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耶律余里衍的婚事,李墨有心理准备,二人的结合符合多方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不过迎娶柴宁这事李墨之前并未想过。不可否认,柴宁这个姑娘还是不错的,虽然性格刁蛮了些,任性了些,但本性却还是好的。贵为皇帝独女,李墨倒是没听过柴宁嚣张跋扈的传闻。

老丈人徐和为李墨向朝廷要来这桩婚事的用意,李墨事后也能猜出个一二。一是为了安抚士子之心,无论是辽国西京道还是西夏,在没被李墨公开宣布属于自己之前,那都是非大周领土。而李墨成了这两个地方的主人以后,为了让那些士子对这两地能生出归属感,一个大义是必不可少。而驸马的身份,足够让那些士子有理由说服自己安心做事。

二来则是胖子之前为了龙骧军的兵权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过分,作为先帝的至交好友,徐和当然不希望先帝所留的唯一女儿将来所托非人。而徐和自己已经不打算回大周了,至少在胖子下台之前,他估计不会再回去。想要照顾柴宁,那就只能想办法把柴宁一并带离大周,可拐带公主这个名声即便公主本人乐意,可终归是好说不好听,也容易授人口实。更何况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可没有重婚罪这么一说。

至于第三点用意,那就是李墨瞎猜的,有了一个驸马的身份,将来想要插手大周的内务也就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李墨并不看好胖子如今的作为,凡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理,像胖子现在这样如同“******”般的收权之举,将来势必会引起反弹。龙骧四将的遭遇此时李墨已经知晓,但他并未多说什么,也没有派人去联络林冲等人。倒不是说李墨怨恨这四人当初选择留下的决定,只是李墨知道如今这四人的身边肯定藏有朝廷的眼线,若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叫这四人的处境更危险,那等真出事的时候李墨肯定会后悔莫及。山水总有相逢时,若是有缘,这四人迟早还是会回到自己身边。

徐和的考虑挺全面,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两个当事人对此事的态度。李墨得知此事以后,哭笑不得。他是真没想过监守自盗,当初决定帮柴宁只是因为对胖子的做法感到不满。可现在即便李墨这么说,会相信的又有几人?就连大老婆伏婉都不信,更何况旁人了。

李墨很尴尬!尤其是面对另一当事人柴宁的时候,二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好在有伏婉在,这才缓和了二人之间那种尴尬的气氛。现如今也只能认下此事,不认怎么办呢?朝廷的圣旨已经公告天下,李墨这时候再说出什么不同的意见,肯定又会惹出一场风波。而且仔细想想,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自己娶得媳妇好像也不止一个了,除了马上要娶的耶律余里衍跟柴宁,那个对自己倒采花的柳絮,好像还在等着自己。

娶就娶吧,反正也不吃亏。

*********************************

朝鲜北界安州

作为如今朝鲜半岛坐镇指挥抵抗金兵的唯一大将,岳飞身上的压力很大。原本身边还有卢俊义与高宠可以替他分担一些,但随着大周三王之乱爆发,卢俊义与高宠相继离开,这保境安民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岳飞一人的身上。

好在如今金国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辽国余孽的身上,再加上金国后院起火,被西京道的人马给搅得鸡犬不宁,对朝鲜这块穷乡僻壤,自然也就不大看得上了。

岳飞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自然是来自金国,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未来的迷茫。别看他人在朝鲜,但对大周所发生的事情却也不陌生。原因就是有许多事情的内幕他可以从还留在朝鲜指挥藩落军的史文恭那里知道。

岳飞是个很纯粹的人,对朝廷可说是忠心耿耿。但由于性情耿直,不懂说话的艺术,往往一件好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很容易得罪人。

历史上岳飞的结局是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可仔细一推敲,岳飞的死似乎也不能说全是昏君奸臣的错。首先就是岳飞提出北伐的口号问题,他的本意是好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这个口号的作用是鼓舞士气,但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就值得叫人推敲。

直捣黄龙,当时金国的都城是在黄龙府,而迎回二帝,指的就是被金兵掠去的徽钦二帝。这话本没错,但从岳飞的嘴里说出来,那问题就来了。

早在岳飞率军北伐之前,岳飞曾经向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建议立储,可当时的赵构膝下并没有子嗣,而且赵构当时也年轻,三十来岁的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要孩子对赵构来讲并不着急。

