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大量煽动性的社论、报道和文章,形势急转直下,运动迅速席卷
全国。
刘少奇于6月3日紧急召集有关部委负责人参加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应付局
势。在大部分人一致的认识下,会议制定了内外有别、注意保密、大字报不要上街、不要搞
示威游行、不要串连、不要搞大规模声讨会、不要包围“黑帮”住宅、不准打人污蔑人等八
条规定;决定派出工作组以控制首都大专院校近于瘫痪的局面;并决定,哪里出事,哪里派
人去,派工作组要快,要像派消防队救火一样的快。邓小平在会上说,中央的八条传达要
快,开个十万人大会,一竿子插到底。
会后,北京市委根据会议精神,向一些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由于有人背后支持造反运
动,工作组进校后,不但未能阻止混乱的发展,事态反而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刘少奇、周
恩来、邓小平等频繁开会,研究处理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毛泽东不在北京,许多重大政策定不下来,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于6月9日赴杭州,
向毛泽东汇报情况。10日至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两次会议,讨论“文化大革命”问题。会
上漫谈,议论内容涉及“文革”的方方面面。会上谈到运动可能要进行半年时间,但并未对
当前运动应该怎样进行提出具体意见。关于派工作组问题,毛泽东只是在议论中表示:派工
作组太快了不好,没有准备,不如让它乱一下,混战一场,情况清楚了再派。
从杭州回京后,由于周恩来要出国访问,指导运动的责任落在刘少奇、邓小平身上。从
6月4日起,北京新市委仿效向北京大学派工作组的经验,向部分北京大专院校和中学派出工
作组。
刘少奇和邓小平想通过派工作组进校,达到保持党对运动领导的目的,同时制止混乱恢
复秩序。他们对工作组的工作既支持又关心,还分别直接接见工作组人员了解情况和指导工
作。
邓小平在6月4日接见驻北京师大女附中工作组。在谈话中,针对学生批判老师“资产阶
级学术权威”的问题,邓小平说:“如果(老师)真有学问,还要团结他们。女附中数学、
物理都不错。好的学校热火朝天,名气大,有一套。如果没有好教师,也就教不出好学生。
要善于分析。工作组要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水平。打人没有?打人是没有本事的,是没理
的。斗争要讲道理,批判要做好准备,事实要核对清楚,要充分讲道理。有些人是真黑帮,
有些不是黑帮。讲错了话都是坏人,那就没有好人了。材料不够,不要轻易开斗争会。不要
搞变相肉刑,戴高帽子也不好。有些搞错了,将来赔礼都赔不完。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解
决。(党的)总支中总有些好的嘛,校长、副校长总有些好的嘛。把党都搞垮了怎么行?把
团搞垮了怎么行?如运动把共产党、共青团都打倒,是胜利了吗?总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
级专政国家嘛。教师大多数是好的。说老师都坏,我不同意。”
详细抄录这篇讲话,是为了说明两点。一是可以看出,邓小平在思想上和原则上都不认
同“造反”的理论;二是可以看出,到了这时,他对毛泽东发动这场政治运动的意图依然毫
无意会,更不要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紧跟。作为中央一线领导人,他和刘少奇一样,于不自
觉之间,在运动的问题上,已经落伍,已经跟不上,已经远远脱离毛泽东的步伐了。
6月14日,刘少奇、邓小平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杭州会议精神。此后,
他们多次开会听取运动情况汇报和研究运动中出现的问题。6月21日,刘、邓再次召集中央
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运动问题。邓小平在会上就工作组的工作方法等问题提出意见。会
议精神贯彻下去后,学校和社会上的混乱状况有所好转,无政府主义现象得到遏制。6月28
日,刘少奇、邓小平召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运动要有步骤,要制定一些便于掌握的
具体政策。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运动狂潮,刘少奇、邓小平的做法,是他们
所应该作出的正常的决定,也是正确的决定。他们和绝大多数干部一样,希望学校恢复正
常,希望学生回去上课,希望首都恢复平静。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做法,从根本上与毛泽东的想法背道而驰。而且在暗处,中央文
革一班人马,正在鼓足了劲头,精神抖擞地策动和支持学生的造反行动。对于江青等人来
说,只有动乱的局面,才是他们显示身手的大好舞台。
这场“文革”运动,从根本上来讲,是自上而下的和人为发动的,加之林彪、江青等
“文革”势力利用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和天真幼稚,大行挑动和蛊惑,因此,中央派出的工
作组进校以后,不但没能扭转混乱的局面,反而从一开始便遭到部分“革命群众”的激烈反
对甚至轰赶。
由于对工作组进校的态度不同,各院校群众组织迅速分成“保守派”和“造反派”两大
基本阵营。这种局面的形成,实际代表了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一线中央负责人,与以林
彪、江青等为首的“文革”势力之间的对立的形成。
7月份,因事态紧急,中央于13、19、22日连续三次开会讨论工作组问题。陈伯达代表
中央文革,说工作组压制民主,给群众泼冷水,要求撤出工作组。刘少奇愤而驳斥,并与康
生发生争执。素以沉稳著称的邓小平忍无可忍,一下子站了起来,指着陈伯达说,你们说我
们怕群众,你们到前边试试!并明确表态:“撤工作组我不赞成!”在会议上,中央一线领
