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六扇门大佬递烟-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做甚么。”李元钧似乎在安抚她平起的紧张,轻道,“方才不是说过了么?本王大喜的日子,缺了你怎么成?”
傅成璧有些不明白他口中的“大喜”所指何事了。
……
御辇龙游而上,前后拥兵,走在最前的乃是观中手持拂尘的道人。
段崇接驾后,就带兵去山中哨岗之间巡察,而向义天负责跟在文宣帝身侧护驾。
这日本就是风满欲雨的天,林间湿气重,浓郁的绿叶都凝着水珠,风一来,水珠落下,淅淅沥沥的与下雨也没分别。有副将随在段崇身后,毕恭毕敬地向他汇报着部署监察的情况。
这副将是向义天手底下的兵。
向义天此人脾气火爆,一点就炸,可也是性情直爽,奉正讲公的。在他手下做事,平常受气归受气,但从来都不会让人感到惧怕。
而眼前这位爷,算起来比向义天的年纪还要小些,手随意搭在剑柄上,走在最前侧,在别人敬称“大人”时还会点头回礼……看上去端正严肃的人,巡察时,却对防守据点的要求严格得近乎过分,提点起来分明没说甚么狠话,副将就已不寒而栗,仿佛一处极小的疏忽在他眼中都足以判死罪。
三巡下来,段崇才回到帐当中,手指叩在帅案上,用笔随意勾勒着脑海中的皇宫巡防图。眼下的局势实在被动,除了能见招拆招,段崇察觉不出千机门的任何意图。
“大人!”
帐外有士兵急急请了一声。
“进。”
士兵跑得急,大喘了几声回道:“后山……后山发现了很多……”他哆嗦了几下,又咽了咽口水,哑声说:“骨头……人头……”
段崇蹙眉,一下从位上站来,“带路!”
段崇赶到时,面前俨然已经陷下了一口大坑。负责挖土的五名士兵还未停手,一铲子下去就发现一颗头骨,他们浑身泥泞,也在浑身颤抖,却不甘于就此停手。
他们似乎想看看到底能挖出来多少,可还能有个限度么?
第一颗头颅是一名士兵寻处小解时发现的。他差点尿裤子上,见这尸骨别说棺材,连个裹尸的席子都没有,定然死得挺冤,他这一尿还尿到头盖骨上,实在罪过。他信奉鬼神的,怕叫甚么怨灵缠上,就想将这头颅再好好埋回去,埋得深一点,也算是请罪了。
所以他就往深处挖了挖,没想到……又出来一颗。
士兵不甘心,从一个到两个,再到十个,不见其他部位的尸骨,全部都是头。士兵这下毛骨悚然,忙招了兄弟来挖,五人合力很快就挖出了一个坑。
现如今摆到坑边的就已经有五十多颗头颅骨。
段崇缓缓扫视过去,再问:“有没有挖出来可以辨认身份的东西?”
士兵摇了摇头。
待挖到最后,共计一百三十六颗头颅,其中只有一副完整的尸骨,乃是在最深处挖掘出来的。尸骨上附着的衣衫已经破烂得甚么都分辨不出,唯有一双鞋尚能看,段崇吩咐人将鞋靴带过来给他。
高筒白底,绣锦走出云纹,乃是正统的道靴。
道士?段崇狠狠拧起了眉,其他的这些头颅,也都是道士么?
身首异处,没有棺材,没有墓碑,绝不可能是三清观历来道士的安寝之处。
现在可以调动的士兵不多,想要大范围地去搜寻其他部位的尸骨,只能等到道法大会之后。
段崇招来一个随行的信鹰子,命令道:“此处交给你负责,让一小队士兵在此处把守,任何人不得靠近。另外,派人去通知杨世忠和裴云英上山。”
“遵令。”
按照行程所定,正午时分,文宣帝亲临宝殿,由玄阳子主持启典,文宣帝拈香参拜,在唱诵诸神真仙宝诰后,三十六名道法高深的道长入殿,与文宣帝共论道法,是为“道法大会”。
那位宫中传说得神乎其神的玄阳子,今天会一直在宝殿中祈祝。段崇在龙驾到达三清观之前特意与他见过面,此人相貌平平,却生得慈眉善目,拈花一笑,起了拂尘给他行礼,一行一止,并无可疑之处。
而三十六名道长,由段崇亲自验明正身,确保没有任何乔装作假的可能。
且在道法大会上,向义天会亲自持刀在侧,严防死守,以免出现任何纰漏。
段崇望着手中的道靴,忽地就想起一句话来。
当年清扫澜沧党之后,柯宗山收押于刑大狱。沈鸿儒曾去探望过一次,回来后与段崇喝酒。
醉意朦胧之时,沈鸿儒感叹道:“我恨极了此人……今日听他言说,‘古讲不以一眚掩大德,本官曾为大周立下过丘山之功,如今纵然获罪,却也不该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见当真是无所祷也’,又想起来他曾在朝堂中所树功德……我都不知他究竟到底算个好人,还是算个坏人了……”
对于柯宗山来说,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死法;而对于鹰狩来说,他却是最爱看到人身首异处。
段崇好像意识到甚么,一下抬起了头,扬声喝问:“皇上现在进殿了吗?”
