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醒看了这个三进的大宅子,虽有花草树木,可格局却不适合书院。
    “这样吧,解先生看看,如果在边上重新修建书院如何?”
    解缙倒是没意见:“你有钱,那就使劲的花。”
    吕长波有些疑虑:“山长,可这里离城差不多五里地,学生还是得住在这里啊!”
    “那又有何妨?住在书院中,每十日给假回家。”
    方醒站在门口,突然回首笑道:“咱们在北平再造一个知行书院,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解先生,我相信会有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天!”
    解缙点头,然后问道:“德华,北边的文风不盛,反而对科学会感兴趣。”
    吕长波点头道:“在下以前有北边的同窗,交往多年,觉着北边人少地稀,秉性粗犷,读书真比不过南方学子。”
    方醒笑道:“咱们的是实用之学,不哼哼唧唧,不用吟诗作画,实打实,学了就有收获,这样的地方正适合科学扎根。”
    解缙紧紧身上的衣服,北边的风让他有些不舒服。
    他在方家的前院有一个小院子,住进去的那天,他就发现了方醒改进的炕床,这样冬天他就不用冒险在屋子里烧炭火取暖。
    年纪大了,又是孤身一人,从上床到起床,那被褥都是冷冷的,就和这人心一样。
    北平当地的官员对解缙很冷漠,这位前‘首辅’的落难甚至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回身看着空荡荡的院落,解缙肃然道:“好,咱们就在这儿扎根!”

第895章 北平知行书院
    朱棣的面色不是很好,但不是生气,而是身体有些问题。
    御医诊断后,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北边干燥,您还得再进几服药,调理一下。”
    朱棣看了满脸担忧的王贵妃一眼,说道:“吃什么药?过几日便好了!”
    御医为难的看着王贵妃,目前在宫中能劝朱棣的也只有这位了。
    “陛下,要不就进药膳吧,毕竟这边气候不比南边,秋冬要小心啊!”
    王贵妃看着朱棣那张有些蜕皮的脸,不禁轻叹道。
    朱棣摆摆手道:“那便这样吧。”
    御医走后,王贵妃柔声道:“陛下,太孙一人在南边,可要召回来?”
    在朱棣有了紧迫感之后,朱瞻基的地位陡然上升,不断被派出去历练。
    “他已经在路上了。”
    朱棣把毛笔放下,觉得胸口的烦闷消散了些,就起身踱步。
    “瞻基年少,幸而未曾学了腐儒那一套,颇有些朕的杀伐果断,方德华有功。”
    朱瞻基开始跟方醒写‘杂学’时,朱棣在冷眼旁观,觉得就是一个消遣。
    皇太孙在学习之余消遣一二,自然不会有人敢哼哼唧唧的。
    等方醒教授的那些内容渐渐的披露后,朱棣就犹豫了。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
    朱棣甚至想把方醒一家流放到奴儿干都司去,以避免朱瞻基被文人群起而攻之。可当方醒的那些言论被密报到他的耳中时,他思虑再三,搁下了这个念头。
    然后就是争斗,文人们发现皇太孙已经要被方醒给教‘歪’了之后,顿时矛头转向方醒,各种明枪暗箭一起上阵。
    “那个竖子倒是大胆,也知道进退。”
    王贵妃闻言就捂嘴笑道:“连臣妾在宫中都知道,国朝有个兴和伯,仇人满天下,只是深得陛下的信重。”
    朱棣目光幽幽:“他要做孤臣,想要善始善终,朕成全他又有何妨?以后的史书上,朕希望能看到瞻基与他君臣相得,兴盛大明。”
    王贵妃迷茫的道:“太孙妃得了他的襄助,倒是在那府中能过的好些。”
    朱棣对这些没兴趣,他皱眉道:“儿女情长能成什么事?有方醒看着,瞻基也不会独宠那个女人,至于以后,就算是胡氏去了,也轮不到她来做太孙妃!”
    王贵妃幽幽叹道:“都是可怜人,陛下,深宫孤寂,那胡氏生性和气,不会动怒,心肠又软,难啊!”
    ……
    胡善祥觉得自己过的挺好的,特别是到了北平后,没有朱瞻基的太孙府就是她在做主,那些莺莺燕燕们都沉寂了。
    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胡善祥放下针线吩咐道:“那些礼物可送到了兴和伯家?”