导和中央文革,从思想到言词均已针锋相对,斗争已趋白热化。
混乱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一些学校中出现了红卫兵组织,批判校领导、揪斗“黑
帮”和“牛鬼蛇神”的行动不断升级,发生了体罚和打人。反工作组和保工作组的斗争更趋
激烈,派性和派别组织由此产生。各大中学校均已停课,大小辩论会昼夜不断。中央文革人
马频频到各校煽风点火,鼓吹造反。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也被迫到学校与
学生对话进行说服。记得有一次,父亲到一个大学参加辩论会,回答学生质问,在场的还有
其他中央领导及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操场上人群拥挤,口号震天,群情激昂。在强烈
刺眼的灯光照射下,江青那“向红卫兵小将学习!向红卫兵小将致敬!”的尖声叫喊,陈伯
达那没人听得懂的福建话和王力的从旁翻译,显得那样的得意、狂妄和不可一世。而刘少
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线中央领导的那些说明和劝说,则显得那样的无奈和无力。这些参
加了一辈子人民革命的老革命家,面对这样一种扭曲变形了的群众“革命造反”场面,彻底
地茫然了。
毛泽东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是造反运动的支持者。在北京“天下大乱”的时
候,他在杭州,在波光粼粼的西子湖畔,发表了与北京的一线领导截然不同的观点。6月21
日,他说,文化革命是一个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他说,现在不派工作组去学校,让他们大
乱一场。7月8日,他给江青写信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现在的
任务是要在全党全国基本上打倒右派。
这是自运动以来,毛泽东发出的又一次“战斗”号令。
7月18日,毛泽东在武汉豪迈从容地畅游长江后,回到了北京。
他托词休息不见闻讯赶来的刘少奇,却在当日听取了中央文革的汇报。
从第二天开始至23日,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主持召开“文化大革命汇报会”。会
上仍是分歧很大,中央文革猛烈攻击中央一线领导派工作组是镇压群众。会议期间,毛泽东
发表了意见。他说,回到北京后感到很难过,冷冷清清,甚至有人镇压学生运动,这是方向
错误,赶快扭转。24日,毛泽东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批评刘少奇、邓小
平,说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明确指示立即撤出工作组。
毛泽东为工作组定了性,派工作组的刘少奇、邓小平,在此问题上,自然而然
地“犯了错误”。
7月29日,北京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撤销工作组。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检查性的讲话。邓小平说:“必须说明,以新市委
名义向各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这是根据中央的意见办的。”“有的同志说,老革命碰到新
问题,的确是这样。”周恩来说:“工作组绝大多数的同志是好的,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嘛。”刘少奇说:“至于怎样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
我们,我老实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我想党中央许多其他同志、工作组的成员也不晓
得。”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讲话,是检查,是承担,更是肺腑之言。
作为学校的红卫兵代表,我也参加了那次大会。我今天仍然清楚地记得,望着那空旷的
主席台,万人大会堂内鸦雀无声。我们这些“保工作组派”,一边听着,一边流下了眼泪,
在内心深处体会着父辈们言语之下的抵触和无奈。我也清楚地记得,大会结束时,毛泽东令
人意外地出现在大会堂的主席台上。他以无人企及的巨人风采向全体与会者频频挥手致意。
会场立时沸腾,红卫兵小将们因震惊兴奋而激动欢呼,一个个热泪洒面。为了看到毛主席,
后面的人不顾一切地站到椅子上和桌子上,尽情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会议由开始时那极
端的压抑和沉闷,一下子变成了欢腾的海洋。
此次大会后,由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从此消除了阻碍,名正言顺地进入
了“造反有理”的新阶段。
第三章
炮打司令部
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
在全会初期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对派工作组提出了更加严厉的指责,说
“是镇压,是恐怖,这个恐怖来自中央”,并明有所指地说:“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
毛泽东还用典型的“文革”方式写下了那张著名的“我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
其中指责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大字
报虽未点名,但其矛头所指昭然若揭。
会议从此开始了对刘少奇、邓小平“错误”的揭发和批判。各路“文革”大员,从派工
作组镇压学生运动起头,倒溯1962年以来中央一线工作的种种“错误”,一一尽数,指责
刘、邓。其间毛泽东讲话,指责刘、邓镇压学生运动,是方向问题,是路线问题,是错误路
