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助益都被夺了去,四郎才叫白娶了这么个蠢妇,不知所谓!
旖景见三皇子与太后说着话,眼光频频往她看来,心里也不自在,好容易盼得安然随着如姑姑上了城楼,连忙“起身让贤”让安然坐在这“万众瞩目”的席位,她自己只与旖辰等几个宗室女眷说话去了。
当到亥初,北风更急,众人渐渐感觉身上厚氅无法阻挡的冷意,太后这才起驾回宫,旖景也与老王妃、安然还有整晚讨好着皇后的小谢氏下了城楼,各自登车前往王府搭的彩棚。

☆、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

平安门上宴席散场,千步廊间的御街却依然热闹,不少士子仍在殚精竭虑,天子坐在承天门楼上,正与魏渊、卫予仁品评内侍们不断呈上的诗词赋作,一侧是几个成年皇子,当天子阅卷后,也依次传阅着各人的赋作,苏荇今日尤其忙碌,站在天子身后,手里那支紫毫就没停过,不断在经过筛选的诗作上录下天子品评之语。
而平安门外长街两侧,也正是人流如织的时候,这一处的彩棚是各大显贵才有资格搭建,今日却不限平民百姓游览赏灯,也正是趁着喜庆佳节,普通百姓才能远远目睹贵族宗室家的女眷锦衣奢华安坐彩棚上,毫无顾忌地窥望贵胄女眷的风采气度。
楚王府与卫国公府的彩棚依然比邻而建,当中甚至搭了行桥。
黄江月身着朱红金绣的氅衣,应酬了一轮接连一轮的官宦女眷“串棚”寒喧,这时只觉腮上的笑容已经彻底僵硬,接过芷娘递上的热茶,扫了一眼甚是冷清的席位——安瑾早去卫国公府那边凑趣了,安然也获诏去了平安门,虽有奴婢在旁侍候,得坐者除她再无旁人。
可这般“引人瞩目”对于今日的江月而言实在是讽刺。
其实刚才前往寒喧贺岁的访客,也大多是些品阶不高的官宦女眷,真正显赫名门都知道王府家眷在平安门上,并不耐烦与黄江月这么个声名狼籍被天家厌烦的宗室应酬,都等着老王妃与世子妃归来,才是时候凑趣。
江月一边不耐烦被人“瞻养”一边又为如此冷遇黯然神伤,心情那叫一个五味杂呈。
尤其是见比邻的卫国公府彩棚上热闹非常。
今日受诏入宴的只有大长公主,故而黄氏与许氏及董音并几个小娘子都留在彩棚,黄江月自是没有厚颜凑兴的心思,甚至隔得老远,也老感觉那边有暗暗刺过来的冷厉目光。
其实真是她多虑了,许氏与董音都是宽宏大量的人,虽晓得江月欲对旖景不利,也没有闲情趁机落井下石,看也没往这边多看一眼,而待嫁闺阁诸如六娘等女儿家,还不晓得王府那桩公案的仔细。
黄氏自然不会不满江月。
三娘已经“除服”——其实为姨娘守丧本无律法明定,三娘尽孝也有大半年,恰逢新岁佳节,她自然不能再素衣守制。
这位倒是一贯与江月不睦,不过眼下她一门心思全在计较其他,也懒得关注江月。
好容易盼得老王妃与小谢氏的车與到了彩棚前,江月一边庆幸自己不再受人冷眼“瞻仰”又一边怨尤着只怕访客即将接踵而来,对旖景必定奉承讨好,越发衬托出她的“卑微冷清”。
不过江月也只能强颜欢笑着,迎下朱毡铺呈的软梯,正要掺扶老王妃。
就被老王妃毫不留情的挥臂一挡,扶了旖景的手,看也没多看江月一眼——这原也是旖景支招,江月比小谢氏机敏,老王妃又习惯不假辞色,瞒住小谢氏不难,难保不会让江月瞧出端倪,干脆就毫不掩示,不让江月趁机察颜观色。
倒是旖景笑道一句“辛苦弟妹”。
而更让江月焦灼的是大长公主不久也过来这边,陪着老王妃说说笑笑,她只好僵坐着,生怕多说多错,当众再受奚落。
旖景却也并不多觉得欣喜,只因虞沨早前就说定这日要与她同游灯市,这一个邀约,已是隔世。
她想与他共处,今生为他之妻,共度的第一个上元佳节。
无奈打听得今年因复行科举,世家子弟们越发不会错过一展才艺的时机,参与上元赋诗者比往年只有更多,不知天子什么时候才会放人。
又有灰渡得了世子之令,转告那句:“世子暂时不能脱身,早前已经定好了流光河畔浮春楼的一间雅室,怕赶不及……只好让世子妃与国公府小娘子们先往,由属下护侍。”
元宵佳节,于闺阁、妇人而言更是不可多得能夜间玩乐的机会,往常一更之后,还哪能在市坊间游荡不归?可旖景听了这话后只沮丧的叹一口气。
