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李墨不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八个字被他贯彻的很彻底。像任用吕将,在把西夏的治理全部交托给吕将之后,李墨除了满足吕将所提的要求外,他就没有再插手任何事情。而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吕将也回报了李墨的这份信任,虽说西夏目前还不能为李墨提供什么大的帮助,但已经可以满足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安西往里面搭钱。

一个是在做事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其他,而另一个则是可以专心做事,但凡是有些眼光的都知道该如何选择。至于君臣之大义,看到了李纲的下场,大周那些忠臣也只能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如今的大周朝堂,虽不敢说尽是庸才,但却也是主和声一片,还坚持主战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随着李纲的死,那些主战的人已对大周天子柴冲失望到了极点。主和派占据了主流,大周的对外政策也就随之出现了一面倒的情况。

江山代有人才出,奸臣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被李纲除掉了一批奸党,但新的奸党还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奸党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会跟主人对着干,大周天子柴冲在消停了一年之后,那颗“好战”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而对此奸党的反应是附和,没有一人跳出来反对天子,提醒天子不要妄自尊大。

如今的大周早已不是早年间的大周,历经战乱,民心思安,仅仅一年的太平日子远远不够百姓平复心中对战争的厌恶之感。可柴冲却没有想那么多,他记仇着呐,早在安西归还了大周国库的两成之时他就有心对安西发难,只是那时群臣反对,这才不得不作罢。但经过了一年,粮草军饷都有了一些积蓄,他就又有些不消停了。

好在柴冲也知道仅凭大周一己之力想要对付安西,即便最后获胜也是两败俱伤,到最后还是会便宜了大金,这才派出使者,想要两家合力,一同对付安西。柴冲的想法很单纯,撺掇大金出兵,到时等安西被灭之后将安东军驻守的朝鲜半岛给大金作为报酬。可问题是大金贪得无厌,仅仅一个朝鲜半岛远不能满足大金的胃口,与贫瘠的朝鲜半岛相比,大金更想要安西所占的西京道,而这偏偏又是柴冲不想给的。

燕云十六州乃是大周的北方屏障,正是因未燕云十六州被辽国所占,才让大周对辽国的战争总是处于劣势。柴冲自认雄才大略,自然不愿将对大周十分重要的这一战略要地拱手让人。完颜希尹这次会出使大周,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战后与大周如何瓜分燕云十六州的归属。

安西,大周,大金三方势力,战斗力最强的是安西,最有钱的则是大周,而大金则是属于有人无钱的情况。如今大周与大金有意二次联手,作为被视为目标的安西自然也不会视而不见。

这是毋庸置疑的!安西的探子早已遍布天下,在得知完颜希尹出使大周商讨两国贸易关系的时候,安西的李墨就嗅到了其中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要知道,一年前大周被大金给坑了一回之后,两国之间官方的来往几乎断绝,尤其是在两国边境,那小摩擦更是不断。这忽然就变得哥俩好了,里面要是没鬼才怪。

随着李墨一声令下,隶属安西的探子们开始行动起来,很快,有关这次周金两国开始试探性来往的经过便呈现到了李墨的案头。

安西的探子就是再厉害,也探听不到已经有保密意识的周金两国君臣的真实意图。探子们只能把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尽数记录下来,送交李墨后由李墨来从这些情报中寻找蛛丝马迹。

收集的情报从表面看只是周金两国经过一年的对峙,有意缓和两国关系,互通有无。但李墨却从这些情报里看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完颜宗翰哪里去了?自从吴乞买登基,完颜宗望兄弟俩就把持了金国的大部分兵权,完颜宗翰作为吴乞买的支持者,在这种关系两国关系的大事上怎么连个面都不露,反倒是明里暗里跟吴乞买不对付的完颜宗望以及完颜宗弼两个频频出现。

眼下的大金,带甲之士三十万,其中完颜宗翰掌控十万兵马,这十万兵马的态度足以影响吴乞买的决定,可现在有关完颜宗翰的消息却少之又少。不可能是完颜宗翰出事,一是吴乞买不会坐视完颜宗翰被完颜宗望干掉,二是如果完颜宗翰真被完颜宗望干掉了,那金国肯定会爆发内乱,国内不可能如此风平浪静。

