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大柰稍微明白了罗士信如此用兵的意图,张嘴道:“我明白了,罗总管想趁势拿下慈涧。”然如何拿下慈涧,他还不甚明白。

到了离慈涧一里多处,守军看到太子王玄应领兵回来,急忙开门迎接。当城门刚一打开的时候,罗士信一挥枪,喝道:“听我的号令,大家随我身后,不管两边,中路杀入,专夺城门。”说罢,一夹马腹加快速度,身后的五千骁骑像一阵疾风迅速杀入敌阵。

其时慈涧城门刚刚打开,王玄应离城门尚有一段距离。城上守军看到西面唐军突然加快速度,似一匹脱缰野马杀向城门,顿时大呼小叫起来。守将想关门,然把王玄应关在城外任唐军踹杀,那也是杀头的罪名,他站在城门想疏通人群让王玄应快点入城,然人乱如麻,别说指挥,连立脚之处都没有,几次被入城兵士冲击得站脚不稳。无奈,他只好退到城楼上,下面人挤如山,现在想关门,别说王玄应不答应,入城之人如过江之鲫,若发现有人想关门,恐当场就会把他们撕碎。

王玄应的旗幡渐渐抵达城门处,其时罗士信已杀到近前,距离王玄应仅有两百步。若不是人群稠密难以逾越,罗士信几个箭步就会纵跃过来。

王玄应好不容易退入城内,看到罗士信已杀到门前,知道这城门断不能保。惊魂之余,对身边人和慈涧守将说道:“情况危急,只好弃守慈涧,赶快向洛阳退却。单雄信带领援军已经赶来,我们路上会合吧。”他这边说完,手下人一窝蜂向东退去。慈涧以东多是平地,没有关隘山川限制,远远望去,慈涧像炸了营似的,郑军如水银泻地般没命逃窜。

罗士信顺利占领了慈涧,看到王玄应带领败军一窝蜂逃窜,还想乘胜追击下去。史大柰提醒他道:“罗总管,我们自新安出来沿线追击,两万马骑已经直线拉开,且人困马乏,伤折已多,再往前追击,恐是强弩之末。我意先在慈涧歇马,待马骑过来集拢一起,三万步卒上来,再行动不迟。”

罗士信看了看周围,随行人员脸上、身上皆沾满了鲜血,一些郑军还在那边作困兽之斗。他同意史大柰的建议,说道:“好,史将军,就依你,从慈涧到洛阳,地势平阔,王世充已经无险可守了。我们今天占了慈涧,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左右,赶快把那些还不投降的家伙收拾掉。”

离慈涧十里的地方,单雄信带领的援军碰上王玄应的败兵。单雄信命手下在左手处留出一大片空地,令败军不许再东退,集合在空地里整队。这边,他令人打探王玄应所处位置,得讯后迎上前来。

单雄信当了王世充的妹夫,就成了王玄应的亲姑父。然太子亦为君,他必须礼数周到。瓦岗军的五虎上将已去唐营四虎,留下他这一虎因为亲戚的分上,肯定要跟随王世充到底了。

单雄信生得面如蓝靛,发赛朱砂,性如烈火,声若巨雷,使一根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挡之勇。他到了王玄应马前,看到王玄应丢盔卸甲,一张小脸满含惊恐之状,心里想,让这种公子哥去与罗士信交手,毕竟还是王世充失于计较,欠身拱手道:“太子受惊了,殿下且先退回洛阳。这罗士信一副拼命三郎的脾气,肯定要追,且让雄信在此等他。”

单雄信没想到这次失了算,一直等到太阳西斜,西边的来路上未见唐军身影。这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来报,说唐军在慈涧遍树旗帜,整顿队列,看样子驻守慈涧不动了。单雄信听信,命留下殿后之军,大队人马缓缓退回洛阳,心里嘀咕道:“这个罗子,怎么一入了唐营,性子也变了呢?”

罗士信并非不想来追,还是史大柰挡了他的道儿。

日当中午时,两万马骑皆集于慈涧,听说单雄信兵驻前方,罗士信按捺不住求战的心情,就与史大柰商量让众人饱食一顿后杀向洛阳,自信地说道:“那单雄信我了解,论谋略、论武艺都不是我的对手,史将军,你等着看好戏吧。”

史大柰心里觉得此事万万不可,现在夺得慈涧已是莫大的胜利,再向东追敌就有些冒失。无奈罗士信为主,自己为副,心里转了一个弯劝说道:“罗总管,我们还是等三万步卒到来后再追吧,那单雄信引军六万,再合王玄应的残兵,人数更多了。我们若去进攻胜算不大,不若先据守慈涧,看看事态发展再说。”

罗士信想想也是,同意等步卒队伍上来再说。及至步卒队伍到了慈涧,外面郑军每日派人来索战,罗士信欲出击,还是遭到史大柰的拦阻,这下子让罗士信动了肝火,斥道:“为将者不去冲锋,却在这里畏手畏脚。史将军,你屡次拦阻是何用意?”

