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平凡下去。
第221章 古国王女
丝绸之路,在交通匮乏的古代,勾连了中原乃至西域各国商贸来往的重要道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而说起丝绸之路,不可避开的一个国家就是楼兰古国,处于西域的枢纽,在丝绸之路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沙漠中的绿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却在最繁荣的时刻,神秘消亡在的大沙漠里。
锦荣回忆起她所记得的这么一段历史,不禁感叹唏嘘。
在结束了上一世后,锦荣又再次穿越,成了一个西域小国的公主,虽为王女,但西域不似中原,对女子束缚过多,所以地位高,又备受宠爱。
如果这个小国不是叫做楼兰的话,她可能会更高兴。
翻了翻楼兰国的史载记录,如果她没记错的话,现在离它神秘消失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年了。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战乱,也有人说是瘟疫灾害。
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恐怕只有伴随着楼兰消亡的,它的子民知道了。
老实说,锦荣不是很想见证一回。
锦荣她穿来之前,八岁的小王女还只知道吃吃喝喝,每天换着花样的穿戴衣服和挑选珠宝。扮演起来很容易,但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就有些棘手了。
“王女。”两位头戴白色尖顶毡帽,帽间插数支雀翎的侍女走了进来,看着坐在榻上的王女翻着从国师那借来的典籍,目露笑容行礼道,
“王太子殿下来看您了。”
锦荣合上书,抬眸看向她的这两位侍女,秀丽白皙的脸庞,更为深邃的眼睛,挺直微尖的鼻梁,褐色的头发披肩,典型的西域人样貌,因为是宫廷侍女,资质也更为优秀些。
在穿越来之后,锦荣也照过镜子,看自己长什么样,还是偏向于过去的容貌,黑发黑眼,年纪尚幼,却也能见到日后的颜色。
这更像汉人的容貌却并没有令楼兰王和王后对小女儿的宠爱减弱半分,还特地请博学多闻的国师为王女多取了一个汉人名字,锦荣。
这般宠爱还归于王室人丁凋零,这代也唯有锦荣和王太子两位王子王女。
“王妹。”一衣着华贵,五官深邃十二三岁的少年大步走了进来,与锦荣相比,他的样貌更像,有着一双明亮清澈、带淡淡蓝色的眼睛,微褐色的头发用丝绸发带束起。
立于旁边的侍女行礼道,“王太子殿下。”
如今淡蓝色的眼眸目露关怀之色,“听侍女们说,你都好几天没出门了,是不是不开心啊?”
虽然侍女回禀说,王女这几日都在看书,但王太子也不以为意,先不说王妹以前没有好学这个习惯,就是以王妹这个年纪,从国师那借来的书上的字也认不全啊。
还忍不住在心里赞赏了一下国师,没有因为王妹年纪小就敷衍她,还真的把书借给了王妹。下次见父王时要请父王多多奖赏国师。
单纯护妹的王太子不知道的是,文字这一点的确在起初困扰到了锦荣,但也只是开始的时候,多学会一种语言,对锦荣来说,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连从国师那里借来的成箱的书,也都看的差不多了。
王太子又笑容甚是灿烂道,“没事,王兄给你带了最近商人新献上的珠宝和来自中原的漂亮衣服。”
扬了扬手,就有几个侍卫抬着好几个大箱子上来,在王太子点头示意下,又打开了箱子,瞬间满室生辉,全是阳光照射下,宝石,珠宝还有丝绸衣服上金银绣线散发出来的光芒。
锦荣扶额,她终于知道原身每天日常是珠宝漂亮衣服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了。
见王妹还带着婴儿肥精致的小脸上面无表情,王太子不禁疑惑,“王妹,你不高兴吗?”
