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辽起兵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就让耶律大石在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大跌。在当年辽国君昏臣暗的朝堂之上,耶律大石就是少数的明珠,受辽人爱戴的程度甚至都引起了天祚帝的嫉妒。

可辽人万万没想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会在这时站在仇敌的那一边。不管耶律大石是否与金人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但在辽人的眼里,耶律大石出兵的时机把握的实在太好了。耶律定这位辽国新帝在金国完颜宗望的大军攻击下苦苦支撑,耶律大石这时的出现,与落井下石没什么区别。

人心这东西实在是太好操纵,往往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李墨并没有打算将耶律大石贬低成一个卖国贼,可李墨不动,自有耶律定来帮这个忙。作为辽国的皇帝,耶律定对耶律大石除了忌惮就是仇视。可以说耶律大石越倒霉,耶律定就越开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竟原因其实还是屁股底下那张椅子闹的。

耶律定是辽国皇帝,而耶律大石在西逃之后也建立了西辽。这样一来,辽国就被分裂成了两个,耶律定的东辽以及耶律大石的西辽。原本是一人独享一张饼,可现在却生生被人分走一半,耶律定又怎么会不记恨耶律大石。

而从这也就看出了李墨的聪明。虽然实质上他已经算是割据一方,但他却迟迟没有自立。大周、辽国的驸马做着,官当着,至少在公开场合,没人可以挑出李墨的毛病。比起迫不及待称帝的耶律大石,李墨要显得更加稳重,也更加值得信任。

耶律定知道自己跟李墨是面和心不和,但同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有着共同的敌人,这也叫让耶律定容忍下了李墨的种种行为。但耶律大石却不同,那是来跟自己夺权的人,眼下终于有了打击对方声望的机会,耶律定自然不会放过。

与大周的当今圣上情况类似,耶律定的身边也有几个做正事不成,做坏事准灵的奇葩。让他们领兵去跟金国死磕那是要他们的命,但说到败坏人名声这种事,他们是轻车熟路。在他们的努力下,耶律大石在辽人中的名声算是完了。有许多原本同情耶律大石的人现在已经变成了对耶律大石最敌视的人。

……

西辽军,并不单单只有契丹人,其中更多的人是来自各个不同的部落。想耶律大石逃离的时候身边仅有二百亲随,虽沿途收拢部众,但等到了预定的落脚点时,身边也不过聚集了一两万人,而且这一两万人拖家带口,可征战之士不过数千。后来耶律大石率军征讨周边各弱小部落,收归己用,这才逐渐有了今日的声势。

据李墨派往西域各国的探子回报,耶律大石此次率军七万,打出了东征复国的口号。恐怕耶律大石不待见李墨的原因也正是在此,耶律大石想要复国,可问题是辽国还没被灭,因为李墨的存在,以耶律定为首的辽国还在金国的打击下苟延残喘着。坏了人家那么大的事,又怎么能招人待见呢?

这次耶律大石与其说是复国,倒不如说是为了将来抢班夺权扫清障碍。哪个障碍?自然就是李墨的安西军喽。只要李墨不让耶律定亡国,那耶律定想要亡国还真有点困难。已经被视为大敌的李墨想要与耶律大石握手言和也不是不可能,除非彻底击败耶律大石一次,叫他明白想要继承辽国的遗产是痴心妄想,那时他才有可能把精力全部放到西边。

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李墨没有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从耶律余里衍那里得知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以后,李墨终于下定决心,与耶律大石一战。

留下岳飞率领已经补齐的本部人马监视儒州的金兀术,李墨率领五万人赶往西夏,准备与史文恭、杜壆等人汇合以后跟耶律大石一决雌雄,斩断耶律大石伸进自己碗里的爪子。

当初李墨在大周上任皇帝的面前发下重誓,此生绝不反周。誓言这东西李墨虽然不太当回事,但能不违背李墨还是不想违背。不能动大周,那就只能打大周邻居的主意。北方的大金国、大辽国其实都是李墨那口锅里的肉,如今耶律大石想要跑来分肉,李墨怎么肯答应。

哪来回哪去!少来老子这边找便宜!

