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步成湿-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熘摹H羲敲橙磺敖な匦乱暗牧醣敢捕ú换岱殴绱肆蓟八盗醣硐<叫聿摹
若是如此,他们岂非陷入尴尬境地?
荀彧当下皱眉反对。
郭嘉却已成竹在胸。
他微笑道:“是,如今绝非北征乌桓的好时机。因此我军当在等一到两年。”
曹操皱眉道:“为何?”
郭嘉道:“今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袁绍占翼州多年,百姓对袁家定也尚存感情。今日一旦主公放过袁尚,等到来日他养成气力,则民夷俱应,届时再不能轻松制约于他。”
曹操颔首:“不错,正是如此。”
郭嘉接着道:“蹋顿困献于辅与犷平,在下观其定还能撑上几月。我军便乘机收复袁绍旧部,再出兵犷平。届时,乌桓必因惧怕而逃亡塞外。待他们再卷土归来,便是我军深入之时。”
塞外之地苦寒,更有鲜卑匈奴之族,乌桓必是承受不能。待他们重回幽州,正是筋疲力尽之时。为何不乘机攻打过去呢?
众人明悟。
郭嘉最后道:“至于刘备,更不足虑。因为他依附刘表,刘表却不会重用他。”
曹操闻之大悦。
他下令将袁绍死后散落在外的部将全部缉拿归邺,不降者则诛杀全族性命。如此雷霆手段之下,两月之间除些许死忠,袁绍旧部几乎全部归于曹操麾下。
然后曹操再封赏其中几人,使这些人惧怕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秋八月,曹操领兵征讨,救犷平。
时乌丸奔走,逃往塞外。
时曹操攻邺城,袁绍外甥高幹投降,举为并州牧。闻曹操讨乌丸,以并州叛,举兵守壶关口。



☆、更新更新

曹植回到许昌时;已是五月初了。
跟随曹丕一同抚恤了为保护他们而死的将士们;曹植不经意间发现有几家还在做些小本生意。
这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小商贩的生活也堪堪果腹。而今许昌百废待新;曹植便似无意说起因黄河泛滥,许昌寻常药草在邺城价格便要翻上一倍;也许贩卖药草可以赚钱。至于信或者不信,也全凭他们了。
这些日子;曹植习武的重心偏移至挽弓射箭之上。
时刘表部下有名将黄忠,以百步穿杨例无虚发出名。曹植在那一乌龙之后,深觉战场之上剑之优势太少;他也必须学会骑射。
王奇不置可否。他上过战场,自然也知其中关键;无丝毫保留倾囊相授。
先前在邺城时,曹植是随曹操一同参加了祓禊仪式,并未玩流觞曲水这一游戏,便也逃过吟诗这一劫难了。
可惜待回到许昌,杨修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还记得历年三月为师布置的课业么?”
曹植只得以四十五度角仰头,可惜在墙壁阻拦之下瞧不见天空如此多娇,目光愈发明媚而忧伤。
杨修见之,只微微勾起唇角。他淡道:“从前要你写诗,你则言写诗需要灵感。此话不假。而今几月你走出许昌前往邺城,途经战场极周边,想来是见到一路凄凉了。然后再见邺城风土人情,你又有何感想呢?”
曹植听闻这句话的一瞬间,便想以头抢地,再撞出个失忆来:“……学生可以说没有感想么?”
“呵呵。”杨修敛眸微笑,一如既往的讥诮,“当然可以。”
曹植闻言,并不愉悦,反而泪流满面。
然后他便听得杨修道:“不管你有没有感想,明日上课皆需作出一首诗来。”
语罢,杨修顿了顿再缓缓道:“现在,你是想写诗呢……还是写诗?”
建安十年八月曹操救鲜于辅后,见翼州父子互相毁誉、百姓有欺侮孤女、世人更有指责正直之士反去赞许旁门左道,怒极而下令整齐翼州风俗,改正恶习。
当事时,曹植正在给郭嘉写信。
前一日他收到了来自郭嘉的信,其中所写大多有关邺城大事,以及行军之事。荀彧如今身在邺城,他们得知战况自然也不如当初详细。因而郭嘉写的,大多是他们不知道的。
曹植思考着如何遣词,在纸上划划写写,一直都不甚满意。
等他终于写出几件趣事,末了再恰到好处关怀郭嘉身体是否健康时,地上已有好几个纸团了。
待信寄出,曹植才恍惚想到时光翩跹轻擦,离所谓天妒……又近了。
曹植心中烦闷,只得深吸一口气强自压下。
——也不知昔日的一别,是否当真成永别。
九月,许昌天气迅速转冷。
曹植已开始与杨修对弈围棋。
下棋的寻常之法,是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贵乎严谨,宁输数子而勿失先机。《孙子兵法》中有言: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下棋也是同样道理,以正为始,以奇略致胜。心有全局而不骄不躁,不因小失大,终以微小代价获胜。
但在与曹植下棋的这些日子里,杨修总觉得被颠覆过多。
人有言说“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弃小而不就有图大之心”,曹植常趁杨修无事自补棋子,哪怕小处被围也并不多管。
然而此番游刃有余,却并不代表曹植能下出一局精彩的棋局。事实上,他时常过于因过于谨慎而多次放任良机从眼前溜走,最终还要输杨修几子。
每每如此,都能见得小少年无奈的苦笑:“先生棋艺果然高明,学生又输了。”
杨修简直不敢置信!
