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弟看着三叔进来,两个人互相招呼一声,三叔是个中等个头的庄稼人,背微微有些驼,不知道是不是为着女儿这件事情的原因,当然面容上不会是高兴的。
村子里的老人坐下来,来弟也帮着倒茶倒水,就有一个老人慢慢问一句:“这是宋家的丫头吧?”
三婶带着笑赶快道:“二叔公,你记得没错,这是隔壁宋家的丫头。”来弟到这个时候,才算是知道自己姓什么。
这屋子也是土坯屋子,再弥漫着烟叶味儿就让人有些坐不住,来弟看看烟雾中的三婶和小杏儿,都还能坐得住的样子,只能自己也坐着听。
事情已经分明,安家的表少爷张大林说房里丢了一个东西,这东西就在小杏儿床铺的枕头下面发现了。这一听就是漏洞颇多。三婶家里也不指望着能翻案,必竟安家得罪不起,还住着他家的地,这个村子叫安家屯,种的都是安家的地。老人们倒是愿意为小杏儿这个贼名儿去一次安家。
几个老人抽过不少烟叶,喝了不少茶水,吃了一顿三婶现炒的花生,几块干点心,门外三叔问人借了牛车,这就准备动身往安家去。
来弟当然也要去,自来到还没有见过大家内宅的风光,这个安家一听都快到如雷贯耳的地步了,除了门上两扇大红门,门内一面影壁,别处还没有见过。
老人们坐车,三叔赶着车,车上坐不下,别人只能步行。小杏儿再回安家是有些害怕,不过三婶一定要她去。小杏儿这才跟去。来弟个子比小杏儿要高不少,路上就用手拉着小杏儿的手,这一行人看着是不少,还有一辆牛车。
进城里以后,没有从安家的大门上过,而且听着小杏儿说的,在角门外面停下来。这里一片绿树葱葱,小杏儿到了这里,刚才害怕的心情去了一大半,身旁这些人陪着,人人都相信自己没有拿那东西,胆气这就多了的小杏儿上前去叫门。
出来一个青衣婆子,一看到小杏儿就皱眉:“我的小姑奶奶,你还来找打吗?难道是为工钱,这也不是发月银的日子,等下个月未必就没有你的,到底还有几天的辛苦钱。”
“刘妈妈,”看得出来小杏儿和这个妈妈极好,小杏儿立即就落泪下来:“不是为工钱,我真的是没有拿东西,这不我爹妈和咱村的叔公们来帮着讨一个说法。”
刘妈妈先是听着,那皱起的眉头就要舒展开来的时候,听过最后一句话又皱起来:“讨一个说法?小姑奶奶,你看看这是哪一家,是你讨说法的地方吗?”小杏儿就呜呜哭起来。
身后坐牛车过来的叔公们就满面陪笑过来:“这位妈妈,俺这侄孙女,从小儿就是好的,一定不会乱拿东西,这是个丫头,背着一个贼名儿以后怎生嫁人。。。。。。”
三叔和三婶也过去陪笑脸儿说话,只有来弟看到这位妈妈人倒象是个慈善人,只是衣衫也一般,不过比来的这些人要好些,由衣看人,应该是个粗使婆子,来弟就没有说话,这里一群人围着她哭的哭,说的说,只怕她是不当家。
果然这些人客气,刘妈妈反而惊慌失措地乱摆着双手道:“我只是个洒扫看这角门的下人,跟我说却是无用。我明白你们的意思,要进去见主子不是,我不敢担这责任,你们要进,大门里去说说吧。”
小杏儿同刘妈妈相好,就是以前三婶来看的时候,多是由这个门进出,平时出门买什么,也是这个门进出,所以两个人相好。现在这件担干系的事情,刘妈妈为着自己,却是不敢放进去。再说这一进去是一堆人,几位叔公身上旱烟叶子味道一路上风吹都没有吹干净。刘妈妈是不肯放,安慰小杏儿几句就把黑漆漆的角门关上了。
这道门是进不去,那么在家里商议过的一直到表公子面前求个情讨个情面这就行不通。几位叔公们既然来了,当然是不会就这么走,这样回去村里哪里还有颜面在。这就一起转去大门上。
大门上也是行不通,大门大开着,一条板凳上坐着两个家人,这衣着就比刚才那刘妈妈要好,先看到这一群人进来,虽然是衣衫整洁,却旧而有补丁,白胡子老头子,看着一身汗气的中年人,还有两个姑娘。小杏儿是刚从府里出来,挨打身上衣服并没有剥下来,还是绸缎,来弟儿就是平常的一身衣服,每天一换洗,也是干净却旧而有补丁。
还没有走近大门,两个家人就指手划脚呼喝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看着就有些惊人,倒象是过节年时来要求减租子的佃农。安家是经历过这样事情的,所以家人这就有警惕心。
叔公们这就陪着笑脸,一脸“我们是好人”地表情离开几步停下来,呵呵笑着把来意说明:“俺们要见表少爷。”
“表少爷?”两个家人一听就皱眉:“表少爷不在。”叔父们这就卡了壳,再陪笑问一次:“那见别的主子也行?”
