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时落雪不久,远望嵩山顶上,积满了皑皑白雪。从颍阳到嵩阳,原本就有一条蜿蜒的小路,最近兵马频繁来往,小路又拓宽了许多。

李世民在林间打头行走,对尉迟敬德说道:“我们从此路去嵩阳,沿途必经过一座大寺院,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尉迟敬德摇摇头,他多在汾、晋之间活动,中原之事所知甚少。李世民见他茫然不知,遂言道:“我们所行此山,名叫嵩山,为五岳之中岳。其主峰名为太室山,也称嵩山东峰;中峰叫峻极山;西峰称为少室山。在那西峰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在此建了一座寺院,就是名闻天下的少林寺。传说菩提达摩一苇渡江后先去洛阳,又来到五乳峰上面壁九年,今日尚存他面壁之地,名为达摩洞。达摩面壁九年,开创了释家禅宗一脉。说起来,我与这少林寺还有一段渊源呢。”

“秦王与少林寺有何渊源?莫非也曾剃度不成?”

“那倒不是。这少林寺僧人诵经之余,常常习武,打熬内功,创出了一套独步武林的少林功夫。当初父皇为前隋郑州刺史时,我尚年幼,体弱多病,父皇遍引名医竟不能治。一日,一名云游僧人见了父皇,言说可治我病,他先让父皇到近处大海寺祈福,然后要将我带走。也是病急乱投医,父皇将信将疑,同意僧人将我带走。我就随他到了少林寺,在这里日食斋饭,随同练武。过了半年,我的病无影无踪,身体从此健壮起来,还在少林寺学了一套罗汉拳法和达摩剑法。”

“原来秦王现在所习达摩剑法是在少林寺里学来的,如此说,这名云游僧人对殿下还是有恩呢。”

“是啊,那日他将我带到少林寺,就又云游而去不知所踪。那些年,父皇和我多方打听寻找,竟然毫无音讯。”李世民说完,悠然神往。

经历了前几次战阵,李世民看到尉迟敬德勇猛绝伦、武艺精强,他对自己的一颗忠心昭如日月。自己每次出外,常愿带其随行。路途上两人闲话连连,语渐及私。

他们在山路上奔行,不觉已入少室山中。只见山势渐陡,对面山上数道瀑布飞珠溅玉,奔泻而下,与山间大片白色积雪相映照,端的是一片银白世界,静中有动,雄浑开阔。再俯视群山,已如蚁蛭。这时,忽听一阵脚步声从后面传来,他们扭头一看,那里有十数名灰衣僧人身挑薪柴,在山道上健步如飞。李世民看见山道狭窄,急忙跳下“青骓”马,其他人也急忙下马,人马靠在一边为这些僧人让路。前来的僧人见这群武人如此礼貌,为首一人放缓脚步,作揖言道:“阿弥陀佛,谢施主让路。”

李世民身体略微一曲还礼,见此人生得鼻阔脸方,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又见他们担着如此重的薪柴还能在山道上如飞行走,武功肯定不低。李世民问道:“敢问师父,你们可是少林寺僧人吗?”

为首之人答道:“贫僧是少林寺僧人觉远,奉方丈法旨带领众师弟拾柴。”

“原来是觉远师父,请问现在方丈是谁?本人年幼时曾经入寺半年,说来和贵寺也有渊源。”

“回施主话,本寺方丈现为惠觉大师。”

“惠觉大师?想起来了,二十年前本人在寺内时,大师为达摩堂首座。觉远师父,回寺后请代我向他问好,不过我那时为一名小小孩童,时间过了这么久,想大师肯定记不起来了。”

“请问施主名号?”

尉迟敬德张嘴欲言,李世民知道他不愿意暴露自己,遂止住他说道:“我姓李,名世民,好了,我们后会有期。”

觉远脸上顿时掠过一丝震惊,李世民观其颜色,知道自己的名字天下尽知,他此时肯定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果然觉远施礼道:“阿弥陀佛,原来是大唐秦王,敝寺离此不远,秦王若能入寺歇马,阖寺生辉。”

两人又寒暄几句,十三名僧人挑起柴薪担儿向山上走去。

看到僧人们远去,他们牵马而行,尉迟敬德笑道:“想不到秦王大名名动天下,这深山里的僧人应该不问俗务,没想到他们也是如雷贯耳咧。”

李世民叹道:“僧人何尝不是人呢?人只要活在世上,什么声音不能入耳呢?”

