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瑾的家住在曲阿城南,虽然府邸不大,但诸葛亮一行人,却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找到了家门,这也缘由诸葛瑾在这一带,颇有些名气,因为他在家里办了个学堂,教导附近的孩子读书识字,所以颇受当地人的尊敬。

诸葛亮他们找寻到诸葛瑾家门时,正是中午放学时分,一群半大的孩子,嬉闹着追赶着跑了出来,尾随这些孩子出来的一青年男子,眼见诸葛亮一行陌生人,站在院落门口,忙行礼道:“尊客莫非是来寻找诸葛先生的?”

诸葛亮凝目望去,见对方虽然粗布长衫,看起来像个农夫,但却彬彬有礼,举止文雅,遂作揖道:“正是,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某乃步骘,得蒙诸葛先生垂爱,在书院伴读,添为教习。”步骘见诸葛亮气宇轩昂,举止文雅,自是不敢怠慢,忙行礼道。

“步骘,可否是淮阴步子山?”诸葛亮眉眼一挑,沉声询问道。

“正是在下,不知先生为何知我名讳?”诸葛亮对于三国历史名人,虽然不能说尽数皆知,但这个步骘作为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当中与诸葛亮论战过的人物,他还是有些记忆的。

“亮常听兄长说步子山为人宽雅,故知先生名讳。”诸葛亮见对方惊讶,遂找了个借口说道。

“原来你就是诸葛孔明,今日使得一见,快快请进。”步骘得知眼前的是诸葛亮,慌忙上前礼让道。

“子山兄请。”诸葛亮谦恭的笑道。

诸葛亮等人刚踏进大门,正抱着书本在走廊上的诸葛均,看到他的身影,急忙迎了上来,惊讶的道:“二哥,你怎么来了。”

“大哥,大哥,二哥来看望我们了。”兴奋之余的诸葛均,拉着诸葛亮的手,一边扬头朝内堂喊了起来。

十四岁的诸葛均,长的有些瘦弱,身上带着少年习性,显得有些毛糙,但却并不失纯真。

听到喊声的诸葛瑾,随即迎了出来,诸葛瑾虽然是诸葛亮的袍兄,但却长了张长脸,虽然不算英俊,但慈眉善目的他,待人向来谦和,因此倒也颇显亲切。

“孔明,弟妹,你们怎么来了,快,里面请。”诸葛瑾看到诸葛亮夫妻,惊喜之余,自是连忙把他们一行人请进了内堂。

进了内堂,诸葛瑾立即向厅堂中二人道:“仲嗣,曼才,这是我二弟诸葛亮,今日大伙都留下,咱们一起聚聚。”

接下来诸葛瑾又为诸葛亮介绍了他的两名好友,这两人人都是后来吴国的大臣,其中一人叫严峻,字曼才;另外一人叫张承,字仲嗣,其父乃是吴国首席文臣张昭。

这二人名讳,诸葛亮倒是知道,尤其是张承,历史上还娶了诸葛瑾的长女为妻,虽然他年纪也只比诸葛瑾小几岁,而且还跟诸葛瑾是挚友,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成为诸葛瑾的女婿,这点诸葛亮在读史书,看到这段记载,惊异之下,也只能感叹一句,这哥们要不是老牛吃嫩草,那就是诸葛瑾为了攀上江东张家关系,才牺牲女儿嫁给了自己的挚友兄弟。

这会诸葛亮在作揖回礼之余,打量了严峻和张承一眼,见严峻个头矮小,但面相温和,看得出来是个诚实守信之人。

张承倒是个头健壮,但却长了张猴腮脸,一身华丽锦衣的他,一脸的傲气,与眼前的诸葛瑾、严峻、步骘三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看到对方满脸的傲气,诸葛亮不由暗道:“这家伙虽然家世显赫,但这长相平庸不说,看年纪比自己还大,自己的侄女现在不过九岁,要是嫁给他,还真是鲜花插牛粪上了。”

对于自己大哥的女儿,诸葛亮虽然有多年没见,但脑海中的记忆,却依稀记得几年前,刚满五岁的诸葛玲,就长的粉雕玉琢,惹人怜惜的模样。

如今他来了曲阿,而这个张承既然是张昭的儿子,自然也就没有可能,被他拉拢或者投靠自己的可能,既然不能成为朋友,诸葛亮对他的态度,也就少了几分亲热。

中午大厅的宴席上,黄月英和萍儿这些女眷,由诸葛瑾的妻女相伴,在隔壁厢房用餐。

酒桌之上,张承见诸葛亮对谁都笑脸相加,唯独对自己态度冷淡,心高气傲的他,自是大为不满。在这个小圈子中,诸葛瑾他们几人,向来一直都是以张承为主导,诸葛瑾三人平时多承他接济,所以自是以他马首是瞻。