线。会议批判所得结论,是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之外,另有一个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
司令部。
全会的最后,根据毛泽东提议,临时增加一项议程,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委。
刘少奇由原来的第二位降到第八位。邓小平虽由原来的第七位变为第六位,但实际地位下
降。而林彪则扶摇直上,排位升至第二,成为唯一的党中央的副主席,并且取代刘少奇,站
到了接班人的位置上。
原来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和邓小平,此次会议后,实际上退出了中央的领导工
作。
在会上接受批判的同时,父亲有时还必须要到一些学校去参加运动、参加群众集会和回
答问题。以前,对于“文革”,他曾说是“老革命遇见新问题”而表示不理解。在受到批判
后,他的不理解就更深了。他虽沉默,虽无语,但对于运动,特别对于中央文革一班人马的
猖狂和造反派的愚妄,心存厌恶。有时,在群众场合,他还不顾所处逆境,为自己,甚至为
他人申明正义。8月2日,他被通知到人民大学参加师生员工大会,有学生递条子问关于“二
月兵变”的事情。明知此事是有人蓄意造谣加罪贺龙元帅的一个阴谋,明知在场的有陈伯达
等中央文革诸大员,他还是直言回答:“已经查过了,没有这回事。”并说:“告诉你们,
我们的军队彭真调不动,我也调不动!”从这仅有的几句辩词中,完全可以体会到他当时心
中的愤懑。他想为他的老同志老战友辩解,但这时的他,已是人微言轻,有口难辩了。
十一中全会结束后,毛泽东决定,由林彪主持召开一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会议原定继
续批判刘少奇,但林彪、江青等人认为,刘少奇已实际打倒,目前的主要危险和最大障碍是
邓小平,于是将会议批判的矛头指向邓小平。他们不但刻意组织人员批邓,林彪还亲自出
马,将邓的问题说成是敌我矛盾。
父亲在会上受到不公正的甚至是诬蔑性的批判,心里一定是不平静的。回家后他虽什么
也没有说,却夜不能寐。母亲看见他卧室的灯深夜不熄,便去问他:“三点多了,怎么还没
睡?”父亲告诉母亲:“今天晚上开会已经从批刘少奇转向给我提意见了。”母亲问:“谁
批你?”父亲只说了一句:“军队的人。”父亲不再多言,母亲也不敢多问,只安慰地说:
“快睡觉吧,不然明天开会起不来了。”父亲知道,这次批判后,他的“错误”的性质,不
再只是派工作组“镇压”群众,而是连历史在内新账旧账一起算了。
会后,父亲被迫停止了工作。他将一部分原来由他分管的中联部、中调部等工作交代给
康生,说:“我的工作交给你,我不能工作了。”
父亲为人,本来就沉默少言。运动爆发以后,开始是由于处理运动突发事件而忙碌不
堪,后来则因“犯了错误”停止了工作,话就更少了。此时,父亲参加的会议和活动越来越
少,在家里也只是看一些送来的文件。
中央的工作虽不管了,但对于家里的孩子们,父亲却管得很严。
我们几个孩子,在各自的大中学校里参加运动,一直都很少回家。批判工作组以后,我
们虽然知道在此问题上父亲犯了“错误”,但对于他所面对的真实处境并不了解,仍各自忙
于运动。
8月初,一些中学红卫兵贴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的
对联,立即掀起了一场关于“血统论”的大辩论。我所在的红卫兵组织持支持对联的立场,
但大姐邓林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红卫兵组织则持反对态度。记得那时各红卫兵组织为辩论对
联,昼夜奔忙于各学校的辩论会场。刚刚吵吵闹闹地在音乐学院辩论完毕,各路队伍又转移
到美术学院。由于观点不同,我和大姐两人几乎对立起来。那时夜已很深,我用美院辩论会
现场外的公用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记得当时妈妈很急地说:“对联是错的!
你不要和姐姐辩论,赶快回家!”妈妈的口气很重,一再重复:“这是爸爸说的!”当时,
我很不高兴地遵从了父母亲的决定,事后明白过来以后,才万幸听从了他们的训示。
8月18日,林彪在“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上号召红卫兵“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
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从20日开始,北京首先发起一场规模空前的红卫兵“破四
旧”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红卫兵小将们走出学校,“杀向社会”,整个社会顿时为“红
色恐怖”所笼罩。这场为害至深的“革命”运动,由副统帅林彪亲自号召发起,在中央文革
的直接怂恿煽动下愈演愈烈,发展到大抄家、大揪斗、大破坏,以至打死人。无数年轻幼稚
的红卫兵小将“为了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盲目而又狂热地卷入了这场疯狂的“革命”行
动。我的父母亲此时已感到事态的失控,他们把在中学的我和我的弟弟叫回来,关在家里,
不许出去,明确告诉我们不许参加任何抄家揪斗行动。那时,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对父亲的不
利状况已有所察觉,便都听话地闭门不出,有的学织毛衣,有的学装收音机,有的整日在家
抄写毛主席语录。家中的平静,使我们远离了外界的狂躁。直到现在,念及于此,我们仍十
分感激父母亲在关键时刻对我们的严格和管束。
“文化大革命”这个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在整个社会上已经闹得天翻地覆,去掉刘、
邓的阻力后,运动便以更加猛烈的势头向前发展。
8月18日,毛泽东身着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至11月底,
毛泽东在京共八次接见红卫兵一千一百多万人次。在毛泽东的亲自支持下,红卫兵运动更加
如火如荼,迅猛发展。
疯狂的“破四旧”运动余音未了,又开始了全国范围的“革命大串连”。在毛泽东的号
召下,红卫兵小将身着时兴的旧军装,乘着免费的火车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