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县令大人的重赏,也为了自己这帮以猎为生的人日后进山不必提心吊胆,被县令找来的猎户发动关系,把附近周边县城的猎户都给召集了起来,相约等除了那三只大虫以后赏金平分。

这一串联,就串联出了近二百人。可叫这些猎户不能接受的是,他们呼朋引伴的想要上山除害,半路上却被告知害已经被除了。民谚有云,民不与官斗。猎户中有那老成的,胆小的见害已经除了,便相继回转。而有些猎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或者是气愤官军这次来得太巧,有那愣头青就没憋住,开口抱怨了杜胜等人几句。

杜胜虽然不会跟这些猎户斤斤计较,但他也不是个愿意被人平白指责的性子。见愣头青抱怨,便说对方若能在他手上走上五十回合,那他就有银两相赠。要不怎么说是愣头青呢,杜胜这么一说,还真就有两个猎户应战了。

那两个猎户年纪与杜胜相仿,而手上的功夫也是要得,跟杜胜相斗了百十合,依然还未分出胜负。杜胜见猎心喜,有意招揽,便一面谎称派人回去拿钱,一面又跟那两个被他看上眼的猎户切磋了起来。

李墨听完徐觅的讲述,眉头不由皱成了一个川字,杜胜的心意李墨懂。百骑肯定不是他杜胜的人生目标,可未经他同意就招人,这可有点犯了他的忌讳。别鬼扯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五百人还想要令出两门……他这是想造反呐。

不过不满归不满,要警告杜胜也不是现在,终归是自己看好的一员将才,这点面子要帮他兜着。

当李墨带着人赶到之时,就见杜胜正跟那对猎户不知道在进行第几次切磋。被安排担任杜胜副手的呼延通一见李墨来了,连忙上前小声对李墨讲了一遍事情的经过,比起徐觅所说更加详细。

李墨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呼延通见李墨沉默不语,忍不住小声对李墨说道:“大人,杜头这次虽然有些孟浪,但本心还是好的。大人一向坚持走精兵路线,小的见这两个本事不凡,就做一猎户可惜了。”

李墨闻言有些意外的看了呼延通一眼,诧异的问道:“你服了?”

要说起呼延通,那也是将门之后,大周开国猛将呼延赞就是其祖上。而他本人入禁军,说白了也就是镀金,他的前程呼延家早就有所安排。只不过呼延通此时正是处于叛逆期的年纪,对家族的安排不屑一顾,非要凭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片天。对于家族的劝说,他还振振有词,当初祖上呼延赞在归顺大周开国皇帝之前也就只是一平民百姓,作为要达到强爷胜祖目标的呼延通,自然要靠自己。

呼延家见呼延通固执,也有心叫他吃点苦头,就把原本用来支持他的家族资源放到了另一个家族成员的身上,至于呼延通,不叫他吃点苦,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这次呼延通被李墨选中,呼延家倒是没有什么表示,而呼延通自己也争气,很快就从李墨培养的那五十个什长之中脱颖而出。不过等到杜胜被李墨任命为百骑长的时候,呼延通却是有点不服气。

如今听到李墨忽然这么一问,呼延通的脸色微微一红,讪讪的答道:“不服归不服,公道话还是要说的。”

“呵呵,好,看在你的面上,这次就不跟这个杜胜计较。呼延通,依你之见,这两个猎户当收?”

“雪中送炭强过锦上添花。”

听到呼延通这么说,李墨这才注意到与杜胜交手的那两个猎户的确日子过得不怎么好。身上所穿虽没有光腚,但那补丁……跟乞丐装倒也没多大区别。人穷志短,难怪近两百猎户就他们两个敢应杜胜的提议,恐怕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

“鲁达,袁虎,去分开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的李墨吩咐在旁观战的鲁达、袁虎一声。鲁达、袁虎没有迟疑,当即手持兵刃上前,分开了杜胜与那两个猎户。

“见过大人。”杜胜一见李墨,连忙抱拳行礼。

“嗯,你们三人一共斗了多少回合?”李墨点头问道。

“呃……不下五百合。”

“那你当初许诺挡你五十合给多少银两来着?”

