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马齐备之后,韩卫是准备起兵攻打可敦城地,不过陆陆续续地发生了一些状况让他打消了马上出兵的念头。

二十万明军云集防州小城,消息一经传出,最先来到的,也是最先向明军示好地是一直都跟辽军打生打死的克烈人。漠北最肥沃地草场就是鄂尔浑河流域。本来这里是克烈人的地盘,但一百多年前契丹人来了,他们将克烈人驱赶到了更西边,克烈人失去了肥美的草场,自然跟契丹人结下了深仇,双方大战连年,几乎没有和平的时间,趁着这几年辽国国力衰退,克烈人逐渐收复了一些土地,现在明军大举攻打辽国。克烈人自然是要来插上一脚。九姓克烈都是直接带着兵马来防州的。

其实克烈人算是最精明的了,也难怪他们曾经能占据万里大漠最肥沃的土地。辽国衰退这是谁都能看到的,日后不管是谁成为新地大漠之主,总之绝对不会是克烈人自己。从辽太祖时期到现在,克烈跟辽国足足打了一百年,而且是输多胜少,虽然这几年恢复了一些实力,但克烈部早已元气大伤。即使辽国灭亡他们也没有可能再重新占据这片最肥沃的土地。但他们也不甘心失去这片土地,这种情况下。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或者是靠山,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大明朝,就是克烈人看中的靠山。所以,听说明军要攻打可敦城,报复契丹人是一方面,更为了结好明人,克烈人直接就带着兵马过来了。

随后,达达九部中的耶刮、梅里急、达密里等部先后遣使抵达防州城,这些部落还只是离防州比较近的,更远些的部落还没能收到消息,一时间也没什么反应。

前前后后,防州城聚集了一百多个大部落几百个小部落的使者或是军队,随后,在别有用心的克烈人的推动下,一百多年来大漠上地第一次百族盛会就这么开始了。

大漠上一直就有这么个规矩,要成为大漠之主,或者你武功盖世直接以武力统一整个大漠,或者,你威望够高的话,只要你能召集超过一百个大部落,以百族的名义推举你为大可汗,那么你也能成为大漠之主(这是偶瞎编的,草原上都是严格遵守着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哪里会有什么百族推举的事,O()O。大明虽然跟威望什么的不沾边,但克烈人强力推动,乌古人、敌烈人、茶扎剌人赞同,若塔塔尔人在这里也会是这个德行,而梅里急、耶刮、达密里等部则是不敢反对,这几个大部落都这样了,那些中小部落更是不敢吭声,于是,百族大会就这么召开了。

秦元1348年春,在大明天子缺席的情况下,防州城举行百族大会,与会各部族一致赞同(?!),推举大明天子为大可汗,号“塔塔尔特锡尔”,简称特锡尔汗,汉文的翻译是“鞑靼各部共同地王”,同时,参与会盟地各个部族的首领、大王、汗等自去汗号或王号,改称首领、头人等等,共尊大明天子为万里大漠地主人。

这就行了,这可是你们自己找上门来的哦!

韩卫以明征西大将军的名义下令与盟各部各自出兵聚集于防州,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出兵少则数百多则数万不等,韩卫又等了将近一个月,一个月后,这些达达部落凑出了十万骑,其中光克烈人就出了四万骑当然,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大多都没有经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人员素质和装备也参差不齐,不过至少,这些人都是自幼长于马背,那叫一个弓马娴熟,可堪一用,至少做炮灰是相当胜任的,不是么?

这一个月里韩卫也不是闲着光等着达达人出兵了,按照耶律殇的建议,原敌烈大王还有一些乌古贵族以及茶扎剌人各施手段,拼命招降可敦城里的辽军,耶律大石虽然多加约束并且施以重刑,但还是逃兵不断,更有甚者,就是还留在可敦城里的士兵,耶律大石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会真心为他卖命的,只怕是明军一旦开始攻城这些人转眼就将城池给卖了也未可知。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二章 谭嫖姚

可敦城陷落,耶律大石这厮打仗不行,逃命倒是有一套,这次又给他逃了。

韩卫手握三十万骑兵,坐镇可敦城,传令达达各部征讨辽国残余。

耶刮部奉命派遣两万骑越过沙漠南下,汪古直人是典型的墙头草,哪边强就往哪边倒,见明军大兵来到,汪古直人虽然兵马众多,但停在漠北还未南下的明军则更多,汪古直人却是不敢反抗,直接就降了,并派了一支七千人的军队去可敦城效力,以示臣服于大明。

