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显得她有些薄情起来。
送出了这些绣品之后,李太太也告辞了。
姜婉也就将夏依叫了过来。
“这些东西你和晓月两个好好的理上一理,”姜婉也就同她说道,“这也近年关了,大家辛苦了一年,分些赏钱也是好的。”
这就好比在后世,到了年底的时候,总希望能得点年终奖什么的。
夏依领了命,很快就与晓月一道商量着拿了个章程出来:在竹苑和芷香居伺候的这些丫鬟、婆子、小厮,足了一年的发五两银子,不足一年的发三两,不足半年的发二两,然后各添一件李记的彩丝绣做彩头。
姜婉看过之后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也就让她们照着去办了。
一时间,整个竹苑里都是喜气洋洋的,倒让在别的院子里服侍的人看红了眼。
也就有人特意到了宋妈妈跟前去问:“那边赏钱赏得热火朝天的,我们这边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表示呀?”
宋妈妈就有些为难的道:“这事我恐怕得去请示一下王妃。”
“领赏钱?”晋王妃推着耳鬓的钗环道,“这不还没过年么?怎么就开始发赏钱?”
按照府里的规矩,往年总要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才会给人封红赏钱,现在就把钱给赏了,大年初一还赏不赏?
一想到这,晋王妃就开始头疼起来。
觉得住在东边的那些人,怎么老是给自己找麻烦。
她再看了眼特意为了这事来问自己的宋妈妈。
作为府里总管事妈妈,应该一开始就将这事给拦下,根本就不应该捅到自己这里来。
她之所以抱着希望的来问自己,也不过是自己也想多得些赏银。
因此,晋王妃的心里也生出一丝不悦。
“这府里自有府里的规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每年也是有定例的,”晋王妃就皱着眉头道,“以后再有这种事,你先去翻了历年的账册,而不是懂不懂就来请我拿主意。”
本想讨个巧的宋妈妈就这样被王妃训斥了一顿,但她的心下还是不服的。
往年,晋王妃不在府里,世子爷也没有娶妻,更没有这个时候发赏银的先例。
这不是因为事有所变,她才来请王妃示下的么。
她可是听闻世子夫人在嫁过来时,可是铺子、田庄什么的都没有,可人家一样的出手大方。
反倒是她们的这位晋王妃,出身镇国公府,手里抓着的陪嫁不少,可花起钱来,还不如一个四品小官家里的小庶女。
宋妈妈在心里想着,面上却不敢有所表示,只是在应了几声后,就躬身退出了天香院。
第347章姑娘
在得知晋王妃这边在年前不会有赏钱下来后,众人做事的积极性也不如以前。
大家都有些懒洋洋的,做事也是能拖就拖,拖不过了就马虎应付一下,交差了事。
相对于她们这边的拖沓成风,竹苑那边却是一个个干劲十足。
因为已近年关,不少出来行乞的灾民又开始回流,之前挤满灾民的草棚里就日渐变得空荡起来。
城门口的那些粥棚,就陆续有人开始撤离了。
看着旁边又空了一间粥棚,一个婆子一边刷着锅一边问负责的石妈妈:“咱们这粥棚要摆到哪一日?”
石妈妈就看了看左右道:“世子爷说摆到正月十五,不能让人大过年的没东西吃。”
要摆到正月十五呀!
那刷锅的婆子就有些羡慕的看着隔壁已经空了的粥棚。
“你们呀,也不要羡慕别人。”石妈妈又岂会不知道这些人在想着什么,“世子爷也说了,这些日子诸位也辛苦了,等到我们撤粥棚那日,我们每人还能多得二两银子的赏钱。”
众人一听这话,都是眼前一亮。
她们在晋王府里当差,一个月的月例银子都不到二两,有的人还只有一两银子一个月,这赏钱就有二两银子一个,又怎叫人不欣喜若狂。
“那……石妈妈……是每个人都有二两么?”有些婆子还是不放心,也就伸出两根手指在石妈妈的眼前比划着。
“是二两,每个人都有二两。”石妈妈向来随和大方,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她都挺乐意与众人笑闹成一团。
正在她们笑闹在一起时,一个身形很是矮小瘦弱的年轻姑娘怯生生的站在了粥棚外,一脸欲言又止的开口:“请……请问……”
一个站得靠外边的婆子见状就挥了挥手道:“还没到施粥的时间呢,你再等会。”
“不,不是,”那年轻姑娘就显得一脸尴尬的道,“我不是问什么时候施粥。”
“那你是想问我们会摆到什么时候么?”棚里的另一个媳妇子也接话道,“我们会摆到正月十五的!”
