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当时是我胜了!”李陶有些想不起昨天的事情了。

裴岳道:“是的,小主人,那小子先趴下了!不过,小主人也仅比他多支持了半柱香的功夫!”

李陶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李白呀李白,你还真是名不虚传,算起来是我占了你的便宜,你从未喝过上古珍酒,自然不知道厉害,若你喝惯了,恐怕我就不是你的对手了。不行,今后绝不能再给你机会,与你比酒,这样,我始终都是胜利者了,哈哈哈哈!”

裴岳见李陶如此乐不可支的模样,不禁奇怪道:“小主人,你怎么对这个李白如此上心呢?”

李陶依然傻笑着:“岳伯,你不懂,这小子可了不得呢!”

振作了一下精神,李陶一下子蹦下床来:“好了,不说他了,我们洗漱吃饭,待会还要上朝呢!”

第二百二十八章情报

“小主人,还有一件事情!”裴岳轻声道。

“说吧!”李陶漫不经心道。

“昨天,我们散了之后,永和楼的赵掌柜被人绑架了!”

“哦?找到没有?”李陶问道。

“我去告诉了张玮,他派出捕快四处搜寻,或许是惊动了那些人,赵掌柜被人打晕后送到了京兆尹府外。”

“人救醒了吗?什么人干的?”

“人早就醒了,据赵掌柜说自己是被几个蒙面人掳走的,看不清他们的面目,他们只是向赵掌柜询问小主人你是与什么人在吃饭,都说了些什么……”

李陶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深思片刻,对裴岳道:“岳伯,你速将李申与童家兄弟召来,我有要事!”

“是!小主人,我现在就去!”裴岳点头道。

“让人把早餐送到卧房来!”李陶补充了一句。

……

“李申兄长,兆祥、兆瑞,你们坐,陪我一起用早餐吧!”李陶点点头道。

“小主人,您吃吧!我们站着就行!”李申恭敬道。

“今后你们要怎么样,我不管,今日还是坐吧,我想与你们说几句心理话!”李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三人坐定之后,李陶将昨日之事说了一遍。

“我身处在这个旋涡当中有些时候也是身不由己,若只是我一个人,我根本不会害怕这些宵小。可是我身边现在有一大批人,他们既然跟了我,我就要全力保护他们。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洞察先机,说白了,我需要大量的情报!”

李申满脸惭愧道:“小主人,我……”

李陶摆摆手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很难,但是不管再难,也要迅速将情报体系全面建立起来。不然我们就如同聋子、瞎子一般,到时候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李申兄长。兆祥、兆瑞,我的这条命,还有我娘他们,所有人的命就都握在你们的手上了。李陶在这里拜托你们了!”

说罢,李陶起身向着三人深深一躬。

三人没想到李陶竟会如此,慌得赶忙起身跪倒在地。

李申哽咽道:“我办事不利,让小主人担忧了。真是百死莫赎,请小主人责罚!”

李陶将三人扶起:“这事不怪你们。我们谁也没做过这样的事情,都是在摸索。我有一点建议,说与你们,你们也好好琢磨琢磨!”

“小主人!您说!”

李陶用他们能听明白的言语,将自己在后世所知道的各种先进情报机构以及从事情报工作的方法,一一说给了他们。

三人听罢,脸上神色各异。

“我说的这些,仅供你们参考,至于有没有用。怎么用,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就不用问我了!”

李申满脸喜色:“有用有用,太有用了,小主人,您真是神人!”

李陶又交待道:“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和费用不足的问题。你们三人当中派一个人回潞州去,到李叔那里挑选一批训练好的童奴。他们都有一定的战斗力,忠诚也没什么问题,可以作为今后的骨干使用。除此之外,还要设法发展各行各业的外围人员。我已经给范长风交待过了,你们所需要的经费,无论多少他都会无条件满足。你们就放心做吧!”

李申点点头道:“小主人,范九郎的产业迁到长安了,这酒肆饭庄向来就是探听消息的最好去处!我想安插一些人进去!”

“没问题!”

“还有,京兆尹府现在归张府尹管辖,我想安置一些人去做武候!”

