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到一个星球-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资本市场一片狂热,看到了一个发财的超级风口。
    但非洲北部的多个国家坐不住了。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等等国家,纷纷提出他们的抗议和不满。
    “星海科技,你不能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你们可以开展一些商业行为,但不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土地,这是属于我们的家园!不是难民的安置地。”
    “星海科技,你们承包沙漠的用途,超出了许可范围,所以先前的合同作废,我们将收回全部的土地。而且你们违约了,我们一分钱都不会退。”
    “即便是沙漠,也不能任由你为所欲为!我们出卖的是土地,但不是主权。星海科技无权在我们的土地上,推行所谓的‘穹顶基地’计划,我们坚决反对!”
    众多小国纷纷抗议,撕毁了合作协议,并且要求星海科技,尽快离开他们的国家。
    但没过几天。
    m国的三个航母打击群,开进了地中海,进行实弹演习。
    欧洲多国也在地中海北岸举行了联合军演,动用兵力超过5万,规模十分浩大。
    并在外交方面,给那几个小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舆论严厉抨击,制裁的大棒已经高高举起。
    甚至威胁称:“如果不予以配合的话,不排除使用武力,扶持新的势力上台。”
    威胁恐吓面前。
    几个小国瑟瑟发抖。
    无助的目光投向了国际社会,尤其盼望z国主持公道,说几句正义之语。
    但换来的只有无声。
    没过两天就纷纷选择屈服,把所有沙漠都承包给了星海科技。
    对此网友们的评论一针见血。
    “不自量力,星海科技的背后,有m国的支持、有全欧洲的支持、有60万亿全球资本的支持,你们几个小国,拿什么跟这样的组合斗?”
    “浩荡大势面前,就不要作螳臂当车之举了。”
    “国家这次的表现很流氓啊,居然一句公道话都没说,闭目不见。”
    “穹顶基地计划国有资本投了1万亿进去,不加入施压队伍就不错了,还指望说公道话?”
    “哎,苦逼的一众小国啊,青铜段位,却妄图挑战一群王者段位的流氓,你们拿什么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那片沙漠放他们手里有什么用?过一万年还是那样,不如交给星海科技,用来造福全世界……有时候,无能就是一种罪。”
    虽说如此。
    星海科技也不可能真流氓到那种程度,买走了那些小国土地的同时,也夺走了他们的主权。
    土地不等于主权。
    这点陈今是分的清的。
    又为了避免留下潜在的隐患,堵住那几个小国的口。
    经过一番讨论后,星海科技拿出了补偿措施:即,城市建设完成后,产生了收益,此后每年净收益的1%,为所属主权的国家所有。
    另外再拿出净收益的1%,上交给联合国,作为联合国的会费,为全世界人们做贡献。
    这个补偿方案一出来。
    “好吧,我们接受。”——几个小国当然嫌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一无所获再挨顿打好。
    其他国家也都点头称赞,星海科技竟然没忘了联合国,主动拿出1%为全人类服务,这说明星海科技非常实在,心怀世界,确实令人赞赏。
    却不知道,陈今拿出1%给联合国的决定里,又暗藏了一个十分惊人的规划。

第356章 虚拟技术
    视线重新返回国内。
    这几年星海科技一头扎进了沙漠,有些放松了在其他科技领域的投入与探索。
    实际上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连续五年,z国的gdp增速都在8%以上。
    国内涌出了许多朝阳产业,爆发了多个风口。
    其中有“室内立体农业”、“新能源”、“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以及“vr技术”。
    这几个风口中,“室内立体农业”星海科技投入不多,技术实力尚可,占据市场份额不足5%。
    “vr技术”则是完全不感兴趣,错过了这个风口。
    不错。
    已经不算“新型产业”的“vr技术”,这几年焕发出了第二春。
    如今vr游戏占据了游戏市场60%。
    各类vr社交、vr教育、vr购物、vr直播、vr演唱会……等等vr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全球市场规模超过了1万亿。
    未来更是有望突破3万亿、5万亿……无数的资本都在加大该领域的投入。
