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旖景与八娘面面相觑,一时也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八娘就想跟上去,旖景劝住了她:“想来是大姐嘱咐的,我们还是坐在这儿等等吧。”
不过多久,便见旖辰踩着木梯下来,身上依然穿着玉色单衣,系着条家常着的素色锦裙,一副怏怏的神情。
姐妹互相见了礼,旖景便问:“姐姐可是生了病,怎么连扶风堂都没有去?”
要知旑辰平日最是知礼端方,循规蹈矩,长姐风范十足,何时见她缺过堂,甚至都没遣人与先生告假,眼下又是这么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不免让人觉得疑惑。
倒有些像前世成了三皇子妃,因皇子府那摊烂事烦闷不宁,再因小产抱病时的样子。
想起那时长姐病弱的模样,旖景的心往下坠了一坠,不觉就拉了旖辰的手,关切道:“可曾回了母亲,也得请个大夫来诊治诊治。”
虽说是嫡亲姐妹,但到底隔着几岁,又是一个跟着黄氏一个跟着大长公主,再加上两人性情相去甚远,大娘与五娘之间并不十分亲密,因此旖景忽然的亲切倒让旖辰有些惊异,看了妹妹几眼,方才笑着摇了摇头:“早起时觉得有些头晕,不觉睡迟了起不来,都忘记了遣人去告假,不过吃了清心丸,这会子并不觉得什么了,没得再让祖母、母亲烦心。”
有丫鬟捧上了暖暖的玉兰茶,姐妹三人便依次坐在雕花椅里品茶闲聊,才坐了半柱香长短,却见八娘的乳母寻了来,一见八娘就抹着胸口叹道:“我的小祖宗,这散了学,怎么也不先回金桂苑,姨娘都问了好几回,险些累得我跑断了腿满府里找,路上遇见了秋霜才知道你与五娘往这里来了。”
一听张姨娘问了多次,八娘忙不迭地起身,笑着跟乳母赔礼:“都怪我一时设想不周,因五姐告了好几日假,今日在学里见她就欢喜,只想着与她多处些时候,竟然忘记了让瓶儿回去告诉姨娘一声。”
“你这一时欢喜,可累得我老胳膊老腿四处折腾,还不快些随我回去,晚了仔细姨娘罚你。”说着就来拉八娘,似乎眼睛里根本没瞧见还有两个主子在场。
旖辰略微蹙眉,尚还不及开口,却见旖景将手里的茶碗重重往茶托上一放,冷笑一声:“嬷嬷这是什么话,因着大姐今日缺了堂,我与八妹放心不下,散学后才来芝兰轩问候,难道还得让你准了才行?八妹关心长姐,怎么还得受你训斥,再说这时尚且才申时未尽,又不会误了膳点儿,哪里能劳你满府寻人?你虽是八妹乳母,她往日也敬着你,可到底也别忘记了你的身份,当着我们的面儿就敢这么排揎八妹,不定背着人还如何苛待呢,八妹是国公府的娘子,就算做错事要挨罚,还有母亲、祖母,什么时候轮得着你一个下人来训斥,轮得着一个姨娘来惩处?”
那嬷嬷挨了这番训斥,很是不服,可也不敢在最得宠的两位嫡出娘子面前张狂,只得低了头,心里却是好一阵腹诽。
“怎么,难道我说得不占理,还是你认为八妹当不得你一声告罪。”旖景像是洞悉了八娘乳母的心思,目光越发凌厉起来。
还是八娘因着心里忐忑,一叠声儿地求情:“五姐莫恼,乳母她也是为了我好,不过心直口快了些,姨娘她……是怕我淘气,才叮嘱着散学后就回去。”
那嬷嬷也回过神来,想这五娘子都敢同大长公主置气,是万万不能与她强嘴的,这才腆颜屈腰:“老奴也是一时心急,冲撞了三位娘子,还请娘子们不要与老奴一般见识。”
八娘忙笑道:“好了好了,既然瞧见大姐无礙,妹妹也放了心,五姐不是还得去远瑛堂陪祖母用膳?我也该回去了,等膳后再去给祖母问安。”说完忙不迭地叫了乳母离开,倒像是心虚得很。
旖景目送着八娘仓惶的背影,半响才苦笑道:“八妹的性子也太软了些,听说张姨娘待她很是苛刻,不仅扣了月例银子不给,还常常责罚她,但凡她硬气一些,哪里就能被一个下人欺上脸来。”
旖辰也叹道:“八妹纯孝,到底念着张姨娘是她生母,也是担心闹起来难堪,倒是你……往日也不见替八妹打抱不平,今日却像个当姐姐的,维护起幼妹来有模有样。”
