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震动-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只要是工作需要,我责无旁贷。”
    “好,说得好,到底是老同志,觉悟和党性原则就是高,值得我们这些新来的班子成员好好学习!”齐天翔未等罗剑的话音落地,就低声叫着好,并轻轻地鼓起掌来,笑着看着罗剑,并对大家赞许地说:“听了前面几位同志的表态,我深受鼓舞,尤其是罗剑同志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感动,这不但表现的是一个班子老同志的高风亮节,更体现了一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信念和精神境界。”
    齐天翔说着话,抬起双手示意大家静一静,诙谐地说:“用时下网络的语言,这里是不该有掌声的。如果有也是表达了大家的心声。”
    “不过老罗说的确实也是实情,由于能亮省长是金融专家,主政河海后,力主建设‘大金融、大流通、大格局、高水平’的‘三大一高’战略的新河海,省政府常务工作,以及琐碎的机关服务工作,都需要老罗一力承当,还有着教育、发改、城建、人力和社会保障,特别是财政税收,还要与几个中央驻办机构的协调配合。”齐天翔认真地望着罗剑,满脸诚恳地说:“可以说是拳打脚踢,独挡八面,更形象地说就是上的了厅堂,进得了厨房,上马舞刀弄枪奋勇当先,下马唇枪舌剑力战群雄,别说是独木难支了,就是十个八个也累垮了。好在咱们的罗省长身强体健,苦苦支撑了这么久,看着都让人心疼。”
    “介于这种情况,利用这次分工调整的机会,我也在考虑如何为老罗减负,机关工作琐碎零乱,教育工作事无巨细,这些事情剥离之后,你就可以全身心地关注省政府常务工作了。”齐天翔敏锐地察觉到罗剑眼中攸然闪过一丝惊讶,伴着一丝感触,就缓缓地笑着说:“不过你老罗也不能撂挑子啊!财政税收不是件小事,关系到全省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做好这一件事就是功德无量,就别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项工作了。”
    “那是自然的,我老罗怎么会撂挑子呢?竭尽全力还怕应付不来的呢!”齐天翔的话,即像是在说笑,又像是交底,夸奖、奚落、认真、解释全部糅合在了一起,弄点罗剑一时难以应对,但直觉告诉他,齐天翔短期内,还不会从他手中将财税大权收回去,心里宽慰了很多。尽管心中对发改委、国资委,以及工信厅、国有资产管理等实权部门的失去,还是心存不满,可还是不愿成为众矢之的,就迎着齐天翔的笑脸说道:“只要你齐省长需要,我老罗责无旁贷。”
    罗剑的表态,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还是让齐天翔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作为留守的老人之中,罗剑和孙萍芳的态度至关重要,一个是削权,一个是增担,都不是很容易平衡的,两人都会有想法和抵触情绪,这是可以预料的。
    孙萍芳尚且好办,有以前交往的底子在,不至于出现的大的闪失,而且齐天翔也有意不事先与她交流沟通,就是想要她在会议上抱怨,或者是不满,通过对她思想状况的解说,以此达到压制罗剑情绪的目的。这是齐天翔精心准备的后手,也是以防万一的应急对策。
    罗剑发泄不满和抱怨,是齐天翔能够预料到的,也是经过细致地思考和谋划的,为此准备了多种方案,首选就是通过孙萍芳打压,其次是通过刘小平的实际存在弹压,还有就是众人的力量力压,最万不得已还可以采取表决的方式解决。作为排位第一的副省长,分管领域过宽过大,实际控制领域又严重超出了副省长的权限。可以说上到省政府正常运行,下到机关日常工作,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而且陈能亮主政时期,除了北京,就是香港,几乎很少能在河海省见到他,大权旁落的肯定的事情。罗剑成为事实上的常务副省长,大有凌驾于各位副省长之上的架势,这种状况是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即使不是为了争权,也应该限制他手中的权力,达到能够掌控的目的。
    剥离罗剑手中的权力,亦快不宜慢,要在权力再分配时通过公开的方式解决,否则就会成为他与罗剑之间的私人矛盾,而且还可能产生激化,成为一种无形的障碍,这也是不利于今后工作开展的。
    齐天翔设想了几种应对和解决方式,没想到张钧和秋实两位老人的率先表态,带动了孙萍芳应有的反应,抱怨之后是高姿态的表述,尽管引来罗剑的反诘,但充其量也还是他们个人之间的观点碰撞,不影响会议的气氛,以及事态的大方向,甚至孙萍芳的反唇相讥还打消了罗剑的部分怨气,使得很多潜在的情绪难以发作,而且通过自己一番连捧带打,夹枪带棒的嬉笑解说,甚至继续分管财税工作的许诺,罗剑也是哑巴吃黄连,只能认可这个还算不错的现实。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没有了几个重大权力部门的掌控,缺少了机关事务的干预,特别是多了周通秘书长的掣肘,相信他会平顺很多。

第二十一章 省府分工(5)
