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花容这个时候却有点庆幸自己的白丁出身了,正因为出身低林靖文才敢用他,不然只怕他也会象折可保一样被闲置起来。至于之前他观察到的,貌似林靖文自己发展出了一个远超出朝廷容忍极限的势力,甚至可以说有造反的嫌疑了,不过花容对此不怎么在意,历史上他能参加上不得台面的山贼似的梁山,现在拜入有正式官职的林靖文门下,怎么说都不是难以接受,只要有前途就好。

“我等商议一下出兵扶桑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扶桑的形势。”林靖文根本就是对折可保不带一理,自有人去监视他,只是继续对众将说道:“胡寒,你一直负责劫掠扶桑的事,你说下扶桑现在的情况。”

“喏!”胡寒命人拿来一副扶桑地图,对众人说道:“扶桑现在的形势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乱,极其的乱。沿海一带甚至连稍微靠近海边一点的城镇都在我水师打击之下,连旧都奈良都被焚烧一空。扶桑朝廷无法控制地方,也就对我林家无可奈何,在平家的把持下,扶桑已经下令禁海,靠海五十里方圆之内的城镇尽皆内迁,我军现在劫掠越来越难了。”

“这是扶桑东部的情况,现在说西部。九州岛上的和田和岛律家已经崛起,北部和田家现在在招兵买马,欲跟那须、千叶等豪强大名争夺北方的控制权,不过南方的岛律家已经基本统一了南部几国,现在在跟千与、大友等豪强争夺九州中部,不过属下派出的探子回报岛律家因发展过快,已经出现了兵力不够等问题,前次我等攻伐高丽的时候,岛律家和九州中部联军打了一场,不但战败,后方几国还因此发生了叛乱,已经丢失了很多领地,现在正在被几家围攻正全力防守。”

而那朵提供了另一方面的情报:“扶桑此时被他们自己称作是‘平安朝’,朝廷已经失势,皇权没落,贵族平氏独揽大权,而各地豪强都不服,已经处于听宣不听调的状态,尤其是源氏,几乎就是跟平氏争锋相对,不过源氏在二十多年前大败于平氏,现在只在修养生息。”

“扶桑此时拥有户口一百多万,人丁近千万,拥有本州、四国、九州三岛,还有一个叫虾夷的北方岛屿作为流放地。扶桑之经济、文化各方面十分落后,虽然从隋、唐两朝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就象主公曾说过的那样,扶桑人学东西完全就只学皮毛不学精髓,根本就没学到隋唐的精华,此时还只是蛮荒未开之地,除了扶桑的花纹刃几乎就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主公,属下探得一个确切的消息,扶桑其地盛产金、银,尤其盛产黄金,只是其国开采冶炼能力极其落后,所以金银产量都不大。”

“盛产金银?”

林靖文早知道这一点,没感到多么奇怪的,但孙泽他们却是齐声惊呼不已,他们还以为扶桑就“出产”奴隶呐,没想到连金银都有很多,真是地不可貌像金银不可斗量啊!

出兵扶桑有赚头!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二十章 林家出兵

x

扶桑。

九州南部岛律家的内城此时热闹非凡,城上城下箭来人往,整个内城城墙下密密麻麻的怕不有上万人在攻城,却是九州中部各豪强和原岛律家治下叛变的豪强联合起来了。

岛律义家一身铠甲上满是鲜血,紧张地呼喝着武士们还击。只是,由于七个月前岛律家在九州中部吃了个大败仗,损失惨重,原本的四千直属武士和足轻于是战伤亡过半,特别是直属武士损失太大,原本岛律家有七百直属武士的,那一战过后只有不到三百人,此刻又被背叛者和敌人围攻——虽然不是措手不及,但力量对比还是很悬殊的,岛律家一直败退,到现在都被敌人兵临城下。