有人回答:“前头传过消息,一刻前就已进殿了。


第142章 疯子
段崇不太明白; 千机门消匿这么多年,从前的部众到底在何处立身?现在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三清观,观庙就是最好的容身之处。
大周对教派一向敬重; 如若没发生甚么大的事情; 道观、庙宇都不会受到盘查和骚扰,千机门只要将三清观原来的道士一点一点蚕食殆尽; 他们就能鸠占鹊巢,代替道士; 以全新的身份活下去。
这无疑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十载也已经绰绰有余了。
段崇未曾发现三十六名道长脸上有易过容的痕迹; 因为他们无需改变容貌,他们改变得是自己的身份!
“皇上有危险,即刻随我入观——!”
三清观宝殿内; 文宣帝在玄阳子的指引下诵完经文,则传三十六名道长入殿论道。
道长陆续进来之后,因讳凡胎浊秽,大殿朱门需闭; 文宣帝谨慎,特许向义天带一列精兵入殿护驾。玄阳子温然点头,并未反对。
宝殿中有一道士手持法铃; 震动手腕,叮呤一声,久久回响。他振振有词地念着咒语,脚下移步; 扬洒一横甘露净水。如此反反复复,于宝殿内缓巡了一周,碗口大的法铃震出的声音一下一下抓挠、牵引着人的睡思,纵然向义天打起十二分精神,也不免有了些消沉的困劲儿。
香烛燃了起来,烧蜡的香气轻浮缠绕在殿中。向义天听着法铃阵阵,神思恍惚,目光移到香烛上,火红的烛光不知怎么就转至白青色,幽然生寒,不似火,却似冰了……
倏尔,他察觉到不对,却为时已晚!脚底下浸上来密密麻麻的寒意,仿佛将他的脚都冻僵在了原地。
“护……”他知道喉咙是能发出声音的,可嘴巴却张不开,“护驾……”
道士走到他的面前,法铃在他眼前一个轻微的晃动,可发出的声响比钟声都要巨大,震得他心肺为之胆颤。他五脏六腑似乎都碎了,疼得他握不住手中的剑。
“向将军戎马一生,也该歇一歇了。”
轻轻的话语犹如呢喃,法铃再震了一下,向义天眼前蓦地一黑,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很快,宝殿当中的士兵都连个闷声倒下。
文宣帝望见突变的情况,一时大惊失色:“怎么回事?!向将军!向将军!护,护驾——!”
“嘘——”拂尘一下缠紧了文宣帝的脖颈,玄阳子温慈地笑着,眼睛里流溢着轻然喜色,“元朗,要是再惊扰到其他人就不妙了……”
这不是玄阳子!这个声音……!
不会再有第二个人敢唤他的名讳,他分明是……
文宣帝睁大眼睛,满腔的恐惧开始教震惊代替,干涩的喉咙只挤出两个字,“阁,老……?”
宝殿神像后走出来真正的玄阳子,细细看去,两个人还是有所不同的,可文宣帝入殿之后乃是参拜道祖,当然不会将注意力放在玄阳子的身上,一时未能察觉出来端倪。
而眼前的这位“玄阳子”抬手往耳后抚了一下,五官回至原位,果真是柯宗山。他将拂尘松下,与文宣帝相对而立,眼眸含笑,在帝王面前也不输半分气度。
柯宗山拍了拍自己的腿,抬手想请文宣帝入座,“臣年纪一大,腿病犯得紧,方才陪元朗站了那么久,实在累得很,望元朗能体恤臣下病躯,允臣坐上一坐。”
文宣帝握拳,环视着此刻仍旧静默跪坐的三十六名道长,冷笑道:“现在宝殿当中,还有朕说话得份儿么?”
“无论如何,你现在还是陛下,不是吗?”话虽如此,柯宗山却自顾自地坐到一旁搭着彩绸的椅子上。
文宣帝轻出了口气,“早知道你还活着的,朕竟然都没起过一点儿戒心。”
“臣看着元朗长大,你想要甚么,臣岂能不知?”
