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最后,不由得神情哀伤,这可不是装的。看看外头,已经午后,剩下也就是一天左右的时间,总不能等到明儿都拜堂了,他再把人给找着,那时候就算听了他的话赶过去也来不及呀。这可真是急死人了。又不敢告诉皇上,这么点事儿都办不好,哪里有面目去回话?

看着王太监神色不对,但话也说得清楚,裘良少不得权衡再三,不如就帮他找找,便是找不着,那也是没办法。不过找个人,也不至于他手下几千人将京城翻过来还能找不见。再则说,若是找到了,到时候王太监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日后宫里的事儿自然稳妥;或者……嘿嘿,边找边歇,挨到时辰,事儿解决了,他也落下一个人情,多好的事儿。

这么想好,裘良当下慷慨的道:“王公公这说的什么话,区区小事,包在我身上,若说谢就太见外了。王公公就回去静候佳音吧。”

王太监看着裘良的神情,大概也有了个六七分准,也不好再多说。裘良也摆足样子,当下找来两个副指挥,让他们立刻吩咐下去,全城暗地打听搜查“霉错”,不管谁先发现的,都立刻送来。如果“请”不来,就将他先“绑”来,大不了到时候再给他赔罪。最后那句吓得王太监脸色发白,还没等他解释,两个副指挥看一眼裘良的眼色,便赶紧去了。

好个“霉错”,面子还真大!五城兵马司,几千人,一下子全体出动,街坊酒肆花街柳巷赌博场,无不查遍,顺便吃口酒、赌两把、摸摸姑娘的脸。但从未末开始,到入更,也没找到个“身高八尺、相貌格外俊美又带着三分威严”的男子。

话说,“堂堂七尺男儿”,这七尺就算是高的了,八尺,将都中所有人扒拉一遍也找不出几个来,还要相貌“格外”俊美的,还带着威严,算了,回去画一个得了。

王太监也没敢“回去静候佳音”,一直陪在裘良左右。看着时间一点点儿过,太阳一点点儿的晕倒,落下去,睡着,他也快晕了。更要命的是,直到日落也不见袁太监的消息。差人去打听,只说自昨儿到现在也不见袁太监的影子。这还真是邪了门了!

 第261节 第261章

求人办事,也不敢使劲儿催,耐着性子等到掌灯又到入更,几个副指挥陆续回来,摇头。王太监回去筹措了千儿八百两银子,让人送到裘府去。一会儿又蹦到大明宫,穗儿继续摇头;一会儿跳到,客店,小二笑道:“错爷没回来,要不爷进来坐着吃盏茶,等会儿?”

笑话,等会儿?这“会儿”,一天?还是两天?也亏得小二态度好,茶还是免费的,不吃?“那爷好走,明儿再来。”明儿……我,王太监走到门口,没一口唾沫噎死。明儿没事我还来做什么?有事儿,还没找见,我……明儿要是再没找见,王太监就该死了!真个是“霉错”,谁沾上谁倒霉,呸呸呸……

王太监站在街上,回头望望那个不大的客店,想想那个小二,怎么就有点儿那个,就是那个!唉,算了,这会儿跟个没出息的小二计较什么,还是找人去要紧。可这茫茫人海,都中少说也有百八十万人口,上哪里去找呢?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出动了,可还是没消息,他一个人单枪匹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兲焉焉焉焉焉呐……

入都这么多年,都中的街道也没这两天转的多;在宫里那水深火热的地方熬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这趟差事做的这么难,这个倒霉吹的“霉错”究竟上哪里去了?

问苍天,一阵风吹过,一片云过来,遮住眼睛,摇头。

问大地,使劲跺几脚,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一愣神,脚疼,太用力了。

王太监在街上转了一圈又一圈,都三更天了,赶紧回宫去,一夜不眠,头发也白了一半。第三天,一早就听说嫁妆已经准备好,黛玉已经去含元殿谢恩;一会儿听说水溶已经进宫,迎亲来了,耐住性子,沉住气,还有小半天的功夫,只要赶在他们拜堂成亲之前赶到就行。一会儿见到皇上,一看他的样子,皇上也急。王太监心下一动,皇上早已练到喜怒不形于色,这一旦变色,可见事情有多要紧。少不得,继续出宫,头顶热日,两脚飘飘,继续找。

