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才结束了浪子生涯,却依然坚持自身原则,拒不入仕。
恰逢老国公病逝,虞沨回锦阳赴告,郁闷不已的魏渊请求同行,也好教师长安心。
不想却得知卫国公府有这么一座沐晖楼,收藏了数千本书籍,当中不乏绝版珍本,便生钦慕之心,甘愿为国公府西席,教导郎君与娘子们琴棋书画,只求闲时能入沐晖楼阅览藏书。
转眼就是三年。
魏渊与虞沨书信来往频繁,但因虞沨这几年都不曾回京,两人也是经年不见。
点了点头,虞沨说道:“让祖母牵挂多年,我心甚是不忍,总算是在溟山书院小有所成,也得了先生允许,该是回来的时候了,沨不比师兄洒脱,唯愿学有所用矣。”
“依我看来,你的身子倒也不像有什么大礙,虽说还是瘦弱些,可不难看出意气风发。”再次抚了抚短须,魏渊的目光中似有深意。
“师兄难道不曾听说,沨自幼恶疾缠身,虽经太医名方调养,却活不过冠年?”虞沨笑道,半分颓丧皆无,仿佛讨论的是旁人的生死。
“我只信自己的眼睛。”
虞沨摇了摇头,举眸去看窗外已经偏西的金阳,沉默了一阵,又再说道:“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师兄,其实我这恶疾是因为……”将声音压得低沉,飞快吐出了两字。
“果真如此?”魏渊大诧:“怎么会?”
“陈年旧事了,再提无益。”虞沨把目光收回,落在青瓷茶碗里:“因此若不得根除之方,的确难以挨过冠年,可不到最后一刻,我不会轻言放弃。”
魏渊却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许多次想要劝慰,可看着小师弟复杂莫名的神色,终究还是作罢。
“沨素知师兄并非不羁浪子,只不想与朝中庸碌之辈争夺那一官半职,但师兄的抱负,却是与沨别无二致。”略略静默,再饮了一盏清茶,虞沨又说。
魏渊抬了抬眉,似乎略有不解。
“沨是认为,师兄到了该离开国公府的时候了。”微笑,放下青瓷茶碗,虞沨与魏渊四目相对:“金相结党,把持吏部,以致地方官吏大多为他的党徒,其中不乏欺男霸女、为害百姓之辈,秦相为与他争权,党争不断,中枢左右二相已经势成水火,此次宁海府下知州竟然被人暗杀,圣上震怒之余,也实在忧虑……”
甫一回京,虞沨便入宫见了圣上与太后,因着楚王深受圣上信重,而虞沨之才也极受圣上赏识,朝中政事,圣上对虞沨并不讳言,甚至将心里的打算对虞沨仔细道来。
自从大隆立国,虽然官制渐有革新,可中枢左右二相,始终还是在金家与秦家的掌握之中。两者一为勋贵,辅佐高祖建国,受新兴勋贵的信重;一为东明遗臣,当初逼哀帝退位,居功至显,被前朝望族世家视为翘楚。
两大势力经过对立、平衡、溶合,到了眼下竟然又再对立,金相与秦相甚至在朝议时恶言相向,险些大打出手,引得朝政紊乱,两党之争越演越烈。
舍谁弃谁,圣上一时难做抉择。
因为金相的荣辱关系到新兴勋贵的利益,而秦相身后也站着森森望族世家。
虽说还不至退无所退,但若放任不理,任由隐患深埋,几年间必然酿成大祸,于是圣上起意筹建天察卫——这是一个直属于圣上的隐秘机构,直接听命于天子,决定了天察卫的长官必须是圣上全心信任之人。
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楚王身上,因此圣上并不对虞沨隐瞒。
眼下,虞沨又将天察卫的存在告知了魏渊:“朝廷命官遇刺,其中定有阴谋,圣上虽下令大理寺与刑部严查,却并不全心信任,因此才让天察卫密查,不过天察卫属隐秘机构,又是新近筹建,可用之人并不太多,师兄,你是否愿意领这密令,去宁海暗中查探平江知州遇刺的真相!”
魏渊哪里想到多年不见的小友登门拜访,竟然告诉了他这么隐秘之事,并且还想让他参与其中!
