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缘-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着会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出来接她们,见是她,就说:“怎么劳动你这个大忙人。”

王熙凤迎到门前,亲手扶陈氏下车,笑道:“老祖宗问了三四遍了,我怎么敢不来。”

卢慧娴故意说:“原来是老太太的意思,我说呢。”

听言,王熙凤笑骂道:“你瞧瞧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就是那样的人。”转向陈氏,说:“你还是第一次踏我们家的门,别人来了,我或可偷个懒儿,你来了,我就算再忙,也要迎一迎你。”

早已备下宴席,众人吃过,便往园子里去逛。年老的人都爱个热闹,贾母见众人都有兴致,心中着实高兴,也命人抬了小竹轿陪同。

略逛了逛,众人就往花厅那边歇脚,贾母命就在这里摆酒菜,让十二个小戏子进来。

听了一折戏,贾母就道了乏。

当中属贾母年岁大,中途退席,倒也不算失礼。王熙凤送了贾母不过一射之地,便回转来,走到卢慧娴身后轻轻地一扯她的衣襟,小声道:“你们和我来。”

卢慧娴忖度是找她们说些体己话,微微颔首,转头拉了一下陈氏,两人在王熙凤之后也离了席。

走了一段,卢慧娴见走的路,先是一愣,随意反应过来,这里是往探春的秋爽斋去的路。思及方才贾母说去三丫头那里歇歇,才知,原来是贾母找她们。想来想去,也只有黛玉的婚事。

水溶和黛玉的好事是圣旨赐婚,当然不可能事先告诉贾母。但这事他们两家的人知道,外人未必清楚,只当是两家先说好了,为了好看,才求了这道旨意,为脸面上好看。偏北静王太妃先前又有这个表示,贾母只怕也是这样想的。

虽说是外祖母,黛玉兄妹三人的婚事并没有必要问过贾母。但毕竟是嫡亲的外祖母,贾敏又早逝,两家离得也近,原该事先告知。

但黛玉和水溶的婚事太过于突然,前一段一家人还在商量,到底是罗长平配得上黛玉还是水溶配得上黛玉。接着事多,两家都没再提这个事,所以谁也没太放在心里,谁想得到庆和帝忽然问起这个话来,还连人都提出来了。

不过,贾母估计也只是问问,表示一下自己对这件的不满,并不会怎么样。

毕竟,她姓贾不姓林。

果然,王熙凤一路领着她们进了秋爽斋。

贾母再晓翠堂里,三个人进去时,只见贾母合着眼睛躺在中间的锦塌上,鸳鸯坐在脚踏上,拿着美人锤一下一下地捶着。见她们进来,忙小声地唤了一声,道:“老太太,二奶奶和林大奶奶林二奶奶来了。”

贾母睁开眼睛,看见卢慧娴和陈氏行礼,忙笑着让王熙凤拉住,朝陈氏招了招手道说:“过来我瞧瞧。”

陈氏依言走过去,贾母抬起身子,鸳鸯忙塞了两个软枕在她身下。贾母伸手拉着陈氏的,上下打量了一回,向王熙凤笑道:“又把你比过去了。”

王熙凤笑着说:“我可不敢和她们比。”又说:“我出来一会子了,前面也不知如何了。”

贾母摆了摆手,道:“你去罢,替我陪个不是。”

王熙凤应了个是,又站在那里和卢慧娴陈氏说了几句话,这才出去。

“你们也是的,这么好的事儿,也不早些说,教我也高兴高兴。亏得我还成日里嘱咐你舅母她们两个多留心,倒是我白操了一场心。”王熙凤一走,贾母就兴师问罪。

说辞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何况,也不需要准备。事实如何,她就如何说,至于贾母信不信,她是不在意,也顾不上。

65第六十五章

林洋是一个人回来的。

原来林琅县试府试都过了;偏院试没过。他本就心气儿高;又有林珗林琰兄弟在前面比着,刻苦读了这么些年,指望一朝得中;谁想还是名落孙山,自觉无颜见人;竟然不肯回来。说要安心读书;待来年考中了再进京。

老太太一听;顿时就坐不住了;连声责怪林洋;道:“孩子还小;脸皮儿薄也是有的,你更该劝着才是;怎么你还由着他?”又吩咐卢慧娴,道:“你看哪一个稳妥,趁着这会子天好,把琅儿接回来。他要是不回,就说我说的,今年没考上明年再接着考,值当什么?他一个人在姑苏,身边没个妥帖的人,万一再损了身子,可不是顽的。”卢慧娴忙应了,才转身,老太太又喊了一声,卢慧娴忙又转回来,“老太太还有什么吩咐?”老太太眼神似往陈氏那边转了一下,摆了摆手,道:“没事,你去罢。”