实在不行,呸……呸……摩拳擦掌,实在不行到时候直闯喜堂,先阻止这婚事再说。恩!这主意不错,王太监打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既然袁太监没回来,他只好支使小太监帮忙。这会儿也不顾袁太监“临阵逃脱”了,性命要紧。头一拨,去大明宫那里守着,只等“霉错”上门就“即刻带到北静王府去”;次一拨,去客店酒店守着,发现人也是一样处理。

自己……王太监吩咐完,便摇摇晃晃的往裘府来,和正准备出门的裘良撞了个满怀,少不得婉言求他一番。裘良现在也奇怪了,京城这么大地方,如果有人果真要藏,可不好找。好好儿的他又不能下拘捕令。

王太监想着也是,没办法,早早的赶到北静王府,才坐了一会儿就见大明宫的胡太监笑嘻嘻的过来,拉着他说东说西,一会儿又嫌今儿北静王府客人多,挤在一块儿太热。服侍的小厮热情的请他们去花园玩去。胡太监看的花园里景致不错,一会儿看见有人撑船出来,还带个棚子,虽然夏日水面也蒸,但若是划船躲到对面岸边树荫下,却非常不错。

谁知船才划过去,绊到划界养鱼的桩子,一个不稳,“噗通”……“失足了”“湿身了”……

可怜的王太监,掉到水里,身上依旧是一身汗,难道那“霉错”真的有这么大魔力,招上惹上的都得倒霉?如果早一刻,他可能还在想着要拼死一搏,但这会儿,人泡在水里,脑子也进水了,不灵。好容易被人七手八脚的救出来,送到“后院”去梳洗收拾。王太监也不顾形象体面,哭着闹着就要往外跑,情形好不滑稽。

胡公公也是一身湿透,一边儿收拾一边儿奇怪,好心劝慰道:“王公公急什么呢?新娘子还没到,坐席还早着呢。”

“坐什么席哟……”王太监被人狠命按住,看样子以为他摔坏了脑子,一边儿还让人去请太医。这大热的天儿,还这么闹腾,这个热闹,啧啧啧啧,不是盖得!

“王公公来不坐席,难道是奉旨来的?那也得吃了喜酒再走。这大热的天儿,辛苦来一趟,正是敝府的荣幸,哪里能就此回去?”服侍的家人好心热情客气的留到。

说话间,前面的锣声鼓声鞭炮声,声声闹心的很;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比不上霉错的事大。拼命的推开身旁的小厮,披头散发,光着脚,也不顾外头路面烫脚膈脚,发疯似地就要往前冲。院子门口守卫的小厮以为来了疯子,忙拉住往里头送。可怜一个太监,就算发了羊癫疯,也敌不过两个身强力壮的小厮。

胡公公大吃一惊,想着他是大皇帝身边的人,没准还真有什么事儿。忙让人小心服侍梳理穿戴整齐,王太监没办法,脑子里就剩下那一丝理智,只得依了。

当下收拾整齐,一路跑着出来,外面已经开始坐席。还有些闻风而来贺喜的女眷,忙避让一旁。胡公公和王府家丁紧赶慢赶好歹跟着他,免得被人家当了疯子。

众人好容易赶到喜堂,已经拜堂完毕;王太监彻底绝望,听得旁边有人告诉他都已经入洞房了,当下愈发发了疯,在众人明白过来之前,就瞎冲乱窜奔到新房外头,听着屋里阵阵娇笑,这会儿……晕死在阶下……

陈公公和九儿等对视一眼,表情古怪,眼泪直留,肚子疼……

人生百年,婚姻大事。女子于归,宜其家室;三朝回门,叩谢深恩。

回门虽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但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因此也非常重要、不容小觑。女家一般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作陪。这大概是小女婿唯一的一次坐上席为贵宾的机会,除非小女婿位高权重,自然另当别论;但按理,便是大皇帝,见了岳父也的礼让三分。就像女子于归做了小媳妇,就算的公主,也得孝敬公婆,否则郭暧照打不误。

回门通常分三朝和七朝。离得近的通常都是回三朝,一大早女婿和姑娘出发回娘家,送上相应的礼物,然后娘家盛宴款待,也有不过吃一回茶便回去的。从今往后,姑娘就是人家的媳妇儿了,新娘开始照着老娘熬,小伙子也照着大老爷们混。

