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伯,你们几位辛苦了,我这就去看看!”景曜这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人家都帮忙把东西搬过来了,他这个主人居然不在家。
领头的中年男人就是里正家的大儿子,杨大婶的男人。里正的年纪已经不轻了,这位就是未来的里正,现在村里有什么事情,基本上也是他帮忙出面处理,所以杨老太爷搬家这事也是他带人过来帮忙的。
“杨老太爷的东西基本上放在那间空屋里,已经整理好了,剩下的就是应该放在堂屋里的东西,你过去看看吧!还有搬家是大事,说不上多好,但一顿饭还是要给大家备着的。这事我会让你婶子带些人过来帮忙,你们家也不宽裕,所以吃食也不用多准备了,我让大家都自己带点过来,凑一顿就可以了!”
啊?景曜没有想到,这搬个家也要请村里人吃顿饭,更没有想到,这顿饭还要人家自己带过来,景曜真的很无语。但想想,村里一年难得有几件大事,这杨老太爷搬到他们家,再加上村里的田产要改到杨老太爷的名下,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事。难怪杨大伯要这么正式。
进了屋,景曜就看到杨老太爷正端坐的桌旁。
“小夫郎,赶紧跪下来磕头。”身后的杨大婶提醒着。
对于古人这动不动就磕头的礼仪,景曜其实是很不屑的,但这一次他却是带着两个小娃恭恭敬敬的跪下,一连磕了三个。景翳和景明也照个大哥的样子磕头。景曜是打心底感激这个老人,在他最难过的时候出手帮助他们。不是他的帮助,他们或许会家破人亡也说不定。若让这个家就这么散了,那么对于景曜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现在好了,家不用散,还多了一个家人,景曜是再满意不过。虽然家里有老有小,只有他一个年轻人,未来或许会辛苦一点,但是他甘之如饴。
“大爷爷!”“大爷爷!”“爷爷!”
“好了,好了,三个好孙儿,你们都起来吧。以后都改口叫爷爷吧!”杨老太爷满意的捋了捋胡须,“爷爷给你们都准备了礼物,一会儿都到我的屋里去拿。”
“哦,谢爷爷!”两个小娃从地上起来,听说有礼物,开心的直接钻到杨老太爷的身边去了。
在老太爷的指挥,几位叔叔伯伯的帮助下,堂屋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圣人画像被挂在了堂屋中央,供桌了也多了几个牌位,还有原先杨老太爷家里的几样东西也被搬了过来。
一切收拾好,景曜接到杨大伯的暗示之后跟着出门,其他几个人已经先行离开,只有杨大婶站在外面等着。
“杨小夫郎,大伯不知道你是怎么说服杨老太爷搬到你们家来的,但是,你以后一定要对他孝顺。”不愧是要做里正的人,这怎么样还是有一点威严的。
景曜连连点头:“是是。我一定会照顾好爷爷的!”
杨大伯看景曜不像敷衍的样子,这才放下了心:“这就好。明早,你跟我一起去一趟县衙把过户的事情办下来吧,还有之前你爹名下的那些田地也全部转到杨老太爷的名下。我会跟村里的人说,还是按之前的例份交给你们的!”
景曜点点头:“好。”
一旁的杨大婶看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才插上来:“小夫郎,你把杨老太爷接到家里,那你的婚事要怎么办?你要是嫁到杨大人家,难道要杨老太爷照顾你家两个小的。”
杨大伯也皱着眉头:“这事是要好好处理。”
第一次进城
景曜却是一愣,没想到杨老太爷压根就没有说到他要退亲的事情啊,但转念一想杨老太爷搬到他们家,不就是默认了他可以退婚了吗,反正他现在有杨老太爷这个靠山,想来那个杨大人也不敢为难他。但是姿态还是要做的。
景曜一脸为难的看着杨大婶:“婶子,你说这要怎么办啊?之前就是因为两个弟弟,我才一直犹豫不定,现在加上爷爷……”
“不管怎么样,你都得给我照顾好杨老太爷!”杨大伯倒是一个直肠子。
“是,是!”
“可是这样也不能坏人家姻缘啊,这杨大人家多好的条件啊,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以后哪里还有男人配得上这么标致的小夫郎啊!”杨大婶倒是一脸的可惜。
听到杨大婶这么说,景曜立刻对他的印象好转了一些:“大婶,我看这事就算了吧,杨大人本来就只是说在村里找个和他们家三公子相称的,也没说一定是我,想来我是个父母早亡之人,也没有那个福气成为城里的少奶奶吧!”
