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震动-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五年全额收购,签订包销协议并进行技术指导。
    骗局终归是骗局,一切都准备就绪,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速度惊人地快捷,不但达到了预期的一百个大棚,数量还有增加,推动着博农集团的运作效率和速度,也得相应加快。可卖设备的哪里来的高效、高价农产品,并且有固定的高消费群体消费产品,只能是按照当初的约定,杜撰了一个所谓的水果玉米的产品出来,提供给菜农种植。
    按照原有的计划,全钢架玻璃大棚,以及采取的喷灌加滴灌的技术,还有空气调节系统,只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和光照的作用,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提高作物单产和农药使用量,增加收入的目的。依据使用年限和逐年投资分摊计算,全钢架玻璃大棚使用期限是十到十五年,均衡计算要比塑料大棚投入要少,而且单位效能要高很多。长期见效的项目和远期收益,不符合菜农的眼前利益,更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理念,而且还有个人的yuwang和要求。
    结果确实达到了双赢,博农集团拿到了远高于当初售价的巨额收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拿到了个人的收益,引进项目的得到了奖励和表彰,农信社支农贷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东河沿村再次以超常规发展和投入领跑全省农业。
    如果不是死了人,产生巨大的震动,引起了新闻媒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这件事情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农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原因很多,不根据投入产出比率量入为出,不科学地考虑风险,盲目投入最终产生损失,这会是最常见的说法。县委、县政府把关不严,有急于求成和冒进的思想,引导农民科学投入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最终无非是个过错。这样是事情很多,惨痛的教训之下的学费,也交了不少,真正追究领导责任的又有几个?
    可这次是死了人,而且菜农被骗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特别是网络铺天盖地的传播和评论,加之县里不断出现的举报材料,逼着省委、省政府作出表态,采取措施。
    齐天翔临危受命,解决这样的案件并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举报信罗列的线索,只要调查就会有结果。博农集团可以人去楼空,可找到他们也并不困难,伤农、害农的事件近来屡屡发生,受到了都是道德谴责,并不会承担法律风险,因为合同难以履约只是经济领域的事情,最多也就是诚信经营的问题。何况有巨大经济利益构成的保护伞,使他们自信并不会受到制裁,或者身陷囹圄,不过就是躲起来一个时期,或者换个地方继续经营就是了。
    当道德和法律之间可以互换的时候,社会秩序和规则约束力,就只能让位于利益群体的认识,而所能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无奈的法律和尴尬的道德,利益的角逐之下,唯一可以依赖的还只能是权力,也只能是权力有力量决定硬币的正反面。
    解决骗局和惩治贪腐很容易,调查,抓人,宣布组织决定,交由司法机关处置,这些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完成了,可更为棘手的不是骗子的处置和贪腐官员的惩办,而是东河沿村死一般的沉寂和无助,像瘟疫一样蔓延着。
    潘英贤已经入土为安了,可东河沿村的村民却并没有释然,不但没有任何的解脱,反而因为潘英贤的死产生了更大的不安。建立大棚失败被骗责任归咎于潘英贤,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随着他的自杀,村民们猛然发现,其实潘英贤也是受害者,而且是最大的受害者。
    出于对县委、县政府的信任,特别是领导们亲自做工作,老实厚道的潘英贤,不但率先签订协议建立东河沿村第一个大棚,而且还动员自己的儿子建大棚,为了不增加县里的负担,全家取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四处求亲戚朋友借钱。如今他家不仅仅欠下信用社巨额贷款,还背负着亲戚朋友很多的债务,真正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明白了这些,村民们的情绪更加低沉,对县委、县政府的怨气,也是越来越大,面对巨额的债务,面对没有任何销路的所谓水果玉米,面对没有任何前途的未来,恐慌、无奈、无助、焦虑积蓄一身,这对于平日安详平和、与世无争的村民,无疑是灭顶之灾。
    齐天翔所要做的就是梳理脉络,重树信心,到河阳县的第一天,就来到东河沿村看完村民,遇到的除了男人的唉声叹气,就是女人的哭天抹泪,一片凄凉和阴郁的情绪,蔓延在村庄上空,乃至家家户户。
