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赵也不多话,只道:“如此。待孩儿与母亲告别之后即返回辽东。”

赵佶就觉得奇怪了,往日一说连兵伐辽,这赵是劝了又劝的,今天怎么就这一句话?不过这个问题他们谈了都两个月了,赵少说一两句也没什么,赵佶也不在意,只是不死心地道:“皇儿真的不考虑一下?若皇儿回大宋效力,虽然朕无法立皇儿为太子,却可以让皇儿摄理大宋朝政,日后皇儿与你大兄一为君一为臣,共创我大宋盛世,此岂不是一段佳话?皇儿还是再考虑一下吧!”

赵摇摇头,自去寻孟贵妃告别。

半月之后,赵回到辽东,刚回来就被天子召见。

“微臣无能,无法劝服大宋与大明一同出兵。”赵还真是挺惭愧的。

不过林靖文却毫不在意,“无妨,时至今日,大宋出不出兵已经无关紧要,仅就我大明一国之力已可以灭辽。”顿了顿,又道:“其实在十年前我大明就已有灭辽之力,只是当时大明立足辽东未久,根基不稳,尚有女直人于一旁虎视眈眈,还有草原上的达达人和蒙古人更是野心勃勃,以当时的大明国力,尚无法控制住女直和达达。xx更重要地是,当时大明的体制尚未于辽东建立,倾力灭辽简单,但若当时灭辽,则必然是初生的大明被辽国的儒家文化同化,这不是寡人想看到的。时至今日,大明法制已全,再也不虑儒家,灭辽时机成熟了。”

赵连忙表示恭喜。

林靖文点点头,“嗯!此次战争不会仅灭辽就结束的,五年生聚,十年积累,大明囤积的粮草军械堆积如山,国库丰盈,兵强马壮,区区辽国尚不用大明倾力而为,此次寡人准备一直打到河西,最低限度是收复河西走廊,若大明铁骑能抵达安西则更好。故而,此战定会连年,寡人召爱卿还朝主持大局。”

“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正月十六,上元节刚过,林靖文登台拜赵为上军大将军,出兵八十万正式启动灭辽之战。

明军兵分三路。

北路是韩卫那一路也就不多说了,韩卫那一路兵马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出兵,都已经打下乌古和敌烈两部了,现在韩卫则领兵继续西进,攻打辽国的西北招讨司,这里有辽国最后的精兵。而谭破虏则联合三河草原北边地茶扎剌部达达人攻打蒙古。灭掉蒙古之后则会往西扫荡梅里急、达密里等达达部落和北部达达(克烈人),然后与韩卫会师于可敦城。这一路明军地战场主要在今日的外蒙古境内,远地甚至能打到俄国境内。离辽国中枢距离较远。

南路兵马以镇西将军、万户那朵为主帅,从辽西府出兵十四万,包括六万骑兵和八万步卒越过长城攻打辽国南京祈律府,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在林靖文的计划里,燕云十六州可没大宋什么事。

中路兵马是主力,以兴中府地十万羽林和五万折冲府兵为主,再从辽阳尹调去五万弓骑和二十部折冲府兵。另外属国朝鲜出了六万仆从军,日本国也出兵四万助战,耽罗国较小,但也出了三千兵马,其余臣服于大明的长白山女直、鸭渌江女直、东海女直各部则各自出兵数千到一两万不等。合计,中路兵马达到恐怖的六十万人,上军大将军赵亲自挂帅,万户萧里得显、宿卫大将军孙泽为副,另有万夫长折可保、万夫长鲁元戎、千户崔汉忠、千户岛律宗家等,可谓将星云集。大明名传于世的名将、各属国享誉全国的勇士,都在中路军找得到。

此外,南方的美岸州、夷州府还有琉球府首次出兵。

大明地兵马主要是北人,在大明本土,南人虽然没到被歧视的地步,但北人一贯都是瞧不起文弱地南人地,何况是在尚武成风的大明,百万明军之中南人所占地比例尚不足五万,由此可见一斑。在明人眼里,北人向来是大明兵马的来源。而南人,他们也就出些钱粮而已,了不起出些海军将士。这一点,南人是无论如何都不服气的。此次大战之前南方三州都吵翻了天,三州官吏贵族联名上书天子,此次大战无论如何南方三州都必须要派兵参战,北方贵族自然是要拼命阻止。这件事从秦元134年一直吵到1348年,争吵之烈,以致辽人都收到了消息。最后天子诏令,夷州万户李恢领南方三州折冲府兵六万助战,被编入南路军。受镇西将军节制。

