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 裁-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帝召集群臣商议,都没有办法。于是光绪下旨询问王辰浩,王辰浩回复称除了进行金本位制改革外别无他法。而翁同龢为光绪举荐的新人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认为除了金本位制改革外别无他法。

于是乎,光绪不再关注王辰浩给北洋陆军提升工资的事情,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讨论金本位制改革问题上,这关乎国朝财政的大事,一旦缩水给朝廷的打击将非常大。

早在1887年时,英法两国就不断的游说清政府进行金本位制改革,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呼吁金融改革,但一直被顽固派势力所阻挠。当初因为美国大规模收购白银,维持国际银价稳定,因此顽固派有借口成功阻止改革,使得第二次大争吵以洋务派失败告终。如今美国开始抛售白银,白银价格几个月内将会大幅度下跌,对清帝国的经济冲击可想而知。这时,顽固派势力没了借口,洋务派的改革呼声再起。

光绪于是召集群臣商讨实行金本位制改革的方案的可行性,而王辰浩成功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后,也开始准备他的出国行程。

王辰浩觉得漫长的旅途闲着太无聊了,因此他决定带上他的蛟龙号和他的海洋生物环境科考队,准备一路上以寻找海底宝藏为乐趣,即娱乐了又可以获得意外财富。

于是,王辰浩跟天津英商李华德洽谈,从他手里租借了一艘皇家邮船玛利亚号,作为去圣彼得堡的代步工具。由于玛利亚号是远洋邮船,王辰浩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除了带上李国栋等五十名亲兵外,又从北洋陆军第一镇抽调了一个警卫调整侦察连作为护卫队。

充实了安保力量后,王辰浩又给他的挖宝队扩充了装备。原先他的海洋生物环境科考队只有八十人,其中有来自旅顺水雷营的五十名潜水好手,以及一百套丹麦帮浦潜水器,一艘打捞船和几艘小艇。

经过近一年的打捞作业和扩充之后,现在的这支海洋生物环境科考队已经拥有两艘两千吨大型打捞驳船,丹麦籍底比斯号和英国籍劳伦斯号;每艘驳船上配备一具100吨的起吊机,30公斤至1吨重的抓头二十多个,可以胜任任何海底沉船抓取任务,另有武装快艇4艘,配备阿姆斯特朗37速射炮作为主要武器,用于驱赶海盗保障船队安全。整个打捞队拥有员工230余人,其中潜水能手120人,经过改进的帮浦潜水器三百多套,备用一百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私人武装打捞队。

这样,王辰浩的出行船只达到了三艘,总计五百余人的队伍。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王辰浩命李国栋秘密准备了一批武器弹药,存放在玛利亚号的一个密舱里,以备不时之需。

一切准备就绪后,1月12日,王辰浩进京到军机处领了钦命出国公干的关防印信,再到总理衙门领取一个印有各国驻华公使印章的通关公文,出国的手续算是办好了。

按照条例,临走前王辰浩分别去觐见光绪和慈禧,作为臣子礼仪接受光绪和慈禧的训令。当然,这个训令无非就是告诫王辰浩他是代表朝廷不是个人,要处处维护朝廷威严,以睦邻友好为前提,和路过国家处理好关系等等。当然也可以用王辰浩那个年代的词语来表示,就是俩字儿“和谐”。

第108章南海宝藏【祝大家小年快乐】

【小年到了,忙里偷闲,预祝大家小年快乐!】

1896年1月15日,光绪二十一年腊月初一,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但王辰浩却不得不启程前往圣彼得堡。

天津水关码头,人头攒动。

和王辰浩相熟的人几乎全都过来相送,场面壮观无比。

李鸿章因为装病在家不便过来,派李经述、张佩纶代表前来相送,另有王士珍、阮忠枢、张枫等小北洋幕僚团主要成员侧身其中。北洋陆军各级官兵们也本打算前来相送,但由于人数众多,王士珍恐引起朝廷猜忌,只准段祺瑞、姜桂题、冯国璋等北洋陆军主要军官代表全军过来相送,即便如此低调,码头上依然有近两百多人。

本来是打算带着李幼仪一同去的,但最近王辰浩带着李幼仪驾驶蛟龙号出海游玩时,她总是晕船,而且越来越严重,经过大夫把脉才知道原来李幼仪已经怀孕了。

王辰浩高兴他的造人计划成功,但失望的却是李幼仪不能陪他前往圣彼得堡了,因为要乘好几个月的轮船李幼仪她肯定吃不消。

没办法,王辰浩只好独自上路。但在临行前,李幼仪却是突然把侍书和司棋两个俏婢送上了船。

“把侍书和司棋带上吧!”

