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太孙告太庙,正元帝亲口把立定的继承人祭告天地祖先,甄家真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太子妃自接管了宫务,有太孙当她的靠山,底下的尚宫太监,无有一个敢不听从,看见母亲气得这样,把姜碧微叫到跟前申斥。
姜良娣与孙率卫两个人有私的话越传越广,一直传到了徐淑妃的耳朵里,她一听说便气得立起来:“这真是……真是疯了!”
甄家得势,却也不能这样把旁人的脸面摔在地上踩,京城中传得风风雨雨,贵人们在宫中还难听见,外头的流言却越传越真,说先太子坟前绿树浓荫,就是死后还戴了绿帽子。
正元帝岂能容忍这些,当年的金吾率卫是他派出去的,究竟如何旁人不知,他却心中有数,示意徐淑妃拿往几个宫人太监,交给慎刑司发落。
宫中流言立时止住,太子妃又害怕起来,赶紧让母亲哥哥不许再传,可流言却不能止。孙侍卫本就是太子跟前第一的率卫,被泼了这样的污水,在同僚之中抬不起头来。
这一日正轮到他当值,按剑跪在了紫宸殿外,对着紫宸殿磕了三个头:“太子每有征战,身先士卒,待我如兄,姜良娣节义双全,二人皆因我受污,唯有以死自证清白。”说着长剑当胸刺入,倒卧在地,血水顺着汉白玉阶流淌下去。
第294章 挑唆
流言传出去; 就似吹出去的风; 吹都已经吹出去了; 自然收不回来,等甄家回过神,这张口吹出去的小风就已经掀起了大波澜。
甄家自秦显死后抬起当奉恩伯; 四五年时光流转; 再也不是当年才刚跻身上层时那付小心翼翼的面貌了,还想着立了太孙,能把自家的爵位也提一提; 太孙的母家,该提起来封国公才是。
好话听上百句便当真,何况听了四五年,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句句都是夸奖吹捧,把甄家架起在云台上。
甄家底下便围拢了一圈人; 对内口中没有一句不是奉承话; 有个鸡零狗碎的事便拍着胸脯出来承办,对外打着甄家太孙的旗号横行,替甄家广置田地,吞并商铺; 那些惧事怕事的; 如何敢闹?就是不怕事,民告官也得先挨一百板,板子打过了; 能不能活都是造化。
此事一出,太子妃才害怕起来,话虽不是从她口里说出来的,娘家却脱不得干系,若是正元帝一意追究,又如何是好?
赶紧把母亲传进宫来,埋怨她道:“我早跟母亲说过,这些话岂是能乱传的,母亲怎么这样不小心,如今可好,死了率卫,陛下必要追究的。”
甄家到底不曾经过大事,自有了太孙便事事顺心,得的富贵再多,底气依旧是虚的,也知道这回办错了事,心底不住后悔:“哪里知道会传出去,说不准儿别个心底也这么想呢。”绞着帕子发急:“要不然,你先去认错,抱着太孙哭一哭,陛下总要心软的。”
“母亲糊涂,我若是真去了,岂不是把罪责认下了。”太子妃既不想也不敢,心头不住懊悔,想想都是底下那些人吹得父亲母亲不知东南西北,恨恨道:“母亲回去让哥哥再别跟这起子人来往了,往后还不知要出多少事呢。”
甄夫人立时便有些讪讪,正元帝纵是下赐也极有限,只靠着年节里发赏的金银,哪里过得上此时的奢华生活,家中奴仆便人数甚众,哪个送上门来不是几房人家一送,各样器具玩物更是数不胜数,田地商铺都有人进献,哪里能说断就断。
太子妃见母亲不肯,越发着急,甄夫人赶紧安抚女儿:“我回去必告诉你哥哥,先闭门两日,看看风声如何,若是无事那便是陛下着实爱重太孙,咱们就更没什么好怕了。”
正元帝岂肯放过,承吉才刚立为太孙,宫务又刚交到太子妃的手上,才这几天的功夫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旁的还罢了,事关爱子,他怎会罢休。
正元帝立太孙之前还需要一个正统名头,太孙自生下来就在太子妃的身边长大,名正言顺,便是袁礼贤也从没挑剔过这个。
如今承吉已经是太孙了,甄家便该有太孙母家的自觉,行事该当宽厚有君子风,而不是几面嚼舌,还似村中长舌妇人。
正元帝原是怕甄家寒微,撑不起承吉来,如今再看,甄家哪里还是当年的扶不上台面的人家,奉恩伯府煊赫一时,声势把成国公家,辅国公家都盖了过去。
正元帝为了承吉隐忍不发,矛头不指向太子妃,却把宫中传过流言的都拿住了送到慎刑司,接着大加抚恤孙侍卫,知道他家中还有老母幼儿,发下厚赏,有感其忠义,侍卫之职不能世袭,却降下圣恩,特许孙侍卫的儿子成人之后,顶替父职。
至于姜家本就搅在这留言中,多提一句都是伤了太子的颜面,便一句都不提起,只是厚赏了孙侍卫,跟着便把徐淑妃叫到面前:“你自来是个省心的,怎么这桩事这样马虎?”
