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月·空城-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书眼底有掩埋的东西,却说:“净蟾庵不安全了,我带你们换个地方。”

“你们围城失败了?”她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幕幕他们从此颠沛流离,躲避皇帝追杀的场景。

“不,成功了。”

“真的吗?”她不敢相信。

子书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一遍遍帮她肯定。

“真的吗,子书,你们抓到皇帝了?”她仍然习惯于一遍遍地追问。

听到最后几个字,子书的眼皮陡然紧了一下,他紧紧闭了一下眼,睁开道:“是的,你不想问问他的情况吗?”

“谁?”浸月又糊涂了。“啊,哦,是呀”她意识到他问的是谁,就急问:“他怎么样?”

“很好。”

“很好——”她咀嚼着这句话的意思,“他没有告诉我,他去做什么了?”

“你很快就会知道了”子书在掂量着自己的话,“你应该对他更好一些的,而不是执着于其他。”

马车开始下坡,浸月胃里一阵翻腾,一瞬间,她好像知道了子书暗示的是什么,可下一瞬间,她又不自觉的否定了自己的所有直觉。

心月被颠簸得哼了一声,子书的注意力便再也不在放她身上了。






第24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二)
“过来。”

当卫迟听到吩咐进屋时,北里瑭正放下手中的一纸檄文,脸色笼罩在逆光的阴影之下,那露出的下巴一角光滑的皮肤,让他不禁看得有些发呆。卫迟定了定神走过去,就见北里璜摊开一副名册,削葱指滑过一个个姓名,最后落在一处:“叫他去。”

“薛孝平?”他不由得皱眉,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北里瑭看在眼里,知他会如此反应。

时值晏阳、落川、澜江、崎山四洲相互结盟围至城下,共讨新帝,他先有亲兵,后有京畿九军,虽是胜券在握,但仍然在宫中发出话来,号集出谋划策之人,一为拉拢人心,二为自己选才。薛孝平便是其中之一,他脑海中浮现出今日在中宫遇到的那个年轻人——当时,他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手下把捉住的叛军分类辨认,瞥见自己过来,立即翻身下马行礼,不拜别人偏拜自己,是有些眼色的人。

“你与他同去,只可参谋不可主张,我倒要看看此人有何打算。”

卫迟恭敬地应下,借着转身的机会,瞄了一眼案上的檄文,那是晏阳大洲司关良仲代笔百余名君子对北里瑭等人谋害忠良、弑君夺位之举的声讨书,“妖帝”二字映入眼眸,他咀嚼着这两个字,想起屋内那人绝美的面庞,竟也认可了三分。


关良仲此刻已站至龙沽东城下,身旁还有一同前来的落川、澜江和崎关的三位大洲司及京城百官,四路守边部队分青、赤、白、黑四色而列,情势甚是严峻,然而,薛孝平命人把已故先帝的神牌和即位画像立于城头,众军本打着“铲除妖帝,匡正王室”的口号,见了这祖宗牌位,纵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

城楼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众人细细看去,竟是一名甚是面生的小将,他道:“末将代皇上之命在此迎候各位大洲司。”

“你是何人?”军中有人喝问。

“在下京畿直卫九军统领薛孝平!”语气不卑不亢。

“九军统领薛孝平?不是姚帅吗?”几位大人纷纷交头接耳疑惑道。

“带人上来。”薛孝平很是面不改色地向后做了个手势,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面朝下被人摁在了城墙口处。

“源——大人?”底下的官员瞠目结舌,不敢相信此人便是两朝叱咤风云的源定延。

源定延此时暮霭沉沉,全然没了生气。他身后,源宗泽也被人押了上来。

有人从城楼上放下一个装了少许清油的白瓷缸,楼上有士兵拿匕首刺破了源定延的手腕,一股浊血直直落入瓷缸内,填平了底面,源定延不知他们将对自己做何举动,惊惧得说不出话来。继而,那士兵走到源宗泽身边,用同样的方法刺破他的手臂,两股鲜血染红了瓷缸。

薛孝平道:“源定延父子血液相凝,实为真父子,各位大人可前来验证。”

城下几名大人皆嗤之以鼻,有人道:“谁人不知其二人为父子,竖子可是拿我们寻开心?!”