“整个船队都是男人,带两个丫头恐怕不好吧!”

李幼仪微笑着说道:“一群大男人哪有女人心细?让侍书和司棋两个丫头照顾夫君,妾身才放心。”

王辰浩笑道:“我在军营里历练了八个多月,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李幼仪正色道:“那也不行,夫君你现在是一品大员了,要有官威才行,照顾人的事情就得让下人去做。不准你反对。”

王辰浩盯着李幼仪,突然搂紧她,笑问道:“好像某人是另有担心是吧?”

李幼仪狡黠的看着王辰浩,终于拗不过他承认道:“是呀,人家就是怕你出去沾花惹草,派她们两个监视你的。”

王辰浩顿时无语,暗讨真的被他猜中了。

这时,汽笛声响,玛利亚号的起航时间到了。

王辰浩和李幼仪二人纵有千言万语,此时也难以言表,只是深深相拥在一起,然后在依依不舍中挥手告别。

玛利亚号离开天津水关码头,在渤海东南某海域同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汇合,组成远洋旅行船队一起出发。

船队行至黄海海面时,正碰上北洋水师进行年度操练,其中致远舰鸣21响礼炮为王辰浩送行,王辰浩知道那是他在这个时代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邓世昌在向他打招呼。

因为中英关系的缓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重新对华敞开大门,允许清政府选派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深造,所以北洋水师的这次年度操演关系到很多人的留学深造前途,而同时北洋水师还要选拔军官和士兵赴英国交接两艘登云级战列舰,内部竞争激烈全在这次操演上面了,是以这次操演北洋水师全体官兵们都卯足了劲。

邓世昌给王辰浩鸣了二十一响礼炮送行,这是经过丁汝昌同意的,毕竟王辰浩还是北洋水师的提督参议,又是北洋水师的恩人,与公与私都说得过去。

王辰浩这边没有礼炮,但他也做了回应,命玛利亚号船长鸣汽笛二十一声以作回应。

同北洋水师分别后,王辰浩将心思放在了搜索海底沉船宝藏上面。

渤海内的沉船基本上都找遍了,王辰浩收获了数百万两白银,这对他和他的打捞队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更加坚定了这种发横财的信心。所有队员们都知道王辰浩的蛟龙号潜艇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沉船宝藏,巨大利益的驱使让他们打心里把王辰浩当成领袖和摇钱树,愿意效忠他和跟随他。

渤海出土的沉船宝藏大多数都是明末战乱时代留下的,数量不多,在中国近海沉船宝藏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

黄海也有不少沉船,但因为黄海水深普遍很浅,有价值的沉船大多数都被附近的人捞走了。王辰浩并没有把心思放在黄海,而是东海和南海。

东海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发达地区,从山东登州、上海长江口和福建泉州三个海运发达地方出发的海船当中,沉船大部分都集中在东海周边,尤其是受太平洋暴风雨影响严重的台湾海峡内,两千年来大大小小沉船上万艘。从民国开始至现代的一百年间,随着打捞设备的普及和民用化,沿海老百姓纷纷开始打捞海底沉船里的宝藏。单单是福建沿海的老百姓打捞出水的沉船就超过300艘,累积出水文物七十万件,价值四百多亿美元。

而南海海底的宝藏更多,从汉唐时期开始,中国人开创了途经南海的海外交通航线,打通波斯湾、红海、非洲的蒙巴萨,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历经宋代达到顶峰,元代海上贸易下滑,到了明代郑和时代的下西洋再次经历顶峰,即便是闭关锁国的清代依然有广东十三行对外发展海上贸易,千百多年间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有起有落,但从未中断过。

南海地域辽阔,对东南亚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海盗出没的天堂,因此南海的沉船远比东海还要多,而南海的沉船大多数都是远洋货船,吨位大载货物也多,因此南海的海底宝藏也是最多最值钱的,占据中国近海海底宝藏的60%。