这话只让两个家人嘻笑:“这等大样,您是什么人,到我们安家门上要见各位主子,看你上年纪,不能让别人说我们怠慢老人,到底要见谁说出来,在与不在我给你一个准话儿。”
来弟看着这家人的话是不怠慢,人是怠慢之极。门上一通乱,叔公们受人所托,来了总要见到人说句话儿,成与不成是在三婶家里就说过:“成与不成,我们兄弟却不知道。”
原以为有些年纪总是受人尊重,就是去年要减租子,到安家门上,上年纪的人还有个座儿,不想今天这就不行。安家不是随便来个人挑着指名见主人的地方。
这里正在乱,两个家人嘲笑着讽刺着,门内走出来一个人来,站在门上就喝斥道:“看这一通儿乱劲儿,你们是怎么当差的,不相当的人赶了去,再不行报官去。”这个人往这里一站就是气势比别人要高的样子。
叔公们这就声音小了些,先拿眼睛看这个人,身材魁梧带着不好说话的样子,因是听到门上吵闹出来的,面上也不是好声气,总的看起来就是不好相与。叔公们为村里人是要出面,可是一听说这是门上吵闹要见官,这就害怕了。古代人小民见官多是害怕的,何况是没有读过书,见识也只是由年龄而来的老人们。
只有来弟儿刚才那一通吵,她是蔫蔫的觉得没有精神,一看到这个人出来,就是小杏儿也悄悄拉了拉父母亲的衣衫,示意不要说话了,来弟儿这就上去要说话了,因为这个人来弟是认识的。
“三哥,”来弟上去就喊一声,安三皱起眉:“是你,”这个卖柴姑娘只为着公子一时好心,这姑娘一送就一堆来,象是我们安家没有柴一样,安三记的很清,看到她上来一声喊,然后就是弯腰鞠躬,一气就是三个。再抬起头来笑容满面:“三哥,为我妹妹,在这府里当差,好生生的说私自拿东西,这就撵回来了。工钱也没有结算,当然她也没有拿东西,三哥,公子是好人,您是个好人,安家是慈善人,这是人人都知道,所以带着妹妹和长辈们再来一次,三哥,您是个好人,公子是个好人。。。。。。”
第十一章,帮忙(二)
安三被这一通话先就弄的有些晕,看着这姑娘生的不错,笑容满面的更是可亲,这就一通奉迎话上来,到现在还没有住嘴,为了自己不继续晕下去,安三赶快道:“你慢些说,你说的太快了,”来弟和身后的叔公们,三叔三婶和小杏儿都是欣喜之极,小杏儿是知道,这安三是公子贴身的家人,在府里是有些身份。
适才门上两个家人是坐着一条板凳,与叔公们说话还是大样儿没有站起来,安三来到门上,这两个家人就站起来躬身听话,身后这一条板凳就闲下来。
来弟上前一步,从两个家人身后抽出来这一条板凳,抽的太急碰到两个家人的腿上,就这样也抽出来赶快往安三前面一摆,再是笑容满面:“三哥您坐,您坐着这就好说话不是。”
安三一不小心又被来弟缠上了,他还没有发现,看着面前板凳是有些明白,让我坐我就坐吗?看一看一旁家人,腿上被板凳碰一下,正碰在小腿骨上,正揉着在咧嘴。身边是这姑娘脆生生的声音:“三哥您请坐,您坐着,这就好说话了。”一叠连声把安三催的皱眉坐下来,眉头皱的更狠看着笑的似一朵花儿的来弟:“你要说什么?”
身后叔公们这就上前来,来弟到底是个姑娘不是,要说话还得老人。三叔和三婶听着叔公们说话没有章法,而且一起上前去说,就有一个理论的意思在,都互相看一看,觉得还是来弟说的最好。可是来弟面对这七嘴八舌,也只能不说。再说更象是在吵架。
安三面对来弟是有些束手无策,面对一群叔公们就清醒的多,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听你们说话,安三也是笑容满面站起来:“各位老人,有话慢慢说,我还有事情,你们同门上的人说吧。”安三抽身就要往里去了,这七嘴八舌的再听下去不是晕是耳朵里在响。
叔公们有些憾然,有一时的停顿,来弟抓住这个空儿一步上前去,赶快再喊住安三:“三哥慢走,三哥我托您带的东西有没有带到?”