    宫女躬身道:“太孙妃,送到了,兴和伯家的回礼正在外间查验。”
    胡善祥皱眉,想阻拦这种神经质的举动,可最后想起了父亲在出嫁前频繁说的规矩,只得长叹一声,重新拿起了针线。
    这是一个完成了大半的荷包,外面正在绣着一对鸳鸯……
    ……
    方醒一到北平就呆在家里不出门,为此朝中不少人说他是怕了拥有主场之利的赵王。
    朱高燧在北平多年,连朱高炽都没他熟。
    这日散朝后,一位官员出城办事,可在顺承门却看到了一张告示,周围许多人在看,有人在读。
    “……知行书院课时以实用之学为主,数学,物理,化学……,本书院将于三日后招收学生,入学考试以数学为主,凡有意者均可前往方家庄报名,三日后截止!”
    “知行书院?是不是兴和伯的那个?”
    “对,三日后考试,录取了就是书院的学生。”
    “那我得赶紧回家去,家里的小子可是学了那个什么数学许久了。”
    “对对对!那书院听说包吃住,什么钱都不用花,就是招收的人少了些。”
    “能进去的都是文曲星,当然不能多!”
    “……”
    那官员听到这些话就勒住马,然后回马进城,事情也不办了。
    随即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朝中。
    杨士奇捂额道:“又来了呀!本官本以为他收手了,可……”
    金幼孜冷笑道:“方德华看似和气,可认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最了解你的还是你的对手!
    杨荣淡淡的道:“几十名学生,难道能让儒学不得翻身不成?”
    金幼孜把茶杯放下,讥笑道:“可方醒却刊印了许多科学的书册,北平的书院一开,要多卖多少书?有多少人从此要改弦易辙?”
    杨荣皱眉道:“书院的学生不能参加科举,这是方德华自己说的,难道还不够吗?”
    ……
    “哈哈哈哈!有趣!居然把知行书院开到了北平,真是有趣!”
    朱高燧刚从宫中回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笑的让人发蒙。
    “不能参加科举,这就是误人子弟,而且他用刊印书册的法子来推行科学,这是在挖儒家的根基。”
    朱高燧舒坦的坐下道:“金陵便罢了,可他居然还弄到了北平,这就是不让步啊!你说说,从前汉开始,对儒家不让步的最终如何?”
    谢忱抚须笑道:“他靠着太孙和陛下可以一时得意,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一旦他犯下大错,那就是死期到了。”
    朱高燧嗬嗬的笑道:“本王就看着他作死,最好慢些,太快了少了好些乐趣啊!”
    ……
    可方醒却没感受到这些恶意,他把那些编写好的教材拿给了马苏。
    “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我们需要用更高的效率来生产出别人没有的东西,而这一切儒学无法提供答案,所以你要好生的去学!”
    这话听着像是在传衣钵,马苏也是恭恭敬敬的,可坐在方醒脖子上的土豆却让气氛变得有些古怪。
    “铛铛铛!铛铛铛!爹!铛铛铛!”
    土豆揪着方醒的头发叫嚷着,铃铛就卧在门口,懒洋洋的在打盹。
    马苏接过这几本书,珍而重之的躬身道:“老师,弟子必不负您的期望,把方学发扬光大。”
    “是科学!”
    方醒有些违心的道,他的内心是想把这门学识叫做方学,可形势如此,他不想顶着炮火被朱棣猜忌。
    “德华,你们好了没有?有人来报名了!”
    方醒起身道:“好了。”
    “爹!出去!出去!”
    土豆说话越来越顺了,就是时不时的要尿床。
    走到前院时,方醒看到外面围了好多人,不禁就笑了。
    不管你们怎么忌惮,怎么打压,可种子我已经播下去了,除非是学蛮清的作法,否则科学将根植于大明,任谁都无法撼动!

第896章 好大喜功的皇帝,朱棣的反击
    来报名的人出乎预料的多,多到连庄户们都自发赶来主宅前维持秩序。
    解缙很头痛,也不顾什么忌讳,直接冲进内院,一把将平安从方醒的怀里抱过来,恶狠狠的道:“外面全是报名的,老夫看了看,最少有七这话的官员马上被杀人的眼神聚焦,不过他一点儿都不怕。
    朱棣这些年干了多少大工程?
