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乱世英雄-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休整了一天后,徐国仁带着独立师继续向通辽进军。

第九十七章 九一八爆发(上)

第98章九一八爆发

此时关内的东北军在中央军的配合下,已经击败歼灭了石友三的十万大军。

石友三所部大部分被歼灭收编,少数撤到了山东被韩复渠等山东军阀收编,石友三本人也逃到了济南,托庇于韩复渠麾下。

从而躲过一劫,这时张学良才终于能腾出手来,想起徐国仁这支叛军。

北平,少帅官邸。

平定了石友三叛乱之后,张学良现在,终于想起了,徐国仁和他的独立师。

“李副官,徐国仁和他那支队伍现在怎么样了?”张少帅点了一根烟,靠在办公椅上,好整以暇地问他的副官李英毅。

“回禀少帅,据卑职所知,徐国仁所部现在已流窜到了热河境内,汤玉麟将军正率部围剿!”李英毅连忙挺直身板回答。

“汤玉麟?这个徐国仁还真能跑啊!”张学良有些意外:“汤二虎他能收拾的了徐国仁?”

“是啊,据说在察哈尔他和他的部队差点被傅作义所部包了饺子!后来这家伙硬是带着部队杀出了重围!还在赤城一战打败了傅作义亲率的封锁部队,连傅作义将军都落荒而逃啊!

所以,以卑职来看,汤玉麟他肯定也留不住徐国仁的部队!”李英毅道。

因为和热河那边联络不是那么方便,汤玉麟也没有及时向张学良这个他眼中的后背长官通报最新战况。

所以,李英毅所掌握的情报,还仅限于徐国仁率部刚摆脱傅作义的围追堵截,进入热河的地步。

“给沈阳留守部队发电,命令王以哲传令给我东北军驻热河北部部队,要求他们严加防范,以防徐国仁所部叛军窜入辽宁境内,必要时,可以联合汤玉麟之三十六师,予以歼灭!”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张学良对徐国仁也不再抱有幻想,毕竟这时候他还跟他的拜把子兄弟蒋委员长亲着呢。

对已经公开投靠**,当了红军的徐国仁,总有些许爱才之心。

相比之下,也就微不足道了。

“是!”李英毅连忙挺身敬礼,转身领命而去。

远在沈阳的王以哲得到张学良的命令后,迅速发电给驻扎在大凌河的东北军独立第18步兵旅旅长杜继武发电,传达了少帅的命令,让他派人通知热河北部境内的东北军,执行少帅命令。

杜继武给驻扎在通辽的所部一个团团长打电话,让他派骑兵联络兵前往赤峰等地传令。

恰好,由通辽派出的联络兵,在半路上碰巧遇到了正朝通辽进军的独立师。

也是这批联络兵幸运,他们率先发现了独立师的开路骑兵,早早躲开。

随后火速返回了通辽,向其团长汇报。

通辽驻军团长大吃一惊,连忙向旅长杜继武打电话汇报。

杜继武也是大吃一惊,与王以哲联络后,二人判断,八成是徐国仁这支叛军,不能做主,立即联名向远在北平的少帅张学良发去了急电,请求指示。

张学良也没有想到,徐国仁所部竟然这么快就摆脱了汤玉麟的追击,兵锋逼近通辽,直指自己的大本营奉天。

吃了一惊之下,徐国仁火速命令驻扎在山海关的何柱国第九旅立即出关北上,会同部署在辽西走廊铁路沿线的两个炮兵团,回援关外,准备配合王以哲,杜继武等人围剿徐国仁所部,以保证自己东北大本营不受攻击。

山海关的防务由陈贯群的独立第14旅负责。

因为山海关,北平都有日军屯驻军各一部驻扎,所以张学良也不敢将山海关一带的驻军全部调走。

毕竟,山海关是东北军关内外联络的重要通道和回家的路。

至于其他东北军,因为刚刚灭了石友三,幽燕之地局势不稳,还需要留下更多的兵力维持华北安定。

所以,不可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回关内。

当然,以张学良来看,纵然徐国仁有些能耐,但是,以留守在辽宁的数万精锐部队和各地省防军,民团,加上何柱国这一路三万援兵,也足够剿灭徐国仁了。

因此,没必要再派更多不会返回关外。

此时,东北军主力入关的大概有十六七万左右,加上收编石友三残部,也不会超过十八万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六七万都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张学良的绝对嫡系。