安三不得不回身来,还是皱眉:“姑娘,你说话要仔细,你托我带的什么东西?”男女不别不知道吗?这乡下丫头。看一看两个门上家人捂着嘴在笑,这姑娘倒是与三哥有首尾不成?
“就是托您给公子送去的蝈蝈儿,草虫,会鸣叫的。。。。。。”来弟一口气提示好几遍,安三不知道自己是忍气还是忍笑的好,这就把身子完全转过来,刚才转身往里面走,只侧着身子。安三道:“我早就给公子送去了,公子没说什么,也没有提你,姑娘,你没事了吧?”
站在门里树后的安公子忍住笑,听着这姑娘果然大声回安三:“有,”这一嗓子理直气壮,然后就微弯下腰来,笑容重新在脸上,这满面的花儿开的灿烂无比,来弟对上安三的更皱眉,是低声细语:“三哥,咱们这话还没有说完呢,”
安三一听就要跳了:“我们有什么话要说,我们没有话要说。”门上的两个家人笑的“嗤嗤”的,安公子也笑的不行,安三险些就要说出来:“男女授受不亲。”可怜这安三被来弟今天蹂躏一回。
“三哥,您是个忙人,不然您帮我把公子请出来行不?”来弟依然是笑容不改:“请公子出来我和他说话。”来弟的话可以把自己身后带出来的人都惊奇到不行,不想宋家的这丫头认识安府的人还认识安公子。
安三觉得抓耳挠腮也抓不到难受处,只能忍气道:“姑娘你说,你有什么话对我说,我帮你转给公子行不,”来个人就要见公子,这不是做奴才的失职吗?虽然这姑娘今天是闯不进去,指不定哪天遇到公子要说自己不传话,安三只能停下脚步,耐着性子硬着头皮:“姑娘你尽管说。”
三叔和三婶对着叔公们赶快小声弯腰道:“让来弟说吧。”叔公们这一会儿也自愧不如,都抚着胡须不语听着来弟准备如何说。
安公子在树后也是侧耳倾听着,这姑娘有趣,为了卖树根给于师傅,没事儿就去晃一趟,也送了蝈蝈儿给于师傅家。安公子再去于师傅家的时候是没有遇到来弟,可是看到屋里蝈蝈儿响,跟安三给自己的一样笼子,安公子就知道是来弟送的了。
而且于师傅也说了,今天进上的有一批根雕要做的话,需要的材料多,也许会买这姑娘的树根,进上参选的根雕都是朝廷出钱多,于师傅是不介意分给来弟几两碎银子。
“。。。。。。说我妹妹偷拿了东西,一家子人都不信的,三哥,这是我妹妹,在府里也有时间了,”来弟是不知道具体时间,只能这么说一句:“三哥您是个好人,公子是个好人,一个姑娘家顶一个贼名儿,以后可怎么办,如果真的是我妹妹拿的,我们一家子没有怨言,只是这事情听起来就觉得证据不足不是,三哥您是个明白人,公子是个明白人,”
在树后的安公子又要忍笑,这姑娘,让她送一担柴,顺着杆儿就上来了,句句要把我带上。这样的一个吹捧安公子听着很是受用,这乡下姑娘也明白我可以帮她说话不是。安公子一听就知道这是表兄张大林干的好事,一准儿是叫小杏儿的丫头撞破了他的好事情。
青天白日的栽赃陷害,也来点儿得力的证据,丫头们房里人人可以进出,往别人床铺上放一个东西就打一顿撵出去,工钱也不结算,安公子心里哼一声冷下脸儿来,家里不整治还行,早就应该整治了。
安三耐心听完了,他是安公子的心腹人,当然明白小杏儿是冤枉的,可是这事情要公子来处置才行,在公子不想处置的时候,是不能打草惊蛇。安三这就有了主意,对着面前眼巴巴一脸希冀看着自己的来弟刚要张口,觉得话想想再说,这姑娘这表情,看着让人不忍心说让她不喜欢听的话,可是不说又不行,不给她一个回话,自己就走不了。
从袖子里取出几百钱,安三决定认倒霉,谁让我这一会儿出来,我要是不出来就不会被她缠上,可是我也是家里管事的,听到吵闹不出来不是失职,安三只能认倒霉,自己取出几百钱来:“姑娘,这事情说冤枉你也没有证据是不是,这样吧,等公子闲下来,我帮着你回一句,公子说句话,就不再是贼名儿不是,没有了贼名儿,工钱肯定开发下来,到开发下来,这就给你们家送去,或是喊人来拿,这是一定的。”