可岳飞不会说话的问题就在这时暴露出来了,赵构没孩子不要紧,建议从宗室子弟里挑选出一人。立储这事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可岳飞不仅说了,而且说得还很深入,闹到最后搞得君臣是不欢而散。

而之后岳飞就率军北伐,高宗赵构虽然对岳飞妄言立储之事感到不满,但北伐之初,对岳飞还是很器重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让岳飞领军挂帅。可等到岳飞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口号以后。高宗心里就不能不犯嘀咕了。

他是宋徽宗第九子,按道理来说皇位轮不到他。只是因为当时金兵把赵氏的皇室成员尽数掠去了番邦,赵构后来逃回来了,这才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

岳飞要直搞黄龙,赵构没意见。可你要迎回二帝?你想干嘛?就因为我不同意立储的事你就准备找个听话的来取代我吗?

功高某过救驾,罪极不过谋朝。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高宗是不可能允许当时手握重兵的岳飞干出另立新帝这种事的,哪怕是有这种可能都不允许。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了朝廷。

当时岳飞如果聪明,想明白原本一向倚重自己的皇帝为何突然态度大变,那上一道请罪的折子,和高宗皇帝把话说清楚,那保住性命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毕竟岳飞对高宗来说是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问题就是岳飞觉得自己没错,他觉得委屈,那到最后可不就叫人给弄死了嘛。

如今的岳飞自然不太可能会和历史上那个岳飞的结局一样了,至少历史上的那个岳飞没来过朝鲜半岛。对于岳飞这个人,李墨还是想要招揽过去的,毕竟能力摆在那里,独当一面完全没问题。

可想要招揽岳飞也不是想想就能办到的。岳飞不是卢俊义,更不是高宠,他所坚持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朝廷的忠心也更加深厚。从宗泽那里可以知道官方对封李墨为安西大都护一事的态度,而从史文恭那里,岳飞又能知道李墨这个安西大都护究竟是怎么来的。可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并没有叫岳飞有任何弃柴投李的想法。

这是个即便撞了南墙也不大可能会回头的男人!不过现下他遇上了麻烦,李墨被封为了安西大都护,而秦八郎则被封为了安东大都护。李墨在安西,跟岳飞站不上边。可问题是秦八郎的安东大都护府就是朝鲜半岛,这样一来,岳飞的处境就尴尬了。

岳飞能够成为独领一军的大将,那是托了李墨当初的推荐。与秦八郎的关系不大,而现在秦八郎成了安东大都护,这朝鲜半岛的兵权也就尽归秦八郎之手。愿意追随秦八郎来此的常胜军中肯定尽是秦八郎的亲信,等秦八郎的常胜军抵达了朝鲜半岛,岳飞即便还能留在军中,但受重用的程度势必受到影响。毕竟秦八郎手底下有的是亲信大将,岳飞这样的新手是争不过那些老资格的。

可让岳飞率兵重归大周军方序列也不太可能。龙骧四将的遭遇已经给岳飞提了个醒,只不过是与李墨合作过一段时间的龙骧四将都是被闲置的命,那自己回去又能得到什么满意的安排。

岳飞是不太懂说话的技巧,可这不代表他是个笨蛋啊。在弄清楚前因后果以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若是还想要独立领军,那最好的去处就是李墨那里,至少在那里自己依然可以收到重用,可以为保护大周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龙骧四将前车之鉴,已经让岳飞对如今的大周朝廷不报什么希望了,而想要保境安民的愿望似乎也只有通过投靠李墨才能得以实现。不是岳飞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对新到任的安东大都护秦八郎没什么信心。

在岳飞眼里,李墨出走情有可原,不走那就只能任朝廷摆布。若是李墨真有不臣之心,那岳飞会选择站在朝廷这边,可问题是李墨没有反叛朝廷的举动,而是朝廷先下手为强,当今圣上是为了排除异己才对李墨下的手。这就让岳飞心里的那杆天平不由自主的往李墨这边倒了。