他们在山道上迤逦而行,两旁山势嵯峨,山风刮来,松涛阵阵,将松针上面的积雪又吹落下来,扬起一股股雪雾,纷纷扬扬愈见轻柔。到了一个拐弯处,忽听一声吆喝:“呔,来者何人?识相的留下买路钱来!”岩石间“噌噌”跳出三十余名歹徒来。尉迟敬德一笑,对李世民说道:“想不到这里还有剪径的小贼,让我打发他们。”他抽出双鞭,靠前道,“黑爷爷就是贼头儿,你们找爷爷要钱,想找死吗?”

那边人不理睬尉迟敬德的恫吓,只见刀光闪闪,三把朴刀着地卷来。李世民带来的二十人皆军中壮硕兵士,他们紧紧跟随尉迟敬德上前迎战。尉迟敬德挥动双鞭刚一接仗,就觉得不对劲儿。对方为首三人身手矫健,身体跳跃如同飞燕,其手中朴刀刀法奇怪,弄得尉迟敬德手脚忙乱。只听数声哀号声起,随行兵士已有三人被砍翻在地。尉迟敬德侧脸一觑,见李世民上了“青骓”马,手提砍刀欲过来加入,大为着急,喊道:“点子太硬,有点不妙,你先走,我们到嵩阳会合。”

李世民也觉情况异常,想这群人绝非寻常山贼。他有心加入搏杀,又见山道狭窄,数人一挤腾挪不开,听尉迟敬德一喊,有心引走数人减轻尉迟敬德的压力。遂一扣马腹,“青骓”马嘶鸣一声,身体直立起来然后腾跃出去,两个起落就越过人丛,直向山顶奔去。

为首的三名贼人见李世民逸去,他们互递了一下眼色,打头的唿哨一声,三人折头向李世民追去。山道弯曲陡峭,马行走不快,那三人在后追赶,竟然与“青骓”形成了一前一后的局面。

“青骓”奋力爬上山顶,李世民打量地势,只见上面有一片空地,眼光又往前一看,心中顿时一阵欢喜,那刚才碰面的十三位僧人正坐在片石上歇息。这时,三名贼人腾跃上来,他们围成半圆一步步向李世民逼过来。到了跟前,三把刀同时挥出,刀上带风,直向李世民人马身上招呼。好在李世民反应甚快,双脚一蹬,脚掌已离鞍镫。他用刀尖拄地,身子飞起脱离马身,在空中转了一圈借助刀势落在地上,如此摆脱了三把刀的致命一击。

李世民这会儿已经断定,这三人学的不是普通刀法,而是武林中贴身腾挪的小巧功夫。遂抛掉大砍刀,拔出随身的白虹剑,使开达摩剑法与之贴身猱斗。

李世民现在所使的这套达摩剑法为少林功夫的入门剑法,与高手相持,若想发挥威力需借巨大内力才见效果。素日里他练此剑法虽然纯熟,然主旨为强身健体,双臂虽然有力,然一味刚劲缺乏柔韧之力。在战阵中冲杀可以游刃有余,一遇身怀高强功夫的武林之人,顿时相形见绌。他初时还能招架,数招一过已是招缓身重,眼见就要陷入绝境。

这时,只觉四周人影幢幢,疾如闪电般的棍影向贼人身上袭来,很快,就听见“咔嚓”数声响起,三名贼人尖刀落地,身体被制。李世民其时立在中心,虽未看得十分明白,然周围并无他人,自是那十三名僧人上来解救。

觉远喝道:“觉民,你这个少林寺的叛徒。你好好地在洛阳当王世充的鹰犬,何故又来当剪径的山贼?竟然敢到少林寺前撒野?”

名叫觉民的贼人狞笑道:“觉远,我在这里正干正事,谁让你来横加插手?我回去将此事告诉郑帝,不把你们少林寺烧为白地才怪!”

李世民惊魂未定,向觉远拱手道:“多谢师父援手搭救,原来这帮贼人是王世充派来的。”觉远遂将李世民拉过一旁细说究竟,原来隋末战乱,少林寺方丈下了一道严厉法旨:凡门下弟子须潜心向佛,不得弃佛杀生。这觉民见洛阳王世充势大,一日夜里悄悄逃走投奔了王世充,遂被少林寺逐出门墙。

李世民沉吟道:“觉民既被逐出少林门墙,就是方外之人,这件事儿还是由世民来处理为妥。觉远师父,你们先制住他们的穴道,剩下的由我来做。我若杀了觉民,方丈不会责怪我吧?”