“呃……百两纹银。”

“去,取一千两纹银来。”李墨吩咐身边的亲兵道。

“这位大人,要不了那么多。”猎户中的一个小声对李墨说道。

李墨闻言笑了笑,“做人当以信为本,杜胜既是我的手下,我又怎能叫他失信于人。你二人是哪里的猎户?”

“回大人的话,我与弟弟是附近登来县人,父母早亡,就兄弟俩相依为命。”

“可否告知我名姓?”

“小的名叫孙大宝,弟弟名叫孙小宝。”

趁着李墨与孙家兄弟说话的空档,自有亲兵从账房那里支取了一千两纹银走了过来。李墨见孙家兄弟相接又不敢接的样子,笑着说道:“收下吧,这是你们应得的。”

“……多谢大人赠银。”孙大宝犹豫了片刻,咬牙接过银盘对李墨道谢道。

“有了这些银两傍身,日后换个营生,不要再靠打猎为生了。”李墨笑着叮嘱了孙大宝一句,随后便示意他们兄弟可以走了。

孙大宝千恩万谢的带着孙小宝往来路退去,杜胜虽见李墨闭口不提招揽的意思,但他此时也不敢开口,毕竟他当初许诺是百两纹银,可李墨却直接拿出了千两纹银,这时候他可不敢坏了李墨的计划。

孙家兄弟走出了五十余步,就见孙小宝虽然跟哥哥起了争执,一把将那个装着银两的木盘打翻,拖着哥哥又跑了李墨的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抬头望着李墨问道:“这位大人,我兄弟不要金银,只想问一句,大人可能收下我兄弟二人?”

“唔?为何想要投军?”李墨皱眉问道。

“大人不知,虽得大人千两纹银相赠,但等我兄弟二人回家以后,真正能落到手里的恐怕连百两都没有。”

“这是为何?以你兄弟俩的本事,难道还有人敢打劫你们?”

“二弟,莫说了。”孙大宝在一旁劝弟弟道。

“凭甚不说?哥哥哎,总不成让我兄弟俩给人做一辈子牛马吧?”孙小宝气愤的一把甩开哥哥的手,对李墨说道:“大人,我兄弟父母早亡,万幸得一游方的道人收养,不仅将我兄弟抚养成人,更教了我们一些本领。后来游方道人走了,哥哥也娶了一门亲,可嫂嫂没过门一个月就身染怪病死了,嫂嫂的娘家人非说是我哥哥害死的嫂嫂,天可怜见,我兄弟二人安分守己,虽然贫寒但也从来没有动过谋财害命的念头。可当地的县令却也认准了是我哥哥害死了嫂嫂,为了私了,我兄弟二人只得认下嫂嫂娘家索要的赔偿,每日里起早贪黑的进山打猎,可……”

“二弟!不要说了。”孙大宝捂住了弟弟的嘴,一脸哀求的说道。孙小宝嘴巴被捂住,又见哥哥流露出从来没有见过的哀求之色,只能心里哀叹一声,不再作声。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给你们兄弟俩的这一千两纹银也不够还债?”

“要是能还清,我又何必再来烦劳大人。不够啊,也不知我们兄弟俩欠的是什么阎王债,就是利钱也没有那样利滚利的高。这千两纹银虽然不少,但也无法还清那笔债。”

“那你们不会告官吗?”呼延通忍不住出声问道。

“告官?这位大哥,我嫂嫂那娘家早就把那县官喂饱,他又哪里会为我兄弟俩说话。”孙小宝气苦的答道。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指望我为你们主持公道?”李墨伸手一拦还想要发问的呼延通,看着孙小宝问道。

“小的当然不敢有此想法,只是想要问问大人身边是否还缺人,我兄弟二人想要投军。”

“投军?……给我一个你们选择我的理由。”

“就是那一千两纹银,还有那一番叮嘱,小的认定大人不是坏人。”

“呵呵……好,收下你们了。看你们现在这样估计也没什么好收拾的,袁虎。”

“末将在。”袁虎上前抱拳应道。

“你带上三千两纹银陪这兄弟俩回去,找他们的债主问清楚到底欠款多少,一并还清。同时给那个县令带句话,就说这兄弟俩被我军征收了。若是有剩余的银两,给他们兄弟俩置办些随身物品。我李墨的手下,可不能打扮的跟个叫花子一样。”

“末将遵命。”袁虎大声领命,带着孙家兄弟去账房那里领钱。

杜胜在一旁看了忍不住嘀咕道:“大人,这二人是我先看中的。”

“怎么?骑将做腻了,想要继续做步将?”李墨斜了杜胜一眼问道。

看玩笑,骑将可比步将要来的风光,杜胜连忙摇头。李墨见状把脸一板,沉声喝道:“方才当着孙家兄弟的面我不想给你难堪,可你就连一点自觉都没有吗?”