内城,已经被围困了将近两个月之久,要不是岛律家投靠中原林家之后,林家特意为内城加固了一下城墙和防御设施,只怕内城早就被攻破了,饶是如此,缺兵少将尤其是城池被围困后物资日益缺乏,内城已经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主公,”岛律忠家带着满身鲜血和残破的铠甲连滚带爬地冲到岛律义家身边,大叫:“快支持不住了,武士们伤亡严重,只剩下不到百人了,再这样下去即使我们召集了满城壮丁都没人指挥。主公,少贰家的那些人太卑鄙了,他们不知道从哪儿也弄来中原的强弓,臂力强劲的武士居然可以射到三百步,一百五十步以内几乎就是射中就死,他们攻城的时候派武士持强弓凑到城下偷袭我们的武士,以致我家武士伤亡惨重。主公,此事必须尽快解决。还有,这样守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岛律义家一惊,随即沮丧地道:“中原的强弓只有我们岛律家有,是林大人赐给我们岛律家的利器,数量总共不过一百张。不过上次我们的大军在北方大败,这种强弓遗失了不少,少贰家的强弓应该是那次大战的时候缴获的。林家的人管这种强弓叫神臂弓,是从神臂弩演变而来的,是四石强弓,等闲臂力不强的汉人都难以拉开,我扶桑人体小力弱更是难以使用。我岛律家寻遍整个九州南部不过也才找到不到四百人能拉开如此强弓,少贰家就差远了,他们能拉这种弓的人应该不多,所以威力也不会太大,更不能持久,你吩咐下去让武士们在战斗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些就可以了,这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岛律忠家脸色稍缓,不过还是很担心,急声道:“可是如此被动防守终不是办法。主公,趁着现在内城还有余力冲阵,不如我们带着主力冲出城去去鹿儿岛吧,那里是我岛律家的大后方,主公在那里还留下了三千足轻和两百武士,将那些武士和足轻招集起来再加上内城之兵,应该能和少贰联军再打上一场大战分个高下。”

他的这个主意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是个好主意,也可以说是岛律家目前最好的出路,但岛律义家却一口回绝,无奈地道:“这个做法早就有人向我建议过不止一次了,如果是在一个月前我会采纳这个办法,但现在不行了,现在我们必须死守在这里。”

“为什么?”岛律忠家大急,劝道:“主公,退往鹿儿岛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办法,主公可是担心我们冲不出去?这个还请主公宽心,这两个月内城虽然被攻得很急,但我们还是一直保留了一支一千人生力军,用这一千人属下等一定能保护主公冲出城去。”

岛律义家摆摆说,无奈地道:“上次我们不是派人向琉求通报情况并试着向大人求援的吗?当时胡寒万夫长没有答应我们的请求,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去鹿儿岛的打算,当时我是考虑利用内城坚城消耗敌人的兵力然后一举击败他们,可是没想到少贰家居然也参与了进来,现在围城的兵马都已经达到了万人之多,我这才想着先撤回鹿儿岛再说。不过,前几日我来往琉求的信使已经回来了,他告诉我说林大人已经回到了琉求,他已经下令召集大军准备出征,却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决定派兵帮助我岛律家。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死守内城以待林大人的援军。”

岛律忠家正准备再说点什么,不过不远出箭楼上的弓箭兵突然撕心裂肺地大叫起来:“注意,大家注意了,少贰家又来援军了,正西方向从内城港而来,大概,至少有一万人……”

弓箭兵站得高自然看得远,不过他的声音颤抖听起来就知道他现在十分害怕。

岛律家的兵士听了更害怕,一万援军?而且更惨的是这一万人是敌方的,老天,少贰家怎么有这么大的实力?

岛律义家听得心中一冷,遍体生寒,他连滚带怕地怕上箭楼,不过一看之下却是大喜,冲着城墙上正惊恐不安的士兵大叫道:“大家不要怕,来的不是少贰家的援军,少贰家没那么大的实力。来的是我们的援军,是林大人派兵来帮助我们了,林大人派出了至少一万援军,大家不要害怕。”

岛律忠家先不管岛律义家说得是不是真的,他首先就拔刀把那个叫喊的弓箭兵给一刀砍死,如此大叫大嚷扰乱军心的家伙即使说的是事实也先杀了再说,随即他也跟着冲士兵们大叫道:“主公所言极是,来的是我们的援军,此人谎报军情惑乱军心,按律当杀。众武士安心守城,我们的援军到了。”

在他们的竭力表现下,城墙上主持防守的武士们首先就镇定下来,武士镇定下来了自然就能够安抚好底下的足轻和壮丁。扶桑等级森严,有崇高地位的武士哪怕只是呼喝一嗓子那些足轻和贱民也不敢反抗,何况那些武士此时个个持刀在手,就等着看哪个家伙不顺眼便立马杀人,足轻和壮丁们很快就安静下来,有条不紊地重新杀敌守城。