史大柰并不恼火,说道:“罗总管,你勇猛绝伦,大柰心仪已久。然我们兵员不足五万,洛阳近在咫尺,那里兵多将广,现在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

“依你说,我们就在这里当缩头乌龟不成?”

“大柰亦为武人,知道冲杀击敌为本分。然兵势须全盘衡量,昔日我随秦王征陇西时,常常坚壁不出以骄敌志。听说秦王这次守柏壁,也是用了这条计策。”

罗士信更加恼火:“秦王,秦王,又是秦王,难道朝中仅有秦王一人能打仗吗?想我罗士信上阵杀敌时,那秦王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史将军,这样吧,你不愿意出击可以留守,由我带军出外厮杀。”

史大柰现在才真正发现了罗士信的执拗性格,他咽了口唾沫,心想该是拿出杀手锏的时候了,说道:“罗总管,非是我拦阻你去厮杀,实在是皇上的意思。我临行时皇上说北方战事未完,只要把郑军赶出新安,就达到此行目的。你若不信,我这里有皇上的手诏,且听我宣读如何?”

得知是李渊的意思,罗士信只好作罢,然意犹未尽,嘱人制表送往长安。要求李渊再派十万兵马,以谋洛阳。史大柰也悄悄写上一封密奏,派人送交李渊。

一时间,慈涧这里唐、郑两军相安无事。





第十三回 馈金银义释敬德 识缓急图谋中原


李渊这日在武德殿里接连收到罗士信和史大柰的上表,览罢大惊。问群臣道:“罗士信上表请战,勇则勇矣,然失于计较。请众爱卿议一议,现在去攻王世充是时机吗?”

萧瑀出班奏道:“皇上,臣意不可。秦王北征未归,京城兵马捉襟见肘,连续征战实在困难。臣观王世充之野心并不算大,且有潼关天险可以阻挡。不若休兵一段时间,待恢复了元气再说。”

萧瑀说完,裴寂也奏同议。封德彝同样作为两朝大臣,不似萧瑀耿直瑜亮,他脑灵眼活,善于猜度皇上心理。那边萧瑀滔滔不绝,他在这里低头沉思,想李渊既然认为罗士信失于计较,还当朝询问群臣,说明心里很活泛。此次秦王定北,对长安有威胁的敌手仅剩下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人,且离长安不远,当是李渊的一块心病,其内心里肯定想早日解决。看到萧瑀奏完退下,他执笏跨前一步道:“皇上,萧令所言也是臣的心意,然臣还想,眼下天下大部已定,仅剩下王、窦二人,若一鼓作气予以扫平,国家能够休养生息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弓弦也不可绷得太紧,一张一弛嘛。”此番话要旨是主战,让人听来觉得八面玲珑,未伤萧瑀面子,又拿出自己的主意并可试探李渊的真实思想。

屈突通奏道:“臣意主战!臣忝为兵部尚书知道家底,若集京兆之军能收十万,皇上再命秦王南下直插新安,可合有浩浩荡荡三十万军。大军重压洛阳之下,当能破之。”

李渊端坐龙椅之上,听到群臣意见相左,他并不发言,反而微眯双眼,看着左边的立柱沉思。太子李建成立在右首,听到屈突通说完,转身面向李渊奏道:“父皇,儿臣亦觉得应攻洛阳。这些天,儿臣多阅新安来的奏章,罗士信虽急了一些,然可见其拳拳报国心情。如今二弟北征辛劳,且让他歇一些日子,儿臣愿提兵攻破洛阳。”

李渊睁开了眼睛,问李元吉道:“四郎,这是太子的意思,你意下如何呢?”