徐淑妃低下头,老老实实挨了骂,自省罪责。反是乔昭仪在侍寝的时候说破了:“徐姐姐想说,也得有人听才是,皇后娘娘是个肯纳谏的人,咱们这才敢说敢做。”
正元帝听见她提皇后,抬了眉毛看看她,见她面上一片和顺天真,轻轻应得一声:“你的意思是太子妃并不肯听淑妃的话了?”
乔昭仪立时红了面颊,咬着唇摇头,待正元帝又催促了,她这才道:“徐姐姐提过一回,让太子妃别常把娘家侄女接进宫来,还不知陛下圣意究竟如何,免得将来难堪。”一面说一面怯生生抬头看向正元帝:“妾心中倒喜欢那个甄家姑娘,生得玉雪可爱。”
正元帝就喜欢她这小心翼翼的模样,听见太子妃常召娘家女儿进宫,想起承吉口中常念叨的,他原以为不过是小宫人小太监,尚宫局挑了许多干净机灵的孩子陪太孙玩耍,不意竟是甄家女。
“这话怎么从来没人在朕面前说过?”正元帝声音一沉,乔昭仪便收回替他按腿的手,脖子都缩起来,更不敢答话了。
正元帝抚抚她的头顶:“说罢,朕不怪罪你就是。”
乔昭仪便道:“哪个敢说呢。”把话咽下去,到底没敢说。
孙侍卫一死,他那些旧日同僚感其忠义,齐聚在他坟前,当年事人人都长了眼睛看着,东宫率卫莫名被污,他保的不是一人的节义,而是一众人的节义,今日能攀扯他,明日就能攀扯别人。
这批率卫都知道孙侍卫常教导小殿下骑射,他死了,依旧还有人顶上,到了日子便去东宫外头等着,小禄子见了,把泪水咽了又咽,到底忍耐不住,当着人便哭起来。
秦显为人少有架子,他贵为太子,却与这些人似兄似友,隔得多年也有人不曾忘怀,如今更是把对太子的忠义,托到了承佑的身上。
才刚出了这样的事,正元帝的眼睛耳朵都盯着东宫,见此奇象,倒有片刻默然,眼睛盯着墙上挂着的那把金刀怔怔出神,忽的问道:“刀柄上的结子可是换过了?”
王忠闻声进来,听见正元帝问,伏在地上:“是奴才换的。”正元帝时时摩挲旧物,刀柄上的结子早已经褪了色,这会儿细看,大小颜色式样都一样,却是新打的结子。
正元帝立时便要发怒,王忠跟着言道:“年年新岁奴才都换上一枚新的,这个已经是第五枚了。”正元帝一怔,王忠又道:“姜良娣年年都打一个新结子来,替换下旧的。”
每一年她都打一个梅花同心的结子,把东西送给王忠,再把旧结子拿回去,一句不曾多说,王忠跪倒在地,心中感叹,多少年来不曾发现,偏偏是此时发觉了。
正元帝眼睛一阖,王忠赶紧道:“陛下可是腿疼?”正元帝几不可察的颔首,王忠赶紧取出清虚的新药,化水调服。
第二日正元帝下了一道旨意,赐太孙生母云氏为贞顺夫人,又给云家人逐一封了官。
消息传到东宫,太子妃仿佛天都塌了,一时脸色惨白,云氏死的时候是正四品良媛,如今又给了她一个夫人的名号,对比着后宫,就是一品。
不仅如此,正元帝还道人以孝立身,太孙该去云氏坟关至祭,为生母祈福上香烧纸,太子妃紧紧握着素鹃的手,差点儿喘不上气来,被腊梅掐了人中,这才清醒,哭得满面是泪。
可说到底,云良媛才是承吉亲母,她一时无可辩驳,只有把这苦水咽下。太子妃知道,宫人太监知道,人人都知道承吉并不是太子妃亲生,只有承吉自己并不知道。
他得了这么一件差事,人还懵懂,五岁的小儿哪里懂得生母与养母的分别,他心里从来都以为自己是太子妃亲生的。
仪官教导他要如何至祭,如何表示哀恸,承吉瞪了眼儿不懂,他分明已经有母亲了,为何还要对着一座坟哭母亲呢?他弄不明白就要发脾气,待见了王忠,伸手就要王忠抱他:“大监你告诉他,我母亲是太子妃。”
王忠点头:“自然是,礼法上自然是。”
承吉在紫宸殿中住了快要三年了,听见这句立时明白,这些人说的都是真的,弄不明白怎么自己已经有母亲了,竟还有一个母亲呢?