杜胜脸色一滞,讪讪的说道:“末将知罪。”

“知罪?既然知罪,那就好办了。二十军棍,让你长点记性。记住,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不是你等私自行事的免罪牌,不光是杜胜,你等也给我记清楚了。”

“我等记住了。”

……

二十军棍落在屁股上,马是不能骑了,好在李墨军中有马车,杜胜这个伤病号倒不用带伤赶路。趁着李墨去了前军,鲁达拿着金疮药来看杜胜,关心的问道:“兄弟,没事吧?”

“没事,二十军棍而已。”

“兄弟,我不是说这个,大人打你军棍,你心里……”

“鲁大哥放心,小弟没有那么小心眼,而且这次是我有错在先,大人打我军棍也是正常。”

“……你能这么想最好。”

“……鲁大哥,我不是在说反话,我的确没有在心里对大人有一丝一毫的怨恨。这次事情说大不大,但说小却也不小。大人打我应该,毕竟私自行事是为兵家大忌。此时我等还在国内,但等有一日出征在外,在战场上擅自行动,那带来的后果可能就不是一顿军棍那么简单,甚至有可能会连累全军。”

“……兄弟,你是不是想多了?”鲁达小心翼翼的问道,有些怀疑杜胜是不是被打傻了,可没打他脑袋呀。

“鲁大哥,大人当初在京城给那五十名什长上课时所讲的话你是不是全忘了?”

“呃……”鲁达被问得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小弟没忘,其中一句‘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句更是叫小弟记忆犹新。说实话,自从小弟做了骑将以后,这些日子的确有点飘飘然了,大人的这顿军棍打得好,至少让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见杜胜神色不似作伪,鲁达心里这才暗松一口气,他是真怕杜胜因为这事跟李墨生了嫌隙,那样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兄弟,你说大人将来到底会走到哪一步?”心事去了的鲁达一脸轻松的问杜胜道。鲁达就是随口一问,杜胜听了却是认真的想了想,这才答道:“大人日后会如何我也不猜不到,不过我知道跟着大人这一路走下去,将来我肯定不会后悔白活这一场。”

第142章 李墨的大计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墨手头上就五百人,可他还是将其中的四百人分给了鲁达、杜胜、袁虎、马铭四人分别统领一百人,剩下的一百人则留做自己的亲军,由呼延通统领,至于孙大宝跟孙小宝这两个猎户出身的兄弟俩则成了李墨的亲兵。

到了现在,李墨这伙人也算是在绿林道里有了一些名头。有四猛将在,沿途所遇的山头不是交“保护费”就是被灭,想不引人注意也难。就这样一行人来到了目的地,梁山。

此梁山非彼梁山,还是那八百里水泊,但岛上却没有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李墨等人凶名在外,原本岛上倒是有些散匪,但在李墨的队伍临近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望风而逃。

“大人,你迟迟不招兵,不会就是给水军留的吧?”杜胜望着起伏不定的水面,忽然问李墨道。

李墨闻言笑了,“算你聪明。”

大周军步军最强,其次马军,最不济,或者说最不引人重视的就是水军。严格来说,大周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水军。前两者的强弱不是大周掌权者有什么特殊的偏好,而是受条件所限。

自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所占以后,大周境内就没有了优良的养马场,虽然大周也特意圈地养马,但所养出来的战马却无法与北地骑兵所使用的战马相提并论。欺负欺负缺马的南方还可以,可一旦对上北地的铁骑,高下立判。而契丹人与西夏人在跟大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学精了,贩卖给大周的良马无一不是骟马,想要得到血统优良的战马,除了走私之外别无他径,可仅仅依靠走私那点战马对大周军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大周迫切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养马地,这也是为什么大周频频对西夏发动攻击的根本原因之一。与大周相比,西夏就是要饭花子,可这个要饭花子却偏偏捧着个金饭碗还不肯撒手,要不是契丹人这些人总是拉偏架,西夏早就亡国了。也正是契丹人的从中阻挠,西夏还在苟延残喘着,大周依然没有一个优良的养马地。