    想到这里,齐天翔轻轻地在心中长吁了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人,停留在萧山副省长脸上,缓缓地说:“萧山同志长期管理着商务、外贸,进出口,以及海关和口岸工作,熟门熟路且得心应手,这些关系到全省内引外联工作的进展,也是消费和外贸两条腿走路的重要环节,这次没有进行调整,维持现状。想着在合适的时间,根据经济工作进展情况,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部分职能,仍然交由你那一块对口管理,商业流通和市场管理,特别是进出口和外贸,没有金融和投资的支持,怎么看都是不正常的。”
    “谢谢天翔同志的理解,也谢谢各位的支持,我老肖军人出身,不会说什么漂亮的话,只有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好本分就是了。”萧山微微笑着看着齐天翔,对于自己分管领域的稳定深为满意,特别是齐天翔说到的,会把金融投资部分职能重新划归他来管理,感到有些意外,从而也打消了要在会议上就这件事情据理力争的念头,缓缓地环视着在座的各位,慢慢地说:“希望老几位继续给我老肖方便,咱们共同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
    齐天翔笑着深深地看了萧山一眼,微微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这样的场合也不适合过多的表露感情,唯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眼神的交流。
    停顿了片刻,齐天翔将眼光从萧山脸上缓缓移开,望着坐在他右侧的王向东副省长,慢慢笑着地说:“向东省长负责科技与交通运输,虽然看上去单纯,可责任和压力却并不少,单就一个春运,就够让他焦头烂额的了,还不说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这些体现我们河海层次和高度的实际问题了,因此这次没有做什么调整,就是想请向东同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全力拿出一些在国内国际让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成果来,让咱们也扬眉吐气一下。必如岛城的高速列车电子总成,以及曙光研究所车用发动机升级系统,还有华沂市的煤炭安全监测攻关项目,都需要最后发力了。”
    王向东原本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静静地观察着会场的变化,省长分工对于他来说关系不大,原有的分工仍然延续,省长位置排序依然如旧,难免不让他有些心灰意懒,以往的豪情和心气,随着时间渐渐消磨,只想着安安静静地等上几年,平安靠岸也就是了。
    因此,今天的会议他只是想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既不表态,也不结怨,即使需要说些什么,也不过是泛泛地表达一下决心,仅此而已。多年的官场历练,早就使他练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本性,尽管心里也在为齐天翔捏了一把汗,可却并没有伸手帮一把的冲动,反而想看看这位政坛新星,面对这些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手时的作为,也是对他的能力和政治手腕的检验。
    张钧和雷秋实的率先表态,以及孙萍芳和罗剑的斗法,在他看来,如果不是事先的安排,就一定有着某种默契。张钧和雷秋实是齐天翔老岳父闫博年用出来的老人,周通更是闫博年的秘书处长,孙萍芳尽管与他们没有过多的渊源,但身为原省总工会主席,与同在总工会工作的齐天翔爱人闫丽之间,一点关系没有也不可信。短暂的思考之下,王向东也不禁暗笑,齐天翔为了这次会议,可谓做足了功课,尤其是看着罗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尴尬神态,心中隐隐涌起一丝快意,同时也对齐天翔熟练运用隔山打牛技巧暗暗称奇,觉得齐天翔远没有看上去文弱清净那么简单,能够走到如今这个层面,还是有自己独到之处的。
    解决了罗剑的棘手难题,在王向东看来,齐天翔似乎应该顺势排解刘小平和徐方的问题,两位外来干部,一位没有权,一位被冷落,这从他们二人阴沉的面部表情就能看的清楚。即使不立即涉及他们二人的问题,张万福也在等待着齐天翔的解释,而且似乎马上就要爆发的神态,时时表明了他心中的怒火。自从分工名单交由各位副省长征求意见以来,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张万福,这位公安厅长出身的老警察,一辈子都在跟公安民警打交道,升任副省长后也一直兼管着省公安厅,现在不但剥离了他主管公安的权力,而且还任命了省公安厅厅长廉季成为省长助理,对于一个有着几十年从警生涯,脾气火爆的直筒子来说,这无疑是在挑战他的耐性,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蔑视。张万福就曾在多种场合表示,要一个合理的说法,不然就索性离职赋闲,等待退休。