    弥补损失,恢复生产,减少和舒缓压力,是齐天翔首先着手进行的工作,挂账停息第一时间由齐天翔和省农信总社理事长决定了下来,给无助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联系省城的商超,将即将成熟的水果玉米全部收购,短期内解决了大棚产出的销售。尽管不再是一穗五元,可相对于普通的玉米,价格还是高出了不少。
    对于大棚高耗能的空气调节系统,齐天翔请来了省内一家空调设备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将空调设备进行了改造,既可以保证严寒季节发挥作用,又降低了能耗。
    恢复生产是最费时耗力的事情,背负着沉重债务负担的菜农,对于继续种植蔬菜的收益偿还巨额债务,已经没有了信心,特别是使用全钢架玻璃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投入和产出比例依然难以满意,很多青壮年已经选择了进城打工,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偿还债务。
    齐天翔请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与菜农们交流,通过实际数据对比激发大家的信心,可真正能有多大的说服力,连齐天翔自己都很清楚,面对种地和打工两种方式的优劣,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处于对齐天翔的信任,特别是看到齐天翔来河阳县以后所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也充满了感激,更不好意思驳齐天翔的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棚里重新种植了蔬菜,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齐天翔离开的时候,事态已经平息,生产也已经基本恢复,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只有齐天翔和东河沿村的菜农们清楚,经历了这次的变故,想要恢复到以往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已经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焦点问题(10)
    选择东河沿村作为现场会的一个参观点,并在这里举行总结会议,是齐天翔在会议筹备之初就决定的,而且也很重视在这里的参观活动。
    听多了繁花似锦的典型经验,看遍了清荷村山清水秀的景致和新村的亮丽美观,感受了郭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齐天翔更想做的是给大家提个醒,曾经的繁华和昌盛,都经不起任何的折腾和冲击,东河沿村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脆弱的农村经济和农民,最需要的是呵护和支撑,这些不但来自党组织和政府,更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齐天翔希望所有的与会者清醒,尤其是地市级领导们,一哄而起地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一刀切和拍脑子决策,这样受伤害的还是农民。齐天翔就是要让大家看看,昔日烈火烹油般红火兴盛的明星村,一场挫折之后,很多年都难以摆脱出来,现在的情形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实暗地里,齐天翔也有对比的意图在里面,就是要通过东河沿村和清荷村的现状比较,使大家看出集体经济的优势来,也能看出趋势和变化来。当然这样的意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是通过参观作出判断来。
    参观的第一站还是田间地头,车队在东河沿村外的公路上就停了下来,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玻璃大棚,让人感慨景象的蔚为壮观。
    几年过去了,全钢架玻璃大棚依然傲然耸立的东河沿村的平川地上,整齐划一地展示着雄姿。应该说这样的建筑有着长远的规划,这么多年的风吹日晒,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棚的结构和外观,依然发挥着作用,只是眼前所见,已经不是当初建立时的盛况了。
    没有过多的感慨,车辆停稳后,齐天翔就快步走下车来,与前来迎接的东河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握着手,温和地笑着对村委会主任潘建成说:“就在你这一亩三分地召开闭幕会,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哪能呢!”潘建成对齐天翔首先与自己说话,有些意外,也有些紧张,可还是诚恳地笑着说:“齐省长和各位领导,能够来东河沿村看看,就是对我们全村最大的鼓励了,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敢有什么想法啊!”
    齐天翔似乎对潘建成的回答很满意,就微微笑着侧脸对村支书潘剑锋说道:“经过剑锋支书的点拨和引导,建成这不进步很快嘛!起码不至于一见面就脸红的说不话来了。”
    “哪里的我的引导,还是人家建成进步的快。”潘剑锋对齐天翔家常似的聊天很是激动,就赶忙回应着,随即望着齐天翔试探地问:“齐省长来东河沿村已经几次了,是不是进村转转,到村委会喝点水,然后再来这里给大家讲话?”