有人看得不耐烦,高声叫嚷:“快开城门,我等要见圣上。”

薛孝平笑而不答,又挥手,一个男的被人抬上了来,不少认得他的人当场膝盖发软就要跪下,惊呼:“万岁——”不认得的听见这两个字,都伸长了脖子往上看。

源定延看到城下众人的神色,又听见“万岁”二字,也猛然间明白过来,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没能逃脱,拼命地向后张望,却被人死死按住脑袋,动弹不得。

很快,北里璜的一大股鲜血也滴进了缸内,他面无表情,好像被割的不是自己的手臂,除了关良仲大喊:“孽臣!”周围更多的人则是静静等待,似乎知道了薛孝平想做什么。

不出所料,也出乎意料,这三股鲜血彻彻底底地溶合到了一块儿,只余一层油包裹于表面。

“如各位所见,君臣居然成了一家血亲,真龙天子实则源家残虫,诸位还要继续叩拜这个源氏孽子吗?”薛孝平的声音在众人头顶响起。

城下无人应答,皆震惊无比,此时,澜江大洲司上前道:“此番只证明了三人血可相溶,可并未掺杂旁人之血,我愿亲试我的血液,若与之不相溶,才真正说明三人关系非同一般。”

在场各位皆称是,薛孝平也笑而默许。

澜江大洲司上前,用佩剑横向划开了自己的手掌,数滴血掉入白瓷缸中,渐渐地,血水被油水分开,正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血团,而那个位置,恰是大洲司滴血的地方,果真不是一家不相溶。
众人称奇,再抬头,看城楼上那三人的眼神已然变了味。

“我们又怎知现在宫里的皇帝是不是假冒的?”关良仲不甘心地问道。

薛孝平满意的看着关良仲走进自己下的套,说道:“陛下因此请各位入宫一叙。”

“哼,我们怎知此番是不是有去无回,不如叫你的皇帝来见我们!”

“大胆!”薛孝平冷喝道,举起宝剑指向关良仲:“出言不逊,以下犯上!”

关良仲何曾被无名小辈教训过,大怒中也拔出手中宝剑,身后的队伍也立即哗啦啦亮出兵器,一副战备之姿。与此同时,不仅龙沽城楼上站出了拿着弓弩的战士,在远处东岗上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人头,这正是先前驻扎在那里的还未撤走的部队。
剑拔弩张。四大阵营里一阵骚动。

此次洲司们前来,渔利心大于忠心,斗志并无多少,本以为四洲合围,敌寡我强,中途被关良仲召集到一起,说从东城集中入城更能震慑妖帝、体现五洲雄威,不想此时却反被夹围,果真是闲事管过了头。

楼上的人故意朝先帝的牌位那里靠了靠,又说:“皇上早料诸位会携军队前来,但还是命我迎接各位进宫,切莫伤了感情,只是不知诸位想‘文进’还是‘武进’?”

这回,还是那个澜江大洲司站出来说:“宫变突发,我等只想在皇帝那里讨个说法,皇帝若还看重我四洲,定会给我们个交待,若失信于民,则失信于天下,我愿意亲自面见圣上。”

说罢,独自一人出列至城门处。

城门吱呀开了一条缝隙,澜江大洲司进去,旋即出现在城楼,手中高捧着六合玉玺中的朱雀印,出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殷红的血玉刻成的印章,上为覆焰张翅玄鸟,作为寰微玉玺的一部分,被皇艺匠用巧夺天工之技与其余五枚印章相互嵌合,唯有在册聘大洲司之时才单独使用,且从来由皇帝保管,此时被捧在澜江大洲司手中,不可不谓是荣耀至极。

这时候有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寰宇昊命,事天承意,封第一位自愿入宫大洲司为忠智功爵,可佩刀上朝,官爵世袭三代,白银千两,所司之洲免赋税三年……”

城下其余人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举措竟会带来新皇帝莫大的认可和信任,刚才还担心进宫会被软禁、甚至被捉拿的大洲司们开始动摇。很快,又有两位大洲司同身边的亲信们耳语过后,一前一后站了出来。

他们有幸,一个捧得油脂白壁制成的象征落川洲的白虎印,一个捧得冥黑玉髓雕刻而成的代表崎关洲的玄武印,不过,二人仅得“白银百两,官爵世袭三代”的赏赐,这与头一位的赏赐想比,已降下了不少档次,当仍算的上是得益。