佛教讲生死轮回,道教求长生不老。日夜为病魇、生死所困扰的帝王,急需找个能够让他全心信任的精神支柱……他的弱点太容易教人窥破,也太容易教人利用了。
文宣帝问:“你不杀朕?”
落到绝境当中,他反而显得很平静。
柯宗山淡声道:“将皇位禅让出来,臣就教你活;如果不,臣就从向家开始杀,接着杀掉你在乎的每一个人,最后再杀你。”
文宣帝蹙眉,“禅让给谁?”
“吾儿,李元钧。”
一刻的震惊过后,文宣帝淡然一笑,摇了摇头:“六弟乃是容妃与父皇的孩子,与你毫无干系。”
柯宗山弯了弯眼睛,“你这样信任他?”
“他若真是你的儿子,阁老当初就不会扶持朕登基。”文宣帝看向柯宗山,“你在乎皇位吗?不,你不在乎。你虽然想要权力,但并非慕权,你只是需要它来报复李家,报复李氏的江山。你这样的疯子,想要看到的是李氏宗族互相残害,在你面前输得一败涂地,甚至乎天下大乱,这些!才会让你快活!”
柯宗山轻轻鼓了几下掌,“陛下真不愧是臣的学生。”
文宣帝急促喘息了几声,目光缓缓移到他的腿上,忆起往昔,他的声音渐渐变得绵长而悠远,“……阁老是死过一次的人,为甚么还要执着于此呢?这么多年,李家偿还给你的,也该够了罢?”
“元朗,你错了,这债不是你们李家偿还的,是臣自己讨来的。”声调冷极,可他却温文然笑起来。
文宣帝愣在当场,在这个笑容背后,他能看到年轻时柯宗山的影子。
之前沈鸿儒要推行新政,必得从批判柯宗山开始,是因为柯宗山在大周百姓面前所树立的贤才形象太过深入民心。
沈鸿儒连中三元的事迹,到了柯宗山面前都要自愧三分。
柯宗山入仕时,年仅二十岁,乃为庚申年文武双科的状元郎。先帝亲批为“文武双绝,旷世奇才”,观天监司长进言说,“大周天子得此贤才,兆文昌武隆之国运”。故而,柯宗山甫一入朝就是荣极一时,任翰林院大学士,官居四品,另外还兼任武将统领等数职。
若要形容先帝对他的器重和宠信,史官曾言“凡先帝行止,皆有文庸随驾”。
文庸,就是柯宗山的表字。
柯宗山出身白屋寒门,而在翰林院供职中的人多是如此,柯宗山入仕途后,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仕林派”;仕林派因在科举当中占有绝对的话语权,故而会常常从中挑选年轻才俊做门下学生,衍生为师生一脉,各官员之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没过几年,以柯宗山为首的仕林派在朝中的影响就一日甚过一日。
当时大周虽设内阁,却如同虚设,国政权力并非握在先帝的手中,而是在先帝弟弟的手中,时任摄政王的李长景。
先帝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可要论治世才能远不如他这个弟弟。
李长景多年运筹帷幄,钻心经营,取得了整个李氏宗族的信任和支持,朝中勋贵也多是倚靠摄政王而生。他们就像是维系江山稳定的纽带,牢牢地保护着、同样也束缚着大周江山。
先帝对柯宗山的重用和宠信,让仕林派日渐壮大,甚至开始动摇摄政王一党的利益。
在一年的除夕夜宴上,先帝特许柯宗山入席。
李长景明嘲暗讽柯宗山身份卑微,不配在此跟他们饮酒,可年轻时的柯宗山岂会是个忍辱吞声的人物?偏生他有一张巧嘴,妙语连珠,有四两拨千斤之劲,在宴上不动声色地给李长景难堪,气得李长景脸都绿了,到最后一言不发,差点将酒杯子捏烂。
李长景的大世子同在席列,见父亲被下了面子,自然恨得咬牙切齿。
他暗生一计,转到殿外,吩咐上膳的宫人在柯宗山酒水里下了药,再趁着柯宗山出殿醒酒之时,伙同宗族其他的几个兄弟将他拖去狎玩,极尽侮辱。
柯宗山的一条腿被打了个半折,差点废掉。如今时隔多年,站久了就会疼痛。
这大世子对他做得极致又狠绝,就是想让柯宗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旦柯宗山说出了口,就会成为大周人人口中的笑柄。大世子只盼着他能有点文人的骨气,找个梁子吊死最好。
没想到柯宗山一点都不知羞耻,刚能下地走路,就将大世子的恶行告到了先帝面前。