纵观曹植这些棋局,绝不是一个学棋半年之人所下的围棋。甚至杨修怀疑,曹植忽略的地方全然只是在让着他。
他便冷笑一声:“再来。”
然无论重来几次,曹植皆是如此。
只是他尚在疑虑中时,曹植已同卞氏前往邺城。待归来,杨修一时半会也有些遗忘,直至这些日子重新与他对弈,方才觉察出不对劲。
既然知晓不对,他自然要再三琢磨。一边不动声色偶尔同他下棋,其中甚至故意不着痕迹露出几个破绽,曹植也并不理会。
杨修略略眯眼。
他猜不准曹植是故意为之,抑或无意识退缩。但是无论如何,皆不是好事。
他便在一日曹植连输三局后问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曹植眨了眨眼,疑惑道:“请先生指点。”
杨修却是不语。
他先将棋子收了棋盒。一粒粒圆润的黑子反衬之下,他的愈发白皙修长。待收拾完整个棋盘收拾,他才将目光放到正襟危坐的曹植身上。
然后,他问了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话:“你有何喜好?”
曹植尚在思索杨修口中那件神秘的事,乍闻此言,只呆呆张了张口:“啊?”
杨修拢眉。
曹植很快回了神,不假思索便道:“学生喜欢读书,喜欢习武,喜欢练字以增修养气度。”
这般爱好寻常平凡,并无任何特殊。但杨修闻之,居然勾唇一笑。
如何形容这个笑呢?
他的笑容,大多是戏谑、讥诮的。但这个笑容平静温和,甚至给人以些许温柔的错觉。而当再凝神看去时,笑意中却似什么都没有了。
他还在端详曹植。这目光深邃透彻,似已看透曹植伪装的一切。
曹植静静与他对视,微笑道:“闲暇时学生可与亲友煮茶论事,忙碌时挥汗如雨也自得其乐。”
杨修弹了弹指尖:“你还没有发现么?”
曹植敛眸,微笑如此:“请先生指点。”
杨修嗤笑起来:“看来你已发现,只是不愿明说而已。”
他顿了顿,两手交握置于下颚,狭长的眼眸略略眯了起来:“我先前说过,如今再说一遍。你这般模样,令为师总是十分困扰。”
曹植张了张口。未待他说话,杨修便止住他的话语:“我先前让你看兵书,再教你下围棋,是因为对弈与两军对战颇为相似。而你身为曹公之子,将来必会领兵打仗。”
曹植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先生用心良苦,曹植明白。”
杨修瞥了他一眼,敛眸淡道:“你不明白。”
曹植嘴角一抽。
杨修只淡道:“待你何时想清你的爱好是何,再来同为师说明白。”
一直以来杨修都是个很别扭的人。这个人哪怕关心一人,抑从来不会和颜悦色,反而更像是讥诮嘲讽。今日这般知心哥哥的架势,又是怎么回事?
只是,爱好么……
曹植思及此,忽然想起前些年还想假装爱好蛐蛐,陷害了彼时当真是路过打酱油的司马懿,心下好笑。
这年十月时,许昌因伤寒热病而死之人,已经过百。
曹冲便在一个大雪飘摇的日子里,提出请些大夫来于城中坐诊,免费医治百姓之建议。
因如今许昌掌权者是曹丕,因而他也是找曹丕商量的。
曹冲提出这个建议,出发点在于百姓生死。但此事非同一般,自然也考虑到了钱财、药材的事情。与曹家而言,显然是拿不出如此巨额财务的。但若能说服许昌富商们施以援手,不就能办下去了么?
曹丕闻之,心下计较颇多。
如今荀彧远在邺城。此事不大不小,若要请荀彧作为参详,一来一回须得耽搁些时日,更会给父亲以优柔寡断无法决策的印象。
那么此事是否应做呢?
