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是学习西洋乐器,就没有不知道卡农的。卡农严格上来说不是一首曲子,而是一种谱曲技法,并不是一串规定好的音符。陆景行显然对它很熟悉,不需一天就把三部分不同的谱子默写了出来。
林老技艺高超,不局限于限定的曲谱之中,常常在排练时随性发挥,每次发挥得还有所不同,没有一次重样的。好在他无论怎么变,都能配合好不变化的戚茹和陆景行,将这首卡农曲以新颖的方式演奏出来。
“小七,常人以为快弓最难,其实不然。慢弓才是最考验基础的地方,它要求你对每一拍的精准把握,一丝都不能拖,收音要收得够准。你手上没力,快弓抛弓这等技巧对你来说不难,但越是长弓,越显你臂力腕力不足。”
林启光很早就发现了戚茹的问题,徐宏也曾明白地指出来。他们两原以为经过大量的练习,戚茹的臂力和腕力能够有所加强,但半年过去,戚茹在这方面似乎一点长进都没有。
“我让你练字也有锻炼你臂力的目的,悬腕练字能让你对力道有精准的把握,可你似乎练了这许久……也没练出个二五三六来。”
说到这个,戚茹也觉无奈。她的字在长时间的书法练习下有了长进,但不知为何,手臂竟然一丝不见粗,按理来说,惯用手的手腕要比非惯用手更粗,可戚茹右手用了这么多年,还是一如既往没什么变化。
体重上升了不少,可身高同样增长,分配在身体各处的脂肪似乎没有多少。
她知道自己的弱处在哪,也进行过针对性训练。她的悟性也许不够,但耐性超出常人一大截,让她一整天都做运功练习她也不觉得枯燥。但进步缓慢不是她的错。
上天让她重生一回,总不会什么好处都落在她头上。她要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和别人同样的收获。
但她不悔。没什么比重生更大的礼物了。
“周末多加五十张大字,暑假这段时间的练习延长一小时。”顺便让林妈多做荤菜。
也不知道这姑娘是遗传了谁,尽喜欢吃素。一张脸没吃的越来越绿,倒是让人惊讶。
陆景行见师父发话完毕,翻了翻谱子:“最后一遍,准备录了。”
第47章
录制视频的时候不太顺利。
林启光对于要发布给外人看的东西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你们就拿这个玩意给别人看?不觉得丢人?重来重来。”
“景行你是不是没气了?长音不够长,去,练练吐气吸气。”
“小七你……算了你就这样吧,一时之间你也改不了。”
练习是练习,表演是表演,林启光拿出老师的风范,即使两人觉得差不多能行的时候,他总能提出新理由让人重录。
好在事不过三,第三次录制时,他没再开口,配合完成了《D大调卡农 》的合奏。陆景行和戚茹已是满头大汗,好似打了一场硬仗。
感觉上折腾了许久,实际上录制三次也不过花费了两个小时。一首曲子要录制两遍不同的声部,两条音轨合成一条后,后期再加入视频。
陆景行收好带来的器材,邀请戚茹和师父一块去陆家作客。视频处理不难,两小时左右能出成果,再让两人看看效果,觉得合适了才能发布出去。虽然只是一个微博账号,两人也很用心在做。
评论和关注数少没关系,质量是第一要义。
陆景行打算午饭后再忙,这会正在书房上网。
“古韵”这个账号的粉丝数在缓慢上升,三只视频积累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五万,在2012年,网红经济还没开始时,五万的粉丝数已经相当可观。
私信箱里的私信不多,置顶的一条是程江发来的。
——合同已经寄出,预计三天到达。
戚茹想了想,说:“私信时间是两天前,说不定今天就能收到快递。”因为有马云的存在,国内的物流业务也不断壮大,后世有一年戚茹甚至看见了属于中国的某家快递在华尔街敲钟,股价惊人。
“随便。”陆景行对这次的合作并不如戚茹上心,一万而已。
“喂,好歹是你未来的事业,多少也关心一下吧。你不是查过这家公司的资料,如果能长期合作,前途不会差。”
戚茹刚这般想着,便听见有人按门铃。
陆笙去开门,见收件人写着陆景行的名字还有些诧异。买零食或是买衣服她都不在意,只是这备注清楚写着‘文件’两字,轻飘飘的邮件几乎没有重量。
“您好,请问陆景行先生是住在这里吗?有他的快递。”
“我是他母亲,可以代签吗?”陆笙知道儿子在二楼做事,想着不过是签个字,她代劳也无妨。
“没问题,报一下他的电话号码……对,没错。您在这里签个字就行。”快递小哥不在意是谁签收,只要名字和手机号对上了,之后就不关他的事。
陆笙拿着快递上楼,敲了敲书房的门。
“景行,你的快递。我可以进来吗?”
