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是肯定要救的,但什么时候去救,这就可以做点文章了。孙立并不是因为稳重而没有马上出兵,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但就是因为这份私心,反倒让孙立躲过了一劫。叫孙立察觉到事情有异的倒不是自己派往白沟驿探查的斥候已经回来,而是前来报讯的那个亲兵露出了马脚。

严刑酷法之下就没有谁可以坚持到底,只要对症下药,总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经过一番审讯,孙立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心里不由在暗中庆幸的同时也有些后怕。这要是自己稍微急躁一点,那就很可能中计。

孙立是个官迷,比起杨志要更加严重。在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孙立立马便将主意打到了北平寨以及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身上。庞毅身死,杨志估计也是有去无回,现在虎安军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可以担当大任之人,此时不抓住机会将虎安军的兵权掌握在手里,更待何时?

孙立着急慌忙的出兵了,不过他的目标却不是白沟驿,而是杨志的北平寨,至于遂城的兵马,孙立已经不抱多大希望,毕竟时间过去的有点久,保不齐如今遂城已经落到了金兵的手里,有郭药师这个二五仔在,遂城守不住。

孙立已经打定了主意,此去就是接受北平寨的虎安军兵马,若是遂城也能收入囊中,那孙立也不会客气,可若是已经没有办法,那孙立也不会觉得可惜。只要收纳了北平寨的人马,孙立就准备撤军退往大名府,毕竟大名府是京城的北大门,城高池深,利于防守,不想此时的河北各地,经过连番战祸,大多数城池因为缺少劳力,如今还是残破的很,根本就阻挡不住金兵的铁蹄。

天佑大周,孙立赶到北平寨的时候,北平寨还在虎安军的手中,从孙立口中得知事情真相以后,杨志所部的众将一开始却是不信,但在孙立将那个被打得不成人形的奸细让人拖上来亲口交代以后,众将则是不得不信。

杨志凶多吉少,眼下虎安军就只剩下孙立这一个主事人,即便有人有心为杨志保存实力,可面对孙立的咄咄逼人,此时也只能选择妥协。北平寨的人马被孙立尽数带走,而此时奉命前去探查遂城情况的人也带着一部分逃出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赶来汇合。

孙立没在继续耽搁时间,趁着金兵尚未赶到,带着能够召集的虎安军迅速往南,直奔大名府,与此同时,有关金人二次背盟的急报也送往了京城。

……

“狗改不了****!”大周天子柴冲失态了,在得到金人二次背盟南下的急报以后,天子柴冲在金殿上当众失态,举手砸了身边的香炉,口中恨恨的骂道。

这次与金国结盟,柴冲背负了不小的压力,不是没有朝臣反对,只是由于柴冲的坚持,这才促成了这次周金的结盟。只是金人实在是不给柴冲做脸,又一次撕毁了盟约,出兵南下。不仅收纳了郭药师所部,更设伏击杀虎安军主将庞毅,生擒虎安军副将杨志,令虎安军的另一副将孙立不得不引军退往大名府。

时隔一年,难道一年前的惨事又将再次上演?柴冲真着急了!今时不同往日,一年前还有个不怕死的李纲敢出头替君分忧,但随着李纲一死,满朝文武,真正愿意为柴冲出生入死的大臣已经很难找到了。

国乱思良将,板荡显忠臣,越是身陷险境的时候,越是可以看出平日里围绕在身边的人对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只是柴冲现在却没精力去关心这事,如何防住金兵南下才是他眼下最需要关注的难题。

第379章 任性的代价

金兵二次背盟南下,大周上下震动,在痛骂金人是无义小人之外,家住京城的百姓也开始拖家带口的准备南迁。

金人可恶,金人无耻,可金人同样也凶恶。已经经历过一次被金人祸祸的京城百姓不想再体验一次那种身临绝境之感,但大周朝廷却不允许京城百姓在这时擅自离开。人跑光了,真要是到了金人兵临城下之时,大周朝廷不战而走吗?

