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1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心动了的大佬肯定不知道,殷俊提的这两家银行,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深发展和招商银行。
    历史上,他们就在后年成立,然后开始了一路逆袭国有银行的脚步。
    殷俊的提议,只不过是为他们的成立,提前扫清一点障碍罢了!
    ……
    (求订阅!)

第1958章 探讨
    “如今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太小,不敢放贷给这些私人公司。”殷俊道,“他们总觉得30万、50万、100万的小工厂太过弱小,一旦倒闭的话,就容易收不回资金。但其实真正想要做事业的人,根本没有那么多坏的心思。
    如今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不断的有人愿意走出新的路子,对于这些私人公司,我们是应该要积极的支持,让他们成为主体经济的一种补充!那怎么支持呢?除了税收和优惠条件之外,各种资金的提供,不是最好的支持吗?”
    朱平范闻言点了点头,“粤东素来都有做生意的传统,从古至今的品行都不错。这个贷款方面虽然需要谨慎,但殷先生你也说得很好,如果我们没有大规模的支持,他们哪里敢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我们是有必要扶持的!”
    少年不觉一笑。
    现在还提倡什么“公有经济的补充”,但过了十来年就会知道,这些私人企业会把无数的国有工厂逼得死去活来。
    30年之后,除了有限的一些行业,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已经是私人股份制公司来做主了。
    只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有察觉那种迸发出来的热情,不晓得这种活力,能创造出多大的奇迹。
    “可是这种小工厂小企业的放款,还是需要有很高的坏账率准备啊!”旁边的芮成智忍不住就提醒道,“我们现在的资金,并不怎么宽裕,如果放开了让他们来申请,到底多少才够用呢?”
    “这倒是一个问题。”朱平范微微颌首,“具体的方面,我们可以找专门的人士来看看……对了,殷先生,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朱先生你说得很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就是最好的。”殷俊笑道,“我又不懂银行方面的事情,但如果是商业银行方面的问题,香江这边有不少的华人银行,或许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比如盘古银行的陈先生,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嗯,我知道了。”朱平范点头笑了。
    他很欣赏殷俊的这种态度。
    懂就是懂,不懂的方面,一点儿都不会去逾越进言。
    至于殷俊提议的这位盘古银行陈先生,恰好还是朱平范的好友,两人这么几年以来,都有着不错的联系。
    所以朱平范深深的知道,陈必成有着多么强悍的实力和经验。
    “至于说坏账率,我觉得不用担心。”殷俊接着又道,“只要是审核人员足够的专业,又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坏账率就不会高……最怕的就是监守自盗和极度不专业。”
    少年这话可没有说谎。
    以后的各大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坏账率都没有低于20%的,最高的几乎能吓死人。
    但唯独是在开。放网络牌照之前的有两家小型的地方银行——江南泰隆商业银行和江南台洲银行两家,针对的是中小企业贷款,而且是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的抵押品,但坏账率不过5%!
    普通的中农工建交银行,没有抵押品你甭想贷出一分钱的款来。
    可这两家银行,人家不要抵押品,却能创造这么好的利益和超低坏账率,那可就跟什么规模、实力和背景什么的没有关系了。
    直指核心的因素,显然就是在贷款审批上面,双方的不同。
    具体他们怎么做的,殷俊不晓得,可这样的成功经验,却肯定可以复制。
    更别说现在的人们,比起30年之后的人们来,还是要淳朴许多。
    粤东这边做生意的人,只要是在家乡附近做生意的,真正要摆烂的绝对是极少数——他们这边的乡族观念可是很浓厚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能在家乡父老面前丢这个脸。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粤东,华国人从古至今,家族和家乡观念都非常浓厚。
    除了极少数的人,哪怕是再怎么残暴和不要脸的人,在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亲人和朋友面前,一般也是抹不下脸面的。
    只不过区别在于,其它地方的人不擅长做生意,许多人做生意都会亏损,想还钱都没办法还,所以只能赖债逃跑。
    而粤东和江南的人,千年之前就擅长做生意,所以他们只要有能力去做生意的,大部分都会有能力赚钱。
    能赚钱了,他们还担心什么还贷款?