    “这个建议不错,几次来都没有机会进村走走,这次说什么也要看看村委会的建设情况啊!”齐天翔赞许地对潘剑锋说着,然后转过脸来对徐方说道:“徐省长是不是也是几次来东河沿村,都没有机会进村看看了?”
    徐方知道齐天翔话里的意思,就呵呵笑着说:“没人邀请,总不能不请自来吧!”
    徐方的话引起了一阵轻笑,也使得见面的气氛变得轻松,人流逐渐向着村子移动着,逐渐将形成的人群进行了分流,一部分人进村参观,另一部分人就近在大棚内外看看,等待着随后召开的闭幕会。
    徐方知道齐天翔的心思,其实这样的心思冯俊才也很清楚,几次来东河沿村,齐天翔都拒绝进村,还是有一些心结积郁在心里,除了不忍看到村民们的笑脸,也还是对村子的未来深深地忧虑着。
    尽管停息挂账,暂时缓解了村民们在建造大棚时巨额债务的压力,可农信社的贷款总是要逐步归还的,每年种植蔬菜的收入,以及出外打短工的收入,归还了信用社的部分贷款后,应付生活就是最大的需求,其他的支出很少,不是必要的花销,一般是不会考虑的。背负着巨大债务的农民,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又是齐天翔所无能为力的,停息挂账,农信社承担了利息损失,这已经是超出了底线了,减免债务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村民和农信社都有利益需要兼顾,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可在齐天翔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看着菜农在债务中挣扎,面对着始终难以改善的种植收入,齐天翔只能选择回避,尽可能不去触碰自己和村民敏感的痛处。可这次却不一样,身后跟着的地市负责人,齐天翔要让他们看看东河沿村的现状,要给他们以触动。
    村子里规划的很整齐,也许是为了迎接现场会的召开,进行了必要是整治,不宽却平直的道路两旁是一个个小院,有一层的平房,大多是两到三层的楼房,可从外观油漆的斑驳程度,可以明显的看出建筑的年限,很少看到新建的楼房。
    缓步走在村子中间,可以看到不少的村民远远的围观,青壮年却不是很多。一圈走下来,齐天翔没有问话,两位村干部也没敢多说什么,直到走近村子中间的村委会院子,坐在了摆放好的小椅子上,似乎才平静了下来。
    齐天翔环视着院子里的摆设之后,才打开了话匣子,看着潘剑锋问道:“村里现在常年在家务农的青壮年还有多少?大棚现在都能收点东西吧?”
    “有百分之五六十,能常年坚持在大棚里忙活,其余还有差不多十几的人经常会回来料理一下。”在齐天翔看似平和的目光注视下,潘剑锋没敢隐瞒,老老实实地说:“大棚利用率不是很高,太精细的蔬菜劳力不足,没有种太多,大多是一些大路菜,这也是受季节的影响,过了这一阶段反季节蔬菜就会备播,到时候大多劳力也就会回来,这一季基本相当于大半年的收入了。”
    齐天翔沉默了一下,对潘剑锋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接过潘剑锋递来的香烟,点着之后慢慢地吸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两位村干部介绍情况。
    “潘支书说的是实情,大棚利用率不高,主要还是种菜收益不很理想。”潘建成看着齐天翔沉默不语,就小心翼翼地接过潘剑锋的话,斟酌着补充道:“债务负担太重了,单靠种菜还债和生活,压力实在太大,有点力气和技术的青壮年,都愿意到外边去闯一闯,趁着年轻赶紧划拉点钱,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那你怎么不出去挣钱呢?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你告诉我在部队干的是运输兵,现在出去给人家开车跑运输,一个月怎么也得有小一万元的收入吧!”齐天翔温和地看着潘建成,微微笑着说:“现在当个村主任,还要忙着地里的两个大棚,两个孩子上学,你就没有压力吗?”
