,老五李隆业封为赵王。

就在睿宗准备宣布散朝之时,刘玄突然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不知刘爱卿有何事要奏?”睿宗和颜悦色道。

“微臣是替秦王上奏的!”

“陶儿?”睿宗一愣:“陶儿有何事要奏?”

“秦王曾经有以爵位救人的先例,故恳请陛下继续给予他这一特权。”

众位文武大臣这下不能不佩服这位传奇郡王了,看来秦王这一位置在他眼中什么也不是。

睿宗何尝不知李陶这是在为隐退做铺垫,可他又不能拒绝,毕竟在中宗的时候的确是有此先例的。看来李陶真的打算把自己丢在皇帝的位置上,自己去享轻福了。

郁闷的睿宗只得怏怏不乐道:“准奏!”

刘玄又道:“陛下,微臣还有本要奏!”

“还有什么事?”

“还是替秦王上奏的!”

“说吧!”

“秦王奏请削去亲王爵位,以保证殇帝李重茂的安全。”

睿宗道:“陶儿多虑了,重茂是我的侄儿,我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秦王说了,自古退位之帝很少有好下场的,只因为他的身份过于特殊。陛下固然仁慈,不会对殇帝如何,可如何保证人人都如此呢?如有不轨之人借此兴风作浪,殇帝必然死无葬身之地,秦王削去爵位请求将殇帝接回王府,确保他的安全,避免再生波折。”

刘玄的一番话让睿宗更加郁闷了,他说的的确有道更理,让自己无法反驳,不得不同意。想了想,睿宗又道:“陶儿的上奏朕准了,这秦王的爵位就留着吧!”

“秦王说了,陛下登基势必要一扫韦氏乱政的颓败,国有国法,他不能因为自己而坏了国法,这爵位必须削去。”

看来李陶将睿宗吃定了,他先是接受了睿宗封赏,然后又用另一种方式将封赏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让睿宗连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第三百七十七章闭门谢客

“他还有什么要上奏的?”睿宗没好气地问道。

“秦王还上奏,请求从此不上早朝,不参与政务。他说……”

“他说什么?”

“他说他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休息!”

睿宗低头不说话了,他心里这个气呀:你把我弄到这个位置上,自己却甩手了,我还没休息呢,你却想着要好好休息了,太不厚道了。

“陛下,秦王说,为了大唐的明天,您会同意的!”刘玄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睿宗叹了口气道:“准奏,散朝!”

……

政变后总会有杀戮,一批人浮上来,一批人沉下去。不管是谁,在生死荣辱的网眼里过一道,这世界一下就变得斑斓多彩了。

这次也不例外,又是一场大清洗。凡韦党人物,除当场杀死者外,其余韦温、韦捷、韦濯、韦元徼等等,一并拿斩,而且株连家族,连襁褓小儿也一个不留。至于不姓韦,但助韦为恶的宗楚客、赵履温等首恶,也一网打尽。于是那些以前趋附韦氏的人个个胆战心惊,想出种种办法保全自己。

第一个慌了手脚的是那个讨了韦氏奶娘做老婆的御史大夫窦从一,他把老婆子叫来骂道:“你这个死老婆子,当初,你叫我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大出洋相,让我没法做人。而今,又因你的原因,害得我性命难保,对不起……”

说着,向她丢一把利刀与一条绳子道:“你请便吧。”

那老婆子见要她自寻短见,不肯就范:“当初你娶我不是很高兴吗,还以韦皇后的义父自称,而且你也实在沾了不少光。你从四品提到三品,还不全靠我去走门子成全的吗?要我死,没那么简单,要死一齐死。”

窦从一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你既然成全了我,那就成全到底。就像秘书监王邕的老婆一样,她是韦氏的妹妹,见韦氏被诛,自己寻了短见,让丈夫把首级割下来献上,结果免死。古书上说‘夫为妻纲,’自己死了却救了丈夫。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

老婆子心里有点活动了,但仍低头叹气。

“你叹什么气?怕到阴间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钱用?这好办,我给你准备齐全,你放心走路,我还要在你的碑文上记一笔,说你是烈女,是节妇,是深明大义的好女人……”

老婆子自杀了,让窦从一提着她的脑袋去救他的命。

窦从一走了太平公主的门路。果然免死,被贬为了濠州司马。

……

太平公主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许多人惶恐不安或者郁郁不得志的人都投靠了她,她的府上现在可是门庭若市。若说窦从一投靠太平公主还是意料当中的事,那崔湜也投靠了太平公主是众人没有想到的。

崔湜是吏部侍郎,他对宗楚客与韦氏蝇营狗苟狼狈为奸甚为不满,政变后他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也绝不会被牵连,可他却及时换门庭,投入太平公主的怀抱。

“今天是什么风呀,把你这位贵客给吹来啦?”太平公主对崔湜只迷恋上官婉儿很是不满,今日见了,便想给他些难堪。

“公主殿下。不是小臣忘情,实在身不由己,请公主大量,原谅一二。”说毕,把椅子搬得靠太平公主近近的,又做出一副媚态。

太平公主本对英俊貌美的崔湜难以忘怀,今日见他如此陪罪下话。一肚皮怨气顿时烟消云散,不由捧过他的脸来长长地亲了一口,说道:

