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凰台-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郎评矗闵焓忠Вぴ谒砩希骸笆Ω嫡庑┤兆哟液醚侠鳌!
  卫善看他桌上功课,分明是去岁的奏疏,里头引用的那些话,只怕秦昰都还未读到过,这是拿他当太子来教导了,心底一紧:“这是谁的功课?袁相的吗?”
  秦昰趴在卫善的身上,大哥失踪,他狠哭了几日,父亲病了,他又是一通哭,歇了几天的课,再上学时袁相突然严厉起来,原来他做了能说好的,此时看着他只是摇头:“殿下该当更尽心才是。”
  袁礼贤本就生得严肃,秦昰很有些怕他,听见他这样说话,就已经那样懊恼自己做得不够好,连着几日躲在被里偷偷抹泪,书是背得出的,可除了背书,袁相还要听他的见解。
  六岁小儿就是读书早些,又能有什么见解,说得浅了袁相便皱眉头,秦昰越来越怕他,可母亲姐姐都在烦恼,这些事他便忍住不说,想着自己做得好了,师傅就高兴了。
  小顺子青霜都不识字,看到这些哪里知道袁礼贤在教些什么功课,就是两个伴读的小太监,也不过识得几个字,卫善摸着秦昰的头:“昰儿不必怕,姐姐调一个人给你,这些功课若有不懂的,可以问他。”
  这个人选就是颂恩,仙居殿的书房就是由他来管的,大夏末年,宫里有一批读书识字的太监,虽到了大业不许这些太监识字,颂恩却是前朝就在宫中的,椿龄做的册子,里头一半有颂恩的功劳。
  把他调到秦昰的身边,以后两边都有人看着,袁相说了什么,教了什么,都能立时报给她知道。
  袁礼贤又是上奏折请立太子,又是私下加重秦昰的功课,难道他当真是要把昰儿送上太子位?
  卫善摸摸秦昰的头,笑道:“师傅待你严厉些是好事,大哥二哥读书的时候,背不出书还要打手心,你可没挨过打罢。”
  这倒是真的,袁相待他虽然严厉,却从没打过他,也没骂他,只是皱紧了眉头,给他再多加功课,秦昰扒着卫善,轻声道:“我以后会更用功,不叫袁师傅再皱眉头。”
  卫善摸着他的肩,怕不是用功就能好的,看这些功课,袁礼是为了什么这样心急?上辈子正元帝是在三年之后驾崩的,去世之前收拾了袁家,是不是也有袁礼贤着急立太子的因由在。
  卫善还未出宫,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又一次送到御前,卫敬尧未能寻回秦显,只找到正元帝赐给儿子的那把宝刀,宝刀上系着一半锦帕,绣着兰草。
  正元帝本来病势见好,接到信报,嘴唇青白,面上再无半丝血色,最后一点盼望也被打破,一阵头晕目眩,卫敬容伸手去扶,他一把握住卫敬容的手,眼前一片漆黑,心中惊慌,伸手去摸,隔得一会才又复明:“着魏宽攻盐湖城。”
  这是要跟北狄大贺部族开战了,这令才刚下,又是袁礼贤出来反对,一年里接连打了几仗,国库消耗大半,北狄骑兵精锐以一敌十,贺明达原来是最熟悉大贺氏的,一门都被屠戮,如今用兵攻打盐湖城,劳民伤财,胜算极小。
  正元帝成怒之下,哪里还听得进袁礼贤的话,让魏宽即刻发兵,就用贺明达祭旗。


第183章 承吉
  朝中纷乱; 秦昭病在床上也避不过去,他回到京城的第二日,东宫学士便分批到晋王府来拜访; 管事到内院禀报; 秦昭正坐在床上吃鲜樱桃,卫善捏着樱桃梗; 送到他口中; 吃着微酸; 便蹙起眉头来。
  太子身死; 才刚崭露头角的东宫学士群龙无首,立时就成了一盘散沙; 这些人里有各州府举荐的; 也有从各个衙门里挑选出来的,还有上回秋闱取中的; 按翰林院待诏的官阶入东官。
  秦昭主持秋闱; 替太子挑了几个得用的人出来; 一进仕途就入了东宫; 譬如鱼跃龙门; 还当就此能烧尾化龙; 正待磨拳擦掌,要在这十几个东宫学士里脱颖而出的时候,太子没了。
  太子都没了,东宫学士还有何用?
