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茹,你是不是觉得奶奶养不起你了?”炎热的夏天,戚奶奶双手插兜,将干枯的双手藏在小小的衣兜中,不让人看见她的颤抖。
戚茹没发现,只是坐在小板凳上替她把洗好的菜放回厨房,准备炒了给奶奶吃。青菜不宜久放,她们祖孙两目前一日三餐都有人包办,尽快吃了才好。
她一边往灶膛塞火一边答:“怎么会呢?没人比奶奶对我更好了,只是师父说要给我养身体,免得我拉不动琴给他丢脸。您工作辛苦,回来给我做饭多麻烦,还省了去市场买菜的功夫,中午也能多休息一会。您别太累,身体重要。”
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着,半晌,戚奶奶低声开口:“好。”
日后戚茹发达了,再回报徐宏也来得及。
一小时的午休之后,戚茹抓起校服披在身上,又去了学思教课。徐宏看她走得匆忙,大中午太阳晒着,却连个遮阳帽都没得带,不由叹了口气。
他能为戚茹做的不多,做多了也惹戚老太不满,只能在微小的细节上做努力。不过戚茹生日快到了,师父为徒弟准备礼物,想必戚老太也无话可说。
说去就去,徐宏给名角儿套上项圈,带它去了一位老朋友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徒弟还缺一把好二胡。
只是在老朋友家,他见到了一位陌生的小友。
第12章
临安,秀水街。
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内,少年对着一张蛇皮发愣。
“景小子来了?来拿笛子?自个去架上拿,棕红色布套。”老人手下不停,正在处理蟒蛇皮。脚边是一堆长短不一的红木,还有两根紫竹。
闻言,少年主动去博古架上取了自己的竹笛。他对老人的手艺很放心,粗粗看了一眼便收进书包,随后蹲在一边看他制琴。
老人也不赶他走,起来伸了个懒腰松松筋骨,给来客泡了一壶茶。
“您这是,二胡?”
“嗯。帮一个朋友做。”老人没多说什么,反而问他,“什么时候走?你外公催我催的急,看来就是这两天吧。”
“三天后的机票。”陆景行答。
“啧,你们这些小年轻就爱往国外跑,他们的月亮更圆还是怎么的。你也多陪陪你外公吧,见天往我这跑,烦死人。”
老人嘴上说烦,脸上却带着笑意。陆景行也不戳破,答道:“再等一年吧。等高中开学,我就去一中念书,参加国内高考,到时候师父别嫌我烦就成。”
闻言,老人露出一个笑容,他努力压了压嘴角,嘴边的弧度却越来越大。
“师父您可长点心吧,再扯下去,这蛇皮怕是要坏。”
******
二胡练习不太顺利,但戚茹的兼职工作越发顺畅。
学思招来的学生本就不差,有周怡帮忙,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对她印象还不错,上课并不捣乱。小班只有一个学生,她要出国,对于口语很是上心。
唯一让戚茹有些头疼的是陆妙。这个小姑娘刚上初一,正处于青春期对一切好奇的阶段,可惜她唯一好奇的只有外国明星的八卦。每每戚茹想要转移话题,她都能歪出银河的主题重新牵回八卦上。
王海洋那处的兼职不像戚茹想象中困难。不需要她自己归纳语法,她只要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用通俗一点的语言给他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并不难。何况王海洋已经高一,对于学习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英语差的原因恐怕多是不习惯现任老师的教学模式。
半个月后,八月初,戚茹拿到了一笔工资。不多不少,整整一万。这还只是一部分,等八月的课程结束,她还能拿到剩下的一万五。学思的培训费在临安只是平均水平,戚茹能拿到这么多全因她带的学生数量不少。
“小戚,教得不错,家长反映说他们回到家还会主动抽出时间来做练习,看来你对于教学生很有天赋嘛。”
汪勇对于能给他带来利益的人从不吝啬夸奖,何况戚茹是真做得好。
“都是您提供给我的机会,还得谢谢您。”
“诶,你自己教的好。若是开学之后还想做兼职,我们也欢迎。”
两人客套一番,戚茹看看时间不早,骑车离开了学思。因为王海洋答应提供晚饭,且他吃饭的时间又早,戚茹便改了时间,将陆妙的线上口语课挪后,先给王海洋上课。
“今天人怎么这么多?”刚进网吧,戚茹便被网吧里七八个杀马特模样的男生吓了一跳。说句不好听的,以往每晚能有三个人进就算生意兴隆了。
“不知道,管他呢,他们选的座位远,不碍事。”王海洋在前台给她摆饭,没在意那些学生。
戚茹想想也对,只是有人在的话,她讲课的声音就得小点,免得打扰到别人。
但她还没来的及打扰别人,那群顶着五颜六色杀马特发型的男生就开始打扰他们两上课了。
“蠢,她说不发就不发?你得提出交换啊。”
“啧啧,这身材超正点,快让她发正脸啊。”
“没话费上不了网了?哥们,一百块钱的事,给她充呗。Q、Q秀都不知道给人家送了多少套,还在乎这一点话费?”