岛律忠家见众兵士壮丁都平息下来,这才有心思眺望远处的所谓援军,一看之下,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惊得差点从箭楼上掉下来。

援军是有,虽然不知道是来帮谁的,但至少那名倒霉的弓箭兵有一句话说对了,这些援军就是从正西的内城港方向来的。

只见西方怪模怪样的黑甲士兵漫山遍野而来,那些兵士是如此之多,以致道路完全容纳不了这许多人同时开进,大部分的士兵不得不沿着道路两旁的坡地和小山行进。

那些士兵个个红衣黑甲,刀枪林立,旌旗连天,最先的十数骑簇拥着旗手举着一面丈高大旗,旗面是红色的,上面一条黑色的巨龙正张牙舞爪的怒视前方,似欲择人而噬。

以龙为旗,一看就知道是汉家的军队,高丽人虽然自称皇帝但也不敢以龙为旗,而辽国在檀渊之盟以前用的也不是龙旗,至于党项人,那种不入流的盗贼匪类不在考虑之列。

大道上一队队兵士推着一架架有两个大轮的大铁筒,还有一些推车上摆放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那是床弩的零部件和火药弹丸等物。

大道两旁是一队队按队列前进的步兵,有手持刀盾的朴刀兵,有手持长枪的枪兵,有背着弓弩挎着腰刀的弓弩兵。甚至,还有一列女兵,这些女兵只着薄皮甲,背着一支铁管,腰上也有腰刀。

一列列士兵有条不紊,虽然上高下低,但队型从始至终都整齐的很。这些士兵只是面无表情地前进,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偶尔扭头望一眼前面迎风招展着的黑龙旗,这个时候,士兵们无一例外地双眼中流露出一抹狂热,不自禁地紧了紧手中的兵器。

此时内城内外交战双方都注意到了这支从西方开来的军队,城外的联军马上停止攻城,收缩兵力往东方后退以避开这支军队和内城可能的夹击,直撤了两里,到了内城东城门之外才重新列阵。

而岛律家这边也慌乱一阵子,虽然那种黑龙旗从没见过,但岛律义家知道来的军队必是林家军队无疑,心下顿时松了口气,却将兵力都调到东城门,那一千从未投入使用的生力军也派了出来,布置在东城门后,随时准备出击。

黑甲士兵越来越近,很快开到了内城之下,停在城外一里的距离开始整理队型列阵。

岛律义家派人出去与黑甲军队联系,得知确实是林家援军之后,马上将内城的形势通报了一遍。

此时,从港口方向传来震天的马蹄声,大地一阵震动,漫天的尘土中,从港口方向开来了一支骑兵。这支骑兵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人,却是黑衣黑甲,与先到来的红衣兵士有所不同,这些黑衣士兵看起来显得更为彪悍,区区三千人马便杀气冲天,那股气势一点都不弱于先期到来的一万人组成的气势。

不过,这些骑兵到了内城之下后,却是下马列阵,而且,先前这些骑兵虽然气势汹汹,但看其兵士的骑术显然不怎么熟练,整个骑阵也不甚整齐,纵马奔驰的时候更是茫然无序,此时竟然干脆下了马,原来却是骑马步兵。

一队队一列列的黑甲士兵按照鼓点和军官的口号迅速布置成一个大阵,却是由左中右三个小阵组成,各阵都是四四方方,三阵也并不是整齐一线,从左至右却是逐渐靠近东方,整个方阵成为一个斜线型。

步兵斜线阵型,正是曾经名闻欧洲的一种步兵阵型。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二一章 为了银矿立大名

(俺先解释一下弓弩的射程问题。本书的弓弩射程数据大半来自于辫子编写的实体书《兵库总略》和《弓藏》,俺为了查弓弩资料专门花七十大洋买的,还是古文版的,里面说的古代弓射程一般在五十步到一百四十步之间,少数特别强的弓可达到两百步,弩在两百步到四百步之间,连弩记载很少,只在《弓藏》里有一句“夫连弩者已散矢矣,今人所录之连弩,着当在一百至三百步许,诸葛氏之弩当有四百步之利。”古代统治者为自身安全计往往极力贬低弩,一般来说,弩的实际威力和射程要比官方公布的要高。所以,本书的设定是弓的射程在一百步左右,弩分几等,射程在三百到五百步之间,这个大致上没什么错误,有些夸张但不是太离谱,就是连弩俺弄错了,俺把连弩设定成射程五百步,其实这个是大错特错的,强弩射五百步还是有可能的,但连弩绝不可能。俺又查了现代人仿制的古连弩资料,现代仿制的正规步兵连弩(不是赏玩性的袖珍弩)一般可射300米,最多不过400米,也就是一百多步到三百步之间,这个确实是俺错了,在后面的章节里慢慢改过来,不过前面写的是不能改了,但用连弩也就打过两仗而已,这两仗就是不依靠连弩也是能胜的,倒不算是硬伤,大家谅解一下吧,毕竟俺不是没查资料,只是被不实的资料骗了而已,呜呼哀哉!)