  这些人打的旗号是修书,也确是修了书献给正元帝; 上头落的名字是秦显,可这十几个人并非人人都在修书,博闻擅文的集成一派,替太子修撰文集,汇编诗作。
  余下的每日都开小朝会,发表政见,呈送奏疏,再从其中挑选出写得最好的,以秦显的名义献给正元帝,秦显出征之前,才刚呈上了《司农十事》,袁礼贤看过,也要点头。
  这十几人修书开小朝会,都是正元帝默许的,也是他乐意看到的,等到儿子登基,总不能再任用那一套旧班子,袁礼贤和胡成主的儿子没有选在其中,光是这一点,已经让正元帝欣慰。
  这十几个人眼前仿佛有条青云路,当太子的智囊,等到太子登基,这一个个就跟着升官,是一条又直又稳的晋升路。
  可谁知这路才刚起头,眼看着你追我赶走了一半,竟硬生生断了半截,这十几个人便站在路口,前面一片白雾茫茫,不知该通往何处去。
  既能选上来当东宫学士,肚里没点见识的不成,太子失踪的信报一传,东宫学士便聚集一处,初时还不能互论前程出路,太子为主,他们都是臣子,虽则正元帝还在,太子对他们也有提携之恩,这些话不能宣之于口。
  先论贺明达会不会反,跟着这十几个人难免也要哭上一场,可除了东宫,别的地方再用不上他们,原来的官职要么顶替,要么就只空有功名,人越聚越少,心里也越来越焦急。
  便在此时,晋王回京,这些人听见晋王回京城的消息,就又生了期望,原来就是晋王举荐,正可问一问晋王,东宫学士究竟何去何从,这才三三两两提着拜盒,打着探病的旗号到晋王府来。
  卫善一见秦昭沉吟,眉间露出几分忧色,伸手替他揉开眉心:“缓上几日再见罢,这两个月里,有三人谋到了出路,怕是不会来了,还有四个正想法子回到原来的官职上去。”
  东宫学士是秦昭一手拉起来的班底,去岁东宫请宴,秦昭列为上宾,跟着晋王府也办宴,这些人卫善都是见过的。
  那时还踌躇满志,几个吃醉的,还拉着要互斗诗文,东宫一派繁荣景象,谁知不过短短数月,倒像是丧家之犬。
  里头一半出身寒门,租住在长安坊内,靠着月俸养家糊口,月俸虽还按时发放,可原来由东宫每月补贴的米粮肉柴和多发的一份薪津却没有了。
  这些津贴是碧微在时发的,太子把私库交到她手上,由她来发放,各家有事酌情再添,她人一走,这事便无人再管了。
  月俸也不知何时就不再发了,京城居大不易,睁眼就是一家老小柴米油盐,还谈什么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每一日的嚼用都靠在一个人身上,还得赶紧谋事谋出路。
  卫善知道其中有两个是秦昭看好的,两人写的奏疏,他时有称赞,寻常跟王府走动的也最勤,让管事挑了个眼生机灵的小厮去了一回长安坊,安抚住人心,一切等太子事有了定论再行打算。
  “这些人就算要用,也不是时候。”卫善托了玉碟等他吐出樱桃核,一颗樱桃核含得干干净净,这才吐到碟中,秦昭冲她一笑,握住她的手掌。
  这几个是来探病的,进了东宫大半年,倒也能置得新衫,办些果品,可若是再撑两个月就得从长安坊中搬出来了,坐在花厅椅上,人人都不先开口,托着茶盏饮上两口,再抬眉看一看彼此,说不出话来。
  耳中听得一阵环佩声,抬起头时就见几个宫人簇拥着个宫装美人从厅门进来,一看发间凤簪啣珠,便知是王妃来了,赶紧立起来行礼,一个个把袖子抬到眉间,不敢放眼去看。
  卫善年小面嫩,怕不能服人,特意做这样的打扮,又穿了高底鞋子,眉毛一抬威仪渐生,扶着宫人的手坐到上首:“诸位先生能来探病,我代王爷谢过。”
  几人再次行礼,连声不敢,卫善目光一个个滑过去,姚谦来了,叶惟仁却不曾来,收了目光,说的依旧是些宽慰勉励的话:“爷皇极重王爷病情,日日都派太医按脉,吩咐让王爷静养,待他身子好些,再谢诸位先生。”
  卫善本来声音娇嫩轻脆,此时刻意压低,语意温柔缓缓道来,学着卫敬容说话的模样,又赐下果品还礼,起身即去。
  都知晋王妃是卫王女,大凡文人总读过卫王诗作,看过他写的两本传世兵书,永安公主的美名外头也传得不少,真人却是头一回见,匆匆一瞥,知其相貌极美,语音温雅,却把话说得明白。
  其中几位这两个月里也受了恩惠,来人虽不说,也猜到是晋王府的人,这些人来时就知见不着晋王的面,还当至多派个管事出来便罢,不意王妃会亲自出来。
  又饮了半盏茶,告辞出去。管事把他们送到王府门边,几人互看一眼,围在姚谦身边:“果真是咱们猜的那个意思了?”
