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知何人射伤了王将军?”李墨好奇的问道。

“小的不知,只知那人在射中王将军后贼人中有人高声呼喊什么小养由基。”

“小养由基?……看来宁王这回还真是招揽到了不少英雄好汉,连这位都招揽到了。”

“靖海侯,你知此人?”一旁的程万里闻言问道。

“略知一二,此人姓庞名万春,因为一手箭术出众,故此被人唤作小养由基。唔……看来我得给他找个对手,去,将花将军找来。”

第289章 谋划退路

柴勇败了!一个错误的想法导致了他的战败,成就了李墨不败的神话。

自始至终,柴勇就没觉得自己是在造反,在他眼里,如今京城里的皇帝不过是走了****运,根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他柴勇,才是大周的真龙天子,像现在这种情况,不过是上天给他的一个考验。

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自然作战要堂堂正正。在江宁府得而复失后,柴勇依然没有觉得李墨对自己是个威胁。这要归功于李墨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他让外人所知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借势而为,哪怕是为大周谋得了朝鲜,可在那些不知情的人眼中,李墨不过是捡了个便宜。那些人不知道朝鲜之所以会出现内乱是李墨暗中做的手脚,也不知道李墨的梁山军并不是一支杂牌军。

也不能怪那些人孤陋寡闻,李墨不惜张扬,尤其是不喜欢四处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他更喜欢闷声发大财。这也就导致了柴勇以及谋士的误判,在他们的眼里,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伏婉的凤鸣军,而梁山军不过是充数的累赘。

可等柴勇摆开阵势要跟李墨来场堂堂正正的对决时,李墨麾下的骑兵用行动告诉了柴勇什么叫精骑。柴勇以为李墨的梁山军不过是支没有经历过多少战阵的杂牌军,哪怕参加了朝鲜讨伐战,充其量担任的角色也只是打下手,主力应该还是伏婉的凤鸣军。可他不知道,李墨的梁山军那也是从建军开始就一直在打仗,一开始是在拿山贼草寇练手,后来就是拿朝鲜半岛的驻军练兵,再后来就是在辽国丰州境内跟那些马贼交锋,到最后与金兵交手都可以不落下风。

这些百战老兵比起柴勇从三山五岳招来的英雄好汉强出不止一个档次。英雄好汉或许在单打独斗方面要比梁山军的军卒经验丰富,可战阵之上,谁会有心情跟你单打独斗?相比起参加过双方兵力达到十几万人的大会战,柴勇手下那些英雄好汉所经历的战斗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骑兵一次集团冲锋,直接就将那些战前叫嚣要生擒活捉李墨的英雄好汉给打懵了。三千铁骑冲锋的场面,那些平时躲在山中,靠打劫过往行人过活的好汉们哪里去经历这种场面。柴勇麾下也不是没有骑兵,他也不是不知道骑兵的重要性,可问题是不是说骑上马就能算是骑兵的。那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即便会骑马也不懂相互配合的宁王军骑军对上李墨的骑军那就是被虐的命。

柴勇望着战场上被李墨的骑军撵得跟兔子似的四处乱窜的手下,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跟李墨的大军一比,原本自己还觉得不错的大军就得扔了。银样蜡枪头啊这是,平时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等到真得见真章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

山贼做习惯了,见势不妙就撒丫子逃命,以至于现在披上了人皮也不是人。想靠这支大军野战击败朝廷的大军,目前是不太可能了,可柴勇又不能扔下手下这些人不管。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一步踏错,那就没有了回头路。

从柴勇举起反旗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功高莫过救驾,罪大不过谋朝。什么意思?很简单,这世上最大的功劳就是救驾,救了皇帝一命。不管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境安民,不管是立下多大的功劳,那都比不上救驾这件事。而罪大不过谋朝,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被按上这个罪名,那就死翘翘了。唯一的活路就是谋朝成功,要不怎么说成王败寇呢。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话语权,死人是还不了嘴,是非善恶,功过是非也都是活人的事,死人只能受着。

自江宁府兵败,柴勇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往南逃窜,却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退往常州的路上,后院起火,以方鼎为首的摩尼教在明州起兵,宣称要建立一个宗教国家。这江南早已被柴勇视为了自家的自留地,摩尼教乘火打劫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柴勇。