这会他见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诸葛亮身上,再看诸葛亮长相俊逸,相比之下,自己虽然身世显赫,但自己这长相气度跟诸葛亮比起来,明显弱了三分,这让他不觉心生妒忌,这会他又见诸葛亮对自己态度冷淡,心下更是不满。

酒过三旬,借着酒意的张承,话中带着刺道:“在下常听子瑜说,孔明才学了得,诗赋更是一绝,不知今日可否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呢?”

诸葛亮淡淡一笑,道:“仲嗣有此雅兴,亮倒是不忍扫大家的兴,只是一人独乐,实在无趣,莫如咱们二人各题诗一首如何?”

张承自负才学,当即慨然道:“好,输者,当众朝赢着行大礼,喊对方先生如何?”

酒桌上的诸葛瑾,严峻、步骘四人,见张承语气中充满火药味,虽然惊异,但见他们要比试文采,到纷纷抚掌而笑,表示愿意评判。

徐庶见张承如此自不量力,跟诸葛亮比试诗赋,心下不由暗道:自取其辱啊!

张承傲然一笑,信步在厅堂走了几步,摇头晃耳的诵道:“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四言体无疑是汉乐府诗的代表,张承能够如此从容的作出一首诗赋,倒也有几分才华,虽说词意意境一般,但却工整,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六章兄弟归心

更新时间:201292219:09:12本章字数:3510

第六章兄弟归心

张承诗赋唱罢,得意看着诸葛亮道:“诸葛亮,该你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长身而起,伸手拿起席前的酒盅,仰头抿了一口,感慨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首词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写下的,诸葛亮这个时候提前盗用,倒是正好合适,至于对不起曹操之处,那他也只能说声抱歉了。

“好诗,好意境。”众人纷纷抚掌赞赏道,徐庶更是举杯站了起来,朗道:“好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快哉,快哉!”

张承脸色不由微微一变,这会他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这首诗词,比自己高了不止一筹。

但他却并不认输,反而脸色阴沉的对诸葛瑾等人道:“你们可是评判,切莫胡乱张口,以免伤了彼此脸面。”

诸葛瑾、严畯、步骘三人虽然往日多承张承接济,但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会为了脸面,不顾众人往日交情,公然说出这等伤人之话,都不由一脸的愤慨。

“张公子是吧,无耻小人我见过不少,但像你这样的,我还真没见过,既然你输不起,那请自便,此地不欢迎你。”诸葛亮没有想到这家伙,竟然心胸如此狭隘,自是不在对他客气,当下起身冷冷的盯着对方说道。

“诸葛孔明,某记下你了,哼。”张承怒视一眼众人,道:“现在跟我走的,还是我张承的朋友,留下的日后再见面,别怪某不念旧情。”

严峻为人纯厚,不喜与人争辩,但这会仍旧皱眉道:“仲嗣,要走便走,何须多言。”

“你……”张承没有想到严畯开口堵自己,气急之下,竟然把腰间的佩剑给拨了出来。

“张承,你想干什么,莫非还想杀人否?”向来温和的诸葛瑾,这会也看不下去了,猛的站了起来,一摔酒盅怒喝道。

徐庶平静的注视着张承,手按剑柄,只要对方稍有异动,他有把握一举刺杀对方。

步骘这会却站在了诸葛瑾身前,肃然道:“诸葛先生乃是我的老师,今天你张承要想行凶,不妨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张承目光扫了众人一眼,在徐庶脸上微微停顿了一下,最终愤然道:“今日之耻,来日必报。”留下一句场面话,张承灰溜溜的走了出去,他手中的剑,不过是花架子而已,但刚才徐庶手按佩剑的举动,却让他看出徐庶显然是剑术高手,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退缩。

“打扰了诸位的雅兴,亮之罪也,在此罚酒三盅,以表歉意。”诸葛亮落座之时,从容自若的笑道,显然刚才的事情,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