因为缺乏强力的骑兵,大周对待契丹只能以守代攻,这些年很是憋屈。而李墨则是看中了大周军队的这一软肋,有意在战马这一点上做些文章。利国利民的同时还能发点小财,何乐而不为呢。

耽罗岛,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正南,与朝鲜全罗道隔海相望。在李墨的记忆里,即便是在自己那个时代的元朝,在一统天下以后也没有放弃耽罗岛上的养马地,可想而知那里的养马地有多优秀。而且耽罗岛有个其他养马地无法比拟的地理优势,四面环海,只要水军足够强大,就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捣乱。要是在陆地上,无论是西夏还是契丹,都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周发展骑兵。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包括大周在内,自己现在所身处的这个时代的各个国家对水军都不重视,李墨手里要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军,那在海上就是无敌的。

不过这些话李墨现在只能憋在心里,谁也不告诉。毕竟强大的水军连影子都不见,贸然告诉别人只会被当做是在痴人说梦。

对于杜胜的询问,李墨只是微微一笑,一指宽广的湖面对杜胜说道:“杜胜你看,这里地形得天独厚,若我们是占山为王的强盗,朝廷官军前来剿灭,我们只需一支守岛的水军就可以高枕无忧。除非官军动用大笔人力物力封锁湖面让我们自生自灭,否则想要上岛难如登天。”

杜胜听到这话额头见汗,忍不住提醒李墨道:“大人,咱们是官军。”

“我知道我们是官军,这不是打个比方嘛。不过万一有人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在这里占山为王,那到时岂不是麻烦。”

“所以大人想要先下手为强?”

“嘿嘿……未算胜,先算败嘛。不扯了,走,找些船先把我们送到岛上去看看。袁虎,你跟马铭带队留守在岸边看守物资,我跟鲁达、杜胜先上岛去看看环境。”

“末将领命。大人也请小心。”袁虎恭声领命道。

……

三百人上岛,李墨自带一百亲军往岛上的山寨而去,杜胜与鲁达则分别带队分左右开始搜索岛屿,排除有可能出现的危险。

有呼延通等人在,杜胜跟鲁达倒是不担心李墨的人身安全。之前传闻岛上有散匪聚集,不过估计也不是很多,从搭建的那些木屋草棚的数量就可以判断。岛上没有猛兽,山鸡野兔倒是随处可见。孙家兄弟猎户出身,原本见到那些野物就有点手痒,在得到李墨许可之后立刻大发神威,没一会的工夫就猎取了全军足够食用的野味。不过二人并不开心,这些野外估计很少见人,见人之后一点都不怕,看到人走过来也只是傻傻的望着,反倒叫人有点不好意思下手。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驻地,回头让人去附近的村落请一些工匠过来盖房屋,走,咱们回原路等杜胜、鲁达回来给我们汇合。”李墨招呼一声,当先向来时的岸边走去。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那些散匪走时把什么有用的都卷走了,唯一剩下的几间木屋草棚李墨又看不上。

一行人回到岸边,趁着杜胜跟鲁达还没回来的空闲,李墨跟送他们上岛的那些船夫闲聊了起来。李墨没有架子,再加上银钱的作用,这些船夫倒是没有显得战战兢兢。从这些人的口中,李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

在这八百里水泊讨生活的渔民众多,而其中名头最响的,就数家住梁山泊旁边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

“立地太岁、短命二郎、活阎罗。”又是与自己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出现,李墨忍不住轻声嘀咕出了阮氏三雄各自的江湖匪号。

“大人说什么?”一旁的船夫没听清,忍不住问道。

“没事,随口问问。对了老丈,不知这三人的家境如何?”

“大人,一个打渔的家境又能怎样?”船夫苦笑着反问道。

“唔……这倒也是,多谢老丈提醒。老丈,不知石竭村怎么走?”

“呃……大人不会是想要去找那阮氏三雄吧?”

“不可以吗?”

“这个……阮氏三雄皆为孝子,他们老娘尚在,估计不会把命卖给你。”

“这点老丈不需担心,我自然办法。”

船夫见李墨坚持,他又惹不起,只能把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