这事要搁以前,哪怕只是在还没江宁府战败之前,柴勇都会二话不说,直接发兵征讨明州。可眼下不行了,一次兵败已经让柴勇意识到自家那些“精兵”与朝廷大军的差距。他这个时候必须要寻求盟友,齐王柴英与蜀王柴慎虽与柴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柴勇更清楚这二人也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包括柴勇在内,谁心里都盼着另外两个人倒霉,即便柴勇真的派出了使者,估计那二人也会一面找足理由敷衍拖延时间,一面趁着朝廷注意力在自己这边的时候抓紧时间扩大地盘。

“军师,要不然你代本王去一趟明州吧。”柴勇考虑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向现实低头,打算先与摩尼教结盟共同对付朝廷的大军,等江南局势稳定之后,再与摩尼教分出一个胜负。

包道乙对柴勇忠心耿耿,历天闰、厉天佑兄弟被擒之后,包道乙带着徒弟郑飚谋划了这出营救柴勇离京的行动。凭着过人的本领,再加上当时李墨无暇分身,柴勇被顺利救出了京城,不过历家两兄弟却没获救。

在江湖上人脉广的包道乙在柴勇随自己到了江南以后,又为柴勇引荐了几员好汉,柴勇有了新人忘旧人,也就没再过问厉家兄弟的死活。再加上京城那一役死掉的多是厉家兄弟的亲信,此时在柴勇身边已经没有愿意为厉家兄弟说话的人了。

相比起柴勇,包道乙更明白“得道多助”的道理。虽然在朝廷眼里这是反叛,可在包道乙的眼中又何尝不是一次最后的抗争。如今大周皇权交替,新帝根基不稳,可一旦新帝坐稳了江山,难保不会对自己的几个兄弟下手。不趁着还有还手之力的时候放手一搏,真等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候,柴勇包括他的亲信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陈胜的这句话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包道乙没想过能做皇帝,但做一个从龙功臣还是可以的。他选中了柴勇,自然就要尽心辅佐。而在他的努力下,柴勇的手下的确聚集了一批单论个人武勇的确不俗的英雄好汉。

可打仗终究不是打群架,个人的武勇在两军混战时能起的作用实在是不大。已经吃了一次亏的宁王势力想要挡住朝廷的征讨,唯一的对策就是以数量取胜。

柴勇让终究亲自走一趟明州的用意包道乙心里很明白,同时也很欣慰自家所效忠的主公终于知道动脑子,而不是什么事都一味的蛮干。

与摩尼教结盟这事在包道乙看来并不是很难。先不说摩尼教早已被大周列入宗教黑名单,单是两家目前的利益诉求,那就是一致的。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此时不团结起来,那只会给朝廷各个击破的机会。

包道乙走了,柴勇则率军进驻了常州。已经见识过李墨手下骑军野战能力的柴勇很清楚想要在野外击败李墨十分困难,在军师包道乙没将摩尼教的援兵带来之前,他只有以守代工,在恢复军心士气的同时达到练兵的目的。

好在征讨江宁府之前柴勇在常州囤积了不少的粮草,坚守不出个一两年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只不过是李墨行事历来难以叫人揣摩,他会不会如柴勇的愿围困常州,那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将李墨引到常州,柴勇不仅让人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更是主动现身城中。只是在李墨的眼里,柴勇似乎没他本人所想的那样重要。李墨的确率兵赶到了常州城下,只是到是到了,但却没有攻城。不仅不派人攻城,反倒在城外开始修建防御工事,似乎是打算将柴勇霍霍困死在常州城内。

“大人,只要给末将一哨人马,末将肯定能破城生擒宁王。”耐不住寂寞的贝应夔主动向李墨请战道。

“急什么?如今宁王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是咱们嘴边的一块肉,咱们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可江南多地目前还是被宁王的手下占据,而且更糟糕的是,不久前刚刚得到消息,说是摩尼教也不甘寂寞的在这时跳了出来。咱们跟宁王血战,结果到头来却是便宜了摩尼教,我可不干这种亏本的买卖,我又不是裁缝,尽帮人做衣服了。”

“大人的意思是暂时放下宁王不管,先去把摩尼教给收拾了?”随军军师乔冽闻言问道。

“恩,我的确有这个打算。宗教最擅长的就是蛊惑人心,佛道两教还好,知道劝人向善,可邪教就不是了。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能把信众全部培养成至死不变的疯子。而真要到了那时候,朝廷处理的手段就是一个字,杀。”

“……真会那么做?”