下意识就是连连摆手:“我不过就是个浪迹无羁的文士,又哪里能担此重任。”
“师兄这话能瞒得了别人,却是瞒不过我,你之所以不想入仕,不过是对眼下官制极度失望,想天下饱学之士甚多,但如果不是出身世家,再无人荐,又拜不得名师,注定却要终身默默,空有抱负也难施展,即使师兄出身世家,一旦踏入仕途,只怕也会被逼得舍弃抱负,做那奉迎捧承的庸人。”
这一番话,实在说中了魏渊的痛处,收回手臂,置于膝上,笑容尽敛,眉目间尽是肃色。
虞沨长叹:“眼下官吏选任实际掌握在左、右二相手中,圣上虽有意彻底改革,却不得不忌惮勋贵与世家的权势。若要让饱学之士得到公平地对待,必须要瓦解两大势力对左右二相的奉丛,让他们无势可依,由圣上将皇权真正地集于一手,才能彻底进行改革,建立更合理的官吏任免制度。为了那些寒窗苦读却难入仕途大展鸿图的人才,为了大隆将来的稳定与昌盛,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沨恳请师兄莫再推辞。”
仿若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魏渊的心上,寒窗苦读十余载,肩上更压着师长的期望,他本不是当真散漫洒脱之人,可见了多少同窗从雅量壮志,沦为营营汲汲、狥财蠹役之辈,渐渐心冷,方才以放荡不羁掩示,可沉沦多年的抱负,却在这一个初夏,两盏清茶之后,又从骨子里挣扎苏醒,摆脱了压抑,叫嚣在血液里。
“果然是我之挚友,知我甚深,遂潭不才,蒙楚王世子赏识,当竭尽全力,为圣上分忧解难。”
陋室竹堂,魏渊与虞沨相视而笑,各自再饮一盏清茶,由此缔结一个承诺。

☆、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

暑意渐浓,骄阳日盛。
接连好几日,除了早上依然去马场练习骑射,陪着祖母消磨完上午的辰光,午后的半日旖景都在绿卿里看那本厚厚的《东明五帝传》。
年岁还小时,她就听过祖母说起哀帝的故事,更兼着魏先生也常常批判东明哀帝的暴戾无道,旖景对东明这个亡国之君的种种恶行也是耳熟能详。
当时昭康氏一统北原,剑指中原,百万雄狮盘据敕勒川外,对锦绣中华虎视眈眈,外患迫在眉睫,哀帝却置之不理,自登基之初,赐死元配,立一出身卑贱的宫婢为后,执意把中枢首相之职交托到宫婢之父手中,并为此大开杀戒残害忠良,又夜夜笙歌不绝,放纵奸诈小人把持政事,以致昭康氏轻易突破关隘,夺归化十郡。
见东明朝廷不作理会,昭康氏野心暴涨,又挥师往朔州进发。
那时高祖已被逼起兵,闻朔州险情,意欲前往支援。
不想哀帝闻信,竟以为这是除去虞氏乱党的大好时机,非但不救朔州之急,反而令东、西几路大军夹击楚州军,全不顾蛮夷破城之危。
高祖寒心,遂弃朔州不顾,直取翼州,逼向锦阳京。
朔州守将不得外援,死守半载,终于箭尽粮绝,自绝,城破,朔州沦丧于北原人手中,紧跟着,昭康氏于朔州称帝。
东明朝臣总算对哀帝彻底失望,由当时任职参知政事的秦文执牵头,联合各大望族并京师禁卫,以“亲君侧”的名号,发动“洪明之变”,逼得哀帝自绝,迎拥兵翼州的虞兴邦入京,至此,东明国亡,大隆建国,虞氏称帝。
哀帝无能而性恶,虽尸骨已寒,可世人每有议论,无不咬牙切齿。
故而在旖景的意识里,前朝东明实在不堪得很,但读了几日《东明五帝传》,她的看法却大有改观。
除了哀帝,东明十四任君主之中原也不乏盛世明君。
尤其是东明元帝,出身草莽,却能在乱世之中异军突起,一统中原,结束十国之乱,创立东明三百年盛世之治,可谓一代明君。
元帝本是梁国宫奴,因梁王无道,大兴土木,宫室建得穷奢极侈,又不愿舍却银钱聘苦工,遂在国内置苛法酷吏,用各种虚名剥夺百姓田地,让良民沦为宫奴,没入苦工之列,元帝便是这千万受害者之一。
梁国宫奴的生活十分凄苦,非但要无偿服役,修建宫廷别苑,稍有懈怠便会遭至鞭笞,就连一口饱饭,都成了奢侈,元帝终于不堪逼迫,冒死逃出梁国,落草为寇,后来又组建东明军,攻打诸候王,逐渐成势。
元帝虽是草莽出身,却心怀天下,胸中抱负委实宏大。
天不负他,终于成就大业。