但秦八郎所做的事就让岳飞感到不解了,相比起李墨,秦八郎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根深蒂固,两朝元老,只因为担心会遭到朝廷的迫害就先下手为强,这与朝廷因为莫须有的担心而抢先对李墨动手又有什么区别。

李墨在岳飞眼里是受了委屈的忠臣,哪怕李墨如今是名为周臣,实则是自立为王,而秦八郎在岳飞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贰臣。在李墨手下做事岳飞还能接受,毕竟李墨所控制的西京道没少找金兵麻烦,可对秦八郎,岳飞却没有那个信心。

只是岳飞如今虽然有心去投奔李墨,但眼下却缺少一个推荐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感到烦劳的原因。上杆子去毛遂自荐,岳飞的性格干不出来这事。

“父亲,史将军来了。”门外传来一声禀报。

“快请。”岳飞闻言连忙吩咐道。

自从卢俊义、高宠离开以后,就属史文恭与岳飞来往的最多,二人联手对付来找茬的金兵也不是一次两次。尤其是在用兵方面,岳飞好用正,史文恭好用奇,二人联手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

“文恭今日前来可有要事?”岳飞等史文恭坐下后就问道。二人平时私交不错,岳飞也就没和史文恭客套。史文恭也了解岳飞的性情,闻言笑道:“两件事,一件是替我主送封信与鹏举,另一件则是来跟鹏举辞行。”

“……你也要走了吗?”岳飞手拿史文恭递过来的信,望着史文恭问道。

“鹏举先看信,等看完了咱们再说。”史文恭笑着答道。

第334章 蜀王末路

信,是李墨亲自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表达一下自己想要请岳飞前来为自己效命的意思。本来李墨对招揽岳飞能否成功并未报多大的期望,打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原则,若是连试都不试就放弃,那万一真能招揽成功呢?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那也是值得一试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心里没有把握,所以李墨在信中说的很客气,没说岳飞如今的处境投靠自己是最好的选择,而是打着民族大义的旗号,邀请岳飞与自己一同为汉人的未来携手并进。

可也正是因为这份没底气的态度,反倒坚定了岳飞投靠的决心。岳飞后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不是刺着玩的。只是大周现任皇帝的表现实在是叫岳飞看不过去,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岳飞或许会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理念忍气吞声。可如今既然多了一个选择,岳飞又怎么会抱着一棵树等死。精忠报国,忠的是百姓,报的是汉人之国,并不单单就是指眼下的大周。更何况李墨并没有自立为王,安西大都护以及当朝驸马的身份足以让岳飞能够说服自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别人不同,岳飞与金兵交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对于李墨当初断言日后金国会成为大周强敌的说法深信不疑。可就目前当今圣上的表现来看,岳飞对胖子能够抵挡住金兵的兵锋并不看好,反倒是李墨这边,让岳飞觉得可托大事。只要日后安东、安西两大都护府紧密合作,钳制金国保护大周百姓也不是不可能。

史文恭来找岳飞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辞行,新的任命已经随同李墨的书信一同送到了史文恭的手中,西夏初定,而史文恭的任务就是组建西夏藩落军,这对史文恭来说不是难事,熟门熟路了,想上手很容易。

而另一个目的就是劝说岳飞随同自己一同前往李墨那里。来往了一段时日,对岳飞的本事史文恭那自然是清楚地。虽然岳飞的个人武艺要稍逊史文恭一筹,但统兵练兵的能力却也是史文恭比不上的。

史文恭虽然为人心高气傲,但却也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放着岳飞这块良才埋没在朝鲜半岛这种地方,史文恭心里觉得有些可惜。看到岳飞此时脸色数变,史文恭不由对能否说服岳飞随自己一同离开感到越来越没把握。

“鹏举,我主对你说了什么?”史文恭忍不住开口问道。

“……文恭,何日动身?”岳飞放下书信问史文恭道。

“鹏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文恭,我是问你准备何日动身。”

“啊,你听我把话说完啊。鹏举,正所谓……”

“文恭不必多言,我有意去西北走走,问你何日动身,也是想要路上咱们能有个照应。”岳飞再次打断史文恭的话道。

“岳鹏举!你有点礼貌没有?让我把话说完你会死啊?”史文恭恼了,他酝酿了半天的话两次被人打断,由不得他不恼。不过刚恼完他就反应过来了,瞪着岳飞问道:“你方才说什么?你也要去西北?”