    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整体产业链。
    所以面对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殷俊可以提议在粤东、在江南去做,但坚决不可能现在去黔州和敦煌去做,也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殷俊现在说的,两位大佬都不敢相信。
    他们不知道殷俊讲的是已经成功过的经验,他们只以为是香江的成功经验。
    香江和内地是完全不可能一样的,所以香江的成功经验只能够借鉴,绝对不可能复制。
    “银行的事情,我们会积极的来处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朱平范淡淡的道,“另外对于雇工人数方面的事儿,不知道殷先生有什么想法?”
    雇工人数?
    殷俊蓦的明白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七上八下”了。
    按照德国的马老爷子的理论,雇佣七个人做事儿可以,但超过这个数目就会引发极大的不安,向着西方世界靠拢。
    但事实证明,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华国的经济直接就要完。
    所谓雇工人数不能超过7人,纯粹就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以后华国的工厂,雇佣的人成千上万,都没有见有多大的问题。
    反而因为人员的集中使用,使得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各种物资流动更加方便,从而让华国制造畅销天下。
    但是,这个事情殷俊是绝对不会参与的。
    因为在这个年代,这个问题一点儿都不好笑,反而是争论的重大焦点。
    具体要到三五年之后,上面才会默默的放开这个限制,到了92年之后,才会真正的完全放开手脚。
    虽然粤东这边是最激进的,在前几年就偷偷有了几十个人的工厂,但他们也从来不会去公开的宣布和讨论,而只是悄悄的做事儿。
    上面是知道这事儿的。
    可无论是云老萧老,还是那些固执的老人家,都把这里当成了一块试验田,看着他们怎么来应对,以及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有一点,他们绝对不能大规模的放开用人限制,不可能上百、上千的工厂开得遍地都是。
    这就是朱平范很苦恼的地方。
    光靠公有制的企业工厂,粤东一辈子都比不上东北的那三个省份——那里几万、十几万的工厂都有,全华国80%的重工业都在那边,粤东根本比不上。
    发展轻工业的工厂,粤东也比不上长三角的沪海等。
    从100多年开始,沪海便是全国的宠儿,华国的轻工业工厂大部分都在沪海和它的周边三个省份,粤东比起他们来,根本没有优势。
    只有发展这种小快灵的私有制工厂,粤东才有可能遍地开花,才能迅速的和香江、宝岛一样发展,超过全国所有的省份。
    老是这种几十人、几十人的工厂,规模根本发展比起来,也难怪朱平范心急了。
    “我是香江人,这种事情不适合我来进言,具体还要上面统一了想法,粤东才能解除束缚。”殷俊明白朱平范的意思,但他也表示了拒绝。
    朱平范闻言只有苦笑。
    殷俊是个聪明人,而且保有非常超然的地位。
    本来朱平范是想要让殷俊跟上面谈一谈,以他世界首富、华人未来的统帅的身份,说不定上面能再为粤东打开一些束缚。
    没想到殷俊张口就拒绝,说明自己不愿意掺和到里面。
    这样朱平范也很理解。
    毕竟殷俊只是商人,而不是一个想要在政坛上发展的人。
    他没有理由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去和华京谈话。
    因为他本身就是香江商人,在内地无论雇佣多少人都会被允许,而且上面还巴不得他雇佣得越多越好。
    所以这个七上八下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
    朱平范叹了一口气,这边的芮成智却又插嘴的道:“殷先生,那么你觉得我们粤东这边,还缺乏了什么东西,以至于香江的公司很多都没过来开设工厂呢?无论是优惠条件、地理位置、人工成本……等等,我们的优势都很大啊!”