既然被干掉的可能很低,那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家伙身负特殊任务,带着十万兵马躲了起来。那他这是想要暗算谁?想来想去,李墨都觉得暗算自己的可能更大一些。

“来人,命令石秀尽快弄清楚完颜宗翰的动向。”李墨扬声对书房外吩咐道。

“诺。”

放下了手里的情报,李墨闭目沉思,排除不太可能的,那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自己的安西军虽然经过了一年的休整,但从未松懈对战争的警惕,即便此时金国大举进犯,自己也不是没有信心应付。

可现在牵扯进了一个大周,那问题就有点严重了。两面开战,虽然李墨有信心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会十分巨大。而且从本心上来讲,李墨并不希望与大周开战,倒不是惧怕,也不是担心对大周开战会引起手下那些大将的不满,而是李墨不希望因为与大周开战而叫外人捡了便宜。

这天下不是仅有安西,大周,大金三个势力,在这三个势力之外,还有许多伺机而动的敌人。远的不说,单说回鹘、吐蕃这两个最近就有些不安分了。

自己在外面跟别人打得头破血流,好不容易赢了,等回到家的时候早已垂涎自家财富的恶邻又破门而入,到时自己又拿什么来防范。若是没有周金派使者互访这件事,李墨原本是打算在近期对回鹘、吐蕃下手的,但现在,原本的计划需要拖后了。

“怎么还不歇息?”伏婉推门进来关心的问道。

看到伏婉,李墨的脑中灵光一闪,仿佛抓住了什么,急忙对伏婉摆摆手示意不要说话,伏婉不明所以,但也没有再问,而是沉默的坐在了一旁。

李墨越想越觉得自己方才所想到的可能有可能发生。看到了伏婉,李墨想到了安东军,而方才所想的周金两国的事情再这么一联系,李墨不由苦笑一声,看来周金两国这是准备有大动作了。

消停了一年,这是又按耐不住了吧。

“想好了?”伏婉见李墨苦笑摇头,开口问道。

“啊,想好了。婉儿,看来接下来我们又要忙了。”

“出来什么事?”伏婉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大事,又要打仗了,而且这回咱们要对付的不止大金一个,还要加上大周,甚至还要加上别的势力。”

“……那你打算怎么应付?”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先解决几个可能会战后来捡便宜的。”

“……那我能帮你什么?”

“……你可能要辛苦一点,替我去一趟安东。”李墨想了想,对伏婉说道。

第369章 各自准备

安西对回鹘、吐蕃的用兵实在是太突然,事先几乎没有丝毫征兆。虽然安西所用的理由是报复一年前耶律大石率兵东侵,回鹘、吐蕃是其爪牙,但时隔一年以后才报复,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心里没鬼,不怕鬼上门。大周跟大金正在密谋着要对付安西,安西突然来这么一手,立马就叫周金两国贼人胆虚,疑神疑鬼,觉得是否自己的企图已经叫安西知晓。报复回鹘、吐蕃是假,提防周金是真。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世上的事情原本就是如此。真中带假,假中有真,安西的确对回鹘、吐蕃出兵了,而且势如破竹,回鹘、吐蕃虽然奋力抵抗,但面对沉寂一年,急于建功的安西军,他们的抵抗就如同大浪中偶尔翻起的一个小浪花,转眼即逝。

回鹘与吐蕃,早已不是昔日强盛无比的势力,一盘散沙又怎么是强盛的安西军的对手,自开战三个月,回鹘、吐蕃就是连战连败,损失兵马多达十数万,见势不妙的小部落纷纷向安西请降,仅剩下的一些大部落也正在犹豫,究竟是顽抗到底,还是做回识时务的“英雄”。

安西对回鹘、吐蕃的宣战令周金两国紧张不已,开始是担心自己私底下的图谋被安西知晓,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周金两国又觉得不像。可在这种时候,两国结盟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下。他们是想要打安西一个措手不及,可若是安西已经有了防备……安西的狡诈无论是大周还是大金,那都已经有过切身体会,在摸清安西的态度之前,周金二国不想轻举妄动。

