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峰把张广垌的货送到张广普家回来时已经三点多了,竟然意外地发现章光崇竟然特么也来凑热闹了。
    从上个集市章光崇拿了几十件回去到今天正好五天。
    “你也没货了?”
    “电子表还有,但是服装没有了,上次那点玩意儿,我老婆偷偷摸摸拿出去,两天就光了。”
    万峰叹息一声,那场大革命期间被压抑的很多东西都要爆发了,先是伤痕,接着是摄影电影,现在又轮到服装了。
    幸亏他这几天没出去卖还给章光崇攒下了一些,否则他只能白来。
    章光崇是第二天走的,带着一百多件各种服装,做万峰的拖拉机到勇士公社上的车。
    而万峰在送走章光崇后则开着拖拉机到县城,他是去送货的。
    周炳德上次交来的六十套西服终于全部做完了,这批衣服拖的时间有点长了,但好歹年前给他们赶出来了,不耽误过年穿。
    在红崖的大街上,万峰能看到很多出自他服装厂的衣服,这些样式原本应该在四五年乃至更远些的年代出现,但是现在却出现在辽南一个小县城的大街上。
    这次万峰送衣服最大的收获是从周炳德那里弄到了一袋白面。
    当万峰向干妈提出能不能托人给他买一袋白面的时候,白丽云竟然从自己家的厦子里给了万峰一袋白面。
    她家为什么会有一整袋的白面呢?
    万峰聪明地选择不问,装到拖拉机上就拉走了。
    白丽云虽然损失了一袋面粉但也没吃亏,他家一家四口过年一人一套新衣服可是不止一袋面钱的。
    录音机这东西突然就在红崖县城热了起来,夏秋隆张口就向万峰要了五十台的产量。
    万峰吓了老大的一跳,他的手里倒是有这么多机芯,但是他不敢做那么多放出去。
    八零年,南方城市有一批从香港进来的俗称砖头的单录机,在南方城市以二百元的价钱出售,竟然造了抢购的风潮。
    虽然那是南方,但现在北方也有人开始敢豁出去买这玩意了。
    人家形成抢购风潮没问题,但万峰暂时可不敢弄个风潮出来,再怎么说他这是盗版山寨货,一但有人要认真的查他,他还真吃不了兜着走。
    唯一能行的就是成立一个音响器材厂,名正言顺地生产,但这个似乎很难。
    因为有这个担心,万峰干脆地拒绝了夏秋隆的请求,只答应给十台。

第四百四十一章 准备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没钱,也得过年。
    姥姥家今年过年的年货,小舅和姥爷几乎没操一点心,该办济的万峰都办济回来了,从鱼肉到面粉以及饮料和酒。
    万峰买了两箱格瓦斯,连押金钱都不要了,还买了十几瓶酒,现在就剩下鞭炮了。
    那玩意不着急买,买早了还是个心思。
    姥姥家年货办济的差不多了,栾凤家的年货也同样差不多了。
    万峰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他总结了一条经验,对象还是不要找的太早,钱花不起。
    听到万峰这话,栾凤笑得就像挨了三棍子的白骨精一样。
    杨七郎让自己的父亲出马去找了陈苍,陈苍在腊月十二这条去了趟谭家,是万峰开着拖拉机送去的。
    这事儿他认为自己也应该凑个热闹,倒不是担心顾巧玲的母亲反对,而是想在北山买一只山羊。
    别看顾巧玲母亲对当初女儿出去干活担心,但对女儿的婚事倒是没有设置什么障碍。
    尤其当他亲自到洼后看到洼后的砖瓦厂和还没盖好的厂房以及栾凤的服装厂后,对女儿能找个洼后的对象持赞成态度。
    她那个以前嗜赌如命的哥哥能在洼后变成好人,她相信女儿嫁到洼后不会吃亏。
    你看这就是软实力的体现。
    在陈苍在他妹子面前吹嘘杨七郎如何如何的时候万峰则和陈苍的妹夫在谭家三队买羊。
    这里有不少人家养山羊,过年出售以换取一些现金过年。
    羊肉市场价八毛多钱,整只羊的收购价才三毛钱。
    俗话说猪要吃老羊要吃嫩,公母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选择,只要是没下过崽的斤数不超过一百斤的山羊都凑合。
    万峰挑了一只七十斤左右的青年羊,那户人家现场给万峰宰杀并给他收拾的干干净净。