除此之外,东北军在关外东三省各地大概还留有不到三十万部队,这其中包括少数剩余的边防军也就是国防正规军,大量省防军二线部队和保安开垦部队,民团等。

其中,最为精锐的几个独立步兵旅,也大多都驻扎在沈阳,锦州,大凌河等辽宁境内。

黑龙江和吉林二省主要都是张作霖当年的一些旧部,杂牌。

精锐已经被张学良先后两次抽调一空了。

不过,辽宁境内的边防军独立旅,除了驻扎在沈阳北大营的王以哲所部,由张学良的卫队改编而来,是东北军头等王牌样板部队。

其余如驻扎在大凌河一带的独立第18旅,锦州的独立第12步兵旅,装备水平都要略次于入关的那十六万精锐。

除了调派援兵回援外,张学良还委任王以哲为东北剿匪总指挥官,代自己统一指挥辽宁境内所有部队,全力围剿徐国仁所部。

此时,在东北军内部,也潜伏着大量地下党情报员。

所以,东北军大举调动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徐国仁。

得到确切情报支持后,徐国仁就如同长了千里眼,顺风耳。

几乎在何柱国所部还没走完辽西走廊,王以哲,杜继武等人也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击自己之时。

徐国仁便得到了上述情报,他计算了下时间,此时,已经进入九月,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不足二十天,日本关东军肯定已经开始筹划。

如果这个时候,王以哲和杜继武等部为了围剿自己,而全部调动动员起来,可能会导致沈阳地区兵力更加空虚。

但是,转念一想,就算没有要围剿自己这档子事儿,王以哲所部独立第七旅上万名官兵,也会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而刀枪入库,任人宰割,最后依旧还要丢失北大营和沈阳。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他们调动起来,只要支撑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自己就可以以民族大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王以哲,杜继武等人停战,转而抗日。

他们都是历史上的爱国将领,想必谁也不肯坐视自己的家乡落入敌手。

就算,他们受命于张学良,不能参战,也比武器装备大多落入日军之手,伤亡惨重,便宜了鬼子的好。经过这么一番考虑后。

徐国仁决定不跑,而是要继续打着进军通辽的旗号,彻底把王以哲和杜继武等东北军精锐部队吸引过来。

说不定,等独立第七旅开出沈阳后,日本关东军见东北军守备空虚,会提前发动袭击也说不定。

那样独立师来说就更有利了,他们不用和东北军周旋那么久了。

第九十九章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

第99章九一八爆发(中)

王以哲和杜继武得到张学良的指令后,经过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局局长的黄显声商量决定,由杜继武的第18独立步兵旅为此次围剿徐国仁所部叛军的主力。

王以哲的独立第七旅,抽调出一半的部队,协同作战。剩下的部队继续留守北大营,替张少帅看好沈阳老家。

在何柱国率领的三万援兵还没有到来之前,黄显声建议杜继武等人暂且采取守势,固守通辽等地,等大凌河等地援军赶过来之后,再择机发起反击。

商议决定后,王以哲派所部参谋长赵镇藩率领两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营,携带武器装备离开北大营驻地。

紧急开赴通辽,协助驻扎在通辽的第18独立旅的守军,巩固防线。

第18独立步兵旅旅长杜继武则亲率剩余主力部队,从大凌河等地集结出发,往通辽赶来参战。

不过,徐国仁比反应速度都快。

在下定决心之后,徐国仁集结全部兵马,炮轰通辽城,对城内守军发动了全面猛攻。

这一次,徐国仁为了抢在敌军到来之前,夺取一个立足之地,以便于接下来和东北军周旋,使出了全力。

全师除了野战医院,各团通讯兵,卫生兵外,全部都投入到了战斗当中。

骑兵营也全部徒步作为步兵参加了这次进攻战斗。

炮兵营也是不留余力的全力对城内守军实施炮火压制。

掩护主力步兵们攻城,经过三个小时激战,守军伤亡过半,城西被郭大年带着三团率先攻破。

其城防防线就此陆续失守,随后独立师上万大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入,守军在突围无望之下,又因徐国仁派出原东北军俘虏兵出身的战士们,对他们实施心理攻势,纷纷缴械向独立师投降。