还有一种离得远的,甚至是穿州过省,三天回门根本来不及,就该成七朝。婚后第三四天就从婆家走,赶好几天的路,在第七天一早赶到娘家。这时候肯定是要住几天的。而且因为离得远,而且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回娘家,少不得又是欢喜又是愁,一会儿哭来一会儿笑。等到亲娘将女儿留够了,依旧大哭一场,和送嫁时一般,千叮咛万嘱咐,凄凄惨惨戚戚,看的亲爹和女婿心疼。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婚后隔日清晨,北静太妃院子里,还在那个亭子内,黛玉被奉为上宾,一身浅黄色凤袍,这可是皇太后准的。头发已经挽起来,戴着凤冠,凤袍上还挂着霞帔。也是,黛玉既然享长公主礼,在这些讲究的地方,少不得也摆个样子。但她的霞帔明显与北静太妃不同。郡王妃比正一品夫人,是大黄绣凤的。而黛玉是长公主,乃皇室中人,若是册封,便是金印紫绶,这霞帔,自然是紫色绣金凤。说简单点儿,她现在和当初的贤德妃平级,与亲王同级。北静太妃自然得向她行礼。昨儿按规矩是新媳妇儿见公婆,也就罢了;今儿自然还得行国礼。

黛玉晃了好几下脖子,似乎凤冠还是重了些,成亲那天让她戴了那么久,心下就暗恨,这做诰命夫人有什么好的,累都累死了。她,说实在的,还是喜欢以前那样。当然,如果大皇帝下旨她这“御妹”可以不用戴凤冠霞帔出来最好,她才不在乎呢。

这会儿北静太妃已经行过礼,黛玉亲自扶着她起来在一旁坐了。一会儿又有北静王妃带着府中有些脸面的来给黛玉行礼。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也能泰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可心下总有些不踏实,这接受众人行国礼,行着行着……她还是没有皇室中人的感觉,心下反而愈发觉得她与这些格格不入。只等众人一起起的行过礼,她一抬手,自然有九儿唱礼。

恩,陈公公现在也尊贵了。有了九儿,他经常侍立一旁,充当公主府大总管也就是长史的角色,精明的眼睛盯着来往的人群,仔细的替心不在焉的黛玉把关。唯恐这连规矩都不大懂的最小长公主,一不留神就被人家摆一道。虽然未必没个人都敢算计,但有备无患。

 第262节 第262章

只等那些人都行过礼下去,陈公公带着九儿也下去;北静王妃也离开,这里的事儿,似乎不需要她参与。

这两日,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北静王妃都非常的……不仅仅是难受,也不是非常难受,而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没想到夫妻这么多年,水溶对她竟然是那样一种态度。虽然没看过那么多杂书,也还不敢期待二人心心相映,可好歹也是多年夫妻,她就那么微不足道?只要看一眼他看黛玉的神情,不论任何一个女人,就算她拥有皇后之尊,只怕心里也吃味。而再瞧一回他看王妃的样子……还不如离开的好,眼不见为净。

但感情这种东西,水溶也非常无奈,现在也是。给黛玉行过礼,抬头看看他,然后两眼呆呆的失神,望着水里并肩游过的鸳鸯,池中并蒂而开的白莲,眼光空洞的像秋后的树梢头,无花无果也没叶子,呆呆的望着干巴巴的枝条,孤单的可怜。

看一眼众人,北静太妃先开口道:“林姑娘……”没办法,黛玉现在身份尊贵,可就是没封号,只能先这么叫着,但叫出口总觉得有些别扭,北静太妃依旧愣了一下,道,“林姑娘,照说明日是该回门了。不知道林姑娘……准备怎么安排?”

黛玉低着头,想了好一会儿,犹疑道:“照说应该是要去的。皇太后和合昌公主都等着我回去呢,只是……”说到这里,求助又委屈无奈的看着佛爷。现在事情闹成这样,怎么办?

佛爷倒是轻松,没所谓的挑挑眉头,云淡风轻的道:“那就去嘛,担心什么?”