长安郭城被横竖三十八条街道分割成一百多个坊,这些坊都由坊墙和坊门围起来。每个街角坊里都有武侯铺,大铺三十人。小铺五人,他们负责坊内的百姓的治安管理。

“没问题!除此之外,皇宫大内、官员家中,城内的各个角落你们都要安置人手,要保证在长安没有你们探听不到的消息。”

“小主人,我明白了!”李申恭身道。

“待条件成熟了,你们的情报机构要设到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李申三人眼中闪现出憧憬的目光。

……

二月二十日,这天的早朝对文武百官来说,可谓是一件大事。

当李陶走入朝堂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射向了他,有赞赏,有不屑,有畏惧,有憎恨。李陶却对这些目光视而不见,只是找了个角落依靠着打起盹来,就连崔湜向他挥手打招呼都没发现,他这不是装的,而是酒没醒实在太困了。

李显今日上朝显得神采奕奕,意气风发,前些日子的颓废一扫而空。

在朝议中,李显准备册封李陶为皇太孙的决定,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反对。当然,有些人不是不想反对,而是没法反对。李陶使用雷霆手段将根深蒂固的京城痼疾,在一个月内全部清除,长安百姓甚至自发敲锣打鼓以示庆贺,这政绩明摆在那里,此时反对岂不是处讨无趣。

按理说,李陶在谢恩之后,应该谦虚地请辞两次,然后再勉强应承谢恩,可他却直接谢恩便不再言语了,让有些朝臣对他的行为颇为鄙夷。

就在大臣们以为今日的朝议就要结束的时候,李显突然又说话了:“众位爱卿,前些日子,皇后向孤家提议,要孤家到泰山封实禅,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大臣们听罢,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历代各朝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封禅了。所谓封禅,是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一般是在泰山举行。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在活动过程中,皇帝是初献,就是第一个把祭品捧上去的人。而公卿代表是亚献,第二个摆上祭品。

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封禅泰山时,唐高宗初献之后,担任亚献的,不再是公卿代表,而是皇后武则天!这件事让武则天大大出了风头,政治地位也进一步提高。

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之心,众位大臣都已经明了,如今韦皇后提出这样的建议,想必是想谋取那亚献之名,为自己造势。想到这里,文武百官面上神色各异,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第二百二十九章亚献之争

就在此时,中书侍郎萧至忠出列奏道:“陛下,自古帝王各科典礼中,封禅的规格最高,必须是在国泰民安、皇帝广受推尊的条件下才能举行,故而封禅的君王并不是很多,请陛下三思!”

萧至忠这话说的很委婉,但李显与众位大臣们都听出来了,以中宗的文治武功来说,根本就不具备封禅的资格。萧至忠是想通过劝退李显方式,让韦皇后的如意算盘落空。

李显虽然生气,可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怎么办呢?他退而求其次,决定到长安城南郊举行祭祀天地大典。

皇帝让步了,不去泰山封禅,只是在南郊举行祭祀天地大典,这下萧至忠没有理由了。

南郊祭天也是最高规格的国家典礼之一,所以事先要求官员们商定行礼的程序。到了这个关键时候,韦皇后在朝廷中的支持者就该派上用场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宗楚客施了个眼色,翰林院学士祝钦明奏道:“臣在翻阅古书时发现,在远古每逢大的祭祀,都有皇后参与献祭。所以这次南郊祭天,韦皇后也应当参加,并助祭天地。”

祝钦明言毕,马上有人跳出来反驳:“亏你祝钦明还是个读书人,你还认不认字,还懂不懂古人说的话啊?古代皇后可以参加祭祀,但参与的是祭祀祖宗的活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皇后祭天的。”

两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最后怎么办呢?

中宗发话了:“你们别争了,亚献之人孤家已经有人了,就定为皇太孙李陶!”

“啊?”这争执的双方都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怎么?你们觉得他不合适吗?”李显如同一只斗鸡一般瞪着眼睛盯着群臣。

李陶虽然还没有被册封,但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孙了,也就是储君,未来皇帝的继承人,他来做亚献,谁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哼!”

