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7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他们三个早就该干,但是他们就不愿意。
    现在不愿意也不行了,他们年纪大了,以后和自己出去的次数必定会减少,没个吃饭的买卖怎么能行。
    这回万峰是打定主意了,不干也得逼着他们干。

第1966章 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万峰都想好了,三个人的买卖一年最低也得有五百万以上的净利润,否则这没法分呀。
    一个人连一百万都弄不上还玩个啥劲头。
    项目万峰都给他们准备好了,就给南湾汽车组装车载收录机就可以了。
    将来不论南湾集团的卡车皮卡微面还是微轿都得带收录机的,这是以后的标配。
    将来的轿车还会配cd和dvd什么的。
    这个产业以前都是在市场采购全套现成的,没有人专门去做。
    下面也没有去发展配套。
    现在把这个项目给他们了。
    车载收录机并没啥复杂的,一个抽插式录音机串联一台收音机。
    估计顾红忠半天就能把这玩意儿设计出来。
    有了产品图纸后就是寻找厂房购置设备招人就可以加工生产。
    至于销路…
    南湾集团现在一年有六万台卡车十万台翻斗,十万台皮卡和五万台微面下线。
    将来还会有三万台的微轿下线。
    这是多少台车呀?
    三十四万辆车,也就需要三十四万台车载收录机。
    车载收录机现在市场价二百多一台,怎么还不有个三十二十的净利润。
    这样三十万台收录机就有六七百万的利润了,够他们三个分的了。
    “车载收录机?”赵刚又迷糊了。
    万峰一直现在正在放着张学友磁带的录音机:“就这玩意儿。”
    说着还把录音带从录音机里捅出来,举着磁带在赵刚面前晃了晃。
    “啊?让我们做这个呀?不会做呀!”
    “你不会不是有会的吗,回去让顾红忠把这玩意拆解出来,画出生产图纸。然后看看需要什么设备,找个地方招些人就可以生产了。南湾集团现在一年需要三十万个这东西,一台就是赚十块钱,你们三个一年也能收入一百万。”
    “就这么简单?”
    “赵哥!你在这里也是待了好几年了,人家开企业怎么干的你一点没注意吗?”
    “有那功夫我还喝点酒呢,谁没事儿去看人家怎么开工厂。”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真的有道理呀,你和这种人讨论工业生产还不如对牛弹琴呢。
    不管杨建国他们三个对制造有没有兴趣,反正万峰就把这事儿定了。
    车到湾口,赵刚下车,万峰开着车把栾凤送回家。
    三楼对栾凤来说上上下下的有点困难,也不安全。
    万峰就把一楼客厅外面的两间对面的屋子让栾凤和张璇住。
    “把我的游戏机拿下来!”栾凤坐在床上指手画脚,张璇就像风车一样上上下下地忙活。
    两个女人怎么设计临时住处万峰管不了,他还要回厂子里找顾红忠设计收录机呢。
    万峰开车回到南湾集团,直奔新厂。
    一进新厂的大门,万峰意外地发现试车队回来了。
    参加测试的五辆微轿,修理车、休息车储物车都停在新厂的院子里。
    这么说在南方的雨林气候测试完了?
    万峰把车停在试车队旁边,下车。
    依梦的头发老长,胡子拉碴像个逃荒的一样,正在指挥。
    “你们把收集的各种数据都交给我,然后试车队可以回家休息几天了,车的问题交给工厂就可以了。”
    “依工,南方的测试结束了?”待依梦指挥完毕万峰问道。
    “基本算是结束了,中间发现了一些小问题要回来解决一下。”
    “问题大吗?”
    “不大,但是挺多有十几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回来解决,否则下一阶段的试验怕是会出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试车就是这样,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改正问题。
    “不急,这款车我是准备用两年的时间进行试验的,发现问题就要彻底的解决问题。”
    万峰和依梦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就去找顾红忠。
    他找顾红忠自然是落实车载收录机的事情。
    顾红忠听明白万峰的话以后想了一下:“就是车上用的那种收录机呀?简单呀!我算计一下。”
    顾红忠拿过一张画纸刷刷地画出了一个大概的造型图。
    “机芯这个问题是采用外购还是自己生产?如果采用外购成本会高一些但是省事,如果自己制造还得设计流水线,比较麻烦。”
    “外购机芯和自己制造能有多大的差距?”