独立师这边刚刚攻占了通辽,赵镇藩所率独立第七旅的援兵也开到了通辽,发现通辽已经失守,赵镇藩大吃一惊,急忙命令部队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

但被徐国仁指挥部队,据城而守,轻松击退。

经过交手,赵镇藩发现徐国仁所部装备精良、火力强大,自己并不占优势,急忙下令部队后撤十里,向沈阳王以哲等人发电汇报情况,请求增援。

王以哲得此消息,也是大吃一惊,通辽距离沈阳可不远了。

通辽一丢,理论上来说,徐国仁就可以挥师北上,直捣沈阳。

王以哲坐立不安,立即请来黄显声商讨对策,经过商议,王以哲和黄显声二人开始集结沈阳及其周围的所有武装警察、宪兵,边防军部队、民兵,以防万一。

并且奏请张学良同意,派出驻扎在沈阳的东北空军数十架战机,立即起飞赶赴通辽,轰炸徐国仁所部。

以遏制他们的进攻锋芒和势头。

同时,命令杜继武率第18独立旅主力加快行军速度,火速赶往通辽以北与赵镇藩所率第七旅主力会合。

张学良同意了王以哲等人的请求,又给刚刚出关的何柱国所率援军,下令,命令他们以最快速度赶往锦州,接替锦州独立第12旅防务。以第12独立步兵旅,代替他们迅速北上,驰援辽宁战局。

改变了之前的部署后,张学良也不禁有些心有余悸:“这个徐国仁,没曾想还真成了我东北军的心腹大患!早知今日,当初我就不该栽培拉拢他!”

“少帅,您不必担心,老家有那么多部队驻防,空军也已经回防,叛军想打沈阳,那是不可能的。”李英毅好声劝慰。

“谁也不知道他徐国仁竟然是**,所以少帅您更不必自责!”

张学良没有说话,而是深深叹了口气,眉头紧蹙,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通辽,击退了赵镇藩所率援军后,徐国仁便下令部队就地展开防御,同时派出骑兵侦察连严密监控东北军的动向。

“国仁啊,咱们把通辽一打下来,根据情报显示,沈阳,锦州的东北军可都慌了神,张学良,王以哲他们都正在忙着调兵遣将,准备防止咱们进攻沈阳呢!”临时指挥部内,从外面安民回来的陈志远摘掉军帽,一脸笑容的对徐国仁道。

“张少帅和王以哲他们可真看得起我徐某人,这就慌了神了。”徐国仁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觉得,兴许自己这么一闹,辽宁境内的东北军全部进入了战斗状态,兴许是件好事儿。

毕竟一旦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也不至于没个准备,被鬼子轻松得手了不是。

“毕竟从战略上来看,我军攻占通辽后,已经可以直接威胁沈阳了,他们紧张也在情理当中!”陈志远道。

“不管东北军反应多么激烈,沈阳,咱们暂时可不能去,经过咱们这一折腾,整个辽宁境内的东北军各部都会调动起来,现在去沈阳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现在咱们就现在通辽好好休整休整,这几个月来,部队连续长途跋涉,辗转千里,也是时候休息下了!”徐国仁道。

陈志远有点意外:“国仁,你还真打算去打沈阳啊?”

“沈阳肯定要去的,但不一定是和东北军打!”徐国仁道。

“不打东北军,那打谁?”陈志远不解的问道。

“日本鬼子!日本人狼子野心,早有鲸吞满洲之意,我觉得,他们早晚会对东北军动手,因此,我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徐国仁很隐晦的道。

“你的意思是,日本关东军会和东北军发生战斗?”陈志远却觉得十分惊讶。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今张少帅的嫡系精锐部队,绝大部分都在关内,受华北局势困扰,暂时不可能撤回东北老家,那么鬼子趁机挑起事变,也绝非不可能!”徐国仁意味深长的道:“我们和东北军,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说到底都还是中**队,再怎么打下去也属于内战!