“你……”黛玉气的无话。

北静太妃到现在为止也还没弄清楚佛爷的身份,但是他见到黛玉也不用行礼,两人相互都不行礼,黛玉让他坐在旁边他也不推辞,这关系,绝对是非比寻常。虽说如此,眼前的事情可没这么简单。少不得,北静太妃语重心长忧心忡忡的提醒道:“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皇太后……面子上怎么过得去,还有皇上……现在都中已经传开,这事儿总得有个说法解释才行。而且光我们自己去解释是没用的,必须得皇家出面,给个说法,这面子上的事情才能过得去。虽说……错爷与宫里关系非比寻常,王儿也见识过了;但终究不是宫里的人,一两次可以,次数多了,或者遇到这种事情,还是得做好准备。”

“都中总是会说开的,现在这么个说法也没要紧,三两句话就圆过去了。至于皇家……”佛爷愈发不以为然,但想起北静太妃的话,正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小心驶得万年船”,想了一下,佛爷才正式一些,笑道,“太妃尽管放心,这事儿我去说,管保没事儿。太妃的教训我铭记于心,但至少这事儿是不要紧的。”

水溶不停的摆弄着手里的折扇,这半天才开口道:“依得我说,不如先去见皇上,毕竟错兄拿的是皇上的密旨,皇太后未必知道,因此皇太后并无半点不是,若是让她下不来,日后姑娘入宫去面子上终究不好看。而且姑娘终非皇家血脉,就算赐封,若是有了嫌隙,免起来也容易的很。荣华富贵身份地位,越是到了高位,越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说你不好就不好,什么都没有了。虽然姑娘不在乎,可到了这种地步,有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免除,而是会致祸的。就算不图功名,但也总得明哲保身吧。”

这话非常诚恳,黛玉低头红了下脸,斜眼偷偷看一下水溶,才小声应道:“王爷教训的是。我总是太任性。若是有什么得罪的,在这里先请太妃和王爷见谅,就当我年幼无知吧。至于宫里……我日后也不大想去。虽然公主待我像姐姐一般,但终归是隔着一层,没人能指望着它一生一世。好歹应付过去,大家好看点儿,我……”

看着黛玉又犯愁,似乎提起公主,依旧是无限的哀伤和担心,佛爷赶紧劝道:“姑娘又多心了。人有时候看个缘分,缘分到了,异性兄弟姐妹同生死共富贵的也多得很;或者一旦顿悟,立地成佛,也并非不可能。若是无缘,兄弟反目,骨肉相残;或者念一辈子的经也还是个糊涂蛋。靠血缘维系的关系,有时候也脆弱的很。反而是姑娘,简简单单,率性可爱,别说是公主喜欢,皇太后也喜欢,皇上也很喜欢。大概还有别的人。但凡心底有着一份纯净和自爱的,大概都会喜欢上姑娘,不论有什么事儿,只要没有恶意,大概都不会太计较的。”

对啊,对于合昌公主,黛玉是没有半点儿恶意。相反,自从第二次入宫,合昌公主一直都是黛玉的负担,一个越来越重的负担,有时候都觉得重的让她难以呼吸。而现在看着水溶,似乎也有这种感觉。他那么小心的顺从她,只想给她最好,可是,她却不能尽如他意,这又该如何去应对?

她,只有一份情,只能给一个人。前世的眼泪,都还给了宝玉,因此,给水溶连一滴泪都没有。只能让他看一眼,以慰相思之苦;可若能不相见,就能不相恋。既然不能相恋,这相见,岂不是要徒增烦恼?可是,照着眼下的情形,不见又如何,他就能不烦恼吗?

也许可以减轻一些。水溶慢慢回味着佛爷的话,点头自语道:“错兄之言,精辟入里,字字珠玑。姑娘……正如错兄所言,由不得人喜爱。但正如池中莲花……”眉头渐渐松开,也许是无奈的认命,轻轻叹口气儿,大概还是算了。

北静太妃看了众人一眼,尤其是水溶,赶紧打圆场,道:“林姑娘人物卓绝,世所罕见。臣能得仰慕,也是三生有幸。王儿,既然定下明日回门,这礼,还是你去预备吧,他们只怕都不大清楚。若是缺了什么,只管来找我。明日凡事小心点儿,若是皇上要责备你们几句,少不得听着。咱们虽然不违心求荣,但也得求个平安。”

黛玉点头道:“太妃所言甚是,我记住了。”

日上三竿,亭子在水上,已经热起来。众人说完话便到北静太妃的上房吃过早饭,才各四下里忙活去。三朝回门,新婚头等大事,大意不得。若是大舅哥丈母娘心怀不满,天威震怒,更不得了。就算给他们个大石头做胆,也还是别逆龙鳞的好。

次日一早,九儿便带着几个太监入宫。找了个交好的太监领路,一边儿往太极殿而来,那太监一边儿说笑:袁太监已被人送回来,这会儿和傻子差不多;王太监不停的拿头撞墙,后来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