王辰浩对于东海的海底沉船不太清楚,但是对于南海的几处海底沉船位置却是很清楚,著名的南海一号和华光礁Ⅰ号是众所周知的,而王辰浩所知道的要多一些,因为他曾经关注过英国职业海上盗宝人哈彻,他知道中国人自称的南海一号其实只能算南海三号,真正的南海一号和南海二号早就被哈彻和他的团伙偷走了,中国人是在被羞辱了几十年之后才奋起寻找海底宝藏,进而找到了所谓的‘南海一号’。

英国职业海上盗宝人哈彻和他的同伙,在1985年偷偷进入南海,寻找1752年从广州十三行出发前往马尼拉的一艘中国大型商船福祥号。当年的广东十三行是清帝国唯一的海上贸易点,福祥号满载着几十万件货物前往马尼拉,然后将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范亚特号转运回阿姆斯特丹。不料福祥号中途失事,这笔交易取消,但却记录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档案内。

1983年,这个记录文件落入哈彻手中,此时中国没有任何海底文物保护意识,也没有那个技术。哈彻于是带着他的同伙开始搜寻当年在南中国海沉没的福祥号。

终于,在1985年春天,哈彻找到了1752年沉没的福祥号,并偷偷打捞出250000件中国古瓷和金银物品。哈彻把这批文物在公海藏匿一年之后,按国际公约“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规定交由嘉士德拍卖行在阿姆斯特丹拍卖。由于数量太多,一件一件的拍不完,哈彻最终同意把全部25万件文物编成三十几个类别,每十个一组捆绑拍卖。原本价值一亿美元的福祥号出水的文物,由于哈彻最后选择的批发价出售,在阿姆斯特丹拍卖上所有文物最终的交易总额只有3700万荷兰盾(约2000万美元)。

而十几年后,2001年5月,哈彻和他的盗宝团伙再次故技重施,从南海又偷偷找到另一艘北宋年间的中国古沉船‘泰星号’,出土4万件文物,同样还在阿姆斯特丹拍卖,哈彻最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竞拍税后所得4300万美元。

福祥号和泰星号本应该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宝藏,按理他们应该获得南海一号和南海二号的殊荣,但却因国内当时对海洋权益的无知以及自身技术的落后,只能拱手让人。

如今,王辰浩带着他的强大的打捞队,势必要把南海一二三号都挖出来,甚至还可能会找到南海四五六号,谁又知道呢?

第109章晋德商号

1月18日,王辰浩的船队抵达上海,并在上海逗留了一天时间。

原因不是王辰浩想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寻宝,而是王辰浩要跟魏翰碰个头,顺便对上海船舶重工的今后工作交代一下。

魏翰还是很有能力的,刚刚接手上海船舶重工的工作,立即就展开了周密详细的工作部署,原来江南造船厂的六座四千五百吨级的干船坞,经过魏翰的改进,1号和2号船坞扩建成五千四百吨级干船坞,以满足建造五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的需要。3号和4号船坞划好了标线,准备扩建成一万吨级的大型装甲巡洋舰所需船坞。而5号和6号船坞也划好了标线,基准标线切割扩容后将可以维修两万吨级的大型军舰,足够登云级战列舰的后勤维护所需了。

六座船坞分别按照五千吨级、一万吨级和两万吨级来划分,魏翰已经把王辰浩要交代给他的工作提前部署了,这令王辰浩刮目相看。不过很快王辰浩就释然了,人家魏翰本来就是船舶建造方面的专家,这种事情完全不需要王辰浩额外提醒。

一直以来,王辰浩总是喜欢躬身亲为,他总是不太相信清末的国内人才的智商,如今他渐渐发现,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亲身躬为,甚至不需要提醒手下们就会想到并主动去做。

魏翰来到上海船舶重工后,可以说干劲十足,因为王辰浩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供他发挥,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他去做以前所梦想却没办法完成的事情。如果非得用成语来形容的话,恐怕如鱼得水正能体现魏翰此刻的状态。

原江南造船厂的造船设备当中,龙门吊和水压机可以继续使用,但仅限于五千吨级战舰的建造和维护所需。万吨级以上的船坞需要更大的龙门吊和水压机,而船坞之所以昂贵的要命,最主要的吃钱设备便是龙门吊和水压机了。这两样是建造全钢制军舰的主要设备,缺了任何一样都玩不转。

