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宪、汪东兴等十人,给毛泽东和林彪打了一份报告,说有许多揭发邓小平的材料没处存放,
建议在“贺龙专案组”内设一分组,收存有关邓小平“问题”的材料。毛泽东批示:可以。
林彪圈阅表示同意。

这应该算是“邓小平专案组”的正式成立。

“刘少奇专案组”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邓小平专案组”在此时成立,说明在新的形
势下,毛泽东同意加紧对邓小平进行更深入的审查。

5月16日,“邓小平专案组”在人大会堂开会,主管专案工作的中央文革大员康生和林
彪死党黄永胜、吴法宪等到会。主要讲话的是康生。他说,邓的问题不能直接提审,但要注
意内查外调找证据。他说,邓的历史问题一直没搞清,在红七军临阵脱逃,延安整风时在反
王明问题上消极,和彭德怀关系好,在太行山实行王明路线,1962年在莫斯科鼓吹“三和一
少”。总的说,历史上搞王明路线,组织上搞招降纳叛,军事上搞篡军反党。康生的讲话,
算是给“邓专案组”支了招儿和定了调。此后,他们把“邓专案组”扩编,充实到九人。

事情也真是奇怪,邓小平是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可他的“专案组”却设在
“贺龙专案组”之内。“文革”之中,这类无法解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成立“邓小平专案组”,邓小平本人却不知道。5月21日,他写信给汪东兴,要求见主
席,如果见不到主席,亦希望见见汪东兴。汪东兴将邓小平来信报毛泽东,毛泽东指示:在
23日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读一下邓来信,议一下,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与邓谈话。毛泽东让征
求“大家”的意见,林彪和中央文革这些“大家”根本不可能同意与邓小平谈话。邓小平的
要求被拒绝了。不过,在邓小平已被彻底打倒的情况下,毛泽东还要让“大家”议一下邓的
来信,说明毛泽东还没有忘记邓,还在某种程度上关注着邓。对于林彪、江青等人来说,这
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是的,直到此时,毛泽东还一直试图在批判的同时将刘、邓有所区别,这是他在深思熟
虑之后的一个并非无意的安排。但是,他的这个安排,却让林彪和陈伯达、江青等“文革”
大员很不满意,甚至心存忐忑。林彪和中央文革两班人马一齐上阵,责令“专案组”加紧搜
罗证据,要将邓的“问题”铁板钉钉。

“邓专案组”立即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他们用极大的“工作热情”到处搜罗批邓材
料,并申请到中央组织部查阅了邓的档案。看了材料以后,他们感到,仅靠揭发的材料,要
定罪实在太不够了,但中央又不准直接提审,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出一个点子,让邓自
己写一份历史自传。“专案组”要求,自传要从八岁起写至现在,要保证做到:一、详细具
体;二、内容准确;三、写清各个历史时期的证人及他们现在的住址;四、材料随写随送;
五、限定最迟7月初全部写完。此报告经黄永胜批准后,由中办主任汪东兴转邓。

接到让写自传的指令,父亲并不知道是“专案组”的主意,而以为是中央的要求。他没
有任何推诿,极其认真地拿起笔来,伏案书写。

经过了大半年的囚禁,在寂寥独处时,在冷静下来后,对于这场令他倒台的“文革”,
对于一切在混乱时来不及细想的问题,他一定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从1922年十八岁时投身革
命以来整整四十六年,解放前,是敌情危重,戎马倥偬;解放后,又是身居要职,忙于工
作。对于自己的一生,对于亲身经历过的大小事件,根本无暇回顾,更不用说思考和总结。
如今,有人让他写自传———不论别人出于什么目的,思考之后,他自己也一定愿意写。在
冷静之中,他可以通过撰写,细细地回顾、思考和总结自己的一生。

从1968年6月20日起,到7月5日,父亲用十五天时间,撰写了他的自传———《我的自
述》。在长达二万六千五百字的《自述》中,父亲回顾了他的出生,他的家庭,他在私塾的
发蒙,和他几十年都没有去细想过的父亲;回顾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和出川出洋的
经历;回顾了在法国当学生和做苦工的生活;回顾了留法时期革命的起点、革命的生活和革
命的同志们;回顾了大革命和上海地下党激昂险峻的斗争生活;回顾了红七军、红八军的建
立、战斗、失败和成长;回顾了江西中央苏区的坎坷和长征的历程;回顾了抗日战争战场和
一二九师的战友们;回顾了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回顾了十七年建设
新中国的努力和十年总书记的工作……

翻开这份《自述》,可以清楚地感到父亲的凝重和认真。在他的回忆中,历史的每一个
瞬间,仿佛都在他的脑海里重现重演。他清楚地记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每一步脚印,实事求
是地回答了别人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和责难。对于自己的一生,不论功,只讲过。同时,像当
时所有犯有“错误”的人一样,在回顾和“讲过”的同时,不得不再一次被迫违心地作出检
讨。