去皇陵回来之后便闷闷不乐,问了太子妃,太子妃却只是哭,哭了许久才告诉他说:“她……贞顺夫人生下你便产后失调没了,我为正妻自然该把你抱到身边来。”
承吉依旧不懂,宫人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若是妃子们自有抱养的孩儿,那他还能明白,可见到母亲哭得这样伤心,他便不再问了,却悄悄问身边的小太监,承佑的娘是不是亲娘。
承佑的娘是承佑的亲娘,四叔五叔的娘也都是亲娘,怎么偏偏就他的不是?
承吉心中难乐,在花园里又碰见了杨宝盈,他对杨宝盈是很熟悉的,婶娘常到宫中来,与母亲极好,便问她:“三婶,我为甚不是我娘亲生的?”
杨宝盈突然翘起嘴角,笑盈盈摸着他的头:“你怎么是你娘亲生的,你娘喜欢你,把你变成了亲生的。”
承吉摇头:“他们说坟里的才是我亲娘。”人人都是这么说的,连爷爷也这么说,宫中节宴头回请了云家人,云夫人看见他便哭了起来,让他心中越加起疑。
杨宝盈脸上笑意更深了:“把她埋进土里,你自然就是你娘亲生的了。”
第295章 秋风
杨宝盈嘴边噙着笑意; 目光却藏不住冷然与恶念; 她声音蜜蜜的; 就似寻常哄着承吉高兴时一样,伸手就把承吉抱了起来,坐在御花园的太湖石上; 拍着他的背:“你娘这样爱你; 你可不能伤了她的心。”
太子妃本是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却偏偏是这根稻草把她给压垮了,她在东宫里奉承了多少年; 在太子妃的面前陪笑脸陪小心,这么多年一条狗都知道摇尾巴了,她竟连伸手帮一把也不肯。
杨宝盈才刚抱起承吉,承吉身边的太监便赶紧把承吉抱过去; 才刚那两句话听得满面惶恐:“殿下大了,怕王妃抱不住。”
杨宝盈也不强抱他; 由得太监抱过去; 甩甩帕子,依旧笑盈盈的,还伸手摸了摸承吉的脸:“承吉果然重了,赶紧长大; 也好让你亲娘享福。”
承吉真是半通不通的年纪; 眼看着杨宝盈走了,问他身边的太监:“大伴,婶娘说的是不是真的?”太监怀里抱的可是个龙蛋; 他问了,眼看糊弄不过去,抱着他道:“奴才愚钝,奴才没听明白。”
承吉这下知道了,谁都不愿意告诉他,他不再说话,眼睛里藏着心事,年纪虽小却有小儿天生的机敏,对太监道:“不许告诉母妃。”说着小脸一沉,学足了正元帝的语态:“谁要是说了,自己知道下场。”
太监宫人们连连称是,本就不想淌这个混水,这话若是说出去,哪里还有命活,东宫里早已经不是前些日子那样喜气洋洋,太子妃脸色不好,这些宫人们便恨不得走路说话都不出声,万不得已才到正殿去侍候。齐王妃走都要走了,何苦还闹出事来。
杨宝盈转身往宫宴上去,正是牡丹花季,御花园里开满了了牡丹,她从宴中出来,就是为着剪一盘牡丹花,奉给宴中的宫妃们。
杨宝盈身边跟着的丫头早已经换过了,如今这两个是秦昱挑给她的,连她的乳母嬷嬷都没留下,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日日都要报给秦昱。
杨宝盈难得痛快,伸手指了一朵牡丹,丫头赶紧替她摘下簪在发间,又从荷包中取出小镜来递到她手中。杨宝盈接过来看着自己镜中的脸,嘴角笑意到此时才敛去,她说这两句话,自然也不是白说的,一是报复太子妃对她的求救视而不见,二是完成秦昱的吩咐。
乳母嬷嬷还在庄子上,妹妹更是再未见过,就连杨家的尸首都还在义庄等着收裹,杨宝盈想起那些残肢碎尸心中不由一抖。
既是虐杀,自然死相难看,这些碎尸拼拼凑凑将将能凑齐杨家十七八口人,其中有半个尸体怀里还抱着个婴孩,婴孩骨软,野狼一扯便碎了,金吾指认这便是杨思齐的尸体,他死的时候怀里还着他最小的儿子。