“少林寺弃徒一出山门,即与本寺无关。杀与不杀,请施主尊便。”

“这三人不可留下,若他们逃回洛阳惹动王世充前来报复,恐与贵寺不利。”

觉远闭起双目,口念佛号,然后招呼其他师弟退出平地。

李世民走到三人面前,心中怀了好大一个疑窦:此次自己南行行动隐秘,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何故在这偏远的山坳里,出现武艺如此高强之人来截杀,显然是有备而来。想到这里,他挥剑指住觉民胸膛,盘问道:“说,谁让你们来的?是专来对付本王的吗?”

觉民内功深湛,刚才李世民与觉远的谈话他在这边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今日不能善罢。遂对李世民的问话不理不睬,最后干脆将双目闭起。

一时间,双方在这里无声地僵持,唯听山间松涛阵阵。过了一会儿,李世民见这三人心硬如铁,知道今天难以问出结果,又怕时间久了再有人上来。他钢牙一咬,手臂一挥给了他们一人一剑,三人顿时了账。为了不留痕迹,李世民轻舒猿臂,将三人直掼入下面的万丈深渊里去。

李世民关心尉迟敬德等人,他走下山顶向下瞭望,并无动静,只好怅然回到山顶。觉远等人邀请他先到少林寺歇息一夜,其时天色已晚,李世民点头答应。一行人下了山,暮色更浓,豁然见森森的柏树间,黄墙碧瓦连绵一片好大一座寺院,赫然就是少林寺。少林寺建在深山之中,远离战火,僧众们日日听那晨钟暮鼓,诵经打坐修习。在那一时刻,李世民忽然觉得,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确实为一难得的幸福,无怪乎山林隐士如过江之鲫。

少林寺方丈惠觉今年已七十有二,银髯飘飘,音容庄严肃穆,为一得道的高僧。觉远带领李世民入了寺院,知道事体重大,他先将李世民让到左边偏房客厅里让小沙弥奉茶,自己一溜烟去见达摩堂首座惠明,将所发生事情说了一遍,然后两人才一同来见惠觉。惠觉手捻佛珠,低眉听完,方才说道:“阿弥陀佛,李施主替我少林清除门户,又不留痕迹,不枉了当年的香火之情。觉远,快请,老衲当亲迎之。”

李世民随觉远出了左偏房,只听“吱呀”一声,中门隆隆而开。惠觉、惠明和戒律院首座等人一起出来迎接。惠觉居前到了李世民面前,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李施主光降敝寺,老衲深感荣幸。”

李世民也急忙还礼,说道:“世民少小即受贵寺恩泽,今日觉远师父等人又援手救难,世民来此,专向方丈致谢。”

惠觉将身子一侧,单手作揖道:“且请入堂奉茶。”

一行人到了方丈佛堂,双方又是客套一番,惠觉说道:“老衲敝处深山,然李施主的大名也经常传入耳中。隋末大乱,老衲在本寺中下了一道法旨,命门下弟子不可卷入江湖中的是非之中。说起来,这也是老衲的明哲保身之道。李施主廓清广宇,拯乱世于水火之中。观今日大势,大唐日渐统一明宇。我们为僧之人朝夕念佛,唯望天下太平,也是我佛的慈悲心肠。”

李世民道:“隋炀帝暴虐,遂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我皇兴兵太原,目的就是廓清明宇,使天下太平。想少林寺靠近东都,王世充多来骚扰,世民来此正为征讨他,将洛阳纳入大唐的版图。方丈,世民素知少林寺尚武,寺内藏龙卧虎,若方丈能够惠赐一二,当是我皇天大的福分。”

惠觉和惠明没有想到李世民上来就提出这个问题,两人对了一下眼色。惠觉沉吟道:“这个、这个……且徐图商议。李施主,天色已晚,香积厨已备下素斋。益州来的李淳风施主、袁天纲施主与你同桌共宴,老衲尚有晚课恕不相陪了,且请自用。”

少林寺的素斋甚是简单,桌上摆有几碟寺中自制的腌菜和一盆水煮萝卜,一筐杂面馒头,每人一碗水煮面片。觉远将李世民领到香积厨厅间,他们入了门,就见两人已经坐在那里并不动箸。李世民心里明白他们在等自己,遂向两人递去感激的笑容,自己也坐在桌前,说道:“累两位久等了,请,我们开饭。”

那两人微笑一下,伸手拾箸夹菜。李世民早就饿了,很快将一大碗面片和五个馒头填入肚中,也没顾上吃菜。忽然抬眼见他们两人吃法文雅,自己在这里狼吞虎咽,一时不好意思起来。

那两人皆头戴方士巾,身穿皂色长袍。一人脸膛红润饱满,一人脸庞清癯消瘦。看到李世民在那里停箸不食脸色古怪,脸庞清癯者说道:“秦王今日受惊劳顿,千万别碍了我们,尽管食用。”见他提起自己的名号,李世民心想定是少林寺和尚告诉了他们自己的来历,并不觉为异,遂就着萝卜又下了一个馒头。

三人吃完了饭,脸色红润者说道:“秦王,我名李淳风,他叫袁天纲。今晚室外月白风清,我们且在寺内外漫步一回如何?”