    没有想到齐天翔会撇开这些不管不顾,语调平静地与萧山进行交流,而且许诺将来会把金融投资这一块交给萧山,这无形中对刘小平又是一个打压。明白个中缘由的人都知道,金融投资领域,经过陈能亮几年来的重视,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个领域,无论在基础规划,还是人才储备,以及项目投入,都到了可以稳收成果的时候了,别人不知道,刘小平几次表示感兴趣,而且志在所得。齐天翔不是不知道刘小平的想法,现在却在公开的分工会议上许诺给了萧山,一点也不顾及刘小平的感受,势必将自己置于刘小平的对立面,真不知他给如何转圜。
    王向东正想着,没有想到齐天翔说完了萧山的分工,直接就面向了自己,而且在简单安抚的同时,特别提到了几个重点科技项目的名称和分布,看来也是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有备而来出乎王向东的意料,仓促间也难以思考,就在齐天翔说完后,呵呵笑着说:“齐省长对我这一块了如指掌啊!这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既然这么清楚,今后还请多给与关注和支持啊!”
    打了几声哈哈之后,王向东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会议室各位的反应,感觉到众人对他这种不痛不痒的表态有些不满,岂止是众人,连他自己也对这献媚的说法不满,随即干咳了一声,调整了一下坐姿,认真地看着齐天翔说:“刚才几位老伙计都说的很好,尤其是罗剑同志所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说的就很好,这也是我的态度,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为老百姓谋福祉,为河海经济发展尽职尽责。”
    “说得好,尽职尽责,这比任何说辞都实在,也都实用。对于我们这些居于庙堂之上的人来说,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份内的事情,就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齐天翔说着话猛然感觉到自己游离主题了,这样的场合还说不到这些责任和担当的问题,就赶忙刹住了话头,呵呵笑着对王向东继续说:“如果说感兴趣,科技进步还真不是我的着力点,真正的兴趣所在,还是咱们徐方同志分管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看到众人诧异的表情,尤其是徐方惊讶的神情,齐天翔视线转向了徐方脸上,认真地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这是古往今来的老话了,道理和意义咱们可以先放到一边,就说这么多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无一例外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徐方同志可以说是个老农业了,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恰到好处,到河海省履职是我们的幸运,也可以将河海农业现代化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齐天翔认真地望着徐方,语调诚恳地说:“分工时就有所考虑,英明省长之后,谁能领起来河海农业这一摊子。想来想去,还就是你徐方省长,你是专家里手,舍你还有谁能担当?所以还请你勉为其难,利用你精湛的技艺,专业的视角,给河海的三农问题把把脉,找寻一条致富的出路。”
    “齐省长既然这么说,我还能推辞吗?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喽!”徐方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脸色阴沉着,拖着拗口的南方口音,一字一顿地说:“我是在西川出生,西川长大的农家子弟,对南方农业和农村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也可以算是半个专家吧,对于北方农业和农情,尽管知道一些,可离入门也差着很远。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初来乍到,还真不敢夸口,还要学习实践。”
    徐方拗口的南方口音,齐天翔竖着耳朵连听带猜,也就听懂了个大概,知道他的心思,也知道他的情绪,迎着他的目光认真诚恳地说:“咱们一起学习,一起实践,很快就要进入春耕大忙了,咱们两个一道下去,不但看看河西的平原农业,也看看海东的沿海农业,以及华沂山区的丘陵农业和河东的旱地农业,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咱们都看一看,既了解农村农民的现状,也探索一下农村多种经营方式,以及土地流转和集体农业发展的问题。咱们不设期限,不定日期,以解决问题为原则,你看这样好不好?”