又说国公府那边,眼看着平安门宴散,黄氏也得去几位皇子府的彩棚道贺,这时先来与老王妃行了礼,交待大长公主一声后,就去依次“应酬”。
皇子府的彩棚自然也临着平安长街。
当黄氏被四皇子府的仆妇迎上朱梯时,正见着四皇子妃冷着一张脸训斥廖氏的场景,就连白妃也立在一旁垂手挨训。
这多少让黄氏有些尴尬。
四皇子妃却没反应过来廖氏与国公夫人的联系,极不耐烦地挥一挥手:“到底是商贾出身,白妃训管了你这些日子半点没有长进,你是个什么身份,就敢坐着迎客,不知所谓,别在这丢人现眼。”便喝斥屏息凝神的仆妇:“还不把她送回皇子府。”
廖氏又羞又恼,刚才无非就是个七品官宦的女眷过来见礼,她才拿大没有起身相迎,哪知被四皇子妃遇了个正着,白受了一场折辱。
自从“嫁”入皇子府,就是洞房那日得见四皇子,往常竟都被白妃拘在身前教管,这与廖氏的期望有天壤之别,本就满腹委屈,再经此一辱,越发气恨。
竟未与黄氏见礼,拂袖而去。
秦妃脸上显然电闪雷鸣,也不顾黄氏已经立在跟前,指着廖氏破口斥道:“如此放肆,给我将她禁足,不抄上千遍女德不准放她出来。”
黄氏连忙陪笑劝慰:“大好的日子,秦妃何必为不相干的人生气。”
秦妃本不耐烦与国公府诸人客套,想到今日贵妃的一番警告,再睨了一眼伫在一旁肃颜持礼的管教嬷嬷——这位可是贵妃赏的女官,就为了提点敲打她!
方才强忍怒火,皮笑肉不笑地请了黄氏落座。
黄氏倒不介意秦妃的态度,应酬寒喧几句,关切起秦太夫人的康健。
不得不说黄氏比江月更懂得怎么迎合人心。
秦妃立即就转变了态度,冷颜微融稍带感激:“有劳夫人惦记。”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祖母的病情。
秦太夫人因为身份尴尬,数十年不曾见人,早被贵族遗忘,并没人关切过这位前朝公主的病情,只怕许多还以为太夫人早已作古都不一定,便连秦相,当听说秦妃欲求太医院使江清谷给老妻诊脉,有的也是一番训斥:“别以为天家并不在意你祖母的身份,就能得意忘形,江院使可是常人轻易请动的?他是专责圣上龙体康健的医官,便连贵妃娘娘抱恙,四殿下求请多回,眼看着娘娘久病难愈,圣上才许可。”
秦妃今日是想趁着太后欢喜,出口请求,哪知竟被贵妃洞悉,又受了一番冷言警告。
心里实在愤愤不平。
江清谷虽是院使,不过区区五品,祖母再怎么说也是东明公主,虽早被夺了封诰,血统尊贵却也不能抹杀,再说自己堂堂皇子正妃,祖母患疾怎么连太医都没资格请?
眼下好容易遇见一个关切祖母病情的人,秦妃顿觉安慰,忍不住就抱怨道江太医如何托大。
清谷先生这回真是无辜,他压根没得相府与四皇子妃请医,白白就担了个不识抬举之名。
黄氏自然不妄加评论,只笑着说道:“其实民间也不是没有良医,我就知道一位济世堂的大夫,听说专擅老人家因年迈病弱的调养,秦妃若是信得过,倒可一试。”
秦妃感激又添一分,立即追问着那位大夫的仔细,又说起祖母往常服用的药膳,听说秦太夫人虚劳咳喘,黄氏又称自己手上恰好有难得的上好冬芝,次日就送去皇子府。
总之一番谈话下来,秦妃对黄氏忽就十分亲近,竟是亲自把她送下了彩棚,眼看着黄氏的软轿离开,才感慨道:“都说国公夫人贤良,果不其然,如此慈和友善,偏偏苏五娘还有意疏远,真是不知好歹,刁蛮跋扈。”
秦妃这边一想到旖景,倒牵连上江月,忙打发了贴身婢女去请“好友”特意叮嘱了对江月要极尽客气,至于旖景,让她同行即可。
哼,今日自家妹妹白白受了三皇子当众奚落,当谁不知,三皇子是看子若得太后新宠,为旖景不平,呸,已为人妇还勾三搭四,真是不知廉耻,今日定要把这口气找回来,也羞辱她一番。
就是要让人看看,无论如何,至少在她这个四皇子妃眼里,楚王世子妃的确不如黄江月。
旖景那边却已经让人分别去了卓家、韦家、杨家、彭家花棚里邀请几个好友同往本应与世子“二人世界”的浮春楼。
国公府的诸位小娘子听说这话,自然也不甘落后,安瑾与安然也满是期盼。
大长公主就替老王妃一块作了主:“浮春楼原就是景丫头的产业,自是妥当的,难得今日她们几个一聚,都一同去吧,只留心着时辰,可别图一时高兴就逗留太晚,入了夜还是得当心着寒凉。”
一片欢呼雀跃。