“也……也不是。”那年轻姑娘就有些怯怯的往粥棚的柱子边挪了挪,看着石妈妈身上的围裙道,“我……我就想问问那位妈妈身上的围裙……是不是彩丝绣……”
石妈妈一听这女子问的竟然是自己,也就有些奇怪的低头看着自己腰上系着的围裙。
这围裙是前几日府里的夏依姑娘特意送过来的,说是过年前夫人的一点心意,而且还特别嘱咐了不准收着,一定要天天拿出来用,她这才将这围裙围在了腰上。
“你是说我这围裙么?”石妈妈就笑着走出了粥棚,道,“是府里赏下来的,不止我她们都得了。”
只是她们得的都是帕子,不能像她这样系在身上。
“能……能让我瞧上一眼么?”姑娘依旧怯生生的,可眼中却充满了渴望。
石妈妈想,左不过是一条围裙,又有什么不能拿给人看的?也就非常大方的将那围裙从腰上解下,递给了那姑娘。
那姑娘将围裙小心翼翼的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着上面用彩色丝线寥寥勾勒出的花纹,却突然抱着那围裙蹲在那里哭了起来。
“姑娘,你这是怎么了。”突如起来的哭声,打了石妈妈一个措手不及,她也就关切的问道。
不料那姑娘却是给石妈妈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头道:“能不能求妈妈告知我,这围裙是出自何人之手?”
“这……”石妈妈却一时为了难,她扶着那姑娘道,“不是我不告知你……这是我们家夫人赏下来的……我也不知道是出自何人之手。”
那姑娘一听,整个人也就跟着榻了下来。
“姑娘……你好好的,问这个做什么?”另一个婆子却是忍不住好奇,凑过来问道。
“我……我叫赵顺娘……因为这绣花的手法……好像我姐姐……”那自称赵顺娘年轻姑娘抱着石妈妈的围裙哽咽道,“我想瞧瞧……是不是她……”
说完,她便半咬着唇,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围裙上的绣纹,仿佛那真是出自她姐姐之手。
石妈妈也就有些为难的和众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只听得有个婆子道:“我倒是听闻城里的李记绸缎庄好像这大半年都在卖这个……但我就不知道是不是姑娘你说的这个了……”
这个婆子的话,仿佛突然点燃了赵顺娘的希望,她一脸感激的看着那婆子,将怀里的围裙还给了石妈妈,又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后,赶紧爬起身来往城门冲去。
不料她却被守门的士兵给拦了下来。
“姑娘,不是京城人士,是不能随意进入这张城门的。”那守城的士兵倒也和颜悦色,“如果你是来投靠亲戚的话,得让城内的亲戚来接你才成。”
本就单瘦的赵顺娘站在城门口哀求了起来:“我也不确定我姐是不是在城里,我就进去看看,如果她不在,我保证会出城来。”
不料那守城的士兵却是摇了摇头:“姑娘,你也别为难我们。”
就在赵顺娘感到绝望的时候,却听得石妈妈走了过来道:“这位军爷,不如就由我带她进去吧。”
说着,石妈妈掏出了身上晋王府的令牌。
这些日子石妈妈都在城门口进进出出的负责施粥,城门口的这些守卫们早就已经认识了她。
因此他们也不检验石妈妈手中的那块令牌,而是指着一旁的小房间同石妈妈道:“若是妈妈愿意做保,便在我们的主薄那去登记一笔,自然就能带着这姑娘入城了。”
石妈妈笑着同他们点头,然后示意赵顺娘跟着自己来。
见到有人愿意帮助自己,赵顺娘很是激动的跟了上去。
在登记了一些诸如姓名、籍贯等信息后,她便由着石妈妈领到了李记绸缎庄门前。
“这便是你要找的李记绸缎庄。”石妈妈同她说道,“你可以去问问里面的李大掌柜。”
说着,石妈妈还将那条围裙塞到了赵顺娘的手中:“不管这条围裙是不是出令姐之手,你留着当个念想吧。”
赵顺娘也就满心感激的对石妈妈谢了又谢。
第348章求援
“李太太又来了?”听闻李太太再次求见的姜婉奇道。
丁香的婚事办得顺顺当当的,她还真想不出李太太这一次的来访又是所为何事。
“是啊,她还带了个人,说是来京城寻亲的。”来回话的夏依同姜婉道。
寻亲?