李元吉急忙出班说道:“父皇,儿臣愿随太子东征。”

李世民这次大破刘武周,让身居长安的李元吉颇不是滋味。这些年来,李渊在军事上倚重李世民是很明显的事情,平日里李渊的言谈举止深为有这个能干的儿子自豪。特别近一段时间,李渊在朝堂之上多次对李世民褒扬,群臣亦深然之,街谈巷议也多颂扬秦王英武。李建成身为太子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李元吉却深为厌恶,直接原因是并州是自己丢的,却让这个并不友好的二哥夺了回来,对比太鲜明了。那日他游说李建成:“大哥,二郎现在不可一世呀,连胜了两回,别人把他捧上天了。等这次回来,他更加趾高气扬了。大哥,你瞧见没有?就是他那秦王府属也自觉高人一等呢。若再发展下去,恐怕他连你也不放在眼里。”李建成很是坦然:“那有什么,我们在京辅佐朝政,二郎出外定边,皆为父皇出力。四弟,你对二郎有些偏见,不要整日里把人想歪了才是。”李元吉道:“我想歪了?你等着瞧吧,等你知道他的意图时,恐怕为时已晚。知道吗?其手下的房、杜二人每到一地不要金箔,专收人才图籍,手下的猛将就不用说了,朝中一大半的大臣都与他交好。你说,作为一个藩王,弄这些名堂,他图什么?大哥,再有出外征战的事情,不能让他再揽了去。他又没有三头六臂,难道我们就不会打仗吗?”李建成心里一震,然没有往深里想,哈哈一笑说道:“四弟,没有那么严重。这样吧,再有打仗的事情,我恳请父皇让我哥俩去走一遭。”这番话于是就引来今天朝堂上李建成的主动请缨。

李渊又沉思片刻,决定道:“彦弘,你来拟旨——下两道旨,授二郎为东征元帅,让他不回长安直奔新安,四郎、屈爱卿,你们再带十万兵马去与他和罗士信会合,萧郎、封爱卿,你们也随军参赞军机。洛阳一战,决定我国国势,大家务须尽心。还有,授殷开山为吏部尚书,让他与平阳公主一同回长安吧。彦弘,朕说得有些乱,就按这个意思去拟旨。太子,你还帮朕在京理事,这儿的担子也不轻啊。”

李渊没有答应李建成的请求,让李建成颇感失落。

窦建德占了黎阳,李商胡起兵来攻,很快被他平复。李世慌不择路逃往长安,手下人多劝杀掉其父徐盖,窦建德还算仁义,说道:“世原为唐臣,被我所掳不忘本朝,确实为一忠臣!其父何罪之有?”遂将徐盖和李神通、魏征禁在一起。

窦建德在其治下口碑甚好,近来相继攻破聊城、黎阳,可谓一帆风顺。当时河南诸州县分属唐、郑所管,地方偏远的还处于三不管的局面。窦建德听从手下谋士凌敬建议,欲渡河向南扩大地盘。然而此时从都城洺州传来消息:幽州李艺率领铁骑南下,已经攻破衡水。

李艺原名罗艺,隋炀帝时为虎贲郎将。战乱之时,他起兵于涿郡号称拥兵十万,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曾经先后招降他,罗艺不齿为伍,骂道:“宇文化及为杀帝之贼,窦建德为一农夫,让我降他们,做梦吧。”涿郡向为隋朝征东的粮草基地,城池坚固,难以攻破,宇文化及和窦建德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恰在此时,李渊听说了这个消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幽州。书中措辞谦诚,若罗艺愿意归了大唐,许他为燕王,且其军队不受中央调度。罗艺接书后思前顾后,觉得李渊势力日大,且据长安渐有正统雏形,近期所战皆捷,王业可期,遂举地降唐。李渊得信后大喜,重赏来使,封罗艺为燕郡公,赐李姓,罗艺因名为李艺。当时窦建德正在进攻黎阳,李渊诏李艺兴兵骚扰其后方以为李世之援,李艺整兵五万挥师南下,不数日就攻下了衡水。窦建德急忙领军北上,带领十万兵马直抵衡水与李艺接战。两人在那里开始拉锯战,互相攻伐各有胜负,呈胶着状态。窦建德被困在这里,一时没有心思渡河南征。

这日李渊给窦建德送来书信,言称愿罢战和兵,且可让李艺归还原占土地。窦建德看罢,拿起李渊书信示意众人,说道:“李渊来信愿意罢战言和,且可归还李艺所夺土地。朕意答应他,你们以为如何?”