谭破虏继续未完成的征讨事宜。梅里急部现在是降了,已经用不着征讨。谭破虏则集结了两万大明羽林越过土兀剌河(土拉河)抵达梅里急人的地盘,在这里,梅里急部的二万二千人加入谭破虏的军队,谭破虏带着一众四万人九万匹马驱赶着十数万头牛羊越过薛灵哥河(色楞格河)进入西伯利亚,这里有朗改部。

西伯利亚苦寒世人皆知,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越是苦寒的地方越是出精兵,而生活在西伯利亚的朗改人都是天生的强兵,即使从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甚至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朗改人,他们也完全也能够与一位身经百战的达达人拼个不相上下。

和西边占据了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嘎斯人一样,朗改人属于古突厥的后裔,因为这两部的人天生就是强兵,从东西突厥汗国到回鹘再到今日的达达人,都不怎么敢招惹北方的这些野蛮人。而这两部突厥也因为生产力太过低下,无力发动大规模地进攻,因而也一直未能进入大漠发展,不过他们占据的都算是膏腴之地,人口虽然不多。但也算得上是富足。

不过这个富足也是相对性的。

这个所谓的富足。也不过是衣食无忧饿不死人而已。相比于大明,草原上的那些部落算是穷到没边了,而朗改人呢,则更穷一些,比草原上地那些部落都差了老远。谭破虏沿着薛灵哥河一路往北,走了几百里居然都没看到过一座城池,别说城池,连用篱笆木桩围起来那种样式地寨子都没看到过。倒是碰到过一些朗改人的小部落,不过这些部落也太寒碜了,吃的穿的用的无不简陋粗鄙至极,连梅里急人都看不上,其生产力落后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个朗改人呢,和嘎斯人一样,这两部突厥人在铁木真时代都被算入了森林狩猎蒙古的范围,那个时候蒙古的强盛无与伦比,但铁木真也不敢轻易招惹这些野蛮人,而只是派遣使者让他们保持名义上地归顺便罢。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朗改和嘎斯被蒙古化,到公元17世纪左右就成了喀尔喀蒙古的一部分,又称西伯利亚蒙古。

但是明军今日却跑来招惹这些连大漠上的野蛮人的都畏惧的家伙。

大军继续北行,越来越靠近瀚海(又叫小海,是汉唐时代汉人对贝加尔湖的称呼),虽然还没碰到过大队的朗改人,但梅里急部骑兵却越来越胆怯,薛灵哥河是自西南往东北流向,而到了快注入贝加尔湖的时候则有一段是折向西北方向的。到了这个转折点,梅里急部骑兵是打死都不敢往前走了。

谭破虏怒发冲冠,但大军出征,这个时候他又不好大规模地处刑,以免动摇军心和造成内讧。一怒之下,谭破虏带走了大半地牛羊,自率大明羽林继续前行,而那些梅里急人。谭破虏让他们自己行动。以牵制朗改人。梅里急人虽然害怕得不行,但得罪明人的事他们也是不敢做的。虽然被允许自由行动,但这两万二千人的梅里急骑兵倒是不敢后撤,只得小心地在附近地域晃悠,以吸引朗改人的目光。

也该梅里急人运气背,他们越是害怕越是小心,可偏偏朗改人的大部队就让他们这一路给遇上了。梅里急人十分惧怕,他们有两万两千人,但他们遇上的朗改人的军队也不过万把人出头而已,但就是这万把人他们也没有面对的勇气。没办法,梅里急部跟朗改打交道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都被朗改人打怕了,先天上就有心理阴影。不过梅里急人不敢后撤,只得跟朗改小打小闹地兜,时至开春,朗改人都要准备开始狩猎打渔了,这个时候他们可是忙得很,可偏偏这个时候该死的南蛮却跑来捣乱,朗改人那是怒火冲天,死追着梅里急骑兵就不放,不过梅里急骑兵都是一人双马,朗改人马少,追不上,只被带着到处兜。

谭破虏与那些梅里急懦夫分兵之后,大明羽林发挥了长距离奔袭地优势。两万明军不分昼夜,换人不换马,直奔碎叶古城而去。

碎叶城是唐人所建,只是一个小城,在唐代是县级编制,但其城池的规模比之中原的县城是大有不如。不过这不重要,重点是,唐朝自开始衰败之后,唐人留在草原上的财产,包括人口、牛羊、耕地、城池等被草原各部瓜分一空,朗改人自己没有建城的能力,遂占据了碎叶城,作为其王庭所在。