可秦昱却一眼就知道不是,回来告诉杨宝盈,杨家还有人活着,盯着她的脸问:“你说,我要不要上告?”杨宝盈害怕得发抖,树枝树荫一晃,就仿佛哥哥来找她,来叩她的门了。
仵作数过这些残肢,可捡回来的尸块,实在拼不起来,粗数一数人数是对的,便让秦昱预备一口大棺,谁是谁也已经分不出来了,一并葬了去。
杨宝盈知道哥哥还活着,既害怕又难免起了一线希望,秦昱看她害怕又看她欣喜,哼笑了一声:“你放心罢,我说了不杀你,就不会杀你。”白玉一样的手指头,刮过杨宝盈的脸,笑得邪气:“你可是我表妹啊。”
杨宝盈本就受他趋使,何况本来心中便暗恨太子妃。承吉如今还小,可总有一日会见到云家人,云家才是他母家,该给云家的荣耀,被甄家占去了,这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又如何能不恨呢?京城里且不知道还有多少场好戏等着开锣上场。
立太孙的旨意一下,秦昱不再执着留在京城中,他突然明白了秦昭急着去封地的用意,秦昭把整个晋地牢牢抓在手中,他设计了这样的事,便是宓充容不反咬一口,正元帝也能处置秦昭,可他没有。
封地势力一大,连父亲都要忌惮,他当太子的期望落空了,可他当皇帝的期望却依旧还在,与其眼睛一直盯着太子位,倒不如到封地去,承吉年纪这么小,而父亲已经老了。
他的眼睛一直盯着京城盯着太子位,满心以为自己能当上太子,秦昱从来只当自己的对手是秦昰,一个才刚站稳的奶娃娃,他从来也不曾放在眼里,父亲疯魔了才会立这么个骨头都没长硬的东西当太孙。
可正元帝却在封禅的时候亲口说了,秦昱这才恍然,知道长久以来,正元帝种种作态并非为了秦昰,而是当真要立太孙了。
旨意已下,眼看正元帝在世时不可更改,那便等到他死,秦昱自觉秦昭抢先一步,果然自小到大都惯会钻营。已经慢了人一步,再不能更慢,过了清明便上书正元帝,
他是另有所图,正元帝却觉得这个孩子听话了,也可能是杨家一门殒命终于教了他一个乖,大笔一挥,给他又添了些金饼,还难得给他一个好脸色。
秦昱本来死活不肯离京,此时痛痛快快答应离开,倒让人觉得古怪,可太孙已立,朝臣除了叹息之外,还暗藏隐忧,如今齐王自己肯走,当然是件好事。
杨宝盈拎了一篮子牡丹进到殿中,让宫人一朵朵把花传过去,传到太子妃案前,她先挑了一朵红的,跟着姜碧微挑了一朵绿牡丹簪在鬓边。
她脸上甚也瞧不出来,与太子妃之间也依旧能似平日里那样说话,卫敬容举杯时,二人一同把盏,可卫善却知,她心中已然怒极。
秦显、碧成、承佑,三个她心中最重之人,都被甄家卷进波澜,让秦显的名字被贩走卒在口中当作笑话那样咀嚼,光只这一样,她就受不了,何况是三个人呢?
不多时,小禄子便来递信给沉香,姜良娣盼与晋王妃一晤,卫善接着信便起身去偏殿更衣,在那儿见到了碧微。
两人见面也不必再说那些客气话,卫善看她一眼,她的面貌与原来再不相同了,更像是她曾经认识的那个碧微,心里怀着一腔仇恨,可又到底有些不同。
“我想请你派人去孙家。”孙侍卫成亲的时候,还给秦显送给喜酒喜糖,秦显不是那种事事讲求规矩的主子,送给他酒,他便喝,何况是属下的喜酒。
那份回礼都是碧微预备的,她给新娘子预备了一匹暗八仙纹的大红锦缎,裁成衣裳过年过节回娘家的时候该有多么体面。
“孙家夫人还怀着身孕。”孙夫人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这是第四个了,孙侍卫盼着这一胎是个女儿,还想央求姜碧微替他的女儿取个名字,男孩儿胡乱叫个什么也还罢了,女儿家的名字该似珍宝,叫人念起来就知道她在家中有多受宠爱。
碧微取了一个荷包出来,里头动静一响,卫善就听见是珠玉相碰之声,这件事她不能再托给别人,只能相信卫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