大明军制。百夫长可领百人或是百骑,万夫长可领万人或是万骑。而百户千户万户则相当于几个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百户最多可领五百人,千户可领五千人,以此类推。大明军中没有中原的伍、什、队、曲等编制,只有百人队千人队万人队,但林靖文引入了军衔制度,以校尉、偏将、将军等为为军衔,虽然名称不同,但制度上与后世军衔制一样。闲话休提。

最先出兵的是北路。光武一战,蒙古人十五万骑尽没,而此时地蒙古总共也不过就是二十万帐,十五万骑已经是蒙古全族四之三的兵力了,蒙古本部驻地剩下的人马不过只有五万骑兵,最多七万人,而谭破虏麾下此时除了两万羽林十万折冲府兵之外,尚有四万乌古骑兵,茶扎剌部虽然刚刚惨败于蒙古之手,但总能凑个几万骑出来,所以,谭破虏倒是抽调了一万乌古骑兵和四万折冲府兵南下。

秦元1348年正月十六,明军刚刚在辽阳尹誓师出征,北路军抽调出的五万人已由耶律昊带领南下,当日即攻克大定府以北四百里的高州,明辽大战正式开始。

高州只是个观察州,小州而已,没多少驻军,但对于此时的大定府来说,却是北方屏障,攻下高州之后,明军若再南下攻克恩州,则大定府北方将毫无防御,相当于对北路明军不设防。

收到战报,大定府一日三惊,耶律延禧大惊,连忙抽调三万辽军急速驻防恩州。

此时的大定府也就只有耶律延禧这几年拼命征的三十万新兵,其实也没有三十万人,实际上只有二十万出头,号称三十万,另外还有从契丹三十四部中的契丹、奚、渤海等部中强征的七万人,而且,由于缺少马匹,这七万人只有四万骑兵,黑车子室韦倒是对辽国忠心不二,他们出了三万人助战,这三万人此时也驻扎在大定府。总计来说,大定府此时也有三十多万人马,这可是辽国最后地实力了。

不过,辽军此时还未完全做好大战的准备,主要是缺少粮食,军械更是短缺。秦元134年明军第一次攻陷大定府,那一次,明军将辽国国都,包括国库,掳掠一空,二十余万辽军被贬作奴隶,钱粮马匹军械全被运回辽东,工匠更是一个不留,虽然耶律延禧这几年拼命搜刮,但区区几年时间,搜刮来的远远不够装备三十万大军所需,大定府的三十万辽军,除去黑车子室韦支援地三万人之外,其余辽军兵器倒是齐全了,但铠甲弓弩箭矢极度稀缺,抛石机床弩之类的大型军械更是屈指可数。

如此实力,安能抵挡大明朝数十万大军的围攻?

高州陷落,眼见大定府北方危急,这还没完,南路那朵的十数万明军虽然是以祈律府为目标,但为保侧翼,那朵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下龙、利二州,而利州离大定府比高州还近些,只有不到三百里。

耶律延禧无法,只得再次抽调数万人入驻榆州,这是大定府南方屏障。

这还没完,赵的兵马虽然还只是刚从辽阳尹开拔,但兴中府呢?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三十一章 今日起,你便为辽侯

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就在赵正式领兵之日,兴中府就已经先期出兵。

兴中府是大明最靠近辽国的重镇,历来都有重兵驻守,常年驻扎有十万羽林还有二十部折冲府兵,而镇守大将,则是宗泽。

很耳熟吧,这个宗泽正是历史上三呼“过河”的那个抗金名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秦元1341年,当时的大明与大宋的关系可算不上好,当年明军第一次攻入中原,十数万明军从登州、莱州等地登陆大宋的京东东路,一路攻克青州府,掠得无数钱粮还有四十万户人口而还,当时的登州守将就是宗泽(按照历史,梁山起义的前两年宗泽的确是登州守将,而宗泽调入河北禁军还是海上之盟之后的事,《宋史》记载是在公元1117年前后),登州被明军攻陷,宗泽兵败失城,其人也被明军俘虏。本来这厮被俘之后寻死觅活的,要说林靖文是知道宗泽大名的,可明军将士不知道啊,见这厮整日不安分,明军将士差点将这厮给杀了以儆效尤,不过么,幸亏登州三将那次也在出征之列,也就是孙泽、胡寒、孔大庸这三个出身登州厢军的明军将领,孙泽他们可是听说过宗泽大名的,得知宗泽被明军所俘,大惊之下,三将轮流前往招降,可惜宗泽这厮有些愚忠,硬是不肯降,只求速死……战后明军退出山东,后来明军第二次攻入中原。扬州一战之后,按照明军和童贯私下签订地契约,明军所俘的宋军将士都被童贯以钱粮赎了回去。其中就包括了宗泽。此后与历史上相差不大,历史上宗泽是因为反对大宋和金国结盟才被罢官,但这次却是因为丢城失地而被贬谪,更是因为其在登州任上得罪了权贵,结果官职被一撸到底,成了一介草民。