谭破虏来之前就查阅了唐朝的文献资料,出兵后这一路上也抓了不少朗改人加以询问,又弄了几个朗改人做向导,大军疾驰倒是没有跑错方向实际上想错也错不了,贝加尔湖地区虽然气候温润一如中原,但适合建城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作为汉人,一个文明种族,谭破虏自然不会连哪里适合建城都不知道,直接往适合建城的地方跑就是了,其中总有一个是碎叶古城所在。

长途奔袭,大迂回,这个战术被明军运用得淋漓尽致。

两万大明羽林在向导地带领下只用了一昼夜地时间就抵达碎叶古城。

这是一个典型地汉人城池地模样。四四方方,城墙护楼、女墙瓮城以及护城河等等,一应俱全,其建筑模式和风格,明军将士怎么看怎么亲切。从出征到现在。一路跑了几千里的路,在全是异族的大漠上能看到这么一座汉人的城池,明军将士十分地高兴,就连长途奔袭带来地疲劳仿佛都已消失,将士们士气空前高涨。

不过城池虽好,但显然,眼前的碎叶古城已经衰败了。朗改人占据了这座汉人的城池,但他们不会扩建。不会维护,不会增改……他们什么都不会,他们只知道享受汉人的劳动成果,却对这座城池一无贡献,以致到了两百多年后的现在,碎叶古城已经破败不堪。城墙残缺,还多有崩塌,护城河想来是已经断流或者是堵塞了,河里已经没有水,护楼女墙倒是还剩下不少。但朗改人却不知道利用这些防御设施,里面居然没人守卫,至于瓮城?这个更绝,大概是朗改人嫌瓮城碍事,又或者是他们要用石头却不会去开凿,他们居然将好好的瓮城给拆了,甚至,他们连城门都拆了两座……实在令人无语!

暴殄天物啊!若朗改人能合理利用这座完善的城池,加以修养生息,也不需要百年时间。朗改人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都不够,又何以至今日还龟缩在这苦寒之地苦苦求存?

“这些低贱地野蛮人,只知破坏不知建设,他们天生就只配享受贫穷和落后,只是可惜了唐人留下来的这座大好城池。”

谭破虏狠狠地骂了一句,却下令士气高涨的明军攻入城内。

碎叶古城,若是还有两百多年前的模样,谭破虏估计只能望而兴叹。但是象眼前这么个破败不堪的德行。这跟不设防有什么区别?

朗改人的大部队现在估计正在跟梅里急骑兵兜,眼前的碎叶古城里应该没剩下几个兵了。但谭破虏也不敢太过大意。

城里的朗改人早反应过来,他们匆匆组织了几千人,而且,谭破虏不得不佩服这些野蛮人的勇气,又或者是他们欺负南边的达达人欺负惯了,就这么几千人,他们居然就敢对着两万明军骑兵发起进攻。

来得正好!

谭破虏早在抵达碎叶古城之前就一边行军一边排好阵势,还给朗改人准备了一份大礼,没想到还真就用上了。

朗改人嗷嗷叫着冲锋,明军前军骑兵左右分开,露出后面地东东。

只见,几百头牛被一列列地排布好,牛尾都绑上了火把或者是火药球之类的东西,牛角上绑上尖刀。

谭破虏一声令下,明军将士分五个批次点燃牛尾的火把,一次一两百头牛被尾部的火光和灼痛感刺激,笔直往前疯狂践踏,看到什么撞什么,碰到什么踩什么。

这是火牛阵!

你们朗改人不是说天生强兵吗,那好办,我不跟你打,你们去跟牛拼命去吧!

