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参加科举,而武人想要改变命运,那除了投军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杀人放火等诏安。

这是有过旧例的,也就成了宋江跟吴用指路的明灯。宋江不愿意从一个大头兵做起,而吴用也知道自己走科举这条路八成没戏。为了达到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宋江纠集了一帮被他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忽悠的江湖好汉占山为王。事实上宋江跟吴用成功了,赶上了好时候,正好柴冲对李墨生了疑心,试图掌握兵权的时候,军中的宿将柴冲不敢完全信任,像宋江这种在朝中毫无根基又有一定实力的人自然也就成了柴冲注意的目标。

若是宋江可以从一而终,说不定这时候他还不需要为南周军的未来感到头疼。因为李墨对柴冲的大周始终没有敌意,只要柴冲不找安西麻烦,这天下之大,有的是地方可供安西折腾,犯不上非得窝里斗。可世事难料,柴冲死了,大周也被分成了南北,在这种情况下,李墨当年在先皇面前所立的誓言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而宋江,也因为当初没有经受住柴构的诱惑,一步错,步步错,落到了今日的下场。他后悔也没处买药吃去,只能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若是没有李墨,会有许多人拍手称快,可同样也会有许多人痛心疾首。立场不同而已。

相比起吴用的务实,宋江明显要更加老练,知道这时候绝对不是向安西示好的时候,哪怕是敌人,敬重的也是那种忠臣,而不是墙头草。这也就出现了南周君臣上下惶恐,宋大元帅四处奔走,积极整军备战的情况。

在无法用言语说服对方的时候,武力也就成为解决双方矛盾的最后手段。安西与南周势同水火,安西一心想要灭了南周重新建立一个比大周未分裂前还要地域广大的国家,而南周虽然偏南一隅,可好歹也算是一个******,没理由就接受安西的摆布。

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在这里,除了一较长短,一方将另一方给练趴下外,别无他法。不过战胜安西军,这种想法别说小兵没有,就是宋江、****真这种南周军中的高级军官也没抱奢望。

小胜一场,让安西军明白想要灭周必会付出惨重代价,让其投鼠忌器,最终回到谈判桌前。这就会南周君臣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段时间柴构对宋江是有求必应。没办法,整个南周,前景最黯淡的就属他。别人降了南周,最不济也可以依靠往日的积蓄衣食无忧的过完下半辈子。可他要是落到了安西的手中,首先就是柴氏家族饶不了他,其次就是那些归顺安西的北周旧臣也会寻他晦气。安西的正主李墨都不用亲自出头,就可以叫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南周在,即便向北称臣,柴构也还会一朝人王地主,可一旦南周亡,柴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所以不为别的,但是为了自家日后的生活,柴构也必须硬挺着。做皇帝的没人愿意做个暴君、昏君。可往往这事不是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决定,世事所迫,面临的情况不同,所做的选择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为了自保,柴构放弃了自己当初登基时的宏愿,先把位置保住了再考虑其他吧。要打仗,人、钱、粮一个都不能少。可南方虽然富庶,也没理由平白无故把自己的积蓄贡献出来。安西来了就来了呗,都是汉人,给谁交税不是交。不过眼下南方尚在南周控制之中,大多数人也只能选择破财消灾。

原本百姓对安西这个同根同源的异国就没有多少排斥,拿钱出来也只是为了破财消灾。可南周军却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敛财,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对南周反倒比对安西更加厌恶。尤其是当年李墨率兵平定摩尼教的那些地方,百姓反倒暗暗期待着安西军的赶紧杀到。

百姓的心里其实都有一杆秤,即便再没头脑的人也知道货比货这句话。如果没有安西作为参照物,百姓们也就安于现状,柴构想要做个中兴之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现在有了安西,那南周的处境就显得尴尬了。那些用来收买人心的小恩小惠压根就没办法和安西的大手笔相提并论。可若是不收买人心,那就只能任由安西不断吸引南方百姓迁徙往北。