后来宋明和亲,两国交好,赵也能自由出入中原。要说赵这厮也不地道,他在中原可是拼命地挖宋朝的墙角,看到或者是听说有什么贤臣名将之后就拼命招揽,而这些贤臣名将在政治黑暗地大宋往往都是被排挤贬谪的,这些人里面就包括宗泽。

于是乎,很显然,宗泽没有按照历史那样在赵桓即位之后进入河北禁军,而是被赵这厮以大宋十七皇子的名义招入大明,成了大明朝的兴中府守将。

不过话说回来,宗泽来大明之后对自己的状况还是很满意的。他投入大明朝是经过大宋皇帝允许的他们这一类人虽然的确是贤臣名将,但赵佶可看不上,既然赵想要,赵佶也不会多说什么,也就是默许了,这让赵很是挖了一番墙脚算不上叛国,更让他满意地是,大明兵甲无双,将士勇猛善战不说,军威鼎盛。让契丹人畏惧,这是宗泽最佩服也是最满意的,相比于每战必败的宋军,宗泽倒是更愿意成为明军大将。

(前面的章节。也就是明军第二次攻入中原的那一次没写清楚,有一部分情节被我跳过了,汗,不过也算不上硬伤,这里补一下得了。)

收到朝廷正式下令伐辽,宗泽可是等这一天等了有几年了,如今大明朝正式说要灭辽这是他毕生的心愿。

是以,接到枢密院命令之后。宗泽按照参谋部的计划。从兴中府的二十万驻军之中抽调了十五万人,作为先锋。先期出兵。

十五万明军蜂拥而出,第一个目标就是渝州,那里刚被耶律延禧增派了四万辽军,十五万人将渝州围了个水泄不通,不过宗泽没有下令攻城。

此时的辽东,林靖文在接见辽国质子、晋王耶律敖鲁,汉名叫耶律殇,还有耶律余睹。

作为质子,耶律殇的日子可算不上好过,耶律延禧虽然心里极不服气,但事实上却是要看大明朝地脸色,国家势弱,你能指望耶律殇在大明朝能有什么地位?做质子的这几年,耶律殇可谓是受尽白眼和耻笑,见到一个五品小吏都得陪着笑脸,没办法啊,大明朝是强国,强国小民在弱国眼里都是人上人,更何况是强国的官吏,耶律殇虽然是辽国皇子,但大明朝的官吏他惹不起。

耶律余睹就更不用说了,这厮被大明关押了有几个年头,也就是说,这厮足足坐了几年的牢,几年牢饭吃下来什么脾气也被消磨没了这还是耶律殇多次向大明天子求情耶律余睹才能被放出来,不然这厮被终生监禁都有可能。*没办法,这厮虽然很有领兵的才能,但那脾气实在是……林靖文还当真准备关他个十年二十年来着,反正大明朝富庶,多养一个犯人也不算什么。

因此,蒙天子召见,耶律殇小心翼翼就不必说了,原本孤傲非常的耶律余睹也是规规矩矩,不敢有丝毫不敬。

看着这叔侄俩恭敬的态度,林靖文十分满意,这才是他想要的。

“耶律爱卿来我大明也有几个年头了吧?”

耶律殇不知道眼前这个有名残暴的君王是个什么心思,小心翼翼地答道:“是地。回陛下,下臣是秦元1342年入大明为质,至今已五年有余。”

“嗯,五年了,爱卿今岁也有三十了吧?”

“回陛下,下臣今年已三十有一矣!”