平时母后不开心了,父王只要买新的珠宝衣服献上就好了啊,正是受这样的熏陶,再加上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相当不差钱。王太子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买买买,甚至不需要买,过路的商人为了在楼兰补充粮食水等物资,也会主动献上珍贵的珠宝。
一箱不够,就两箱。
而且楼兰盛产美女,西域各国贵族求娶,无论在哪过的都不差,也少不了宝石明珠。
不说楼兰王室,连国内的贵族富人,衣服上也必有宝石镶嵌,并以其为美。
这也应该是西域各国的共识了吧。
为了避免王太子再想着从他的宝库里搬几箱珠宝,或是找新来的商人见见购买宝石,锦荣从榻上起来,一把拉住王太子勾着金线的丝绸衣袍,“我今天想出去玩,王兄你带我吧。”
既然是王妹的要求,王太子自然一口应下,“好啊。”
王太子回头对殿内的侍女和侍卫道,“把这些珠宝衣服都收到王女的柜子库房里。”
说不定王妹回来又喜欢了呢,王太子内心很甜地想道。
联想到原身小王女长大以来的记忆里只有宝石衣服和吃三样东西,锦荣不得不承认两兄妹都很甜。
王太子牵着王妹的手就往殿外走,白色华丽的楼兰王宫,绿树成荫,丝毫看不出这是处于沙漠中的国家。
王太子很温和地征求王妹的意见,“王妹,你是想去花园,还是猎场。”
锦荣摇了摇头,认真道,“我想到王宫外面的地方去看看。”
在王宫里能看的东西她都看了,也该是时候看看这座繁华的古国了。但无论以她的身份,还是年纪来说,这都不是件随便能做到的事,所以她才会趁着王太子过来时提出这个要求。
王太子微微一犹豫,他年纪较长,这几年倒是常常出宫,给母后和王妹带回的新奇珠宝玩意就是和外面的商人交易买来的。他还没带王妹出宫过呢,但想着连宝石漂亮衣服也没能让王妹高兴起来,王妹又想出去。
王太子立即有了主意,吩咐侍卫,一是去告知父王母后一声,二是多选几个侍卫随行。
虽说是在自己的国都,不需要担心自己和王妹会走失什么的,但楼兰为丝绸之路的重镇,来往他国的商人也很多,万一有心怀不轨的呢。
锦荣得偿所愿出了王宫,时间尚早,也够他们逛上一天的了。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而且是著名的“城廓之国”,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楼兰的人口总共不到三万人,在西域只能算是一小国,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就从楼兰分道。使得楼兰成为极为重要的必经之路,
繁荣的商业为楼兰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并且辉煌至今,
单是从原身偶尔零星的记忆,和今日所见,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牵着骆驼的商旅云集,驼铃声响,市场繁荣,还有整齐有序的街道,远处雄壮的佛寺、宝塔。
楼兰都不可谓不繁华,不愧为沙漠中的明珠,西域的乐土,而且丝毫没有衰败的迹象。
领着王妹出宫的王太子看到这繁荣的景象,也十分骄傲,溢于言表,“王妹,这就是我们的楼兰。”
锦荣轻轻‘嗯’了一声,内心莫名觉得伤感。
难得成了一个普通人,结果还有可能成为亡国公主。哪怕从那场神秘的灾祸中存活,楼兰遗民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王太子兴致勃勃介绍道,“听说有马戏和木偶戏,还有其他地方风味的吃食,王妹你喜欢哪个?