余下的大洲司中,便只剩关良仲了。此时的他,内心矛盾不已。当初还在京城为官时,关良仲全靠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源定延,一个嫁给江浔——即关语莺,此二婿日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迹,仕途之路颇为顺贵,这才使得自己这趟得个晏阳洲司的官职,是以,他非常重视与这两家的交往。那日,他接到表侄江水寒的密信,才知道皇帝被刺,帝位不保,信里江水寒说,他会联系各路洲司齐聚龙沽,与源家江家里应外合,共拿叛军,否则,一旦新帝即位,源家势必垮台,他身为太仆寺少卿,平日里皆为皇帝办事,必使得江家受损,那与源江两家联姻的关家,也难保不会牵连,期间错综,实难详言,只盼望舅父能够及早声讨妖帝,扼叛党于萌芽中。

可如今局势突变,新帝看来完全控制了龙沽城,且已然得到玉玺,正一步步对四洲的地方官僚进行劝诱,他刚来时低估了其余三位洲司的见风使舵之本事,自己檄文逼问在先,步步锋芒毕露,说不这位深藏不露面得皇帝是不可能的,若真对着干,就他一洲对抗四洲,怕自己是吃不了兜着走,若现在服个软,和各位洲司一同面圣,想自己为五洲大地最富饶的晏阳之长使,平日里并无劣迹,保个性命应是可以。

反复琢磨之下,他也缓缓站出,先声夺人道:“关良仲先前出言不当,愧受封赐,愿只身面圣,负荆请罪!”

言罢,城门立即为他开启,所有的将士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闭合的门缝中。

有人窃窃私语道:“此番进京果真大饱眼福,有望看到玉玺四物齐现世。”

有人道:“新帝如此这般,实为笼络人心。”

也有人云:“新帝心底宽厚懦弱,难道不怕四洲得益而反咬?”

这时,有人惊讶地指着上方道:“快看,关大洲司!”

众人向上一瞧,都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关良仲竟是浑身被五花大绑,由人连推带搡地押上了城楼,把身边其余捧着玉玺沾沾自喜的洲司们惊得连连后退。

薛孝平道:“皇帝口谕,最后入宫者,无论自愿与否,皆以叛党处之,即斩!”

关良仲还来不及解释,就被后面落下的刀子齐刷刷砍掉了脖子,那张着嘴仿佛还要说话的脑袋掉到了地上,和底下的众将士一个表情。

薛孝平又道:“圣上有言,在场各洲将士原地听命,日后随洲司各自回去,无洲司者归京畿卫掌管,三日后随新认洲司回乡,有骚乱者,下场同此人。”他指指城下人头,又转身对三位洲司道:“各位受惊,请随我来。”






第25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三) 
当三位大洲司走进大殿的时候,各路被“请”来的满朝文武都已到位,有不少还是数年前辞官颐养的三朝老臣。那宝座前的案几上,端端正正地放着阴阳二兽合体的玉玺主印:四足勾陈权司四方之土,无足螣蛇巡使游乘其前。

有宦官上前恭敬地收走了他们的印章,将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印被依次嵌卡在主印的上下左右,霎时,青、白、赤、黑、黄五色齐聚,光轮游转,异彩流淌,六大神兽怒向四方,或蓄势待发,或矫然欲出,令人见之生畏。

“真乃我寰微之龙印哉!”不少大臣由衷叹道。

国子监祭酒魏长甄从人群中站出来:“今我奉旨太皇太后之命,携尔等共劝新帝登基。”

他拿出太皇太后弥留之际写下的诏书,放在托盘里,由太监捧到场的文武百官面前鉴定。

那懿旨上道:“见此旨如见哀家,得玉玺者得帝位……”

看到此番熟悉的描述,有些前朝老臣蓦地回忆起了什么,自太皇太后辅佐太皇帝以来,但凡儿孙登基,她必亲撰的贺词,诏告天下,已成寰微不成文的规矩,开篇头两句,皆如此,只是在缄治帝登基大典上,她并未提过只言片语,众人只当是她年事已高,不再参与朝事,却不想这番懿旨竟再次出现。

更令人称奇的是“永继廿六年”的落款年号。先皇在世时国号为“永继”,过世时为永继十五年,次年便计为“缄治元年”,又怎会无端端生出个“永继廿六年”?细心人掐指一算,发现这二十六年正是先皇在位的一十五年加十一年,活生生掠过了当今天子北里璜统治的年份,再联系过去今日种种,竟得出太皇太后并不承认自己长孙的皇位的结论。

魏长甄见众人疑云已生,适时道:“在场诸位,皆与我当朝共事已久,只知先帝仁厚,在世时待万民同子女、待我等为左膀右臂,却不知寰微正遭国之奇耻,我等误侍狼子十余年!”