“呵呵……冥顽不灵,不杀怎么办?”李墨苦笑一声,颇有些无奈的答道。

“所以大人才想要尽早解决摩尼教?”另一人出声问道。说话的人是乔冽带来的,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胜字,人称入云龙。乔冽是公孙胜的师叔,李墨离开丰州的时候乔冽没有随行就是去找这个入云龙去了。只不过这入云龙是个闲云野鹤,想要找到他还真是费了乔冽不少功夫,等好不容易带着公孙胜来见李墨的时候,正赶上老皇大行,新帝继位。这次来江南平叛,李墨干脆就把这二人也一起带上了。

“嗯,越早解决,那最后要杀的人就越少。”

“……大人,杀人太多,对大人的名声不利。”公孙胜低声提醒道。

“杀一是为罪,屠完是为雄,屠得九百万,是为雄中雄……呵呵,别紧张,开玩笑的,我当然知道杀人太多对自己的名声不利。可我要是不杀他们,那就轮到朝廷来杀我了。一个通敌的罪名就足以叫我丧命。”

“不是听人说大人与当今圣上是莫逆之交吗?”公孙胜闻言不解的问道。

“……人是会变的,随着身份地位的不同,性情也会出现变化。以前的莫逆之交,现在的君臣关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变成眼中钉,肉中刺。你们都不是外人,所以有些话我也不用藏着掖着。要不是三王叛乱,保不齐等待我的就是鸟尽弓藏的结局。”

“大人是不是多虑了?听人说当今圣上待人宽厚……”

“……公孙,你见过当今圣上?”李墨打断公孙胜的话问道。

“呃,这个倒是没有。不过无风不起浪,就算与事实有差距,也不应该差的太离谱才对。”

“呵呵……我要是告诉你之前所听到的那些市井流言都是我让人传出去的,你会作何感想?”

“怎么会……真是大人让人传出去的?”公孙胜刚要说不信,但猛然又想到了李墨隐藏在暗中的势力,想要把一个人夸出花来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呵呵……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面,我现在算是知道这是种什么滋味了。”

“……那大人对今后有何打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周待不下去了,咱们就换个地方过日子。不过我在大周家大业大,就这么走了岂不是全便宜了外人。这次率兵南下平叛,一当然是为了尽一个臣子的本分,二就是趁这时候朝廷不敢把自己怎么样的工夫把辛苦积攒的家当能搬走的全搬走,不能搬走的也抓紧时间处理一下。”

李墨对公孙胜算是开诚布公了,公孙胜也是聪明人,知道李墨会跟自己说这些是拿自己当自己人看。公孙胜家住藓州,严格来说他应该算是辽国汉儿而不是周国汉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孙胜对大周这个朝廷并没有多少感情。他承认自己是汉人,却不认为自己因为是汉人就要为大周作出什么牺牲。

第290章 平乱

老皇大行,新帝登基,三王作乱,大周的江山动荡让一直致力于造反的摩尼教方鼎认为终于是等到了机会。已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摩尼教这次算是拼了老命,不成功便成仁,当初由明转暗而埋伏在江南各地的教众这次全都发动起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摩尼教在造反之前得到朝廷的许可,又因为终究是舶来品,百姓图新鲜的劣根性让其得到了很大的壮大,只不过后来摩尼教聚众造反,被朝廷划入了邪教之流,这发展也就由明转暗。而为了维持摩尼教的所需,摩尼教也由当初单纯的传教开始涉及违法的勾当从而获得造反所需的资金。

各地的富户是摩尼教的首选目标,尤其是那些大商人,更是摩尼教最爱光顾的人家。没办法,士农工商,商人虽然家有余财,可这社会地位一直不见提高,被摩尼教上门勒索是常有的事。报官也没多大用,官府对付不了那些高来高去,来无隐去无踪的人,又不是现代,通讯手段发达,犯了事的跑到天边都能给逮回来。