寻亲为何寻到自己这来了?
满肚子疑问的姜婉决定还是先见见她,一探究竟。
不一会的功夫,笑得像尊弥勒佛一样的李太太便被人领着走了进来。
她像往常一样的给姜婉请了安,又给姜婉道了喜,稍稍寒暄了几句后才说起了正题。
“这姑娘说自己叫赵顺娘,陕西人氏。”李太太也就同姜婉悄声说道,“说是几年前,家乡遭了大水,把她和一家人都冲散了,待她好不容易寻了回去,却发现家乡早已是物非人也非,她还是在老乡那打听到,当年是她姐姐自卖为奴才将父母安葬了下来,因此也就立誓想要找到姐姐。”
姜婉一听,觉着这人的情况倒是与赵素娘有几分相似,而且两人还刚好都姓赵。
“她现在人在哪?”姜婉也就问道。
“人我带来了,只是没有夫人您的允许,我没敢把她带进来,而是让她在门外等着。”李太太说道。
姜婉也就冲着夏依点了点头,夏依也就从屋外领了个人进来。
来人看上去约莫二十左右的年纪,身材纤细苗条,虽然穿着不怎么合身的衣裳,却也难掩她那扶风弱柳的气质。
姜婉细细打量着她的眉眼,果然依稀能见到素娘的样子。
李太太见姜婉一直没有说话,也就同姜婉道:“我和素娘虽然偶有来往,可更多的是通过采青传话,而且我也不好冒冒失失带个人去三弦胡同找她。”
姜婉一听就知道李太太的意思。
素娘在姜家,毕竟只是个姨娘,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你说素娘是你姐姐?”姜婉在打量了眼自称赵顺娘的女子问道,“可我听闻,她好像只有一个哥哥?”
赵顺娘的脸色就变了变。
姜婉见她不答话,也没有逼问于她,而是垂下眼睑喝起茶来。
一旁的李太太听了却是一愣,怎么?那赵素娘只有哥哥,没有妹妹么?
那她岂不是被这女子给骗了。
“她……是我堂姐……”自称赵顺娘的女子,微微迟疑了一小会道,“我自幼丧父失母,是婶娘一手将我带大的,我一直将素娘当成自己的亲姐姐……”
姜婉看着顺娘一脸的真诚,不像是在说谎的样子,也就问了她现在是在何处落脚。
“我是跟着大家一路逃灾到了这里……”顺娘有些温吞的道,“这两日落脚在李太太的绸缎庄里。”
姜婉也就微笑着点着头,对李太太道:“不如这两日就先让她住在我这,到时候我也好带她去三弦胡同。”
那李太太一听自然是大喜过望。
她双手一合十道:“这自是再好不过了。”
在与姜婉又多寒暄了几句后,她便提出了告辞。
而姜婉则让夏依将赵顺娘带下去安置,并且派了茉莉回了趟三弦胡同。
“赵姨娘听闻之后显得很是激动。”茉莉从三弦胡同回来后便同姜婉道,“她说当时亲眼看着爹娘和顺娘一道被山上涌下的泥流冲走,后来只寻到了爹娘的遗体,就以为顺娘也凶多吉少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寻个日子回三弦胡同去看看吧。”姜婉想了想道,“你去给他们下个帖子,也不必准备太珍贵的东西,无外乎是准备一些茶叶和尺头就够了。”
茉莉也就一一应下。
反倒是在三弦胡同的秦氏接到了姜婉要回来的帖子却是冷哼了一把。
“她倒是舍得回来?”她气鼓鼓的坐在炕头上,将姜婉的拜帖随手丢在了炕几上,“我道她准备同我们老死不相往来了。”
一旁的杜妈妈却是有些喜气洋洋的拿起那张拜帖同秦氏笑道:“太太,您何必与同一个小辈置气?咱们的这位四姑奶奶现在可是了不得了,你瞧她前几日,不过是嫁个身边的丫鬟,竟然准备了六十四抬的嫁妆,那场面就轰动得让小半个京城都为之津津乐道。”
对于丁香出嫁那天的盛况,秦氏也有所耳闻,不免就有些奇道:“这丫头嫁到晋王府也不过才半年的功夫,怎么出手就这么大方了?”