此事若有成效,百姓尽数感激,父亲会对他高看一眼;若无成效,于他也并无所烧亏损。
曹丕当下决定支持曹冲。
他兴致勃勃同曹植详细解说了这一计划的所有,目光湛然。而后命人请来许昌以及周遭二十余名大夫,同时亲自与曹冲一同召见商贾,半是劝说半是威胁请他们帮助。
曹植见之,只略一思索便轻声叹息。
忘记是谁说了,商人唯有一个特性便是唯利是图。这一事与商贾而言除了亏本无一好处,答应之人想来定是凤毛麟角。哪怕曹丕以身份欺压,也无济于事。
而此时许昌百姓得伤寒并不太多,短期内必有成效。当然名声也必会传入临县,无论他们相信与否,皆会一拥而至。届时曹丕与曹冲便会发现,无论人力、财力、抑或物资尽数不足。
这一不亚于天方夜谭的计划,也终将破灭。
事实上也许曹丕也知晓这一结局。只是他要名声,又何须在意结果。
果然不出曹植所料,答应资助的商贾只有三家。两家拿出了钱财,另一家表示可以直接从他家药店支取些药材。
而这些在邻边五县伤寒病人涌入许昌,迅速告罄。
而后无论曹丕与曹冲如何威胁或劝说,商贾们皆是不动如山。
几日后,邻县死在许昌之人已近千。
当曹冲站在城墙上看这一片哀鸿时,满面皆是煞白。他终究只是闭了眼,紧紧握了握拳。
十二月,此事终于作罢。
当然不久后曹操闻之特意写信安慰曹冲一事,暂且掠过不提。
许是此事不顺的缘由,曹丕近来心情始终不大好。
他心情不好的结果,便是整日逗留于曹植小院之中,乐此不疲地练字。
他娶甄姬之后,再不与卞氏曹植一同用餐。而六月初大夫诊脉发现甄姬怀有身孕,对甄姬更是关切了。此前又与曹冲一同忙的脚不沾地,待空闲下来才发现已有许久未同曹植亲近了。
此时曹植去给王奇送礼了。曹丕练完一帖字,才见案几之上有曹植留下的锦帛。
他心中一动,便取之展开。上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十二字清俊漂亮,刚柔并济。
曹丕默念两遍,唇角微荡开一抹笑容。
此事后他心中本有不虞,曹操来信安慰曹冲而忽略于他,更是令他心生嫉妒。但他无法与任何人说,只能一人闷着。
先前卞氏宽慰过他几句,他面上似无所谓,心中确根本无半点疏解。而甄姬则以柔情安慰,久了却也腻了。
唯有曹植这不咸不淡的一句话,令他心胸豁然开朗。
他收起这卷锦帛,握在手上,自然也放在了心中。
记得几年前曹植方读书时,还请自己教导他习字。昔日还需手把手教导的小孩,今时今日写的字,却已比他好看太多了。
曹丕以指尖摩挲,笑意愈发温柔缱绻。
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亲征高幹。幹逃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肯。幹乃逃往荆州,为上洛都尉王琰所捕,被杀。
而后东征海贼管承,到淳于,尽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三地,归于瑯邪郡以增益其地,减去昌虑郡。
 


☆、更新更新

正月时;曹丕还在曹植院落中与曹植一同练字。
近来曹丕喜欢以练字修身养性。除了拜访亲友与夜间入睡;他几乎抓紧了一切空余时间窝在曹植书房里。
事实上曹丕权掌许昌;年关是极其繁忙的。因而曹植亦是十分好奇;曹丕究竟哪来的时间呢?
抑或是曹丕缘故,甄姬偶尔命人送来的羊肉汤;也有曹植一份。
曹植第一次喝到汤时,微笑着赞了一句“嫂子当真心灵手巧;二哥有福”。彼时见得曹丕敛眸勾勒出一个微笑,却不见他眼中是愉悦抑或冷漠。
曹植心中一跳。
他猛然忆起最初自己提及甄姬后,自家二哥在回信中有如宣告的话语;再想到成亲半年以来曹丕对甄姬的柔情蜜意;第二次再喝时只当是自家小厮炖的汤水,决口不提甄姬一句。
说起此时;曹植又是怅然。
他第一次听闻甄姬之名,记起了很多东西。然当真见到她的面容时,却又什么都没有。
而甄姬与他恢复记忆有关这一的念想——究竟是他被直觉坑了呢,还是坑了呢?