目标明确了,剩下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干什么?打呗!不打败耶律大石,估计他也不肯老老实实回去。正好眼下大金国忙着收拾耶律定,金兀术又被自己刚刚击败,为了自己手上的三万女直战俘,估计他也不敢在这时候找自己麻烦。就是不识好歹李墨也不怕,在决定出兵与耶律大石一战的同时,他已经下令发布******,征召预备役入营训练,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负责监视金国的岳飞手上就能增加到十万人马。

李墨是很看重战争潜力这回事的,三十万常备军是平时就要准备好的,而预备役则是李墨所控制范围内所有适龄男子都必须参加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日后会出现兵力不足这种情况。

北人好武成分,官府若是任其发展,对地方治安将是很大的考验,但由官府牵头以后,那些浑身精力无处发泄的惹祸精算是找到事做了。这不仅让地方的治安得到改善,而且也让李墨达到了藏兵于民的目的。

预备役的战力自然是无法跟常备军相提并论,但守守城这类事情,他们还是能够胜任的。有他们负责守城,那原先负责守城的常备军自然也就能抽调出一部分投入战场。

九万安西军与耶律大石的七万东征军在西夏的瓜州城下遭遇,从耶律大石的进军路线就可以看出这家伙此次居心不良。要是真想要复国,他完全可以直接杀进大金国控制的上京道进入复国计划,可他偏偏要绕道跑来攻打并没有多少契丹人的西夏,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不是为了复国,就是为了解决李墨这个日后他抢夺辽国正统的绊脚石。

耶律定在耶律大石眼中无足轻重,皇室的血脉并未给耶律大石带来多少好处,反倒蒙受了更多的磨难,所以对天祚帝那一支的族人,耶律大石并没有多少好感。至于拥护耶律定为帝这种事,耶律大石更是想都没想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都是皇室血脉,凭什么就非得你那一支能出皇帝。

在西辽,耶律大石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但回来复国却让耶律大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别说耶律大石不答应,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也不会答应。

双方的意见分歧太大,根本就没有办法谈得拢。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事情就是一个打,谁把谁打趴下了听谁的。

早在耶律大石率军攻入西夏之前,吕将就命史文恭、杜壆等人对瓜州以西进行了坚壁清野,耶律大石率军东征,路途遥远,虽然在龟兹、高昌等地获得了一些补给,但七万大军的日常消耗,还是让耶律大石感到有些吃不消。

好不容易进入了西夏,到了敌人的地盘,耶律大石原本还指望能够获得一些物资的补充,只是没想到那些天杀的西夏人竟然跟自己玩起了坚壁清野,不说粮食收集不上来,就是有限的水源都被人污染,这些日子大军的士气低迷,让耶律大石看了好不心急。

李墨的安西军出现,耶律大石不惊反喜。虽然事先他也命人收集了有关安西军的战绩,可受辽强汉弱影响颇深的耶律大石却固执的认为那些战绩是夸大其词。也正是因为这份轻敌,在第一次与安西军交锋的时候,耶律大石吃了一个大亏。

那长的有些过分的骑枪,那排列成墙的陌刀兵,还有那射程惊人,多如飞蝗的箭阵,直接让耶律大石投入战场的一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耶律大石直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之前错的有多么离谱。

这次出兵,耶律大石与金国在私底下并没有任何勾当,但人言可畏啊,在有心人的宣传下,耶律大石纵是长了一百张嘴去解释自己没有和金人勾结,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相比起耶律大石这位过气的英雄,如今的辽人更加容易接受李墨这个娶了辽国公主的汉人。

吃了亏的耶律大石痛定思痛,立刻调整战略,一方面退兵至沙洲,一方面派人游说西域各国,希望他们可以出兵相助。通过这次交锋,耶律大石已经清醒认识到仅凭自己如今手上的六万人马,恐怕不是安西军的对手,唯有拉拢更多的盟友,才有战胜安西军的可能。

只不过耶律大石在建立西辽的时候行事太过张扬,得罪的人太多,尤其是有关信仰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耶律大石的西辽与塞尔柱突厥国的敌对。

信仰问题是很难处理的,尤其是那些拥有激进思想的宗教信仰,那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消灭异教徒!最直白的宣战口号。