卢慧娴愣了一下,不知老太太到底要说什么,怎么又不说了,正要走,又被赵太太喊住。

“你先不忙,”卢慧娴看去,就见赵太太向老太太笑说道:“老太太也是知道的,那孩子性子倔,一时想不开罢了,等过一段,他自个儿想通了,自然就回来了。”又笑道:“我瞧着,这开了春,琰儿就要下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不用我们操心,他自个儿就要闹着过来。”

别说她不是林琅嫡亲的祖母,即便是,他也有父母,总是隔了一层,她总不好越过做爹娘的去。既然赵太太也这么说,老太太便不好再坚持,遂道:“也罢,你都不担心,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未免还是有些不高兴。

赵太太听出来,反而十分高兴。一指林珺,道:“怨不得他们两个总说不是我亲生的,凡是老太太总想在我前头。”

听言,老太太笑起来。一时想起来,又与赵太太卢慧娴商议送哪些东西回姑苏,只说:“他打小就没离开过你们,现在说要一个人安心读书,只怕心里也是怕的。这些东西都是其次,他知道咱们都惦记着他,心里也好过一些。”赵太太连声应是,声音有些哽咽。

不是不知道老太太待林家众人的真心,但听到这近乎唠叨却情真意切的话语,又怎么叫人不动容?

说了会子话,老太太便有些乏了,赵太太亲自服侍。卢慧娴和陈氏知赵太太的心思,并不多言,只道回去打点东西,好早日打发人回姑苏,说完便去了。

林珺原是要和赵太太一起回去的,也不知怎么的,忽然想和黛玉说话,与赵太太说了一声,便与黛玉一道走了。

次日,蒋太太带着蒋文过来辞行。

蒋大人上任去了,蒋太太自是跟随,因要打点蒋文与林珺的事,这才多留了些时候。此时婚期已定,蒋太太自然也要过去。临走之时,少不得要与赵太太交代一番。

林珺和黛玉两个过来见了礼,陪着略说了几句话,便又出来了。

方出来,黛玉便把手伸到林珺跟前,笑道:“赶紧交出来,仔细我告诉老太太。”

听言,林珺顿时红了脸,显然知道黛玉说的是什么,面上却装糊涂,道:“交什么?不清不楚的,谁知道你说的什么。”黛玉只是抿着嘴儿笑,直笑得林珺的声音愈来愈低。只觉手腕上的珠串滚烫灼人,心中甜蜜的同时,又不由地抱怨那个送的人,“既然送进来了,怎么又不做得机密些儿。”嘴上却强作镇定,并不理会黛玉,接着说:“你倒是说个名目出来,我也好给你找。”

见她满面通红,几欲滴血,黛玉这才放过林珺。移开视线,笑道:“东西在你手里,我哪里知道是什么。”不等林珺的手伸过来,便往旁边让了两步,又说:“青鸟说今儿试着做杏仁糖,只怕已经得了,你要不要跟我过去瞧瞧,若是好,正好送些给姨太太尝尝。”

见黛玉总算不再追着问,林珺松了一口气,却不想,才说了几句,又说出后面的话来。蒋太太要走,蒋文自然也要走。不由地摸了摸腕上的珠串,蒋文的面容就浮现在脑中,面上刚刚褪去的热度又上来了。偏黛玉说得一本正经,倒像是她多想了。再来,黛玉说的也是正理,她就是想要口是心非地否决,也没有道理,遂道:“也好。”两人就一起去了萱草堂。

次日,卢慧娴正打点蒋家的仪程,黛玉打发红绡送来个个掐丝红木小提盒。

卢慧娴道:“又是什么好东西?总惦记着他们做什么?”

香螺接过去,听言,就揭了盖子,递给卢慧娴看,一面说:“昨儿就听说青鸟在熬糖,也不知做的什么,怪香的。”

红绡道:“这是给奶奶的,哥儿可吃不得。”

“哦?”卢慧娴拣了一颗放进嘴里,半响,才说:“好吃倒是好吃,就是费牙。”顿了一下,又说:“做得有多的么?”