李世民也很有兴致,三人步出户外,踏着寺内甬道向下慢慢行走,两旁的古柏在月下斑驳摇曳。

李世民刚才听他们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开始并未留心,这会儿看到地上的暗影浮动,惕然警觉,问道:“袁先生莫非是益州成都人吗?”

袁天纲答道:“正是,秦王曾听过我之微名吗?”

李世民想起其舅窦轨所说的一段往事。大业年末,窦轨少年出游到了益州德阳,听说此地有一名为袁天纲之人尤善相术,他具礼前去拜访。袁天纲说道:“你额上伏犀贯玉枕,辅角又成,以后必在益州大树功业。”弄得窦轨一头雾水,想自己为籍籍无名之人,缘何能创功业?及至李渊起兵太原定都长安,授窦轨为益州行台仆射,窦轨方悟袁天纲前言非虚。他急备重礼又去拜见,袁天纲其时出外云游不知所踪。窦轨回到长安,对李渊说起这段往事,言语中对袁天纲这位异人极为佩服。李世民其时正在旁边侍座,所以知道了袁天纲其人。这会儿想起这段往事,遂答道:“家舅窦轨当年曾托先生吉言,果有成就。先生既有此能,今日能为世民卜之吗?”

袁天纲道:“秦王神色爽澈,龙睛虎颈,贵人之极也。且今日势同日月,风水堪旺,不必为卜。”他转而言他,“目前洛阳城内,有三人我曾为之卜:杜淹、王珪、韦挺。我语杜淹为‘兰台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语王珪曰‘三亭成就,天地相临,从今十年以外,必得五品要职’;谓韦挺曰‘面似大兽之面,交友极诚,必得士友携接,初为武职’。洛阳现在被秦王围困,终为唐土,这三人终为大唐之臣,其宦途曲折,都要应在秦王身上,我们且拭目观之。”

袁天纲的这番话也将李世民弄得一头雾水,有心再问,又恐唐突。这时,袁天纲拱手道:“秦王心里定有许多话要问,一句话,就如今日蒙难,虽然凶险,皆能逢凶化吉。我之相术,终是雕虫小技。要论天地星野,淳风兄最能从大处着手,拨云去雾。淳风兄,你独自向天,莫非有什么发现吗?”

这李淳风也为隋唐时的一位异人,其生于岐州,少时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这会儿听到袁天纲发问,又见李世民注视自己,遂言道:“秦王名为世民,听说是唐皇遵一名书生之‘济世安民’一语取名,愿秦王今后依此二字善待天下苍生。”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县,传说其降生之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其四岁时,有一书生自言善相求见李渊,言说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淳风接着道:“日月晦明,皆应分野。近来祥风庆云之端,煌煌帝星日见光明,皆应在长安。秦王,我们今日有缘在此相见,有几句话赠予你如何?”

李世民愈加困惑,想两人素昧平生,不明底细怎好贸然交心。然见两人并无恶意,就点点头。

李淳风道:“‘兄弟阋墙,特立独行;济世安民,天下归心;宽仁博大,皇皇盛世。’这几句话也是我和天纲多日谈论的结果,望秦王善加珍视。”

李世民听来愈发莫名其妙,说道:“两位先生言辞深奥,世民才疏智浅,望能浅释之。”

这时,少林寺晚课已毕,浑厚的钟声悠悠扬扬,僧人们鱼贯进入寝室休息,守把山门沙弥招呼他们回寺。袁天纲见状,拱手道:“来日方长,秦王,我们先回寺休息,明日再谈如何?”

李世民怅然回到为他准备好的客房里休息,躺在床板上,想起这两位异人的言语,只觉得莫测高深,甚为不解。不过细细想来,两人对自己甚为推崇,李淳风的几句话,隐隐约约说到自己今后要继承大统,且有和兄弟之间争斗之事,这让他大为震惊。这些年来自己东征西讨,一颗心整日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打败敌人。至于父皇百年之后,谁继承大统,自己想都没想。眼前太子位置已定,也不容别人再有非分之想。父皇虽然也曾流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