这话多少让旖景有些汗颜,想那一世,几个姐妹当中,八娘与她最是亲密,有点什么心事都说给她听,她有时却嫌八娘太缠人,更是从不曾关心过八娘艰难的处境,实在不是个合格的姐姐,这时便垂了头,很有些感慨:“静静养了几日的病,翻来覆去想了很多,母亲虽说去得早,继母待我甚是不薄,视如己出,更别提祖母的疼爱,可我还不懂事理,常常与六妹争执,倒教她挨了许多训斥,总以为家人待我好是应该的,从不曾想自己也要报达家人的恩情,六妹与八妹都比我小,也比我明白事理,若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岂不成了不孝之人,莫说对不住父母长辈的疼爱,更亏了识字受教一场,实乃顽冥不化的劣女。”
倒让旖辰失笑:“你才多大,性子娇憨张扬一些也不是什么大错,哪里就有这么严重了?不过你既然能想到这些,倒让我这个姐姐都自叹弗如,难怪母亲与祖母都疼你。”说着打心眼里对旖景生出不少亲近,拍了拍妹妹的手:“你再坐一阵子,待我换身衣裳,咱们先去和瑞院见了母亲,再一同去陪祖母用膳,想来祖母也知道我今日缺了堂,去道声安好,免得长辈们又挂心。”
姐妹俩去了和瑞园,才知黄氏被祖母请去了远瑛堂,便也没多留,一路说着女儿家的闲话,一路往远瑛堂行去。
刚刚进了垂花门,便见宋嬷嬷迈着稳稳的步伐迎面而来,旖景与旖辰忙上前行礼,宋嬷嬷侧身避过,又恭身一福,若有所思地盯着旖景:“五娘今日受了委屈,公主已经知道了,正在里头训斥二娘与三娘呢。”
旖景面上便染了一层愧意,垂眸说道:“都是我的错,累得祖母又挂心。”
旖辰却是不明所以,当着宋嬷嬷的面也不多问,待宋嬷嬷出了院门儿,才问旖景,旖景自然不会瞒着,便将早上扶风堂发生的事告诉了长姐。
旖辰恬淡的两道清眉便紧紧蹙了起来:“三妹的确也太过火了些,不过五妹也有不对,不该当着诸人的面回嘴,你明知她对庶女的身份耿耿于怀,那话也甚是伤人。”
旖景依然觉得委屈:“三姐说是我克死了母亲,如何不让我着恼,我也被她伤透了心,这才回了几句……”
见妹妹眼角泛红,旖辰又忙安慰:“你说得也对,若是换了我,只怕也得恼了,但却不会与她当场争执,只消回了祖母与母亲,自然有长辈作主得,好了好了,你到底还小,一时忍不住也算不得错。”
旖景却暗自思忖,若论年龄,这时的她只怕比姐姐还长几岁,可见这与年龄实在没有太大关系,不过性情使然。
姐姐端正宽厚,虽看着待人严肃,委实是个心软的人,否则当年也不致于在皇子府里举步为艰,以姐姐的性子,实在不适合嫁给三皇子那么一个人,与他的美妾侍宠勾心斗角,镇日于那污浊魅魉里挣扎,忽而惊觉,姐姐今年已经及笄,不多久便要议亲,当年似乎祖父丧期一过,除了小姑姑的婚事,姐姐的婚事也被长辈们提上议程。
这一世,无论如何也再不能看着姐姐重蹈覆辄,于那般污浊秽境里耗尽女子最美好的年华,落得个苟延残喘的凄凉境地。
旖景正暗暗下着决心,筹谋着要将这时名声尚可的三皇子的真面目揭露出来,好让祖母与母亲替长姐另谋良配,又听旖辰叹道:“祖母一心疼你,却没想到母亲的难处,八妹性子好,母亲倒也不愁,可三妹本就是要强耍狠的作派,这次真严惩了她,岂不是会对母亲怀怨?如果她私下里对下人们报怨母亲苛待庶女,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说母亲不贤良,若父亲知道了,只怕也会责怪母亲。”
旖景却不以为意,反驳道:“父亲岂是是非不明之人?母亲对三姐如何,有眼睛的人都瞧得明白,她若是抱怨生事,别人也只会说她无理取闹,难道她做错了事,长辈们还罚不得了?再说祖母与母亲管教她,也是为了她好。反而一昧地纵容她的性情,将来才是害了她呢。”
说着话,不觉就到了明堂前,却见一众丫鬟都立在廊子里,想来是大长公主正在教训二娘、三娘,她们不便留在屋内,只有在外头待命,旖辰与旖景自然也是不好进去的,便在一侧的花厅里候着。
“也不知祖母会怎么罚三妹。”旖辰兀自还有些担忧。
“今日若不是秋霜替我挡了一下,那镇纸定会砸中我的额头,可怜秋霜手臂都被砸肿了,万幸没有伤着骨头。”旖景想来也是心有余悸,对三娘并不同情,不可否认,当重活一世,她是有与三娘修好的打算,可一昧地忍让却不是修好的办法,依三娘的性情,若让她觉得你好欺,只怕更是瞧不上你,再说心里芥蒂不解,一昧忍让难道就能让三娘想开?