“这还用说,肯定是那世子爷给了她大笔的钱财呀,”杜妈妈也就在秦氏身旁笑道,“太太想必是忘了回门那日,世子爷是怎么挥金如土的?银票都是十两十两一张的,打赏起人来眼睛都没眨一下!”
杜妈妈不提这茬还好,一提这事倒让秦氏想起这事来。
她原本还以为姜婉嫁了个要死不活的病痨鬼,没想三姐妹里,竟然是她过得最滋润。
“太太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同四姑奶奶哭哭穷,”杜妈妈积极的给秦氏出主意,“让她从指头缝里漏那么一点点下来,不也是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么?”
秦氏一听,先是不满的皱了皱眉。
让她去给那个死丫头哭穷?
可听杜妈妈说得她又有些心动。
毕竟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去年决定上京后,她便将在镇江的田庄和宅子全都卖了,就是一心想着到京城来享女儿福的。
可她到了京城之后才发现,京郊附近的田地基本都是有价无市,而且那价钱也是她不敢轻易问津的。
姜传忠每年的俸禄又只有那么点,跟不够应付日常的开支。
而他还三不五时需要与同僚出去应酬和附庸风雅,一家人也就只能眼看着坐吃山空。
她好不容易看准了一门生意,可刚出手,又赔了个血本无归。
这不,年关将近,京城的不少铺子里又送来了一沓账单,每一张都是七八上十两银子,让她一时去哪里找那么多钱填这个窟窿眼?
之前,她倒是悄悄的给大女儿姜妧递过消息,可姜妧在救济过那么一两次后,也委婉的同她说现在太子府里的账也不是那么好做了,从此也没再回过钱。
“行吧,到了那天去菜市杀只鸡,整一桌好菜,”秦氏好似终于认清了形势一般的咬牙道,“好好招待招待我们这个四姑奶奶。”
第349章娘家
到了姜婉回三弦胡同的那一天,整个姜家也就早早的行动了起来。
因为这些日子,日渐觉察到入不敷出,秦氏也就将府里的那些下人辞的辞,放的放。
原本只伺候着她和姜传忠,也不觉得什么。
可姜婉这一回来,就显得有点鸡飞狗跳起来。
厨房里的王婆子那先前还有七八个打下手的人,这会子却被秦氏削减得只剩下了两个人,忙得是脚不沾地,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幸好这四姑奶奶隔得半年才回来一趟,”一个婆子就在厨房里和那王婆子抱怨道,“若她隔三差五的回来,还不得累死咱们俩?”
因为得罪过姜婉而被萧睿暄整治过的王婆子却不敢说这样的话,她只是板着张脸同那人道:“还留着你在府里干活你就烧高香吧,怎么还这么多话?”
说着,她揭开了灶上炖着的老母鸡汤,闻了闻味道,觉得火候还不够,又继续往灶堂里添了一把柴火。
之前那婆子也就觉得有些奇怪,这王婆子做事向来不怎么上心,今日却怎么突然转了性子?
而秦氏那边也早早的就将一切都收拾好,自己也换上了一件八成新的蜜合色妆花褙子,静静的在屋里等着姜婉的消息。
不料到了巳末(上午11点左右),也不见姜婉的马车。
她不禁就同杜妈妈奇道:“帖子上说的是今日吧?”
“我刚特意去瞧了眼帖子,是今日没错。”杜妈妈也在心里打着鼓,暗想别人家的姑奶奶归家都是早早的就回了,生怕在娘家待的时间太短。
就她们家的这位姑奶奶,对娘家总是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
“要不我再到门口去看看?”杜妈妈同秦氏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