    “谁说缺东西了?”殷俊道,“我们这不都来了吗?方便面工厂针对的目标就是全东南亚的民众,别说是一万工人了,未来三五万也绝对不嫌多。”
    “我们粤东有5000万人啊!”朱平范道,“再加上源源不断涌来的民工,起码要有500个这样的工厂,才能算得上勉强够用。”
    他说的倒是实话。
    未来30年,来粤东打工的内地人,每年都超过3000万人,给粤东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为粤东的经济腾飞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所以总用工人数,其实是超过了5000万人的,三五万人的工厂,500个也只能说勉强达标。

第1959章 不因利而趋地
    即便是未来的电子时代,来粤东打工的人也没有减少。
    熟练工人一般都是呆在这里,也保持着粤东的电子产品和服装等行业的强大竞争力。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那些转到国外的工厂,许多又不得不迁移回来。
    国外的人工是很便宜,但文化程度低、对高强度的工作不适应、以及质量良品率的问题,都深深的困扰着欧美的公司。
    想来想去,看来看去,也只有华国这个世界工厂,才最适合他们的产业发展。
    即便是贵了一些,总体来说还是划得来。
    “这个事儿不能着急,香江那边经济才刚刚恢复,没有那么快反应过来。”殷俊道,“况且香江人也不是没有看不清楚的,除了我、霍先生之外,我听说胡先生和粤东已经在开始谈生意了?”
    胡先生就是胡印湘,未来在粤东投资最多的香江商人。
    凭借着在粤东三十多年的耕耘,他的合和实业资产起码超过5000亿人民币,手里的财富超过了300亿美金,是一个绝对低调的超级富豪。
    “是的,他和我们谈的是基础建设,主要是高速公路。”朱平范道,“去年沪海那边开始修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不过几十公里,但耗费却是非常的多。没想到胡先生的胃口更大,他设计的7条高速公路,不但连通粤州、南湾、坲山,还把钟山等地也一起包括了进来,总长度不低于1000公里!”
    殷俊听得也有点瞠目结舌。
    好家伙。
    难怪胡印湘在香江的生意几乎停顿,都丝毫没有影响他超级富豪的身份。
    别的不提,这么7条共超过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就得给他带来多大的财富啊?
    按照未来华国的30年左右收费权限,然后粤东的繁华程度、车流拥挤程度,每年轻轻松松五六十亿人民币的利润就到手了。
    最吓人的是,胡印湘根本就不只这七条高速公路,好像在2020年的时候,合和集团都还在华南修建高速公路。
    当然了,这也是胡印湘的眼光好,魄力大。
    在高铁出来之前,高速公路是仅次于房地产的基础建设大项目。
    它不但要涉及到数十个行业,还有无数的人力资源,还有天量的各种材料供应和融合,可以极大的拉动周边城市的各种就业。
    等到它修好了之后,更是会惠及高速公路沿线的许多城市,让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种物资和人员的交流更加便捷。
    老人家不是有句话嘛。
    “想要富,先修路。”
    但修路可不是简单的事儿,虽然收益非常大,可投入也是非常的高。
    牵涉到各个方方面面,高速公路在这个年代,按照每公里2000万的成本价来算,胡印湘得拿出200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官方价得拿出500亿港币来。
    因为牵涉到这么大的合作,都是官方的账单在走,他还不能在黑市上面换,只能老老实实的拿出这笔钱。
    500亿港币一次性拿出,肯定是不可能。
    但要是分成三五年来支付,对胡印湘来说也肯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在殷俊的记忆中,粤东的高速公路在90年代才开始了高速发展,说不定因为资金的缘故,胡印湘在80年代只修建两三条,剩下的都等到90年代来修。
    到了90年代,港商们贷款起来也要方便许多。
    但不管怎么讲,胡印湘的这个气魄,可真令人佩服。
    要是内地反悔的话,他的这些钱便都会打水漂啊!