陆景行起身开门,侧身让母亲进来。
陆笙打趣道:“这么薄,莫不是你的成绩单?”许多学校都有将期末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儿女实际成绩,以免学生虚假报成绩的行为。
陆景行摇头,家里人都知道他和唱片公司合作的事情,并不打算瞒着陆笙,于是当场拆开快递给她看:“是合同。我不太懂,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问题。”
他和戚茹都小,陆家二老年纪又太大,让常负责投资事宜的陆笙过目合同最好。
陆笙惊讶:“不愧是我儿子,还在上学就知道做生意了。不错,我帮你掌掌眼。”
程江给陆景行的待遇条件不差。
他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当了白咏吟的经纪人后,在这位年轻人身上看见了无限的潜力。
歌唱界也是娱乐圈一角,在娱乐圈混,最重要的便是外形。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出色外貌,观众才会注意到一位歌手、或是一位演员的其他特质。而白咏吟除了外貌,还有自学成才不属于专业歌手的唱功,在公司安排的老师的调|教下,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作词作曲一体的歌手在乐坛本就少见,白咏吟还很会做人。他最大的梦想是好好唱歌,只要公司给他提供条件让他好好唱,他便十分听话。因为不与人争,公司的其他前辈在他还未出道时就已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程江知道白咏吟或许会成为一颗摇钱树,决不允许这颗树上有任何枯黄的树叶,保护他不染上侵权的黑点,于是给陆景行的待遇不能差。
“这份合同几乎挑不出毛病。不过要是个成年人,肯定不会满足于这个价格,但对于你来说,第一步能走出去已经很不容易。妈妈觉得没问题,你自己看看要不要签吧。”
陆笙看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儿子,心头涌起一阵骄傲。决定先不告诉他爹,等他爹自己去发现。
陆景行听母亲说完,又给戚茹看了一遍,得了一个点头之后直接把名字签上,但因为他还没有办身份证,未满十八需要监护人,又在后面手工写了一栏监护人签名,让陆笙也签了字。
随后他照着快递单上的地址抄了一份,准备去找快递点将合同寄回。
陆笙看儿子离开,书房只剩她和戚茹。两人相顾无言,戚茹对陆笙笑了笑。她和林老进陆家时已经和陆笙打过招呼,知道这个女人就是陆景行的母亲。
气氛有点紧张,陆笙为了缓解气氛,坐在钢琴凳上随便弹了一段欢快的曲谱。
音乐让人放松,戚茹等她结束,稍微鼓了鼓掌,“阿姨也会钢琴吗?弹的真好。”
“瞎弹而已,算不得什么。”
话匣子一开,后头的对话也就慢慢顺利起来。
“你叫戚茹对吧,别站着,坐下说话。”陆笙在单人沙发坐下,拉着戚茹闲聊,“看你称景行为师兄,和景行认识很久吗?”
“一年多了。阿姨为什么这么问?”
