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名将基因库-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谢氏父子果然不同凡响,他们如此强大的能力,一定会引起众将的眼红,不过我相信在现在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会另寻主人背叛于我,而且我经过对他们的考察早已得知,他们的秉性还是比较忠直的,当然,人的野心有的时候会随着职位的提升而逐渐滋长起来,我倒是要注意,绝对不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土壤。”
    于是裴青在第二天下令,以谢安为中军师,参议军事,又以谢玄(在谢安的请求下,裴青为谢仲庸赐名玄,字仲庸)为折冲都尉,实际上相当于民兵军团、预备役的总负责人,负责将各地屯田户下的农民定期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这些训练中的农民军被称为北府军,为军中提供源源源不断的兵员。
    。顶点

第165章 蓝田决战(一)
    裴青拜谢仲庸为折冲都尉,并不是因为忌惮他们父子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其实征调府兵解决军粮问题,这是裴青早就有的计划,只不过缺少合适的人才支持。
    在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裴青并没有考虑到军粮的问题,或者说对军粮的问题估计不足,幸好在讨伐各处黄巾军的时候获得了一些底子,这才能够勉强支撑,可是经过对长安的两次作战之后这才知道军粮问题是何等的紧迫?因为作战之时的军粮消耗是平时的数倍,如果长期作战的话,即便是你有一座金山,早晚也会被吃空。
    所以古代一些统治者穷兵黩武,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最后惨淡收场,就连汉武帝如此励精图治,后来也因为穷兵黩武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也正是有鉴于此,裴青决定参北魏到隋唐的府兵制,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因为府兵制下的农户要参军作战,而且是自备装备武器和粮食,所以可以大大节省政府的开支和军粮的消耗。
    当然,因为现在均田才刚刚推行,之前裴青有政策,凡是参加均田者都会获得优厚的待遇,均田户中有参军者更是可以免除三到五年赋税和徭役,而且他起价的黄巾军将士在均田户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这导致他的粮食收入并不富裕,也导致自备武器装备和粮食的规定其实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是在免交赋税的期限结束之后才可以。
    所以现在的谢仲庸虽然是折冲都尉,而且掌握着整个豫州所有的预备役和民兵,实际上掌握的权力并不大。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因为还有许多从关中跑来的百姓们,这些人现在也都成为裴青的均田户,而且其中大部分没有加入军队,这些人自然就成了谢仲庸主要拉拢的对象,虽然人数不会太多,可是这些日子从关中跑来的百姓至少有二十来万,在这其中招募几千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以谢仲庸的能力,几千人就足以培养出来一支精锐,虽然很难比得上陈到的白毦军,但也足以成为天下精锐了。
    谢仲庸倒没有感到裴青对自己的待遇不公正,因为他也看得出来,经过若干年后,他的北府兵一定会有极高的发展前途,所以他十分感激裴青的安排,高高兴兴的上任去了。
    而就在裴青大军庆贺攻下上雒城之后,西凉军中却是一片哀鸿遍野,昨日一战损伤了两三万人,士气极度下降,李傕在收拾残余力量之后气急败坏的寻找当初第一个率军逃走的将领,可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知情的几乎都死在乱军之中,根本无法查明此事究竟是谁做的,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只有贾诩目光闪烁,若有所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然而贾诩却什么都没有说。