杨大婶看景曜的样子,也叹了一口气:“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也就算了,便宜那些个还没婆家的姑娘夫郎了。你放心,你的婚事,婶子一定放在心上。”
景曜在心中直乐呵,便宜他们好,便宜他们妙!谁爱占这便宜谁占去,老子才不稀罕呢!
“那些聘礼?”景曜突然想到那一千两白银和那些珠宝,有些肉疼了。唉,他可是穷人啊,上有老下有小,家中总共的存款也没有五两银子,留一点点给他也好的啊!
“那些等婶子明天和你们一起进城回了杨大人家之后,再过来拿吧。说不定,就直接改送到村里另一户了!”杨大婶倒是想得乐观,咋就没想到万一那个杨大人被退婚恼羞成怒了要怎么办呢。
送走了杨大伯杨大婶,日头已经西沉,吃饭最大,什么事情都等吃过饭再考虑。
今日晚餐的主食就是茨菰鱼汤了。五条大草鱼景曜杀了四条做汤,加上虎子刚刚挖回来的新鲜茨菰,幸好他们都吃的不算多,做出来的鱼汤,也足够他们三大两小吃的饱饱的。虽然鱼汤里的调味料几乎没有,但天然原生态的草鱼比起现代那些人工饲养催熟的,不知道要鲜嫩多少倍,景曜也知足了。
另外几个更加不用说,景曜做鱼汤的时候也放了一点猪油,这味道让几人吃的要吞掉自己的舌头。
两个小娃每人只分了半条鱼,景曜边吃边帮他们弄掉鱼刺,所以连曾经被鱼刺卡到过不怎么喜欢吃鱼的景翳今天都吃得是非常满足。
剩下的一条草鱼加上那些小鱼虾小蟹,放在一起红烧成一盆,没有酱油,直接拿自己做的大酱来烧,味道居然也不赖,明天的菜也准备好了。
一顿饭吃完,已经是大黑,幸好今晚的月色正明,虎子乘着月色回家。而两个小娃则被景曜洗洗刷刷扔床上去睡觉。等到将杨老太爷扶到屋里,景曜这才总算有了一刻清闲。
屋里太热,也不想那么早就睡觉,景曜干脆搬了张椅子,坐在外面赏月。古代就是好啊,没污染,天空异常的清晰,月亮也是又大又圆,照的整个村庄都是亮汪汪的。不知道自己离开之后,那边怎么样了,那个老教授不知道有没有找到新的助手,估计找到了也不会像他这般任劳任怨吧。还有孤儿院的老院长,已经快退休了吧,虽然在那里的记忆并不好,经常被外面的孩子欺负,但怎么说,自己还是平平安安的长大,还上了大学。哦,还有支助自己上大学的那个好心人,不管他是出于真好心还是做形象,景曜还是很感激他的。最后就是学校里的同学,虽然也有不喜欢他嫉妒他诋毁他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友好的同学比较多。可惜,估计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吧!
想想自己现在的情况,基本上算是从劣势中扭转了过来。家里的存款不多,只有他一个劳动力,还有一老两小要照顾。其实最主要的是没钱啊!怎么样才能赚到钱呢?唉……别人穿越不是王侯就是贵人,起码是吃喝不愁,烦的那都是天下大事,咋就他穿过来,就是要啥没啥,吃都吃不饱呢?
命运大神啊,赐给我点钱吧,不多不多,五百两就够,要不五十两也行。按这村里人的消费水平,五十两也够他宽裕的生活个几年了。
五十两?景曜一骨碌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五百两弄不到,五十两难道还弄不到吗?家里还有杨大人家送过来的聘礼一千两加一小箱珠宝首饰,那箱珠宝首饰虽然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值个千百两还是没问题的。有这么多的钱在,居然没有想到拿他们先去生点钱花花,太亏了,太亏了!早知道,就晚几天再退亲了,那样他肯定能先捞一笔。
至少明天他们从城里回来之后,杨大婶才会拿走这些聘礼,也就是说还有时间,景曜突然嘿嘿嘿笑了起来,有了主意。
第二天几乎是天刚亮,杨大伯就赶着牛车过来叫景曜进城。其实他们村子到最近的城里也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杨大婶要从这城里转马车赶到州府所在城里去拜访杨大人,所以他们就要早点出门了。
幸好景曜早早的起了床,早饭也做的差不多了,其实就是熬了玉米粥,另外做了几个荞麦饼,留了四个在家里,加上昨晚煮好的鱼,给杨老太爷和两个小娃当午餐,剩下的全部带上准备在路上吃。
杨老太爷也是早早的起了床,拿了自己的文书给景曜。景曜这才看到杨老太爷乃是贞治二十三年的进士第三名探花。靠,探花啊,太牛叉了,这么个小村子里居然藏着这么一个人,而且这人现在是自家的,太不真实了。
再想想,探花也是人啊,咱不能搞个人崇拜,你看杨老太爷平时的样子,哪里有探花的样子,现在过得还不是和自己一样的日子,所以,一切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啊,浮云!