红绡应了个是,卢慧娴就说:“那就拣好的装一盒子,送给姨太太尝个鲜。”

听言,红绡连连摆手,笑道:“昨儿大姑娘装了两盒子,只怕还有多的。”一指香螺手里的提盒,说:“这是今儿做的,昨儿做的都给大姑娘拿去了,不然,昨儿就该送过来了。”

卢慧娴笑道:“我倒是忘了这一层。”又说:“我这里什么时候送不是一样。”

才送了蒋太太,转眼就是中秋,才吃完早饭,残席尚未撤去,二门就有人进来回禀,说是姑爷送节礼来了。

不必说,都知是水溶来了,偏林珺问道:“哪个姑爷?”

黛玉两家染晕,听了她的话,更是火烧一样的烫,待要回,终究是脸皮薄,开不了口。

陈氏笑道:“蒋姑爷真是有心,只怕家里的凳子还没坐热,又巴巴地赶回来送节礼。”

说到未婚夫婿,任是林珺,也红了脸儿。但她性子不必旁人,但凡换一个人,这会子哪里还说得出话来,她却昂着头,撅着嘴儿抱怨,道:“可见得你们是一家人,我才说了一句,两个嫂子就拦在前头。”

一语说得众人都笑起来,赵太太用力在她额头上点了一下,笑骂道:“多大的人了,还这么口无遮拦。”

林珺是未出阁的姑娘,有些话说得,有些话说不得。虽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在家里,都是自家的长辈姊妹们,听了不过一笑,也就罢了。倘若在外面做客也这么着,就惹人笑话了。

赵太太说了林珺,转过头来向老太太说:“我和我们老爷说,想趁着如今天好,不冷不热的,回姑苏去。”

老太太还没说话,卢慧娴就说:“才说接琅儿回来,婶子这会子又说回去,也不知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了婶子。婶子好歹告诉我一声,让我知道。”

赵太太伸手拉住她的手,嗔道:“说的哪里话?这不是你妹妹出阁,往日我替她攒下的东西都在姑苏,这会子再往京里搬,成什么体统?不觉得,这一转眼,我们来京里也有五六年了。”说到后头,就有些伤感,语气中颇有不舍。

因说到出阁的话,她们两个不好听得,便找了个由头避出去。

“你倒是瞒得严,一点口风也不漏。”林黛玉话里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即便两家处得再好,总归是两家人,别人家里,总没有自个儿家里得便。何况,林珺出阁在即,又不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没有在别人家出门子的道理。迟迟早早,必然要回姑苏,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般快。

只是两人这些年,起坐卧息,日日在一处,几乎未曾分开过,乍然要分离,黛玉自然舍不得。

林珺也是全然不知情,陡然听到要回去的话,好半天没回过神来。她本是聪慧的女子,从开始说亲,就料到有这一日,再好的姊妹,也总有分开的那一日,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突然。

见黛玉如此,她也不好受,道:“何曾瞒着你,我也是才知道。”又携了黛玉的手,强笑道:“你还和我生气?”

闻言,黛玉叹了一声,道:“当日凤姐姐没出门子前,我们三个一起,何等的快活。记得那时,我们还说,这一辈子都要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说着,连连摇头,“真真是疯话,姐妹们总有出阁的那一天。可不就是,这话才说了几年,凤姐姐就去了福建。自此,一面也不曾见到。”又是一叹,才接着说:“如今轮到我们了,下次姐妹们见面,不知何年何月。”眼圈都红了。

说得林珺面上强撑出来的笑再维持不住,也是红着眼圈,道:“说的什么话,再有几年,凤姐姐不就要回京了?”却没有提自己。

女儿家生来就如浮萍,也就是在娘家那几年快活自在,嫁了人,就由不得自己了,如风筝一般,一生系予牵绳之人。

林珺于今还没有嫁,便是嫁过去了,身在何方,也得看蒋文,蒋文需要她在哪里,她就只能在那里。

黛玉心知肚明,也没有着意点出来,轻轻颔首,道:“也是。”也没有提。

67第六十六章

老太太卢慧娴陈氏等人皆极力挽留,奈何赵太太执意要走;众人也无可奈何。

赵太太一家人一走;家里顿时就冷清了几分。好在还有林鸣林飞两个闹腾;倒也教人忘却了几分别离的伤感。

这一日,老太太叫了卢慧娴来,说:“今年的天好;菊花也开得格外好,不如初六请亲家太太奶奶们来家里逛逛。”

卢慧娴欣然应允,又说:“若是亲家也在京里就好了,人多也热闹。”说的是陈家。

老太太点头,道:“咱们家在京里也没什么亲戚;平日里是冷清了些儿。你叔叔婶子这一走,人更少了。”