在那个出远门基本靠走,叫人基本靠喊的年代,杀个把人只要跑出百里基本上就会没事。为啥?那年头没有照相机,官府发出的海捕公告上的画像也多是抽象画,只要稍微改扮一下,基本没人认得出来。就像水浒传里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以后逃走,路遇一道关隘时看到有人聚在一处看官府告示。鲁大爷好奇呀,他就也挤过去看,结果发现那告示是通缉他的悬赏通告,而鲁大爷把头一低,竟然就这么蒙混过去了。要是那张悬赏通告上的人画的真像鲁智深,那些看通告的人会认不出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府靠不住,那就只能自认倒霉。破财灭灾吧,像李墨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舍命不舍财的主终归是少数,摩尼教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造反资金。

这回一发动,江南各地纷纷响应,那些原本就是摩尼教安插在江南各地的楔子纷纷行动起来,以明州为中心,纷纷向着四周开始扩散,不过五日的光景,越州、台州乃至福建路的福州,都成了摩尼教的天下。之所以摩尼教的势力会发展如此迅速,倒不是说大周朝廷已经尽失人心,只能说摩尼教潜伏的太深,再加上柴勇造反,江南百姓正处于不知所措当中,这才叫摩尼教成事。

当李墨得知摩尼教起事并且波及范围如此之广以后,脸上头回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轻敌了,小看了摩尼教的底蕴。仅凭他如今手头上的人马,想要先解决摩尼教还真有些困难。虽然李墨自信自己手底下这三万人都是精兵,可毕竟人数比起动辄十几万的摩尼教教众太少。江南缺马,可即便只有步卒,十几万步卒也不是个小数目。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眼下胖子虽然需要依靠自己替他去平乱,可难保就没有借机削弱自己的念头。而军队又是李墨保证自己不被朝廷暗中下黑手的最大依仗。辽国丰州是有十万雄兵,可终归距离自己太远,即便日后大军南下替自己报仇,可那时自己都挂了,发生的任何事又和自己有个鸟关系。

求援!必须要求援!这大周的江山又不是李墨的,帮忙可以,可为了大周的江山把自己也搭进去,李墨没那么高的觉悟。

眼下大周烽火四起,虽然与辽国结为盟国,得罪了金国。可金国想要跑来大周闹事还必须要经过辽国,哪怕是想要在朝鲜半岛出兵教训了一下不识时务的大周,有高宠、岳飞以及卢俊义三员大将在,李墨倒是也不怎么担心。

可大周能派得上用场的兵也不多,秦八郎的常胜军要去防着蜀王柴慎,而虎贲军又要抵抗齐王柴英,能被李墨看得上眼的也就只剩下柴宁手上那支龙骧军。龙骧军本是老皇手中亲军的一支,与虎贲军一样里面尽是精兵强将。老皇临终之前,特意下旨将龙骧军赠予了柴宁,并且明言柴宁何时出嫁,龙骧军何时重新回到皇帝手中。

李墨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事,后来还是与伏婉闲谈的时候才知晓,难怪胖子那么热心的替柴宁找如意郎君,敢情还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龙骧军的战力是不用怀疑的,龙骧四将林冲、徐宁、关胜、呼延灼个顶个的都是战将,把他们找过来帮忙,对李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胖子前段时间的吃相实在是有点难看,李墨都有点看不过去,就当是帮柴宁一个忙,把龙骧军调出京城,也可避免柴宁继续被那些所谓的“年轻俊杰”去纠缠骚扰。

……

一封急报迅速被送进了京城,摆在了胖子的案头。从本心出发,胖子是不想要把龙骧军也派出去的,尤其是派去李墨那里。要不怎么说人心难测呢,在没成事之前,胖子谦逊有礼,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无意帝位,可在他做了皇帝以后,那就不再是那个无意帝位,只想要逍遥自在一辈子的胖子了。比起已经去世的老皇帝,胖子的权力欲明显更重,只不过以前没机会表现出来,这才无人察觉。可现在,做皇帝了,手掌生杀大权尤不知足,总希望将所有权力都尽数掌握在手中。而李墨,就是胖子想要完成这一目标的头道障碍。

当初依靠李墨帮忙的时候自然是希望李墨手中的底牌越多越好,可等成事以后胖子又开始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