耶律大石也知道想要找拥有不同信仰的塞尔柱突厥国帮忙不现实,所以他的目标是那些位于他的西辽与西夏之间的那些小国,比如龟兹、高昌等等。

财帛动人心!为了让龟兹、高昌等国出兵,耶律大石许下了重利,承诺只要击败安西军了安西军,他可以将西夏分给各国,他是不占一城一池。而在厚利面前,龟兹、高昌等小国纷纷动心了,巨大的回报让他们忽略了出兵所带来的风险,三万东拼西凑出来的各国联军抵达了沙洲。

而在获得了各国联军的指挥权后,耶律大石又将目标放到了与西夏接壤的吐蕃以及回纥身上,希望能够说服他们的加盟。各国联军是什么货色耶律大石心里明白,那就是负责摇旗呐喊的,上阵杀敌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而吐蕃与回纥是什么货色,耶律大石也是心知肚明。只有这两个帮手的加盟,耶律大石才有信心能够战胜安西军。

第356章 有意南侵

秦八郎死了!

作为安东大都护,秦八郎一死立刻就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先是辽国耶律定在顺州与金国中路军激战时被突然杀至的金国东路军击溃,逃往渔阳途中又被亲信出卖,被金国生擒活捉,送往了五国城。紧跟着河北柴英也因安东大都护府的变故开始摇摆不定,以至于大周官军连连突破河北军的防线,李墨在开战前最担心的情况正在逐渐出现。

安西家底不厚,无法支撑三线作战所需的消耗,李墨必须在河北柴英玩完之前先解决掉一路敌人。而离李墨此时最近的耶律大石,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李墨的头号敌人。

数月的交锋,已经让耶律大石明白此次东征计划失败了。这段时间若不是说服了回纥、吐蕃出兵,他也支撑不到现在。但他还是抱有一丝幻想,期待周、金二国会在自己拖住李墨的安西军主力之时出兵攻入安西军的腹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甚至还会出现他期待已久的战机。

只是耶律大石高估了周、金二国的决心,在彻底解决河北柴英之前,二国是不会主动去招惹安西军的。别看此时李墨被耶律大石拖在了西北,但安西军三十万人马,此时出现在西北的也仅仅十万,尚有二十万人马在严阵以待,即便周金两国有心,也找不到占便宜的机会。

耶律定的辽国方灭,金国正忙着清点战利,哪有闲工夫去管本来就不是盟友的耶律大石的死活。而大周的主要目标还是河北,眼瞅着盟友已经摆平了耶律定,而自己这边却迟迟没有搞定柴英,这已经让胖子极为不满,朝堂上自然没人敢提出分兵去管闲事。

辽国的南京道此时已成金国的囊中物,但经过这么些年战争,南京道的战争潜力早已叫耶律定挖掘一空。金国这次虽然生擒了耶律定,灭了东辽,但实际上的收获却很小。一个连粮草都需要盟友周济的政权,能有多少余财留给金国。

为了不空手而归,金国将士四处劫掠,官府捞不到钱,那就从民间下手。金国上层此时当然也认识到了人心的重要性。可问题是那些金兵却不晓得这些,他们愿意出征,那是因为有丰厚的回报在等着自己去拿,至于什么大局,不是他们这些小兵能掺和的。

金国本来就在南京道不得人心,在被金兵这么一闹,原本还指望忍气吞声就能继续在南京道生活的人们彻底绝望了。拖家带口的开始涌入西京道,至少在那里,不会有人拿着刀冲进自己的家抢走自己的积蓄和女人。

完颜宗望作为中路军主帅,在生擒耶律定后的确得意了一阵,可等他得知百姓出现大规模迁徙的情况后,顿时就急了。没了百姓,田地谁种,赋税谁缴,最关键的是,将来仆从军如何建立。

人口稀少是女直人最大的短板,也正是因为这个缺点,完颜宗望在得知安西军手上有三万女直战俘以后才不敢打安西军的主意,唯恐因为自己的冒失而让这三万战俘遭遇不测。

今时不同往日,下任大金国的皇帝与他完颜宗望基本无缘,那完颜宗望的目标就是做一权臣。而兵权,就是完颜宗望达成期望的最大依仗。虽然这三万女直战俘不是自己的部属,但四弟完颜宗弼一向与自己交好,只要他们兄弟齐心,即便吴乞买有心对付自己,那在动手之前也要好好掂量掂量后果。