卢慧娴想了一想;道:“老太太既然高兴,不如再请上崔太太,姬老太太也爱凑热闹,不若也一起请过来,正好一起热闹热闹。”

老太太笑道:“我倒忘了她们。”

结果卢慧娴的帖子刚写好,北静王府的帖子送过来了,邀老太太和卢慧娴陈氏等人初六赏菊。

卢慧娴一看帖子就笑起来,回头递给老太太,老太太看了也是笑,说:“怎么都赶到一起去了?”又说:“不如换个日子,正好再请上太妃。”说完,似想起什么,道:“还是先打听好,免得又重了,别人不说咱们不仔细,倒要说我们不诚心了。”

其中有自个儿娘家,卢慧娴就说:“那倒不会,别人我不敢说,我妈再不会这样想。”

老太太横她一眼,笑骂道:“就你多心,亲家太太的为人我还不知道,还要你在这里多嘴。”

这里正说着,荣国府又送了帖子来,也是为赏菊,却是初五。

老太太看了帖子,半响,才说道:“你们带着黛儿去,珺丫头这一走,剩下她一个,这几日话也少了,有几个姊妹一起说说笑笑,怕就好了。”

老太太犹豫不决,不为别的,就是顾忌贾宝玉。从前也就罢了,于今黛玉已定亲,再见外男就不大合适了。但回过头来想,一则黛玉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便是看着死去的女儿,也不能去害黛玉;二则贾母也要顾着荣国府的脸面,黛玉坏了名声,宝玉还有什么名声?荣国府又有什么名声?

贾母不是那么没有分寸的人,再说,便是她们去了,宝玉也要再外院帮着招呼林珗林琰,老太太这才发话。

日日见面的人,这一见不着了,心里难免空落落的。黛玉并不是无情之人,这些时日确实不大习惯。吃到什么好吃的,想着林珺,读了什么好书,也想着林珺,只是喊了人,却听不到回音,待意识到,不觉怅然。

所以当卢慧娴说初五去贾府时,黛玉便十分欢喜。不是与探春惜春多么好,就是想个同龄人说说话罢了。

只是,老太太还是高看了贾母。

王熙凤引着她们姑嫂三个方进门,宝玉就迎上来,欲往黛玉跟前凑,道:“好些日子没见,林妹妹又清减了。”

卢慧娴和陈氏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卢慧娴淡淡地打断了贾宝玉的话,笑问道:“宝兄弟今儿怎么没上学?”

亲戚六眷里,谁不知贾宝玉不爱读书。平日里无事也要找个理由不去学里,何况有现成的理由。

只是都明白,却没有人明白问出来。

卢慧娴这么一问,贾宝玉顿时讪讪的说不出话来。避开卢慧娴尚且不及,哪里还肯靠上去。黛玉跟在卢慧娴身边,自然也无法近前。

见宝玉尴尬,王熙凤忙笑着解围,替他说道:“今儿过节,学里放假。”

卢慧娴本意只是拦着贾宝玉上前,哪里操心宝玉上不上学,既达到了目的,也就作罢。闻言,点了点头,道:“原也是应该的,成日里读书,也该歇歇。”

说着,探春和惜春用着迎春迎上来,簇拥着她们到贾母跟前,三个上前与贾母见礼,姊妹间自又有一番厮见。

贾母拉着黛玉和陈氏坐在她左右,先打量了一回陈氏,道:“看着胖了些儿。”陈氏红着脸说最近用得多,贾母点了下头,说:“能吃是福。”说罢转过头去,仔仔细细来回打量了黛玉,半响,才说:“气色好了,人也见着高了。”

黛玉道:“我倒不觉得。”

探春在一旁说道:“林姐姐自己个儿自然瞧不出来,我们一把几个月见不着面,自然显眼。上回二姐姐出门子,你来家里时,还和我一般高。才我们走在一起,我瞧着,比我高了好些。”

卢慧娴也说:“前儿红绡还去我那里领料子,说才做的裙子就短了。”

贾母摩挲着黛玉,笑道:“她如今正是长身量的时候,自然是一天一个样子。”

王熙凤道:“可不是,我记得,我那会子,跟着做衣服都做不及。”说着,就指着坐在湘云下首的贾宝玉,笑道:“这一个不是一样?七月量的衣裳,这还没上身,就短了一截。”

贾宝玉日日在跟前,贾母也未发觉。听言,诧异地打量了他几回,才笑道:“怪道我说最近吃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