几个人七嘴八舌围着一个男生,一声大过一声出着不靠谱的主意,说到兴奋处还吹起口哨来,想让人装听不见都不行。
王海洋叹了口气,收起课本对戚茹道:“算了,今天就到这吧。你玩会电脑,说不定等他们走了你就能上课了。”
戚茹没意见,反正她没损失。到时候耳机一戴,什么也听不见。
但她刚开电脑,那几个男生便发出好大一声惊叹。
“这,这也太漂亮了吧。长得比那什么明星好看多了。”
“葬情家族的族花都比不上她,狂少你可以啊,居然泡到这么个妞。你在哪碰上的?”
被围在中间的‘狂少’得意一笑:“不告诉你。这我媳妇,你们都尊敬点。”
辣耳朵的话越来越响,戚茹忍不住往他们的方向望了一眼,还未近视的她一眼就瞄见对方电脑屏幕上的非主流女生。
遮住半边脸的斜刘海,油腻腻紧贴在一起的头发,青色的眼影和几乎拉到太阳穴的眼线,再加上红色的耳钉和脖子上的骷髅头项链,她实在看不出这女生有哪一点比他们口中的明星强。
啧,戚茹闭上了眼,不忍心再伤害心灵的窗户。
不过这副打扮倒是勾起了戚茹久远的回忆。她记得,貌似初中那会挺流行这样的装扮,清纯安静的女生反而没什么人喜欢,还总被人贴上不个性的标签。四中小混混、太妹模样的人和认真念书的好学生一半一半,互相看不起,老师也管不住。
好在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并不起太大冲突,顶多在背后说两句,不痛不痒,谁也不放在心上。打群架这种事似乎没有发生过,毕竟临安市的治安不错,学校有保安,大街上有巡警,学生们不敢乱来。
但她也只能回忆起这么点。年代久远,很多记忆缺失,她连班花长什么样都不记得。
不再去看那明显是被人骗的男生,戚茹点开一段二胡演奏的视频,戴上耳机听了起来。
二胡在普通大众眼中的形象不算太好,街头乞讨的老人大都拉二胡,凄凄惨惨戚戚,但见识过后世民乐的发展,戚茹打算摸索出一条东西结合的道路。谁规定二胡只能卖惨,不能活泼不能高雅的?熟练之后,找到合适的调子,甚至可以和钢琴一起合奏。
可惜她刚有了点灵感就被人强行打断。
“呦,这不是戚茹吗?没想到好学生也来上网,真是给班主任长脸。”
“戚茹?哪呢?她也在网吧?那她还好意思告状!”
杀马特小黄离开座位去拿饮料,回来时不经意一瞥,就看见了闭着眼的戚茹。上学期小黄小绿来网吧上网,在被班主任逮住之前悄悄从后门溜走,正巧被戚茹看见,班主任一问,她就老老实实说了。
现在犯到他们手中,自然要报复回来。
暂停视频,戚茹摘下耳机,对着两人疑惑道:“你们是谁?”
“……”
“不就是个破课代表,还拿起架子来了。 ”
“想装作不认识?别以为你换个马甲不穿校服我就不认识你。”
戚茹:“……”
难不成小黄小绿和狂少,是她的同学?不要吧!
第13章
戚茹想的没错,小黄小绿一行人还真是她同学,不过也只有小黄小绿两个人是八班的学生,其他几个都是别班的。比如‘狂少’,居然和好宝宝周怡同在一班,那个被誉为一中报备班的尖子班级。
“你们找我有事?”
小黄快要被她这淡然的态度气炸了,怎么就一点没有被抓包的心虚呢?
“你来上网,就不怕我们去告诉老师?”
戚茹顿时露出一副看智障的表情:“……你们告老师,不就证明了你们也在网吧?你们当没看见我,我不就也没看见你们?”这几人是嫌家里的茶不好,非得去老师办公室喝吗?