李显身后的珠帘内传来了一声重重地冷哼,接着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不用问。是韦皇后气极拂袖而去。

也难怪,自己忙活了这么长时间,撺掇李显进行祭天大典,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她怎么能不生气。她恨,恨李显不提前告诉自己,就定下让李陶做亚献。难道他忘记自己当年所立下的“假如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的誓言了吗?她恨,恨那些平时对自己信誓旦旦。而关键时刻却做了缩头乌龟的大臣。当然,他最恨的还是从天而降的李陶,自从他出现之后,自己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若是有一天,李陶从这个世界消失了,那该……

……

“陶儿见过姑婆!”李陶向太平公主施礼道。

李陶一下朝就接到了太平公主的请柬,尽管不知太平公主是何意,但既然与她联手了,就不能不给她这个面子。谁知一来才发现。太平公主府上竟然有不少人!

“陶儿,你很不错!”太平满脸欣喜道。

“谢姑婆的夸奖!”

“来我为你介绍一下,这是相王!”太平公主指着一个慈祥的老者道。

相王李旦是李显的弟弟,太平公主的兄长,是李陶的长辈,他赶忙恭身施礼:“陶儿见过叔翁,一直没有去拜访叔翁。请叔翁见谅!”

“陶儿,你马上要做储君了,就不用行礼了!”李旦笑呵呵道。

随后,太平公主又一一向他介绍了别人。其中有李旦的女儿金仙郡主、玉真郡主,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邠王李守礼,李守礼的女儿金城郡主……

李陶分别与他们见了礼。

这顿饭吃的极其热闹。李陶也不与他们客气,又是行酒令,又是说笑话,即便是太平公主让他赋诗,他也是毫不犹豫就出口成章,让三位郡主觉得新奇不已。

饭后,众人散去。太平公主引着李旦与李陶来到书房。李陶知道,太平公主宴请自己是假,从自己这时探听虚实是真。

三人坐定后,太平公主直截了当道:“陶儿,你真是了不得呀,我和四哥这几年也没斗过那贱女人,你到长安才两个月,就让她触了这么大的霉头,真不愧是俊哥儿的后人!”

“姑婆,你谬赞了!其实,我并不想做什么皇太孙!”李陶实话实说道。

“啊?”太平公主愣住了。

李旦似乎并不意外,只是淡淡问道:“那你为何不在朝堂上请辞?”

“不想做归不想做,但也不能白白让出去,总得讨点什么回来!”李陶笑道。

“哦?”李旦有了兴趣:“你打算讨点什么回来?”

“我想让叔翁家的五位叔叔回到长安来!”

“啊?”这回轮到李旦愣住了。

五李政变后,李重俊死了,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成为了重点防范对象,韦氏本想扩大株连范围,把相王和太平公主也牵连进来,借这个案子把他们俩解决掉。可是,相王兄妹没有参与政变,让他们抵罪,人心不服啊。再说了,李显只剩下这一弟一妹了,怎么会同意韦氏的意见呢?韦氏只好表态不追究了,不追究归不追究,但是韦氏心里对李旦始终还是不放心。没过多久,李旦的五个儿子倒霉了,纷纷被发配到地方。

太平公主惊呼道:“陶儿,莫不是你想用皇储的名分,换四哥的五个儿子回京吧?”

李陶点头道:“正是!当然,不仅是皇储的名分,还有那亚献的名分,我也会一并送出去!”

李旦没想到李陶竟然会有这种心思,不由感动道:“陶儿,当年我受到你父亲的的帮助才幸免于难,今日你又出手相助,我欠你们父子俩的情太多了!”

李陶倒不在意:“叔翁,你说这话就见外了,咱们不是一家人吗?一家人何须说两家话?”