在被迫检讨的同时,父亲以他特有的政治敏感,感觉到了那甚为微妙的毛泽东的“区
别”对待。而以几十年的政治阅历,他十分明晰事物所存在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在当时那种
危难的政治形势下,他要求的无非是一条,争取留在党内,保住这政治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知道,毛泽东能看到这个《自述》,因此,在最后,他写道:“我的最大的希望是能够留
在党内,做一个普通党员。我请求在可能的时候分配我一个小小的工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
的劳动,给我以补过自新的机会。”

作为一个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责
任。他从来没有因一时之冤屈而丧失信心,从来没有失去过希望,从来没有放弃一切可以争
取的机会。

在父亲伏案撰写《自传》的同时,“邓专案组”也一点儿都没闲着,他们开始起草一份
关于邓小平“罪行”的“综合报告”。林彪和中央文革一伙对彻底整倒邓小平可谓是心急如
火,“邓专案组”的上司“二办”,也就是由林彪集团控制的“中央专案组第二办公室”,
几乎隔几天就来个电话,催问进展情况。以整人为专长的康生,也在人大会堂小会议室,接
连召开了几次案情专题研究汇报会议。

在“文革”中,一个人如果仅仅犯了“走资派”错误或“路线”错误,就不容易打倒,
或是打倒了也容易“翻案”。一定要有“历史问题”,诸如叛徒、特务等,才算是铁板钉钉
的“罪行”,打倒后才可能使其永世不得翻身。但是,邓小平没有被捕过,没有脱过党,弄
了半天,也只有“现行”问题。后来回想此事,连父亲自己都感慨地说:“我这个人很幸
运,打仗没有受过伤,做地下工作没有被捕过。”


没有历史问题,也得找出历史问题,“邓专案组”的任务就是要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
找。6月18日,江青在关于邓小平“罪行”的汇报会上说:“邓小平的材料,你们要认真分
析,这个人很可能是叛徒。我一直在分析他的材料,和你们一起同他斗争。他的历史问题和
现行问题要一起抓。”会后康生把“专案组”组长找去,交给“专案组”由他亲自保存的
“批邓小组”编写的十大本材料,还有当年红七军老同志的“交待材料”和照片。

“邓专案组”埋头苦干,历时一个半月,九易其稿,编了一份邓“罪行”的“综合报
告”。7月25日,他们全体到人大会堂东大厅,专门向康生、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
鹏作详细汇报。康生作了指示,说现在看来材料不少,关键在如何运用,历史部分弱了。吴
法宪说邓入党有问题,介绍人都死了,死无对证。

会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与“专案组”到京西宾馆四楼,连续作战,仔细从头研究
修改。直至第二天拂晓,这份“综合报告”———《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邓小平的主要罪行》终于定稿。全文共七个部分,一万五千余字。

“邓专案组”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立即上报“二办”。不到二十四小时,此报告
已从康生、黄永胜、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张秀川等处传阅一圈。康生批示:“争取尽快
送呈主席、林副主席和中央、中央文革各同志审阅。打印五十二份。”两天后,康生办公室
多次传话给“邓专案组”,说康老对综合报告很满意。

虽说康生对报告表示了“满意”,但“邓专案组”仍觉得“历史问题”分量不足。他们
加班加点,寻找“疑点”和“漏洞”,一而再、再而三地认真“研究”后,认为在邓小平长
达四十多年的革命历史中,唯一可能进行“突破”的,只有红七军时期所谓“逃兵”问题,
有必要就此问题继续深挖,以求把历史问题砸死定罪。

1968年9月11日,“邓专案组”写报告给黄永胜、吴法宪、叶群和李作鹏,为查清历史
问题,要求邓“补充交代”一下1930年和1931年两次从红七军“开小差”回上海的活动。黄
永胜批示请汪东兴帮助,汪则批示让中办副主任王良恩用政治部之名要邓再写。在接到中办
通知后,邓再一次就红七军的有关情况,以及他两次从红七军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的情
况,写出详尽并且实事求是的说明。这个说明,又一次使“专案组”希望落空,没有捞到任
何稻草。

在写上述报告的同日,“邓专案组”还写了第二个报告,向周恩来提出无理要求,让周
总理给他们一些“帮助指导”,以查证有关邓小平历史上的几个问题。“报告”中说,邓入
党问题交代得有矛盾,一是入党时间不一致,二是对入党介绍人的填写含糊,因此,怀疑邓
可能是混进党内的假党员。“邓专案组”还进一步要求周恩来对一些所谓的“疑点”提供线
索。诸如他们认为,邓1930年和1931年两次从红七军“临阵逃跑”回上海,根本没有向中央
提出汇报工作的要求,而是另有目的;还无中生有地推测:“邓自述中说,1931年在上海,
中央派他去安徽芜湖巡视省委工作,去芜后省委被破坏即返沪。我们觉得如安徽省委早被破
坏,就有可能是邓小平出卖的嫌疑。”此件先报黄永胜、叶群、吴法宪、李作鹏、康生等
人,经以上各大员逐一批示后送周恩来,以迫周回答。对此无理要求,周恩来根本不予置
理。此“报告”送到周处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