    而“vr产业”的爆发,其实与星海科技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个,石墨烯芯片大规模应用之后,性能较传统硅芯片有了几倍、几十倍的提高,且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满足了运行vr应用的要求,具备了硬件上的基础。
    其次,星海科技的某个研究中心,在全息投影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设备体积更是能缩小到头盔装置中,显示画面达到8k高清标准,并且消灭了“屏幕刷新率”这个概念。
    因为全息投影技术没有刷新率,或者说“刷新率无限”,看到的画面与现实一致。
    这就解决了戴上vr头盔后,人容易头晕脑胀的问题,
    再加上其他传感器技术的完善。
    vr设备的几个明显缺陷,全部得到了解决。
    于是迎来了再次的爆发。
    但星海科技对这个领域丝毫不感兴趣。
    vr产业这块,星海科技的投入几乎为0。
    这就引起了国内许多科技圈评论家与专业网友的注意。
    “奇怪,星海科技居然对vr产业毫无兴趣,没有进入这个风口。”
    “现在一套高配的vr设备,市场售价5万多,低配版的价格也在1万以上,但依然供不应求,20x7年的全球出货量超过了一千万台,今年应该能超过1500万台……大家都在拼命往这个风口里冲,星海科技竟无动于衷。”
    “难道是大企业病犯了,变得保守了,丧失了向前进步的动力?”
    “我也有些理解不了,甚至在陈大佬的微博下留言,叫他也做vr……我是铁杆的星粉,星海科技的产品用惯了,总觉得星海科技的产品体验最好,质量最高,如果星海科技也做vr设备,我觉得一定会是最棒的vr。”
    “是的,没有星海科技进入的行业,总觉得不太成熟、不太完善。”
    “现在大佬一心关注环保,每年过万亿、利润几千亿的vr产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了。”
    “呃,不一定,我觉得星海科技,可能是在憋什么大招,正在研发比vr头盔更先进的设备……这是属于未来产业,甚至有可能淘汰pc主机,星海科技不可能不在意。”也有网友分析道。
    ……
    某些网友说的不错。
    大招。
    星海科技确实在酝酿大招。
    20x8年,8月份。
    星海第六研发中心。
    陈今本人与公司的部分高管,前来视察了一番。
    在产品测试室中,见到了那款被命名为“幻梦1代”的全新产品。
    该产品由一台插满了感应电线的头盔、一张金属椅以及一个胶囊型的体验舱构成。
    负责研制这套系统的柳元凯,为陈今等人进行讲解:
    “陈总、凌总,各位领导,六年,这套装置的研发,花了我们足足六年的时间!”
    他拿起那顶布满电线的头盔,感叹说道:“这么一个装置,它可以模拟出40%的痛觉、55%的触觉、14%的嗅觉与10%的味觉,并且可做到利用脑波与眼球活动,操作人物在虚拟世界中,做出任意允许的动作。”
    “再加上99%的视觉与96%的听觉,这款虚拟头盔的综合仿真度,应该达到了50%。”
    “没有接近真实,但比之于市面上的那些vr产品,绝对是划时代的进步,它们在幻梦1代面前,不具有任何的可比性。”
    “一旦‘幻梦1代’推向市场,我相信,它将掀起一场风暴,将所有vr产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说到这。
    柳元凯心里有种造化弄人的感觉。
    他其实不是程序员,所谓的代码,他一行都不会敲,编程那块他是个纯粹的外行。
    但《虚拟头盔》项目还是交给了他负责,公司的凌总更是三顾茅庐,开出极高待遇,把他挖了过来。
    这不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什么光环,而是因为他是全球最顶级的人脑研究专家。
    而项目组中,像他一样的人脑专家,人数比程序员还多,且程序员完全听从他们的调度,属于“打杂”的角色。
    毕竟《虚拟头盔》关联的是人脑,人脑又是极其复杂与玄奥的,也只有他们这些人脑专家,才略微理解的了那些脑波的含义,破译的了部分奥秘,进而开发出可用的虚拟头盔。
    交给程序员或硬件工程师干,只怕马上抓瞎。
    故而严格意义上,《虚拟头盔》是属于人脑医学的产物,而非单纯的数码产品。
    可想而知,跟提供不了痛觉、触觉、嗅觉、味觉体验的vr产品相比,这种《虚拟头盔》,简直是魔法般的神物。
    而且还能通过意念操作角色,体验虚拟世界。脚下不必踩着万向跑步机,手里不必拿着个操作手柄,无需摇头晃脑。
    那种体验更好、更方便,已经不言而喻。
    “对了,老柳,幻梦1代的生产成本大概是多少?”想到一个事情,陈今问道。
    “呃,大概10万一台,它里面用到了很多高纯度的稀土金属,用于提高脑波的检测灵敏度。”
    “如果大批量生产呢?成本能降到多少?”