    好在就在这时,马腾和韩遂率领的大军及时增援,这让士气得以恢复,李傕军中本来有近十万人,现在加上马腾韩遂的军队,总数量达到了二十万左右,已经远远超过了裴青的大军,再次取得了军力的优势。
    再加上韩遂、马腾的军队还未参加一战,锐气正盛,这也让西凉军的士气为之一振。
    李傕现在对马腾和韩遂表现得十分热情,一口一个“兄”的叫着,恨不能当祖宗供着,毕竟现在西凉军士气受挫,现在一切的希望都靠马腾和韩遂来撑局面了。
    马腾和韩遂当然也不笨,他们当然知道李傕和他麾下的那些将士们战力是多么的强悍,就连这些人都被裴青的联军打得一溃千里,他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把握,所以当然不会做这种出头鸟,对李傕的奉承反应很是平淡。
    “稚然兄,你也知道,单凭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打败裴青的,我们也不会愚蠢到送死,所以咱们在这时候更应该精诚合作,双方勠力同心,集中优势兵力与裴青打决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战胜对手,而不是互相推诿,也不是作壁上观。”韩遂这时候已经和马腾结为兄弟,所以他的想法也可以代表马腾的想法,在听到李傕奉承的话之后当即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李傕死了利用他们的心理,转而寻求精诚合作,团结同心。
    李傕当然也知道马腾和韩遂说的是正确的,于是连忙向他们道歉,并且邀请他们参加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
    “上一次我们战败,是因为力量不足,军心不齐的原因导致的,更由于我们作为将领的执法不严,让那些临阵脱逃的将士逃脱了军法的制裁,所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三令五申,严格执法,凡是敢临阵脱逃,或者不尊号令的,一律杀无赦,敢于临阵投递者,全家处死,乱世当用重典,当此时刻,军法不严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军事会议上,李傕首先总结教训,宣布要强化军纪,以便保证不会出现像今天这种大规模战败的局面,随后又商议具体的进军方案。
    他们围绕着是被动防守还是主动进攻两种意见展开了反复的议论,最后经过商议之后,一致决定采取主动进攻,因为如果被动防守的话,一旦裴青学习他们,用彭越挠楚之法攻陷长安,那他们可就什么都完了,更何况如今西凉军军粮匮乏,根本消耗不起,一旦对方断了己方的粮道,那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最主要的是,西凉军大都是骑兵,最适合大规模的野战,他们舍弃野战的长处而用守城的手段,实在是舍长取短,得不偿失。
    到了最后李傕做出决断,大声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与裴青小儿决一死战,他虽然也有骑兵,可是如何能够与我们精锐的西凉铁骑相提并论?更何况他麾下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步兵,又没我们人数多,只要大家彼此齐心协力,这一战我们一定能够大破裴青,到时候我们挟破裴青之威,相会于豫州,席卷中原,这天下还有谁会是我们的对手?哈哈。。。。。。”

第166章 蓝田决战(二)
    李傕最后决定主动出击,派使者到裴青营内,邀请裴青率军到蓝田与商县交界的一片开阔地带作战,为免裴青找借口不去,李傕还故意给裴青送了一套女人衣服,并且让使者转告裴青,如果不去的话,他也不会为难,只需裴青穿上这套女人的衣服即可。
    裴青闻言顿时大怒道:“李稚然竟然如此瞧不起我裴青?不就是决战吗?三日之后我定然率军前往,让他洗好脖子等着我吧!”
    随后裴青下令,三军将士做好准备,厉兵秣马,三日后与西凉军决战,根本就不顾及在裴青身旁拼命向他使眼色的军师们。。。。。。
    “哈哈,好,裴青小儿毕竟年轻气盛,受不得激,不过说来也是,裴青可是联军盟主,又是天子的准姐夫,如此身份怎么能够忍辱穿上女人的衣服?别说是他,就算是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也决计受不了这种屈辱,既然他已经批准决战了,那我们就不必再担心了,三日之后,我定要让他见识见识我西凉军的强悍!”