靠,就算是浮云,我也想抓一块在手上试试啊啊啊!可怜的娃一点都淡定不下来。
一路上,景曜都是晕晕乎乎的,直到进了城才反应过来。杨大婶早早的在城门口就下了车,换上其他的车去州府,而杨大伯则继续赶着牛车进城。
还是第一次到这古代的城里来,当在城门口看见这城叫青石城,城里的建筑差不多都是青砖石建成的。看着城里的高高大大的青砖瓦房,景曜心里严重的不平衡了,这贫富差距真的是什么时代都有。为毛,自己穿过来的运气那么差啊!哼,早晚有一天他要凭自己的努力,也住上这砖瓦房。
不过,因为大旱,虽然青石城最近零星还下了几次小雨,情况没有其他地方那么严重,但景曜还是看得出来,这城里人的生活也不轻松。在路上还能看到那些逃荒的难民衣衫褴褛一群一群的从他们身边走过去。
“景曜啊,衙门开门还要一会儿,我们先找个地方歇歇脚吧。”杨大伯看看了日头,抹了一把汗。
景曜还好,带着斗笠,还不是很热,但坐这牛车坐了这么久也有点累了:“杨大伯,你看着办吧!”
“好咧!”杨大伯熟门熟路的找到一个休息的茶棚,外面还有扣牛车的地方,已经坐了不少人在那里喝茶,已经没有了空桌。旁边就是一个包子铺,所以不少人都是叫上一壶茶,再买几个包子当早饭了。
杨大伯扣好牛车,也不客气走到一个没坐满的桌子旁:“兄弟,这座有人吗?方便搭个桌吧!”
景曜汗,想不到古代就有拼桌的说。他刚刚就是看到没有空桌了才没进茶棚,不是没注意到有的桌子是拼桌坐在一起的,但是杨家大伯,你就没看出来,你要去拼桌那两个人跟其他人有多么格格不入吗?你咋就敢上去问呢?景曜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不过让景曜更惊讶的是,那两个人居然点头同意了,暴汗!
杨大伯却没想到那么多,看人家同意了,立刻朝景曜招手:“快过来,快过来,这里有位置!”
拜他这么一喊,整个茶馆的人都停下了,看着景曜他们,景曜真想装作不认识这个人,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唯有硬着头皮,坐了过去。先朝对面两人微微一笑,以示感谢,人都没看清,景曜就立刻低下了头,斗笠也没摘,就希望没人能看到自己的脸,太丢人了。
“伙计,这里来壶茶。我去买两个包子,你帮我看着一下东西啊。”杨大伯说完又风风火火的跑到了隔壁包子铺去排队买包子。
余下景曜一个人和两个陌生人同桌,尴尬的要死。现在是抬头也不是,不抬头也不是,只希望杨大伯能够赶紧的回来。幸好,同桌的两人还算安静,也没什么好奇心思,只忙着自己喝茶吃包子,这才让景曜安心了一点。
第6章 探花的影响力
杨大伯回来的速度很快,还将其中两个包子放到了景曜的面前,倒是让景曜惊讶了一番。按理说,这古代人不知道有多节约,居然会帮别人带吃的,哪怕只是两个铜板,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小二的茶水也送了上来,杨大伯给自己和景曜都倒了满满的一杯,自己先喝光了又倒了一杯,这才开始吃包子,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景曜:“斗笠不拿掉怎么吃东西啊,包子是给你的,吃完我们就赶紧去衙门办事。这逃荒的是越来越多了,满大街都是,咱们还是办完事赶紧回村子吧!”