土地,是最吸引百姓的因素之一。作为一个能够在海岛种出西瓜,在南极种出西红柿的民族,对土地的眷念是常人无法理解了。农耕民族的特性早已深入了汉人的骨髓。在南周,地少人多,虽然商业发达,也足以养活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可若是天上掉馅饼的有块土地砸在你面前,你只需要去官府登记造成,你就可以拥有十亩熟田,这种好事,即便是拥有土地的都动心,更何况是没有土地的百姓。

安西明目张胆的挖墙脚举动实在是太过可恶,尤其是对于南周的强烈抗议,安西的朱武的态度却摆出了一副无赖样,有辙你想去。虽然这话未从朱武的嘴里说出,但他的态度已经将这个意思表达的再明白无误。

南周一向以汉人正统自居,可碰上同样出身汉人的安西,南周人就会无形中矮人一头。弱国无外交,强国任我行,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是可以直接从百姓的精神面貌上看出来的。而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自信。当然也有一些国家明明是别国所养的看门狗,却偏偏自大狂妄,可能是做狗做的太久,就误以为自己是人了吧。对于这种人,不用客气,一顿暴揍绝对比苦口婆心的劝说要有效果。

南周的抗议无果,安西是不可能答应把北迁的汉人还给南周的。而且不仅不还,反而派出人马去接应,以前南周百姓出逃都会私下的行为,叫上三五知己带着家小偷渡长江。而现在,有了安西的有组织协调,想要偷渡长江的百姓数不胜数。为了防止百姓的北逃,南周不得不执行了连坐保甲,一人逃,杀一家,一家逃,杀一村。这下可好,以往都是零零散散的跑,现在则是整座整座村子都跑了个没影。

不跑不行啊,这世上哪个地方没穷人呢。贫富这种事是永远无法得到绝对平均的,上位者所能做的也就是拉近贫富之间差距,避免出现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人家天天吃糠咽菜,你天天大鱼大肉,不造你的反才怪。

穷人跑了就跑了,可由于连坐保甲制度的出台,那些富人要是不想死,那就只能跟着跑路。好在朱武对这些被迫北逃的地方乡绅很是善待,承诺这些乡绅只要安守本分,待日后安西破了南周,他们遗留在南方的祖产会完好无损的交还给他们。

第422章 南征!南征!

人做事总喜欢师出有名,仿佛这样做就可以占据道义的上风。李墨虽然个人并不太把这个事情当回事,但他也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跟手下矫情,反正不管怎么说,安西军南征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不管有理没理。

更何况想要找到对付南周的理由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李墨娶了公主柴宁,那他就是大周的驸马,如今大周柴氏中出了不肖子孙,李墨作为大周的驸马,也不是不能代替大周柴氏教训一下这个不肖子孙。

大周柴氏如今寄人篱下,族中有点眼光的也认命接受了李墨继承大周江山的现实,所以李墨想要收拾柴构,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大周柴氏整个家族日后都要生活在李墨的阴影下,想要把日子过好点,自然不会逆了李墨的意。

柴构,南周皇帝,北周柴氏的叛徒,自安西宣布发兵南征的消息,大周柴氏的声明也随即发出,柴氏现任族长柴非当众宣布讲柴构逐出柴氏家族,不承认南周朝廷的合法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在粮草先行之前,李墨先叫南周尝尝什么叫舆论战。

抹黑、栽赃、陷害……但凡是能有损地方形象的手段,安西的密探无所不用其极。南周朝廷早就听闻安西军不同于以往所知的军队,这支军队为求胜利,除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不会超越外,别的手段使用起来从来不知什么叫顾忌。

本来南方就因为安西军要南征而闹得人心惶惶,现在听说安西军发兵了,五十万大军分三路向着南周杀来。安西军,那是击败了金军,更加强悍的存在。本来就对打赢金军没多少信心的南周军知道安西军真的杀了过来,开小差溜号的人便开始逐渐增多。

好在南周军将官及时反应,狠杀了一批逃跑被抓回来的逃兵,这才遏制住了这股逃兵潮。可同时将官们也清楚,持续的高压会将人的神经崩断,必须要想办法让士兵放松心情。可现实是他们自己都紧张不已,更别说是去安慰别人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杀,通过血腥来震慑,可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宋江作为长江下游总指挥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哥哥,你叫我?”一个黑大汉蹬蹬蹬的跑到了宋江的面前,满头大汗的问道。