  太子身死,陛下若是早定储君,晋王行事就比原来艰难,若是迟迟不定,晋王处境更糟,此时称病不出,倒是没有办法里的办法了。
  拜帖里还夹着一封信,几个人两个月里想了又想,依陛下的心思难在此时立下太子,齐王德才不显,雍王虽嫡却年纪幼小,晋王与其避开锋芒,不如也上奏折请立太子。
  这太子的人选便是皇后嫡子雍王,这些人同袁礼贤是一个心思,立太子自然要立正统,既有皇后嫡子,又岂可请立齐王。
  卫善回到屋中,秦昭已经看完了信,她拆下凤簪,换上家常衣裳,坐到秦昭身边:“这些人说了什么?”秦昭把信递到她手边,她接过一看,面色大变:“不可!昰儿……”
  “确是不可。”秦昭微微点头,抚着卫善的软发:“陛下心意难明,不可在此时冒进。”正元帝的心思恐怕还在太子的儿子身上。
  “等到东宫中长子百晬命名,再看罢。”看正元帝替皇孙起什么名字,便能大概知道正元帝的意思,秦昭把信件叠起,知道这怕是姚谦打头,伸手揉一揉眉角:“善儿替我取笔墨来。”
  卫善不让他动笔,就在临窗的炕桌上铺开纸笔:“你说,我来写。”
  秦昭含笑看她:“给大舅兄报个平安。”秦昭回来了,卫平还在,只怕过不得多日也要调回来,卫善听他打趣,却难有喜意,磨墨给大哥写了平安信。
  这信还未送出去,郢城就有军情,江宁王趁着正元帝调兵北上,派了厉震南进攻郢城,秦昭不在,卫平为主,从清江大营赶赴郢城。
  魏宽还未攻打大贺氏,郢城就显军情,军报送到正元帝面前,正元帝增派人手,袁礼贤又一次进谏暂缓攻打大贺氏,请正元帝为万民计。
  正元帝在甘露殿中怔怔坐了半日,胸中一口郁气难散,却依旧下令,让魏宽回朝,贺明达和他的儿子副将们,也暂且留得性命。
  卫善日日等着清江战报,大哥和小哥哥都在清江,上辈子正元帝活的时候,江宁王可未失寸土,秦昭见她这样,把她搂在怀里:“吴地也不是铁板一块,江宁王不似陛下,而厉振南也不似成国公。”
  卫善眼儿一眨,上辈子厉振南的名头响到大业,无人改挑战他的水军,秦昭笑一笑:“用武攻不破的,就用旁的法子攻破。”
  文官贪财,好容易有个不怕死的武官又被主所疑,厉振南便此时攻不破,隔得三四年人心先破,城防自然也就守不住了。
  秦昭在家养病,卫平苦战清江,五月石榴花开时,正元帝的病情好了起来,太孙百日将至,这一个月中未定太子人选,到了太孙百日,正元帝立在御案前,着王忠磨墨,在纸上写下两个大字,承吉。
  他苦病数月,手上无力,承吉两个字落在纸上轻飘飘的,王忠捧了纸出殿去宣名,从此东宫这个孩子便有了名字。
  这个名字一出,朝中便有疑声,难道陛下不立太子,竟是属意要立太孙?可承吉还是三个月大的孩子,就算史上有立太孙的先例,那也已经成年的皇孙立为太孙,以固国本。这小儿才过百日,立他为太孙,要等上多少年才能参政?