    寒冬腊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在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这边羊收拾好了,那边陈苍和他妹子也谈得差不多。
    他们没在顾巧玲家吃饭,而是回头在勇士公社饭店吃了顿饭。
    亲事提好了,下一步就是男女双方见面了。
    杨七郎和顾巧玲都见过好几次了,所以这一道手续就跃过直接进入下一道认门。
    就是男的送给女方父母看看,女的送给男方家里看看。
    认门完毕双方家里都没有意见就是定亲然后过彩礼最后结婚。
    现在离过年也就半个多月了,这些程序根本就不可能走完,双方能认认门就不错了。
    杨七郎得到成功的消息后高兴的手舞足蹈,仿佛受了刺激的狗尾巴草,一连几天走路都带着暴风,仿佛身上出现了力量的源泉,卖对联的记录屡创新高。
    最多一天这货竟然骑着车子去了两趟沙岭农场,一个人卖出去五十多套对联。
    顾巧玲再见到他时也不是无动于衷了,扭扭捏捏羞羞答答是自然不能少的,女人吗,不玩点这个哪能显出自己的娇羞。
    两个人也会产生一些简短的对话。
    每到这个时候,车间里人的耳朵都会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立着,生怕漏了他们对话的每一个词汇。
    于是,缝纫车间里也陡然增加了一个话题,顾巧玲就成了被打趣的主要对象,弄得她一天到晚脸都是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冻的呢。
    腊月十三十四十五是一摆遛三个集市日,这三个集市日万峰的对联又下去了一千六七百套,加上下屯子卖掉的套数,万峰的对联还有四千多套。
    十八十九二十这三个集市一过,估计这点对联也就差不多了。
    这期间张广垌又来了一次,他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隔一天就来,而是听了万峰的话隔了两天才来,即便这样这边也才生产出一百多件滑雪衫。
    他说他头年还能再来一次,能卖多少就算多少了。
    栾凤又不能把所有的人都转到制作滑雪衫,年前那方面都需要新衣服。
    其实年前最赚钱的是做小孩衣服,但是栾凤这边根本就抽不出人手做,只能眼睁睁地扔掉了。
    腊月十六,万峰又去了一趟县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应该是他头年最后一次去街里送货了。
    除去给夏秋隆的衣服就是带去了一千只电子表和十台录音机了。
    这次送货后他就不准备再出去了,待对联卖完就在家老老实实过年了。
    作为批发商,过年总要给手下的分货商送点礼物什么的,主要是过年大家图个乐呵,来年继续加油干。
    万峰就每人送了一套对联,在送出去的时候他自己都在骂自己抠逼,但脸上保持着真诚的笑容。
    花小钱办大事是他一贯的宗旨。
    腊月十六十七两天再加上十八十九二十这三个集市,不出万峰的所料,余下的四千副对联全部售罄。
    总算是了了一份心思了。
    明年如果他还在这里就不用再操这份心了,印刷厂明天就印刷了。
    这些卖对联的人最多的手里有了三十多块,最少的也有二十几元,就连卖的最晚的诸平还赚了十五六元。
    这些钱足够他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年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早晨,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燃放一两个鞭炮,然后把锅台角落里的灶王爷夫妇请下来,用一把火烧了,这就算是灶王上天。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他们两口子要在天上待一个礼拜左右,到大年三十新的灶王爷贴上他们才能回来。
    八一年,这些以前被称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已经开始在辽南出现了,别说灶王爷在集市上万峰还看到出现卖宗谱的了。
    四元钱一张,很不便宜。
    小舅和姥爷也在商量要不要请宗谱。
    这事儿万峰就不参与了,他是外孙没资格参谋人家这样的事情。