先帝本就对摄政王一党心怀芥蒂不满,一时怒极,即刻派禁卫军将大世子绑到皇宫当中,当廷仗责一百,将大世子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但到最后还是留了些情面,没让他横死当场。
可当时的柯宗山见他未死,冻得发红的脸彻底变成青白,他派人端了盆冰冷的盐水过来,往他身上狠狠一泼,浑身火辣辣的疼痛让大世子嚎叫起来,一下咳出大口大口的鲜血,时下又值隆冬严寒,柯宗山这一泼就彻底断了他的活路。
抬回去没几天,李长景最疼爱的儿子就死了。
他们这一仇,算是彻底结下。
李长景没有一天不想弄死他。可他想在政事上纠错发罪,柯宗山事事都做得滴水不漏;想要派人暗杀于他,柯宗山养了一批影卫,加之他自身就是个极厉害的用剑高手,派去的刺客根本无从下手,甚至有几次差点被他反咬一口。
直到北疆的藩王叛乱,联合北疆外的蛮族一同攻打大周,侵吞北方三郡,以阳晋为都城,自立为王。
李长景为了将柯宗山送去阳晋的战场,令朝中可用的将领怠战,推辞言说难当大任,并且推举柯宗山为帅,说服先帝令他前去平定北疆的叛乱。
这一行,必定惊险万分,柯宗山知道这是李长景给他下了套,等着他往下跳。可对于柯宗山来说,这不仅仅是个圈套,还是个机会。
若此战能打得漂亮,他就能将势力延伸到军政上,从根本上打击摄政王一党,利于皇帝收揽权力。
负命亲征。
谁都没有想到,阳晋一战,会造就了现在的柯宗山。
钟楼上开始下起了绵细的雨。
“出将入相,无出其右。”李元钧低低念着这句史官判词,复而讥嘲地笑起来,“不成佛,便成魔,说得就是他这种人。”
傅成璧不知是错觉还是甚么,她在李元钧眼中看到了一种莫名的情绪,可这种情绪太淡了,一晃而过,仿佛真只是她的错觉而已。
李元钧像是想到了甚么,转而看向她,弯起眼睛笑道:“对于阳晋一战,你不陌生罢?”
不陌生。
当年她父亲还是其中一名年轻的六品小郎将,阳晋战役过后,他被擢升为四品明威将军,从此后得机大展宏图。


第143章 谢恩
柯宗山持帅令; 赶到阳晋关中的军营。
当时镇压叛乱的军队首领就是摄政王王妃的侄子,这人仗着姑丈在朝中的势力,一贯的嚣张跋扈; 在军中发号施令无人敢违; 柯宗山这个天降大元帅,夺他兵权; 压他气焰,自然可恨至极。
柯宗山甫一入营; 下得第一道命令就是全军退出阳晋关外。这侄儿对这样的命令难以服从; 他认为退则有损士气; 于是乎带着一队精兵夜袭阳晋城,试图靠着突袭取将帅首级,结果中了对方一早设下的埋伏; 三千精兵只回来二百人。
柯宗山冷眼大怒,毫不留情地将他推至军前,当着所有人的面亲手砍了他的头。
行刑台上,柯宗山不着盔甲; 儒袍在身,分明不像个将领,可他一手擒着头颅; 一手持剑,乌红的鲜血顺着剑锋流淌下来,慑得三军中无一人不胆寒。
他松开,头颅骨碌碌从台上滚到黄土地上; 鲜血淋漓,七横八纵。空出来的手贴到袖中,抵着剑刃在袖袍上抹了一下,拭去上头沾染的鲜血,望向三军的眼睛寒如冰窟,“胆敢违抗军令者,格杀勿论!”
杀将以立威。柯宗山做到了最好。在此之后阳晋战役中,他的每一道军令都无人敢违抗。
对付北疆的叛军,他采取的兵策乃是“耗”。他要打得漂亮,就得不费一兵一卒将阳晋的叛军击溃。
柯宗山一手提拔当时还是五品郎将的傅镇书为副尉,带着他秘密潜行越过阳晋关,直抵北疆背后的蛮族部落。
傅镇书箭术卓绝,在军中无人能敌,入蛮族后,柯宗山令其与蛮族勇士比试马上射箭,意在示威。结果当然在他的意料当中,傅镇书在蛮族中大获全胜,草原上向来敬重骁勇的战士,傅镇书无疑最为出色,尽管他是中原人,但也不妨碍蛮族的首领对他的认可和尊重。
有了傅镇书,柯宗山就有了与首领谈判的资格,在酒宴上,柯宗山为他权衡分析蛮族支持北疆叛乱的利与弊。
北疆的藩王个个精明,为了得到蛮族的支持,他们牺牲不小,利己至上的观念,使他们绝对不会对蛮族做到坦诚相待的地步,必定留有后手;而蛮族的首领却恰恰相反,一旦达成联盟,他对盟友的诚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