    李傕在闻讯之后心中大喜,随后下令以马腾为左路军,率领长子马超、部将庞德以及西凉军阀马玩、杨秋、成宜、张横等人共计四万余人进攻裴青的右翼,以韩遂为右路军,率领女婿阎行以及西凉军阀梁兴、侯选、程银、李堪等共计五万余人进攻裴青的左翼,李傕自率杨奉、杨定、董承等九万余人为中军,进攻裴青的中路,这一战集中了近十八万大军,号称二十五万,只以五千人留守大营,誓要竭尽全力,重创裴青大军。
    在此次会议之后,贾诩悄悄地找到朱符,对他说道:“朱公救我。”
    朱符见状顿时好笑,对贾诩说道:“贾公找错人了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尉,在这二十万西凉军中何其卑微?再说了,这一战我军占据绝对优势,贾公说让我救你这样的话可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啊。”
    只听得贾诩淡淡说道:“虽然西凉军人数众多,但是诩敢料定这一战我军必败,所以求救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诩为何找将军你求救,将军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上一次上雒之战,将军振臂一呼,直接导致我军大溃,由此可见将军和裴公的联系已经比较紧密了,所以诩相信只有将军能够救我。”
    朱符听了之后顿时心中剧震,真没有想到自己的事情竟然被他给弄得清清楚楚,自己在之前那一战之所以没有立刻选择向裴青投降,主要就是自恃当初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没有人会发现自己和大军的溃败有关,可是现在这样一来,自己可就有危险了。
    不过朱符当然不会承认,于是矢口否认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父可是还在军中,我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来?再说了,我在军中位卑言轻,威望不足,怎么可能仅凭几句话就能让我军直接崩溃?别说是我了,就算是先生喊几声,能不能让我军战士直接战败?”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正是因为令尊在西凉军中,别人才不会怀疑你,至于你说的威望不足的问题,这本来确实是个问题,可是如果有裴使君手中那脱胎换骨的能力,想要让你做到这一点恐怕也不算太难,我估计当初裴使君的使者,那个姓谢的文士之所以找你,就是对你劝降并且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吧?”
    “你连这个都知道?”朱符在听贾诩这么说,顿时就信了,他手中立刻抽出佩刀,淡淡说道:“可是你也威胁不了我,只要我将你杀掉,我的秘密就足以保全。”
    “哈哈,我当然会料到这一点,所以早已跟我侄子贾龚说好了,一旦我回不来,就让他把调查结果和我的去向向李稚然举报,到了那时候恐怕别说是你,就算是你的父亲和弟弟也都会因此而丧命吧?”
    “哈哈,我之前不过是戏言耳,”朱符知道自己奈何不了贾诩,只好干笑着说道:“符早知先生对西凉军失望了,既然先生愿意相信我而托庇于我,我当然愿意尽心竭力保证先生的安全,既如此,到时候先生只需想办法带着宝眷到我军中来即可。”
    “如此,便多谢将军了,令尊现在被李傕看得很紧,恐怕难以脱身,不知道需不需要诩来帮忙?”贾诩淡淡一笑,随即开口问道。
    “不必了”,朱符心中苦笑,他与朱儁虽然关系不太好,可毕竟是父子,在关键时刻怎能弃之不顾?于是他在一天夜里将自己已经投降裴青的事情告诉了朱儁,并且劝朱儁随他一起离开。
    朱儁在听说这事之后对朱符的印象竟然大为改观,觉得朱符能够被裴青看上,着也是他的福分,然而朱儁却拒绝离开,甚至就连让朱皓离开也都不同意,他说他有自保之法,让朱符不用担心,并且让朱符好好辅佐裴青。
    而就在这时,关东联军方面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就炸锅了。刘琦、孔融、刘和等人尽皆面色大变,就连刘备的神色也都很不自然起来,己方虽然号称是十万大军,可是实际上却只有五万人,即便是加上陈到的七千人和刚刚抵达的八千李肃所统领的飞熊军,也都没有七万人,对方虽然不可能真有二十五万大军,可是二十万总还是有的,双方人数都已经接近以一敌三了,这实在有些令人心中没底。
    “嘿嘿,瞧瞧你们的怂样,当初进攻上雒的时候也是五万对十万,不也是以一敌二吗?可是咱们还不照样赢了?这一战虽然敌军多了,咱们的人也多了,还是以一敌二,能有什么可怕的?”看到众首领的神色,张飞的脸上充满了不屑,大声笑着说道。
    自从裴青答应帮忙打造演义版张飞之后,张飞对裴青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说话也客气了,语气更是带着一丝的谄媚,现在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与淡定,直接开口嘲笑那些首领们。
    然而刘备却是很着急,因为张飞的这一番群嘲得罪的可不止是一个人,一下子把好几路诸侯都给得罪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直接被他给破坏。
    于是刘备开口喝道:“三弟,别胡说,诸位将军不过是对局势有些略微的担忧,可不是怕了,毕竟兵凶战危,每一次作战不可预料的因素那么多,将军们未料胜,先料败哪里有什么不对了?”