“没什么,就是想知道他的近况。他不爱说话,也不爱和我们交流,我和他爸爸常年在国外,原本是不打算让他回国的,可他说要来陪我父亲,只好顺了他的意。没想到他在这边,倒是比原来更合群了。”
陆笙其实对于陆景行的不合群没有太大意见,古往今来,多少孤僻的人成就了大事业。但在陌生的国度,‘合群’能快速融入社会,减少陌生感。
毕竟陆景行还只是未成年人。
戚茹笑了笑:“师兄确实不爱说话,但我们都习惯他的表达方式,并不觉得他有哪里不合群。虽然我们不在同一班,但我好友是他同桌,据她说,师兄在班里人缘挺好,您不用担心。”
本来周怡和陆景行并不是同桌,但他们班主任见班上的女生学习吃力,便成立了一对一帮扶小组。陆景行稳坐前三,竞赛奖项光环加身,不参加高考也有一中的保送名额落在他身上,于是被班主任看中,让他去帮扶女生。
陆景行连班上有几个女生都不知道,唯一能叫出名字的只有周怡,直接和班主任说定周怡。因为太过干脆,还传出流言说陆景行是因为喜欢周怡才点她坐同桌,把周怡气了个够呛。
她再怎么没眼力劲,也知道陆景行是看在戚茹的面子才肯关照她。要是让戚茹听见这等流言,那还得了。大腿和朋友同时消失,周怡承受不起。
于是两人除了交流题目之外,一句话也不多讲。渐渐地,流言也就消失了。
听戚茹回答,陆笙露出一个放心的笑容,“那就好。你们两能成为朋友,阿姨很开心。但出于家长的私心,我希望你能多给他一点耐心。他这人很有主见,家长的话劝不动他,朋友的话却能听进去。若是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还希望你能多包容,他不是个坏孩子。”
女朋友是从朋友开始的,儿媳妇是从女朋友开始的。陆笙虽然不打算插手儿子的感情问题,但她不瞎,身边有个好人选,自然要从娃娃抓起,给儿子助攻一把。
陆景行在戚茹心里有三重身份,一是同学二是师兄三是年轻后辈,于公于私她都应该照拂一把,闻言也不觉得有哪里不对,回应道:“阿姨客气了。其实师兄照顾我更多一点,脾气也好,除了话少,真的没有任何缺点了。但人总要有点缺点才更像个人,要不都没人敢接近他。听说年级里很多小女生暗恋他,尤其是文科班的。可惜他好像对女孩子不怎么上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按理他要是谈恋爱老师也不会管,也许是还没开窍吧。”
实际上,她和陆笙差不多年纪,陆笙和她聊天,总有一股中年妇女一块喝茶聊育儿经的感觉。
她自觉良好,陆笙却觉得她故作老成,小女孩装大人,忍不住笑了出来。但听戚茹的语气,能看出她对自家儿子没有一点想法。
正要再说点什么,门口传出‘扣扣’两声。
“咳咳,下来吃饭了。”
陆景行没进门,怕自己失望的表情让里面的两个女人看了去。
第48章
当陆家其他人陷入午休,戚茹和陆景行在书房忙视频。
戚茹对于剪辑对轨之类有技术难度的任务不熟,只负责端茶倒水顺便叫好。
两小时后,陆景行把视频丢上了微博,顺便给他的初中同学发过去一封邮件,让他在油管上帮忙投递。
国内的翻墙软件并不好用,纯观看尚可,可一到上传视频,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道是网络问题还是电脑问题,陆景行没了脾气,只好让同学代劳。
“你先别关,翻翻邮件,看有没有上回那个加拿大人发来的。我记得他说过修过照片后会给我们发来的。”
戚茹忽然阻止陆景行移动鼠标的手。
陆景行闻言点开塞满垃圾邮件的收件箱,一封一封邮件看下去,总算看到一封标题为全英的邮件。
是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戚小姐:你最近好吗?首先我十分感谢你和你的同伴对奥兰多的帮助,让他在陌生的国度不至于受到伤害。中国人的热情我在十年前便感受过,没想到过去这么多年,你们的热情好客依旧没有改变……若有机会,希望你和你同伴能来加拿大游玩,届时请务必让我尽地主之谊。最后,再次表达我真挚的感谢。”
发件人是奥兰多,但写信人是他曾提到过的院长,因为邮件的最末尾附着两张照片。一位白发老人在嘉峪关前比了个最俗气的剪刀手,土气的姿势却掩盖不了她的美貌。即便年过半百,她的精神气也比一般老人强太多,西方人原本就立体的五官减轻了岁月带给她的沧桑,眉眼间不难看出曾经的风华绝代。
连陆景行都疑惑地咦了一声。
戚茹问:“觉不觉得这张脸有些神似赫本?”