第二十二章 省府分工(6)
    齐天翔的话让徐方深感意外,也使得会议室里所有的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看齐天翔脸上庄重的神色,不像是随便说说,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但也不完全相信,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政府一把手,上任之初会放开众多错综复杂的经济大事,专注在出力不讨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上,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不管其他人是什么看法,徐方惊喜之余却是抱着深深怀疑的态度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认为,齐天翔是在愚弄他,起码是为了分工的偏袒狡辩,或者说难听的就是捡软柿子捏。心中的怨气更加的炽烈,脸色也变得更加阴沉,就像是蒙上了一层绛紫色的布一样,但却时刻提醒着自己,千万要忍耐,不能在这样的场合暴露出焦躁和不满来,这样今后的日子会更加的难过。
    这样强迫着压抑着自己,内心却是在自怨自艾着,即懊悔离开西川,又懊悔来到河海省任职。其实类似的懊悔几个月来出现的不止一次,每当孤独寂寞的时候,这种情愫就会不由自主地浮上心际,觉得自己就像一头孤狼困在了河海省,没有朋友,没有知己,甚至连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象,如果自己不离开西川,如果能忍得一时之气,或者说不意气用事,即使仍然志向难伸,仍然遭受排挤,可毕竟自己还能呆在西川,还能和老婆孩子在一起,不想现在,孤魂野鬼似的飘在河海,困在这个气候干燥、饮食咸腻、语言交流不畅,生活习惯不同的北方城市。
    就像徐方自己所说,他生在西川,长在西川,几十年除了偶尔短暂的出行,他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西川,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背井离乡离开西川。
    他出生在西川随处可见的纵横交错的大山的皱褶里,交通的闭塞、交流的不畅造就了他内向、孤僻的性格,一步步走出大山的步伐开阔了他的眼界,却没有开阔他的心胸,反而更加坚韧了山里孩子隐忍的性格,以及坚定的耐力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小学在村里,中学在乡里,高中在县里,大学到了繁华的省城,毕业分配到了省城的农业科学研究所,熬过了青涩的学生生涯,也告别了单身的生活,有了自己温暖的小家,有了朴实本分的妻子,随后又有了视如珍宝的儿子。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行进着,实习生,操作员,项目助理,课题小组成员,组长,课题负责人,论文署名人,重点项目实施者,省级、国家级课题获奖者,小有名气的农业科技专家。
    如果没有哪次全省科技人员考评选聘,即使徐方会觉得不甘心,也会默默地在研究所工作下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阴差阳错的是有了哪次考评选聘,有了所长好大喜功的上报名单,徐方成为全省首批农业扶贫,科技下乡的佼佼者,一步踏进仕途,并一步步走到今天。
    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徐方重新回到了崇山之中的家乡,所不同的是再不是哪个懵懵懂懂求知的学子,而是从遥远的省城,省农业厅下派的科技干部、农业专家、农业副乡长。原点尽管是原点,可层次却是大不相同。
    也还是求学时的轨迹,从乡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市里,然后再从市里到省城,只是这样的时间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