    “二十到三十元的差距吧。”
    “这个收录机的成本如果用外购机芯需要多少钱?”
    这玩意万峰也不陌生,当年他是做过录音机的,自己也做过机芯。
    现在他就是没那心思了,给他两天时间他也能把这玩意儿琢磨出来。
    顾红忠算计了一番:“如果采用外购件大概成本在一百三十左右,如果自己投资生产,成本可以缩减到一百。”
    自己生产需要设计流水线,然后生产流水线,确实麻烦点,现在关海部门根本就没有人力去生产这玩意儿。
    暂时先用外购件吧,等杨建国他们干出兴趣了再让他们自己琢磨吧。
    “那就用外购件吧,一百三的成本也承受的了。”
    南湾集团现在采购的收录机是二百元,这里面的差价这么大呀?这钱让别人可是赚了不少呀。
    杨建国他们生产出来后万峰就准备给他们一百七的采购价,他们赚钱了自己也省钱了。
    一台收录机省三十,三十万台这也是省出一千来万呀。
    开源是一方面,节流也同等重要。
    你看帮助别人果然就是帮助自己。
    原来他只是想给杨建国他们弄个买卖干,想不到还有省钱的效果。
    摆弄个收录机对顾红忠来说和玩没啥区别,这货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画图纸。
    半个小时后。
    “好了,备齐配件按照图纸组装就可以了。”
    顾红忠把图纸递给万峰。
    万峰乐呵呵地把图纸卷起来,拿着图纸走出顾红忠办公室。
    接下来就是找厂房了,买设备了。
    厂房现盖肯定是来不及了,先找个地方猫着先干着,然后找个地方盖厂房。
    杨建国和韩猛现在都在黑禾,万峰准备趁这两个家伙没回来的时候就把收录机厂给支把起来。
    等这两个家伙回来发现名下突然出现了一个企业,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第1967章 趁他病要他命
    万峰是打算等杨建国和韩猛回来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有了图纸后他拉着赵刚就张罗厂房,张罗完厂房就开始张罗设备,设备张罗完了就是招人了。
    可惜刚把设备什么的弄到租下的厂房里安装好,正准备招人呢,杨建国回来了!
    杨建国回来主要是向万峰汇报李明泽的工作情况的。
    每隔两个月他和韩猛会分别回来向万峰汇报情况。
    如果用电话汇报,汇报一次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的长途话费已经足够他坐火车从黑禾跑到北辽一个来回了。
    还别不信,就算九三年的话费已经有了下降,但长途话费说出来依然还是会吓死人的。
    十几分钟长途几百块没影了,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有这几百块,杨建国一个人从黑禾到红崖一个来回用不了的用。
    而且电话里有些事情还说不清道不明,因此,他们坚持回来面谈,除非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一般轻易不用电话。
    “李明泽从俄螺丝弄了一批做电磁的人,电磁是干什么用的?”
    搞电磁的?
    别看米国是最先提出电磁炮的国家,但这世界真正论最先玩电磁的其实还是毛子。
    毛子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电磁的军事运用,到解体的时候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了。
    但是苏联解体后,这些科学家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除了会搞科技外什么也不会,这也给其它国家挖角的机会。
    这些电磁专家米国是挖走最多的,但是米国当时觉得苏联解体了,这个世界它已经没有对手了,它手里的武器都是最先进的,没必要再去研究什么先进武器了。
    于是,这些电磁专家在米国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研究一个航母的电磁弹射还没研究明白。
    因此当几十年后,华国突然推出电磁炮的时候,米国人是一阵的手忙脚乱。
    它们的电磁炮还停留在陆地上当样子,而华国的电磁炮已经上舰试验并且成功了。
    至于华国为什么会在电磁领域取得领导性的突破,除了一个百年不遇天才的出世外,一些毛子专家也是起了一些导向作用的。
    当然这些毛子专家是怎么到华国的大家心知肚明。
    万峰想不到的是现在李明泽竟然弄到了这么一批人。
    “有多少?”