他细细说了源定延与风倾妙内外勾结,以孽子换真龙的经过,加上三位大洲司方才目睹滴血鉴亲,皆作证北里璜皇帝身份是假,在场百官无不震惊万分。

“现源氏父子被活捉,其孽党早已伏诛,正是光复我寰微百年皇室血统,一洗前辱之际!”魏长甄情神激昂。

“如此说来,魏大人可是寻得了真天子?”有人发问。

魏长甄郑重道:“当年,先帝病危,临终前满朝文武竟不得一见,唯有宗正寺卿源定延、太子少傅江浔被入室召见,命为托孤大臣,看似尽得先皇之信任,实则先皇被逼无奈之举。是时,源定延气候已成,竟然派人谋杀少皇子,太皇太后派太监吉安带少皇子出宫避祸,交付给我与连洲司两张不全的婴儿褥片,道‘持第三片者为少皇子’。”

“后为避嫌,太皇太后令那时为镇殿将军的沈大人走任澜江大洲司,南部多沼泽,江水常泛滥,绝非一件好差事,只期躲过朝廷叛党的注意力,而我仍为国子监祭酒,并无实权抗衡孽党,只期能留在朝中,暗地里负责找寻找皇子。”

落川、崎关两位大洲司听得心里阵阵发毛,原来刚才还和他们一起围讨京城的澜江洲司,竟是他们安插的人手,倘若他们像关良仲那样轻举妄动,就算带了部队来,也难有胜算。

此时,魏长甄又叫人捧上另一幅托盘,里面是三片平在一起的泛黄的棉褥片,细看之下,竟有冰蚕蛟金丝的纹线,是早年的御用布料,上有小字,道“帝子,诞于永继八年,赐名‘瑭’,其母慈恩宫侍从,胸心含痣,盖太皇隔代之传”云云。

他道:“这便是三片御褥拼合之图,乃我同各位仁人志士辗转十载、费尽周折所寻之物,持其者即为当今真龙天子!”

这时,宝座后的屏障内慢慢走出一人。

人群中有人看见了这个人,双目瞪得比见到传世玉玺真容还要夸张,甚至有人害怕似的向后跌坐在地上,指着那人说不出话来,更多的人,则是被那张妖孽般摄人心魄的脸吸引得忘记了要做什么。

一位已经站不直腰的大臣死死握住身旁的人说:“我有没有看错,那竟是太皇帝年盛时的模样?!”

他身旁另一位年迈的老臣喃喃道:“不会看错,除了眼神不大相似,你瞧那面额耳鼻,却是太皇帝的模样,还有那痣——”

“据说太皇的血痣也是先长在胸间,大婚后才移至脖颈,形如水滴,色如鲜血,你看,他脖颈正中也有一枚痣,同太皇身上的形状、位置一模一样,怪不得太皇太后说‘隔代之传’!”

“如此说来,这人为天子,应是八九不离十?”

“诶,哪怕不是天子,现你我早已辞官还家,还有什么能力去证明,魏长甄找我们来,无非是叫我们见识见识,为这新帝美言几句罢了……”

说话的二位也是先帝时期的元老人物,其地位毫不亚于当年的江浔、源定延。现二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似是意见达成了一致,只听“噗通”一声,不顾早已酥疏的膝盖骨,结结实实的跪地俯首道:“叩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心存疑虑的老臣皆是官海沉浮数十年的,见此情景,明白自己该干什么,齐声说:“罪臣有眼不识真龙,望陛下恕罪,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长甄、连元治等拥帝派也趁势跪下道:“我等愿誓死效忠陛下!”

朝内登时跪倒了一半的人。

而宝座上那人,面对底下各派无形的争斗拉拢,眼神怪异,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把你们口中的罪臣带上来罢。”新帝开口,语气并不严厉,甚至透着一股子缠绵劲儿。

众臣一个愣神间,源定延父子三人已经被带上来,除了源宗泽面露憎恨和不甘之意以外,其余二人都是面若死灰状。看到前几日还高高在上受自己朝拜的皇帝、以及在朝中一呼百应的源大人的这副模样,不少臣子心中滋味百般。

“还有一个呢?”北里瑭又问。

魏长甄心知是谁,看向儿子,魏子书也一愣,一面心想,他还是不愿意放过那人,一面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