哪知没成行,四皇子府的婢女就来了,果然对江月十分客气:“秦妃才到彩棚,就挂念着娘子,专程嘱咐奴婢来请娘子过去陪着说话。”当对旖景时,却是一副爱搭不理十分勉强的神色:“也请世子妃陪同娘子前往。”
大长公主听了这话不由蹙眉,就连老王妃都十分难得地看出秦妃是有意捧高江月,狠狠瞪了那婢女一眼。
小谢氏却兴灾乐祸:“月娘这就去吧,你也忙了整晚,别牵挂这边,好好陪秦妃说会子话。”得意洋洋地横了旖景一眼,看秦妃对苏氏姐妹的态度,今晚世子妃活该受辱。
哪知世子妃更是爱搭不理:“有劳秦妃记挂,只我今日不得闲,就不去叨扰她了。”
那婢女万没想到世子妃会直言拒绝,不由呆怔。
旖景只对两位长辈交待“这就领了妹妹们去流光河畔赏灯”再没理会那婢女。
开玩笑,四皇子眼下还不是储君,甚至不是亲王,秦妃论来与旖景堪堪品阶相当,两人又是同辈,没得秦妃发句话,旖景就必须奉命的道理。
还“也请世子妃陪同娘子前往”谁爱搭理谁搭理,世子妃心情正郁闷呢,没空和你们虚以委蛇。
世子妃自然不知,这时一身男装长袍扮相的秦子若,待在车與里好一阵,极不容易盼得下人禀报了楚王世子的行踪,施施然拦了道,冲着侍卫们巧笑嫣然。
隔着车窗,虞沨听侍卫禀报道相府郎君求见。
琢磨了一番还是打开了车窗,哪知迎上前的却是个“女扮男装”。
子若姑娘抱揖一礼,一番“君子”套话:“自知冒昧,望世子莫怪失礼之处……家祖母染病,某甚感焦急,不敢贸然请江院使,知晓世子与江院使交厚,才来恳请,望世子能替家祖母请江院使诊脉。”
秦子若十分自得,心说楚王世子待旖景这般爱重,无非是因为世子妃在闺阁时不比常人,可见世子喜欢的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女子,要论来,她也是如此,至少女扮男装参与上元联诗与士子们一较高低者唯有她一人。
又是出于一片至孝,世子应当不会拒绝才是。
满心期望的子若姑娘大大方方与世子对视。
哪知得了一句:“怕是得让七娘失望了,我与江院使并非交厚,还欠了他救命之情,实不敢再劳烦先生。”
子若呆怔着,眼看车與轧轧前去。
好半响才展颜一笑,才品出众,对妻子情深不移,半点不受旁人诱惑者,世间唯有沙汀客一人。
她的眼光,原是极好的。

☆、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

今日宽敞的青雀大道像极了一条披光载彩、冰雪初融的河流,分明是潺潺流动并未塞拥,可那“水流”总不如往常顺畅。
这条可通数十辆车與并行的大道两旁,放眼看去皆是贵族名门搭建的灯轮彩棚,火树银花流光转影。
彩棚下隔开些微距离,是一字排开的夜市摊挡,各类小商品琳琅满目,从钗环脂粉到糕点小吃一应俱全,当然最多的还是各色花灯,十二生肖、牛郎织女、花鸟鱼兽总之是花样迭出让人目不睱接。
摊挡前的人流最是拥堵,而用栅栏隔开处,才供车马與轿通行,东西两侧各留了数丈,只供车轿随从单行,故而行进虽不拥堵,总归不如往常顺畅。
大道中间,搭起一排几疑望不到头的临时演台,有歌舞杂耍纷呈,吸引了更多的人流或是驻足或是穿插观看,有红袍铁甲的禁军掺杂其中维持秩序,杂而不乱。
虽是上元佳节,还是鲜有贵妇贵女仿若市井百姓般徒步游览灯市,大多都是乘坐车轿,不过可以大开车窗轿帘观望游赏。
人流如织、香车如云,楚王府与卫国公府小娘子们出行也不讲往常的排场,旖景携着安然共乘一车,趴在窗边看着沿途热闹的倒成了秋月几个丫鬟,姑嫂俩并肩坐在软座上说话,全不受外头的喧嚣影响。
话题自然是太后破天荒的这次诏见。
安然微垂着脸,发鬓依然染着两朵红云:“如姑姑来长街传太后娘娘诏请,我心慌得不行,还是三妹妹在旁鼓励安慰,说有祖母与嫂子在那边照应着不需担忧,叮嘱我就如往常般,只要莫失闺秀气度就是……娘娘甚是和气,就问我往常在家喜好,听说是与国公府的娘子们在一处听学,娘娘连连说好……皇后娘娘赏了一枚金凤衔珠的簪子,贵妃也赏了一双玉镯……太后娘娘又问今年芳林宴我是否有所准备,让我与嫂子好生请教诗词……都是些家常闲话,我不敢多言,就是有问才答罢了……嫂嫂,不知我今日可有失仪之处?”