也就在周金两国暗自揣测安西这回只是单纯的报复还是别有所图时,乔装改扮的伏婉带着人来到了安东大都护府。秦八郎死后,安西利用大周向自己讨要国库的机会将新一任安东大都护的任命要到了手中。伏婉也因此成为了新一任的安东大都护。只不过伏婉身为李墨的妻子,安东军随着成为伏婉的人马,也就等同于并入了安西军。对安东军的安置,李墨并没有做什么调整,除了大都护换成了自己的媳妇外,安东军内部的人员安排依旧是保持原样。当然为了一碗水端平,安东军的后勤补给也已经归入了安西军建制,相比起安东军薄弱的后勤,安东军这回算是找到亲娘了,而李墨也是利用这个后勤,令安东军上下对自己逐渐归心。

之前安东军主要是由汪旦负责主持,伏婉一到,汪旦立刻便将手中大权移交给了伏婉。伏婉也不跟汪旦矫情,都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过分的客套反倒容易叫彼此的关系生分了。

接手了安东军的大权,汪旦自然就成了伏婉的军师,等伏婉听取了汪旦的汇报之后,伏婉对安东军众将说明了自己来此的目的。

“太好了,终于要开战了。”安东军中被称为急先锋的索超高兴的叫道。

“索老弟,别高兴的太早,一切还要听都护的安排。”与索超关系最好的秦明笑着对索超说道。

“那是自然。都护,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去收拾那帮金人?”索超应付了一句,随即就迫不及待的问伏婉道。

伏婉见状微微一笑,“索先锋莫急,与金人的仗有的你打,在我来这之前,主公曾经有过交代,周金这次联手,极有可能会拿咱们安东开刀,所以我们势必要做好准备。海上的事情咱们不需要担心,唯独要面对的,就是来自北方的金人。金人之中有三个可用之将,其中完颜宗翰的动向尤其需要我们注意。我的意见,是尽快派人弄清楚北面金人的虚实,一旦发现有金人大军集结,那离开战也就不远了。”

“都护,为什么咱们不可以先发制人呢?”索超不解的问道。

“索超,休得胡言!”汪旦闻言呵斥索超道。

“不碍事。”伏婉摆摆手示意汪旦不必小题大做,随后正色对索超说道:“索将军的问题我之前也问过主公,主公回答我说,若只是与金人交兵,打了也就打了,可这里面极有可能还会牵扯进大周。与其说是给金人一个机会,倒不如说是给大周一个选择的机会。若是大周真的一点都不顾同胞之义,那到时再动手,我安西、安东就可在道义上占据上风,为将来与大周争夺正统的名分开一个好头。”

索超是个武将,对于大局这种东西他自然考虑不到,但他考虑不到,却不意味着别人也考虑不到。汪旦作为安东军的军师,他对这种事自然是知之甚深,有些事情,不是单靠兵强马壮就可以解决。不管怎么说,安西跟安东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大周的藩属。主动对大周动兵,那是聚众作乱,拥兵自重,难得人心。可若是大周先动了手,而且还是联合外人对自家人动手,那将来即便安西与大周爆发大战,在民心上也不会有太多的损失,而在道义上,更是可以占据高点。

伏婉的到来,立刻就让安东军开始了积极的备战。自安东归入安西之后,李墨对安东的关照是有目共睹的。大批能工巧匠的到来更是令安东军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军饷上的一视同仁,更是叫安东军对李墨死心塌地。

安东军一面开始积极备战,一面派出精锐斥候进入北方,探查金人的动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的,人在安东军的伏婉就收到了好消息,果如李墨事先所料的那样,安东军的斥候在北方金人属地内发现了完颜宗翰的身影。

************************************

大周京城

金人特使完颜希尹将这次负责接待自己的秦桧送出了驿馆。与上回出使相比,这回完颜希尹受到的待遇要差了许多。当然这也不能怪周人怠慢,一年前金兵南下的记忆大周还没忘记,京城的百姓还没有从那次屈辱中缓过神来,对金人实在难以信任。