    “一百多个,拉家带口好几百人。”
    一百多个电磁专家?李明泽这是端了一个小型研究所吗?
    “诸国雄去接了没有?”
    “诸国雄派人接走了,我就是和他们一起回来的。不过我估计他马上就会来找你了,好像他对电磁方面也没多少了解,估计得来问你这些人有什么用。”
    诸国雄不懂当然会来问他了。
    “李明泽现在什么地方?”万峰关心的还是李明泽。
    “去乌科蓝了,他把这批人弄到布拉戈维申斯克后就去乌科蓝了,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吧。”
    “知道他在乌科蓝那边活动的情况吗?”
    “好像混的不错,到现在为止他到乌科蓝两个多月,据他的人说他在那边混的不错。”
    乌科蓝现在也是混乱不堪,人都穷得要命,一个人只要有钱,谁过去都能混明白的。
    李明泽划拉人是次要的,他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大船的资料。
    “阿历克塞的情况知道多少?”
    杨建国摇头“阿历克塞跟着李明泽不知道他的情况。”
    其实最主要的是阿历克塞,他能不能找到万峰关心的人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这关系到将来一件大事。
    “你媳妇生了没有?”这个时候杨建国才有时间关心一下家里的事情。
    “快了,估计再有一个月就快了。”
    杨建国掰手指头算时间,然后叹息一声“下次是韩猛回来,我怕是看不到弟媳妇给你生出个什么玩意儿了,你们两口子一定能生出个妖怪。”
    按照万峰的妖孽和栾凤的…狂野,他们的孩子真的值得期待,会不会像哪吒那样生下来就会跑?
    杨建国在家待了两天就匆匆离去,似乎并不知道他们要开企业的事情。
    “你没告诉杨哥开企业的事儿?”
    “你告诉他了吗?”
    万峰摇头。
    “你都没告诉我干啥要告诉?”
    既然都没告诉,那就接着布置。
    现在那个录音机厂厂房和设备的步骤都走完了,下一步就是招人。
    红崖电视台就打出了兄弟电子厂招工的信息。
    招工唯一的条件是以有电子方面基础的人优先。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万峰和赵刚主持,第一批招了六十个有一定电子基础的人,又从华光科技派了几个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一个月。
    在学员培训期间,赵刚就开始四处联系配件,做开工的准备。
    …
    米广南到尚海华光电子负责科研工作也半年多了,在调度好其他科研项目的同时他也没扔下电脑的开发。
    在华光一号的x86指令集的芯片流片成功后,在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测试,华光第二代电脑再次上市。
    这款电脑除了换了新的cu提升了一些处理性能外,其它地方和一代电脑并没有什么改变。
    它之所以略显仓促的上市,当然是趁奔腾出问题的时候出来抢地盘的。
    趁他病要他命这一条不论是战场还是商场都是有效率的。
    迫于舆论的压力,英特耳不的不召回售出的芯片,市场上安装奔腾芯片的电脑也全部下架了。
    这就是华光电脑的机会。
    已经售出的几万块芯片全部召回,钱财的损失倒是不大,但是对英特耳的信誉打击却是无穷的。
    这块刚面世几个月的芯片面临腰斩的命运。
    如果英特耳没法解决除法出错这个问题,奔腾是真的有湮灭的可能,那样称雄市场十二年的奔腾会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就是英特耳能解决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上一世它用一年半的时间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只好推出了奔腾2
    现在,它想推出奔腾2都没有可能,如果两年后推出,这一世的芯片市场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变化。
    对电子产品来说,两年的空窗期太漫长了。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968章 收集黑料
    <;bt 8900/9000显卡为主。
    它使显卡成为一个独立的配件出现在电脑里,而不再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块芯片。
    那个时候英威达才刚刚开始涉足显卡领域,到它做出让它一统天下的geforce 256的时候还有七年的时间。
    米广南在制作自己的主板的时候,也做出了一块自己的集成显卡hg210,在性能上不如trident 8900/9000显卡。
    作为电脑上重要的部件之一,作为一个电脑厂商,万峰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显卡上插一杠子。
    反正自己家有这样的人才,无非就是花些钱而已。
    在电脑市场上风起云涌的时候,杨建国在黑禾打来了一个长途电话。
    杨建国回黑禾才十多天,怎么就打电话来了?