    小年都过了,买鞭炮该提上日程了。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冒充阿迪达斯和耐克
    到腊月二十四,万峰手里的电子表已经批发的差不多了。
    在腊月十六送到县城一千只后,张闲和张广普在东边地区又批发掉了五百多只,沈红军在黑礁又拿走了两百多只。
    万峰这一次进货的三千五百块电子表手里就只剩下不到三百块了。
    这批表是他以打劫般的形式从方宏球手里五元一块弄来的,到现在已经给他带来了两万五千多的利润,如果再把手里这三百只算进去,大约有两万九的收入。
    栾凤的服装厂估计还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那么他现在的总资产在六万五千左右。
    刚来的时候他制订的计划是第一年有一万,第二年达到五万的计划,这一年就实现了。
    万峰正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李太闲背着一个兜子来到了洼后。
    “麻痹的,我从孤山背着这些玩意一直都到这里累死我了。”李太闲一进万峰姥爷家就抱怨。
    万峰看看挂钟,才上午八点半,这货起得可真早。
    万峰给李太闲倒了一碗热水,上了一支烟。
    皮鞋是用自制的牛皮纸袋子装来的,连个纸壳盒都没有,一点没有档次的样子。
    皮鞋一共四个样式,青年男女式和老年男女式,当然都是棉皮鞋。
    这个时候只有脑袋进水的人才会穿单皮鞋。
    青年男式自然是小舅的了,万峰不喜欢穿皮鞋因此皮鞋里没有他的,他过年就准备穿棉欤B,虽然不好看但是不冻脚。
    女式的人就多了,小姨小舅母栾凤还有姥姥和栾凤她妈,当然也是分青年式和老年式。
    你让姥姥和栾凤她妈穿那种半高跟的皮鞋根本就不可能。
    老年男式的姥爷和栾长远外万峰还给张海带了一双,最后一双是奖励江敏的。
    至于万峰未来的舅哥栾建设,本来万峰是要带他一双的,但一想他和栾凤的关系就算明了以后,这个舅哥连叫他到他家吃饭的次数都没有一回,也就拉倒了。
    让他这么个大人物上杆子溜须他,想得美,他还有专利钱没给呢!
    所以这最后一双鞋就给了江敏。
    作为服装厂初创时期的元老,江敏有这个资格。
    如果明年这些人一个不走,那么明年过年她们都有获得奖励的资格。
    姥姥家的人自然是喜气洋洋的,那时候一双皮鞋四元到六元,这可不是一般农村人家能穿起的。
    在农村能穿起皮鞋那都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职工和教师之类的。
    姥姥姥爷小舅小姨小舅母挨个试过之后,万峰背着剩下的鞋和李太闲来到栾凤家。
    单独把栾凤和江敏叫到栾凤屋里。
    女式的鞋是那种半高跟的高腰皮鞋,没有鞋带,脚后跟处有拉锁。
    穿惯了平底鞋的栾凤拿出了自己最高兴的一面,可穿上鞋后脸就长长了,不敢走路了怕崴脚脖子。
    “你这是不是故意调理我们俩呀,这后跟也太高了,这大雪地的谁敢走出去呀?还是穿回力鞋舒服,你应该给我们弄一双像回力鞋那样的鞋穿,要红色的。”
    “今年就别指望了,我就是买一双回力鞋现染都来不及了,凑合着穿吧,这鞋可是五块一双的,很贵的。”
    因为这些女鞋是高腰的,因此价钱上贵了一块。
    江敏倒是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通过表情可以看出她非常的满意。
    不过栾凤的话却让万峰想起了一件事情。
    依稀记得李太闲说过梨房有一个胶鞋厂因经营不善黄了。
    这个年头能把胶鞋厂经营黄了,这是什么样的饭桶能做到的事情?
    若是把胶鞋的样式稍微改变一下,换一些颜色是不是可以冒充阿迪达斯和耐克?
    除了制鞋材料赶不上人家,在款式和花色上万峰觉得赶上它们完全没有问题。
    反正国内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阿迪达斯和耐克是什么样。
    要发展山寨是必须走的路。
    万峰转身问等着收尾款的李太闲:“你们梨房的胶鞋厂以前是生产什么鞋的?”
    李太闲茫然:“都黄了呀,你还问这个干什么?”