    哪个皇帝不好大喜功?
    臣子之道千变万化,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你想升官,你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一定要揣摩皇帝的心思。
    夏元吉首先就不干了:“陛下,户部的钱粮臣已经分摊到了今后十年,若是一朝取出,那臣请乞骸骨。”
    这是威胁还是负气?
    看夏元吉的模样,多半是负气。
    想想也是,大明的财政全靠着他在周旋,好容易从瀛洲弄回来几十万两银子,这口一张就想全拿出来,而且还不够。
    朱棣本是面无表情,听到这话后就怒道:“动不动就乞骸骨,你以为自己是魏征吗?”
    魏征敢谏,和唐太宗君臣一起流芳千古。
    朱棣这话是讥讽夏元吉想学魏征,可却心思不纯。
    那官员趁机说道:“陛下,瀛洲那头的金银也该送到了吧,到时候拿些出来,正好让外邦看看我大明的煌煌京城。”
    这话很有蛊惑力,夏元吉看到不少官员都面露赞同之色,就说道:“陛下,大明各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者依然比比皆是,难道修一座富丽堂皇的京城就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吗?”
    这厮怎地化身为方德华了?
    这次连杨荣都有些麻爪,夏元吉以前虽然时常进谏,可从未这般的直言过。
    刚才的话堪称是批龙鳞!
    群臣寂静,朱棣冷眼看着下面,突然说道:“此事搁置。”
    搁置了好啊!
    杨荣心中念佛,要是朱棣脑子一热,他的麻烦就大了。
    “英国公已经押解着那批金银到了,你等且去迎迎。”
    这是朱棣的另类反击。
    你们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吗?那就去看看吧,去看看这个好大喜功的帝王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什么?
    群臣瞬间傻眼,虽然上次朱瞻基说在瀛洲弄到了几百万两金银,可在没见到实物之前,大家还没啥概念。
    几百万两金银啊!
    那是什么?
    ……
    当张辅率领骑兵到达城外时,百官已经恭候多时了。
    双方见礼之后,张辅就当先进城,随即那浩荡的车队缓缓而来。
    上次的银子是送到了金陵,所以这是北平人第一次看到这等规模的……
    “银山银海呐!”
    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和牛车上全是贴着封条的箱子,不用猜测里面是什么,看那些牛马费力的样子就知道了。
    “都是金银!”
    每辆车都有一个木箱子被打开,不是黄金就是白银,引得那些百姓眼热不已。
    沈阳觉得自己就是个命苦的,在为朱棣办了那事之后,他的未来就将在远方,远远的离开朱瞻基。
    可在临走之前,他还得完成一项任务。
    “知道吗?这些金银都是从瀛洲得来的,那里多金山银山,以前倭国空坐宝山而不知,如今都是我大明的了。”
    “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边就是人上人,土豆知道吧,那边现在就种的这玩意儿,轻松的很!”
    “没媳妇的去了就发女人,瀛洲的女人柔顺,而且……你懂的。”
    散播了这些话之后,沈阳就带着几个手下,回身看了看皇城,然后就消失在了北方。

第897章 什么是大明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直在进城,两边的对了,历代帝王,除去雄主之外,无一不是文人的玩物。太子早就被文人给教成了那副德行,朕去之后多半是要被钳制,瞻基,只有瞻基……”
    “共天下,前宋干的好事!”
    朱棣脖子上的青筋蹦跳,把桌子捶打的几欲散架,“一群小人,谋身倒是机变百出,谋国便成了君子。”
    “这般久了,只有寥寥几人给朕上了奏折提及兼并之事,其他人呢?朝中的诸君子呢?庙里的菩萨,在装傻!”

第898章 分肥肉
    知行书院的效率历来都是大明之冠,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们第二天就在城门口得到了结果。
    “五十人,书院说了,还要面试,就是教授当面问你话,成了才能进书院,不成第五十一名就递补。”
    一个自家儿子榜上有名的男子得意的解释着,边上有人不服气的道:“哪有那么麻烦的,他知行书院真当自己是国子监吗?”