    柳元凯摇头:“降不了多少,至少七八万以上,稀土金属的用量无法减少,否则真实度会降到50%以下,意念操控也不精准……”
    凌俊东皱着眉摇头道:“七八万一台,这个价格,承担的起的用户不多啊,难道只能给有钱人使用?”
    “放心,会有办法降低成本。”
    陈今并不担心:“再过五年,它的成本可降低到3万左右;再过十年,它的成功不会超过1万。”
    众人都看向了他,脸上都带着疑惑。
    稀土元素在地球的储量很小,开采、提炼的成本都很高,虚拟头盔又必须用到稀土元素,老板何来的底气,有把握把成本降到1/3、1/10?
    难道是有什么新材料或新技术,可以减少稀土元素的用量?
    柳元凯还是摇头,稀土单质的效果绝对是最好的,没有任何材料能够取代。
    陈今却神秘一笑,微微抬头,目光越过室内的天花板,心思放到了那深邃的外太空中。

第357章 太空采矿业
    陈今的目光盯上了太空采矿业。
    地球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稀缺的矿产资源,走向枯竭用不了几年时间。
    有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几万吨、几十万吨,比黄金还要稀少。
    比如一种名叫铼的金属,全球探明储量仅有2500吨,但是可用作工业催化剂,用于飞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制造,价值非常高。
    至于稀土资源,20x8年全球可开采量大约为5000万吨,其中z国地区的储量剩余不足1000万吨,最多只能再开采十年。
    加上仓库里储备的稀土金属,只够使用20年。
    也就是20年后,z国大陆范围内,将没有稀土金属可用,只能百分之百依赖进口。
    如果没有找到新的来源,稀土价格必然上涨。
    而陈今想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太空采矿。
    “未来一千年内的第一个万亿(刀)富翁,可能会诞生于太空采矿行业。”——这是m国高盛集团给出的预言。
    “开采一颗直径50米的小行星,或可获利5000亿刀。”——有私营企业估计。
    m国最权威的nasa机构已确定:仅仅在以地球为中心方圆5000万公里的范围内,大约存在着15000多颗大小不一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中大多都富含铁,镍,铜,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甚至有小行星其金属元素含量远高于地球。
    如果以庸俗的金钱来衡量这些小行星,那么几乎每颗小行星都会价值上百亿刀。
    此外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
    距离地球只有36万公里的月球,也可看作一个巨大的、拥有无数矿产“资源星”。
    在地球上可能会遇到的资源匮乏问题,一旦走向太空,顿时不足为虑。
    陈今打算进军太空采矿业。
    而且他觉得时机基本成熟了,太空采矿开始有利可图了。
    因为他手头有别人所没有的两项优势。
    “最近‘能源研究中心’那边,成功研制出了‘高能2号’电池,能量密度在高能1号的基础上提升了2。6倍,达到了惊人的4000wh/kg,是汽油能量密度的三分之一。”
    “而电池一般具有90%以上的能量利用效率,高能2号电池实际可与汽油相当。”
    “用高能2号电池作为采矿飞船的能源,再搭载太阳能发电帆板与高比冲的霍尔发动机……这样的采矿飞船,在太空中几乎具有无限航行的能力……少量的推力介质,则从小行星上补充。”
    “另外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就是:我知道那些值钱的小行星在那,月球上的高价值富矿,我已提前知晓。”
    “比如月球的某个矿点,埋藏着超过5000万吨的露天稀土矿,品位很高,极易开采。”