可元帝却委实不算饱学之士,他本是大字不识之人,落草为寇之后,经过多年打家劫舍,渐渐闯出了些名堂,这才虏了个被逼无奈的学子,教他识字。可连年征战,烽火里求生的动乱生涯,终究是没有让他学成满腹经纶,后建立东明,百废待兴,身边信臣多为武将,文臣奇缺,让元帝委实觉得烦恼。
当时中枢、六部职位俱空,制度杂乱无章,虽泱泱中华不乏饱学之士,可元帝却不知当信何人。
不过到底是一代圣君,经过烦恼之后,元帝也极快地想出了法子。
以他看来,所谓忠臣,品行一定要端正,他虽然无力评判哪个人的学识最佳,最有能力,可判定一个人的品行是不是端正,还不算难题。
便有了元帝选相这么一个故事。
最后一代明相张同脱颖而出,据说这位张大人经历了元帝给出的多重诱惑——金钱、豪宅、美人……他不为所动,只以天下百姓安居,政局稳定为己任,大公无私,不畏权贵,所谏皆为利国利民之策,最终获得了元帝的信重,任为首相,执掌中枢。
元帝选相的故事极大地启发了旖景。
身边的丫鬟们,春暮、秋月与秋霜是信得过的,但除了她们,旖景再也没有信得过的人,经过这段时日的观察,夏云与莺声自然不再考虑之列,可其余那些,也不知将来会不会有背叛之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旖景虽明白自己太过杯弓蛇影,却委实不敢再轻信旁人。
毕竟接下来的事情置关重要,偏偏还不能依靠春暮她们,那么不得不再择一个亲信。
放下手中的书,旖景离开美人榻,站在珠帘里,看向外间正忙碌着樱桃——她已经观察这丫鬟好些日子了。
果真是个勤快人,也不是个多嘴的,不爱在主子面前表功,甚至没有对莺声落井下石,就这么看来,至少没有恶习。
再说她与红雨有隙,至少保证了不会与宋嬷嬷同一阵营。
伶牙利齿,性子刚强,有个哥哥在账房任小厮,听秋月说,樱桃的哥哥也是个伶俐的……
这些都很符合旖景的需求,但旖景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她的敌人可不仅仅只是宋嬷嬷,樱桃不会被宋嬷嬷收买,却保不准对自己就能完全死心踏地的效忠。
不过东明元帝的办法值得借鉴,但凡品行端正之人,应当是做不出背主求荣之事,当然,身为主子的人,也不能像哀帝那般残暴无道……那么接下来,就剩考察一下樱桃的品行了。
旖景重新又坐回美人榻上,伸手打了一下坐在脚踏上磕睡的秋月。
秋月正做着美梦呢,嘴边儿的烤鸭腿就这么被敲飞了,懵懵懂懂地睁开眼,茫然地盯了旖景一阵儿,才突然醒悟,擦了擦唇角其实并不存在的唾沫,笑着说道:“天热人乏,奴婢一不小心竟然睡着了。”
“我见你这密探的活儿也做得厌了,这么多天来,怎么就没跟我再念叨起莺声的动向?”旖景问。
“也没什么,就是又去了松涛园几回。”秋月微微有些泄气:“五月去找了她,不过也就听她翻来覆去地念叨世子院里的景致,红雨的活儿有多轻省,有多让人羡慕。”
看来莺声是有求于红雨,才走得这么勤,旖景默默地想。
“不过五月怀疑着莺声是想调去松涛园,可无论怎么套话,莺声就是不承认。”秋月又说:“那小蹄子若真有这样的想法,也是痴人说梦,红雨不过就是个丫鬟,怎么做得了松涛园的主?”
那可不一定,不是还有个宋嬷嬷吗?想来如果莺声调去了松涛园,红雨可不就有了来自己身边的机会?旖景暗忖,想着自己若是宋嬷嬷,定是会顺水推舟的,这么一件小事,祖母未必会放在心上,只怕也会顺口允了。
也好,既然红雨这么想来,就让她来好了,但莺声去哥哥身边……
旖景心中一动,忙喊了春暮进来,拿出几块碎银子交给秋月:“拿去给五月,让她想办法套出莺声的话,看她是不是对大哥哥……”
虽然没有说明,春暮与秋月都瞪圆了眼睛,尤其秋月,竟像被蝎子蛰了一般跳将起来:“若那小蹄子真存了那等心思,可真是自寻死路。”
春暮琢磨了一阵,犹豫着说道:“世子爷往常来看五娘,莺声就想往跟前凑,若说真有这等心思却也有影儿,她心思本就大,年岁也……”
莺声十五了,大姑娘一枚,早通了人事,再说也生得有几分姿色,只怕是不甘为奴为婢的。
“奴婢这就去寻五月。”秋月磨着牙,雄纠纠地往外头走。
旖景忙喊住了她:“别这么急,这会子人多眼杂的,仔细引得莺声生疑,反而不利于五月行事。”又拉了春暮与秋月近前,小声吩咐了些话。
两个丫鬟更觉得惊奇,面面相觑,揣摩不出旖景的用意,秋月一惯心直口快,干脆问道:“五娘为何要如此?”