“啊,是啊,去西北看看,要是文恭不方便……”岳飞没好气的说道。

“方便,怎么会不方便呢。哎呀~好啊,以鹏举之才,到了西北线稿独当一面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史文恭连忙打断岳飞的话说道。

“……但愿我的这次选择没错。”

“不会有错的。鹏举,当今圣上虽说是汉室正统,可这人亲近小人,气量不足,跟着他做事受委屈不说,到头来搞不好还不得善终。但咱们主公就不一样了,眼下虽然不及当今圣上家底雄厚,但只要两三年的光景,这能护佑我大汉百姓的人必是我等的主公。”

岳飞原本想要提醒史文恭自己决定投李墨只是为了保境安民,可一见史文恭那副高兴的样子,他也不想在这时扫了史文恭的兴。等史文恭停嘴之后才说道:“文恭,这次离开我可不打算带走一兵一卒。”

“这不叫问题,我同样也不会带人离开,等与安东大都护的人交接了人马以后,我们还要暂留一段时日,虽说我们要离开了,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是我汉人的百姓,让日后负责保护他们的常胜军了解一下他们日后的强敌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是你自己的想法?”

“不是,这是主公特意交代的。”

就如史文恭对岳飞所说的那样,在秦八郎带着常胜军自登州出海,从海州登陆以后,史文恭毫不犹豫的交出了手中的兵权,与此同时更是将需要注意的事项毫无保留的告知了常胜军。秦八郎很欣赏史文恭,想要招揽史文恭,却不想史文恭稍不犹豫的拒绝了。

这虽然让秦八郎感到有些遗憾,但从史文恭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李墨对两家合作的态度,光是凭着这一点,秦八郎就不会为难史文恭。而与史文恭一样交出手中兵权的岳飞也得到了秦八郎的礼遇。

在史文恭与岳飞的穿针引线下,秦八郎与朝鲜半岛一把手宗泽的初次见面还算顺利。相比起朝中那些一根筋的官员,宗泽更加看重实际利益。他清楚随着李墨的退出,日后保护朝鲜半岛的重任就落到了秦八郎这个安东大都护的身上。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海上的安全自然由李墨留在济州岛的海军负责,至于半岛之上的安全则要依靠秦八郎的常胜军。而秦八郎所要对付的敌人,也只有来自北方的金人威胁。秦八郎也是一员善战之将,尤其是在从与金兵打交道不是一日两日的史文恭、岳飞得知了金兵的详情以后,秦八郎也不敢麻痹大意。

……

半岛的权力交接风平浪静,没有起什么波澜,这让那些朝廷的忠臣暗松口气,可也让许多希望安西、安东反目的人大失所望。当初之所以会将秦八郎封为安东大都护,为的就是让李墨与秦八郎反目成仇。却不想李墨那人是如此的“视钱财如粪土”,似乎根本就不心疼自己付出许多心血的朝鲜半岛被秦八郎所得。早知这样,还不如把秦八郎封为安南大都护,那样至少可以让李墨的力量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集中。原本李墨的势力范围很广,就如同一只打出去的直拳,但现在这只拳头收了回去,也不知道他下一个目标会打向哪里?

胖子最近很烦躁!好像自打与李墨翻脸以后,这不顺心的事情就一件件的接踵而来。当然顺心的事情也有那么几件,可那也不顶用呀。因为与李墨的翻脸,胖子的名声算是臭了,虽然因为及时的补救让他挽回了一些在民间的声誉,可在文武百官里,那名声就真的不怎么样了。

谁都有私心!谁也都担心会成为下一个李墨。人家李墨早就准备了退路,可他们这些根扎在大周的人,真要是圣上要对自己下手,自己能去哪?

对胖子感到失望的老臣辞官了不少,这倒是也方便了胖子,他正愁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不足呢,欣然接受了那些老臣的请辞。可这人嘴两张皮,好坏都说得,胖子接受了那些老臣的请辞,提拔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