    要知道海尔法星球这边,月球上的矿产被开采了上百年,不少价值巨大的小行星轨道信息,就保存在女娲的数据库中。
    地球这边则还未有任何机构知晓。
    提前知晓了宝藏的具体地点,要赚钱还不是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所以说进军太空采矿业,对其他公司或许时机还不成熟,但对星海科技而言,机会已经到了。
    不过陈今还是打算找国家合作,共同谋划太空矿产。
    因为即便以当前的可重复廉价发射技术,航天发射成本依然在2万元/公斤以上。
    假设发射总重达1万吨的采矿设备,仅发射成本就需要2000多亿。
    后期设备的运转、通讯系统的搭建、维修服务、太空冶炼、天地往返运输……方方面面都要付出成本。
    以星海科技一己之力,有些难以承担,成本偏高。
    找国家合作,借助国家的发射/测控系统为自己服务,分摊部分的成本,加快开采效率,陈今估计:大概三年后,第一批太空矿产,就会被货运飞船运回地球了。
    故而这件事被陈今安排了下去,让凌俊东找到了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合作申请。
    “好!可以合作,我们强强联手,彻底解决资源问题。”航天局很快给予了积极答复。
    不过在大量廉价太空矿物抵达地球之前,星海科技的“幻梦1代”虚拟头盔,生产成本估计依然高居不下,难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10万一台的价格,承担得起的用户不多。
    但幻梦1代不是推向民用市场的产品。
    陈今也不打算将其公开发售。
    幻梦1代最多生产个几百台,给《100%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玩家用……这款游戏面世有六年了,比陈今预计的要快,全球范围内,竟有112位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升级到了sss级实验室,探索到了最前沿的科技,导致不少技术资料无法提现,因为领先地球太多。
    还有几位科学家的玩家积分,接近了升级为“至高实验室”的程度。
    只要升级到了至高等级,游戏玩法将会发生改变,“幻梦1代”虚拟头盔将发放到他们手中,设立在月球基地的“至高实验室”,科学的最终殿堂,就会为他们敞开,他们就可以为海尔法星球的科技发展,做出他们的贡献。
    陈今也十分期待着,有玩家可以进入那个殿堂。
    ……
    这天晚上。
    虚拟世界中。
    人工智能爱丽丝汇报了一个情况:
    “主人,《100%科学实验室》里积分排名第一、只剩2000积分就能进入至高实验室的玩家,连续两周没有上线了,他以前可是每天都登陆游戏的。”
    “你是说那个创造了弦理论和m理论的爱德华·威登,他怎么不上线了?”
    爱德华·威登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是科学界公认的顶级大牛,斯坦福大学做过论文引用统计,h指数最高的就是他,大名鼎鼎的霍金也只排第24位。
    《100%科学实验室》里积分排名第一的,也是此人。
    “我猜可能是身体原因,这位玩家今年88岁了,常年受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困扰,他会不会是身体出了点问题?”爱丽丝道。
    陈今心里一个咯噔,这么顶级的大牛,距离至高实验室只有半步之遥,若是出了意外……
    “爱丽丝,你打开全球监控系统,搜一下爱德华在那里,看看他的近况。”
    “好的,主……”
    爱丽丝突然顿了下,道:“不用了主人,爱德华他上线了。”
    “哦,上线了?”陈今松了口气。
    “他给系统精灵发了条信息,主人。”
    “什么信息?”
    “他说抱歉,无法继续在真理之路上探索了,他全身器官衰竭,生命最多剩下七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