“铁牛,你干嘛去了?怎么出了一身汗。”宋江看着黑大个温和的问道。身处的位置越高,这疑心病也就越重,如今的宋江在南周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能够被宋江完全信任不会有丝毫怀疑的,也就只有眼前这个黑大个,人称黑旋风的李逵。

这年头,想要找个忠心耿耿的手下已经不容易了,至少宋江是这么认为的。他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招揽不到忠心耿跟的手下是因为什么?一切的错误都是别人的,只有我才是受害者,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作祟,宋江对谁都不肯袒露心声,唯独在面对憨直的李逵时,宋江才会说一些心里话。

“哥哥,俺去练水性去了。眼看着咱们就要跟安西军干上了,不会水可不行。”李逵憨憨的答道。

“哦?练得如何?”

“马马虎虎。”

说了几句闲话,宋江与李逵说起了正事。未算胜,先算败,这些领兵下来,宋江旁的没学会,但一些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战事未起,他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退路。而李逵不愧是宋江的头号马仔,才不去关心宋江这样做的对错,只要宋江吩咐了,他就会去执行。

看着李逵风风火火的跑了,宋江暗暗摇了摇头,把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场。眼下安西军尚未杀至,可整个南周军却已经有些风声鹤唳,为了防止这些为自家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的人聚在一起胡思乱想,宋江下令每日训练,不求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个人的战技,只要让他们没时间聚在一起胡思乱想,那就达到了目的。还别说,这么干还真挺有效果,士兵们每日白天被训练的半死,晚上回营基本上都是倒头就睡,没谁还有精力跟人扯东扯西。

……

光打雷,不下雨!说的就是安西军这种不务正业的主。你既然宣布要南征,那你倒是来呀,嘴上叫的山响,可等了半天就是没见挪窝,这是要孵蛋呐?

也就在南周军上下对安西军“爽约”感到不满的同时,安西军也终于往南方开拔了。原计划不变,朱武继续带着人在江北虚张声势,吸引南周的注意力,为了配合朱武演得更加逼真,像岳飞、高宠、卢俊义、孙安这种早在安西军中声名鹊起的武将李墨是一个都没带,却被安排了一个任务,疑兵之计。而李墨则带着以岳云、严成方为首的一帮小将,悄悄登船准备从海路突袭南方沿海。

安西控制着南周的沿海,如果李墨想,真的可以做到让南周片帆不下海。在这种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南周朝廷即便想要加强海岸防卫也是有心无力,更何况他们如今已经被江北安西军的频繁调动给搞得快要精神错乱,哪还有工夫去关心大海。

钝刀子拉人呐,安西军要是真打过来,南周军反倒是能放心了。胜败也就那么回事,总比这样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要强呀。主动出击又没那个胆子,江对面稍微有些动静又让人寝食难安,焦躁、不安等等负面情绪在南周军中不断积累,为了消除军中的隐患,柴构不得不同意了孙立的提议,有选择的主动出击。不求大获全胜,至少也要让士兵有个发泄的渠道。

小打小闹着,看上去就像是安西军的主力正在赶来,而南周军则是想要趁此机会毁掉安西军用来渡江的战船。正所谓做戏做全套,为了以假乱真,朱武可是狠下了一番工夫,就仿佛他接到的命令不是吸引南周军的注意,而是就负责主攻。早在安西军宣布南征之前,朱武就开始命人一面收集大小战船一面催促船工抓紧时间建造。

等到安西军终于宣布北伐时,朱武手上已经有了五十余艘可以承载千人的大船,而除了这些大船外,那些大小不等的船只更是不计其数,一旦安西军真的准备渡江,朱武可以一次性往江中投入一万多人的兵力。一次一万,十万兵马也就是来回跑十趟,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足够十万安西军渡过天堑,如入无人之境。

也因此,朱武手头的这些船只也就成了孙立必须解除了一个危险。作为负责长江中游防御的指挥官,他可不想让安西军突破属于自己的防线。可想要毁掉朱武手上的那些战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后共计差不多两百余艘战船,不是想烧就能烧掉的。又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算你孙立是周瑜转世,可朱武也不是曹操啊,而且你孙立上哪找庞统跟黄盖去?