安抚民心是当务之急,而与此同时,与安西军的和解也是迫在眉睫。虎安军连遭重创,不足以担当大任,而大周朝廷的主力此时却被拖在了河东路。安西军不点头,平西、虎威、虎贲就没办法回军来援。

在周金二次结盟之前,安西对大周还留着几分颜面,但随着大周与金国再次结盟一同对付安西,现在忽然想要和解,谈何容易?

那安西李墨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当初对大周客气也只是因为这安西大都护是大周所封,大周占了一个君臣的名分。可如今,大周的连番算计早已引起安西上下的不满,现在大周又一次被队友坑了,安西不落井下石的来掺和一脚就算是仁义,还指望安西帮忙,这好像有点痴人说梦。

国家大义这张牌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的,一旦真叫人感到寒心了,叫得再响,说得再动听,那也是白搭。

自始至终,大周都是将安西视为乱臣贼子,现在又因为自身的危机想让安西做忠臣良将,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大周君臣实在是任性。

身担重任的大周使者侯蒙风尘仆仆的来到太原城,直接求见人在太原的李墨。李墨倒是没有避而不见,毕竟金人这回南下虽说不是李墨指使,但安西拖住大周朝廷的主力无异于助长了金人的野心,从而令金人在东西线受挫之后不得不把弥补损失的主意打到了盟友的身上。

见到了侯蒙,不用侯蒙开口,李墨就知道侯蒙的来意。也不需要侯蒙多费唇舌,李墨直奔主题,笑着说道:“侯先生,想必如今你时间紧迫,我想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咱们直奔主题,那个死胖子这回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侯蒙知道李墨口中所说的死胖子是谁,作为周臣,大周天子被人辱骂,侯蒙应该当即驳斥,只是眼下有求于人,侯蒙也没那个心情替天子争脸。说实话,要不是碍于君臣的名分,侯蒙都想跟李墨一块骂。

这个死胖子,自打登基以来就没多少消停的时候!眼下遇上大麻烦了,还得自己豁出老脸来给他擦屁股。不过心里不满归不满,侯蒙明面上还是要保持对天子的尊敬,他也明白李墨不是个喜欢假客气的人,既然他主动开了口,他自己也不需要绕圈子浪费时间,直接反问李墨道:“安西需要什么代价才肯在此事上袖手旁观?”

“唔?候大人,安西不是一直袖手旁观吗?这金兵南下可不是我安西在背后撺掇的。”李墨微微皱眉说道。

“你少来那套,金兵若是不在你这里受挫,他们会打大周的主意吗?”

“候大人,你这话说得可就有点强词夺理了。金兵入侵,我安西奋起反抗,哪里错了?而且退一步讲,若不是大周总是视我安西如眼中钉,又怎么会有今日之劫。从安西大都护府成立那天算起,候大人,你摸着良心说,哪一回是我安西主动挑事的?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

“……不管怎么说,这大周的百姓总是无辜的呀。”侯蒙也知道这事大周不占理,只能低声说道。

“少拿百姓说事,你大周找我安西麻烦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百姓啊。那死胖子登基以来,三王之乱时他想抓兵权我可以理解,但三王之乱后,他不把心思放在与民休养生息上,反倒把我安西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我这个心腹大患,他扩充军队,积蓄武备,可他忘了,民力有时尽,他不拿百姓当回事,百姓迟早也不会拿他当回事。”

听着李墨的“抱怨”,侯蒙的心却是越来越沉,此时李墨说得越多,就意味着安西所要的价码越高。侯蒙不得不打断李墨的话道:“李墨,方才你不是还说别扯这些虚的吗?”

“……”李墨被说得一愣,随即脸露歉意的答道:“抱歉,我一提那死胖子就来气了,有些压不住火。那咱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求之不得。安西要怎样才肯两家罢兵?”侯蒙闻言立即问道。

“罢兵?呵呵……候大人,你能保证等大周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大周不会再找安西的麻烦吗?”李墨听到这话不由一笑,面露玩味的看着侯蒙问道。

侯蒙不敢保证,早在离开京城来此之前,天子柴冲就交代过侯蒙,什么条件都能答应。这话反过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答应的任何条件在大周击退了金兵之后都不会承认。可侯蒙终归是大周的臣子,自然不会对李墨这个敌人道出实情。见李墨不信,侯蒙也是立刻怒声问道:“那依你之见,到底想要大周如何?”