景曜始终还是没拿掉斗笠,只是拿起一个包子默默的往嘴里塞。
后面倒是有人听到杨大伯的话,接茬了:“可不是嘛?这满大街逃荒的,什么年纪的都有,城里最近一点都不平静,不少人家都被丢东西了。”
“哎呀,这么严重啊,那官府怎么不管管啊?”
“管啊,管了一批又来一批,估计牢里面已经满了!不过,我听说啊,官府准备收容这些人了。”
“怎么收容啊,这么多的人?”
“听说是要一些富贵人家把他们领回去当家奴吧,不过,这些人就入奴籍了,可怜啊!”
奴籍?景曜心里一惊,奴籍一般是获罪的人家才会全部入奴籍的,入了奴籍的人就等于是下等人,不能考官,不能经商,什么都只能依靠主人,基本上就跟人家的一条狗差不多。
“官府也是逼不得已的,我听说啊,有地方发生了流民□□,死了很多人,官府也是为了一方的安定,没办法啊!不过,成了家奴,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你看这些天城里城外饿死了多少人,被人家领回去了,起码还有一个活路,总比有些爹妈直接把孩子送到勾栏院的好啊!”
景曜啃完了一个包子,对自己现在的情况也满足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农民,但起码最近的小日子还不用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景曜啊,看你今天的精神一直不好,大伯也知道退亲的事情,也是为难你了!”杨大伯吃完一个包子,擦了把汗。
不为难,一点都不为难!要不是怕杨大伯怀疑,景曜真想对天发誓他是一点都不后悔。
可惜杨大伯一点也不了解景曜的想法,反而压低了声音:“唉,不是大叔我说啊,你也不用为那门婚事黄了不开心。大伯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那个杨大人家的三公子绝非良配,这门亲事黄也也就黄了,正好!”
景曜惊讶的抬起头看着杨大伯,靠,你是神啊,你咋知道那个杨三公子不是好人的呢?
杨大伯以为景曜不相信,声音稍高了一点:“那杨家三公子小的时候就不算好,只是有他爷爷一直管着,加上村子里能让他学坏的东西不多,所以一直没变坏。那个时候你爹要帮你们订娃娃亲,我还反对来着,可是没人听,但幸好也只是嘴上说说,没真订下来。这次杨大人又托你大婶来讲,我一开始就不赞成,给他儿子当妾。啊呸,以为自己是个官就了不起了啊,有这么糟蹋人的嘛?亏得你爹在世的时候和他的关系那么好。你婶子就是一根筋,以为你嫁过去会比现在好。但你看看你家现在,杨老太爷愿意入户你们家了,老太爷可是真正的探花,比起杨大人那个补得进士不知道好多少!你们家这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景曜现在对这个杨大伯真的是服了,难怪昨天和杨大婶说到亲事的时候,杨大伯一直都是在提醒自己照顾好杨老太爷呢,原来他是心里亮着呢。
“杨大伯,我明白了!”景曜这话说的忒诚恳。
杨大伯终于将心里想的说出来了,看景曜也听进去了,这也满意了:“你清楚就好!大伯也是为你好,你爹在世的时候,帮过大伯很多,大伯不能看着你和两个弟弟受人欺负,只恨大伯没本事,不能明着帮你们,也只能说给你们听听。现在杨老太爷搬到你们家,你也不用担心了。至于你的亲事,大伯会提醒你大婶关注着的。”
景曜立刻脸红了一片,杨大伯你能不能动不动久说到亲事什么的啊,多丢人啊。虽然景曜只看见对面那两人的嘴巴,但看那上翘的弧度,绝对是被人家当笑话听过去了。
吃饱喝足心事也讲出来了,杨大伯满意的领着景曜直奔县衙,办事。
他们过去的还算及时,县衙办公的地方刚刚开门,杨大伯赶紧上前。坐着的书记员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办什么事情?”
“过户!”杨家大伯恭敬的递上两本文书,一本是景曜家的,另一本则是杨老太爷的。
“是将小的过继到老的名下吗?”
“不是,是把年长的迁到年幼的家中养老!”
“嗯!”书记员这才抬了一下眼皮,“有孝心,值得嘉奖!”
古代重孝,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孝之典型,所以书记员的态度这才好了一点。办事速度也快了一些,很快新的文书就办好了,还给了杨大伯,杨大伯识字不多,只是看了看,就递给景曜。
景曜笑眯眯的接过文书,翻开看看内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