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而且,目前我们远离中央根据地,孤悬敌人腹部,如果长久下去,是很难坚持和立足的,但只要日本人发起对东北军的进攻,挑起事变,我们就立马可以举起抗日大旗,举兵抗日。

这样一来,咱们在民族大义上就站住了脚,东北军想要围剿咱们也会有所顾忌,况且,一旦日军发起进攻,东北军自顾不暇,哪里还能顾得上我们?那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机会!一个立足东北的机会!”

第一百章 九一八事变(下)五千字大章

第一百章九一八事变(下)

就这样,徐国仁和独立师就在通辽驻扎了起来,一连七日,都没有向北移动进军的迹象。

在这七天内,杜继武的独立第18旅主力,已经和赵镇藩所率第七旅主力在通辽以北会合,不过,因为兵力上对徐国仁所部并不占太大优势。

为了确保沈阳安全,以策万全,两人遵从王以哲命令,原地构筑防线,防止徐国仁北上。

暂时不打算进攻通辽,而是打算等锦州开来的第12独立旅等援军赶来之后,再以绝对兵力优势,围攻通辽,消灭徐国仁所部,夺回通辽。

除此之外,原驻扎在阜新等热河北部的独立第22旅和独立骑兵第19旅七千余人,也奉命从热河北部向通辽一带移动。

从战略上来看,东北军正在从四面八方调集兵力,完成对独立师的战略性包围。

陈志远得知这个消息,再也坐不住了。

他把野战医院的事情,交给了郭诗灵等人负责,急匆匆的来到师临时指挥部,找到正和郭诗吟聊天的徐国仁,一脸焦急的对徐国仁道:“国仁哪,根据情报显示,大批的东北军正在赶来包围我们的途中,我们不能再在通辽待下去了,否则会很危险的!”

徐国仁回头,没有惊慌,而是好整以暇的问道:“陈老,今天几号了?”

陈志远一怔,答道:“九月十二日!怎么,你问这个干啥?”

“那我们距离沈阳有多远?”徐国仁问道。

“大概不到五百里吧!”陈志远答道。

“那时间上来看,足够了。;”徐国仁似乎自语的咕囔了一句,随后对陈志远道:“陈老,我决定,今晚立即放弃通辽,全师绕过敌人在城北的防线,向沈阳方向迂回开进!”

“现在城北有超过一万五千东北军驻扎防守,我们想要绕过他们去沈阳,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徐国仁带头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通辽,双城,阜新,沈阳等地对陈志远道:“政委,你看,偌大一个辽宁,仅凭城北那群已经被咱们打怕了的东北军,我们要想走,他们怎么可能留得住!”

“当然,为了避免麻烦,我们还得用小计策,我已经决定,让六子带着骑兵营,押解着咱们从通辽城内俘虏的那一千多俘虏兵,佯装成咱们主力,从通辽连夜向东,作出南下攻打阜新的态势。

而我们则率主力部队,向西边的双辽一带挺进,等敌人被骑兵营吸引了兵力,咱们就可以中途改道南下,直奔沈阳而去!到那时,赵镇藩和杜继武想拦咱们也已经晚了!”

“可是,如果在我们抵达沈阳后,日军没有对东北军发动进攻,我们该怎么办?”陈志远有些担心。

“现在东北军主力全都在关外,沈阳守军又被咱们吸引出至少一多半来,沈阳可以说是它防御最为薄弱的时刻,日本人肯定按耐不住的,陈老,相信我!”徐国仁心里那叫一个苦啊,总不能告诉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就在六天后发生吧?

于是,为了凸显自己的牛逼之处,徐国仁胸有成竹的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道:“陈老,你想一下,自打平阳起兵以来,我何时让你失望过?”

既然徐国仁都把话这么说了,陈志远当然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

统一了意见,徐国仁立即让人把暂时担任骑兵营营长的郭小六召来。

“师长,您找我?”郭小六像模像样打个了敬礼,挺身问道。

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军旅生涯锤炼,战火的洗礼,郭小六已经从当初郭家堡的一个小小猎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脸上稚气已褪,多了些成熟和内敛。

“六子,我有个重要任务要交给你!”徐国仁正弯腰伏案写着什么。

郭小六一听有任务,立即来了精神,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满是期许的问道:“师长,啥任务啊?你就放心交给我吧,我一定全力以赴的完成它!”

徐国仁将写好的东西折叠好,装进一个信封,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