“有些话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即可。候大人,我与那死胖子虽然不对付,但也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我可以向你保证,在大周与金国交兵之时不会找大周的麻烦,等大周渡过了这次危机之后,安西与大周再一决雌雄,这事你大周爱信不信。”

“……难道安西就不能与大周携手对付那群背信弃义的金人?”侯蒙皱眉问道。

“呵呵……候大人,我可不想让盟友在背后捅上一刀。”

侯蒙听李墨这么说,立刻明白两家联手抗金的事情是没戏了。但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就这么回去,转而又问道:“那这太原城……”

“候大人,你这可就有点得寸进尺了,这太原城是我安西将士用性命打下来的,大周想要讨回可以,凭本事来夺就是,想靠一张嘴皮子上下活动一下就要回去,断然没有这个可能。”李墨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侯蒙也知道自己这是有点痴心妄想,见李墨断然拒绝,也就没有再提。不管怎么说,这回太原之行还算是有些收获,至少让安西答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掺和周金两国之间的事情。

为了安全起见,新上任的三军总帅宗泽先让虎贲军撤离了战场,见安西军没有动静,这才让虎威军紧跟着撤退,至于平西军,则被宗泽留下负责监视安西军的动向。

宗泽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在秦八郎就任安东大都护之时,宗泽就向朝廷告老还乡,但在老家颐养天年没多久,宗泽就被朝廷再次召回。宗泽与李纲不同,他没有去投奔李墨,那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可当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宗泽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临危受命,接替了高俅,成为了新一任的“三军总帅”。

此时的宗泽,可以说是掌握了大周近七成的兵马,但天子柴冲却并不担心宗泽会有拥兵自重之举,原因就是宗泽太老了,已经没几年活头了。

宗泽接手兵权,在确认安西军不会插手之后,立刻带着虎贲、虎威二军赶往京城勤王,先确保京城的安全,然后再开始驱逐金兵,收复失地。

……

大名府

率领虎安军退守至此的孙立站在城头,望着正在缓缓退去的金兵暗松口气。眼见天色不早,今天算是又熬过去了。

虽然擅于钻营,但孙立也的确是有真才实学,有才无德说的就是这种人。带兵退到大名府之后,孙立立刻便接管了大名府的兵权,将大名府的兵马一并收入帐下。也多亏了孙立的专断,这才让这场大名府保卫战没有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

但在坚守了一段时间之后,孙立对大名府的前景那是越来越不看好。有才无德之人,往往最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因私忘公这种事对孙立这种人来讲并不是什么心里迈不过去的坎。

金兵长驱直入,以郭药师的平东军为先锋,攻略大周各地。此时与孙立交手的金兵,前身其实都是大周的平东军。也正是因未这支金兵的前身是平东军,孙立这才没感到守城有多吃力。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立这心里也是越来越没底了。这凡事都怕琢磨,越琢磨越容易往坏处想。金兵迟迟不露面,就留下平东军攻打大名府,孙立想到上回金兵南下时所干过的事情,越发的怀疑金兵已经绕过大名府,直接去攻打京城了。

在担心京城安危的同时,孙立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大周若是无恙,那自己自然就是有功之臣,可若是大周这次被金人所灭,那自己到时又何去何从?投奔安西?如今的安西军中多是昔日同在常胜军的同僚,自己这时去,脸面全无不说,安西军会不会接纳都成问题。

可若是不投安西,那自己又能投谁?投金?自己跟金兵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就那帮孙子的脾性,自己落到那帮孙子手里还能有个好?