她绝不能担着克死生母的罪名,也不能不为秋霜出这一口恶气。
旖辰听妹妹说这般惊险,又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当下就觉得三娘实在太过份,也不再为她说话了。
过了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才见黄氏领着二娘、三娘出来,旖景与旖辰连忙迎了出去,二娘眼眶红肿,掌心紧握,狠狠瞪了旖景一眼,也不说话,径直一溜小跑就出了远瑛堂,只三娘在黄氏严厉的目光注视之下,不敢学二娘的委屈模样,忍气吞声地冲旖景一福:“今日都是姐姐糊涂,口不择言不说,还险些伤了五妹,五妹一贯大度,还望宽恕了姐姐这回。”
旖景虽不知她受了什么责罚,但也感觉到三娘心不甘情不愿地示弱,若是以她从前的性子,一定会得意地哼哼一声,耀武扬威地扬场而去,当然,这时的她,是再不会做出这么幼稚的行为的,于是伸手扶了一扶三娘,十分真诚地说道:“姐姐请起,从前种种若能一笔勾消,当是你我之幸,只望姐姐心里再无芥蒂,今后我们只做和睦相处的好姐妹。”
却是分明知道的,一些芥蒂深埋,经过了十余年的扎根繁衍,又怎会是短短几日之间能够消除?
旖景目送着三娘在夕阳下倔强远去的背影,深深地觉得无可奈何。

☆、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

关于生母,原本就不在旖景的记忆里,为了不让她伤心,大长公主极少在孙女面前提起已经逝世的长媳,可在旖景幼年的梦境里,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个妇人,背着阳光站在离她远远的地方,眉目模糊。倒是继母偶尔会提起,说的无非是才华出众,贤惠温婉——那倒是,譬如张姨娘用那等龌龊法子爬了主子的床,大长公主一怒之下要发落了她,当年多亏了旖景生母温言劝慰,才能留在国公府里跋扈多年。
前世时旖景虽知三娘对庶女的身份心怀芥蒂,以致一直对崔姨娘冷若冰霜,逃避着她是“小妇养的”这个事实,但也一直不知道生母曾有将三娘记在名下亲自抚养的打算,更不知道这就是三娘屡屡与自己作对的根本原因。
旖景觉得十分疑惑的是,究竟三娘是从什么时候知道了这些事情,又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芥蒂。
当她可怜兮兮地趴在祖母的膝头,忐忑犹豫地询问:“祖母,母亲真的是因为我才……”
大长公主一把搂住她,用力拍打了几下肩膀:“不许胡说,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看着孙女儿哀伤疑惑的眼神,究竟还是不忍,大长公主才将前事说明:“你娘身子本就不算康健,头胎又是怀的双生,生产时就很有些惊险,后来太医也说,怕是将来生养艰难……你娘当初只以为再不能有孕,为子嗣考虑,又看着崔姨娘是个老实的,一方面又有打小侍候的情份,这才作主抬了她……崔姨娘性子柔弱,怀孕后又被诊出是个女儿,你娘也是担心三娘庶女的身份会受张姨娘欺压,这才起了将她记在名下的念头……不想崔姨娘未至临产,你娘也被诊出喜脉。”
“虽然太医说你娘身子凉弱,极有可能保不住这胎,也说过产后或许会有凶险,可你娘依然坚持着要将你产下,十月小心呵护,才顺利把你生了下来,当年我还记得你娘的欣喜模样,将你抱在怀里就是不愿撒手,可是太医说的话竟然成真,自从生产之后,你娘的身子越发羸弱了,不到两月竟然……”
大长公主长叹一声,随即又严肃了神情:“当年有了你,婉娘可是欣喜若狂的,如果保不住你,想来她也会怪罪自己……只要你健健康康长大,平安顺遂一生,婉娘在天之灵也能得个安慰,如果因为三娘那句恶语就有了心结自怨自弃,婉娘在天上也会伤心。”
原来她之所以能来到这个世上,竟然这般不易,是她的母亲豁出性命才让她有了生的机会……三娘说她克死生母,也不全是无中所有……想她前世挥霍的十八年,最后落得个那般境地,自己死了也就罢了,还害得无辜之人丧命,更连累家族亲人蒙羞……当得知自己“毒杀亲夫”“畏罪自尽”的噩耗后,不知祖母与父母要如何面对楚王……
旖景将面孔久久埋在祖母的膝头,只觉得面颊火烧火燎的炙烫,过了许久,方才抬起头来:“祖母宽心,孙女儿才不会自怨自弃,必会平安喜乐,一生顺遂,以报父母养育大恩。”
愚钝与屈辱的人生只要一次就够了,这一世要做的事情太多,她哪里有时间自哀自怜,更没有颜面黯然神伤。
大长公主见旖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也实在安慰,却听旖景话音一转:“虽说孙女儿打小就没了生母,可继母一直待我视若己出,更别说还有祖母您的千般呵护,若是这样还自哀自怜,岂不成了不知好歹的人?要说起来,这世上比我可怜之人大有人在,远的不说,沨哥哥也是自幼丧母,并且还身染恶疾,祖母,沨哥哥果然如传言那般,活不到及冠吗?”