在周恩来处碰了钉子,“邓专案组”还不甘心,找来找去,最后总算是东拼西凑地从原
红七军老同志那里挖了一些“揭发材料”,编了一份“专题罪行”上报邀功。

在“邓小平专案组”紧锣密鼓地加紧对邓“罪行”进行调查时,中央专案“一办”、
“二办”也加快了工作进度,对所管“黑帮”、“走资派”及有各类“罪行”的人,加紧取
证定性。加速专案定性工作的原因,是中央已决定,要召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党的第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

林彪死党黄永胜等召集由其管辖的中央专案第二办公室开会,逐个研究所管十五个对象
的定案问题。“邓专案组”送上的邓小平“专题罪行”受到黄永胜的表扬。但吴法宪却不满
足,说:“邓小平招降纳叛、包庇坏人的问题也很重要,也要尽快地搞。”

9月22日和24日,中央专案“一办”、“二办”连续在人大会堂东大厅开会,对“一
办”所管十四个、“二办”所管八个重要专案对象,逐个研究定性。其中,将刘少奇定为党
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邓小平的“问题”被
认定是“隐藏比较深”,将性质定为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弄了半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邓小平的“问题”还是“现行”的。他的“历史问
题”,实在是“隐藏”得太深啦。 


第十章

  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的目
的,是为召开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准备工作。

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话。讲话中,毛泽东首先提出问题:究竟文化大革
命要不要搞?搞的中间是成绩占主要的,还是成绩太少,错误太多?接着,他明确地回答: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
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毛泽东再一次用他的不可动摇,捍卫着他所发动的“文化
大革命”。

在这次会议上,林彪、江青各率其属下“文革”大员,组织围攻参加所谓“二月逆流”
的老同志,以“最严重的反党事件”及“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等罪名,迫使老同志们一次
又一次地交待和检讨。这次会议,通过了康生等主持下用伪证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
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会上,
还印发了《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的主要罪行》,邓小平党内外
一切职务实际上被撤销。

这样一个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当然是由毛泽东亲定的。但林彪、江青显然不满
足,他们在会上会下鼓噪煽动,妄图造成一个声势,要求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对此,毛泽东
仍旧没有同意。毛泽东说,邓小平在战争时期是打敌人的,历史上还未发现有什么问题,应
与刘少奇区别对待,大家要开除(党籍),我有点保留。

毛泽东有他的顽强,有他那湖南人特有的固执。他一旦下决心作出的决定,任凭何人均
不能动摇。这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是一次在畸形时代召开的畸形会议,是在许多中央委员被打倒和
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党的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
被定为所谓“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一。在九十七名中央委员中,除去世的十人外,能参加会议的只有四十人。因人数不足党章
规定的能够通过任何决议的半数,只好从候补中央委员中补了十人,才算刚过半数。参加此
次会议的非正式成员,竟占与会总人数的一半还多,并与正式中央委员一样享有表决权。更
为奇怪的是,后来发现参加会议并参加表决的有一人竟然不是共产党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到此已两年有余,闹也算闹够了,乱也算乱透了,反也造
了,命也革了,权也夺了,下一步该怎么办?恐怕实际上毛泽东自己也不很清楚。开始时,
他说“文革”需要一年。后来又说大概要三年,那就是说,到明年夏天差不多了。1969年4
月召开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按说,“九大”开过了,党章修改了,人事也确定了,
一切都应该按计划完成了。但是,“文化大革命”,还是结束不了。

可能在最初的时候,毛泽东是有所设想的。但是,“文革”发展到了此时,早已从毛泽
东设计发动的初衷走向了它自己的反面。整个运动,也早已像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不可控
制。旧的矛盾还未解决,新的矛盾已经产生。派性、武斗、争权、夺位,不但一样都没有消
失,而且还会愈演愈烈,越发不可收拾。

在北京宣武区方壶斋的那两间小屋里,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和祖母在一起,相依为命,似
乎日子还算过得下去。大姐邓林本来因父亲的“问题”被管制和批判,不能随便回家。这时
学校中几个造反派组织之间自己打得不可开交,没人管这批“黑帮”和“牛鬼蛇神”了,她
就趁机得便在周末回家。哥哥朴方和二姐邓楠平时住在学校,此时也因学校内造反派之间斗
得不亦乐乎而得以“漏网”一下。特别是邓楠,只要是周末,就尽量溜回家来。

1968年3月29日,北大发生了两个造反组织之间的大规模武斗。武斗是半夜开始的,校
园内满是拿着棍棒、梭镖、长矛和戴头盔的人。两派均是人多兵众,一时之间杀声震天。大
规模武斗之后,造反派组织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但两派均不甘心,仍在秣马厉兵,准备再
战。

武斗之后,整个北大充满了恐怖的气氛。邓楠和一些同学在宿舍窗口目睹了这场恐怖事
件后,马上收拾东西,凌晨四点,趁天不亮,就从一堵残破的墙洞中逃出校园。回家后,她
惦记着在学校受管制的哥哥朴方,就让飞飞马上去北大,把哥哥叫回家来。在这场北大最大
规模的武斗中,许多人遭遇不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