    潘建成睁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般,呆呆地望着齐天翔,他没有想到时隔半年,自己顺口说出来的话,齐天翔居然还记得,不由涨红了脸,喃喃地说:“真没有想到齐省长记性这么好,我哪点事情您还记得这么牢靠。”
    “也不是没有动过出去给人家开车的念头,我有几个战友就在河州市公交运输公司开车,说了几次想让我去,可这边是这么个情况,我怎么走的开。”潘建成认真地望着齐天翔,老老实实地说:“现在大棚蔬菜不像前几年了,整个河阳县就我们东河沿村在种植,而且规模和质量、品种都有绝对的优势,只要蔬菜成熟,不用往外运,就有贩菜的车辆来地头采购了,价格也是让人满意的。可如今,不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村子也发展了大棚蔬菜,多了之后价格也要不上去了,就像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和辣椒,一块钱一斤都卖不出去,还得往市里的批发市场送,一趟下来油钱、过桥过路,加上市场管理费就是小一百块,一车菜也不过收入几百元。一个菜季下来,能有一万多元钱的收入,看上去不少,可刨去种子、肥料、电费、水费,以及其他的花费,特别是农信社的当季贷款之后,落在手里的也就剩下二三千元了,这钱还不敢乱动,还要留够反季节蔬菜的种子和农药的钱,不然下一季就抓瞎了。”
    潘建成掰着手指,一样一样地给齐天翔算着,好容易算完,才看着齐天翔,神情沉重地说着:“可就是这样,我更是不能走,我得替我爹还债,得替他煎熬,直到全村老少爷们还清了贷款,过上了好日子,这样我才能安心地卸任这个村主任,出去给别人开车,好好地干上几年。

第五百一十七章 焦点问题(11)
    潘建成的话真挚凝重,像是一场寒流,瞬间使小院里的气氛凝固了起来,也把所有人的思绪又引回到了那场灾难的记忆中。
    潘建成是潘英贤的次子,当年出事时还在部队当兵,四级士官当得好好的,再有几年妻子就可以随军离开农村了,这时发生了投资大棚被骗的事情。父亲和大哥投资的两个大棚总共花了一百五十万,亲戚朋友处借了二十多万,农信社贷款了一百万,重压加之村民们的埋怨和指责,使得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潘英贤再也难以承受,最终选择了一了百了的办法,算是给自己,也给村民了一个交代。
    潘英贤自杀之后,潘建成回来料理后事,回到部队就递交了转业报告,在大家的一片惋惜声中回到了东河沿村,接过了父亲留下的大棚继续种菜。随后作出的举动更是令全村震惊,转业费二十多万元,没有还亲戚朋友的借款,而是悉数分给了全体村民,说是代父亲给大家的补偿。
    震惊还没有完全平息,潘建成就又做出了让全村更为惊讶的事情,在村委会主任辞职之后,高调宣布竞选村委会主任,竞选的理由就是要替父亲还债,直到全体村民摆脱债务,过上好日子。
    顺利当选之后,潘建成不但是村里的当家人,还成了全村人的零工,谁家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到的就是他,谁家的大棚活多忙不过来了,他也会去帮忙,忙完了大家的事情,才是自家和大哥家的大棚,常常是白天忙别人家的事情,晚上才是忙自己家的农活,夜宿大棚更是经常的事情。
    “建成,看你说的是什么话了。”潘剑锋看到小院气氛因为潘建成的话,变得沉闷之后,赶忙看着潘建成指责着:“齐省长和各位领导,好容易来咱们村看看大伙,你说这些干什么,这不是给领导们添堵吗?”
    “添堵也不是坏事,关键是看为什么堵,又怎么解决。”齐天翔摆摆手制止了潘剑锋的指责,严肃地环视着众人,然后温和地看着潘建成,赞许地说:“不贪功,不诿过,这是大境界,如果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这么一种自觉,都有这么一份担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