  袁礼贤胡成玉的门前一时车马不绝,只有晋王府闭门谢客,接了拜帖也不回复,张太医还是隔一日便来请脉,晋王的病却迟迟难愈,等到魏宽回朝,这才好转。


第184章 玉树
  魏宽押回了贺家一干人; 也带回了姜碧微。
  “贺家人,陛下会怎么处置?”卫善听见信报,知道正元帝是断不会容贺家人存活的; 他自己的儿子没了; 也不会再留贺家的儿子。
  贺夫人连同三个女儿领着幼子一同自尽,传进京城中; 叫人叹息; 贺明达作战比魏宽还悍勇; 当年头一个打进皇城的人就是他; 若不是造了那样的杀孽,他该跟魏宽一样封国公; 儿女也该在京中过富贵日子; 哪里还用去边关,在贫瘠之地长大。
  秦昭久不言语; 贺明达原就是正元帝留给太子的; 太子死了; 他也不必活着。并州谋反案; 谢家牵扯不深; 还可活命; 谢元浮一死,谋反的罪命一定,原来同谢家联姻的世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替谢家说情,谁知正元帝却高主举起,轻轻落下。
  谢家几个在周师良身边封了官儿的男丁逃无可逃; 可谢家一门的女眷,正元帝却宽待了她们,谢家人还上书,说周师良是逼反,谢家深受皇恩,岂可有负。
  正元帝吃下谢家大半家财,那五六千户口的附民也一并记成了在籍良民,眼看谢家如此,连家财都保不住了,余下那些豪族富户,也不敢再跟地方官梗着脖子相争,吐出附民,还能保住家产。
  如今谢家也不回并州去了,谢元浮的妻子儿女就在京城住下,此时再想着参加秋闱已经晚了,父亲是谋反的罪名,一家都不能再举秋举,反是余下几家陆续上京,百年世家出了事,朝中竟少有替他们说话的,这才醒过神来,这位皇帝并不似大夏那些皇帝,既已造反夺官,泥腿子上了位,就不会再赐官下去,给衍圣公那个,不过是作作样子。
  谢家的女眷闭门不出,为父守孝。谢元浮一共九个儿女,女儿个个生得美貌,既被正元帝无罪开赦,求娶的人竟也不少,可谢夫人没有一个肯应,世家之间相互通婚,与平民小官通婚,是绝不肯应的。
  谢家戳在京城,袁礼贤的脸上很不好看,他也是谢家的姻亲,不曾替谢家开口求情,两边少有走动,袁相的儿子却带着夫人上谢家的门,他是谢家的女婿,夫人又已有孕在身,谢家还有小半家财,这小半也足以富裕度日。
  头回上门去,谢家还不肯开门,袁含之在门边等着,夫人在车里等着,还是放家怕人说对陛下有怨怼之心,这才开门迎了女儿女婿进门,从此便时常走动。
  他一走动,倒有些风评,说袁相之子倒不似袁相,这个不似袁相,已经说明袁礼贤在文人间的风评因为谢家一事,美誉大损。
  “贺夫人自尽,比一路上京要少受些折辱,贺明达下狱,这些人陛下是一个都不会留的。”秦昭抚一抚卫善的肩:“成国公进了京城,陛下才可安心。善儿也能去东宫看看姜良娣了。”
  太子在时不能时时去看他,太子没了反而可以去看她了,卫善想到她怀着身孕还去边关,找到秦显的那把刀时,还不知是怎样的心疼。
  她带了一篮子樱桃桑椹杏子去了东宫,自那夜之后,她还是头回迈进东宫来,把篮子交到饮冰手上,去正殿略坐,太子妃把孩子放在靠窗边的大床上,五月天热,小娃儿穿着单衣,手臂被太子妃握在手里轻晃,见卫善来了,冲她点头笑一笑:“承吉一天比一天认人了,不跟他玩,就要发脾气 。”
  卫善带了两个布老虎,一只波浪鼓来,在手里在一摇,承吉就瞪大了眼,太子妃接过去逗他,也没问卫善是来做什么的,一心盯着儿子,卫善略坐一会要去偏殿,她口上应着,连头都不抬。
  承吉的名字一送来东宫,太子妃便抱着孩子默默垂泪,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从此再不必害怕挪出东宫,腊梅素鹃和跟着的几个嬷嬷都受了重赏,云良媛的屋子更是看得紧紧的,不许她的人迈进正殿来。
  就连姜碧微回来,她也没放在心上,这一个是长子,一样都是庶出,就算她后头又生了儿子,承吉的名字也是正元帝亲定下的。
  卫善看她这付有子万事足的模样,现如今倒是一件好事,叫她没有功夫想旁的,东宫还能安稳几日,绕过回廊去了偏殿,心悦殿的匾额还在殿门前挂着,卫善抬头一看,目光在心悦两个字上打了个转,又低下头去。
  炊雪守在门边,打起竹帘请她进去:“良娣正在读书。”说完了抬头看看卫善:“公主,公主能不能替良娣在皇后娘娘面前说说话,良娣本来身子不壮,怀了胎可吃的东西更少,回了宫,反比在外头还更瘦些。”
  东宫中如今都吃素食,怀了胎了孕妇也要一道食素,光禄寺已经不再送荤食进东宫了,碧微先替母亲守孝,荤食荤油一滴都不沾,如今又是为了太子,肚里还有一个,人怎么撑得住。
  以她的份位,有些东西都有定例 ,一月里只有这些,吃完了便没有了,原来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