曹植心中纠结,不能与他人言说。却不知他偶尔见到甄姬的复杂情绪落在曹丕眼中,引得曹丕愈发不悦。
无论是一年前曹植第一次听闻甄姬时言辞中隐隐倾慕,抑或他见甄姬时眼中复杂的情绪,皆表明他对于甄姬的在意。哪怕此刻也与甄姬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也并不觉得曹植当真能轻易遗忘甄姬。
他十四五岁时,也因容貌缘故喜欢过一名女子。他未得到之前,觉得女子乃是万中无一;后来得到了,方觉原来念念不忘之人也不过如此。
而如今的甄姬之于曹植,岂非正如当年未得到那女子的他么?
曹丕深吸一口气。
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曹丕尚未思考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月十日,卞氏谴小厮来报说——甄姬不小心受人冲撞,霎时腹中,疼痛难以自持。此时羊水已破,可能是要早产了。
曹丕闻之,只愣愣与曹植对视一眼,似全然不明白此话和解。良久,才豁然醒悟急速拽着曹植飞奔而去!
曹丕与甄姬四月成亲,六月时大夫便诊断出甄姬怀有身孕。这若是男孩,生下来便是曹丕的嫡长子了。且大夫私底下也说,极有可能是男孩,因而无论曹丕抑或卞氏皆是满怀期待。
甄姬嫁与袁煕之后不久,袁绍便将袁煕派往幽州,是以先前甄姬并未有孩子。卞氏便时常将甄姬带在身边,常常教导她要心平气和,并命曹丕时常陪甄姬四处走走。
如今孩子已有八月了,大夫前不久还说胎儿极好,待足月出生必会是健健康康的好孩子。
——岂知居然受了惊吓,以至早产?!
曹丕心中惊疑不定,面色更是几经变换,最终定格在担忧与凝重之间。这一路上他已稍稍恢复理智,也听小厮说了大概经过。
本来甄姬陪着卞氏吃了午膳,卞氏送她回房歇息。怎知路过花园假山时,窜出一只大老鼠。甄姬本并未发觉,她身边婢女却怕极老鼠,此时猝不及防之下更是下意识往边上闪躲,撞到了甄姬。
好在身边另一婢女人眼疾手快抱住甄姬未曾落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曹丕面色白了一分。
曹植见曹丕眸中掠过森冷寒意,心下知晓无论甄姬母子如何,这个婢女决计是活不成了。
而此事究竟是意外,抑或人为呢。
好在甄姬年轻又身体好,且并未落地,两个时辰之后孩子便出生了。
稳婆当下出门,恭喜曹丕喜得麟子。大夫也说母子平安,孩子在腹中成长亦是极佳,如今虽有些虚弱却不会对将来造成大影响云云。曹丕朗声大笑,重重赏了稳婆与大夫,以及先前救下甄姬母子的婢女。
曹丕抱着孩子,心中一时空白。被曹植唤醒后,才傻傻笑道:“四弟,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哈哈!你瞧,二哥也有孩子了!”
任何人第一次做父亲,大多皆会失态。曹丕这般模样已算是有理智了。
曹植心中微动。
他从前并未将家人看得太重。然此时此刻见曹丕这番表情,居然也有了一丝真实的喜悦。不仅是为曹丕,更为自己有了侄儿而喜悦。
他便笑道:“恭喜二哥,曹植也有侄子了!”
曹丕傻笑愈深。
卞氏也松懈下来。
她从曹丕怀中接过孩子,见他浑身皱在一起连五官都未化开,想着当年曹丕出生时健康的模样,心中半是喜悦,半是怜惜。
她毕竟不年轻了,一惊一乍之后便是浑身疲惫。将孩子交由曹丕,再进入房中探望了甄姬。见她虽面色惨白极其虚弱,却果真是没什么大碍,便招呼曹植回去休息,不再打扰这对年轻的小夫妻了。
时有迷信说孩子不足月出生是为不吉,府中也起了这番流言。只是并未成什么气候,很快被卞氏压下。
满月时曹操也回了信,为孩子取名为“叡”。
一时间,曹丕院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再过一月,便又要到夏历三月的祓禊仪式了。
每每这一节日,文士们总要聚集在一起,外出游玩顺便留下些诗作以示文采。于大多文士而言,一则能多交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再则有时也能在流觞曲水中一鸣惊人,继而流芳百世。
从曹操定都许昌,曹丕一直乐于组织此事。几年下来,也成惯例。这之中不断有人为曹操所用而离开,亦不断有新人闻名而加入。
而其中不得不说的是,有关曹植传言,皆已成趣闻。
暂且不论他第一次参加时所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