然后把手里的几百钱递过来:“听说挨了打,这算是三哥的一点儿心意,请个医生抓一剂药看看吧。”安三这时候不觉得这钱给的自己亏心了,听了那么多句“三哥”,做哥哥的出点儿血是应该的,再说这几百钱对安三来说丢了他都不会心疼。
三叔和三婶激动的热泪盈眶,拉着小杏儿过来就在门上对着安三就叩头:“恩人,您是大恩人,我们丫头真的是没有拿。”一下子把安三弄了一个措手不及,赶快弯腰伸手来扶:“请起请起。”
三叔和三婶叩了几个头,这就站起来流泪不肯拿安三的钱:“在府上服侍一场,衣服每年也赏两件,这钱不是工钱,怎么能让您老破费,等结了工钱,我们再来拿。”
来弟却是不客气地把钱一把拿过来,对着安三再“呼呼”几个躬鞠下来:“多谢三哥,三哥您是个好人,公子也是个好人。”
安三无奈:“姑娘,您别再行礼了,我明白,我知道,你给我的蝈蝈儿,我真的是给公子了。”安三觉得自己很能明白来弟的心思,这姑娘简直。。。。。。小门小户里怎么跑出来这样一个姑娘来。
来弟还要得寸进尺:“是,是,三哥您的是,哪天公子闲了,您记得帮我们说一声儿才是,真的是没有拿。”
一声嘲笑般的斥责这就响起来:“你这个贼还敢来?”一个俏生生的丫头走出来,小杏儿立即打一个寒噤往三婶身上靠一靠,小声地道:“丹桔姐姐,我真的是没有拿。”
来弟立即就抬起头来看一看,这个就是丹桔,和表公子有一腿的人。小杏儿就是撞破他们的好事才被打被撵出来。
安三皱起眉来,表少爷越来越不象话,一个丫头倚仗着表少爷的势也敢在家里横行,安三冷冷道:“丹桔,这是大门,你走错地方了?”
丹桔微笑对着安三,说话却是不客气:“三哥,您不侍候公子,倒是闲着呢,在这里同这个贼说的热乎着呢。”
不想同丹桔理论的安三是没有多说的心情,只是淡淡道:“我在这里候着公子要出门呢,”这样一想,咦,公子呢?安三埋怨地看来弟一眼,被你弄晕了头,我要做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安公子这才姗姗然从树后走出来,对着来弟微笑一下,看到我是不是很高兴,为你作主的人这就出来了。
第十二章,帮忙(三)
来弟果然是很高兴,那种面上有希冀的表情又出来了:“公子您好,”过来就是行礼,安三觉得看到她一下子行几个礼,自己又要晕,敢是她行的倒是头不晕。
忍笑的安公子刚才是听到一个大概,此时站到面前来,再看看一身补丁衣服的来弟,倒是整洁,这姑娘倒爱干净;真的以为是为妹妹出头的安公子看看三叔三婶,这又跪下来在一旁哭泣:“是冤枉的呀,”气的丹桔柳眉倒竖,只是公子在不象刚才可以乱说话。
安公子对安三道:“今儿我有事情,改天我闲了再来理论这事情的是与非,赏她一两银子,让她们先回家去吧,在这门上吵闹却是不行。”
想一想这姑娘为了生计见天儿就担着沉重的老树根子往于师傅家里去,卖蝈蝈笼子为生,要逮要编织笼子,问过安三只是一文钱,安公子深为同情。吩咐过以后就漫步往外面去,身后是三叔和三婶磕头的声音和叔公们的赞扬声:“大德之人,仁厚之人。”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和丹桔气的脸发白的表情中,安公子这就慢慢走出去,他忍住不回头,一回头肯定看到那姑娘又在鞠躬,安公子光是想想唇边就有笑意,所以不能回头看,怕自己大笑。
接过安三的一两银子,来弟和这一行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过感激,这就一起伴着往外面的牛车旁去。三叔和三婶一直在擦眼泪儿,心里分外感激的是来弟。就是叔公们也心中要褒奖,这宋家的丫头真的是出息了。
来到牛车旁,来弟把一两银子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