    没有什么急事他是轻易不会打电话的。
    “阿历克塞回来了,带了三个人回来说要见你。”
    万峰脑袋里闪电般地思考了一圈:“我马上就去。”
    放下电话万峰算计日子,栾凤离预产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必须速去速回。
    “亲爱的媳妇,我要出去一趟,大概四五天回来,你可千万要等我回来再生,就是憋也憋住。”
    张璇无声地笑了。
    “你笑啥?”万峰看着笑的花枝乱颤的张璇问。
    “那能憋住吗?”
    “你知道憋不住?这么有经验,难道以前生过?”
    张璇立刻就不笑了,这回换栾凤笑了。
    张璇挥起粉拳就往万峰身上打:“你再胡说。”
    万峰没功夫管张璇的粉拳,对着栾凤瞪眼:“以后在笑的时候收敛一点吧,别在哈哈哈了,生孩子憋不住,笑总能憋住吧?”
    “你要去哪里?”
    “黑禾!阿历克塞从乌克兰回来了,他一定是带回来我要找的人,我要去布置一下。”
    “那你快点回来。”
    万峰点头,用嘴在栾凤脸上戳了一下。
    张璇也凑了过来。
    万峰又在她脸上戳了一下:“好好照顾栾凤,别出了叉子,出了叉子回来收拾你。”
    “一听收拾看把张璇乐了,这阵子被人家收拾的容光焕发,我要嫉妒了。”栾凤假装生气。
    “别嫉妒,等你生完孩子满月了,让他使劲收拾你。”
    万峰听不下去了,说了句我走了就走出了家门。
    当天上午,韩广家开着皮卡,以一百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奔腾到渤海,坐当天渤海到哈宾的飞机于当天下午三点多钟到达哈宾。
    在哈宾住了一夜后,第二天中午坐飞机到黑禾。
    万峰到黑禾的时候,杨建国这边已经给万峰办好了过境签证,当天下午万峰就坐船过江来到沙米诺夫的别墅。
    和阿历克塞拥抱后,阿历克塞把三个人介绍给万峰。
    这三个人一男两女,男的大概三十几岁,叫乌托洛斯基。
    两个女人则很年轻,非常的漂亮,一个叫高科娃一个叫维克托莉娅。
    这三个人都是克格博,只是在苏联解体后他们处于失业的状态。
    “乌托洛斯基以前常年在图而其活动,他在图而其有广泛的人脉,他叔叔当年和我在阿福汗曾经出生入死。”
    万峰点头和乌托洛斯基握手。
    “这两位以前也是在图而其活动的,现在她们没有工作,是乌托洛斯基介绍来的,我可以保证他们完全可靠,你有什么要求就布置给他们吧。”
    万峰依次和两个姑娘握手。
    “你会俄语?”叫高科娃的女人见万峰用俄语和她们打招呼有点惊奇。
    “我只会说不会写。”
    语言上没什么障碍了,乌托洛斯基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万峰有什么任务布置。
    从现在起万峰就是他们的老板了。
    既然阿历克塞说这几个人完全可靠,万峰也就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向他们进行了布置。
    任务涉及到的图而其国内的人和单位很多,主要的单位是图而其国家安全委员会,最主要的人是一个叫米尔扎欧鲁的人。
    这个米尔札欧鲁是图而其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
    其实乌托洛斯基他们的任务并不复杂,难度也不大。
    就是收集这些单位里主管人的各种材料,主要是他们的各种黑色材料,要有确凿证据的那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