好像是哦。
小黄小绿一齐愣住。这么简单的道理,互帮互助,找戚茹麻烦不就等于自找麻烦。傻子才去举报。
陷入对自我的怀疑中,他们没再多问戚茹为什么来上网,也没注意到一向不敢与人对视几乎很少开口的戚茹变得口齿伶俐了。
王海洋在前台网管处远远望着这一幕,开始还担心戚茹会受欺负,看来是他多心了。戚茹不再是当初灰扑扑低着头走路的女生,强烈的生机取代了死气沉沉,和她接触的半个月中,不止学到了知识,还了解到不少外国的新鲜事。
只是不知道,这种变化是由何而来。印象中,戚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亲戚,戚茹并未出国。但他没有立场去质问。戚茹慢慢变得自信开朗是件好事,他也没有立场多嘴。
然而被人认为有自信的戚茹此刻又恢复了丧气的模样。
“师傅……我是不是拉得特别不好?”她一手拿弓一手扶着琴杆,语气低落。
徐宏揭开茶盖,拂了拂飘在面上的茶沫,抿了一口道:“小茹啊,拉弓定内推弓定外,你是分不清左右还是分不清内外?”
“呃,分得清。”
“哼,分得清?是你近视还是我老花?声音一会大一会小,你这是给弦按摩呢!”
“老戚是怎么教你的,你不会是把脑子里的东西还给他的牌位了吧。”
这话不好接,戚茹不出声了。她也想拉得好听点,可实际上她就是个新手,能用这身体残余的惯性发挥成这般水平,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二胡就两根弦,音准十分重要,却也最难。左手稍微用点力,调子就跑偏了。之前的戚茹受戚爷爷教导,虽然达不到演奏级的水准,考个业余十级手到擒来。可现在的戚茹,怕是五级都过不了。
“继续,坐直喽。你那弓是化妆了吗?抖抖粉去,松香擦那么多不要钱啊。中午排骨没你的份,只许喝汤。”茶杯重重往桌上一放,徐宏气的吹了吹自己的小胡子走向厨房。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汤里该放些啥好?鹿茸会不会补过头?还是算了,切点参片吧。
“谢师傅。”慢慢院子里又响起嘎吱嘎吱锯木头的声音。
只有名角儿蹲在一边咬她的裤脚磨牙,一不留神磨出个小洞。它扭头看看,发现无人关注,悄悄用舌头舔了舔那个洞,以为能用口水糊起来。随后甩着尾巴偷偷出了门。
之后的一个月里,戚茹每天都在小竹林先复习半小时,再去徐宏家接受指导。
他毒舌起来戚茹招架不住,但教导人时又很有耐性,哪怕戚茹忘了,他也重头再教一遍便是。好在戚茹慢慢找回感觉,总算让徐宏露出点笑容。
如此这般便到了八月底,戚茹赶去学思上最后一堂课。
经过一个半月的相处,口语班的学生都认可了戚茹,因为年纪相仿,还常约戚茹出门玩。只是戚茹从没答应,她忙着存钱买刘家的房,也不敢和他们出门乱花。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大家就不用再来了,回去好好复习。这段时间和大家相处很开心,开学后的考试希望你们能有进步。”
离开学还有一周,学思所有培训班停课。毕竟要给学生们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复习别的课程。
底下的学生都鼓起掌来,然后七嘴八舌讨论。
“老师,你寒假在这吗?我寒假还来补课。”
“结束补课了就不算是老师了吧,戚茹,和我们去玩呗,请你喝奶茶。”
“就是就是,你都从没和我们一块出去。对了,留个电话吗,家里的也行啊。”
戚茹微微一笑,没有作答。知道戚茹状况的人只有周怡,毕竟两人同一所学校,稍微向其他人打听便知道戚家不太好,恐怕连电话都没装。
“寒假看情况吧。至于出去玩,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挤不出时间。好了好了,都回家吧。有缘再见。”同在临安市,以后见面的机会多得很。
“哎,没劲。”
“人家长得好看,为什么要和你出门,岂不是让人误会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找削呢!我这叫丑吗?这是美得不明显!”
男生们嘴贫打闹,三三两两收拾东西离开,只有周怡还坐在位置上不动。她有话想和戚茹说。
戚茹擦完黑板,收拾好讲台,发现周怡没离开便知道是在等她。王海洋的课程也已经结束,她不需要太早回家,留下来和周怡说说话也好。
头顶的吊扇吱呀转动,教室里人一少,空气似乎都清新起来。
周怡揉揉僵直的脖子,问道:“戚茹,九月的艺术节你们班表演什么节目啊?”