但诸葛瑾,严峻、步骘三人脸色却微微有些异样,显然他们心有隐忧,不过这会他们还是强笑着举起酒盅,陪诸葛亮喝了一杯。

“大哥,我看你在江东数年,过的也并不如意,何必久恋与此呢?岂不闻树挪死,人挪活,此地竟然无法安身,咱们不妨换个地方,又有何妨?”诸葛亮放下酒盅之时,目光扫过众人,徐徐说道。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战火纷飞,我等避难于此,本身就不易,若在挪动,衣食住行,家中妻儿,又该如何过活?”诸葛瑾叹了口气道,他在曲阿数年,本想凭着一番本事,寻一建功立业之处,但无奈先前的扬州牧刘繇,并无识人之明,最终被孙策战败,现今的江东之主孙策,虽然人称小霸王,但此人刚强有余,柔性不足,而且重武轻文,因此避祸江东的各大士族,如今都处在观望态势,而没有主动前往依附孙策。

诸葛瑾一开口,严峻和步骘二人,都不由叹了口气,他们二人皆是从彭城避难到此的,刚来江东之时,严畯靠帮人写字糊口,步骘更是只能靠种瓜为生,去年他们偶然与诸葛瑾相遇,三人一见如故,诸葛瑾才在书院中为他们留下一席位置,加上张承的接济,他们这才勉强过活。

现今要是让他们再另寻他处安身,他们都不由有些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世道艰难,他们这些文人,若没有大家族或地方诸侯的庇佑,生活同样过的一贫如洗。

诸葛亮犹豫一下,想想自己开口邀请,这些文人自负风骨,肯定会矜持,当下他遂向徐庶施了眼色,徐庶心领神会之余,笑道:“子瑜兄,俗话说的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既然江东没有容身之所,你何不回荆州帮孔明呢?如今他正缺子瑜兄,以及诸位这样的贤才帮助,而诸位也可以借此机会去荆州游历一番,若是在荆州待得不顺心,以后再往他处也无妨。”

听到徐庶的话,众人的目光不由都转向了诸葛亮,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是官身。

“大哥,实不相瞒,亮已经答应刘使君出仕,不日即将前往南阳郡内上任县令一职,我知大哥和诸位贤兄,皆非百里之才,但弟自认才学浅薄,难以担当大任,所以请大哥回去助兄弟一臂之力。”诸葛亮说罢,长身而起,来到诸葛瑾跟前,双膝跪地,作揖拜道。

诸葛瑾见状,慌忙起身上前,道:“孔明,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说话,你我兄弟,既然你有所求,做兄长的岂能推辞。”

“兄长,这么说你答应助我一臂之力了?”诸葛亮惊喜的道。

诸葛瑾叹了口气,道:“现今得罪了张承,今后我就是想在这江东地面待下去也不可能了,也罢,就随你回去。”

“多谢兄长。”诸葛亮欣喜的在此作揖一拜。

“好啦,你我兄弟,何须多礼。”诸葛瑾苦笑一声,接着把目光投向了严峻和步骘,道:“二位贤弟,若不嫌弃,不妨一道同往,现今孔明把我们饭碗砸了,咱们只能跟着他,讨口食吃了。”

“哈哈……”严畯和步骘被诸葛瑾风趣的话语,引得大笑一声,这时二人对望一眼,都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某等正好跟着讨口食吃。”

这二人虽然跟诸葛瑾交好,但却又都敬服诸葛瑾学识,所以一贯称呼诸葛瑾为先生。

“好,既然主意已定,咱们也就不拖延,待会各自回去准备一下,咱们连夜出发。”诸葛瑾想到张承离去的表情,心下隐隐有些不安,所以决定尽早脱身。

酒席散后,步骘、严畯起身离去,前往家中收拾行礼。诸葛瑾也随后吩咐夫人,收拾行礼,准备晚上奔走。

诸葛亮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诸葛瑾,如今他既然同意随自己回新野,而且还为自己拉了两个人才同行,他心里早乐开花,自然是巴不得越快返回越好。

诸葛瑾和夫人忙着收行李,诸葛亮则逗弄着大哥的一双女儿,现今诸葛瑾的夫人,只给他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诸葛玲,今年九岁,小女儿诸葛娇,今年五岁,二女皆遗传了母亲和诸葛家优良的基因,长的颇为乖巧可爱,而且小小年纪,就能背诵诗经,倒也却是难得。

—://。。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七章解囊相助

更新时间:201292219:09:14本章字数:3824

第七章解囊相助

末时,诸葛亮趁诸葛瑾一家收拾行李之际,与徐庶二人坐在院落的石板之上,对弈搏杀了起来,就在二人棋局胶着之际,步骘孑然一身,匆匆返回而来。

看到步骘归来,诸葛亮笑着道:“子山,来的正好,给我们两个评判一下棋局。”

诸葛瑾在屋内看到步骘脸色不对,忙走了出来,问:“子山,莫非出事了?”