大将王伏宝不赞成,说道:“李艺素来强悍,且傲视我朝。现在两军相持,幽州地狭,终究没有我朝幅员广大,再过一段时间他肯定支持不下去。若其退地罢战,李艺又可喘息,终为心腹之患。臣意一鼓作气将之剿灭,然后可以全力向南。”

凌敬道:“李渊现在来求和,有其韬光养晦之策。他现在对刘武周、萧铣用兵,和洛阳王世充又经常摩擦——他想先稳住我们。皇上,李渊求和条件优厚,臣意先答应他,看天下大势如何走向。李艺骁勇,更兼粮多城坚,我们急切不能下,并州那里,听说刘武周连吃败仗,潞州、浩州一直由唐将据守。若我们坚持与李渊为敌,他们再兵出汾晋前来夹攻,将陷我们于很不利的境地。还请皇上三思。”

凌敬的话说到了窦建德的心坎里,他果然答应了李渊言和的建议,复书送与长安。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窦建德将李神通、魏征和李世之父徐盖放出,派专人礼送到长安。窦建德这一下子中了李渊之计,当初对付薛仁杲的时候,唐主动与李轨修好,以分秦势,解决了薛仁杲之后,李渊又采用分化策略将李轨势力散之于无形。现在李渊为了专心对付王世充,必须先把窦建德稳住再说。

李世民接旨后离开太原,带领众将和大队人马向南进发。这日到了介州,李世民令尉迟敬德和寻相率领旧部八千人马随同南征。大军迤逦南行不多时就进入雀鼠谷,只见谷内树木丛茂,鸟鸣虫啾,天上没有一丝风。李世民带领众人在谷内行走,想起来时的紧张困顿情景,恍若隔世。他们指指点点,皆现一片欢愉之情。尉迟敬德的八千人行在队列中,听到唐军大声笑谈来时战事,而自己恰是当时的反面主角,心中的滋味一时难辨。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其时并辔行走在一起,秦叔宝回想当时一日八阵艰难出谷的情景,百感交集,说道:“敬德,当时秦王我们又困又饥,你若在谷内布置一万弓弩手,我们万难出谷。为什么宋金刚你们只派些小股部队不痛不痒来装点门面呢?”

尉迟敬德道:“我与寻相兄在离石谷败给秦王后,宋金刚火冒三丈,不再看重我们,他要亲自与秦王交手。秦王将兵也太迅速,别说宋金刚,就连我也压根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攻了过来。按照常理估计,你们到来当在两日之后。”

程咬金从后面超过来,说道:“黑子,当初你在离石谷不听秦王之言,不还有今天吗?你呀,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尉迟敬德听后倒觉得坦然,反唇相讥道:“青面贼,你也是降了又降,说这般话还轮不上你来多嘴。”程咬金道:“毕竟还是我老程先入为主,黑子,你还是多听我的话为好。否则,我老大耳刮子就扇了去。”尉迟敬德哈哈道:“你还想欺负我?且问我手中的双鞭是否答应!”

李世民在前听到三人在那里笑谈,忍不住插言道:“几位王兄,这倒是一个话题,等有闲暇时候你们不妨比试一番,分出高低来,强似在这里说嘴。”

尉迟敬德说道:“若比试,叔宝兄敦厚谦虚有长兄之风,那是不用打的,我尉迟恭甘拜下风。这个青面贼就没有好运气了,先要把他的嘴打肿,省得整日里胡说八道。”程咬金马上说:“黑子,你别是欺软怕硬吧。叔宝兄,也许他压根就没把你放在眼里,不屑与你交手,连我老程还不如呢。”秦叔宝笑了,说道:“咬金,你挑唆的水平太次了,让人一听就明白你的心意。”众人笑了起来。

比起尉迟敬德这么快就融入这个人群里,寻相就显得落落寡合。李世民对尉迟敬德青眼有加,当即授他为右一府统军,并未明确寻相的职务,仅淡淡地让他协助尉迟敬德管理那八千人马。这使寻相很失落,渐生怨怼之情。

两天后,大军徐徐经过晋州到达柏壁。

李渊的圣旨此前也到了柏壁,殷开山、李婉娘、柴绍等人已经在此驻扎。早前几日,殷开山就令人准备粮草、收拾房屋,做好迎接李世民的准备。这天大军入城,诸事完备,殷开山让马三宝负责安排人马入驻。

李婉娘和柴绍迎出城外,将李世民接入房内叙话。走回的路上,李婉娘笑着道:“二郎,此役你火速逐北,竟然给自己创下了好大的名头。你人未到,《秦王破阵乐》已经传唱到这儿了。”

李世民语调平淡,然神情中掩不去得意:“那是军中闲人无聊之作,姐,这能当真吗?”

柴绍插话道:“怎么不能当真?放眼历来将帅,又有几人能获此殊荣呢?刘邦之《大风歌》、项羽《垓下歌》,一首矫情一曲没落;汉武扬鞭绝域,时人叹之穷兵黩武未赞其武功。二郎,我听此曲连听了三遍。”

他们入了房内,李婉娘除去外罩的团花皂绢铠甲,换上一件小袖短襦,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