    “嘿嘿,我也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张飞可不敢跟刘备顶嘴,他讪讪的说了几句,随后就不再说话了,可是眼中的不屑神色却依然很明显。
    这时候又有刘和对关羽问道:“不知道关将军认为如何?”
    关羽的眼睛乜了鲜于辅一眼,随即淡淡说道:“虽敌军有千军万马,某视之如无物,只可惜某之刀尚未炼成,刀术亦未精通,致令此战难以在斩级数量上取胜,不过某定会刺杀几名敌军大将,为盟主请功。”
    刘和看向关羽,心中感叹:“这人也未免太狂了,竟敢这样说话,刘备麾下为何竟然都是这等狂人?本来父亲还让我拉拢这个刘备,希望他能够在主公与公孙瓒这个狂夫的对抗中帮助我们,不过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拉拢他了。”
    。顶点

第167章 蓝田决战(三)
    然而裴青及麾下众将士却始终没有任何一人有丝毫的担忧,甚至连心理波动都没有,二十万敌军在他们看来跟二十万蚂蚁都没有设么区别。
    “为何裴青麾下的将士都没有丝毫的担忧?难道他们就对裴青如此信任?”看到裴青麾下将士们的反应,刘备的心中很是惊讶,他实在很佩服,这些人怎么就这么镇定自如?
    其实原本裴青的麾下众将士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真么镇定自如的?毕竟敌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而裴青麾下也有一些刚刚招募不久的将士,与此同时为了练兵,裴青又专门挑选了一部分新兵随着他出征,更兼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西凉军,这些人的信心其实还不是很足,不过现在裴青在军中先是能够共享殷仲堪的名望,让军心不容易动摇,同时还有谢安,也就是谢居贞在坐镇,因为谢居贞的特性镇定而不会令士气下降,所以将士们才会变得如此平静和镇定。
    关于这些刘备自然不知道,只不过现在刘备对裴青有了更深的认识了,暗暗下定决心,除非是自己的实力足够,否则的话绝对不能得罪这个人,要不然的话自己将来恐怕会死得很惨。
    “既然裴青都不害怕,那我还怕什么?我的右翼军中有让西凉军闻风丧胆的周仓,又有二弟和三弟,他们个个都是当世一流猛将,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右翼军肯定不会落下风,这一战我定然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率领麾下将士奋勇杀敌,不再犹豫,一定抢占大功,如果此战能够得胜,估计就是进攻西凉军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战了,想要抢功劳也就数这一次最重要了,我可不能丧失这次宝贵的机会。”
    刘备一方面是被裴青麾下将士镇定的情绪所感染,另一方面也知道,这是自己捞取军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绝对不能放弃,所以也是豁出去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捞取军功的大好机会。
    而就在这时,只见一骑快马从武关的方向赶至,来到刘备面前,喘着气说道:“使君,大事不好了,冀州牧袁绍乘着使君率军征讨西凉军的时机,派遣他的长子袁谭偷袭了平原国,如今平原已失,赵将军正保着使君的家眷前往武关。”
    “什么?”听到使者的话刘备和裴青同时心中震惊,刘备是因为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基被袁绍给摧毁,裴青是因为没有想到赵云竟然在这时候就已经追随刘备了。
    随后没多久,裴青在翻阅历史的时候终于明白,赵云的确在这时已经跟随刘备了,不过这时候的赵云算是公孙瓒调去帮助刘备的,然而因为刘备深加结纳,赵云已经暗中投靠刘备了,不过后来因为赵云的兄长去世,这才离开刘备回到家乡,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去见公孙瓒,直到七八年后再次投奔了刘备。
    裴青估计兄长去世只是赵云的一个借口,主要原因是赵云已经看透了公孙瓒,觉得公孙瓒并非明主。
    现在上天给了赵云一个机会,因为平原国被攻陷,留守平原的赵云护着刘备的家眷前往武关,总算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离开了公孙瓒。
    而刘备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更加坚定了他在这一战抢夺战功的决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不能在这一战立功的话,就连一个立身之地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