为了留住西逃的百姓,完颜宗望一方面命人安抚民心,承诺会善待百姓,另一方面又当众斩杀了一些被人赃俱获的兵卒,用以证明自己的诚意。当然被杀的兵卒都是从仆从军中挑出来的,真正带头的女直士兵完颜宗望可舍不得杀。

还别说,完颜宗望这一手还真留下了一些百姓,但完颜宗望的补救措施终究晚了一些,再加上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还是有大批的百姓逃入了西京道。

“这帮混蛋!真是鼠目寸光!!”完颜宗望在大帐内破口大骂,气愤手下的不配合。

“狼主,完颜宗翰将军求见。”帐外有人通禀。

自从金国确认下一任皇帝为吴乞买后,原本关系不错的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就少了来往,虽然表面上二人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但二人心里都明白,因为立场的不同,二人其实已是形同陌路。

忽然听到完颜宗翰来访,完颜宗望不由一愣,他很感激完颜宗翰的来援,要不然他不可能这么快就解决掉耶律定。可一想到完颜宗翰支持吴乞买,完颜宗望这心里就有些不痛快。

金国的兵权随着老一代名将的老去,此时已经逐渐交到了年青一代的手中。完颜宗望、完颜宗弼、完颜宗翰是这一代年青将领中的佼佼者,其中完颜宗翰在军中的威望最高,吴乞买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完颜宗翰的支持才得以顺利成为储君。可以说要不是完颜宗翰的缘故,这金国下任皇帝花落谁家还是个未知数。

对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虽不能说恨之入骨,但也绝对谈不上有好感。此时听说他来求见,本能的就想要不见。可转念又一想完颜宗翰好歹前不久才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这时候将人拒之门外,反倒显得自己太小家子气,遂命人将完颜宗翰请进了营帐。

“宗望,好久不见。”

“呵呵……没办法,谁叫你我都是诸事缠身,难得空闲呢,请坐。”完颜宗望笑着迎上前说道。

分宾主落了座,完颜宗望没跟完颜宗翰客套,直接询问起了对方的来意。完颜宗翰也知道完颜宗望因为储君一事不待见自己,也不指望可以与对方和解。见完颜宗望问起了正事,遂开口说道:“此次前来,是为宗望提个醒。”

“哦?我有什么毛病?”

完颜宗翰摇摇头,“也并不能说是毛病。宗望你下令善待百姓是为我大金百年大计着想,这道命令并没错。但问题是宗望你忽略了士兵的情绪。我大金的士卒之所以骁勇善战,除了本性使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战过后收获颇丰。但此次俘获耶律定,所得战利却极少,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士兵聚众从民间掠财的肯定原因。宗望,这不是一道命令就可以阻止的,那些士兵得不到他们所想要的战利,迟早会对你生出不满。”

“……宗翰,那你的意见是什么?”完颜宗望沉默了片刻,问道。

“耶律定仅凭南京道抵抗我大金数年,南京道的财富早已被其挥霍一空,想要从民间掠财,不仅无法满足士兵的希望,更会让我大金在南京道尽失。我的意见就是不必把目光全放在南京道内,而是另寻财路方为上策。”

“另寻财路?西京道倒是有钱,可安西军手上尚有三万女直战俘,若是此时攻打西京道,那李墨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我当然不是来鼓动你与我一起去找安西李墨的麻烦,我是想要邀你与我一同出兵南下。眼下安西李墨被耶律大石拖在了西北,这东边肯定是已守为主,我们出兵南下,也不必太过深入,只要打下几座州县,那就可以平复士兵的不满情绪。”

“……只是我大金与大周结盟没过一年,此时攻打大周……”

“不是攻打大周,而是协助盟友攻击河北。”完颜宗翰闻言强调道。

这下完颜宗望明白了,对啊!河北此时正与大周交战,作为大周的盟友,完全有义务来帮助盟友摆平河北。

完颜宗望本来就在头疼如何安抚麾下士兵因为没有捞到战利品而生出的不满情绪,完颜宗翰的提议正好就解决了完颜宗望的难题。他们不是在攻打大周,而是在帮着盟友大周对付大周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