    “随便问问。”
    “就是生产蛙鞋的。”
    蛙鞋就是一种黑色的胶鞋,就像北方人冬天手上戴的手闷子一样,外面留一个大拇指其余四个手指装在一起。
    蛙鞋是留一个大拇脚指头在外面,就像青蛙的脚掌一样,因此当地百姓就叫它青蛙鞋。
    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是万峰一辈子看到过最难看的鞋。
    这种鞋就是在农村都没有几个人穿,怪不得会黄了。
    再说这些人这不都是死人吗,你把那个脚趾头去掉专门生产农田鞋也不至于倒闭呀。
    万峰除了感叹那时的人头脑简单外就是替自己高兴,看来自己是个有大气运的人。
    “李哥,你回去替我办一件事儿,替我把胶鞋厂里的设备买下来,它们都还完好吧?”
    “现在应该还完好,毕竟黄的时间不长,还有人看着,再过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万峰点头:“你回去就给我办,如果这事情办成我给你一百元的酬劳。”
    闻听有一百元的辛苦费,李太闲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了,拍着胸脯说:“这事儿你就交给我吧,放心保证给你办成。”
    万峰把皮鞋的尾款交给李太闲,还额外给了他五块钱路费钱。
    李太闲高高兴兴地去了。
    栾凤盯着万峰眼珠子滴溜溜乱转:“你买那玩意干什么?蛙鞋现在都没几个人穿的。”
    “当然有用了,没用我买回来看呀,要是留着看我不如天天看你得了,它又没有你好看。”
    栾凤心花怒放,眼睛仿佛要滴出水了:“我好看吗?”
    “好看,像雪中一点红色梅花一样好看。”
    “哇——!”江敏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做呕吐状。
    “敏捷又有了?是谁的呀?”万峰很认真地问。
    江敏抡起手里的皮鞋就要砸万峰的脑袋,想了想没舍得手里的鞋。
    “你们两个又开始恶心人了,我回车间不看你们了。”
    江敏跑车间里去了。
    “你准备什么时候给她们放假呀?”
    “二十七家家都开始扫灰做豆腐了,那就二十六上午吧。”
    “等放假了把这段时间你的帐算给你。”
    “我以为你要把我的钱贪污了呢,我老不好意思要你就老不好意思给。”万峰和栾凤开玩笑。
    栾凤娇媚地白了万峰一眼:“我要回去干活了。”
    “我也走,我也还有很多事儿。”
    万峰手里还有一双皮鞋没送出去呢。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个女人要担心的事情
    张海正窝在炕上,弄一张炕桌不知在画什么。
    万峰进了他家把皮鞋往炕上一扔:“试试。”
    张海疑惑地看着那个纸袋子:“啥玩意儿呀?”
    万峰拎着纸袋的底来了一个底朝上,一双锃亮的皮鞋哗啦一声就掉了出来。
    张海的眼睛立刻像萤火虫一样闪光:“给我的?这算是拉拢腐蚀干部呀?”
    “你要不要?你不要我送给别人,净扯没用滴。”
    “傻瓜才不要。”
    张海拿起鞋往脚上一套:“哎呀大了点。”
    卧槽,这货个子不矮,想不到脚可不大,四十三码的鞋竟然还大!
    “多垫层棉垫穿一双厚袜子就合适了。”
    “有道理。”
    张海把皮鞋放在一边,然后把桌子上他画的图纸推到万峰面前。
    “看看,提提意见。”
    图画是用小学生画画的蜡笔画的,姹紫嫣红的很是醒目。
    万峰看着张海的图画心里掠起一阵惊涛骇浪。
    难道这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毕加索抽风派画像?这货什么时候得到那老外真传的?
    老毕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张海的画作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告诉我你这都是画得什么?”
    “这是我们洼后生产队将来发展的俯视图呀,这个圆圈是洼后小队的总面积,这条带波浪纹的是因呐河,这两条竖杠是东岭和西岭,这里是鱼塘,这里是将来的工业所在地,这是要建设的大棚和果园,这里是砖瓦厂…”
    卧槽,这原来是洼后生产队发展规划的俯视图,万峰还以为这是一盘被虫子咬过的向日葵呢!
    万峰这才看懂张海的宏伟蓝图。
    “西岭将来是大棚和果园,南岭也可以这么考虑,可这东岭干点什么呢?它处在背阴头位置似乎干什么都不行呀。”
    东岭就是万峰所说的小南山,因为在东头的位置来看东岭在东头的南面,而在沟里来看它就在东面了。
    张海在为东岭犯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