放火烧船这个思路没错,战船是木制的,火克木,以火烧船是最省力,最有效的法子。可问题是如何放这把火。这批战船对安西军来说同样重要非凡,以朱武的谨慎,他不可能不做防范。远得不说,但是为了弄清楚朱武究竟把这些船藏在什么地方,孙立就一连损失了十几个军中斥候精锐。

斥候,是军队的耳目,失去了斥候,军队就会变成聋子跟瞎子,所以但凡是能够成为一名成功斥候的人,无一不是对危险有着异常敏感度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在渡江寻找安西军船只的过程中遇上了对手。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一永远是被用来超越的。在南周军中算得上是精锐的斥候对上了安西军的斥候,那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几番交手,南周军斥候丢下了十几具同伴的尸体仓皇而逃,而安西军的战果则是一重伤三轻伤,可即便是重伤,完善的后勤体系也让那名斥候保住了性命。安西军对这些伤残的士兵从来就没有发一笔遣散费就一脚踢开不闻不问的习惯。别人眼里这个斥候残废了,可在安西军眼里,身体残废了,但经验还在,上不了战阵,可平时负责教育教育军中菜鸟那还是没问题的。

薪火相传,无论哪行哪业都注重传承,军队同样也不例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些在战斗中存活下来的老兵,就是安西军的中坚力量,是将安西军传承下去的一个个火种。

南周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同样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们发现了安西藏匿船只的地点。也正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好消息,才叫附近的安西军斥候发现,从而引起了一场恶战。不过由于战斗爆发的很突然,南周军也不敢确定安西军是否会在自己离开之后将那些船只转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孙立得到消息以后当机立断,决定冒险拼一把。只要能毁掉那些战船,那无疑就是给南周军获胜增添了筹码。而且对孙立自身也有莫大的好处,虽然得到了柴构的重用,可孙立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很是不妙。手上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战功,初登高位,难免就会出现眼红嫉妒之辈。

红眼病这东西是不分地点、时候,随时都可能发作的。孙立不过是一降将,降了之后又是连遭败绩,这就难免叫人看轻。可孙立也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主,越是被人看不起,他就越是想要证明自己。

此次决定出兵,报答柴构的信任倒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孙立想要通过此战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个平庸之辈,之前不得发迹,只是时运不济而已。

带着五百敢死队,孙立在逃回来的斥候引领下再次过江赶往了安西军藏匿船只的地点。

“将军,那些船就藏在这片芦苇荡中。”斥候一指眼前连绵数里的芦苇荡,对孙立低声说道。

“就在这里?”孙立有些皱眉,这片芦苇荡有点大,即便自己下令放火去烧,可浓烟一起,躲在其中的船只势必四散而逃,而自己这回带来的人又有点少……

“将军,低头。”斥候忽然急声提醒孙立。

孙立毫不迟疑,立刻往地上一趴,等了好一会才听斥候小声说道:“将军可以了,安西军的斥候已经走了。”

“走了?我怎么没看见?”孙立有些纳闷的问道。

“将军,谎报军情的事情我可不敢干。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捡块石头扔进去,看会不会引出人来。”

听到斥候这话,孙立这才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吩咐斥候道:“想办法确定那些船只的具体位置。”

不料斥候苦着脸一摊手,无奈的对孙立说道:“将军,没办法弄清楚,之前我们就是因为想要进去摸清楚船只的具体位置才会被发现,差点叫人给包了饺子。”

“军令如山,谁跟你讨价还价,快去!”

“……遵令。”斥候无奈,只得一抱拳,独自一人小心翼翼的往芦苇荡里摸去。这一去,就再也没了动静,孙立等了快半个时辰,也没见那个斥候回来复命,也不知是做了安西军的俘虏还是中途遇到了不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