旖景半仰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看着祖母。
她清晰地看见了祖母眼睛里一掠而过的痛惜,心里便是一沉。
“沨儿也实在可怜。”大长公主缓缓地抚着孙女柔软厚重的长发,语气里似乎有些犹豫:“楚王妃走得早……他身子又是那样,莫说冠年,五岁时就险些……多亏了太医院那帮人还有些本事,把那孩子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调养了好几年,眼看着身子才好些……沨儿虽说自幼体弱,可实在是心怀抱负的好孩子,否则也不会身子才好些,就坚持要去翼州求学……这些年楚王为了他也是遍寻名医,只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这么说来,八娘的话竟然是真的了,旖景又细细琢磨了一番祖母的话,感觉到似乎暗藏隐情,待要细问,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沉默了一阵,方才勉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祖母,楚王妃过世这么多年,沨哥哥又……为何楚王伯伯没有想过再娶?”
莫说楚王是皇族,就算普通人家,元配早逝,独子又是个活不长的,为了血脉子嗣考虑,家主也会再娶贤妇,生下其他的儿子来继承家业,就好比旖景生母过世,父亲膝下也已经有了两子两女,还都是健康无疾的,也照样娶了继母,这才符合世情,相比之下,楚王府的情形未免太过蹊跷了一些。
大长公主起初还不曾疑心其他,听了这话后未免觉得有些惊异,笑问旖景:“沨儿这些年都在翼州,你见都不曾见过,怎么竟关心起这些事来?”
旖景早有准备,浅浅一笑:“原是今日见着六妹妹在看《溟山文集》,可巧是沨哥哥抄录的版本,一时姐妹们谈论起来,都钦佩沨哥哥的才学,孙女儿后来又因为三姐的话……感伤了半日,不觉想起了沨哥哥。”
楚王府里的那些陈年旧事,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大长公主有些犹豫,可看见孙女儿一脸好奇的模样,又想着两家毕竟是亲戚,更是时常来往的通家之好,孩子们渐渐大了,知道些事也有好处,当然,那些不为人知的阴私事还是要暂时瞒着才好。
衡量了一番,大长公主才斟酌着说了一段往事。
原来还得追溯到老楚王了。
当年镇国公谢晋本也是前朝东明潭州参将,与高祖虞兴邦乃结义兄弟,后高祖在楚州起兵,第一个联合之人就是谢晋,两人义气相投,谢晋二话不说也在潭州举起了反旗,拥护高祖起兵。
哀帝闻变,勃然大怒,遂以谋逆之罪抄灭谢家族人,谢晋预先做了安排,让父母妻儿逃离锦阳京,去楚州安顿。
不想中途出了变故,妻子、长女意外与家人失散,音讯全无。
谢晋有一贵妾齐氏,膝下子女双全,自去楚州,在内孝养公婆、教管子女,还时常于军营效力,缝补盔甲、削制箭簇、照看伤兵,因此贤名四传,又因谢晋元配始终没有音讯,大家只道凶多吉少,于是这个齐氏,自然而然就被谢晋扶为了正妻。
齐氏有两子一女,女儿云清本是行二,可因长姐也同样音讯全无,因此她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谢家的嫡长女。
“清娘在楚州,与我们几个也是一处长大,自幼与二哥青梅竹马。”大长公主说起这段陈年往事,也是不胜唏嘘:“后来大隆建国,父皇本欲封谢晋为异姓王,却被婉拒数回,只得退了一步,封他为镇国公。”
虽是如此,可新兴勋贵与前朝遗臣无不知谢晋厥功至伟,而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