林靖文点点头,又问耶律余睹,“听说令姨乃是辽帝的文妃?”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起这个,耶律余睹的眼珠子当时就红了,虽然畏惧林靖文,但还是咬牙切齿的样子,不过回话地态度还不敢有缺。耶律余睹红着眼睛低下头。道:“回陛下,下臣与那耶律延禧正是有连襟之谊。”

林靖文自然知道这厮为啥这个态度,他那是气得。不过不是气林靖文,而是气耶律延禧,当真是恨不得吃耶律延禧地肉喝耶律延禧的血,你当为何?辽帝耶律延禧宠信兰陵王萧奉先,这是众人皆知的,这萧奉先呢,却是辽国皇后地族兄、秦王的亲舅舅,宫闱之争嘛。还参杂了太子之位的争夺,萧奉先历来和死保晋王耶律殇的耶律余睹是不对眼地,耶律余睹被大明所虏,正好,萧奉先在辽国那边弄了点手段,耶律余睹就背上了叛国罪、通敌罪等一大堆莫名其妙地罪名,被满门抄斩,也就是说,耶律余睹全家被杀得就剩他一个了,连文妃也被打入冷宫。耶律余睹在恨上萧奉先的同时,连耶律延禧也给恨上了。

不过这正是林靖文想要地。

“二位爱卿也知道,寡人日前刚刚下令伐辽,此次我大明出兵八十万,务必要毕其功于一役,若不出意外,承袭将近两百年地大辽国应当是时日无多……”

耶律殇和耶律余睹的心随着林靖文的话低落下去,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辽国宗室,辽国就快要灭亡了。他们的心里怎么着也好受不起来。不过么,心里再怎么悲伤,耶律殇却是一点都不敢表现出来,强笑道:“天下之势盛衰罔替。大辽国强盛了两百年,也是该没落了。而大明朝强盛,前所未有,理所应当,大明朝应该取代辽国,此乃天意也,下臣在此恭贺陛下了!”

耶律余睹也回过神来,忍着悲伤。也道:“晋王所言甚是。陛下英明仁德,诚乃天选之君也。兼且,大明朝国力鼎盛,恩泽四方,当有明代辽之理,下臣也在此恭贺陛下恩加四海威凌八方。”

“哈哈!”林靖文大笑,“不错,不管你们这话由不由心,但这话寡人爱听。不过,”林靖文话风一转,目光凌厉起来,看着耶律殇二人,道:“你们也都是辽国宗室,辽国灭亡在即,难道说你们心里就没想点什么?”

耶律殇二人心里一震,来了,大明已经出兵灭辽,这个时侯天子叫他们来问话,难不成是想杀了他们?

耶律余睹被关了几年,再有狱卒多般炮制,这傲气早就被关没了,或者他的傲气还在,不过么,至少,他识时务了许多,更懂得进退之道。一听林靖文这么严词厉色地一问,这厮忙不迭地跪下,泣道:“冤枉啊!陛下,下臣虽是辽国宗室,但经大明几年教诲,下臣对大明朝已是忠心不二,此诚天地可鉴,望陛下明察!”耶律殇要说不心慌那是不可能,不过他毕竟曾是辽国皇子,对气节方面则看重了许多,他也是跪禀道:“陛下明鉴,下臣终是辽国皇子,大辽将亡,下臣若说不悲伤黯然,勿说陛下,便是下臣自己也是不信的。诚然,下臣此刻心有忧伤,然,经过两百年的时日,大辽已是腐朽不堪,日渐没落,反观大明朝则是一日强盛过一日,更兼陛下英明神武,明代辽,此乃天意,下臣虽心有忧伤,却不曾有别样心思,望陛下明察!”耶律殇的神色倒是坦然。

林靖文看得暗自点头不已,耶律殇和耶律余睹二人的态度他都感到满意,也正符合他的要求。

“辽国腐朽,已不配有这万里河山,明代辽,此乃天意也!爱卿即是明白此点,那是最好。”

看着耶律殇,林靖文悠悠地道:“大辽这两百年来视汉人为猪狗,欺凌掳掠残酷盘剥,种种恶事不一而足,灭辽之后,契丹一族定是要偿还这两百年来地罪孽,此点爱卿明白?”

耶律殇点点头,惨然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下臣明白。”

“不过么,辽国这两百年来虽然多有罪孽,但其对中原,准确的说对我汉人也不是无功的。在西域乃至大秦(欧洲)之地,辽国也是创下了诸多名声,最重要的是,辽国压制了大漠上的野蛮人足足两百年的时间。前唐动乱,中原凋零,汉人实力之衰弱前所未有,若是其时大漠之上的野蛮人大举南侵,则中原怕是会重复几百年前五胡乱华的惨剧,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任人淫辱,老人孩童皆被杀戮……而正是有契丹一族压制住了那些野蛮人,中原才得以保留些许生机,从此点上来说,契丹对汉人也是有功的,寡人的话你们明白?”

耶律殇是听明白了,狂喜,却有些不敢置信,“陛下地意思是……”

“耶律殇,今日起,寡人封你为辽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