在留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完颜希尹也曾经多次拜访上回曾经拜访过的那些名宿大儒,但无一例外的吃了闭门羹。这样的待遇几乎一度让完颜希尹放弃这次的任务打道回府。但秦桧为圣上传来的话又让完颜希尹感到了一丝希望。

百姓有意见没关系,官员有意见也没问题,只要皇帝没意见,那就一切都欧拉。完颜希尹很清楚自己这次想要完成任务需要说服的人究竟是谁。只不过两国的谈判拖延至今,无非就是两国对事后的利益分配有些不能够达成一致而已。

周国提议的分配方案是金国绝对不能接受的。真要是按照周国的方案来执行,那完颜希尹可以想象当自己回到大金之后被人骂做卖国贼的场景。周国太贪心了,竟然说等两国联手解决安西之后,只肯把安东军所在的朝鲜半岛划给金国,剩余的安西军所控制的地域尽数都归大周。

若是只想要朝鲜半岛,大金又何必来找大周结盟。在攻打朝鲜半岛这件事上,大周本来就帮不上什么忙。合着大金出兵帮大周分担压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不是扯淡了嘛!

不过谈判这事本来就是一桩双方相互妥协的事情,大周漫天要价,大金自然就可以落地还钱。完颜希尹这段时间在京城就是代表大金与大周在讨价还价,只不过眼下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还没谈拢,完颜希尹还要继续谈。

这回不比上回,上回来大周,完颜希尹要是想去哪,只要说出来大周方面基本就会满足。但有过一次经验教训的大周这回却严格了许多,完颜希尹想去哪,事先都必须要申请,唯有专人陪同的时候才能出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完颜希尹很清楚情报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外面所发生的事情,完颜希尹更是不惜花费重金,专门收买了一些专门在街头讨生活的地痞无赖为其效力。

财帛动人心!在金钱面前可以保住自己操守的人,这世上真没有多少。混混本来就没有一个富裕的,只是传递个消息就能得到钱,这么便宜的事情简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被完颜希尹让人收买的混混每日的傍晚都会悄悄来到驿馆把自己这一天所打探来的消息汇报,从而获得金人的报酬。

不过混混终归是混混,他们能获得的消息,也多是来自市井,像朝中所发生的事情,那就不是他们可以打探得到的了。

通过这些混混之口,完颜希尹对安西军最近的动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安西军对回鹘、吐蕃的征讨此时已经快要进入尾声。完颜希尹一面对回鹘、吐蕃怒其不争,同时也对安西军的战力感到暗自心惊。

不到四个月的光景,就把昔日强大的回鹘、吐蕃打得俯首称臣,这要是跟金人单打独斗,即便是对自己的大金有信心,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让完颜希尹感到忧心。这次的结盟,完颜希尹一开始是反对的。毕竟周金两国之前有过一次过节,那次金国狠狠的削了大周一次颜面。若不是当时大周出了一个主战的李纲,保不齐大周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会被扯掉。

可圣上有命,作为臣子的完颜希尹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来了。可来归来,对这次出使的结果完颜希尹却并不是太看好。本来就是,刚把人狠揍了一顿,转脸又想要跟人握手言和,一同对付另一个人,谁的骨头会那么贱!

答案是大周的皇帝就是那么贱!为了对付安西,柴冲可以说是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主动向金国派出使者示好,与金国商议第二次结盟,这都是柴冲干出来的。

虽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可柴冲一意孤行,群臣也拿柴冲这位皇帝陛下没辙。但没辙不代表就认同,除了被柴冲视为亲信,而在群臣眼中其实是奸党的秦桧、高俅等人在跑前跑后外,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消极应付的态度。

敢说敢做的李纲已经死了,如今留在大周朝堂的人要么是只会顺着圣意行事的钻营小人,要么就是三缄其口,明哲保身的薪水小偷,真正还愿意为柴冲着想的人已经不剩下几个了。但这也不能怪旁人,只能说柴冲不懂人情世故,不明白将心比心的道理。

他以为自己是皇帝,别人就毒药顺着他,讨好他,可世上的事情哪那么容易啊。你不肯付出,又何谈会有回报。在这一点上,柴冲远远不如李墨。李墨无论对谁,至少在态度上都是双方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