此次却是林靖文计划劫掠扶桑,琉求令高一郎想起了扶桑岛律家派来信使一事,遍跟自家主公提起,林靖文思绪一动,遍先行将兵马派来支援岛律家。

这却是为了扶桑的金银二矿考虑。

扶桑的金银矿所在的位置林靖文作为一个后世人是知道的,扶桑的金矿几乎整个本州、四国岛大多数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储备,不过论规模集中储量大的话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东北部也就是所谓的奥州一带,银矿嘛,大名鼎鼎,扶桑的中国地区盛产银矿,尤其以石见国的储量高。

要大规模开采金银矿的话,除了需要大批奴隶之外,更需要矿区附近的地面安定才行,不然天天打仗还怎么采矿。奥州偏远且不去说它,但说银矿,中国地区离九州岛不过区区一条海峡之隔,虽然中国多山,外人去占因碍于地势很需要花费一番力气,而且林靖文根本就没想过要出兵去占了扶桑的中国地区,扶持一个傀儡占了不好么?只要傀儡能保证采矿的安全进行,让傀儡称王做大名也不是不能接受,此时的扶桑还没有正式的大名,那就让林家扶持一个吧,开一下扶桑历史的先河,就当提前一下扶桑的战国时代好了。

林靖文正是起了扶持岛律家的心思,想让岛律家占了九州岛然后是中国地区,然后派出奴隶去开采银矿。

银矿啊!听说石见国的银矿根本就不用去探明,直接在大致矿区选个山头一锄头砸下去就有很大的可能挖到银矿石,再稍加冶炼就是不错的银锭,很有点墨西哥露天银矿的情景。

所以,林靖文此刻直接派来胡寒部下的一个万人队和孙泽的宿卫军,令有一个万人队也出动了,目的,嘿嘿,等下少贰家的那些联军就知道了。

却说孙泽胡寒他们部下了步兵斜线型阵,这种阵型却是高丽大战后林靖文修改步兵操典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阵型,原因就是鱼鳞、锋矢、鹤翼、偃月、雁行、方圆等中原的传统阵型对兵士们的素质和军队的指挥能力实在要求不低,林家兵士大多大字不识几个,强要他们学这些阵型十分的难,尤其是林靖文犯下一个特别严重的错误。

林靖文忘了培养士官和下级军官。虽然美岸有成立军事大学堂,但那只是培养中高级军官用的,对士官和下级军官却是疏忽了,只是从实战中选拔有战功的兵士升任。这些兵士往往作战勇猛,但军事素质实在不咋滴,尤其是指挥能力差强人意,很多时候都不能理解上级军官的指令和作战意图,要这样的士官和下级军官来配合布阵确实是难了点。其实布阵也不是最难的,难的就是战斗开始后的变阵和阵型配合,这些士官和下级军官往往不能做到这两点。

但斜线型阵就不一样了,说简单都不足以形容,这种阵型无非就是将步兵的一个个小方阵组成一条大的斜线而已,按照中原的阵型理解,可以视作一字阵和方圆阵的结合体,甚至带有鹤翼的一丝特征,但终归来说,它只是一条斜线。所以,不但是在布阵方面,即使战斗进入白热化,那些士官和下级军官再不通阵型,只要他们保持斜线的纵性变动就可以了,很简单就能做到跟友军和大部队的配合。

因此,高丽大战后,按照新的步兵操典训练了四个多月,军官和兵士们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阵型,现在他们布阵的速度就比以前快了几倍不止。不过,斜线阵既然是简单,那么效果当然不可能好到哪儿去,真要遇上善于战阵变化的将军这种阵型无异于漏洞百出。不过,斜线阵既然能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