陆景行恍然大悟,点点头。
但他人的外貌说说就过,戚茹回到正题,让陆景行把附件下载下来,看完奥兰多再一次的感谢和他精修过的图片鼓了鼓腮帮子,“师兄,你该多笑笑的,我站在你旁边好像欠你一百万。不过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什么时候去打印出来,我去买个相框,裱好后放在房间里。”
戚奶奶不爱照相,戚家又穷,买不起相机,影楼又太贵,戚茹至今除了一寸照和毕业照,唯一算得上生活照的就只有百日照和一岁照。父母过世后,她再没去过照相馆。
戚爷爷过世前本来还打算照一张全家福,哪怕只剩三人,也总比没有好。可惜还没来得及去,他便从房顶摔了下来。
“明天就去。”陆景行答应地爽快,并暗自决定要洗出五张。
一张给戚茹,一张放自己卧室,一张做成拼图,一张缩小放进钱包。还有一张,嗯,买一本相册存起来。
一整个暑假,两人也只琢磨出一首曲子。发布视频后不久,两人迎来了开学的日子。
开学前夕,戚茹拿到了学思的工资。补课费上涨,小班的学生增加,一个暑假下来她挣的比陆景行的一首曲子多。
三万块,戚奶奶如今已能淡定地看待孙女的赚钱能力,将碧桂园另一套小房子的租金和戚茹兼职的工资放在一起,如今也存了小五万。加上她原本就有的存款,戚家已经脱离贫困,走向了小康社会。
大学学费不用愁,戚奶奶开始考虑给两人买保险。之前因为收入不稳定,不能按时往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戚家只有戚茹父母两个正值壮年的劳动力才买了保险。戚爷爷意外过世那会,若是有保险存在,戚奶奶也不至于去挣剪一件线头一毛钱的劳工。
戚奶奶买的保险是徐宏替她看过的,受益人是戚茹。
“真是谢谢你了,听说有些保险专坑人,要没有你介绍,也许这笔钱就打了水漂。”
“客气。去市场买点好菜,小七明天开学,给她加餐。”
戚奶奶于是拿出小荷包,数了数带出来的现金,决定去水产市场买海鲜。徐宏陪着她一块,离开保险公司大门。
他手里攥着一份保单,受益人的名字已经从‘徐宏’改成了‘戚茹’。除了他和保险公司,没人知道他改过了内容。
高二。
课业陡然多了起来。音乐课减少,体育课放在周五,一个学期分了两张课表,一张会考前,一张会考后。
会考在十一月,结束后便无需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原本是物化生的课程换成了语数英。学生们将迎来一天见两次老师的忙碌日子。
但戚茹又被抓去了校乐队。
校乐队人数齐全,没有去年入学时人手不够的尴尬场景,于是入学典礼定在了九月十日,教师节这一天。
好在乐队的乐手都是去年合作过校歌的,一周时间已经能配合得很好。这一次,无需戚茹再用独奏替乐队挽回颜面,安安稳稳拉完校歌便能交接工作,等下学期的高一新生接替。
这一回入学典礼没有上一次轰动,平淡无奇地过了。但经历过戚茹独奏的学长们私底下和学弟学妹们说了,让他们多注意坐在首席的短发女生,说不定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学弟给的反馈是:“长得挺漂亮,惊喜算不上。”
……
一个暑假过去,班上并未有多大变化,看不惯戚茹的依旧看不惯,甚至因为接触到一些言情小说而更将戚茹视为白莲花女配,不屑与之为伍。
好在戚茹对此并不在意,和陈霜、方芽三人抱团的小日子过得挺舒畅。
程余作为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在全国英语大赛的最后截止日又提醒了同学一遍。
陈霜觉得自己没希望,但这次初赛考场就设在一中,想想没什么损失便报名参加了一回。方芽同样。
于是班级里的某个小角落,每天都在上演恶霸欺负良家少女的戏码。
哦不,是戚茹在帮两人练习英语。
“啧啧,不就是英语好了点吗?装给谁看,整天对着那两人显摆,也不怕人烦。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英语成绩好?”
“课间就十分钟,想打个盹都不行。听她们三叽叽喳喳吵得我头疼。”
“少说两句吧,听你这话牙都酸了。”
方芽从食堂回寝室午休的路上听见有本班女生在讨论戚茹,她抿了抿嘴,加快速度从两人身边走了过去。
她不敢说是她主动要求戚茹帮她练习,也不敢上前反驳。
她想,日后再对戚茹好一点就行了吧。
*
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家不起眼的孤儿院迎来了两位女性客人。
院长妈妈早接到了电话,带着孩子们在院门口接人。
“您好,是秦小姐吗?我是院长,伊莎玛索。真谢谢您给孩子们送的衣服和书本,孩子们都很感谢您。”
一堆小萝卜头围在院长身边,睁大眼睛看着外头两张陌生的面孔,按照院长早先教过的话给两人问好。个头稍矮的男生忽然举起手来,问道:“你们是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