朗改人懵了,他们再强再能打,难道还能跟发疯的牛群拼命不成?几千朗改人,他们连转身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不是被牛角上的尖刀捅死就是被几千只牛蹄踩成肉泥,剩下小猫三两只,却失去了勇气,侥幸从马蹄下逃生的人狂喊一声,转身就逃。

明军趁机攻入城内,反正护城河早干了,不用填,城墙崩塌的地方多了,也不用破城,现在的碎叶古城,跟不设防没什么区别。

朗改大王贵族和一大批部落首领被杀。谭破虏倒是没屠城,朗改人天生善战,他还指望着能从朗改征召个一两万精兵,实在不舍得屠杀。

攻破碎叶古城之后,明军四散出击,搜刮碎叶古城周边地朗改部落,那些部落的首领都没了,朗改大王也身死,他们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被明军连绞杀带招抚的,就跟达达人一样,死一批,降了一批。

瀚海东南,正跟梅里急骑兵兜的朗改军队收到王庭陷落的消息,拼命地跑回来,却在半路被明军多次伏击,一败再败,本来就只万把人的军队或战死或逃散,又或者投降,朗改成建制的军队不复存在。

得知明军占领了碎叶古城,还杀了朗改大王,梅里急人地勇气也来了,加上战事稍歇,谭破虏以明军那以严苛而闻名地军法约束梅里急骑兵,梅里急人终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两万二千骑随着明军四处搜刮瀚海周边地区,将四散地朗改部落收拢到碎叶古城,忙了两三个月,倒是搜刮到了四五万人,没办法,朗改的人口实在太少了。

谭破虏寻到唐人留下的碎叶县县碑,命人修复。

又两月,朝廷派来官吏,还有一些工匠和移民,入驻碎叶古城,总理院以朗改旧地为瀚海府,治所碎叶城,数万明军一齐动手,将残破的碎叶城修复一新,暂时倒是不用扩建了。

然后,新的碎叶令命人另立新碑:明碎叶碑。同时,天子诏令,在瀚海之畔立下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详细记录了此次明军收复碎叶的过程,谭破虏以复土之功位列其上,天子以冠军侯爵之。

此为勒碑夸功!这是继大明收复辽东故土之后大明朝的第二次勒碑夸功,谭破虏得以借此名垂青史自不必说,自此以后,明人常称之为谭嫖姚而不名。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三章 划分郡县和千户制度

碎叶城乃下,自此,东起辽东西至乌山(今外蒙境内的杭爱山)、南起长城北至广袤无边的大冰原(西伯利亚),方圆六千多里的土地,沙漠、草原、高山、湖泊、冻土等等,都被纳入大明朝的版图,除开大冰原西北的嘎斯人和遥远的阿尔泰山那边的乃蛮人,中原人常规意义上的大漠被大明朝全部收入囊中。

这是强汉盛唐曾经做到过的事,所以汉朝被冠以“强汉”之名、唐朝被称之为“盛唐”,今日的大明朝同样也做到了这一点。不过,虽然汉、唐两朝一度成为万里大漠的主人,但这两个王朝都没能在草原上呆多少年,等汉人和唐人退出大漠,草原,依然是草原人的草原。

究其原因,中原人对草原上的土地不重视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却是汉唐两朝的制度不行,汉人和唐人在草原上推行的制度无法保证长治久安,更加无法同化草原上的野蛮人。

那么今日的大明朝呢?准备推行什么样的制度?

兰台的那些个大学士、尚书、少卿、中臣争吵了两个月,才大致拟定了一份计划,主要是以文、武两方面双管齐下来统治那些野蛮人,臣服的要从文化经济等方面同化他们,不愿意臣服的则坚决以武力镇压,这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大明对回跋人、高丽人和日本人都是这么做的,效果一向很好。

林靖文批准了这项计划,不过也做了些补充。

秦元1348年五月,大明天子发布诏令,全国的行政编制改制。改府为郡,废州,也就是说,以后的行政编制只有郡、县二级。美岸州改为碧瑶郡,南方三州的兵马,也就是李恢地那六万人南下,奉命要攻下吕宋全境。以其地设北碧瑶、南吕宋二郡。琉球州改为琉球县,作为直辖县存在,而仁州则跟琉球一样。

同时,废除里、镇、村等行政编制,县以下设万户、千户,顾名思义,以一千户口编为千户(实际上一个千户只有几百户,实际编制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要预留下以后人口增长之后的编制空间,万户也是一样)。以一万户口编为万户。一个县统治若干个千户或者是若干个万户,数县为一郡。

大明本土被分为十个郡外加奉天尹,即辽东郡、辽西郡、东郡(原鸭渌府以及鸭渌江女直、长白山女直地区,包括今日的辽宁吉林东部地区和朝鲜北部地区)、柳州郡(原兴中府)、吉林郡(原黄龙府,包括今日的吉林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