可这个年纪就解甲归田,又实在不是孙立所愿。这种焦虑一直持续到宗泽率部赶往京城勤王的消息传来,这才叫孙立暗松口气。之前会认为大周被金所灭,主要原因就是大周的其余三支兵马被安西牵制在了河东,大周手上无可用之兵。但现在大周与安西暂时止住兵戈,那仅凭数万金兵就想要灭掉大周,实在是痴人说梦。

心里这一安定下来,孙立对保卫大名府就又变得积极了起来。好消息要懂得与人分享,而在得知宗泽率兵回京勤王的消息以后,大名府上下顿时沸腾了。士气高涨之下直接将攻城的平东军给打懵了。

前段时间还要死不活,怎么忽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郭药师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也收到大周有兵马正赶往京城的消息之后,这才弄明白大名府为何忽然士气高涨。不过不管大周是否有兵回京勤王,对郭药师来说都不重要。

既然已经投了金,那自己的利益就和金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再后悔也迟了。只是郭药师想不通,为何安西会放弃这种对大周落井下石的机会。与郭药师有相同想法的不止郭药师一个,领兵正在赶往大周京城的完颜宗望同样也是这样想。

一年后的故地重游,叫完颜宗望生出颇多的感慨。其实在这次背盟南下之前,完颜宗望的信心并不是很足。毕竟大周已经吃过了一次亏,再想要让他大周并不容易。至少在完颜宗望的眼里不容易。但实际上等完颜宗望率兵渡过黄河就发现,自己可能想多了,还是那样畅通无阻,除了遭遇零星的抵抗外,几乎就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

完颜宗望知道,自己能这么顺利,主要原因还是安西为他牵制住了大周的主力,但在得知安西任由大周主力撤军,气势汹汹的杀奔自己这里以后,完颜宗望这心里感到不安了。

虽然完颜宗望并不看好大周军的战力,在完颜宗望眼里,汉人是吃草的羊,而金人则是吃羊的猛虎。但老话说得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次自己孤军深入,万一被惹急眼的大周军堵在了内地,那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的完颜宗望早已不是当年不把自己生死当回事的一军大将,随着完颜阿骨打的死,完颜宗望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们这一支的主事人,他的生死可以说是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

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不是说一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而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需要考虑的事情就越多,也就更是需要谨慎,自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不需要顾忌太多,只需蒙头向着目标猛冲。

第380章 人心浮动

天不佑大周!就在虎贲、虎威二军赶往京城勤王的半路上,临危受命重新出仕的宗泽竟然病故,这对完颜宗望来说是好消息,可对大周来讲却无异于晴天霹雳。

老家伙死的实在不是时候!古人敬鬼神而远之,但对于那些天示预兆一类的封建迷信,古人又是深信不疑。宗泽死于半路途中,这在李墨眼里并不是什么意外,老家伙都多大年纪了?岁月不饶人啊,年纪越大,越是容易一命呜呼。

可宗泽的死落在许多人的眼里,那就是天兆,预兆着大周被上天所弃,否则宗泽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赶在金兵南下的时候死。

谣言,可以杀人于无形,那些只图一时嘴痛快的闲汉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哗众取宠的机会,一时间大周各地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言论直上云霄。作为此次事件的第二当事人,天子柴冲独自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是固守?还是迁都?这个现实问题现在就摆在了柴冲的面前。固守,一年前京城遭金兵洗劫,元气大伤,时隔方才一年,那损失的还没有恢复过来。而迁都,那就意味着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要知道金兵的背后还站着一个随时准备插手的安西,虽然安西承诺这段时间不会对大周动兵,可他没有承诺不对金人下手,一旦被安西从金人手中夺走故土,那想要从安西手里把故土讨要回来,难于登天。

时间紧迫,不管是固守还是迁都,都不是柴冲愿意面临的选择。原本他还指望宗泽可以力挽狂澜,将金兵给赶出大周,却不想宗泽天年已尽,死在了为国效力的半路上。国乱思良将,当大周遇到外敌入侵时,柴冲猛然发现自己手下竟然无有一人可担当大任。辛从忠、种师道等人皆是可信之人,但他们的能力却不足以统帅全军,领一偏师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宗泽突然身死,虎贲、虎威二军当即加快了本来就很快的行军速度,试图抢在金兵之前赶回京城。

柴冲想过御驾亲征,这个念头只是在脑中一闪,就被柴冲抛诸脑后。倒不是柴冲贪生怕死,而是柴冲有自知之明,自己不通兵事,就算御驾亲征,除了提升一下己方的士气,在其他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