“艺术节?”
“就是教师节前一天的表演啊,你们不会也是合唱吧。哎,好多班都是合唱,全年级都找不出几个会跳舞会乐器的,没劲。”
九月艺术节是临安四中的传统活动。教师节当天全校放假,但前一天会专门在礼堂安排表演,全校二十四个班级都要出节目,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因为九月十日便是教师节,通常学生们从六月底就开始排练,回到学校后复习一周,马马虎虎也能登台。
可戚茹换了个三十多岁的芯,哪记得要表演什么节目。
“唔,大概吧。”
周怡顿时用怀疑的目光看向她。大概是什么意思?不是都排练过了吗?难道八班有什么杀手锏不好透露?有人要跳舞,弹钢琴?
“别说这个,让你找的音频跟着练了吗?跟了一个月能听懂多少?”
不好回答关于节目的话题,戚茹只能摆出凶巴巴的面孔。可惜她现在这张脸不是后世那张肥肉横生自带凶意的大饼脸,因为营养不良,浑身上下没二两肉,眼睛便显得格外大,看起来颇有几分无辜。
周怡噗嗤一声笑了:“装什么装,你还没我凶呢。我每天都跟着练,习惯了倒觉得VOA的语速挺慢。再跟听一个多月就换别的吧。”
VOA,美国之声,原本就是刻意放慢了语速的新闻播报,十分适合学习英文的人当听力材料。
“这个不急,听懂是一个阶段,复述又是一个阶段。等你能把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复述一遍才算是及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听VOA才多久,就想换下一家啊。”
周怡趴在桌上装死。她们才刚念完初二,学英语一共也才四年,能听懂VOA在一般的中学里已经算是佼佼者。上次和父母出门散步遇到个问路的外国人,她好心帮了下忙,可把周家父母乐坏了,时不时向人炫耀说自家闺女能和外国人交流。
可惜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来了戚茹这么个怪物。
第14章
2010年,两万五千块能干什么?
此时戚茹躺在自己的小木板床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黄色信封,里头装着厚厚一叠工资。
墙上的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再有五天便要开学。九年义务教育不需学费,杂费最多两百,这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钱让戚茹犯了难。
上辈子早早出国,对国家经济一点不感兴趣,连哪只股票会挣钱都不太清楚。她自己投资的都是十年后才在纽约敲钟的美股,何况这点钱投进去,哪怕能翻倍也赚不了多少。
她只能将主意放在未来会拆迁的老街房子上。
临安市房价均价三千,租房一个月三百,两万多根本干不了什么。
但贫民窟不同。三百块一个平方卖出去还能讨价还价。
西北老街,一栋一栋的小二层数不胜数,这些在三四十年前被认为是豪宅的房屋在如今被人不屑一顾。刘全友因为中彩票而搬离,再有一个月就要完全离开,徒留一栋破房在老街毫无用处。
刘家急于出手却找不到买主,戚茹急于买,可惜又不敢让戚奶奶知道。她如今还未办身份证,办理房屋买卖事宜必须通过大人。但在戚奶奶眼里,买刘家的房子还不如存到银行收利息。
“也许可以找师傅帮忙?不行,他肯定也要问我买房做什么。还有谁呢?”
搜寻着可以帮忙的人,却发现除了戚奶奶和徐宏之外,她竟然没有任何亲戚在临安。爷爷奶奶辈不用说,本就是京戏班逃难来的,戚奶奶逃难中伤了身子,就生了戚父一个。戚茹母亲是农村孩子,家里姐妹倒是多,弟弟却只有一个,她是老大。戚家只出了一份微薄的聘礼,她父母就忙打发女儿出了门。
实在想不到人,戚茹只能实话实说,打算和戚奶奶坦言自己想买房。至于理由,就拿二胡和学习当借口好了。
于是傍晚戚奶奶一回到家,就发现戚茹搬了两个小板凳放在门口,地上摆着一壶放凉的菊花茶。看样子是打算和她唠嗑。
“茹茹?今天不用去海洋那补课?”
戚奶奶知道每晚戚茹都出门,可戚茹给出的理由却颠倒了黑白。毕竟王海洋比她年长,她只能说是去向王海洋请教初中的课程。
“嗯,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