锦荣却指向一个地方,“王兄,我想去那看看。”
她看过楼兰的地图,那里有个名字,叫孔雀河下三角洲。
王太子有些讶异,原以为王妹会喜欢在繁荣的城内游玩,却不想她选择了国都边缘地方。
虽说是边缘,但离城池也不算太远,骑上半天马就到了,沙漠中的马匹也极为珍贵,尤其是耐力脚力都胜过骆驼的骏马。但身为楼兰的王太子,当然不会缺。
孔雀河三角洲,拱卫着楼兰国这片沙漠上的绿洲,也是它的门户,有楼兰的士兵把手。
王太子不懂,王妹绕着走了一圈,在看些什么,靠近外围,连风沙也大了许多,也能感受到沙漠真正的气候。
锦荣心下一叹,不说已初现的水源枯竭转流现在,光是这个现状,若是一场异常特大的沙尘暴到来,楼兰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
她也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既是有利之处,却也有害处,为了本国的发展扩张势力,不断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便是曾经在这里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也被大量砍伐以取材建设楼兰城,还有其他树木和芦苇,更是不尽其数。
锦荣深深地忧愁了起来。
第222章 古国王女
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西域各国的翡翠,各类宝石,还有远洋波斯的地毯,都经过丝绸之路。
关于这条丝绸之路,有史书记载,“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而这些现在楼兰城里随处可见,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孔雀河三角洲转了半天后,锦荣和王太子又回到了楼兰城里,而且王太子也不急着要回王宫,或许也是看出了王妹的兴致不大高,于是拉着王妹好好游览了一番王城风光。
其中,王太子对来自中原的商品最有兴趣,这也不奇怪。
这个时候,中原也虽也战乱频频,但也强盛得难以侵犯,许多西域国家都崇尚中原文化,以拥有来自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为豪。
王太子还兴致勃勃地给他亲爱的王妹介绍这些东西,“每次过路的商旅中最珍贵的莫过于这些东西。”
店铺里,衣着富贵的商人显然也见过王太子几次,夸赞奉承了一句,“王太子殿下好眼光。”
“中原啊”
锦荣倒生出了一点好奇心,不过想想楼兰的处境,还有尚未解决的麻烦,也就不太热切了。
王太子却误以为王妹没怎么听说过中原,亲切道,“对中原文化了解最多的就是国师了。”
这点锦荣也不否认,穿越以来,她见过的次数最多的人,除了楼兰王,王后和王太子这些亲人,其次就是国师安罗了。因为她想看的书几乎都是从他那里借来的。
论学识,国师应该是楼兰中最渊博的人,不仅了解西域各国,连遥远且文化迥异的中原也略知一二。
西域各国都是有国师的,而且世袭居多,楼兰国师也一样,主要职责一般教授王室知识,或是为国家大事提供建议。
回到王宫,锦荣和王太子就见到了在殿内等候已久的楼兰王和王后。
楼兰王和王后都是性情温和的人,又对两个孩子极为疼爱,所以并未责备王太子带着八岁的王女出宫游玩。而且在锦荣的请求下,允许她在有侍卫的陪同下出去。
锦荣后来又去见了国师,是去还书的。
国师年过四十,褐发微卷,目光有真气且相貌慈秀,可能是长年修佛的缘故,态度庄重地让侍从接过了那些书,又透着温和的眼神,“王女不喜欢了吗?”
虽然觉得可能是王女小孩子心性,只是一时喜欢了,国师也不以为忤,毕竟是个孩子。
锦荣摇了摇头,“我都看完了,而且都已经记住了,所以这些书放在我那里也没用。”
国师微感惊讶,但见王女眸色沉静真挚,便取下一本书,翻开几页,挑了些问题,不想王女居然全部答上来了。以前倒是没发现王女如此聪慧,不过年纪小,也是心窍开的时候,
国师目光温和,认真注视着锦荣的眼睛,微笑道,“王女很厉害。”
锦荣不说话,以她轮回长久的记忆力,记下这些称不上难事。之所以承认自己都记住了,也是希望日后再来看书能不受阻扰。
如她所料,国师待她越发温和友善,“我这里还有其他书,王女如果愿意的话,随时可以来看。”
锦荣抿唇,露出了一个乖巧的微笑道,“多谢国师。”
得了父王和母后的亲口准许后,锦荣几乎三天两头的带着侍卫往孔雀河下三角洲跑,很快,王宫上下都知道了王女喜欢去那里玩,
若是几十年前,也不为奇怪,那里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水草丰美,还可以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捕猎。但现在那里就只有黄沙漫天,苍茫荒凉的戈壁滩。
谁也不知道小小年纪的王女怎么喜欢去哪里了。
楼兰城里也没什么秘密,何况这王女的喜好也称不上秘密,时间一久,连常在藏书阁的国师也听闻了。
在一次锦荣来借书时,也坦然问道,“王女为何喜欢那里?”
锦荣抱着书,抿了抿唇,似是在思索答案,几息后道,“我只是好奇那里怎会变成这个样子?”