“你这个冤家,不知怎的,总让我摆不脱甩不掉,今日你既归来,过去的一切我都不计较,但愿我们能长长久久……”

二人一番亲热后,太平公主意犹未尽道:“今后,你便是我的人了,若是你今后负了我,那我可就……”

一听这话,崔湜扑通一声跪下,指天发誓道:“我崔湜若有半点虚假,负了公主,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好了好了,一句玩笑话,就当真了。你既如此,我也不会负你,我打算让你做个宰相,只是排名靠后一些……

“谢过公主!”崔湜欣喜道。

“不过,有一点,你要经常到我这里来陪我说话,今后再有三心二意,我可不饶你……”

说着,太平公主把崔湜扶了起来。

“公主殿下放心,我崔湜能有今日,全是您的提携。我是属于殿下的,今后随召随到。”崔湜信誓旦旦道。

……

转眼间,唐隆政变过去已经三个月时间了。李陶也闭门谢客,整整在家里待了三个月,就连过年李陶也没有去给别人拜年。朝中的许多人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位蓝田王,可元氏等人却欣喜不已,自从到长安之后,李陶总在忙,从没有现在像这么长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此时,蓝田王府的后花园内春风拂面,万物复苏,阵阵花香袭来,李陶闭目半倚在自己设计的躺椅上,好不惬意。

“阿娘,要不天气暖和之后,我带着您与菁菁、娑娜、月儿到江南去走走?”李陶突然睁开眼睛突发奇想道。

“好呀好呀!”华菁菁双手赞成道。

娑娜脸上也显出了笑意:“我还从没去过江南呢,只是从书上看到过。”

卢月儿在一旁小声问道:“陶儿,能不能顺便去一趟舒城?”

华菁菁有些同情卢月儿,自己与她同样生在舒城长在舒城,可现在自己的父母家人都在长安,想见随时都可以见到,可是卢月儿是独自离家的,这么久没见到家人了,怎会不想家呢?

李陶怎会不知卢月儿的心意,他轻声问道:“我上次让你去问你阿爹的事情,他可有回音?”

卢月儿摇摇头。

李陶略一沉思,转头大喊道:“李白!”

在不远处正与裴岳练剑的李白大汗淋漓地跑了过来。

“郡王,不知……”

李白话音未落,目光便瞥到一样东西向面门袭来。他本能地伸手将暗器接到手中,细细一看,竟是一枚带壳的花生。不用问,这肯定是李陶的恶作剧。可让李白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李陶似乎动都没动,这暗器是如何射过来的。

第三百七十八章不花钱的官

李白在王府已经快一年时间了,刚离开家乡的时候,李白的理想是游历天下,可现在他却没有这种想法了,只想安安静静在王府继续待下去。

刚刚结识李陶的时候,李白把裴岳当作了自己的偶像,他一直努力地向裴岳学习着那出神入化的剑法。可是有一次裴岳告诉李白一件事情后,这一切就发生的变化。

那一天,裴岳叹着气告诉李白:李陶是天生习武奇材,别看他显得弱不禁风,可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就算在自己年轻鼎盛的时候,充其量也只能与现在的李陶打个平手。若假以时日,李陶的武功会到什么程度,连他都不敢预测。

裴岳虽然是叹着气说这一番话的,可李白却分明从他的面上看出的是欣喜。李白从未见过李陶练过武功,可李陶的武功从何而来?可李白无论如何询问,裴岳却总是笑而不答。

自从有了这一发现之后,李白就有意无意地注意起李陶来。李白的这一变化自然瞒不过李陶,于是像今日这样的恶作剧便成了家常便饭,让李白出了不少糗。

“不错呀,李白,比前几日大大长进了,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意思了。”李陶笑道。

“多谢郡王!”李陶的夸奖让李白很是高兴。

“你拿着我的拜贴去将礼部的卢郎中请来,就说有事相商!”李陶对李白吩咐道。

李白所说的卢郎中,正是卢月儿的父亲卢世才。卢世才一直在礼部供职,礼部是朝廷六部当中的一个,有正三品尚书一人与正四品侍郎各一人,礼部下面有四司,分别为礼司、祠司、膳司、主客司,每司有郎中与员外郎各一人。唐隆政变之前,卢世才是礼部膳司的员外郎,如今他走了太平公主的路子,已经升为了祠司的郎中了。祠司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卢世才做为礼部祠司主管,也算是是春风得意了。

“是,郡王!”李白听罢转身而去。

李陶三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与朝廷之中的官员来往,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元氏等人也可以猜得出一二,他是为了避嫌不卷入朝廷纷争当中。

而今日,为了卢月儿他破例了。

卢月儿眼中噙泪。哽咽道:“陶儿,我……”

李陶笑道:“我们不是一家人吗?一家人何须说两家话?”

众人愕然。还是华菁菁先反应过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娑娜与元氏也反应过来了,也嗤嗤笑了起来。

卢月儿先是一怔,也会过意来,顿时羞红了脸。看着卢月儿梨花带雨低垂的面庞,李陶不禁心中一荡:自己到这大唐来已经好几年了,如今已小有成就,自己身边有这三位美女陪着。似乎也该考虑一下及时行乐的问题了。

华菁菁见李陶一脸坏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