太平公主在一旁有些担忧道:“陶儿,能让四哥的五个儿子回来当然是好,只是你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那贱人的嚣张气焰,万一她……”

第二百三十章告罪

李陶笑道:“姑婆,你放心,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这世上只会有一个则天皇帝,至于韦后,只能归到贾南风、张良娣之流,这样一个空有野心无才无谋得女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陶儿,你怎会如此肯定?”太平公主奇怪道。

“武则天取得成功有她个人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这一点与韦后是相同的。但武则天在取得权力前后,就有一个高屋建瓴的目标,她要建成一个盛世皇朝,谋夺最高权力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武则天每走一步,心中都思虑着全局和通盘部署,她能够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最主要的是她能够顾全大局。而韦后的终极目标不过是为自己、为个人做皇帝,谋取最高权力。武则天能够知人善用,唯才是举,这是武则天成功的关键,而韦后却做不到这一点。武则天能够审时度势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整个谋夺权力的过程都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她称帝时已经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实际操控政局二十五年,施政才能卓越,得到百姓和大臣的认可和信任,即使不称帝,也是实际上的皇帝。但是韦氏做皇后不过五年,不但没有任何建树,而且骄奢淫逸,不顾百姓死活。她虽然能玩些权术,敛些钱财,拉拢些不上台面的党羽。”

武则天是李旦与太平公主的母亲,李陶说的这些他们都感同身受,听了不禁暗自点头。

“当然,韦后成不了大事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李陶顿了顿又说道。

“是什么?”

“滥封斜封官导致自己集团内部和朝廷乌烟瘴气、**堕落。”

太平公主听罢,浑身一颤,陷入沉思当中。

“韦氏最大的依仗只有我阿翁而已,我只须对阿翁循循善诱,便可将她的优势抵消,何须要那无用的名分呢?还不如换得五位叔叔回京,增强叔翁的实力,最不济也多了份自保的实力。再说了。我这样示之以好,也可以避免她觉得大势已去而狗急跳墙,何乐而不为呢?”

李旦听罢,不禁感慨道:“陶儿,我等虽为你的长辈,可与比起你来,我等都愧为太宗子孙!”

“姑婆。叔翁,我得提前向你们告个罪了!”李陶却突然道。

“告罪?”

“我来姑婆府上与二们长辈密谈。肯定躲不过有心人的注意。到时候,我免不了要痛斥二位长辈拉拢我对付某些人,当然,被我严辞拒绝了!”

李旦与太平公主当然知道李陶口中的有心人指谁,不由面面相觑。

太平公主恨恨道:“我们与她水火不容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你看着办吧……”

……

望着李陶离去的背影,太平公主神色复杂道:“四哥,有他在,恐怕那贼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李旦同样神色复杂:“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到现在都没有看透!”

……

“阿翁,陶儿见过阿翁!”李陶向李显见过礼。

从到长安的第一天到现在,李陶每一天都会抽出时间来陪李显。当然,时间不是固定的。譬如昨天,他知道要与李白拼酒,就在早饭后来看望了李显。正因为李陶如此上心,才让李显对他更加疼爱。

“陶儿。你来了!”

“阿翁,今儿身体可好?”

“好!好!不但身体好,心情也特别好,阿翁可从没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李显还沉浸在兴奋当中。

“阿翁,我有一事求你!”李陶突然道。

“什么事尽管说来,只要阿翁能做到。一定会满足你!”

“阿翁,我想让出这皇太孙与祭天亚献的名份!”

“什么?”李显皱着眉头道:“她们又逼你了?放心,有阿翁替你作主,她们不敢把你怎么样的!”

“阿翁,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想这么做的!”李陶真挚道。

“陶儿,给阿翁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李显看李陶的表情知道他是认真的。

“其实,陶儿并不想要皇太孙的名份。陶儿从小流离颠沛,在陶儿看来,皇太孙的名份远不及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陶儿之所以要去争皇太孙,是看不惯那些朝臣对阿翁的态度,只想给阿翁长长面子!如今,阿翁也扬眉吐气了,我想让出这些名份。”

李显有些奇怪了:“可这与你当不当皇太孙有什么关系?”

“阿翁,你是扬眉吐气了,可皇后娘娘与安乐姑姑心中却不舒服了。皇后娘娘一直想做祭天亚献,而阿翁你您却将这亚献给我,她怎么能高兴呢?同样的道理,安乐姑姑一直想让您封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