    “殷先生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做这些高速公路的投资。”朱平范看到殷俊的样子,顺便也说了一句,“只要是你觉得可以的项目,我们都可以商量。”
    “对啊!”芮成智在旁边接道,“殷先生你有移动电话……嗯,也就是手机,也有玩具工厂,还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这些行业,只要能搬来粤东,地方随便您选,优惠条件肯定不比任何一个地方差,随时都能调整!”
    也就是顾忌到了兄弟省份,不然芮成智很想说,那些随身听、收录机等产品,也可以拿到粤东来嘛。
    殷俊不觉笑了,“做生意总要慢慢的来,一下子投入太多,我们那边又没计划,还没有充分的准备,自然是不好。”
    “可……”
    芮成智还想再争取两句,这边的朱平范就直接打断了他,“成智啊,殷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先把方便面工厂这个事情给弄好,让他能看到我们粤东的诚意,并且能挣钱发达了,那以后的生意才好继续去谈!不然说什么都是空的!”
    殷俊微微一笑,并没有再去接话。
    他倒不是有朱平范的这个意思,不过目前为止,麒麟集团的重心仍旧是在香江和国外,内地的发展,这些年能把麒麟商业广场给弄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要知道,只要麒麟商业广场的整体给弄好了,那么麒麟集团在内地的主心骨便有了,然后发展什么,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粤东的这些工厂,到了90年代也不过是一些粗加工工厂、代工厂等等,这些产业殷俊并不打算搬到内地来,至少不是现在。
    因为在香江,殷俊还需要团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的利益和麒麟集团捆绑,从而在香江拥有莫大的发言权。
    毕竟在殷俊的设计之中,内地和香江这两个地方,可都是麒麟集团的根基所在啊!
    殷俊绝对不能因为内地的各种便利和便宜,就把香江给放弃了,这可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儿。
    毕竟少年的发达就是在香江,一旦发达了就把香江给抛弃,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说起香江的人工昂贵的问题,这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因为殷俊在香江做的各种产品,都是高附加值的。
    比如说电脑,毛利率高达40以上。
    玩具就更厉害了,直接过了55。
    最低的当然是麒麟建筑公司,毛利率只有20不到。
    这还是大家看在殷俊的面子上,还因为接了许多的市政工程和自己公司的业务,不然还会压得更低。
    殷俊是知道的,到了1997年之后,香江的建筑产业就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
    像是八九十年代的大兴土木的状况,是再也看不见了,香江也不需要有那么超过几万的建筑工人。
    但这都没有关系。
    随着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的不断发展壮大,那里需要的工人是越来越多,完全可以消化这么四五万人。
    事实上,借着去年年初的圣诞溪铁矿的发现,殷俊让沈奔在西澳大利亚州大肆活动,已经加快了移民的步伐。
    去年4月到今年的5月,一共移民技术工人27万,创下了一个记录。
    为了这些移民,沈奔和韦理不仅仅在西澳州大撒金钱,就是在澳大利亚的国都那边,都花费了超过3000万美金。
    方方面面的各种人都要打理到,至少是让他们有对民众们交代的借口。
    也为了让这些技术工人更加的合法化,韦理把万康公司已经开到了西澳州的首府珀斯。
    如同传闻中一样,万康公司一出现就获得了民众们的极大好评,各种便利工程,各种事务的积极处理,各种优质的服务,都让傻大粗的西澳州人享受到了什么叫做上帝一样的待遇。
    在这种状况下,万康公司向西澳州申请的“因人员不足,请求多招募香江工人”的方案,自然也被民众们所认可。
    只不过,麒麟集团和西澳洲政府,包括澳洲政府,还是隐瞒了总的移民人数,而且西澳州还做了手脚,把不少的申请人数移到了1983年、甚至是1982年。
    这样一来,数据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吓人了。
    但随着断云矿区的发现,西澳州那边也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