    男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辩驳道:“昨日就说了,书院还得考察诸生向学之心,偷奸耍滑的,想攀附的,都会被拒之门外。”
    正说着,一队人马出城,马上的朱瞻基听到这话,不禁笑道:“总算是赶在书院开学前到了,不然少不得要被兴和伯埋怨。”
    先期到北平的贾全说道:“殿下,目前书院兴和伯管的少了,差不多都放手给了解先生和马苏,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打马出城,若有所思的道:“书院本是种子,这样也好。”
    到了方家,方醒抱着平安来见,看到朱瞻基就笑道:“都变成黑脸了,可见这一路辛苦。”
    朱瞻基看着沉睡的平安,艳羡的道:“德华兄倒是有了一对佳儿,让人羡煞。”
    方醒得意的道:“咱这说生儿子就生儿子,满朝文武谁有这本事。”
    朱瞻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辛老七,然后就和方醒去了书房。
    铃铛一路尾随着,到了书房也不进去,只是在门外卧着。
    自从平安长大些后,铃铛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整日都护着。
    “金陵的勋戚有些失落是必然的,这般下去,以后肯定会萎靡不振,所以小弟就拒绝了质子,觉着还是让他们家自己养着比较好,不用靡费国库。”
    朱瞻基的表情有些轻蔑,“一路行来,各地的要建造外城,有人说要放在库房,用于宝钞的发放,你以为如何?”
    方醒感受到了金幼孜的恼怒,不过这让他觉得很舒爽。
    “陛下,臣以为尽数花光也没问题。”
    夏元吉愕然,就说道:“兴和伯可别胡说,全用了大明的物价非乱不可。”
    方醒笑道:“大明目前不是以宝钞为主吗,有了这批金银自然可以多发宝钞,只是有个问题,发出去之后,这笔钱会用在何处?”
    “这笔宝钞必然会用于采买,不管是百姓还是有钱人,家中必然会多了些宝钞。”
    方醒微笑道:“物以稀为贵,然后自然是物价升腾,百姓嘛,自然是勉力为生,豪奢之家不会在意,那么有个问题,朝中在这个过程得到了什么好处?”
    金幼孜皱眉道:“朝中必然会用这笔宝钞换取大批的粮食等物,仓禀实,可从容应对灾年。”
    宝钞就是白纸,换取大批物资的过程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后必然是物价上涨,吃亏的还是百姓。
    朱棣赏赐人也喜欢用宝钞,惠而不费。
    方醒点头道:“倒是不错,只是苦了百姓。”
    金幼孜冷冷的道:“那兴和伯以为该如何?”
    大明发放宝钞历来都很没有节操,几次弄的差点成了废纸。
    方醒打个哈哈,眯眼道:“臣以为应当在瀛洲、交趾、朝鲜试用宝钞,并可兑换白银!”
    轰!
    方醒这话恍如雷霆,震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第899章 方醒若不是大明人,朕必诛之
宝钞兑换白银?
    金幼孜当即说道:“在这几处使用宝钞当然无碍,可兑换白银?兴和伯,莫要信口开河啊!没道理瀛洲可以兑换,而中原却不行,传出去,以后大明的地多的种不完?”
    “对。”
    这时木花进来给方醒倒茶,然后又出去给铃铛梳毛。
    “其实大明此时的地就已经种不完了,只是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否则中原的人口会少一成以上。”
    张淑慧有些困惑,大明的地居然多的种不完了吗?
    那以后谁家还能保有那么多土地……没人种啊!

第900章 愤怒而无奈的朱瞻基
    最后一天,还有月票的别忘了投。
    ……
    方醒去了太孙府,正好遇到孙祥。
    孙祥下马后,拱手道:“兴和伯,久违了。”
    上次他因为方醒揭穿了倭国皇族之事被朱棣责打了一顿,可此时脸色依然是淡淡的。
    “孙公公多礼。”
    方醒随意的拱拱手,然后抬脚就进了太孙府。
    孙祥眯眼看着方醒的背影,然后看到门房殷勤的招呼着。
    “伯爷可是来寻殿下的吗?正好,今日秋高气爽,殿下正在府中作画。”
    马上有人领着方醒去了,而后门房看到了孙祥,就哟了一声道:“这不是孙佛吗?也是来寻殿下的吗?”
    孙祥的表情不变:“正是,有些公务求见殿下。”
    门房昂首道:“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