王辰浩结合未来五到十年间海军发展趋势,考虑到当前国际上龙门吊和水压机价格昂贵,决定购买四座五百吨龙门吊和两座两千吨级水压机即可满足未来十年内造舰所需。五到十年后王辰浩希望国内可以自行生产更大型的龙门吊和水压机,这样算下来可以节约五六百万两银子的开销,如果能够出口赚取外汇自然更好。

魏翰的工作安排令王辰浩极为满意,王辰浩除了有战略眼光可以指导魏翰之外,其他的方面就是门外汉比得人家,更没啥可补充的。

王辰浩将上海船舶重工放心的交给了魏翰打理后,又去了趟上公共租界,并在那里会见了上海的一些名流。由于王辰浩是打着从民间集资的旗号接管江南制造局的,因此他得做做样子,跟上海一些名流合资经营。当然,上海船舶重工肯定是王辰浩自己独资了,他只是把江南制造局陆军装备制造部分拿出来跟其他人合资而已。

参与投资江南制造局的是上海的几家大钱庄,有源丰润、义善源、晋德商号等,都是上海屈指可数的大钱庄,实力雄厚。

尤其是义善源,它的大股东是两广总督李瀚章的儿子李经楚,王辰浩跟他打交道主要是看在李鸿章的面子上。

江南制造局改名上海兵工厂,由源丰润、义善源、晋德商号等十几家上海商人集资120万两经营,李经楚作为大股东,但总办的位置依然由王辰浩担任,因为朝廷只允许官督商办,王辰浩是官必须得担任总办。当然,王辰浩根本不管,全部大权交给李经楚和董事会处理,实际上就是打着官督商办的旗号完全实行商办。

王辰浩在上海只停留一天时间,当天晚上,李经楚邀请王辰浩去他府邸赴宴,王辰浩正准备出发突然接到晋德商号的东家乔致远的拜帖。

乔致远是晋商乔致庸的堂兄弟,早些年跟着表姐夫胡雪岩囤积生丝和茶叶,不料陪了个底朝天。当时乔致远跟义善源借款80万两维持生计,以晋德商号作为抵押。后来随着乔致远的堂兄弟乔致庸在山西发了家,票号生意越做越大,乔致远得到乔致庸的帮助很快稳住了晋德商号,使其成为晋商在上海的一个桥头堡。

然而,正当乔致远准备把钱还给义善源时,义善源的大股东换了人。李经楚成为大股东后不承认乔致远和前任股东的协议,拒绝乔致远还钱,并要求乔致远尽快交出晋德商号。这很明显就是**裸的强权强取,但乔致远一届草民怎敢跟富二代李经楚对抗,多方拉关系都无济于事,就要眼睁睁的看着祖产被人夺去时,乔致远突然发现王辰浩似乎很有正义感,而他来到上海令乔致远感到他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乔致远同王辰浩见面,并未直接说明本意,而是先套取了王辰浩对他的好感。

“草民知道大人有一支打捞队,出土了一大批古董,但据草民所知,大人的这些古董卖给天津古董商会的价格太低了,草民斗胆说一句,大人至少损失了一半儿的利润。”

王辰浩惊讶的看着乔致远,暗讨他知道的倒是不少,看起来自己的那个打捞队已经引起外界关注了。

乔致远微笑着解释道:“大人可能不知道,从您手里出来的古董数量大价值高,想不被关注那是不可能的。”

王辰浩点点头,这才说道:“不瞒你说,我又不懂这行。被那些奸商们期满在所难免。”

乔致远说道:“大人若不嫌弃,草民倒是认识一些古董鉴定方面的高人,远至汉唐宋元,近至明清当代,甚至外国古董也知晓甚多。”

王辰浩当然不甘心被天津的那群古董商们欺骗压榨利润,于是大喜道:“乔先生若是认识这方面的专家,但可推荐过来,我必当奉若上宾。只是我明早就离开上海了,不知乔先生所说之人在哪?我派人去请来。”

乔致远道:“看起来大人很急,既如此大人就全权交给草民办理好了,明日早上草民必定把人送到大人的船上。”

王辰浩喜道:“不瞒你说,我这次出国一路上准备多寻些宝藏出来,的确需要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来坚定。若是乔先生能够办成,我必当重谢。”

乔致远见火候到了,于是说道:“其实草民也是有事想求大人帮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