步骘叹了口气,一脸愁苦的道:“先生,子旗他出事了,被曲阿东部尉衙门给关押了,刚才我去问过,要想赎他出来,需要交纳三千钱,否则他将被发配到会稽山服役三年。”

“三千钱?这么多钱,我们也没办法啊?”诸葛瑾眉头不由皱了起来,现在他倾家荡产也不过两百钱家底,也难怪他听到三千钱顿时就犯愁了。

“子山,不要焦急,这究竟是何故,你不妨说一下?”诸葛亮听到二人的对话,虽说不知道那个叫子旗的人是何人,但听到钱能解决问题,他忙安慰对方道。

步骘叹了口气,道:“今日正午,子旗与同郡的吕凯在码头干活,由于吕凯不小心,摔坏货主一箱货物,货主情急之下,打了吕凯,愤恨之下子旗出手教训了那个货主,于是那货主告到东部尉衙门,告子旗殴打主人,衙门就把他给关押了。”

诸葛亮虽然不知道这子旗究竟是何人,但见步骘这般担心,心想肯定是他的至亲好友,而步骘又是自己需要拉拢的人才,这笔钱他自然得出,虽说三千钱不少,但是诸葛亮与黄月英结婚,黄承彦倒也陪嫁了价值千金财物给他。

因此现今的诸葛亮虽然不能说富甲一方,但却也算是有些闲钱,所以他当即道:“子山兄无需忧虑,亮尚有有些薄产,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黄月英在旁闻言,随即返回房中,拿出一个钱袋,交到了诸葛亮手中。

“多谢孔明大恩,他日必当报答。”步骘作揖一拜,感激的喊道。

“子山,你我虽然初识,但却一见如故,客套话就不用多说了,咱们先去把子旗赎回来再说。”诸葛亮打开钱袋,从中拿出三锭银子,递到了步骘手中道。

步骘望着手中的银锭,激动之余,不由感慨道:“孔明真乃义士也。”

“咱们这就走吧。”诸葛亮把钱袋放回怀中,不以为意的说道。

虽说诸葛亮说的轻描淡写,但他其实还是颇为肉疼的,要知道这一锭银子,相当于一千二百钱,而这一千二百钱,足够他一家数口人,在隆中过上半年的生活了。

如今一出手,就拿出了三锭,他现今的钱袋里也就只剩下五锭银子,这要是长期入不敷出的话,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如今他也没有收入产业,只靠家里那几十亩田地,也就能自给自足。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今后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赚钱,才是第一要务,只有有了钱,才能发展实力,招兵买马,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接下来,诸葛亮和诸葛瑾等人,随步骘前往曲阿东部尉衙门赎人,其余人则留在家中,照看家门。

前往东部尉衙门的路上,诸葛亮也获悉了那个子旗的真名叫卫旌,字子旗,徐州广陵郡人氏,乃是步骘多年来,生死相随的好友。不过卫旌这个名字,诸葛亮还真没听说过,但卫旌出头帮助的那个同郡吕凯,其父吕岱,字定公,诸葛亮却是如雷贯耳。

吕岱这人在三国历史上,跟关羽张辽太史慈等人的名声比起来,确实相差甚远,但其在历史的功绩,要是跟这些人比起来,丝毫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在交州的经营多年,为东吴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以及在南洋诸国教化之举,无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以说东吴史上,吕岱无疑是最值得一看人物。所以当他听到吕岱之名是,当即就表示,要一并把吕凯和卫旌赎出来,并且表示待会要去拜访对方。

对于诸葛亮慷慨的义举,步骘自是心生敬意,对于他要去拜访吕岱的举动,步骘惊异之余,遂道:“定公这人,少时为郡吏,为人刚果坚毅,不喜空谈,如今避祸江东,虽然年近不惑,但秉性依旧严厉,平时在家读书耕读,不与人来往,待会我们赎回子旗和吕凯,一道前往去拜访,倒也合适宜。”

诸葛亮点点头,心想这吕岱果真是个性格坚毅的人,也只有有这样大毅力的人,才能成就非凡之事,看来这个人才,自己更应该抓在手中了。

任何时代,有钱都好办事,赎回两人需要六千钱,而有五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