“你只按我嘱咐行事就好。”旖景并不想多作解释。
秋月疑疑惑惑地应了,依然坐在脚踏上,脑子里想着小主子的嘱咐,还是忍不住问道:“五娘可是怀疑夏云有了二心……”
春暮连忙说道:“可是因为上次的事?夏云那么说话的确不对,可她一惯就是个口拙的,奴婢以为,也并不能证明她就有了别的心思……五娘,夏云她跟着您身边也有这么多年了……”
原来春暮是以为当日夏云替莺声求情,惹恼了旖景,这才起了心思让秋月故意寻她的不痛快,好打发了她。毕竟在同个屋檐下服侍一个主子,春暮甚是不忍。
秋月却说:“春暮姐姐你不知道,这些日子以来,院子里的丫鬟都晓得了你拒绝宋家的婚事,夏云本不是多事的性子,却缠着我与秋霜把这事翻来覆去的问,关心得很,瞧她那模样,只怕是恨不得替了姐姐嫁去宁海才好。”
春暮怔了一怔:“她是不知道那宋二公子的禀性吧,可就算如此,夏云孤身一人,打算得多些也不为过,五娘……”
这丫鬟实在是太心软了些,旖景暗叹,也安慰道:“你们都想左了,我并不是要打发了夏云,只不过别有用意而已,小小地利用她一回罢了。”
春暮这才吁了口气,也不再追问了。
夏云这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她的命运走向即将发生转变。
荷塘里,莲叶亭亭,托着耀眼的金芒,虽然无风,却似乎不堪阳光的重量,微微颤抖着。
夏云坐在浓荫下,托着腮看着满池金波,悠然一叹。
得知春暮将嫁为官家妇,她羡慕得好几晚都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怎么讨好宋嬷嬷,也给自己争取这么一个机会,可一直难下决心……倒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顾忌,而是她实在不懂得怎么讨好人。
无财无势,又是个笨嘴拙舌的,要怎么才能讨得宋嬷嬷的欢心?
郁郁数日,尚不待想好怎么拍马屁,却忽又听说春暮拒绝了这门婚事!
夏云顿时觉得胸口闷痛。
春暮实在是不知珍惜……
那可是官宦之家!一个奴婢竟然拒绝了做一个官家子的正妻!
明明都是一般的人儿,她绞尽脑汁求而不得的,却被春暮弃之入履。
老天果然不开眼,菩萨们更不会同情弱者。
夏云愤愤不平,跟着又陷入了郁郁之中,她依然还是找不到讨好宋嬷嬷的方法,可那近在眼前的诱惑,无疑让她比前些日子更加焦灼。
人就是这样,若是不知春暮的事儿,夏云压根不敢憧憬自己会嫁给官宦子弟,可一旦知道有这样的机会,不觉就开始了美梦连连,但也不过只是做做梦罢了,可当她知道春暮拒绝了亲事,这梦境就突然变得真实起来,自然更迫切地想让美梦成真。
到了后来,就把这梦看成了唯一的希望,却又苦于没有争取的法子。
就越发地对现状不满,尽管如今的生活,也算是衣食无忧、太平安稳。
都是为了将来,莺声起码还知道去找红雨讨好,可夏云却只知道自怨自怜,哀叹苍天不公。
可是有的时候,机会也全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莺声一连多日往松涛园“活动”,拉着红雨没边没际地闲聊,说的都是羡慕的话,终于耗尽了红雨的耐性,在这么一个炎热的午后,开门见山地问她:“姐姐可是想调来松涛园?”
总算是,问出了这么一句动听的话!
莺声只觉得闷热尽消,心底刮起了一阵清风,拉着红雨的手,满是迫切,热泪盈眶。
红雨不自在地缩了缩手,为难地叹息:“我不过也是个奴婢,哪里能帮得了姐姐。”
莺声连忙啐了一口:“那等蹄子的胡话,妹妹何必放在心上?谁不知道宋嬷嬷的尊贵,你可是她唯一的孙女儿,要说也算官家千金了,这点子事哪里难得了你?”
有官家千金还做人使唤丫鬟的吗?但莺声说得十分自然,面不红心不跳,态度诚挚得让红雨反而脸红了,心里头难免也会窃喜——可不是嘛,父亲眼下虽是国公府的家奴,可太夫人何曾真将他们一家看做奴婢?将来脱籍是免不了的,宋家可不正是官宦之家,将来自己可不就是官家千金?
自己完全可以与小娘子们一样,过着锦衣玉食、呼奴唤婢的生活,偏偏祖母心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