国师微微一愣,以王女童真的年纪问起这样的问题也不奇怪,只是不好解释,他也不因王女年幼而敷衍了事,认真想了想道,“是我们的过错。”
因为在那里的年年征战,毁坏了那里的湖泊林地,如今休战,却不想再难回到过去人间美境。
锦荣思考了一下,给对方解释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会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可能性。
但才说了两句,向来以智慧著称的国师眼中也出现茫然。
她便打住不说了,国师虽然不懂她的话,但也认真点头道,“王女的想法很特别。”
锦荣:“……”她看的出来,国师是在安慰她。
“我觉得,若是一场极大的沙尘暴到来,楼兰……。”
国师含笑道,“王女不用担心,楼兰地处绿洲地带,过往也从未遇到过大沙暴。”
国师也有他的理由,沙尘暴在大漠上的确是最为恐怖的东西,但从未降临过楼兰,它地理位置的优势,也是令它辉煌至今的缘由。
但如今的楼兰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楼兰可以相比的了,锦荣在心里默默道了一句。
虽然以前没专门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论实际经验,锦荣见识的不少了。
何况楼兰的困境也不只是那场未来即将到来的沙尘暴,还有缺水。
这个问题在楼兰已经遗留长久,只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和大量的财富暂时盖过了河道渐渐枯竭的阴影。
过了一段时间,王宫乃至王城都有些好奇他们的王女为何跑去那样的地方时,锦荣突然又不去了,其中原因当然不是王后梨花带雨担忧她安全又总是见不到她。
而是在观测了一段时间的地形水源的走势后,心中已有了大致的成算。
“王女可不要再往那里去了。”名叫阿桑的侍女用象牙梳为伏在枕头上的王女,轻柔地打理着洗浴过后湿漉漉的秀发。
这样漂亮的黑发在楼兰可不常见,又是王女这样尊贵的地位,阿桑可是平时比王女还爱惜她的头发,见王女才去了几天,白嫩的皮肤还有乌黑的秀发,就不如往日保养的了。
她单纯地心疼道,“那里和王城不一样,风沙大,气候又干燥。”
锦荣随意轻轻嗯了一声,握着找宫内工匠弄的简易炭笔,在西域也称得上珍贵的白纸上,写写画画。
阿桑也看不懂王女画的是什么,像是奇奇怪怪的图形,她也不在意,王女不再去那里就好了。
据观测的结果推算,锦荣预计再过不了十年,楼兰所处的绿洲就会陷入死亡,主要原因在于水源和树木,这两样才是沙漠上的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
而水源和树木息息相关,在楼兰的处境都不太好。
哪怕苟延残喘度过了十年,一旦有历史上的那场大沙暴出现,楼兰也无法避免毁灭的命运。
至于这个用科学方法以及结合历史所得出的结果,锦荣也有些头疼,告诉父王王太子他们,显然不大可能成功,从国师的反应可以看出。不说她的预测是否有人相信。
历史上曾经的楼兰古国,在大沙暴来临之前,又有谁能想得到呢。
繁华的不可一世的西域古国就这样永久的被封印在了黄沙之中,直到千年后,才被人偶然发掘它的遗迹。
真是悲惨又悲壮的结局啊。
而可能数年后面临这个结局的锦荣,心情也很难好得起来。
迁国,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未必能完成。就算楼兰国民愿意迁移,但又能迁移到哪里去。
楼兰这个西域乐土,沙漠明珠的称号可是白来的。
锦荣虽然头疼于楼兰困境,而有些焦躁发愁,但面上依旧沉静,半点不显。她能想到的计策有很多,但合适的却少之又少。
一日,王太子又兴冲冲地跑到锦荣的宫殿来,还带来了比上次还要多的宝石箱子。
他的俊脸上洋溢着笑容,“王妹,过几日就是你的生辰了,想要王兄送什么,王兄都给你弄来。”
锦荣恍然想起,原身的生辰的确快到了,以王女的地位,她的生辰几乎是举王城欢庆之日。王太子已经准