旖景拍着她的手安慰:“你做得极好,太后与皇后对你赞誉有加,都说咱们宗室女子大多有些娇蛮,属你最是沉静。”
安然双靥更红,眼睛却亮了起来,不由自主地往旖景身边依靠过去。
她从没想过会有同太后皇后共座而谈的时候,从来不敢肖想。
自打知事,就听乳母提点谨言慎行,小小的孩子,就看出祖母对她的厌恶,父王也一贯严厉……二婶从来对她就没有好脸,说话时尽是冷嘲热讽,她身边只有乳母,可惜也病逝了,是乳母重病迁出庄子里静养时,告诉了她生母的恶行。
长兄虽然温和,对她最是关切,可想到长兄之所以“病弱”是生母一手造成,她从不敢接受这份关切,心里愧疚难安,只好疏远着仿佛才能自在些。
生母害了王妃与长兄,她怎能奢望家人的关爱,多少苦楚都是应当,因此无论下人如何横蛮无礼,她从来没想过诉苦告状。
也许这一生只能如此了,将来出嫁,夫家若知她生母的罪恶,也不会善待于她。
安然晓得自己在王府里的尴尬处境,故而无论安慧多少挑衅,她从不会争辩,虞湘欺负打骂她,她也只是一个忍字。
其实最轻松的辰光就是每隔两日去卫国公府听学,尽管苏二娘、苏三娘都不是和睦友善的人,却也不会像安慧与虞湘一般欺负她,只要她沉默不语,就能得到安静。
她爱惜这一段辰光,喜欢听先生侃侃而谈,沉侵在琴棋书画的雅致里,似乎唯有这时,她才能感觉到自己贵为宗室女子,不同于贫苦人家的女儿。
从来最羡慕的人,就是国公府五娘那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言行无忌,飞扬恣意。
可她从不敢主动与五娘交谈。
是从什么开始,五娘开始主动与她促膝谈心,为了她和安瑾与安慧争执,有了可口的糕点或者难得的好茶,也都想着她与安瑾。
她与安瑾都是在富贵乡里举步为艰的人,头上顶着宗室的明亮光环,受的却尽是冷眼嘲笑,一言一行都要小心翼翼,而相比安瑾有二叔维护疼惜,她更加形只影孤。
所以,就算五娘屡屡示好,她也从不敢奢望当真收获突如其来的友好与关爱,依然是以沉默谨慎相待。
怎能想到五娘竟成自己的长嫂。
她想,当五娘知道她有那样一个生母,也会恨她入骨,再不理会了吧。
又怎能想到长嫂还是新嫁,竟为了她痛打刁奴,为她出头,抢白得二婶有苦说不出。是长嫂告诉她“你是王府的女儿,金尊玉贵,任何人都不能慢怠”,是长嫂鼓励她要挺起脊梁。
长嫂告诉她:“江姨娘的所作所为与你无干,祖母她是迁怒于你,慢慢劝解着,总归有释怀的一日。”她那时并不相信,哪知祖母在长嫂的劝解下,果然就待她越发慈和起来。
长嫂还说:“父王其实并不是有意冷淡,父王也明白你是无辜,可父王总归难以释怀母妃的早逝,父王其实是在自责。”
“世子从没怪怨过二妹妹,二妹妹无需怀疚。”
“别管二叔二婶,二妹妹要记得,祖母父王、世子与我才是你的亲人。”
长嫂鼓励她与贵女们交善,引荐了韦十一娘几个与她认识,她们果然是友善的人,对她十分亲近。
就连从前甚是瞧不起她的谢四表妹,这时也对她亲厚起来。
王府里的仆妇再不敢对她冷言冷语。
长嫂还教会她怎么对仆妇赏罚分明,怎么考较仆妇的忠奸,怎么赢得仆妇发自内心的敬畏。
短短半载,她的生活就天差地别了,就像积累多年的阴云终于被阳光驱散,一切都清透明亮起来。
长嫂就是那抹阳光,照亮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